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觉器官》PPT课件.ppt_第1页
《感觉器官》PPT课件.ppt_第2页
《感觉器官》PPT课件.ppt_第3页
《感觉器官》PPT课件.ppt_第4页
《感觉器官》PPT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正常人体结构学课件 感觉器官 枣庄科技职业学院医学技术系解剖学教研室 第九章:感觉器官 1、感受器:接受内外环境刺激的感受装置。 2、分类:1)外感受器一般感受器-位于皮 肤和粘膜内,感受触、压、痛、温觉。特殊 感受器-位于头面部,感受声、光、嗅、味觉 。 2)内感受器位于内脏器官内,如颈A窦 、颈A小球。 3、感觉器官:特殊感受器+附属结构,有视器 、前庭蜗器。 第一节:视器 1、组成:眼球+眼付 器 2、眼球,近似球形 ,位于眶内,前- 睑裂与外界相通;后 -通过视N与脑相连 。 3、眼球:眼球壁+内 容物组成,分别介绍 一下。 一、眼球 (一)眼球壁 1、纤维膜:角膜、巩膜 2、血管膜:虹膜、睫状 体、脉络膜 3、视网膜: (二)眼球内容物 1、房水 2、晶状体 3、玻璃体 (一)眼球壁 1、纤维膜 (1)角膜:占前1/6 ,坚实透明,屈度稍 大,有折光作用,无 血管,N未梢丰富感 觉灵敏。 (2)巩膜:占后5/6 ,乳白色,厚而坚韧 ,具有保护作用,与 角膜交界处的深面有 一环形的巩膜V窦。 2、血管膜 (1)虹膜:环形,d:12mm,中央有孔-瞳孔 ,周围有瞳孔括约肌和瞳孔开大肌。光线强、 物体近-瞳孔缩小,光线弱、物体远-瞳孔 开大。虹膜颜色有人种差异。与角膜交界处有 虹膜角膜角。 (2)睫状体:切面上呈三角形,整体呈环形 ,分睫状突和睫状环,睫状突有丝状的睫状小 带与晶状体相连。有睫状肌,调节晶状体的屈 度。 (3)脉络膜:后2/3,由LCT+血管+色素C, 具有营养和遮光的作用。 3、视网膜 (1)色素C层:一层立方形C组成,内有色素 ,可吸收多余的光线。 (2)视C层:有视锥C-感受强光和辨色,视 杆C-感受弱光。 (3)双极C层:双极N元。 (4)节C层:多极N元,节C轴突汇合为视N, 汇合处为视N盘,又称盲点,在盲点颞侧 3.5mm处呈黄色为黄斑,其中央有一凹陷,为 中央凹,是视觉最敏锐的部位。 (二)眼球内容物 1、眼房和房水 (1)眼房:角膜与晶状 体之间的不规则间隙, 被虹膜分为前房和后房 ,两者借瞳孔相通。 (2)房水:无色透明的 液体,呈弱碱性,由睫 状体的非色素C产生后 房瞳孔前房虹膜 角膜角吸收入巩膜V窦, 具有折光、营养、维持 眼压的作用。 2、晶状体:富有弹性的 双凸透镜,由晶状体囊 和晶状体核组成,借睫 状小带与睫状体相连。 老年人晶状体蛋白变性 ,混浊,形成白内障。 看近物时睫状肌收缩睫 状小带松施,晶状体屈 度变大,折光率,看远 物相反。 3、玻璃体:无色透明的 胶状物、位于晶状体与 视网膜之间,具有折光 与支撑作用。 二、眼副器 (一)眼睑 (二)结膜 (三)泪器 (四)眼球外肌 (一)眼睑 1、眼睑的形态:(俗称眼皮)分上眼睑、下眼 睑,它们围成睑裂,其内侧端为内眦,外侧端为 外眦。内眦钝圆,外眦锐利,内眦靠近上下眼睑 内表面有泪点-泪道的入口处。 2、层次:皮肤:薄,睑缘生有睫毛,根部有 睫毛腺。浅筋膜:LCT,易水肿。