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实践中成长 在生活中提升_第1页
在实践中成长 在生活中提升_第2页
在实践中成长 在生活中提升_第3页
在实践中成长 在生活中提升_第4页
在实践中成长 在生活中提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在实践中成长 在生活中提升 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了教育要以“育人为主,德育为先”,可见, 将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 学生具备了良好的思想 道德品质,才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 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报效祖国、奉献社会。 几年来,我校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在德育途径的探求方面一直 做着不懈的努力,尤其是在这一年多来,我校实现了德育途径的多样 化,挖掘各种德育资源,拓宽了德育空间,形成了一定的德育特色。 一、一、 尊重学生主体,树立德育新理念尊重学生主体,树立德育新理念 道德行为是受思想意识支配的,德育过程中,必须提高学 生的道德觉悟,只有道德认识提高了,道德观念的形成了,才 能充分焕发德育的光彩。我校首先树立了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树立了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在 开设的综合实践活动中都要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生的发展,挖掘学 生的潜能,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使学生在活动中促进道 德的发展和人格的提升。如在 5.12 大地震之际,乘着全国人民纷纷向 汶川灾区伸出温暖的援助双手之时,我校政教处组织全校学生观看了 灾区地震中的悲惨场面,激起了所有学生的恻隐之心。趁热打铁,全 校开展了和灾区人民手拉手心连心这个主题班会活动、歌咏比赛 和募捐活动。学生们通过电视、电脑和报纸等渠道搜集了大量的有关 灾区的相关资料,使他们切身感受到中国人心齐,力量大,一方有难 八方来支援。也看到了外国人对中国的高度评价,显示了中国在世界 上占有了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令他人无法想象的强大,从而产生强烈的 民族自豪感,培养了他们爱国的情感。这时,学校及时的开展了相关 活动和学生的自发捐款捐物,可见学生们在活动中受到了德育教育。 同时结合学校开展了手拉手献爱心的活动,号召学生主动关心身 边需要帮助的人,善于了解身边同学家人的变化,培养学生的高尚情 操。 其次,树立学生必须参与生活、参与活动过程的理念树立学生必须参与生活、参与活动过程的理念。 “道德根本上 是实践的”,也就是说道德教育具有强烈的实践性特征。综合实践活动 应扎根于学生的生活实践,要了解学生的生活,帮助他们正确对待生 活,这就要求给予学生参与的机会。让他们在践履社会、集体中经历 过程,体悟感受,贴近生活,形成相应的品德,发展一定的道德实践 能力。如在开展向身边的老人献爱心的实践活动中,引导学生去 采访邻居的老人、路遇的老人,或到老人活动中心去采访,从中了解 老人的晚年生活状况,生活需求和精神需求,尽自己所能帮助老人, 从而培养了学生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 最后,树立学生全面发展的理念树立学生全面发展的理念。综合实践活动中指导老师要尊 重每一个学生的每一个需要,保护和激发他们参与活动的热情和好奇 心,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在活动中得到道德的陶冶、品质的提升。 二、挖掘实践活动资源,进行德育科学整合二、挖掘实践活动资源,进行德育科学整合 校外活动与校内教育成为“互动”模式。校外活动的选择是学校活动 的有益补充。学校要充分挖掘时间实践活动资源,并开展丰富多彩的 又有教育意义的活动,以提高学生的德育修养是每个教育工作者应尽 的责任。 我校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开展实践活动:1、阵地活动实践;2、 社区活动实践;3、公益活动实践 二、 在德育活动中实践,在体验生活中提升 活动和交往是学生品德形成的基础,而活动和交往的本质是实践。 “角色实践体验型”的德育教育是我校的一大特色。让学生在学校、家 庭、与社会之间的多角度交流、实践、体验活动中,高效地落实德育 教育。 (一)阵地活动实践,促进学生成长 中学生在校学习期间,是人生观、世界观形成的主要阶段,对于 将来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校 园内开展各类德育活动,学生通过参与,使其更好地认识自我、管理自 我、服务自我和完善自我。提高遵纪守法的自觉性,增强德育的实效 性。 1、学校首先利用朝会、班会、团会等形式教育学生。例如在一次 朝会中,校长说:“感恩是一种处世哲学,是一种责任意识、自主和 自尊意识。感恩并非专指对父母养育之恩的感激之心,其涵义应当包 括懂得自己的成长,自己在物质和精神等方面的享受都来自于社会以 及他人的创造。学生学会感恩,就能走好今后的人生路。这项工作学 校会有计划,有步骤地持续开展下去,以期达到培养学生健全、健康 的个性品格的教育目标。 ” 学校还在每周二开展了不同德育内容的班会。如“让生命充满爱” 等为主题的班会活动在校园内开展后,同学们懂得了我们要有一颗感 恩的心。感恩父母,感恩学校,感恩老师,感恩社会。 2、学校利用重要节日教育学生。如在教师节、母亲节、国庆节、 端午节、劳动节、三八妇女节等节日,学校会有计划、有目标的开展 活动。如在国庆节到来之际,学校举行了“迎国庆歌咏比赛” 、 “迎国 庆演讲比赛” 、 “迎国庆橱窗比赛” 、 “迎国庆征文评比”等。通过活动 的开展,达到了学生爱国的目的。 3、角色体验教育学生。学校设立不同体验岗位让学生参与岗位 体验。如“我是小当家”岗位,学校政教处安排某个休息日或寒暑假, 让学生当一天或几天家,尝试做家政劳动。学生通过当家庭营养师、 采购员、保洁员的过程中,体会到父母的艰辛和伟大。每次家政活动 后,学生都要写反思小记,那里清楚的记载着学生的成长历程。 另外,还设了“环保天使”岗位,向学生传播绿色环保知识,并 带头捡起每个杂物,让校园多一份绿色。他们还制作了“环保袋”, 无偿发给了学生和群众使用。寝室设立了“节约标兵”岗位,让同学了 解节约水电和粮食的重要性。图书室设立了 “护书使者”,对学校阅览 室的图书进行管理,并负责分发学生报刊、修补图书等工作。凡是站 在各个岗位上的学生,都需要有强烈的责任心,需在竞争岗位上竞聘 上岗。每学期评出优秀体验明星,激发了学生竞上岗位的积极性。 4、绿色基地体验生活。在学生宿舍前面。有一块花园似的绿地, 那是学生的种植实验场所。任课教师或舍务教师会根据教育需要,带 领学生种植一些葱、芹菜、白菜等蔬菜。学生在播种、耕耘和收获中, 体会着劳动人民的辛苦和劳动的快乐。 我校在山上还有一块参地实践教育基地。每学年,政教处和总务 处等领导和老师,雇车分批把学生送到那里,进行劳动实践。那里有 农民伯伯为学生讲述什么时候播种,怎样播种,几年收获,辨别西洋 参和家参等,学生也亲手栽种人参,收获人参。没有体验就没有真正 意义上的收获,学生们在体验中成长,在体验中实现自己的价值。 (二)社区活动实践,促进学生成长 我校发挥学校教育的主导作用,加强与家庭、社会联系和合作, 打造立体的教育空间,实现社区教育价值。 。 我校在社区实施“小太阳工程”,和后大街社区联系后,得到后大街社区的大力支持,后大街社区出资 2000 多元,为我们建立了“小太阳公寓”。我们在后大社区设立多种岗位。“社区小喇叭”、“社区护书小使者”、 “社区伴星族”、“社区安全小卫士”、“社区绿色环卫军”、“社区雏鹰志愿者”等。双休日和节假日我们都组织 学生参加活动。如社区的孤寡老人生活寂寞,向往再有一个充满生机的家庭,我们就组织“社区伴星族”的同 学开展“爱在后大,伴星行动”,岗位的同学和孤寡老人结成新的特殊家庭,队员们创意无限,给自己的“家” 取名叫“童星小站”、“豆角儿之家”、“大蓉树之家”等。在这样的岗位体验活动中,队员们体验到关爱他人的 快乐,让队员从一个被关爱者的角色转换为关爱者,懂得关爱的真正含义。今年的“老人节”里,我校德育领 导和孩子们一起参与老人节慰问活动,见到老人们在接到孩子们献上的鲜花时是那么的高兴。“绿色环卫军” 岗位工作在保护绿化的同时创倡议居民朋友倡导绿色生活,保护环境等。“社区小喇叭”岗位的同学为居民出 黑板报,宣传法制知识,深受居民喜欢。“社区小舞台”岗位的同学参与社区的文艺表演,使他们有更多的机 会展示自己的才艺,自信心在表演中逐渐增强。“社区志愿者”参与社区廉政建设活动,采访社区廉政干部, 制作廉政卡送给楼群里的干部们,深刻的廉政实践体验活动使我校学生从明白廉洁的重要性,也因为有廉政 实践活动作为基础,使我校拍摄的“走近廉洁,感动你我他”德育活动录像荣获宁波市一等奖,现在已经报送 到省里。通过让队员参与社区的实践体验活动,责任感和道德感在不知不觉中养成,也较好地培养了学生的 生存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正如车尔尼雪夫斯所说:“生活即是美”,让生活中的美熏陶孩子,教育孩子早日成 人。 没有体验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收获。古人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给孩子一片自由的天空,让他 们在这片自由的天地里大胆尝试、体验、展现灵感、展现创意,相信他们会在这种体验中成长,在体验中实 现自己的价值。 