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调剂基本知识.ppt_第1页
中药调剂基本知识.ppt_第2页
中药调剂基本知识.ppt_第3页
中药调剂基本知识.ppt_第4页
中药调剂基本知识.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药调剂的基本知识 石大附院药剂科 陈卫军 1 中医处方是通过辨证论治、组方遣 药而发挥药物群效的,必须严格调剂并符 合医师处方意图准确无误,才能使中医的 理、法、方、药取得一致,因此,中药调 剂工作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患者的治疗 效果和用药的安全。 2 主要内容 一、处方和处方管理制度 二、中医处方常用术语 三、中药的配伍禁忌语妊娠禁忌 3 一、处方和处方管理制度 处 方 狭义地讲:处方是由注册的执业医师和执业助 理医师在诊疗活动中为病患开具的,由药品调 剂员审核、调配、核对并作为发药凭证的医疗 用药的医疗文书。 广义地讲:凡制备任何一种药剂的书面文件, 均可称为处方 4 处方的意义 1、是注册的执业/助理医生为病人开具 的取药凭证 2、调剂人员配药、发药的根据 3、可作为医疗责任的法律凭证 4、可作为药学研究、药品统计、结帐的 依据 5 处方的基本结构 1、处方纸质颜色: 处方由各医疗机构按规定的格式统一印 制。 麻醉药品处方(淡红色) 急诊处方(淡黄色) 儿科处方(淡绿色) 普通处方(白色) 罂粟蒴果及鸦片原汁 6 处方的基本结构 2、处方格式基本组成 由:前记、正文、后记三部分组成 7 前 记 包括医疗、预防、保健机构名称, 处方编号,费别、患者姓名、性别、年 龄、门诊或住院病历号,科别或病室和 床位号、临床诊断、开具日期等,并可 添列专科要求的项目。 8 正 文 以Rp或R(拉丁文Recipe“请取”的缩写 )标示,分列饮片名称、剂量、付数、用法 用量。这是处方的主要部分。 注意: 1、中药与西药不能同用一张处方; 2、确认是否有脚注;是否有配伍禁忌 3、是否有剂量(剂量是否符合国家药典规定 ); 4、是否有使用方法,口服用药可不注明给药 途径; 9 后 记 医师签名和/或加盖专用签章,药品金额 以及审核、调配、核对、发药的药学专业技术 人员签名。 注意: 1、急诊处方需立即取药者一般用急诊处方笺 (淡黄色)书写,或在处方笺左上角加写“急 ”(stat)字样。 2、药师有责任检查处方,如发现错误,有权 退还医生改正,确认无误才能进行配制发药, 并在处方笺上签名。 10 中药处方组方原则 完整中药处方按照:君臣佐使的一种 配伍形式,是根据单味中药在方剂中的作 用而确认的,君臣佐使只是一条中医医家的 用药规则。 11 君臣佐使 1、君药:主的意思,君药在方剂中常常是一味 起主导治疗作用的中药。 2、臣药:在一剂中药方中协助君药发挥作用的 药。辅助君药加强治疗主症的药物 治疗兼病或兼症的药物 12 君臣佐使 3、佐药:在中药处方中协助药物药效的发挥, 佐助药佐制药反佐药 4、使药:引导药物直达病所需治疗的脏腑和经 络,这样使治疗作用更有针对性, 引经药调和药 13 处方的种类 根据处方正文内容的来源不同,处方分 为古方、经方、时方、验方(偏方)、秘方 、法定处方、协定处方和医师处方8类 1、古方:泛指古医籍中所记载的方剂。 2、经方:指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 要略等经典著作中记载的方剂。 3、时方:泛指从清代至今出现的方剂。 4、验方(偏方):指在民间流行,有一定疗 效的简单处方。 14 处方的种类 5、秘方:有一定疗效,但秘而不传的处方 6、法定处方:指国家药典、国家药品监督管 理局颁发的药品标准所收载的处方,具有法 律的约束力(一般用于配制制剂)。 