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级财务会计第一章总论.ppt_第1页
中级财务会计第一章总论.ppt_第2页
中级财务会计第一章总论.ppt_第3页
中级财务会计第一章总论.ppt_第4页
中级财务会计第一章总论.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章总论 段小法 l考情分析 l 在近三年试卷中,本章内容所占分 值为2分左右。本章主要以客观题题型出 现。 l 本章包括三节内容,分别为: l 第一节 财务报告目标 l 第二节 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l 第三节 会计要素及其确认与计量 原则 l第一节 财务报告目标 l 2010年教材对于本章内容做了一些调整,本 节包括三个内容:一、财务报告目标;二、会计 基础假设;三、会计基础。 l 一、财务报告的目标 l 财务目标的重要性体现:财务报告目标回答的 是为什么要做会计工作、财务报告应满足哪些方 面的要求。目标的问题是整个会计理论和实务的 起点,很多问题的分析与讨论,最终都应回到目 标上来。在我国依据财务会计准则的规定,财务 报告主要应达成两个方面的目标: l(一)向财务报告使用者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 决策相关) l 财务报告使用者主要包括投资者、债权人、 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和社会公众等。其中最主要的 使用者是投资者,其他使用者的需要服从于对投 资者的需要。 l 在提供财务报告时,应首先考虑报告所涵盖 的信息是否有利于投资者的决策。在计划经济条 件下,财务报告首先满足的是政府部门的需要; 转变为市场经济条件后,财务报告首先满足投资 者的需要,这是计划经济条件与市场经济条件的 重大区别。 l(二)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受托责任) l 在现代公司制下,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相分离,企业 管理层是受委托人之托经营管理企业及其各项资产,负有 受托责任。即企业管理层所经营管理的各项资产基本上均 为投资者投入的资本(或者留存收益作为再投资)或者向 债权人借入的资金所形成的,企业管理层有责任妥善保管 并合理、有效地使用这些资产。因此,财务报告应当反映 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以有助于评价企业的经 营管理责任以及资源使用的有效性。 l 决策相关对于信息质量要求是相关性,受托责任观反 映经理层、管理层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对会计信息的首 要要求是可靠性。所以在第二节中最重要的两个质量要求 就是相关性和可靠性,这是源自于会计目标的规定。 l二、会计基本假设 l 包括四个内容: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 分期和货币计量。 l (一)会计主体 l 1.会计主体的定义 l 会计主体,是指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 的立场和空间范围。 l 会计人员应站在企业立场反映企业的资金运 动,而不是站在所有者立场反映所有者的资金运 动。一定要将企业资金和所有者资金区分开,会 计主体就界定了会计核算的空间范围。 l 2.会计主体与法律主体的关系(有可能出判断题或选择 题) l 法律主体是具有法律资格的主体。法律主体一定是会 计主体,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律主体。 l 【拓展】在我国,依据会计法的规定,法人一定要进 行独立的会计核算,会计主体就要求独立的会计核算,所 以法律主体一定是会计主体。规模很小的企业不一定要设 立专门的财务部,可以请事务所代为记账,但只要保证独 立的会计核算,就是一个会计主体。但会计主体不一定是 法律主体,进行独立核算的不一定是法人,比如分公司。 这里应注意分公司与子公司的区别,分公司不是法人,不 具有独立的法人资格;子公司是独立的法人。 l再如:公司下面的各个事业部和车间,各个事业 部独立核算时,成为一个会计主体,但是事业部 不是法人,各个车间独立核算时也是会计主体, 但也不是法人。 l 再如:合并报表。母公司是一个法人,子公 司也是一个法人,母子公司分别编制自己的会计 报表,进行独立的会计核算,但是还要编制第三 套报表,即合并报表,就是把母公司和子公司看 成一个整体。将母公司和子公司看作整体的一个 集团不是法人,但是它形成了专门的会计主体。 合并报表对应的会计主体不是法人,是观念上的 集团。 l(二)持续经营 l 1.定义 l 持续经营,是指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企业将 会按当前的规模和状态继续经营下去,不会出现 破产现象,不会停业,也不会大规模削减业务。 l 【拓展】在现实中,实际上根本无法准确预 计未来,所以会计上提出了这样一个假设。