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行高度层和飞行航线.ppt_第1页
飞行高度层和飞行航线.ppt_第2页
飞行高度层和飞行航线.ppt_第3页
飞行高度层和飞行航线.ppt_第4页
飞行高度层和飞行航线.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节第二节 飞行高度层和飞行飞行高度层和飞行 航线航线 一、飞行高度层一、飞行高度层 (一)飞行高度层的确定 1、巡航飞行时,应当按规定配备巡航高度 层。 2、根据标准大气压力条件假定海平面计算 。 3、航线角应当从航线起点和转弯点量取。 4、个别航段曲折,根据航线总的方向规定 。 (二)仪表飞行最低巡航高(二)仪表飞行最低巡航高 度层度层 1、航线两侧各25公里内的最高标高不超 过 一百米,大气压力不低于1000百帕,才能 允许在六百米的高度层内飞行; 2、最高标高超过一百米,大气压力低于 1000百帕(750毫米水银柱),巡航高度 层 必须相应提高。 3、某区域所选用的最低可用飞行高度层 , 根据本管制区的要求确定。 4、管制单位应将确定的飞行高度层通知 航 空器驾驶员。 (三)选择高度层应考虑的(三)选择高度层应考虑的 因素因素 1、航空器的最佳巡航高度层; 2、航线天气状况; 3、航线最低飞行高度层的使用情况; 4、飞行任务性质。 (四)巡航高度层的配备规(四)巡航高度层的配备规 则则 1、同时飞行且互有影响时,通常应当分别 把每架航空器配备在不同的高度层内。 2、如果不能配备不同的高度时,可以允许 在同一航线、同一高度层内飞行,应保持 规定的纵向间隔。 3、分配给飞向同一目的地的航空器的巡航 高度层,尽可能使之符合在目的地的排队 进近顺序。 4、占用巡航高度层上的航空器,通常比 进入该巡航高度层的航空器有优先权。 5、当两架或多架航空器在同一巡航高度 层时,前面的航空器通常有优先权。 (五)巡航高度层的审批程(五)巡航高度层的审批程 序序 1、空军管理的航线,其巡航高度层配备 按现行固定配备的办法配备。 2、由民航管理的航线,其巡航高度层的 配备采取由航空公司申请,空中交通管 制部门批准的办法配备。 审批程序(续)审批程序(续) 民航巡航高度审批程序:民航巡航高度审批程序: (1)不迟于航空器预计起飞前一小时申报 飞行计划(含拟用高度层); (2)如有异议,在起飞前20分钟通知塔台 。 (3)开车前510分钟,申请放行许可并报 告拟选择的飞行高度,许可中应明确批准 的巡航高度层。 (4)飞入本管制区前10分钟通知上一区域 。 (六)巡航高度层的改变(六)巡航高度层的改变 1、改变规定的巡航高度层时,报告原因和准 确的位置,请求另行指定巡航高度层。 2、必须明确改变的高度层及改变高度层的时 间和地段。 3、紧急情况,机长可自行决定改变原高度层 ,须立即报告,并对是否正确负责。 从飞机原飞行方向,向右转30度,飞行20 公里,再平行原航线上升或下降至新的高度 层,然后转回原航线。 二、飞行航线与航路二、飞行航线与航路 (一)飞行航线 1、航线是指连接机场与机场、机场与航路 、给定地理点之间的飞行路线。 2、航线分为,固定航线和临时航线。 3、固定航线又分为:国际航线、地区航线 ,国内干线航线和地方航线。 4、临时航线通常不得与航路、固定航 线交叉或者通过飞行频繁的机场上空。 5、航线中心线与航线附近空域之间的 侧向安全间隔一般不得小于10公里。 6、民航在航线上的垂直范围是指航线 最低安全高度以上的第一可用飞行高度 层至12000米(含)或给定的高度范围 。 7 7、航线(航段)的代号、航线(航段)的代号 n国内航线的代号由空军指派;国际航线的 代号由民航总局与空军协商后,与国际民 航组织亚太地区办事处指派。 8 8、航线代号的组成、航线代号的组成 航线(航段)的代号由下列一个字母后随 1999的数码组成: nA、B、G表示国际(地区)航线(航段) ; nH表示国内干线航线(航段); nJ表示地方航线(航段); nV表示尚未向国际民航组织申请的国际(地 区)航线(航段)。 (二)航路二)航路 1、航路是使航空器完成机场与机场、给定 地理点之间的飞行路径。 2、制定了有关飞行规则、宽度限制和主用 高度备用高度以及具备相应的通讯导航设 施和航行管制雷达的航线,通常称之为航 路。 3、航路的中心线由上述导航台和位置点的 连线确定,除特别规定外航路的高度范围 为地面至12000米(含)。 4、民航在航路内提供空中交通管制服务的 垂直范围是航路最低安全高度以上的第一 可用飞行高度层(含)至12000米(含) ; 5、航路划设应将适当的导航容差区域(由 95%概率的可容度所确定的区域)与导航 台上空的倒圆锥容差区域相结合。 6、航路的最小宽度由提供导航的导航台上 空倒圆锥容差区的大小来确定。 7、目前我国规定的航路宽度为20公里(航 路中心两侧各10KM)。