二、思品课程生活化,促进学生自我教育 教育是生活的需要,其源于生活又以生活为归宿。从这个意义上讲,思品课堂原本是一个被师生所共同 拥有的生活世界,体现着生活的意义和生命的价值。然而,我们的思想品德课在教学过程中却过于理性化, 片面强调道德观念的灌输和道德行为的约束,忽视了学生自由自觉的活动,疏离了学生的现实生活。再加上 我们目前的思想品德教材,有些内容已经远离了学生的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的是理想的道德生活模式和图 景,缺乏现实感。所以,我校开始对思想品德课进行了研究,决定改革思品课教学内容、改变教学时空、改 革教学方法和手段,并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自行编制教材。此项课题被确立为省级课题。具体做法如下: 1、改革教学内容:选取联系儿童实际,面向儿童生活,面向社会,面向未来的活动性、情境性内容。 学校的德育重心已从道德知识传授和良好行为习惯的训练转向培养适应当代价值多元特点的道德判断力, 道德敏感性、道德行动能力。学校德育已从重视超脱的道德教育转向强调间接的道德教育。因此,思品课的 教材必须从封闭的学科性教材转向开发情境性教材,为吸纳教师和学生的个人经验和体会留有余地。我校成 立了课题小组进行了研究。有的课题组教师专门负责收集符合现在儿童特点的德育素材,如录像、图片、诗 歌、故事等等。有的课题组教师专门负责编制校本特色的思品课教材。课题组老师不以教本为本,不以教参 为本,大胆取舍,创造性的使用教材。例如在教学劳动最光荣一课时,在学生初步认识到劳动能使人变 得聪明能干,使生活变得美好后,在大屏幕上播放菊香迎客来,相逢在镇海的录像片段,让学生回忆菊 展的美,谈谈自己在赏菊时的感受,重新走入生活中的菊展,感受是园林工人劳动创造了美。然后小组讨论 生活中劳动创造的美还有什么?从而使学生真正明白劳动最光荣的深刻含义。再比如,在什么是真正的勇 敢这一课时,孩子们开始会认为做了什么惊天动地的事情就是勇敢,所以教师会偷偷拍下学生在苦练长跑, 苦练书法等时的情景,然后播放给孩子们看,这时孩子们会觉得,勇敢是一种精神,于是孩子们会结合生活 说出:“做了错事、勇于承认,那也是勇敢”。课题组教师还自己编制教材,比如编写体验残疾人的世界 培养学生爱心,再如编写我国的民间艺术教材,并跟大队部体验活动相结合,先搜集民间艺术种类,然 后通过思品课学习,了解民间艺术,在课外学校大队部请来风筝师傅和剪纸师傅,传授技术,孩子在实践中 感受到民间艺术的魅力,对中国的民间艺术更多了一份感情,从而在不知不觉中培养了学生的爱国情感,发 挥了体验活动中的一种间接的隐性德育教育作用。 2、改变教学时空:打破封闭的课堂、校园、走向生活。 综观现在的品德与生活,它在教学时间、教学空间上都具有开放性,所以有的教学任务不一定要课 堂上实施,而需要在课外做大量的准备。比如,在教学春天的盛会时,教师在课前布置了任务:请小朋 友们去野外寻找春天,记录春天,课外编排赞美春天的节目。孩子们兴高采烈地三个一群,五个一伙,去公 园、去山上、去湖边、去花坛寻找春天,采叶、拍照、画画。课余,小朋友高高兴兴地凑在一起排练短剧、 歌舞、诗歌朗诵等节目。上课了,同学们迫不及待地用自己采摘的叶子装扮教室,墙上贴满了大家拍的照片, 画的图画。他们不仅把春天带进了教室,也表演许多精彩的节目献给春天。春天的诗歌,春天的歌舞,春天 的游戏,春天的服装秀,春天的动物节整节课热闹非凡,其乐融融,真不愧是春天的盛会。通过这样的 成果展示活动,孩子们从春天中来,到春天中去,用他们的身心去感受春天的美妙与神奇,孩子们的审美观 在不断提高,在这样的思品活动中孩子们的合作意识也随之增强。 3、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 新课程倡导的新理念之一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比 如在教学品德与生活课在爸爸妈妈关心下成长一课时,可以请同学们分小组进行调查活动,寻找成长的 足迹,让同学们从各个方面进行汇报,证明自己长大了。在第一环节“比比看看“活动中,有的学生拿出自己 的出生证,用上面的小脚印与现在的脚比较,量一量,记下数据。有的学生拿出自己几个月时穿的小毛衫与 现在的衣服比较,发现自己长大了。有的同学拿来小时戴过的帽子戴在头上,发现自己的头也大了。通过比 较脚印、头、衣物,使学生直接感受到自己长大了。睹物思情,件件小物件都凝集着父母的一份情,样样小 物件都汇集着父母浓浓的爱。寻找成长足迹的第二环节是“问问称称量量“活动。首先实物演示:让学生把自 己出生时的照片拿出来,介绍自己当时的体重身高,然后再用放在教室一角的秤量量自己的体重和身高,对 比之后,请学生说说发现了什么?通过对比学生知道自己长大了,自己成长过程中,父母操碎了心,很不容 易。寻找成长足迹的第三环节是“幸福的回忆“,请家长上台演示一组自己孩子成长的照片,边出示照片,边 讲解,激发学生对自己成长历程的关注。请几位家长介绍孩子成长中最感人的故事,接着请学生夸夸自己的 爸爸、妈妈。