比如 将固定资产购入后,预计使用年限20年,企业无 法保证今后的20年不会出现破产清算的情况,所 以假设持续经营。如果假设10年后破产清算,此 项固定资产应按10年计提折旧。 l在持续经营假设下,企业会计确认、计量 和报告应当以持续经营为前提。明确这一 基本假设,就意味着会计主体将按照既定 用途使用资产,按照既定的合约条件清偿 债务,会计人员就可以在此基础上选择会 计政策和估计方法。只有设定企业是持续 经营的,才能进行正常的会计处理。采用 历史成本计价、在历史成本的基础上进一 步采用计提折旧的方法等,都是基于企业 是持续经营的。 l2.当企业的持续经营出现问题时如何处理 l 当企业的持续经营出现问题时,要启用财务 会计的另外一个系统,即破产清算会计。 破产清 算会计属于是单独的会计核算办法。破产清算时 应确立一个评估日,应重新评估所有资产、负债 的价值,按照清偿的顺序清偿员工工资、债权人 本金利息、归还所有者、欠政府部门的税金等。 在中级会计实务等建立在持续经营假设下的会计 ,是不考虑破产清算特有的业务的。在财务报告 附注中,要求说明企业的财务报告是否遵循持续 经营假设,如果持续经营有问题,应该在财务报 告中充分说明。 l(三)会计分期 l 1.会计分期的定义 l 会计分期,是指将一个企业持续不断的生产 经营活动期间划分为若干个首尾相接,间距相等 的会计期间。 l 上面假设的是持续经营,但不能核算企业成 立至破产清算的总账。如果等到破产清算时算总 账,期间就无法做出决策,这就要求对持续不断 的期间人为地做一个划分,并且每个期间应首尾 相接,不能断开。 l通常情况下,会计分期是按公历起讫日期确定(例如, 2007年1月1日至2007年12月31日)。在我国的会计实务中 ,会计年度是指1月1日至12月31日。财务报告就是反映1 月1日至12月31日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等相 关信息。短于一年的报告称之为中期报告,主要表现为半 年度报告和季度报告。 l 会计年度是人为划分的。我国会计年度与日历年度一 致。有些国家比如美国,上市公司可以自己确定会计年度 ,比如可以将本年的1月1日至下年的3月31日划分为一个 会计年度。 l 在会计核算中的具体表现:权责发生制、待摊和预提 、应收应付的做法都是基于会计分期假设。 l(四)货币计量 l 1.货币计量的定义 l 货币计量,是指会计主体在财务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时以货币 计量,反映会计主体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其他计量单 位包括劳动量度、实物量度等。 l 【拓展】劳动量度:比如一把椅子占用8个小时的人工,8个小时 就是一个衡量的标准;建一座房子占用5万个小时的人工,5万个小时 也是劳动量度。劳动量度的局限性在于:每个劳动量度的质量、含义 不同。比如建房子的人工与建椅子的人工,每个工时的质量、含义不 同,所以加计比较就存在问题。再比如初级技工与技术娴熟的工程师 ,一小时的工作内涵不同。 l 实物量度:比如企业具有100台电脑、1座房屋,这都是实物量度 ,但电脑与房屋的内涵不同,所以100与1不能简单相加。分别将电脑 和房屋折算为货币,就可以加总核算了。货币能够连续一贯地加计, 执行计量的职能。 l2.货币计量的局限性 l 以货币计量为假设,可以全面反映企业的各项生产经 营活动和有关交易、事项。 l 货币计量应以币值稳定为假设。当出现恶性通过膨胀 时,之前的1元钱与通货膨胀后的1元钱也不能简单相加, 所以当物价发生剧烈变动时,应启动另一个会计系统 物价变动会计。 l 但是,统一采用货币计量也有缺陷,例如,某些影响 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因素,如企业经营战略、研发 能力、市场竞争力等,往往难以用货币来计量,但这些信 息对于使用者决策也很重要,为此,企业可以在财务报告 中补充披露有关非财务信息来弥补上述缺陷。 l三、会计基础 l 2007年1月1日执行的企业会计准则,企业会 计的记账基础为权责发生制,即应依据权责关系 ,而不是现金的收付来确认收入和费用归属的期 间。权责发生制建立在会计分期假设的基础上; 行政单位的会计基础是收付实现制,即以现金的 收付为依据确认收入费用;事业单位要区分两类 活动:一类是事业单位的经营活动,以权责发生 制作为会计基础;一类是事业活动,以收付实现 制作为会计基础。 l 在国际会计准则中,是将权责发生制做为会 计假设的,我国将权责发生制做为会计基础。 l【例题1单选题】下列有关会计主体的表述中,不正确的 是( )。 l A.企业的经济活动应与投资者的经济活动相区分 l B.会计主体可以是独立的法人,也可以是非法人 l C.会计主体可以是盈利组织,也可以是非盈利组织 l D.会计主体必须要有独立的资金,并独立编制财务报 告对外报送 l 【答案】D l 【解析】选项D,当某一会计主体不能独立对外时, 如独立核算的销售部门、车间等,不可能单独编制独立的 财务报告对外报送,应以企业为单位编制财务报告对外报 送,但独立核算的销售部门、车间也是会计主体,所以选 项D不正确。 l【例题2单选题】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应 当遵循的会计基础是( )。 