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褥期母体变化(课本)_第1页
产褥期母体变化(课本)_第2页
产褥期母体变化(课本)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产褥期母体变化 从胎盘娩出至产妇全身各器官除乳腺外胎盘娩出至所需要的一段时间,称 为产褥期,通常规定为 6 周 一 生殖系统的变化 1.子宫 产褥期子宫变化最大.子宫在胎盘娩出后逐渐恢复至未孕状态的全过程称为 子宫复旧,需时 6 周,主要变化为宫体肌纤维缩复和子宫内膜再生. (1) 宫体肌纤维缩复 子宫复旧不是肌细胞数目减少,而是肌浆中的蛋白质被分 解排出,使细胞质减少致肌细胞缩小.被分解的蛋白及其代谢产物通过肾脏排出体 外.随着宫体肌纤维不断缩复,子宫体积及重量均发生变化.胎盘娩出后,宫体逐渐 缩小,于产后一周子宫缩小至约妊娠 12 周大小,在耻骨联合上方可触及.于产后 10 日,子宫降至骨盆腔内,腹部检查触不到宫底.子宫于产后 6 周恢复到孕前大小.子 宫重量也逐渐减少,分娩结束时约 1000g,产后 1 周时约为 500g,产后 2 周时约为 300g,产后 6 周恢复至 5060g. (2) 子宫内膜再生 胎盘 胎膜从蜕膜海绵层分离娩出后,遗留的蜕膜分为 2 层,表层发生变化 坏死 脱落,形成恶露的一部分自阴道排出; 接近肌层的子宫内 膜基底层逐渐再生新的功能层,内膜缓慢修复,约于产后第 3 周,除胎盘附着部位 外,宫腔表面均由新生内膜覆盖,胎盘附着部位全部修复需至产后 6 周. (3) 子宫血管变化 胎盘娩出后,胎盘附着面立即缩小 ,面积仅为原来的一半. 子宫子宫复旧导致开放的螺旋动脉和静脉窦压缩变窄,数小时后血管内形成血栓, 出血量逐渐减少直至停止.若在新生内膜修复期间,胎盘附着面因复旧不良出现血 栓脱落,可导致晚期产后出血. (4) 子宫下段及宫颈的变化 产后子宫下段肌纤维缩复,逐渐恢复为非孕时 的子宫峡部.胎盘娩出后的宫颈外口呈环状如袖口.于产后 23 日,宫口仍可容纳 2 指.产后 1 周后宫颈口关闭,宫颈管复原.产后 4 周宫颈恢复至非孕时状态.分娩 时常发生宫颈外口 3 点及 9 点处轻度裂伤,使初产妇的宫颈外口由产前圆形(未产 型),变为产后”-” 字形横裂(已产型) 。 2.阴道 分娩后阴道腔扩大阴道黏膜及周围组织水肿,阴道黏膜皱裂因过度伸展而 减少甚至消失致使阴道壁松弛及肌张力低。阴道壁肌张力于产褥期逐渐恢复, 阴道腔逐渐缩小,阴道黏膜皱襞约在产后 3 周重新显现,但阴道于产褥期结束 时仍不能完全恢复至未孕时的紧张度。 3.外阴 分娩后外阴轻度水肿,于产后 23 日内逐渐消退。会阴部血液循环丰富, 若有轻度撕裂或会阴后-侧切开缝合后,均能在产后 34 日内愈合。处女膜在 分娩时撕裂,形成为残缺的处女膜痕。 4.盆底组织 分娩可造成盆底肌及筋膜弹性减弱,且常伴有盆底肌纤维的部分撕裂。若 能于产褥期坚持做产后健身操,在产褥期内盆底肌有可能恢复至未孕的状态。 若盆底肌及其筋膜发生严重撕裂造成盆底松弛,加之产褥期过早参加重体力劳 动;或者分娩次数过多,加之间隔时间短,盆底组织难以完全恢复正常,均是 导致阴道壁脱垂及子宫脱垂的重要原因。 二 乳房的变化 产后乳房的主要变化是泌乳。妊娠期孕妇体内雌激素 孕激素 胎盘生乳素 升高,使乳腺发育及初乳形成。当胎盘剥离娩出后,产妇血中雌激素 孕激素及 胎盘生乳素水平急剧下降,抑制下丘脑分泌的催乳激素抑制因子释放,在催乳 激素作用下,乳汁开始分泌。