通过孩子与父母共同观看成长的一组照片,听父母讲自己成长中的趣事,聆听父母的真情告白, 再次让孩子体味到父母关爱的温暖。 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曾说过,“在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中间,有一条沟壑,需要用实践来把这条鸿沟填满? ”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在思品课上由课内延伸到课外,由校内延伸至校外,真正同日常的学习生活链接起来。 只有当感性的材料同孩子们的实践结合在一起的时候,才能在教师的引导下起到自我教育的作用。因为孩子 在实践中的真切体验,自我教育显现出灌输式教育所远不能替代的作用。 三、2006 年创建思路 进一步进行开放的德育途径探求将是我们孜孜不断的追求 。近几年来,我校花了大量资金对现代教育 设备进行了添置,加速了学校教育信息化和网络教学的发展。与此同时,学校如何有效地利用现代教育设备 与技术形成教育改革的“亮点”?如何进一步运用多媒体为德育教育服务是我们想要进行研究的引起了我们的 思考。比如建立学校德育专栏,丰富德育栏目,宣传我们德育途径开放后的教育活动,展示班级网页,宣传 自己班级特色,利用多媒体的交互性、自主性特点让学生们能说心理话,心理健康教师能直接上网与他们沟 通,这样更有利于学校德育贴近学生、贴近实际,最终达到入情入理的德育绩效。 2、活动体验法 引导和组织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是德育生活化的重要指导思想。 在活动中,教师以指导学生自主活动、操作、实践、体验为主。体验 正是引导学生通过亲身经历和实践活动获得真实感受的过程,这种伴 随着丰富的情感活动的内心体验是形成认识、转化为行为的基础。同 时,也只有通过活动才能实现体验。重视学生的自主活动,以及在活 动过程中获得真实感受,对学生思想教育具有重要意义。另外,体验 不能仅停留在活动的过程中,它也应伴随活动的结果,但过程和结果 又是不可分割的,这使得德育活动把过程和目标更好地统一起来,更 注重活动的实效。因此,我们要创新活动内容和活动形式,让活动贴 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吸引学生,激励学生,启发学生,使 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活动中潜移默化地接受教育,从而养成了良好的道 德习惯,形成了良好的校风,促进学校德育质量的提高。 六、结束语六、结束语 由于我们探索和实践的时间不长,难免存在着一些问题和困惑, 如:社会、家庭大包围的“应试教育”压力,大大阻碍着德育工作的 深入;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有待尽快提高,少部分教师德育意识淡薄, 影响了学科德育的有效渗透等等。这些问题和困惑的解决,也是一个 值得研究的课题,但不管怎么说,我们有信心,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 继续开拓求索,使生活化、创新性德育工作更富有针对性、更富有实 效。 注重生活体验注重生活体验 拓宽德育实践活动课研究路径拓宽德育实践活动课研究路径 哈尔滨市第一五六中学 在区教育局和区进修德育部的关心指导下,我校班主任的德育实践活动课研究 与操作能力稳步提升,多人多次获得区德育实践活动课竞赛一等奖,尚影老师的 感恩父母心、姜正红老师的 手拉手还先后在全区综合场做了汇报展示。 王雅娟老师操作的永不放弃一课在黑龙江省心理健康教育说课大赛中获得一等 奖。迟丽丽老师操作的青春之歌、谭路石老师操作的我宽容 我快乐两节 德育实践活动课,先后由中国教育电视台播出并出版发行至全国。同时,体验式、 生活化的德育实践活动课研究也促进了我校班主任的专业化发展, 班主任的教育教学及管理水平也明显攀升,绩效显著。 一、倡导积极、主动的体验,引领学生学会深度体验,让道德体验插上思想的一、倡导积极、主动的体验,引领学生学会深度体验,让道德体验插上思想的 翅膀翅膀 我们生活在体验中,生活中处处有体验,但不是有生活就有体验,有经历就有 体验。因此,在开展“生态体验式德育案例与问题研究”课题实验以及德育实践活 动课程研究过程中,我们倡导实验教师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体验,学会有深度的 体验。 譬如:结合“爱自然、爱家乡”教育,四年四班班主任于雪静老师决定以“我 爱冰雪大自然”为主题召开一节德育实践活动课。作为冰城人,也许我们对美丽的 雪景习以为常,但课前她着意引导学生观察雪景,搜集关于冰雪的诗文歌赋、传说 故事,体验冰雪带给人们的审美情趣;她带领学生参加冰雪游乐活动,体验冰雪带 给人们的十足乐趣;参加义务清雪劳动,体验冰雪带给人们的诸多不便回到课 堂上,学生们结合自己的观察和体验,进行开放式对话和反思性表达。