l A.权责发生制 B.收付实现制 l C.持续经营 D.货币计量 l 【答案】A l 【例题3单选题】权责发生制作为企业会计 记账的基础,其依附的会计假设是( )。 l A.会计主体 B.会计分期 l C.持续经营 D.货币计量 l 【答案】B l第二节 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l 会计信息质量要求包括两个部分,八 个要求。分别为: l 首要的质量要求:可靠性、相关性、 可理解性、可比性; l 次要的质量要求:实质重于形式、重 要性、谨慎性、及时性。 l一、可靠性 l 可靠性要求企业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为依 据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如实反映符合确认和计量要求 的各项会计要素及其他相关信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 、内容完整。 l 教材中进一步提到了可靠性含义方面的要求:一是做 账依据为实际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二是应如实地反映, 反映遵循重要性、成本与效用理念。如某一交易或事项的 发生不影响各个决策,则不具备重要性,不需要遵循会计 准则核算。所以综合题中,在具体业务表述完之后,后面 会加上“以上的业务均具有重要性”,意思是说这些业务均 应按会计准则核算。 l另外注意可靠性不等于客观,某些业务不能客观 地反映。例如企业购入一支铅笔,对于铅笔的消 耗就不需要客观的记录反映,因为此事项不具有 重要性,不影响财务决策。美国将重要性、成本 与效益做为是否记账的门槛,我国会计准则没有 这样提,但道理和理念是一致的。 l 可靠性还要求会计核算中立、不偏不倚。 l 从财务目标的角度来看,可靠性要求来自于 受托责任的目标。 l二、相关性 l 相关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与财务 报告使用者的经济决策需要相关,有助于财务报 告使用者对企业过去、现在或者未来的情况作出 评价或者预测。提供的事项是过去的,决策是面 向未来的,过去与未来要求有一个衔接,即提供 的会计信息与财务报告使用者的经济决策相关。 l 将可靠性、相关性信息质量要求与财务报告 目标结合,两者的关系为:决策相关目标对会计 信息质量的要求是相关性;受托责任目标对会计 信息质量的要求是可靠性。 l 可靠性、相关性是整个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中最 重要的两个要求,由财务报告的目标引申出来的 。这两个要求一般情况下是统一的,能够一致达 成;也存在矛盾的情况,这需要会计准则在理论 和实务上做出取舍。比如会计准则一直坚持历史 成本,因为历史成本是客观的,不偏不倚的,但 历史成本往往与决策不相关,尤其在当今社会, 资产是公允的,决策者需要更多当前的、公允价 值的信息。从这个角度也可以来理解,除历史成 本计量属性外,还存在公允价值、现值等其他计 量属性。计量属性的设置是源自相关性的要求。 l三、可理解性 l 可理解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不能模糊不清、不 能晦涩难懂,应当清晰明了,便于财务报告使用者理解和 使用。 l 【拓展】在国际会计准则中,可理解性有明确的要求 :报告使用者应具备一定的素养,来理解报表所提供的信 息。 l 可理解性实际是当今会计面临的重大问题,怎样将专 业的会计信息提供给社会大众、非财会人员,使之对其决 策有用,会计信息的可理解性显得尤为重要。所以在财务 报告中不仅仅包括表内信息,还包括大量的附注,即用非 会计语言来批注、传递会计利息。会计报告应尽量通俗易 懂、清晰明了地汇报专业问题,应将汇报重点放在会计核 算方法对于利润的影响、对决策者所关注的指标的影响。 l四、可比性 l 可比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具有可比性。具 体包括下列要求: l (一)纵向比较:同一企业不同时期的会计信息要具 有可比性。同一企业对于不同时期发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 交易或者事项,应当采用一致的会计政策,不得随意变更 ,如果随意变更,会导致不同期间的会计信息不可比。但 如果符合会计准则的要求,也可以变更。会计政策变更在 第28号准则有具体讲解,在符合两个条件时可以变更,即 :法律和会计准则等行政法规、规章要求变更、变更会计 政策能够提供更可靠、更相关的会计信息,中级会计实务 在后面章节也会讲到。 l(二)横向比较:不同企业的会计信息要具有可比性。不 同企业发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采用规 定的会计政策,确保会计信息口径一致、相互可比,即对 于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项,不同企业应当采用一致 的会计政策,以使不同企业按照一致的确认、计量和报告 基础提供有关会计信息。 