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疱疹病毒-8致病作用机制研究进展_第1页
人疱疹病毒-8致病作用机制研究进展_第2页
人疱疹病毒-8致病作用机制研究进展_第3页
人疱疹病毒-8致病作用机制研究进展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疱疹病毒-8 型致病作用研究进展 国外医学病毒学分册 1999 年第 6 卷第 1 期 上海医科大学微生物学教研室 (上海 200032)钱利生综述 卡波济肉瘤(KS)为一种内皮细胞增生性恶性肿瘤。流行病研究表明,KS 由传染性病原体引起,并怀疑与病毒感染有关。1994 年,Science 首次 报道美 国哥伦比亚大学 Chang 等采用差异性分析法,在 AIDS 相关 KS 组织中发现两段 疱疹病毒样 DNA 序列,称为卡波济肉瘤相关的疱疹病毒样序列 (KSHV)。核酸 序列分析表明,KSHV 与喉疱疹(herpesvorus saimiri,HVS)和 EBV 同属于 疱 疹病毒亚科 Rhadinovirus 属内的成员,定为人疱疹病毒-8 型(HHV-8)。 1 HHV-8 的 DNA 序列 Chang 等 1应用差异性分析,在 AIDS 的病损组织中检出两段 DNA 序列,定 为 KS330Bam 和 KS631Bam。KS330Bam 有 330 个 bp,G+C 为 51%,与 HVS 和 EBV 衣 壳蛋白 VP23 分别有 51%和 39%的氨基酸同源性。 KS631Bam 有 631 个 bP,G+C 为 63%,与 HVS 和 EBV 的包膜蛋白具有同源性。两段序列在 AIDS-KS 损伤组织 中的检出率达 90%以上,但 在有或没有 AIDS 的非 KS 组织中检出率极低,提示 该两段 DNA 为外源性 DNA,而不是宿主细胞的基因组。 1996 年,Moore 等 2应用 BC-1 淋巴细胞系,通过电泳观察 DNA 的分子大 小,提出 HHV-8DNA 约为 270Kb。其中 20.7Kb 完成测序和序列分析,发现有 17 个开放读码杠架 ORFs 与 2-疱疹病毒的基因同源,分别编码衣壳蛋 白、胸苷 激酶和 gH 蛋白。应用感染细胞抗原,能检出 KS 病人血清中的特异性抗体。同 年 Russo3对 BC-1 细胞系中的 HHV-8DNA 作序列分析,发现 BC-1 HHV-8 基因组 结构与 HVS 相似,有一独特区,长 140.5Kb,G+C 含量约为 53.5%,两侧有末端 重复区,由多个直接重复单位组成,每一直接重复 单位长约 801bp,G+C 为 84.5%,合计 BC-1 中 HHV-8 基因组全长约 210Kb。独特区至少有 81 个 ORFs 和 5 个内重复区,其中 66 个 ORFs 与 HVS oRFs 同源。病毒基因组除编码结构蛋白 和代谢相关蛋白外,还能编码多种细胞同系物,包括补体结合蛋白、神经细胞 粘附分子样蛋白、巨噬细胞炎症因子、 Bcl-2、干扰素调节因子 IL-8 受体、D 型细胞周期素和二氨叶酸还原酶等。 1997 年,Engelbrecht 等 4应用单股构型多态性分析(SSCP),研究 HHV- 8 dNA 的构型变化,与 KS330Bam 原型序列相比, 5 例 KS 病例的 KS330Bam 片段 部有点突变的发生。4 处硷基转换为 GT、AC 和两个 AG; 两处硷基转换 为 CT。其中 3 处点突变引起氨基酸的改变,突变的意义尚需深入研究。 2 病毒基因与致病的关系 DNA 序列分析发现,HHV-8 的若干 ORFs 与细胞基因同源 5,能编码干扰免 疫系统蛋白,参与核酸代谢的酶和细 胞生长调节因子等。参与病毒的致癌作用。 HHV-8 IL-6(Viral IL-6,v-IL-6)的氨基酸序列有 24.7%与人 IL-6 相同 6。 IL-6 能与细胞受体结合,促进 IL-6 依赖细胞系的生长。人重组 IL-6 能促进 KS 细胞生长,可能与 KS 的致病有关。v-LI-6 对 KS 的致病作用研究 发现,在 体外培养的 KS 纺锤形细胞能表达高亲和力的 IL-6 受体,而 HHV-8 相关的淋巴 细胞增生性疾病则能表达 v-IL-6。