肌层:眼 轮匝肌。睑板:DCT,半月形,有睑板腺,开 口于睑缘,分泌油样的液体,防止泪液外溢。 (二)结膜 1、结膜的分部:薄 而透明的粘膜,分睑 结膜、球结膜,它们 相互移行形成结膜上 穹、结膜下穹。 2、结膜囊:睑结膜 、球结膜、结膜上穹 、结膜下穹、加上眼 球的前面形成囊状间 隙,为眼的给药处。 (三)泪器 1、泪腺:位于眼球 的外上方,眶上壁的 泪腺窝内,有1520 个排泄小管开口于结 膜上穹眨眼冲洗 眼球泪点吸收。 2、泪道:泪点吸收 泪小管泪囊鼻 泪管下鼻道。 (四)眼球外肌 1、有七块: 上睑提肌-上提上睑 上直肌-使眼球向上内 下直肌-使眼球向下内 内直肌-使眼球向内 外直肌-使眼球向外 上斜肌-使眼球向下外 下斜肌-使眼球向上外 2、起止:除下斜肌外, 它们起于总腱环,止于 上眼睑和眼球。 三、眼的血管 1、眼A:发自颈内A, 与视N伴行视N孔眶 分支视器,发出一 支视网膜中央A与视N伴 行距眼球1cm处穿入视 N在视N盘分视网膜鼻侧 上、下A和视网膜颞侧上 、下A视网膜。 2、眼V:与同名A伴行 最后形成眼V眶上裂与 海绵窦相通。 第二节:前庭蜗器 又称耳、位听器,感 受位置觉和听觉,分 : 一、外耳:耳廓、外 耳道、鼓膜 二、中耳:鼓室、咽 鼓管、乳突小房 三、内耳:又称迷路 ,分骨迷路、膜迷路 一、外耳 (一)耳廓 1、位置:位于头部两侧 ,凹面向前外,可以广 泛收集声波,凸面向后 。 2、结构:弹性软骨作为 支架,外面覆盖皮肤形 成。 3、耳垂:下方无软骨区 为耳垂,为采血的部位 。 (二)外耳道 1、分部:为一弯曲的管 道,分外1/3的软骨部, 内2/3的骨部。 2、结构:内衬皮肤,与 深面的骨膜紧密连接, 疖肿出现剧痛。深部的 皮肤有特化的皮脂腺- 耵聍腺,具有滋润作用 。 3、弯曲:整个外耳道向 前下方弯曲,检查鼓膜 向后上方牵拉,使外耳 道变直。 (三)鼓膜 1、位置:椭圆形的半透 膜,位于外耳与中耳交 界处,向前下外倾斜, 与外耳道下壁呈45角, 广泛接受声波。 2、结构:中央凹陷为鼓 膜脐,向上形成两个邹 襞,将鼓膜分为松施部 (下1/4)和紧张部(上 3/4),其前下方有三角 形的反光区为反射光锥 。 二、中耳 (一)鼓室 1、定义:颞骨岩部内含气不规则的腔。 2、鼓室壁:上壁-鼓室盖,借薄的骨板与 颅中窝相邻。下壁-颈V壁借薄的骨板与颈 内V相邻。前壁-颈A壁,借薄的骨板与颈 内A相邻,有咽鼓管。后壁-乳突壁,借乳 突窦与乳突小房相邻。外侧壁-鼓膜。内 侧壁-内耳的外侧壁,后上方有前庭窗,卵圆 形,后上方有面N管凸前下方有蜗窗,圆形。 3、听小骨:锤骨-砧骨-镫骨形成听骨链传 导声波放大声波,放大22倍。 4、听小骨肌鼓膜张肌,听觉的敏感性镫 骨肌,位于锥隆起内,减轻传向内耳的压力。 (二)咽鼓管:鼓室 与咽的通道,维持鼓 膜内外气压的恒定, 小儿咽鼓管短而平直 ,接近水平位,故小 儿中耳炎多见。 (三)乳突小房:乳 突内含气的腔,呈蜂 窝状,借乳突窦与鼓 室相通,感染相互蔓 延。 三、内耳 1、内耳:又称迷路 分骨迷路和膜迷路, 骨迷路内含有外淋巴 ,膜迷路内含有内淋 巴,内外淋巴互不相 通。 2、骨迷路:骨半规 管、前庭、耳蜗 3、膜迷路:膜半规 管、椭圆囊-球囊、 蜗管 1、骨半规管:三个 ,呈“C”字形,相互 垂直,每一半规管有 一单脚和一彭大的壶 腹脚。有前、后、外 半规管,前后半规管 的单脚汇合为总脚开 口于前庭。 