7、协定处方:指医师会同本院药师,根据临 床病人的需要,相互协商制定的处方(一般 可事先调配或制备成医院制剂,以减少病人 的候药时间和方便服用)。 8、医师处方:是医师对病人治病用药的书面 文件。 15 处方管理制度 一、处方权限规定 1、注册执业医师在执业地点取得相应处方权 2、注册执业助理医师开具的处方权须经所在执 业地点执业医师签字或盖专用签章后有效 3、注册执业助理医师在乡,镇的医疗、保健、 预防机构时,须在执业地点取得相应处方权 16 处方管理制度 4、 试用期医生开具的处方须在医疗、保健 、预防机构有处方权的执业医师审核并签字或 盖专用签章后有效 5、 医师须在注册的医疗、保健、预防机构 签名留样及专用章备案方可开具处方。处方医 师的签名与专用章必须与药学部门处留样备案 一致,不得随意改动,否则重新登记。 17 处方管理制度 二、处方书写规定 1、 每张处方仅限一名患者的用药,处方记 载患者的一般项目应清晰,完整,并与病历 一致。 2、 处方用钢笔(蓝黑色)或毛笔书写。字 迹清楚,若需改动,须在修改处另行签字或 盖章,并注明修改日期 18 处方管理制度 3、 处方填写按照“四查十对”,书写要规范, 不得使用“遵医嘱”,“自用”等模糊词句。 4、 年龄:必须实足年龄,婴幼儿写日/月龄 ,必要时注明体重 5、 每张处方不得超过5种药品 19 处方管理制度 6、 西药、中成药和中药饮片要分别开具处 方。西药、中成药处方中每种药品须另起一 行。 7、 药品名称书写以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或中国药品通用名称或经国家批准的 专利药名为准。 8、 一般剂量和数量按照药品说明使用,如 有特殊使用或超出剂量应注明原因并再次签 名 20 处方管理制度 9、 药品剂量和数量一律使用阿拉伯数字书 写,剂量使用公制单位 10、 药剂科不得擅自修改处方,如处方有错 误应通知医师更改后配发,凡处方不合规定的 药剂科有权拒绝调配。 21 处方限量规定 1、 一般处方以7日量为限;急诊处方一般不 得超过3日用量;对于某些慢性病、老年病或特 殊情况,处方用量可适当延长,但医师必须注 明理由(一般不超过1个月。) 2、 处方当日有效,特殊情况下需延长有效 期的,由开具处方的医师注明有效期限,但有 效期最长不得超过3天,超过期限的处方,须经 医师重新开具处方,方可调配。医师不得为本 人及其家属开具处方。 22 处方限量规定 3、 医疗用毒性药品每张处方不得超过2日极 量; 4、 第一类精神药品每张处方不得超过3日常 用量; 5、 第二类精神药品每张处方不得超过7日常 用量; 23 处方限量规定 6、 麻醉药品注射剂每张处方不得超过2日常 用量;片剂、酊剂、糖浆剂不得超过3日常用量 ,连续不的超过7日,再次开具处方必须间隔至 少10天,同时应有病历记录。 7、 晚期癌症病人持有科主任申请,院领导 批准的特殊证明,允许超限量和连续使用麻醉 镇痛药 24 处方调剂规定 一、调剂资格 1、 取得药学专业技术资格人员方可从事 处方调剂、调配工作。非药学专业技术人员 不得从事处方调剂、调配工作。 2、 若停止在本单位执业者,其处方调剂 权即被取消。 3、 药学专业技术人员签名式样应在本机 构药学部门留样备查; 25 处方调剂规定 二、调剂主要职能 1、 具有药师以上的药学专业技术职务任职 资格的人员负责处方审核、评估、核对、发药 、以及安全用药指导。 2、 药士从事处方调配工作;确因工作需要 ,经培训考核合格后,也可以承担相应的药品 调剂工作。 26 处方调剂规定 三、调剂程序 审方划价审票据调剂并签字核对 发药并签字处方保存 27 审 方 四查十对 查处方:对科别、姓名、年龄;(性别) 查药品,对药名、剂型、规格、数量; 查配伍禁忌,对药品性状、用法用量; 查用药合理性,对临床诊断。 28 处方保管规定 处方应妥善保存: 1、普通处方、急诊处方、儿科处方保存一年; 2、医疗用毒性药品、精神药品及戒毒药品处方 保留2年; 3、麻醉药品处方保留3年; 4、处方保存期满后,由院长、主管副院长批准 、登记备案,方可销毁。 