v-IL-6 能阻止鼠杂交 瘤 B9细胞系的凋亡, 可能与 B 细胞淋巴瘤和多灶性卡斯特莱曼病的致病有关。 HHV-8 MIP(macrophage iflammatory protein)的氨基酸有 30%与人 MIP 同源 7。 按胱氨酸(C)排列基序(mtoif),具有 C-C 结构的双半胱氨酸蛋白 包括 MIP-1 和 MIP-1,其主要功能是吸引单核巨噬细胞。实验证明 vMIP-1 能抑制 HIV-1 感染细胞,提示 HHV-8 和 HIV-1 感染之间的相互联系。 HHV-8 D 型周期素 8有 32%的氨基酸与 HVS 周期素同源,31%与细胞周期素 同源。细胞 D 型周期素至少与 4 种周期素依赖激酶有关,即 Cdk2、Cdk 4、Cdk 5 和 Cdk6。 病毒周期素与 Cdk6相关。在淋巴样细胞中,周期素主要与 Cdk6激酶 结合,引起抗癌基因产物视网膜神经胶 质瘤蛋白和细胞组蛋白 H1磷酸化,使 细胞通过 G1期而逃避细胞对 GS 期过滤的监控。在 KS 损伤组织的淋巴 细胞, 纺锤形细胞和体腔淋巴细胞瘤中均有 HHV-8 的存在,而 HHV-8 周期素对 Cdk6激 酶的特性与 HHV-8 的嗜淋巴细胞和引 起淋巴细胞转化的特性相一致。 凋亡的诱导是宿主细胞对病毒感染的典型反应。许多病毒具有抑制凋亡的 基因,有助于病毒逃避细胞的凋亡反应。象 EBV 和 HVS 一样,HHV-8 带有细胞 Bcl-2 同系物基因 9,基因产物 Bcl-2 和 Bax、Bik 等蛋白结合,产生 Bcl-2 和 Bax 异两聚体结合物能有效阻断 Bax 介导的细胞调亡,延长持续感染细胞的生 存时间。在各种人类肿瘤中,已证明 Bcl-2 表达的失调,Bcl-2 的过滤表达, 可通过抗凋亡引起致癌作用。 也有报道 10HHV-8 bcl-2 不与 Bax 等蛋白结合, 因而不受这类蛋白的负调作用影响而显示其抑制功能。Thome 等 11报 道另一种 凋亡抑制蛋白,即病毒 FLICE 抑制蛋白(viral fLICE-inhibitory proteins,FLIPs)-疱疹病毒包括 HHV-8 具有 vFLIPs,能干扰由死亡受体介 导的细胞凋亡,引起持续感染和产生肿瘤。 1997 年,Neipol 等 12提出 HHV-8 可能有 5 种致病假设:(1)过路病毒假 设,认为 HHV-8 为一种常 见的持续感染病毒,在肿瘤组织中可被单独激活但不 致病。(2)危险因子模式认为 HHV-8 与 KS 致病有关,但不是必需病毒。(3) 必需辅助因子理论提出 HHV-8 为 KS 的常见病毒,但在 KS 的致病中,其他因子 起重要作用。(4)双重因子假设则认为,HHV-8 为一类少见的性传播病毒,当 与免疫抑制者 (AIDS)和/或有遗传倾向者相连时,成为引起 KS 的决定性病毒。 (5)内源性转化病毒学说则提出,HHV-8 为一种罕见病毒,感染可引发 KS。5 种假 设各有优缺点,但双重因子理论最具吸引力,按照双重因子假设,HHV-8 为 KS 的感染因子,免疫抑制有助于病毒增殖,导致 KS 的发生。 3 HHV-8 与相关疾病 KS 是内皮细胞增生性恶性肿瘤,根据流行病学研究,可将 KS 分为古典型 卡波济肉瘤(classic kS,CKS),非洲型卡波济肉瘤(african KS,AKS),流 行性卡波济肉瘤(epidemic kS,EKS)和医源性卡波济肉瘤(iatrogenic KS,IKS)。CKS 为地中海沿岸居民和东欧系犹太人群中的稀见肿瘤,病程比较 缓慢;AKS 为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黑人的常见肿瘤;EKS 为 AIDS 的独特并发症, 病程进展较快,多在两年内死亡;IKS 主要指与使用免疫抑制剂治疗相关的 KS,多发生于器官移植患者 13。KS 虽有 不同的流行病学和临床表现,但都有 相同的组织学表现。AIDS 病人中 KS 的流行病研究提示,除 HIV 外,另一种性 传播感染因子与致病作用有关。在美 国,AIDS-KS 发病率比普通人群高 20000 倍,免疫抑制人群比健康人高 600 倍。应用 PCR 检测 KS330Bam 和 KS631Bam 两 段 DNA 片 段,来自 AIDS-KS 组织,90%以上含有 HHV-8 dNA,非 AIDS 活检组织 均为阴性,但在 AIDS 的非 KS 组织中,HHV-8 DNA 阳性率为 15%14,而且在 AIDS-KS 患者血清中可检出抗 HHV-8。