如果航路某一段 受条件限制,可以减少宽度,但不得小 于8KM 8、 航路边界线的确定 航路的边界线是通过外扩张角的办法确定的 。 航路与其附近的空域之间必须保持侧向10KM 的缓冲区。 RVSM定义 缩小垂直间隔在国际民航界通常称为 n“Reduced Vertical Separation Minimum (RVSM)”: n即在高度层2万9千英尺(8850米)至4万1千英尺( 12500米)之间的高度层空间范围内,飞机之间的最 小垂直间隔由过去的2000英尺(600米)缩小为1000 英尺(300米); n该空间范围内飞行高度层的数量从原有的7个增加到 13个,新增6个飞行高度层,可用飞行高度层数量增 加了86%,显著增加了空域容量; n这个高度层空间范围刚好是现代喷气式民航客机巡航 阶段所主用的高度层,从而能有效增加空域容量,提 高航空公司的运行效益,减轻空中交通管制指挥的工 作负荷。 随着科技的发展,高精度高度表等一系列 航空电子设备已经在民用飞机上得到了广 泛的应用,缩小垂直间隔所涉及的技术已 经成为成熟技术并得到了全面的应用,成 为提高飞行流量和航空技术发展的必然要 求。国际民航组织从上世纪七十年代开始 研究缩小垂直间隔标准并积极在全球范围 内推广。 从1997年3月27日北大西洋空域开始实 施缩小垂直间隔并成功安全运行后,在 太平洋、大西洋、欧洲大陆、南中国海 、中东、北美、南美等地区空域陆续顺 利实施了缩小垂直间隔,世界各地7年 多的实践也表明实施缩小垂直间隔是安 全的。日本、韩国等国家计划在2005年 9月实施RVSM。 世界各地区开始实施 RVSM的时间表 n1997年3月27日,北大西洋地区开始实施RVSM; n2000年2月24日,北太平洋地区开始实施RVSM; n2002年1月24日,欧洲开始实施RVSM; n2002年2月21日,南中国海地区部分航路上开始实施RVSM。 n2002年11月1日,包括三亚海洋空域的南中国海地区第二阶段开始实 施RVSM。 n2003年11月27日,喜马拉雅山脉南麓亚欧航路和中东地区开始实施 RVSM。 n2005年1月20日,美国和加拿大同时在其大陆上空的空域开始实施 RVSM。 n2005年1月20日,加勒比海和南美空域开始实施RVSM。 n2005年9月,日本和韩国同时在东京、那霸和仁川飞行情报区开始实 施RVSM。 从世界范围内实施RVSM 的情况来看, RVSM 首先是在洋区实施的,这是由于 洋区存在导航精度和雷达覆盖等问题, 要提高空域容量必须通过缩小垂直间隔 ,而无法通过大幅度缩小水平间隔。其 后,在大陆上空,需要进一步提高空域 容量时,实施RVSM 将是一个必然的选 择。 2. 国内 我国从新中国诞生以来共进行了4次高 度层改革 n1950年颁布的第一版和1964年颁布的第二 版中华人民共和国飞行基本规则 n1993年10月15日实行新的高度层配备方法 n2001年8月1日正式实施的新的中华人民 共和国飞行基本规则 n2002年11月1日在三亚责任区洋区航路实行 缩小垂直间隔(RVSM)和英制高度层。 1950年颁布的第一版和1964年颁布 的第二版 中华人民共和国飞行基本规则 1950年颁布的第一版和1964年颁布的第 二版中华人民共和国飞行基本规则 中规定,在高度6000米以上使用1000米 垂直间隔,及“向东飞为双数,向西飞 为单数”的原则,此规定沿用至1993年 。 1993年10月15日实行新的高度层 配备方法 1993年10月15日实行新的高度层配备方 法,即在6000米以下使用300米,6000 12000米使用600米,12000米以上使 用1000米垂直间隔。 2001年8月1日正式实施的 新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飞行基本规则 2001年8月1日正式实施的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飞 行基本规则,改革了我国原有的飞行高度层配备 。新规则将原实施300米垂直间隔的高度从 6000米以下提高到8400米以下的空间范围,在8100 米以下采用300米垂直间隔,9000米以上采用600米 垂直间隔,在8400米以下新增加了6300米,6900米 ,7500米,8100米 四个高度层,从而增加了部分可 用飞行高度层。改革后的飞行高度层划设标准在保 证飞行安全和增大飞行流量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 2002年11月1日三亚责任区 2002年11月1日在三亚责任区洋区航路 实行缩小垂直间隔(RVSM)和英制高 度层。 