l 比如浦发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等的每股收益, 都是在同一会计准则的基础上计算的,不允许各家计算的 依据无花八门,否则将导致无法做出决策。 l 遵循会计准则的要求为可比性提供了基本的保障,为 保持提供的信息具有可比性,要求企业科学、全面、完整 地遵循现行企业会计准则的要求。 l五、实质重于形式 l 实质重于形式要求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者事 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应 仅以交易或者事项的法律形式为依据。如果企业 仅仅以交易或者事项的法律形式为依据进行会计 确认、计量和报告,那么就容易导致会计信息失 真,无法如实反映经济现实和实际情况。 l 实质重于形式不代表法律形式不重要,在保 证实质的同时也不能忽略法律形式。这里的意思 是讲,若某项交易的实质在法律形式上得不到准 确地反映,会计人员应有自己的判断,应看到业 务的实质、反映业务的实质。 l大多数情况下,经济业务的法律形式反映了经济 实质。但有些情况下,经济实质与法律形式不同 ,我们应该按照经济实质为标准进行会计核算。 l 例如,融资租入固定资产:企业融资租入的 固定资产其所有权不属于租入方,也就是说在法 律形式上资产的所有权属于出租方,但从经济实 质上看是租入方长期使用并取得经济利益,能够 控制该项固定资产,所以企业应根据实质重于形 式要求按照自有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对其计提折 旧,这就体现了实质重于形式要求。 l再如售后回购、售后回租:甲公司销售一批产品 ,同时签订合同,数月后将其回购或回租,即售 后回购或售后回租。从形式上看,甲销售产品取 得了价款应确认收入,但综合考虑第2个阶段的回 购或回租,甲公司一直在使用此项产品,销售商 品实质上是一项融资行为,是负债,不应确认收 入,这就体现了实质重于形式要求。 l 再如合并报表,对应的主体不是法律主体, 但因母子公司实际上是一个整体,母公司能够控 制子公司,所以应对母子公司编制合并报表,这 就体现了实质重于形式要求。 l六、重要性 l 重要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反映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 成果和现金流量有关的所有重要交易或者事项,要求将所有重要的交 易或事项进行完整、全面的计量、报告,包括两层含义:一是不具有 重要性的交易或事项,不需要遵循会计准则核算,甚至不需要核算; 二是对于金额较大、性质重要的项目应进行更为详细的披露。 l 初步接触会计的学员,应建立“一分钱”和“一千万”同等重要的理 念,一分钱之差报表也是不能结平的。会计是追求完美的职业,会计 人员应对职业具有深刻的理解、对自身具有更高的要求。 l 企业会计信息的省略或者错报会影响使用者据此作出经济决策的 ,该信息就具有重要性。重要性的应用需要依赖职业判断,企业应当 根据其所处环境和实际情况,从项目的性质和金额大小两方面来判断 其重要性,实质上应对所有的事项和交易对照会计准则做全面的理解 ,并且不能片面的强调金额的大小就是衡量会计准则的依据。 l七、谨慎性 l 谨慎性要求企业对(不确定)交易或者事项进行会计 确认、计量和报告时应当保持应有的谨慎,不应高估资产 或者收益、低估负债或者费用。 l 不应高估资产或者收益、低估负债或者费用前提是不 确定性,对于已经确定的事项应如实反映,不能打着谨慎 性的旗号做财务舞弊。 l 但是,谨慎性的应用并不允许企业设置秘密准备,如 果企业故意低估资产或者收益,或者故意高估负债或者费 用,将不符合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和相关性要求,损害会计 信息质量,扭曲企业实际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从而对 使用者的决策产生误导,这是会计准则所不允许的。 l 具体表现:计提各项资产的减值准备、固定资产的加 速折旧、或有事项确认预计负债。 l 八、及时性 l 及时性要求企业对于已经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及时进行确 认、计量和报告,不得提前或者延后。但只要符合会计准则的要求、 符合监管部门的要求、符合交易所所规定的披露时间的要求,就没有 提前或延后,就符合及时性的要求。比如我国上市公司的年报在下年 4月份底报出,这就符合会计准则的要求。但应注意,这里的理解不 应片面,如果4月底尚未报出,就违背了及时性要求。准则中规定的 中期财务报告,如半年报、季报,也体现了及时性要求。 l 在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过程中贯彻及时性: l 一是要求及时收集会计信息,即在经济交易或者事项发生后,及 时收集整理各种原始单据或者凭证; l 二是要求及时处理会计信息,即按照会计准则的规定,及时对经 济交易或者事项进行确认或者计量,并编制出财务报告; l 三是要求及时传递会计信息,即按照国家规定的有关时限,及时 地将编制的财务报告传递给财务报告使用者,便于其及时使用和决策 。 