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养生养生课件_第1页
中医养生养生课件_第2页
中医养生养生课件_第3页
中医养生养生课件_第4页
中医养生养生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养生之道 厦门大学医学院 王彦晖 生命最贵 “天复地载,万物悉备,莫贵于人”。内经 在我们了解什么是生命之前,我们已将它 消磨了一半。 赫伯特 在某种意义上说,生要比死更难。死,只 需要一时的勇气,生,却需要一世的胆识 。 -佚 名 五福临门 “长寿”是命不夭折而且福寿绵长 “富贵”是钱财富足而且地位尊贵 “康宁”是身体健康而且心灵安宁 “好德”是生性仁善而且宽厚宁静 “善终”是能预先知道自己的死期 。临命终时,没有遭到横祸, 身体没有病痛,心里没有挂碍 和烦恼,安详而且自在地离开 人间。 尚书洪范 养生的目的 增进健康、延年益寿,最重要在于延长生命力较 为旺盛的年华。 对每个人而言,健康是人存在发展的基础。 没有 了健康,一切都等于零。 健康是家庭幸福的基石,一人住院,全家遭殃。 健康也是一个社会问题,直接关系到社会的经济 发展和综合国力的增长。国民的健康,直接关系 着一个国家的存亡和民族生命力的旺盛。 健康是一个单位、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一部分。 91岁国学大师-南怀瑾 96岁的蔡启瑞 人类的寿命 人类最高约120-150岁 个人的天年决定于基因。 基因的状况:家族史+个人基因变异。 影响天年、而且主观可控的因素主要是生 活方式。 人类永恒的两大问题 人 宇宙 都是超乎我们想象力的难题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养生与精气神 养生重在于精气神 物质层次 生命是由高分子的核酸蛋白体和其他物 质组成的生物体所具有的特有现象。 是细胞的集合,身体由细胞-组织-器官- 系统组成,从形象看,人似乎是一部机 器(75万亿个) 。 我们身上有75万亿个人体细胞和九倍 于细胞的细菌,我们不是个体,而是一 群生物的集合体,身体是个需要管理的 细胞国家。 物质层次相当于硬件系统,中医学约属 于“精”的范畴。 信息层次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 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 道德经第四十二章 万物由道而生,生命也由道而生,生命是道的具 体化,是矛盾运动的载体,是复杂的信息控制系 统。 信息层次相当于软件系统,中医学中属于“神”的 范畴。 老子第一章: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 常名。 道需要感悟,生命也需要感悟。 功能层次 生物的生长、发育、繁殖、代谢、应激、 运动、行为、特征、结构是生命的功能表 现形式。 生命是一个耗散结构,任何生命都要与外 界环境不断地交换物质和能量,否则生命 就会导致死亡。 中医学约属于“气”的范畴。 物质、功能与信息之间的关系 物质是信息的载体 信息是物质运动的规律,是物质的灵魂 功能是物质和信息的效用 三者三位一体 生命的層次 Material 物质 Energy 能量 Information 信息 Mind 心智 自 由 度 养生目标 生命的意义 物质,占有空间:土地、钱财 功能,人气、影响 信息,子孙、思想(能够在别人脑子里运 行的信息)。 利他、利群方能利我,为人民服务是信息 生命得以传承的最有效途径。 “一个民族有一些关注星空的人,他们才有 希望;一个民族只关心脚下的事情,那是 没有未来的。”