学生们的视 角自然地与他们所“习以为常”的自然界拉近了距离,进而给予自然界以更多的关 注,由对自然生态的深度体验加深,进而增强了自身的“反思性表达”的深度。学 生对自然生态的体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诉诸语言,跃然纸上。 学生甲这样表述:“多少年来,雪就是这样的用素洁的灵魂赢得无数文人 墨客的钟爱。我爱哈尔滨,爱哈尔滨飘雪的十二月。雪,引得无数冰城英雄竟折 腰!” 同学乙这样表述:“初四的生活不免有些压抑,窗外的天空灰蒙蒙的,没有阳 光忽然,大片雪花从空中降临我看着这些小精灵笑了,原来生活是那么美 好,也可以那么快乐,我不再害怕苦痛与寒冷,我想,雪花过后,山花也都该烂漫 了吧,春天也就来临了,光明、温暖和美好的未来就在前方。” 从他们的表述中,我们不难看到,学生的“体验活动”已不仅仅限定在对“自 然生态”的体验中,更让我们看到了对“自然生态”的体验带给学生的“内生态” 的改变,即内心情 感、态度乃至价值观的改变,进而使“自然之景”成了促进学生的“内生态” 改 变的关键所在。 “体验现象”是无处不在的,我们是生活在社会中的人,社会中的一切人、 一切关系和一切事物构成的“类生态”,都应成为学生观察、体验的对象。 二、主动体验与被动体验相结合,提升德育实践活动课的效度二、主动体验与被动体验相结合,提升德育实践活动课的效度 被动体验过程取传统心理学的含义,即指伴随着主体意识内容的直接的、经常 的情绪形式。也就是说,直观内容在意识中被提供给我们,被观察者作为客体出现, 而观察者作为行为的主体出现。在被动体验中这些关系恰好相反:体验对象(小 A 的故事)自发地、直接地、自然而然地提供给学生,不需要人的专门努力,即不是 凭借意识和反省的努力。在这里被体验者(小 A 的故事)是积极的,因而是逻辑上 的主体,而体验者(同学们)仅仅是感受者,是被动的,并且表现为逻辑上的客体。 即因为有了能引发体验的事物或情境(小 A 的故事),同学们才产生了情感活动, 获得了体验。所以,体验者(同学们)应是哲学上的客体,而被体验的事物与情境 (小 A 的故事)相应的是哲学上的主体。 小小 A A 的故事的故事 我校初二某班学生小 A 学习非常刻苦,但在班里很多学生看来他却比较孤僻、 不合群,班主任了解到他的父亲下岗多年,生活拮据,却用积攒的血汗钱给他交了 择校费,为了减轻父亲的负担,小 A 处处节俭,独来独往,因此给同学留下如此印 象。为了使小 A 和同学相处更融洽,促进和谐班集体、和谐家庭的建设,班主任召 开了一次以刻骨铭心的感动为主 题的德育实践活动课,请小 A 以活动课主题为题给同学讲述父亲的故事。小 A 讲到: “同学们,假如地上有一角硬币,你会弯下腰拾起吗?很多同学也许不会。但是我 一定会。因为我知道 这一角钱意味着什么?我父亲为了供我读书,白天在地下商业街扛包挣计件工资, 傍晚到酒店门前看车,夜里又到另一单位打更,日夜忙碌。一天,我到父亲打工地 点找他,见父亲穿着橘色马甲,腰已弯到 90 度,扛着 2 立方米的装满服装的大包, 艰难地行走在熙熙攘攘的人流中时,我的心都碎了。由于劳动力市场竞争激烈,背 着这样的大包,从地下到地上才挣 2 元钱,爬 10 级台阶才挣一角钱,我怎么会不 珍惜每一分钱呢?!有的同学带了小食品、小礼物给我时,我不要,礼尚往来,而 我却不能回报大家,因此有时故意远离大家。我只希望听了我和我父亲的故事后, 同学们不再以嘲笑或者怪异的眼光看我,我就心满意足了”许多同学听了小 A 的讲述后,不禁潸然泪下,体验到人间的真情与苦难,对小 A 充满了理解、同情与 深深的敬意。之后,班主任又请其他同学讲述令自己刻骨铭心的感动的人和事。从 那以后,小 A 与班级同学的关系和谐融洽了许多。 我校的班主任在引导学生进行道德体验学习时,经常采取主动体验与被动体验 相结合的方法,以提高德育的效度。 与对话、交流相伴,引导学生对体验的感受进行梳理和概括,丰富、深化体验与对话、交流相伴,引导学生对体验的感受进行梳理和概括,丰富、深化体验 过程过程 体验绝不是个人闭锁的行为,而是一个开放的系统。个人的体验需要浸润其中, 需要沉思,但是也需要交往,与伙伴讨论、交流。因此,讨论、交流即开放式对话 的加入,会使体验的过程更为丰富,使体验更为深入。而且我们常提倡学生写道德 体验日记,对体验的感受和思想进行整理。在我校,实验教师们尤其注重学生体验 后对体验过程和所得的反思性表达。因为体验虽是手段又是目的,但是还有比这更 高的目的,那就是体验后的表现与创造。如果把体验上升到学生表现和创新的层面, 体验本身便得到了升华。 实验教师 3 年 4 班班主任王雅娟老师对此有深刻的理解。她在操作的德育实践 活动课永不放弃中,特别注意开放式对话的加入,引领学生将体验上升到表现 和创新的层面,使体验得到升华,例如: 三年四班同学戊对自己学习小提琴的体验和感受是这样的:“回想七年的学琴 路,我想可以用酸甜苦辣咸来形容。