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收入影响因素研究_第1页
农民收入影响因素研究_第2页
农民收入影响因素研究_第3页
农民收入影响因素研究_第4页
农民收入影响因素研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农民收入影响因素研究 重庆具有典型的二元经济结构特征,农村地域广、人 口多,经济发展和收入水平极度不平衡。加快农村社会经 济发展,提高农民收入水平,缩小城乡发展差距,在统筹 全市城乡发展、加快全面小康进程、构建和谐社会中有着 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研究农民收入的发展特点和影响 因素具 有相当重要的意义。 一、重庆市农民收入特点分析 在统筹城乡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时代背景 下,促进农民收入增加、提高农民生活收入水平被赋予了 新的时代内涵和历史使命。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 农业、农村、农民“三农”工作,确立要把解决好“三农” 问题作为全市工作重中之重的基本要求,明确了推进城乡 统筹发展的基本方略,全市农业农村经济呈现强劲发展势 头,农民收入特征也发生了许多新的变化。 (一)农民收入绝对量不断增长,但增长波动较大 图 1:13 年来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情况 从增长绝对量上看,直辖十年以来全市农民收入大幅度增 加,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由 1996 年的 1479 元增加到 2008 年的 4126 元,增长 2.79 倍。从增长速度上看, 1996 年到 2008 年,农民收入增长速度分别为 16.4%、14.4%、6.4%、1.9%、3.1%、4.2% 、6.4%、5.6%、 13.4%、11.9%、2.3%、22.1%和 17.6%,农民收入增长波动 较大。其中,1998 年至 2003 年出现连续 6 年低速增长的局面,增速均低于 7%;1996 年增幅最高达 16.4%, 2006 年由于发生百年不 遇的旱灾,连续一百多天干旱造成了农作物严重欠收,导 致农民收入增幅为直辖十年最低,仅为 2.3%。直辖以来收 入增速最高年与最低年二者相差 7 倍之多。 (二)农民收入结构逐步多元化 从图 2 上看,2008 年农民人均纯收入 4126.2 元中, 工资性收入为 1764.64 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 42.8%,家 庭经营性收入为 2016.64 元,占人均纯收入的 48.9%,财 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为 50.9 元、294.03 元,分别占人 均纯收入的 1.2%和 7.1%。对比近二十年来各类收入对农 民人均 纯收入的贡献率不难发现,农民人均纯收入正在向多元化 发展。家庭经营性收入比重逐年降低,工资性收入所占比 重越来越大,收入结构由以前单一的家庭经营性收入为主 导, 逐渐演变为工资性收入与家庭经营性收入共同主导格 局。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比重虽然较低,但也在缓慢 地稳步 增长。 1、家庭经营收入仍是收入的主要部分,但比重逐年下 降。 从绝对量来看,我市农民家庭经营纯收入 1996 年为 1031.99 元,此后逐年稳步增加,2008 年达到 2016.64 元。 2004 年、2005 年受价格因素、农村税费改革和国家“粮 食直补”政策的影响,农业收入明显增加,家庭经营纯收 入大幅度增长,2007 年农民家庭经营纯收入为 2017 元。从 相对 量来看,农民家庭经营收入占农民纯收入的比重 1996 年 前均稳定在 70%以上, 1996 年后逐年下降到 70%以下, 2001 年起开始低于 60%。2004 和 2005 年受政策性因素 的影响,家庭经营收入占农民纯收入的比重略有回升,但 仍然低于 60%,依次为 56.5%和 54.9%,2008 年家庭经 营性收入占 农民人均纯收入的 48.9%。农民家庭经营中,二、三产业 的增收作用越来越大,在家庭经营收入内部构成中呈现出 二、三产业收入比重增加,农业收入比重逐年下降的特点。 2、工资性收入比重呈不断上升的趋势。 与家庭经营收入比重不断下降的趋势相对,劳动报酬 收入比重逐步上升。直辖十年期间,农民人均纯收入由 1996 年 1479.05 元增加到 2006 年 2873.83 元,工资性收 入由 276.47 元增加到 1309.91 元,工资性收入占农民人均 纯收入的比重由 18.7%提高到 45.6%。2007 和 2008 两年 由于受全球经济萧条的影响,企业难以维持原有规模,纷 纷裁员倒闭,外出打工的工资性收入减少,导致这两年工 资性收入所占比重略有下降。