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银行之父”张公权_第1页
“中国现代银行之父”张公权_第2页
“中国现代银行之父”张公权_第3页
“中国现代银行之父”张公权_第4页
“中国现代银行之父”张公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现代银行之父”国民党败亡之际的央行总裁张公权 - 张公权,江苏嘉定人,号称“中国现代银行之父” 。早 年游学日本学习金融,回国后在上海发起组织立宪团体国民协会及民主党, 年任参议院秘书长,年任中国银行副总裁,年月任 中 国银行总裁,年任国民党政府铁道部长,年任交通部长, 年辞职赴英国考察经济,年月任东北行营经济委员会主任兼中 长 路理事长。他经营中国银行多年,逐渐成为江浙财阀的主要代表人物,长 期 跻身中央银行、中国银行、中央信托局峰层,是蒋介石在财政金融上所倚重的 一 位人物。 张公权人生最重要的经历,就是在国民党行将败亡之际,担任中央银行总裁, 成 为蒋介石政权的敛财重臣,一时地位煊显,一言九鼎,以致他避走海外后,竟 有 追随者发出“ 天地闭,贤人隐欤 ”的哀叹。 年,蒋介石政权日薄西山,他藉以“剿共勘乱” 的经济大厦更是疲态尽 露,物价飞涨,法币贬值,国库空虚,投机成风。在这种情形下,蒋介石决定 对 政府大换血,从根本上进行整饬,首先想到的自然是他的“钱袋子” 中央银 行。 月日,蒋经国拜访正在东北行营的张公权,送来蒋介石的亲笔信: “公权吾兄勋鉴:国大闭幕以后,政府亟待改组。但各党派尚犹豫滞延之中,或 须待至二月间,方能实现将来政府之改组,必须对军队与公教人员发给实 物 ,则金融政策方有办法。此一政策,必须排除一切障碍,志在必行。只要粮食、 布服、盐、煤与豆粉五者,能发给现品,则军费与政费即可减发纸币,金融乃 能 稳定也。请兄为余熟筹之。余托经国面达不赘。中正,三十五年十二月三十夕。 ” 张公权接读此信,判断蒋已经决定调他到政府工作,不是财政部长就是中央银 行 总裁。但他并没有感到惊喜,知道自己生不逢时,现在“无论财政,或中央银行 ,均无法补救” , “至通货膨胀,已达恶性阶段,有何能力,可以遏止,再四思 维,虽觉东北工作,已感日暮途穷,然究属范围狭小。若到中央,势必出丑”。 他当即写信给蒋介石,托蒋经国带回。信中表示:“至全盘经济病况已深,非局 部治疗所能救治。更非仅恃一二人之才力所能补救。深虑竭蹶,不能胜任,请 予 谅察。 ” 但蒋介石决心已定。月日,他托东北行营主任熊式辉带口信,要张准备 返 回南京,出任中央银行总裁。熊为政学系官僚,此时又为张公权的顶头上司, 还 是张的至交,蒋特托熊带话,再顺当不过。张公权是推辞不掉了。 日,蒋派专机至沈阳,带来蒋当日早八时的亲笔函:“本日派机来沈,请明 日回京。行动仍以不告人为宜。 ”日下午三时半,张公权秘密抵达南京,五 时就拜访了他的至交张群,知道蒋介石已决心改组政府,调他任中央银行总裁 是 重要的一步。 翌日,蒋介石亲自召见张公权,说明认命他的原委,并透露出对宋子文和现任 总 裁贝淞荪的不满情绪: “当贝淞荪兄接任中央银行总裁时,还有万两黄金,加上外汇共亿美金 。现只留下黄金万两,总共才有美金亿元,已经减少了一半”;“ 淞荪 兄接任时,我曾嘱其将黄金、外汇数目,时常报告。去年初尚未大减。月后, 外汇骤见减少。