酸,因为我每天都要架着琴练习几小时,有时 腰酸背痛,真的很累;苦,从六岁开始我已经经历了七个寒来暑往,无论三伏天多 热、三九天多冷,我都要坚持训练,有时真的很枯燥,很辛苦;辣和咸,有时我嫌 烦不好好练琴,妈妈情急打了我,打在身上,火辣辣的疼,泪水流到嘴边,尝一尝, 味道是咸咸的,真是又委屈、又伤感;甜,我在好多的大赛中都取得了好成绩,站 在领奖台上心里美滋滋的;心境不好时,拉着自己喜爱的小提琴曲,心里静静的、 一番愁绪烟消云散;象今天这样在班会上演奏一曲,给大家带来美的享受,心里有 种莫名的幸福感,甜甜的,觉得以前一切的付出都值了。而且我并没有因为练琴而 耽误学习,我的学习成绩在班级一直名列前茅。因为我将练琴的精神也用在了其他 方面。虽然我现在离成功的小提琴家的距离还差得很远,但我坚信无论任何事情只 要你持之以恒,就会到达理想的彼岸。” 王老师设计的这堂生态体验德育实践活动课还在 2007 年黑龙江省心理健康教 育课大赛中获得一等奖,三年四班学生真挚的情感和智哲的语言在深深地感染和感 动着每一名在座学生的同时,也深深地感染和感动着每一位评委与观众。因为“真 挚”正是体验式道德教育所收获的硕果。 三、三、引导学生把握体验式道德学习的方向,为学生在体验中形成正确的价引导学生把握体验式道德学习的方向,为学生在体验中形成正确的价 值观播种兴趣点值观播种兴趣点 三、在活动过程中感受德育魅力 1、综合实践活动的活动性要求我们重视德育活动 的过程性。一般来说,活动过程包括选题、制定方案、分组活 动、搜集资料、交流和成果展示等几个环节。在课题的选择时, 应考虑与学生生活实际较为贴近的课题。在活动开始时,教师 可以采取各种方法手段唤起、激活、调动学生的生活回忆或体 验。教师既可以直接陈述与生活相关具有普遍性和思考价值的 生活事件,让学生思考,陈述他们的看法,也可以让学生直接 倾述个人的生活经历和生活体验。在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可以 学生生活为基础,以活动为平台,在活动中生成道德体验与感 悟,使抽象德性规范与价值内化为学生的真实的道德情感、道 德体验、道德认知。但应注意以下几点:(1)教师要适当引 导。在活动中,学生所想的、所看的、所听的、所说的,并不 一定符合道德性的要求,教师要注意纠正学生活动中的不足, 适时引导其到正确轨道上来。 (2)教师要与学生平等地互动。 通过互动,师生、学生之间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与知识,交 流各自的情感、体验和观念,教师在互动中要善于捕捉信息, 并加以引发、利用和整合,以促成学生良好德性的养成。 (3) 教师要尊重、鼓励乃至欣赏学生。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思考和解答问题的方式,关注、鼓励和欣赏学生的创意和表现, 让学生感到愉快、自信,有尊严。 2、综合实践活动的生成性又要求我们重视德育目 标的连续性。在活动结束进行成果展示时,要注意总结,画龙 点睛,并关注活动过程中生成的新问题,注意延伸,一是引导 学生将其延伸到课外,延伸到家庭、社区、社会当中去,转化 成具体的生活实践,二是生成新的问题,形成新的连续的德育 目标,开展新的系列活动。 四、借鉴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评价理念,优化德育 的评价。 1、在德育评价的理念上,要树立综合实践课程以 人为本的综合性的评价理念,即从学生的终生发展的角度制定 评价目标,构建评价体系。这就要求老师克服学科本位观念。 2、在德育评价模式的上,要探索能体现学生德育 发展性的评价方式。例如, “实践档案袋”式的评价。主要是 收集、积累每个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各种各样的文字、实物、行 为资料,包括学生具有代表性的学习成果,参与实践活动的态 度,表现在实践活动中的感悟、体验、学习心得、行为表现记 录等等,用以实施对学生品行发展的考核。采用“实践档案袋” 评价主要有以下优点:一是使评价从仅仅关注结果转变到关注 学生的成长过程。能让学生孕育愉悦的学习体验,树立发展的 信心和改正错误的勇气,让每一个学生最大限度地实现自身的 价值。二是学生由评价对象转变为既是评价对象又是评价主体。 “实践档案袋”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自我展示的舞台和机会,能 让学生接纳和欣赏自己。三是, “实践档案袋”评价注意学生 的差异。关注其品德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特别关注其丰富多 彩的体验和个性化的创意与表现。 3、德育评价的主体上,要体现多元化。综合实践 活动的过程是学生参与,教师指导,家长了解的过程,他们都 可以成为评价的主体,使德育的评价体现多元。在开展腾飞 的罗沙主题活动后,除了指导教师对每个学生进行评价、生 生之间评价外,也让学生的家长参与评价,还特别请了学校的 校长对我们的活动作了总体的评价。让孩子感受到自己的劳动 得到肯定,能力得到提高,进步得到表扬的喜悦。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学校教育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 作用。