29 二、中医处方常用术语 中医处方术语是在长期的中医药实践中 形成,内容主要包括:中药处方用名、中药脚 注、用药禁忌等。 本草纲目 李时珍 为我国为我国1616世纪以前药学成就的总结世纪以前药学成就的总结 30 主要内容 1、中药的正名和处方常用名 2、中药处方应付 3、中药处方脚注 31 1、中药的正名和处方常用名 中药处方用名 中药处方用名包括正名和处方常用名。 中药调剂人员除掌握中药的正名外,还需掌握 处方常用名(别名、处方全名、并开药名)。 怀 牛 膝 川 牛 膝 32 中药处方用名形成的主要原因 1、不同品种 怀牛膝-川牛膝;吴茱萸-山茱萸; 2、不同名同种 肉苁蓉-大芸;大黄-川军;甘草-国老; 3、同一品种不同炮制方法 生姜有鲜姜,干姜,炮姜,煨姜 33 4、同植物不通用药部位 橘核,橘络,桑叶,桑枝,桑皮; 5、同一饮片正名和处方全名 白芍,杭白芍 6、同一种饮片和并开两种 白芍,赤白芍 橘核 橘络 34 正 名 以历代本草文献作参考,以中国药典 一部,局、部颁药品标准和炮制规范 为依据。 中药正名一般都有一定的来历和解释。 如: 鹅不食,麝香,骨碎补,香附,金银花 鹅 不 食 麝 香 囊 35 别 名 1 、 地区不同,习惯各异,一种中药除正名外 还有地方名,别名,简化名等 如:白果与银杏;大芸与肉苁蓉; 甘草与国老;三七与田三七 延胡索与元胡;山萸肉与山茱萸 牵牛子与二丑(黑丑,白丑) 36 别 名 2、同一药名基源不同 中药地丁:京津地区为罂粟科的苦地丁, 华北地区为豆科的米口袋,华东地区为堇菜科 的犁头草 37 处方全名 一般在中药正名前冠以说明语而构成中药 的处方全名。 1、要求产地的 如:川芎,广陈皮,云茯苓,怀牛膝,辽细辛 2、 要求基源的 如:乌头,附子,青皮,枇杷叶 38 处方全名 3、要求采收季节 如:绵茵陈,冬霜叶,夏枯草,冬天麻 4、要求性状特征 如:全当归,花槟榔(玉片),左牡蛎 5、要求净制加工 光杏仁,明天麻,枣皮 39 处方全名 6、要求炮制 如:炙黄芪,焦山楂,炮山甲,枯矾, 法半夏,焦栀子,炒栀子 7、要求体质 如:子黄芩,枯芩,嫩桑枝 40 处方全名 8、要求陈新 如:陈皮,鲜姜,鲜地黄 9、要求气味 如:香白芷,苦杏仁,酸乌梅 10、要求色泽 如:黑元参,青川椒,红花,绿升麻 41 并开药名 一名多药,将23种疗效基本相似或协同 作用的饮片缩写在一起构成的并开药名。 如:炒三仙(炒麦芽,炒山楂,炒神曲) 二冬(天冬和麦冬) 二活(羌活和独活) 知柏(知母和黄柏) 42 2、中药处方应付 中医药发展受地域的文化、经济、科技 发展水平的影响,中药处方用名也就带有一定 的地域的特性。中药调配应按照医师处方用药 目的给与调配。 、中药别名应付 大黄川军,锦纹,庄黄 牛膝牛夕 川楝子金铃子 43 2、中药处方应付 、并开药名:一名代表两种以上药物 如:二冬、二地、焦三仙、全紫苏等 、炮制品应付 如:“麦芽”给炒麦芽; “生麦芽”给生麦芽 “乳香”给制乳香; “生乳香”给生乳香 44 2、中药处方应付 、药物数量关系的给付 处方药名书写常见有:“各”、 “合”、 “并” 、 “全”、等 各:生熟地各(N) 合=并:生熟地并/合(N) 全:全紫苏、全当归 当归 45 3、中药处方脚注 中药处方脚注是指医师开具的中药处方中 的某味药的左上或右下所加的注释。 脚注内容包括:炮制法,煎制法,服法等 脚注术语有:先煎、后下、包煎、烊化、 另煎、冲服等 46 先 煎 1、药品质地坚硬,有效成分不易煎出 贝壳、矿石类药等,如龟板、鳖甲、石决 明、龙骨、牡蛎;代赭石、磁石、生石膏等, 因质地坚硬,有效成分不易溶出,可打碎先煎 2030分钟,再加入其他药同煎。 代赭石石决明 47 先 煎 2、有些毒性中药受高温分解 对附子、乌头等毒副作用的药物,必须先 煎12小时,以降低毒性,保证安全用药。 