金融衍生品于我国之现状论.doc_第1页
金融衍生品于我国之现状论.doc_第2页
金融衍生品于我国之现状论.doc_第3页
金融衍生品于我国之现状论.doc_第4页
金融衍生品于我国之现状论.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全日制本科生学年论文学 院:专 业:班级:学 号:姓 名:指导教师:商学院金融工程123912050902015常连钰郭喜才1 金融衍生品于我国之现状【摘要】本文介绍了什么是金融衍生品,并基于金融衍生产品在我国的发展现状,探讨了实践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制定了科学有效的应对策略,对促进我国金融市场的稳定拓展、快速提升,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关键词】金融衍生 产品 发展一、什么是金融衍生工具及其作用衍生金融资产也叫金融衍生工具 (financial derivative),金融衍生工具,又称“金融衍生产品”,是与基础金融产品相对应的一个概念,指建立在基础产品或基础变量之上,其价格随基础金融产品的价格(或数值)变动的派生金融产品。这里所说的基础产品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不仅包括现货金融产品(如债券、股票、银行定期存款单等等),也包括金融衍生工具。作为金融衍生工具基础的变量则包括利率、汇率、各类价格指数甚至天气(温度)指数等。金融资产的衍生工具是金融创新的产物,也就是通过创造金融工具来帮助金融机构管理者更好地进行风险控制,这种工具就叫金融衍生工具。目前最主要的金融衍生工具有:远期合同、金融期货、期权和互换等。(一)、衍生工具是指企业会计准则涉及的、具有下列特征的金融工具或其他合同: 1、其价值随着特定利率、金融工具价格、商品价格、汇率、价格指数、汇率指数、信用等级、信用指数或其他类似变量的变动而变动,变量为非金融变量的,该变量与合同的任一方不存在特定关系。 2、不要求初始净投资,或与对市场情况变动有类似反应的其他类型合同相比,要求很少的初始净投资。 3、在未来某一日期结算。 (二)、常见的衍生工具 1、期货合约。期货合约是指由期货交易所统一制定的、规定在将来某一特定时间和地点交割一定数量和质量实物商品或金融商品的标准化合约。 2、期权合约。期权合约是指合同的买方支付一定金额的款项后即可获得的一种选择权合同。目前,证券市场上推出的认股权证,属于看涨期权,认沽权证则属于看跌期权。 3、远期合同。远期合同是指合同双方约定在未来某一日期以约定价值,由买方向卖方购买某一数量的标的项目的合同。 4、互换合同。互换合同是指合同双方在未来某一期间内交换一系列现金流量的合同。按合同标的项目不同,互换可以分为利率互换、货币互换、商品互换、权益互换等。其中,利率互换和货币互换比较常见。 (3) 、衍生工具的分类 1、按基础工具种类: (1)股权式衍生工具 (2)货币衍生工具 (3)利率衍生工具 (4)信用衍生工具 2、按风险收益特性: 对称型与不对称型 3、按交易方法与特点: 金融远期合约、金融期货、金融期权、金融互换和结构化金融衍生工具 4、按照产品形态和交易场所分为 独立衍生工具、嵌入式衍生工具、交易所交易的衍生工具、otc交易的衍生工具 (四)、衍生金融工具的作用 1、避险保值 该功能也是金融衍生工具被金融企业界广泛应用的初衷所在。金融衍生工具有助于投资者或储蓄者认识、分离各种风险构成和正确定价,使他们能根据各种风险的大小和自己的偏好更有效的配置资金,有时甚至可以根据客户的特殊需要设计出特制的产品。衍生市场的风险转移机制主要通过套期保值交易发挥作用,通过风险承担者在两个市场的相反操作来锁定自己的利润。一般那些以适当的抵消性金融衍生工具交易活动来减少或消除某种基础金融或商品的风险,目的在于牺牲一些资金(因为金融衍生工具交易需要一定的费用)以减少或消除风险的个人或企业称为对冲保值者。此类主体的活动是金融衍生市场较为主要的部分,也充分体现了该市场用于进行财务风险管理的作用。 2、投机 与避险保值正相反的是,投机的目的在于多承担一点风险去获得高额收益。投机者利用金融衍生工具市场中保值者的头寸并不恰好互相匹配对冲的机会,通过承担保值者转嫁出去的风险的方法,博取高额投机利润。还有一类主体是套利者,他们的目的与投机者差不多,但不同的是套利者寻找的是几乎无风险的获利机会。由于金融衍生市场交易机制和衍生工具本身的特征,尤其是杠杆性、虚拟性特征,使投机功能得以发挥。可是,如果投机活动过盛的话,也可能造成市场内不正常的价格震荡,但正是投机者的存在才使得对冲保值者意欲回避和分散的风险有了承担者,金融衍生工具市场才得以迅速完善和发展。 3.价格发现 如果以上两点是金融衍生市场的内部性功效,那价格发现则是金融衍生市场的外部性功效。在金融衍生工具的价格发现中,其中心环节是价格决定,这一环节是通过供给和需求双方在公开喊价的交易所大厅(或电子交易屏幕)内达成,所形成的价格又可能因价格自相关产生新的价格信息来指导金融衍生工具的供给和需求,从而影响下一期的价格决定。