只要我们教师能充分挖掘利用其中的资源,就不仅能培 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更能使学生在这块宝地上得到心灵的洗涤, 品行的提升,实践活动的德育魅力更能尽情绽放! 注重生活体验 拓宽德育实践 文章录入:樊冰华 责任编辑:梁良 道德行为是受思想意识支配的。道德意识是人们在社会生 活中,接受 1 定的教育,并经过学习和锻炼逐渐形成的。正所 谓冒号“因教成德” 。德育过程中,必须通过理论教育去提高 学生的道德觉悟,但要联系学生的实际来进行。切忌脱离实际 把道德教育变成空谈、说教,否则会在学生的思想上产生逆反 心理。道德教育脱离实践活动, “闭门修养”无论如何“内省” , 都不会取得预想的结果。应该懂得,道德是在社会实践中形成 的,是 1 定社会环境和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产物。德育过程是 教育与实践的过程,要在“改造客观世界中改造主观世界” 。 从德育的过程来看,道德认识的提高、道德观念的形成、 道德情感和道德意志的培养,都要经过长期的实践活动才能完 成;从德育的内容来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坚持集体主义 原则、做到爱祖国、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等基本要求, 都必须落实到行动上,也就是要付诸于实践。可见,道德教育 具有显著的实践性。所以,德育必须贯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 原则,坚持在实践活动中进行道德教育,才会收到水到渠成的 功效。 道德教育要走出“书斋” ,在广阔的天地里进行,渗透到 受教育者的学习、工作、生活等各项活动中。优化环境,启发 学生的道德意识。校园里,英雄模范人物的画像和他们告诫人 们珍惜人生、奉献社会的名言警句,能使学生领悟到高尚的道 德内涵;利用身边出现的道德行为或不道德行为的事例,发动 学生进行讨论,教师适时给予“点化” 、启迪,使学生明确冒 号为人处世讲道德光荣、不讲道德可耻;倡导、组织学生投身 于社会生活,参与各种精神文明建设活动冒号希望工程、自愿 者行动、送温暖、手拉手、扶残助残等,培养为人民服务的思 想;进行学生干部竞选活动,有助于学生增强社会责任感;进 行优秀班级、组织纪律、文娱表演、体操表演、体育竞赛等评 比活动,激发学生的团队精神,树立集体主义观念等等。 家庭和社会也要关心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教师经常进 行家访,必要时召开家长会,建立“学生家庭学校联系手册” , 与学生家长商讨和改进教育学生的措施方法;与社区管理部门 保持联系,了解和研究学生课外、校外的思想行为动态以增强 德育的针对性;家庭、社会、学校互相配合形成合力,因势利 导、循循善诱,营造良好的德育氛围,必然增强德育的力量。 “润物细无声。 ”运用环境来熏陶,通过活动来“晓理” , 学生就会在各项实践活动中,使精神生活得到充实,道德认识 得到提高,道德境界得到升华。 德育不能“坐而论道” ,要重视道德行为的培养。 “榜样的 力量是无穷的。 ”教师要为人师表、以身作则。教师公道正派, 诚实守信,1 言 1 行都给学生做出表率,自然会对学生产生良 好的影响。英雄模范崇高的道德品质,对学生具有强烈的感召 力,自然令人“见贤思齐焉” 。但是,如只 1 味以“高大、完 美”的形象为榜样,可能会使学生觉得高不可攀,产生揠苗助 长的负效应。还应更多的运用学生身边的先进人物、优秀事迹 来激励、引导学生。要善于发现、培养典型,让学生从优秀同 学身上学习热爱科学、热爱劳动、助人为乐等良好品行,会更 直接、更贴切,自然能取得较好的德育效果。 热爱学生要体现在实际行动上。及时利用 1 些偶发事情, 营造气氛,通过发动学生参与的形式来培养道德情感。比如, 当有同学患病需住院治疗时,当有个别同学不慎跌伤需作手术 时,学校除了派人照顾料,给予经济上的帮助外,还通过团支 部、学生会等组织发出倡议,号召广大师生员工捐款支援、前 去探望。大家在献出爱心的时候,体验和形成助人为乐的心境。 对于有不良行为的学生,不能疏远、孤立、歧视,切忌使 用讽刺、辱骂、体罚等粗暴的教育方法。否则,这些学生会产 生冷漠的情感、孤独的感受。心灵孤独是可怕的,它会削弱甚 至丧失人的良知、理智,产生对立情绪甚至是败坏的行为。学 生毕竟是受教育者,有时还要采取宽容、 “感化”的方法,以 治病救人态度,帮助他们心悦诚服地认识错误、切实改正。要 让每 1 个学生都感受到社会的关怀和集体的温暖,从内心产生 积极的情绪,转化为乐意履行社会主义道德义务的内在动力。 尊重爱护学生,同时要严格要求学生。 “导行” ,既要引导、 诱导,又要鞭策、督导。对学生所表现出来的道德行为,及时 给与表扬、褒奖,形成对道德行为的荣誉感;对学生所表现出 来的不道德的行为,及时给与批评、贬斥,形成对不道德行为 的羞耻感。