l【例题4多选题】下列各项中,体现谨慎性会计核算要求的有( ) 。 l A.采用年数总和法计提固定资产折旧 l B.到期确实无法收回的应收票据经批准以后确认为坏账 l C.融资租入固定资产作为自有固定资产核算 l D.采用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对存货进行期末计价 l 【答案】AD l 【解析】选项B,具有一定的迷惑性,对于“可能”无法收回的应 收款项计提坏账准备体现谨慎性要求,但是此选项是对于“确实”无法 收回的应收票据确认坏账,是正常的会计处理,所以不能体现谨慎性 要求,故不选;选项C,体现的是实质重于形式,不体现谨慎性要求 ,故不选。 l【例题5多选题】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反映会计信息质量 要求的是( )。 l A.会计核算方法一经确定不得变更 l B.会计核算应当注重交易或事项的实质 l C.会计核算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为依据 l D.会计核算应当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 l 【答案】AD l 【解析】选项A,可比性要求会计核算方法一经确定 不得随意变更,但并非不得变更,所以A选项符合题意; 选项B,反映实质重于形式要求,不选;选项C,反映可 靠性要求,不选;选项D的表述正确,但权责发生制属于 会计基础,不体现会计信息质量要求,应选。 l【例题6多选题】下列各项中,体现实质重于形 式原则要求的有( )。 l A.商品售后租回不确认商品销售收入 l B.融资租入固定资产视同自有固定资产 l C.以控股关系形成的企业集团为主体编制合 并财务报表 l D.材料按计划成本进行日常核算 l 【答案】ABC l 【解析】选项D,计划成本核算是企业为了 简化工作或内部存货管理的要求,与实质重于形 式要求无关,故不选。 l第三节 会计要素及其确认与计量原则 l 本节内容包括两个方面:第一,六大会计要素的定义及其确认条 件;第二,会计计量属性的相关规定。 l 在讲解本节内容时,我们将首先介绍会计要素的概念和分类,然 后从资产负债要素(反映财务状况)和利润表要素(反映经营成果) 两大部分对会计要素的分类展开讲解。 l 一、会计要素概念和分类 l (一)定义:会计要素,是根据交易或事项的经济特征所确定的 财务会计对象和基本分类。 l 【拓展】为了便于理解,我们把会计对象(资金运动)比喻为一 座蛋糕,会计要素如同一把剪刀,将蛋糕分成若干块,而不同的会计 准则体系对“蛋糕”的割切方法不同,即会计要素的分类是不同的。 比如美国会计准则分为10类,国际会计准则分为5类,而我国会计准 则将其分为6类。虽然分类不同,但是会计对象的内容都是资金运动 ,这是相同的。 l 由此可见,会计对象是客观的,而不同的会计准则体系对会计要 素的分类过程,则是主观的。 l会计科目是对会计要素的进一步分类。例如以500 万元的银行存款购买一台设备,如果不对会计要 素进一步分类,则体现为一项资产减少,另一项 资产增加,总资产不变,无法得到具体的某项资 产的增减变化。所以必须要对会计要素“这几块 蛋糕”进一步割切,形成丰富多彩的会计科目( 或账户)。 l 在我国,会计科目由财政部制定有严格的规 范,而美国则比较随意、主观。 l(二)分类:会计要素分为反映企业财务 状况(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会计 要素和反映企业经营成果(收入、费用、 利润)的会计要素。 l 二、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的会计要素及 其确认 l 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的要素包括资产、 负债和所有者权益。 l(一)资产 l 1.资产的定义和特征 l 资产,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者控 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根据资产的定义,资产具 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 l (1)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包括购买、生产、建造行为或其他 交易或者事项。预期在未来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不形成资产。例如: 企业签订的合同,在半年后购买产品,在签订合同时不确认资产。 l (2)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是指企业享有某项资源的所有权,或 者虽然不享有某项资源的所有权,但该资源能被企业所控制。例如, 融资租入的固定资产,拥有实际控制权,所以可以确认为资产。 l (3)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是指直接或者间接导致现金和 现金等价物流入企业的潜力。