(温家宝) 中西医差异 中西医是我们维护健康和疾病治疗的保障 了解中西医差异非常重要 中国和西方传统思维的差异 中国传统思维西方传统思维 世界本原和发生 机制 世界的物质本原是混沌未分的统 一体 (太极、道、一),万物 是“分化”发生的。老子称“道 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 物。” 元气论 整体是由部分组合而成的,复杂的 高层次是由简单的低层次组合而成 的,最终都是由最小的、作为本原 的“原子”、“元素”组合而成的。原子 论. 对事物整体性的 认识 世界和事物的本原是个统一体, 事物从本原上就是不可分解的, 部分始终是作为整体内的部分而 存在,不可分解性是事物整体性 的本质。 整体可分为部分,再把各部分分解 为更加细小的部分,直至分解到其 本原“原子”。 还原观不同 要“还”到“混沌未分的统一体”来 认识,“整体”才是本源性的最终 说明。 按照原子论,要“还”到“原子”。 思维方法意象思维为主逻辑思维为主 中西医差异 中医西医 方法论系统论、黑箱论、内 视反听、生命全息律 还原论、白箱论、动物 实验 思维方法意象思维逻辑思维 认识重点整体系统功能局部结构功能 诊察方法望闻问切、观象望触叩听、仪器检查 诊断结论证,整体功能状态病,局部异常改变 治疗调整整体功能状态, 激发自身康复机能。 自然疗法为主。 引进外来抗病物质,消 除致病因素。化学药物 ,手术。 诊察需要中西医结合,治疗需要选择。 中医学的主要内容(理法方药) 1、哲学基础(精气、阴阳、五行学说) 2、藏象、经络、精气神学说。 3、四诊(望闻问切,观察象) 4、辨证 ,八纲,病因,气血津液,脏腑辨 证 5、治疗手段(导引、方药、针灸、推拿) 。 阴阳学说 阴阳鱼太极图 它是以黑白阴阳两个鱼形纹组成 的圆形图案,俗称阴阳鱼,古哲 学术语,意为派生万物本原,它 形象的表达了阴阳轮转,相反相 成是万物生成变化根源的哲理。 它展现了一种互相转化,相对统 一的形式美,说明: 1、一切事物都是由阴阳两部分 构成; 2、构成事物的阴阳两部分,都 不是纯阴或纯阳,它们都含着小 于自己的反面,通常称大阴含小 阳和大阳含小阴。 1、阴阳对立制约 2、阴阳的互根互用 3、阴阳交感与互藏 4、阴阳消长 5、阴阳转化 6、阴阳自和与平衡 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 阳偏盛 阴偏盛 正 常 实证 阳偏衰 阴偏衰 正 常 虚证 代表阳 代表阴 中医学思维方法的特点 注重宏观观察、整体研究 强调功能联系 擅长哲学思维: (一)中和思维,强调系统稳定,救人第一,治病 第二。 (二)形象思维 藏象学说 “象”是五个生理病理系统的外在现象和比象 ,其含义有二: 1、指表现于外的生理病理征象; 2、指内在以五脏为中心的五个生理病理系统 与外在自然环境的事物与现象类比所获得 的比象。 中西医脏腑概念不同 “藏”是中医学特有的概念。它包涵一定的解剖学 概念,而更重要的是一个生理、病理学概念,一 个功能单位的概念。(“重道轻器”、“重无轻有”) 脏器:是西医学的一个形态学概念,是指机体内 外的器官而言。(内脏器官、感觉器官)就其结 构来说、是一个纯形态学或实体性的结构,而其 功能是通过直接对该器官的解剖分析而获得。 如果把人体比喻为电脑,藏象是软件,脏器是硬 件。 西医重结构 西医研究从物质结构 而功能 中医重功能 心 主心神 主血脉 对应的腑:小肠 君主之官,控制身体的核心软件。 肺 主气司呼吸,内外交流的通道 水之上源 朝百脉,推动血液的运行 对应的腑:大肠 其华在表,主皮毛 相傅之官(将军之官),负责身体与外界 交换。 脾 运化饮食物 运化水湿 升清统血 对应的腑:胃 主肌肉 仓廪之官,负责一切物质的吸收、转化( 比如生成免疫物质)和运输。 肝 主疏泄,身体的总调度 主藏血 对应的腑:胆 将军之官(相傅之官),负责全身功能的 畅通。 