要求学生“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 既要让学生好事从小事作起,从现在做起, “积善成德” ;又要 把不道德的行为消灭在萌芽状态,防微杜渐。学生能“从善如 流” 、 “疾恶如仇” ,就会自觉地去赞赏、追求道德的行为,厌 弃、反对不道德的行为。 要尽可能发挥学生集体这个大课堂的教育作用。要建立合 理的规章制度,加强校纪校风建设;要充分发挥学生干部的作 用,要善于发现、认真挑选适合担任学生干部的人才,精心培 养、锻炼学生干部,使学生干部在工作中提高自身的道德素质, 能引导每个同学积极参加有益的集体活动;要求学生加强自我 管理、自我教育的能力, “3 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 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让学生互相学习、互相监督,在集体 中造成良好的道德风气,创建团结向上的先进集体。 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要经历曲折的思想斗争过程。 还需要在实践活动磨练学生的意志。组织学生参加生产劳动和 社会实践活动,参加步行拉练、夏令营、冬令营活动,让学生 在风吹雨打中锻炼成长;对学生进行军训,在烈日下或寒风中 进行队列操练,吃点苦、受点累,换来的是纪律性、意志力的 增强;组织各种课外活动小组,让学生去克服困难完成任务, 增强毅力和能力。当学生有了坚强的道德意志,就能排除内外 干扰,顽强地把道德观念付诸实践。 研究性课程是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亲身经历 对确定的专题进行研究的学习活动。它能使学生从中体验爱人 民、爱祖国的情感,养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培养对社会的 使命感,磨练艰苦奋斗的意志品质。要积极实施这种课程,把 它密切地与道德教育结合起来,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情操。 四、四、总之,对学生的道德教育,必须坚持在实践活动中进 行,这样才能使学生提高道德认识、形成道德观念, 把道德观念变成道德行为,化为道德习惯, “习惯成 自然” ,学生从必须遵守道德规范到习惯遵守道德规 范,才能形成稳定的良好道德品质,逐步成长为有高 尚道德的优秀人才。 体验是个人化、个性化的,在体验中每个人会有不同的感受和认识。多元文化也使今日 的学生比昔日的学生面临着更多的选择。我们必须也应该承认,个人对价值的认同以及体验 中多元价值的呈现是有价值的;多元价值又会引发学生的更多的思考与辨别,这更是有价值 的。但是,也不容置疑,学生因知识、经验、年龄的影响,很容易受错误价值观的诱导,因 而使选择这一行为显得更加棘手。以往在我们观摩的许多德育实践活动课中,出现很多这类 情况,有的班主任进行了必要而适度的点播,有的则听之任之,放任自流,造成学生认识上 的模糊。 因此,我们强调,道德体验学习一定要有方向感,引导学生学会体验,很重要的是要学 生学会辨别和选择正确的价值观。 以上是对我校德育工作中学生体验式学习实践的一些分析与思考。相信,体验式道德学 习能够逐步引领我们的德育走向魅力德育,让德育工作充满感动、充满创新、充满生命的内 涵 4结语 德育对我们来说,是一个大的社会课题,是我们在不断的实践中发掘和创造出来的,而不是一个人 的意志所能办到的,需要我们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实现德育教育的一个大飞跃。总之,自立、自理 的德育实践活动,是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会感恩、懂得信任、自理自律。这也是学生加强品德修养、 成才立志的必由之路。让我们携手并进,为充满生机的社会主义教育事业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春雨的色彩春雨的色彩 说课说课稿稿 一、教材内容分析:一、教材内容分析: 春天里万物复苏,百花争艳、绿草如荫、一派迷人的景色。春雨的色彩意境优美,散文诗 中绵绵的春雨,屋檐下叽叽喳喳的小鸟,万紫千红的大地,给人以美的陶冶和享受,与此同时 启发幼儿通过简洁优美的语言以及相应的情景对话练习感受春天的勃勃生机。激发幼儿热爱 大自然的情感,启发幼儿观察、发现自然界的变化,感知春的意韵,并尝试运用多种方法把春 雨的色彩表现出来,以此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体验。 二、幼儿情况分析:二、幼儿情况分析: 中班下学期的幼儿探究、分析、观察能力有了一定的发展,并且孩子们充满了好奇心和强 烈的探究欲,能主动地去探究周围和环境的变化,并且能根据变化运用自己的表达方式将感 知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