英制RVSM (1000英尺垂直间隔) 英制RVSM (1000英尺垂直间隔) 高度层英尺米高度层英尺米 FL303000900FL4040001200 FL5050001500FL6060001850 FL7070002150FL8080002450 FL9090002750FL100100003050 FL110110003350FL120120003650 FL130130003950FL140140004250 FL150150004550FL160160004900 FL170170005200FL180180005500 FL190190005800FL200200006100 FL210210006400FL220220006700 FL230230007000FL240240007300 FL250250007600FL260260007900 FL270270008250FL280280008550 FL290290008850FL300300009150 FL310310009450FL320320009750 FL3303300010050FL3403400010350 FL3503500010650FL3603600010950 FL3703700011300FL3803800011600 FL3903900011900FL4004000012200 FL4104100012500FL4304300013100 FL4504500013700FL4704700014350 FL4904900014950FL5105100015550 我国RVSM项目发展时间 表 n2004年6月,成立了技术研究小组 n2004年12月,向军航介绍国际上实施RVSM有关进展 情况 n2005年初,向空管委办公室、空司航管部、海司航 空兵部致函 n2006年初,以民航总局的名义正式向空管委办公室 提出关于我国实施RVSM意见的函 n2006年7月,成立方案拟制领导小组和工作组,开展 方案拟制 n出台我国缩小垂直间隔实施方案,供年初即将召开 的空管委全会讨论通过。 京沪京沪 飞标适航飞标适航 空管委全会空管委全会 第二节 CVSM 和RVSM CVSM 是Conventional Vertical Separation Minimum 的缩写,意思是“ 常规垂直间隔最低标准”。即在飞行高 度层290 之下采用1000 英尺(300 米) 的垂直间隔最低标准;在飞行高度层 290 之上采用2000 英尺(600 米)的垂 直间隔最低标准。 RVSM 是Reduced Vertical Separation Minimum 的缩写,意思是“缩小垂直间 隔最低标准”。现阶段RVSM 具体是指 :在飞行高度层290 与飞行高度层410 (含)之间将原来的2000 英尺(600 米 )垂直间隔最低标准缩小为1000 英尺 (300 米)。 第一节 RVSM 实施依据 为适应航空事业发展需要,进一步提高 空域资源利用率,根据国务院、中央军 委空中交通管制委员会颁发的我国缩 小8400米以上飞行高度层垂直间隔方案 ,制定中国民航实施缩小8400米以上 飞行高度层垂直间隔方案。 方案提出的飞行高度层配备方案,是立足我国国情和 借鉴国际标准,依据民航总局提出的建议,通过组织模拟 验证和反复研究论证形成的,总体上实现了8400 米至 12500 米飞行高度层垂直间隔由600 米缩小为300 米的目标 。 考虑到我国飞行高度层采用公制计量单位,为减少与周边 国家采用英制计量单位造成的误差,使飞行高度层配备标 准尽可能一致。我国在8400米至8900 米一段实行500 米垂 直间隔,其余高度范围内实行300 米垂直间隔的飞行高度 层配备标准,使8400 米至12500 米高度范围内飞行高度层 由原来7 个增加到13 个。 这种配备方法,经过民航总局2006 年11 月在广州模拟验 证表明,较好地延续了我国现行做法,可实现与周边国家 基本接轨,公、英制配备标准差值不超过30 米,能够保证 出入境飞行高度层安全转换。 第二节 RVSM实施范围 新的飞行高度层垂直间隔配备方法于2007 年11 月22 日零时(北京时间)起施行。 实施范围为:在我国境内沈阳、北京、上海、 广州、昆明、武汉、兰州、乌鲁木齐飞行情报 区,以及三亚飞行情报区的岛内空域(不含已 经实施缩小垂直间隔的三亚飞行情报区海洋空 域,以及香港、台北飞行情报区)。在上述飞 行情报区内8900 米以上至12500 米,定义为缩 小垂直间隔空域。不符合RVSM 运行要求的飞 机将不得在缩小垂直间隔空域内运行。 第三节 RVSM 的飞行高度 层配备 按照国际民航组织实施RVSM的五个步 骤,参考国外使用的英制RVSM 高度层 系统,结合目前我国使用的米制高度层 系统,通过米制高度层与英制高度层的 相互转换,在我国现行飞行高度层配备 标准基础上,确定出我国实施RVSM飞 行高度层总体方案。 飞行高度层配备方案 在我国现行8400 米以下飞行高度层实行 300 米垂直间隔、8400 米以上飞行高度层 实行600 米垂直间隔的基础上,缩小8400 米至12500 米高度范围内飞行高度层垂直 间隔。即8400 米至8900 米实行500 米垂直 间隔、8900米至12500 米实行300 米垂直 间隔和12500 米以上仍维持600 米垂直间 隔不变。 