例如,待处理财产损失,这个项目通常 有借方余额,但是在编表时,应该先进行账务处理,不能体现在报表 中。日常核算中该科目有余额具有资产的性质,但是不能作为资产确 认,因为不能带来未来的经济利益。 l对于现在无法确定未来经济利益的资产,应该对不能带来或不能确定 经济利益的部分计提减值准备。例如,如果应收账款30%的部分无法收 回,则对于无法收回的30%的部分应该计提坏账准备。 l 2.资产的确认条件 l 将一项资源确认为资产,需要符合资产的定义,并同时满足以下 两个条件: l (1)与该资源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概率在50%以上)流入企 业; l (2)该资源的成本或者价值能够可靠地计量。 l 甲企业为一家高科技企业,于207年度发生研究支出5 000万元 。该研究支出尽管能够可靠地计量,但是很难判断其能否为企业带来 经济利益或者有关经济利益能否流入企业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因此, 不能将其作为资产予以确认(一般计入管理费用)。而对于开发阶段 的研发支出,与该资源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则一般可确 认为无形资产。 l ABC企业是一家咨询服务企业,人力资源丰富,而且这些人力资源 都很可能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但是人力资源的成本或者价值往往无 法可靠地计量。因此,在现行会计系统中,人力资源通常不确认为企 业的一项资产。 l(二)负债 l 1.负债的定义和特征 l 负债,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预期会 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根据负债的定义,负 债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 l (1)负债是由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 l (2)负债的清偿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 l (3)负债是企业承担的现时义务。义务分为现时义 务和潜在义务,现时义务是指企业在现行条件下已承担的 义务,可分为法定义务和推定义务(例如,产品质量保证 费用);而潜在义务是有可能要发生的义务,但不确定。 l2.负债的确认条件 l 将一项义务确认为负债,需要符合负 债的定义,并同时满足以下两个条件: l (1)与该义务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 流出企业(与预计负债联系学习); l (2)未来流出的经济利益能够可靠地 计量。 l(三)所有者权益 l 1.所有者权益的定义 l 所有者权益,是指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 益。 l 2.所有者权益的来源构成 l 所有者权益按其来源主要包括所有者投入的资本、直接计入所有 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留存收益等。 l (1)所有者投入的资本,是指所有者所有投入企业的资本部分, 它既包括构成企业注册资本或者股本部分的金额,也包括投入资本超 过注册资本或者股本部分的金额,即资本溢价或者股本溢价。所以, 包括实收资本(股本)和资本公积。 l (2)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是指不应计入当期损益 、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发生增减变动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或者向所有 者分配利润无关的利得或者损失。其中,利得是指由企业非日常活动 所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 利益的流入。损失是指由企业非日常活动所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 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流出。 l【拓展】在账务处理上,反映为“资本公积其他资本 公积”账户,利得和损失还包括直接计入利润的利得和损 失,反映为“营业外收入”账户和“营业外支出”账户。另外 ,从2009年开始,上市公司利润表的“净利润”项目后将增 加两行,即“其他综合收益”和“综合收益总额”,其中“其 他综合收益”项目反映的就是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 失。因此,是否将“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作 为利润的一部分,关键取决于会计准则的选择,没有绝对 的对与错,只是一段时期的处理。类似的处理还有接受捐 赠利得、债务重组利得的会计处理等等。 