婴儿每次吸吮时,来自乳头的感觉信号经传入神 经纤维到达下丘脑,通过抑制下丘脑分泌的多巴胺及其他催乳激素抑制因子, 使腺垂体催乳激素呈脉冲式释放,促进乳汁分泌。吸引乳头还能反射性地引起 神经垂体释放缩宫素,缩宫素使乳腺腺泡周围的肌上皮收缩,使乳汁从腺泡 小 导管进入输乳导管和乳窦而喷出乳汁,此过程又称为喷乳反射。吸吮是保持乳 腺不断泌乳的关键环节。不断排空乳也是维持乳汁分泌的重要条件。由于乳汁 分泌量与产妇营养 睡眠 情绪和健康状况密切相关,保证产妇休息 足够睡眠和 可口营养丰富饮食,并避免精神刺激至关重要。 胎盘剥离娩出后,产妇进入以自身乳汁哺育婴儿的哺乳期。母乳喂养对母 儿均有益处。哺乳有利于产后生殖器官及有关器官组织得以更快恢复。初乳是 指产后 7 日内分泌的乳汁,因含 -胡萝卜素呈淡黄色,含较多有形物质,故质 稠。初乳中含蛋白质及矿物质较成熟乳多,还含有各种抗体,尤其是分泌型 IgA,脂肪和乳糖含量较为成输乳少,极易消化,是新生儿早期最理想的天然食 物。接下来的 4 周内乳汁逐步转变为成熟乳,蛋白质含量逐渐减少,脂肪和乳 糖含量逐渐增多。初乳和成熟乳均含大量的免疫抗体,有助于新生儿抵抗疾病 的侵袭。母乳中还含有矿物质 维生素和各种酶,对新生儿生长发育有重要作用。 鉴于多数药物可经母血渗入乳汁中,故产妇于哺乳期间用药时必须考虑该药物 对新生儿有无不良影响。 三 循环系统及血液的变化 子宫胎盘血循环终止且子宫复旧,大量血液从子宫涌入产妇体循环,加之妊娠 期滁留的组织间液回吸收,产后 72 小时内,产妇循环血量增加 15%25%,应 注意预防心衰的发生。循环血量于产后 23 周恢复至未孕状态。 产褥早期血液仍处于高凝状态,有利于胎盘剥离创面形成血栓,减少产后出血 量。血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凝血酶原于产后 24 周内降至正常。血红蛋白水 平于产后 1 周左右回升。白细胞总数于产褥早期仍较高,可达(1530) x109/L,一般 12 周恢复正常,淋巴细胞稍减少,中性粒细胞增多,血小板数 增多。红细胞沉降率于产后 34 周降至正常。 四 消化系统的变化 妊娠期胃肠肌张力均减弱,胃液中盐酸分泌量减少,产后需 12 周逐渐恢 复。产后 12 日内产妇常感口渴,喜进流食或半流食。产褥期活动减少,肠蠕 动减弱,加之腹肌及盆底肌松弛,容易便秘。 五 泌尿系统的变化 妊娠期体内滁留的多量水分主要经肾排出,故产后 1 周内尿量增加。妊娠 期发生的肾盂及输尿管扩张,产后需 28 周恢复正常。在产褥期,膀胱肌张力 降低,对膀胱内压的敏感性降低,加之外阴切口疼痛、不习惯卧床排尿、器械 助产、区域阻滞麻醉,均可能增加尿滁留的发生,尤其在产后 24 小时内。 六 内分泌系统的变化 产后雌激素及孕激水平急剧下降,至 产后 1 周时已降至未孕时水平。胎盘 生乳素于产后 6 小时已不能测出。催乳激素水平因是否哺乳而异,哺乳产妇的 催乳激素产 后下降,但仍高于非孕时水平,吸吮乳汁时催乳激素明显增高;不 哺乳产妇的催乳激素于产后 2 周降至非孕时水平。 月经复潮及排卵时间受哺乳影响,不哺乳产妇通常在产后 6 10 周月经复 潮,在产后 10 周左右恢复排卵。哺乳产妇的月经复潮延迟,有的在哺乳期间月 经一直不来潮,平均在产后 46 个月恢复排卵。产后较晚月经复潮者,首次月 经来潮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