因为该市场集中了各方面的市场参与者,带来了成千上万种基础资产的信息和市场预期,通过交易所内类似拍卖方式的公开竞价形成一种市场均衡价格,这种价格不仅有指示性功能,而且有助于金融产品价格的稳定。 4.降低交易成本 二、金融衍生产品在我国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金融衍生产品在我国发展起步于20世纪90年代,并呈现出丰富的交易品种,例如国债、外汇、指数期货与权证等。伴随其快速发展,在2005年,我国金融衍生产品则产生了远期人民币产品,并令市场化发展初具规模。随后,股权改革体制的实施令各类权证产品有所普及,并促进了金融衍生产品市场的进一步扩充发展。2008年,伴随黄金期货的上市,令我国金融衍生品期货市场逐步完善。虽然金融衍生产品在我国经历了快速发展与提升,然而与国外发达行业相比,却始终具有一定差距,并逐步显现出一些现状问题。具体体现在市场建设规范化发展存在一定缺陷,其起步发展阶段,便存在多头管理、政策体制有失稳定性、各个交易场所包含不公平竞争甚至是混乱管理问题。同时交易流程与体制也体现了一定的不规范性。基于金融衍生产品体现的派生属性,在市场发展中,均离不开现货市场的有力保护。倘若规模不大,则会令市场价格无法体现合理性,并形成人为干扰影响,体现瓶颈效应。在设计层面,也显现了产品规划一定的缺陷。金融衍生产品应体现良好的风险转移优势,然而,通过实践不难看出,基于其双刃剑特征,较多金融衍生产品却没有体现良好的转移功能。金融市场中,较多金融价格并没有体现有效的均衡性,而是呈现了一定价差。在投机人员与游资的不断竞争中,市场风险范畴持续扩充。再者,由于我国银行存款、贷款利率的管制,无法构建有效的市场利率模式。同时,相关宏观政策体制也对金融衍生产品价格因素形成显著影响,令信息的披露需要遵循严格流程,并借助公共传媒进行信息澄清,这样一来,便体现了信息传递渠道的有限性,对一些核心问题则无法清晰明确界定范畴,出现了外延概念较大、披露效果不佳的局面。三、我国金融衍生产品科学发展策略(一)促进金融衍生产品的国际化发展,强化自主创新金融衍生产品的持续发展需要引入国际化理念,履行开放管理模式,应引入外国资本实现产品交易。同时应促进我国企业积极参与国际衍生产品市场,拓宽发展领域,丰富国外业务代理。由衍生市场建设趋势来看,国际化发展目标需要首先对我国金融衍生产品市场进行深化拓展,满足社会需求,促进交易体制与监督管理的有序完善,进而逐步形成衍生产品市场交易核心主体。而在进入国际发展进程后,应有效放宽金融单位、相关企业在金融衍生产品国际市场管理体制,并应准许国外资本有效融入我国市场。实践发展中,还应科学引入创新意识,不应停滞封闭,应在强化基础建设同时,优化提升我国金融市场创新管理水平,推进利率体制面向市场科学更新,创设良好市场格局。同时,应有目的强化商业银行系统定价职能,真正挖掘出契合我国市场特征的衍生金融产品,符合各类企业实践发展目标,并促进金融市场的完善更新与扩充发展。(二)规范金融衍生市场产品流通交易顺序,优化投资结构金融衍生产品丰富多样,种类不同,其发展环境状况存在显著区别。因此,在交易中应进行顺序的统筹安排,创设适应性基础条件。对于条件具备的产品应率先推出,对于条件欠缺则应继续完善,应确保稳步推进与深化探索。应秉承场内交易率先进行,逐步推进场外交易原则。相比于场外市场,相关金融交易机构具有较好的风险预控、信用等级、组织规划、设计管理与结算交易显著优势,且显现出公平透明与流动性特征,令成本费用有效降低,并对市场监管极为有利,因此应对其进行优先发展。同时,应将股指与国债期货视为发展核心点位,丰富满足市场需求特征,降低不合理因素状况、抑制不良波动影响,并实现长期发展投资目标。另外应对投资市场完善培育,杜绝同质化现象,应树立多元化发展目标,引入企业与各级投资者至国内外市场管理中,优化公司治理体系,创建完善的金融衍生产品管控体制与风险控制制度。同时对于投资者应展开积极主动培训,令其丰富经验,借鉴国外先进技术、手段,优化衍生金融产品发展综合质量水平。(三)完善市场立法与管控体系,提升风险预防效能金融衍生产品具有结构弱势特征,因此应创建完善立法管控体系,规范市场运行,确保金融框架体系的可靠良好与一致发展。同时,应基于金融衍生产品的不同类别,创设针对性法律制度,提升其可控性与实践规范性。监督管控体系建设,应引入集中管控理念,统一创建监管组织。针对银行、保险、市场证券、金融衍生产品流通交易展开全面控制,提升监督管理有效性,注重行业自律发展,并引入非官方力量联合管控,促进金融衍生产品的良性循环与优化发展。针对商业银行,应优化提升其风险预防效能,注重风险因素形成及可能产生的不良影响,促进业务流程的有序开展。并从制度、实践技术与行业人才等层面提升面向场外的综合管控能效。通过对交易对手及相关风险的综合分析,提升信息披露能力,预防不良声誉风险。四、结语总之,针对我国金融衍生产品发展现状、市场问题,我们只有制定科学有效的发展策略,强化自主创新、优化投资结构、完善立法管控,才能降低不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