3、前庭:椭圆形, 外侧壁有前庭窗和蜗 窗。 (一)骨迷路 3、耳蜗 形似蜗牛,由骨性蜗 管绕蜗轴21/223/4圈形 成,蜗轴伸出一骨螺 旋板伸入骨性蜗管, 缺口由膜迷路填充, 将骨性蜗管分为上面 的前庭阶和下面的鼓 阶,两阶在蜗顶借蜗 孔相通。 (二)膜迷路 1、膜半规管:套在骨半 规管内,壶腹脚上有壶 腹嵴-位置觉感受器, 感受旋转运动的刺激。 2、椭圆囊球囊:壁上 有囊斑-位置觉感受器 ,感受直线运动的刺激 。 3、蜗管:切面上呈三角 形,上壁-前庭膜,外 侧壁-血管纹,下壁- 基底膜壁上有螺旋嚣( Corti”器)-听觉感受 嚣。 四、声波的传导 1、空气传导:声波 耳廓外耳道鼓膜 听骨链前庭窗 前庭阶外淋巴蜗孔 鼓阶的外淋巴蜗 管内淋巴螺旋器 蜗N听觉中枢。 2、骨传导:颅骨的 震动内耳的淋巴波 动刺激Corti氏器 产生冲动,但很微弱 。 第三节:皮肤 枣庄科技职业学院:李胜军 概述 位于体表,S:1.22.0m2,占体重的16%, 分表皮和真皮,平均厚14mm,手掌和 足底最厚,面部比较薄。 功能:屏障、保护、调节体温和免疫功 能。 一、皮肤的组织结构 (一)表皮:由角化的复层扁平上皮组成,其 组成的上皮C分角质形成C和非角质形成C。 1、角质形成C:构成表皮的主体,分: (1)基底层:由一层矮柱状C组成,附着于基 膜,胞质呈强的嗜碱性,内有丰富的核糖体和 张力细丝。基底层C具有很强的分裂能力,不 断分裂增殖分化为其它层C。 (2)棘层:由510层多边形C组成,C体积大 ,表面有许多棘状突起,相互嵌合在一起并牢 固相连。胞质弱碱性,内有许多膜被颗粒。 (3)颗粒层:由35层梭形C组成,胞质内有 许多大小不等的呈强嗜碱性的透明角质颗粒, 并释放到C间隙,构成防止大分子物质的透过 的主要屏障。 (4)透明层:由23层扁平的梭形C组成,C核 、C器退化,C呈均质透明状,充满许多透明角 质。 (5)角质层:由多层扁平的C组成,为完全角 化的细胞组成,胞质内充满角旦白,对酸和碱 有一定的抵抗力。该层C脱落形成皮屑,表皮 的更新周期为34周。 2、非角质形成C: (1)黑色素C:分散于基底层C之间,为一多 突起C,突起伸入棘C之间,产生黑色素,可吸 收紫外线和决定肤色的作用。 (2)朗格罕氏C:分布于棘C之间,有树突状 突起,有捕捉、处理和呈递抗原给淋巴C的作 用,具有免疫应答的作用。 (3)梅克尔氏C:是一具有短突起的C散布于 基底C之间,可能是一种感觉C。 黑色素C 梅克尔细胞 朗格罕氏C 表皮的层次 (二)真皮 1、乳头层:由细密结缔组织构成,形成 乳头状突起,起扩大表面积和使用权两 者牢固相连的作用。内有Cap、游离的神 经未梢和触觉小体。 2、网状层:由DCT组成,内有许多纵横 交织的弹性纤维和胶原纤维,使皮肤具 有一定的弹性和韧性,该层有许多血管 、N、淋巴管、环层小体和皮肤的附属结 构。 二、皮肤的附属结构 (一)毛:除手掌和足底,遍布全身。分毛干 、毛根、毛囊、毛球、毛母基、毛乳头,内有 黑色素C,形成毛的颜色。在毛囊与皮肤的钝 角侧有一束平滑肌,为立毛肌。 (二)皮脂腺:分布同毛发,为分支泡状腺, 位于毛囊和立毛肌之间,最外层C为干C,不断 增殖,体积变大,C内脂滴增多,最后解体形 成皮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