48 后 下 薄荷、青蒿、砂仁、白豆蔻等气味芳香, 久煎有效成分易于挥发。钩藤、大黄、番泻叶 等久煎,有效成分会被破坏,故此两类药物须 在一般药物即将煎毕前36分钟再下。 49 包 煎 对于赤石脂、车前子、海金沙、青黛、滑 石、蒲黄、旋复花等粘性强、粉末及带有绒毛 的药物,宜先用小纱布袋包好,再与其他药物 同煎,可避免药液混浊,或刺激引起咳嗽。 50 烊 化 阿胶、龟胶、鹿角胶等为避免入煎粘锅, 往往用水或黄酒加热化开后兑服。 51 另 煎 对于人参、西洋参、鹿茸、羚羊角等贵 重药品,往往单独另煎,单独服或兑入药汁中 服用。 52 冲 服 如羚羊粉、三七粉、牛黄粉、珍珠粉、芒 硝等贵重或量小的药物或粉末药物,为了避免 浪费,一般均不进行煎剂,可用其他煎好的药 液或开水冲服。 53 三、中药的配伍禁忌语妊娠禁忌 配伍禁忌 配伍禁忌就是我们平常说的“十八反,十九 畏”。所谓相反,是指两药合用会产生毒性。相 畏,是指两药合用能使药效降低。 54 中药“十八反”歌: 本草明言十八反,半蒌贝蔹及攻乌, 藻戟遂芫俱战草,诸参辛芍叛藜芦。 本草经集注称:“相反者,则彼我交仇,必不宜合。今 画家用雌黄、胡粉相近,便自暗炳;粉得黄则黑;黄得粉亦变。 此盖相反之征。” 55 “十八反”歌释 1、乌头(川乌、草乌、附子、关白附)反半夏 、瓜蒌、贝母、白蔹、白芨; 2、甘草反海藻、大戟、甘遂、芫花; 3、藜芦反人参、党参、沙参、丹参、玄参、苦 参、细辛、白芍、赤芍 56 中药“十九畏” “十九畏”歌: 硫黄原是火中精,朴硝一见便相争, 水银莫与砒霜见,狼毒最怕密陀僧。 巴豆性烈最为上,偏与牵牛不顺情, 丁香莫与郁金见,牙硝难合荆三棱, 川乌草乌不顺犀,人参最怕五灵脂, 官桂善能调冷气,若逢石脂便相欺。 57 “十九畏”歌 释 硫黄畏朴硝,水银畏砒霜,狼毒畏密陀僧, 巴豆畏牵牛子,丁香畏郁金,牙硝畏三棱,川 乌、草乌畏犀角,人参畏五灵脂,肉桂畏赤石 脂 58 十八反、十九畏的来历 十八反的来历: 五代后蜀韩保升修订蜀本草时,首先 统计七情数目,提到“相恶者六十种,相反者十 八种”。 今人所指“十八反”,盖源于此。 59 十九畏: 宋代始,一些医学著作中,出现畏、恶 、反名称使用混乱,与本草原意相悖。作 为“十九畏”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产生 60 禁忌的现代研究 甘草 主要成分为甘草甙、甘草甜素, 水解后产 生甘草次酸和葡萄糖醛酸。甘草次酸的化学结 构与肾上腺皮质激素相似,能促进H2O 和Na+ 、 Cl- 在体内的潴留和K+ 、Ca+ 、P 的排出, 故 有抗利尿作用, 可引起水肿。 61 相反的原因之一: 大戟、芫花、甘遂、海藻等都有利水消 肿作用, 甘草与大戟诸药的功能是相反的 62 相反的原因之二: 甘草还具有缓解胃肠痉挛、抑制胃酸分 泌、中和胃酸和解毒作用, 如与大戟等泻下逐水 药同用, 其药理作用又是相辅相成的, 能使泻下 缓和而不致影响胃肠道过度蠕动, 63 1、甘草与大戟、甘遂、芫花相配伍治疗牛的前 胃疾病效果甚好。 2、用海藻配甘草佐以软坚消肿之药治疗子宫肌 瘤获显著疗效的报道。 3、海藻玉壶汤:甘草与海藻同用 64 藜芦与诸参等药 藜芦:催吐药, 主要成分含藜芦碱, 具有强烈的 刺激粘膜作用。 人参、丹参均为补益药, 均不宜与伤正的催吐药 合用。 65 作用相使 藜芦、苦参、玄参等都易引起家畜心律 不齐、血压下降, 相互配合可增强毒性作用, 应 慎用。 66 作用相反 细辛和赤芍有镇静、麻醉作用, 能抑制 反射, 与藜芦药理作用相反, 它们配伍应用, 药 效可能相互抵消和拮抗。 67 乌头、半夏等药 乌头、半夏等均属剧毒药物, 主要成分为 生物碱, 对中枢和末梢神经系统有麻痹作用, 相 互配伍毒性可增强, 故一般不宜配伍。 68 作用相使 乌头、贝母两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