但总的来说,在农民人均纯 收入构成中,工资性收入比重呈现出不断增长的态势。 3、转移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呈现缓慢稳步增长,比重 较低。 从整体上看,转移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处于稳定增长 的趋势,其间略有波动变化。由于其占农民纯收入的比重 较低,对农民收入增长的贡献较小,无法成为农民收入的 主要组成部分,在当前只能是一种重要的补充形式。 (三)收入差距仍然存在 改革开放以来,全国居民无论城乡的生活水平都得到 了很大的提高和改善,但是城乡之间改善的幅度是不一样 的。根据中国统计年鉴公布的数据计算,自 1985 年 我国改革的重点转移到城市以来,城乡之间的收入差距就 呈现明显拉大的趋势,尤其最近几年,城乡收入差距更大, 重庆这一现象尤为突出。 1、城乡差距逐步加大 从发展速度上看, 从 1997 年至 2008 年, 农民居民 人均纯收入除 1997 年和 2007 年高于城镇可支配收入同 比增长速度外, 其余各年均相对较低。从绝对数上看, 农民人均纯收入由于原始基数小,年均增长速度也较慢。 根据曲线发展态势进行分析,与城镇居民的收入差距总体 上呈现不断扩大的趋势。1985 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 入是农民人均纯收入的 2.5 倍,1995 年城乡差距扩大已 经达到 3.44:1, 2005 年进一步扩大到 3.65:1,2006 年受百年不遇旱灾影响农民收入剧减,造成城乡收入差距 达到历史最高点 4.03:1。 2、区域收入差距不断扩大 重庆是大城市、大农村、大库区、大山区及民族地区 并存的直辖市,不但城乡二元结构比较突出,而且由于自 然条件和经济发展的极度不平衡,不同区域间农村居民的 收入存在巨大差距。 一是区域间失衡较重。1996 年,重庆一小时经济圈、渝 东北翼、渝东南翼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为 1799 元、 1254 元、1076 元,其收入比为 1.672:1.165:1。2004 年一圈两翼农民人均纯收入比为 1.6:1.096:1。2008 年 一圈两翼农民人均纯收入比为 1.599:1.122:1。三大经 济圈农民人均纯收入差距虽有小幅度的缩小,但差异还 是十分明显的。 二是区县间严重不均。2008 年,农民人均纯收入最高的 区县为南岸区,收入达 7197 元,而最低的酉阳县仅为 2778 元,收入比为 2.59:1。按农民人均纯收入分组, 5000 元(含)以上的区县有南岸区、大渡口区、江北区、 沙坪坝区、九龙坡区、北碚区、璧山县、江津区等 16 个 区县;40005000 元的区县有长寿区、綦江县、万盛区、 南川区、潼南县、垫江县等 9 个区县;4000 元(含) 以下的区县有万州区、开县、丰都县、石柱县、武隆县、 云阳县、黔江区、奉节县等 14 个区县。根据年鉴数据可 知,2006 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为 2874 元,高于全市 平均水平的有 23 个区县,低于全市平均水平的有 16 个 区县。 三是农户间极差分明。2008 年全市 10%的最高收入与 10%的最低收入农民的人均纯收入之比高达 7.65:1。 3、与全国平均水平差距明显 重庆市农民收入水平近年来虽然呈现持续增长态势, 但是农民增收渠道少、领域窄,农民收入缺乏长期增长动 力,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从绝对数上看,1990 年、1995 年、2000 年、2005 年和 2008 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 比当年全国平均水平低 99.57 元、 307.3 元、 361 元、 446 元和 634.4 元, 绝对值差距呈现逐渐拉大趋势。 从 相对数上看, 1990 年到 1996 年,重庆与全国的比值逐年减小,1996 年达到历史最低点 76.8%;1996 年至 2008 年,除了 2006 年由于受百年不遇旱灾影响比值有所下降,其余各年 均呈逐渐升高之势。 4、与周边省份、直辖市比较 从图 9 看出,重庆市农民收入水平与周边的西部省份 相比较,具有一定的优势, 但与毗邻的中部省份湖南和湖 北相比较, 则出现了明显的差距。 五年来重庆和周边省份、全国平均水平农民人均纯收入比 较 从全国四大直辖市的对比情况(图 10)可以看出,重 庆市农民人均纯收入水平与北京、天津、上海比较差距十 分巨大,居于劣势地位。 二、农村居民人均收入影响因素分析 农民人均纯收入受到自然条件、 区位优势、 经济发 展水平、 产业结构、政策导向和政策扶持力度等多方面因 素的影响。本文从计量经济学角度,通过建立计量模型, 对选取的相关指标进行回归分析,从而揭示农民人均收入 的影响因素,并定量研究这些因素的影响程度。 (一)模型选取 由于一个地区的农民收入水平以及影响因素还受到相邻 地区相关指标在空间地理位置上的相互影响,并且这种影 响有可能具有显著性,因此本文从不考虑空间影响和考虑 空间影响两个方面分别建模分析。 本文共选取二、三产业 增加值、财政收支、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全社会固定资产 投 资、财政支农资金占当年财政收入比重、播种面积、肉产 量、就业人员等的人均指标或相对指标变量作为参考的解 释变量 (各指标及对应符号详见表 5) ,通过模型优化筛选 出合适的解释变量,并确定最终回归方程。 由于考虑空间影响后,SLM 中 R2 和 Log like lihood 均大 于 OLS 中的值, SLM 的拟合度最高,因而 SLM 模型更优, 并且模型总体上基本通过了 10%水平的显著性检验。因而 各区县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存在空间相关关系。在研究该 问题的时候,要考虑各地区自身的空间滞后效应(即各变 量在一地区是否有扩散现象)对各区县农村居民人均纯收 入存在的影响。 (二)影响因素及影响程度分析 从上述模型分析可以得出,我市农民人均纯收入主要 受财政收入与 GDP 比、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农村人均 肉产量、农村人均经济作物产量、 城镇化率、 第二产业 劳动力人均增加值、 第三产业劳动力人均增加值、财政支 出与 GDP 比、人均播种面积等因素影响。其中,财政收 入与 GDP 比、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农村人均肉产量、农村人均 经济作物产量、城镇化率为正向影响。第二产业劳动力人 均增加值、第三产业劳动力人均增加值、财政支出与 GDP 比、人均播种面积 4 项指标为反向影响。在正向影响因素 中,对农民人均纯收入影响程度大小依次为财政收入与 GDP 比、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农村人均肉产量、农村 人均经济 作物产量、城镇化率。说明财政收入越高、消费越旺盛、 非农产业越发达、城镇化率越高的地区,其区域整体发展 水平较好,农民收入水平较高,大力推进区域城镇化建设 的步伐,加快发展畜牧产业和农业产业化经营是促进农民 增收的重要途径。 三、政策建议 围绕以上模型分析得出的结论, 结合当前农村社会经 济发展的必要性和可能性,提出当前促进农民社会经济发 展、增加农民收入的对策建议。 (一)实施三项政策,拓宽增收渠道。 1、优化农村金融政策。深化信用社改革,完善内部治 理结构与管理水平、转换经营机制。加强信用社之间的竞 争与合作,着力提高为农村中小企业、农户等提供金融服 务的能力,在农业综合开发、农村基础建设、公共设施配 套建设等方面发挥支持作用。此外,对农村经济发展较好 的地区,积极培育民间信贷组织,允许和引导农民发展资 金互助组织,帮助并督促其建立可持续的资金补充机制。 2、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按照市场原则,遵循价值规律, 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目标,充分发挥各级政府在农业产 业结构调整中的作用,探索建立以政府投入为引导,农民 和集体投入为主体,龙头企业和各种金融机构投入为骨干, 外资投入为补充的多元化投入新机制,将农业各种生产资 源进行优化配置,使其发挥出最大的经济效益。 3、发展农村非公经济。坚持把非公经济作为发展农村 经济、统筹城乡配套改革、促进农民快速增收的关键性举 措来抓,进一步优化农村招商引资环境,制定支持非公经 济发展的相关政策和措施。围绕当地历史文化和自然景观 特点,引导有条件的农民就地发展以零售、餐饮和农家乐 为主的服务业,吸引更多的外地投资商人到农村兴业,鼓 励当地的农村种养大户发展示范基地。 (二)狠抓三个建设,夯实增收基础。 1、推动城乡统筹建设。科学制定城乡发展规划,促进 城乡产业协调发展。通过深入开展城乡产业协作,加大对 县域经济发展的支持、辐射和带动,从而不断增强县域综 合经济实力和财政能力,使县域能够加快基础设施建设、 改善公共服务和健全社会保障等,逐步缩小城乡差距。积 极推进户籍制度改革,逐步取消户籍制,以法律、法规形 式确认广大农民平等的权利和义务。 2、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抢抓国家投资重点向中西部地 区倾斜的历史机遇,坚持以项目建设为抓手,积极向上争 取一批投资规模大、集聚带动能力强的农村和农业基础设 施建设项目,进一步改善农村交通、水利、电力、通讯和 群众生产生活等基础设施条件,为农村繁荣发展和农民增 收致富奠定坚实的基础。 3、加强农民素质建设。一要在农村大力宣传义务教 育法 ,完善义务教育管理体制,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