认为 HHV-8 为引起 KS 的病原体。 多灶性卡斯特莱曼病(multifocal castlemans disease,MCD)是一种罕 见的淋巴细胞增生性疾病 15, 但在 KS 患者中,MCD 的发生较为常见。与 AIDS 相关的 MCD 中常能检出 HHV-8 dNA。 与 AIDS 相关的体腔淋巴瘤(AIDS- associated body cavity-based lymphoma,BCBL)为淋巴样细胞肿瘤 16。应用 PCR 和 Southern 印迹法检查, HHV-8 dNA 都为阳性。研究结果表明 HHV-8 为嗜淋巴细胞病毒,感染后能促进 细胞增生,可形成淋巴瘤。 1997 年,Albert 等 17从结节病(类肉瘤病,sarcodosis)组织中检出 HHV-8DNA,在 39 份结节病的肺、淋巴结及口腔组织标本中,经 PCR 扩增,其 中 38 份为 HHV-8 oRF26 DNA 阳性,阳性率为 97.43%。38 份阳性标本中,31 份 标本 HHV-8 oRF25 DNA 也为阳性。59 份非结节病标本,仅 7 份为 HHV-8 ORF26 DNA 阳性。因此认为 HHV-8 结节病密切相关,是否为结节病病原体尚需进一步 研究。 4 结语 关于 HHV-8 的致病机理,诸多学者 18-20认为 HHV-8 感染 B 淋巴细胞亚群, 引起 B 细胞的增生反应,导致细胞恶性转化,或是 HHV-8 感染细胞后,促使细 胞因子的产生,引起细胞增生,其中内皮细胞的增生引起 KS,上皮细胞的增生 导致鳞状细胞癌的发生,而 B 细胞 的增生则发展为淋巴细胞瘤。1998 年, Sarid 等研究 BC-1 细胞中 HHV-8 基因转录,发现有 3 类病毒基因转录。类基 因有病毒周期素、潜伏相关核 抗原和 vFLIP 基因,不受 TPA(tetradecanoyl phorbol acetate)诱导的影响,在标准生长条件下能连续转录。类基因聚集 在基因组的编码区,包括小的聚 A rNAs 以及大多数病毒编码的细胞因子和信号 转录基因,无需 TPA 处理,类基因也能转录,但若用 TPA 处理,可诱导较高 水平的转录。类基因包括初级结 构基因和复制基因,仅用 TPA 处理能转录, 推测与溶介性毒粒产生有关。随着 3 类病毒基因转录的深入研究,有助于从分 子水平论述 HHV-8 的致病机理,为有 效预防和治疗 HHV-8 的感染开辟新途径。 参考文献 1 Chang Y, et al.Science,1994;265:1865-1869 2 Moore PS, et al. J Virol,1996;70:549-558 3 Russo J, et al. Proc Natl Acad Sci uSA,1996;93:14862-14867 4 Engelbrecht S, et al. J Med virol,1997;52:168-172 5 Nicholas J, et al. J Virol,1997;71:1963-1974 6 Neipel F, et al. J Virol,1997;71;839-842 7 Mip Nichals J. Nat Med,1997;3:287-292 8 Chang Y, et al.Nature,1996;382:410-411 9 Godden-Kent D, et al. J Virol,1997;7(16):4193-4198 10 Sarid J. Nat Med,1997;3:293-298 11 Thome M, et al.Nature,1997;386:517-521 12 Neipel F, et al. J Virol,1997;6:4187-4192 13 Chuck S, et al. J Infec Dis,1996;173:248-251 14 Huang Yo, et al.Lancet,1995;345:759-761 15 Soulier J, et al.Blood,1995;86:1276-1280 16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