肾 主藏精,人体的根本所在 主生长发育和生殖 主水液的气化 对应的腑:膀胱 作强之官,是身体的战略预备队,储存身 体的精华物质。 精气血津液 都是人体内的物质。 精:由禀受予父母的生命物质(生殖之精)与后 天水谷精微(包括水谷之精、血液、津液及髓等 )相融合而形成的一种精华物质、是人体生命的 本原,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 础。 气:是人体内活力很强运行不息的高级精微物质 ,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 津液(阴液):是机体一切正常水液的总称。 第四章: 经 络 十二经脉 手 太 阴 肺 经 起于中焦下络大 肠还循胃口过 膈属肺(横行) 自中府穴浅出腋下 沿上肢内侧前缘 下行,过肘窝入 寸口,上鱼际,直 出拇指桡侧端(少 商穴)。 手阳明大肠经 起于食指桡侧经手 背部行于上肢外侧前 缘上肩至颈(大 椎)向前入缺盆 入胸络肺过膈属大 肠。 分支:经颈至面入下 齿,回出挟口两旁, 左右交叉于人中至对 侧鼻旁。 足 阳 明 胃 经 起于鼻翼旁,挟鼻上行 ,左右交会于鼻根部, 旁入目内眦,与膀胱经 相交,沿鼻外侧下行, 入上齿,出而挟口两旁 ,环口唇,在颏唇沟承 奖穴出左右相交,退回 沿下颌骨下缘到大迎穴 处,沿下颌角上行过耳 前,经上关穴,沿发际 ,到前额。 分支有1、2、3、4、 足 太 阴 脾 经 起于足大趾内侧(隐白)沿 足背内侧赤白肉际,上行经 内踝前缘商丘,沿小腿内侧 正中线上行,在内踝上8寸 处交出肝经之前,循大腿内 侧前缘至冲门入腹,属脾络 胃,再上穿过膈,沿食道两 旁上行,挟咽,连舌根,散 舌下。 分支:从胃别出,上行过膈 ,注入心中,交少阴心经。 手 少 阴 心 经 起于心中,走出后属心 系,向下穿过膈肌,络 小肠。 分支:从心系分出,挟 食道上行连于目系(目 脑)。 直行支:出心系,退回 上行经肺,浅出腋下( 极泉穴),沿上肢内侧 后缘,过肘腕入掌 中沿小指桡侧(少 冲穴)交太阳小肠经 。 手太阳小肠经 起于小指直上过腕,沿 上肢外侧后缘上行,过 肘,自肩关节后肩真穴 出,绕行肩胛,交会大 椎,向前进缺盆下行入 胸络心,沿食道过膈达 胃属小肠; 分支:自缺盆沿颈至面 颊,到目外眦折入耳; 分支:自面颊分出斜抵 目眶下缘达鼻根部至目 内眦交足太阳膀胱 经。 足太阳膀胱经 起于目内眦(睛明穴)上 达前额至巅顶,交会百会 。 分支:头顶分出至耳上角 ; 直行:自顶向后至枕入颅 络脑,回出下行到项交会 大椎,再分左右沿肩胛内 侧,脊旁1.5寸下行,达腰 (肾俞)入脊旁肌肉,深 入体腔络肾,属膀胱。 分支:自腰沿脊下行过臀 自下肢后侧外缘下行腘窝 ; 分支:项后下行经肩胛内 侧挟脊旁3.5寸至腘窝 足 少 阴 肾 经 起于足小趾,斜抵(涌泉) 出于舟骨粗隆(然谷)从内 踝后分出入足跟,向上沿小 腿内侧后缘至腘窝上股内侧 后缘达尾骨(长强),穿脊 至腰属肾,络膀胱; 分支:自肾穿肝过膈入肺, 沿喉咙达舌根两旁。 分支:从左右股内侧后缘大 腿根部分出,向前夹阴至下 腹,沿腹中线两侧0.5寸上行 ,夹脐抵胸到锁骨下(俞府 ); 分支:从肺分出络心交心包 ; 手厥阴心包经 起于胸中,出属心包,下行 过膈,依次络上、中、下三 焦。 分支:自胸中分出,沿胸浅 出胁部,自腋下3寸(天池) 上至腋窝,循上肢内侧中线 入肘,经腕后内关,过腕入 掌中(劳宫)沿中指桡侧出 中指(中冲)。 分支:从掌中(劳宫)分出 ,沿无名指尺侧,直至其指 端的关冲穴,少阳三焦 。 手少阳三焦经 起于无名指关冲,沿尺侧 至腕背外侧阳池,循上肢 外尺桡骨间,过肘尖,上 行至肩(肩窌)前行入缺 盆,布于膻中,散络心包 ,向下过膈,依次属上、 中、下三焦。 