8400 7800 7200 6000 5400 4800 4200 3600 3000 2400 1800 1200 600 8100 7500 6900 6300 5700 5100 4500 3900 3300 2700 2100 1500 900 27600 25600 21700 19700 17700 13800 11800 9800 7900 5900 3900 2000 26600 24600 22600 20700 18700 16700 14800 12800 10800 8900 6900 4900 3000 6600 23600 8900 9800 11000 12200 32100 36100 40100 29100 英尺 米 依此类推 高度层高度层 920030100 950031100 3310010100 3510010700 3710011300 3910011900 1040034100 1160038100 4110012500 13100 14300 43000 46900 4490013700 4890014900 米 英尺 依此类推 359o 0o 180o 179o 航线角为真航线角 飞行高度 层 走向 米制RVSM高度 层 米 米制RVSM高 度层转换为 英尺 英尺 米制RVSM高度层转换 为英尺并按照100英 尺取整 英尺 管制员看到的 实际雷达标牌 显示 向东 14900 48885489001490 向西 14300 46916469001430 向东 13700 44948449001369 向西 13100 42979430001311 向东1250041010411001253 向西1220040026401001222 向东1190039042391001192 向西1160038058381001161 向东1130037073371001131 向西1100036089361001100 向东1070035105351001070 向西1040034121341001039 向东1010033136331001009 向西980032152321000978 向东950031168311000948 向西920030184301000917 向东890029199291000887 飞行高度 层 走向 米制RVSM高度 层 米 米制RVSM高 度层转换为 英尺 英尺 米制RVSM高度层转换 为英尺并按照100英尺 取整 英尺 管制员看到的 实际雷达标牌 显示 飞行高度 层 走向 米制RVSM高度 层 米 米制RVSM高 度层转换为 英尺 英尺 米制RVSM高度层转换 为英尺并按照100英尺 取整 英尺 管制员看到的 实际雷达标牌 显示 向西840027559276000841 向东810026575266000811 向西780025591256000780 向东750024606246000750 向西720023622236000719 向东690022638226000689 向西660021654217000661 向东630020669207000631 向西600019685197000600 向东570018701187000570 向西540017717177000539 向东510016732167000509 向西480015748157000479 向东450014764148000451 向西420013780138000421 向东390012795128000390 向西360011811118000360 英制RVSM (1000英尺垂直间隔) 英制RVSM (1000英尺垂直间隔) 高度层英尺米高度层英尺米 FL303000900FL4040001200 FL5050001500FL6060001850 FL7070002150FL8080002450 FL9090002750FL100100003050 FL110110003350FL120120003650 FL130130003950FL140140004250 FL150150004550FL160160004900 FL170170005200FL180180005500 FL190190005800FL200200006100 FL210210006400FL220220006700 FL230230007000FL240240007300 FL250250007600FL260260007900 FL270270008250FL280280008550 FL290290008850FL300300009150 FL310310009450FL320320009750 FL3303300010050FL3403400010350 FL3503500010650FL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