l (3)留存收益是企业历年实现的净利润留存于企业 的部分,主要包括计提的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 l1.收入的定义和特征 l 收入,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 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根据收入的定义,收入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 l (1)收入应当是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 l (2)收入应当会导致经济利益的流入,该流入不包 括所有者投入的资本。 l (3)收入应当最终会导致所有者权益的增加; l 收入最终导致所有者权益的增加,但是导致所有者权 益增加的并不都是收入,例如投资者投入的资本。 l 【拓展】收入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体现的是“资 产负债观”理念,侧重于资产负债表信息的准确。而在 2006年新的企业会计准则颁布之前,我国会计改革一直围 绕“收入费用观”展开,侧重于利润表信息,致使一些企业 管理层操纵利润,损害所有者权益。 l2.收入的确认条件 l 收入的确认至少应当符合以下条件: l 一是与收入相关的经济利益应当很可 能流入企业; l 二是经济利益流入企业的结果会导致 企业资产的增加或者负债的减少; l 三是经济利益的流入额能够可靠地计 量。 l(二)费用 l 1.费用的定义和特征 l 费用,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 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 出。根据费用的定义,费用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 l (1)费用应当是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 l (2)费用应当最终会导致所有者权益的减少; l 【拓展】过去几年,我国会计制度将缴纳给政府的所 得税费用作为一项利润的分配,但是与向所有者的分配是 完全不同的,因此现在将所得税费用作为一项费用来处理 。 l (3)费用应当会导致经济利益的流出,该流出不包 括向所有者分配的利润。 l2.费用的确认条件 l 费用的确认至少应当符合以下条件: l (1)与费用相关的经济利益应当很可能流出企业; l (2)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结果会导致资产的减少或 者负债的增加; l (3)经济利益的流出额能够可靠计量。 l 费用的具体问题: l 1.费用与资产的关系:资产是费用的储备状态。 l 2.费用与成本的关系:会计要素的“费用”是广义概念 ,具体核算时包括成本和期间费用。狭义的成本是指生产 成本,狭义的费用是指期间费用。 l(三)利润 l 1.利润的定义 l 利润,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 l 2.利润的来源构成 l 利润包括收入减去费用后的净额、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 失等。其中,收入减去费用后的净额反映的是企业日常活动的业绩, 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反映的是企业非日常活动的业绩(例 如,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 是指应当计入当期损益、最终会引起所有者权益发生增减变动的、与 所有者投入资本或者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利得或者损失,主要是 指营业外收入和营业外支出。 l 企业应当严格区分收入和利得、费用和损失之间的区别,以更加 全面地反映企业的经营业绩。例如:冰箱厂销售冰箱的收入属于收入 ,销售生产冰箱的设备取得的收入,不属于是日常活动形成的收入, 这部分收入属于是营业外收入,是计入利润的利得和损失。所以,要 注意日常活动与非日常活动的区别。 l3.利润的确认条件 l 利润反映的是收入减去费用、利得减去损失后的净额,因此,利润 的确认主要依赖于收入和费用以及利得和损失的确认,其金额的确定也 主要取决于收入、费用、利得、损失金额的计量。 l 【例题7判断题】企业发生的各项利得和损失均计入当期损益。( ) l 【答案】 l 【例题8单选题】下列关于会计要素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 l A.负债的特征之一是企业承担的潜在义务; l B.资产的特征之一是是预期能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 l C利润是企业一定期间收入减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