分支;自膻中分出,上出 缺盆,至肩向后左右交会 大椎,斜向前上至耳后翳 风,直达耳上角,后屈曲 向下经面颊至目眶下, 分支:翳风分出,入耳, 出耳前,经上关前.胆经 。 足 少 阳 胆 经 起于目外眦(瞳子髎)上至 额角(颌厌),再向下至耳 后(完骨)反折上行至额达 眉上(阳白)再后折至耳后 (风池)循颈侧达肩部(肩 窌)于项后左右交会(大椎 )再分开前行入缺盆。 分支:耳后(完骨)分出, 经(翳风)入耳中,再出耳前,过 听宫至目外眦后方。 分支:从目外眦分出 分支:从缺盆分出. 分支:从足背(临泣) 足厥阴肝经 起于足大趾爪甲后丛毛出 ,下至趾外端大敦再沿足 背向上,至内踝前1寸中 封穴,经胫骨内侧前缘, 在内踝上8寸处交出脾经 ,过膝,循大腿内侧中线 入阴毛中,绕阴器,抵少 腹,至章门,自期门入腹 挟胃两旁,属肝络胆,上 穿过膈布胁肋,循喉入鼻 咽部,再连目系,出额 达头顶交百会。 分支:出目系行颊里环唇 分支;自肝穿膈入肺 病 因 六淫:六种身体对外来致病因素的反应状态,一 般情况下,外来生物、化学和物理刺激因素能够 为身体的机制所应付,称为六气,如果致病称为 :六淫。 七情内伤:情志过度导致内环境失衡 饮食失宜 劳逸失度 病理产物 其它病因 辨证方法 八纲辨证,其中寒热虚实是最基本、最重要 、最需要科普的内容。 病因辨证、脏腑辨证、三焦辨证、卫气营 血辨证、六经辨证、经络辨证属于较为专 业的内容。 正常舌象 淡红舌 薄白苔 阴平阳秘 热证 舌质红 寒证 舌质淡 白苔 实证 厚腻苔 虚证 舌嫩虚证。 苔少脾胃虚弱。 健康无症狀功能失调-无症狀功能失调-有症狀器质异常-可逆-不可逆 未病先防 已病防变 病愈防復 勿过于不及 从阴平阳秘到死亡 养生和治病的目标 阴平阳秘。 正气充足 没有邪气 寒热适中 气血畅顺 养生的基本原则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适应,进化医学。 养生法的分类 基础养生:不分体质采取普遍通用的方法养生 ,是基础养生方法。分日常养生,四季和生命 关键阶段养生 个体化养生:根据体质的特点(寒热虚实), 以阴平阳秘为目标,进行调整。 基础养生 回避不良的外环境因素 避免不良嗜好 睡眠正常,起居有常,心态平和 饮食有节, 劳逸结合,适量运动。 睡眠 睡眠,9-11PM入睡,自然醒。 睡眠是身体自我修复的重要手段。 心态平和 。 运动 机体需要神经营养,生命在于运动。 不动则废。 运动要点:全面、柔和、足够 几个很有用的姿势 饮食合理 荤素问题 食素者智,脑力劳动时偏吃素。 食肉者勇,体力劳动时偏吃荤。 年龄小偏吃荤,年龄大偏吃素。 生命关键阶段养生 青春期 更年期 进化与养生 个性化养生 根据个体的体质特征,采取针对性强的养 生方案。 首先需要明确个人的体质。 基本体质 理想体质-阴平阳秘 实证体质-身体存在病理产物,气滞、血 瘀和痰湿 虚证体质-气血阴阳精不足 气滞体质 情志抑郁、胸胁或少 腹胀痛、窜痛 梅核气、喜叹息 妇女月经失调 气滞体质调理 多吃芹菜、黄花菜、玫瑰花、薄荷、小麦 、茼蒿、九层塔、西红柿、葱、蒜、荞头 、刀豆、豌豆、甘蓝、海带、紫菜、萝卜 、柚子、橙子、金橘、山楂等。 早晨喝些茶叶、玫瑰花提神,午后避免饮 茶、咖啡以免影响睡眠。 宜较大运动量和集体性的运动,多结交朋 友,避免自我封闭状态。 瘀血体质 局部疼痛 肿瘤、血管淤阻、高 脂血症。 舌质瘀血 瘀血体质调理 多吃藕节、玫瑰花、黑木耳、香菇、茄子 、芋头、黑豆、黄豆、海带、紫菜、萝卜 、胡萝卜、山楂、醋、绿茶 少食油腻不宜消化的食物,增加睡眠和运 动。 痰湿体质 梅核气、冠心病、肿 瘤 舌苔腻 痰湿体质调理 饮食以素食为主,多食祛痰湿的谷类、豆 类、紫菜、海蜇、洋葱、批杷、葫芦、白 果、薏苡仁、包菜、茄子、芋头和辛香的 九层塔、胡椒、姜、香料、金桔、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