月底,黄金与外汇总值减至美金亿元左右。而黄金市价 跳 跃上升,外汇亦随之飞涨,以至一度停售外汇。可不久,贝又与宋子文同来, 请 求批准大量抛售黄金。既然现在想抛售黄金,又何必当初中止出售外汇呢”;“ 我决定阻止他们,一个月内,将改组政府,召开全会,我异常忙碌,对于金融 事 ,极不放心,所以决定先发表你为中央银行总裁。 ” 张公权是一个聪明人,既然不能不上任,就必须向蒋争取最有利的条件,以扫 除 可能的障碍,现在是最好的时机。他试探地问道:“余向与党部毫无关系,深恐 不能取得党方合作,办事难免捉襟见肘,至为忧虑。 ”蒋介石对此早有准备,马 上表态:“如中央银行改组,宋院长必提出辞职,我只好自兼院长” ,另外, “ 党方上级干部毫无问题,会全力支持你。 ” 对于宋子文的出局,张公权是极为满意的。由于经济利益上的冲突,他始终对 宋 子文心存芥蒂。中国银行是他的基础,但宋上任后,立即凭借手中权力,迫使 中 国银行在增资时接受官股,宋子文借机抢到董事长职位,在中国银行安插私人, 最终把张公权排挤了出去。这是张公权一直对宋子文耿耿于怀的原因。当然任 命 张公权,是蒋介石利用矛盾,藉张公权牵制宋氏势力无限扩张的重要手段。 宋子文此时还蒙在鼓里。月日下午六时,蒋介石向他吹风:“明日立法院 开会,你肯定会受到攻击,是不是可以不出席” 宋答:“身为行政院长,我如 不敢面对,只好辞职。 ”晚九时,蒋再约宋: “明天的立法院会议,你还是不要 出席了,我允许你辞职。 ” 90 岁时的张公权 月日,蒋介石召开国民党中常会及最高国防会议,宋子文被迫辞去行政院 长 ,由蒋兼任,张群任副院长,同时正式决定张公权任中央银行总裁。 在就职仪式上,张公权并没有多说话,只是由贝淞荪引荐给央行高层职员,在 简 单介绍中,贝极尽推崇之意,称张为金融界老前辈,是他的老上司。实际上, 贝 也不用更多介绍,张公权从年起一直挂名中央银行副总裁,虽没有到 任 ,但职务一直被保留,不认识他的人是不多的。 张公权能够被蒋看重,与他个人的实力是分不开的。在他长期经营中国银行的 过 程中,不仅使该行事业如日中天,成为当时信用最好的金融机构,而且成功笼 络 了一批财政金融界实力派。蒋在经济上的主要靠山是江浙财阀,其主要领导人 为 陈光甫和李馥荪,而张与他们关系向来密切,陈光甫更是他的终身至交。孔祥 熙 、宋子文主政行政院时,在金融界领导层安排了不少留美学生,引起早期主持 兴 办中国金融业的留日学生群体不满。蒋要除掉宋子文的班底,就必须擢用留日 代 表人物。张公权、李馥荪、钱新之、吴鼎昌、周作民等都是留日学生出身,张 是 这一集团中的主要代表人物,这是蒋介石组织经济班子不能不考虑的。 蒋介石将张放在这么重要的位置上,与张公权曾对蒋的帮助不无关系。早在蒋 介 石建立南京政权前后,张正以中国银行副总裁名义主持上海行务,年 正 式就任中国银行总裁,在蒋最困难的时候资助过他。两人第一次见面是 年月张母去世时,蒋曾以“谦卑礼下的风格和爱人的情操” 到张宅吊丧,尽管 张当时意识到“ 一定是在财政方面有需要我帮助的地方” ,但仍然十分感激。 年,他应蒋之邀,就任铁道部长,后又转任交通部长,在蒋介石看来“布 置有序,举止得当,业绩显赫”。 张公权的出任与张群组阁也有很大关系。张群是政学系的中坚,而张公权与政 学 系的渊源很深。年一位记者问他:“先生为什么进入金融界,成为中国 最著名的银行家” 他回答说:“ 梁任公先生当币制局总裁时,他的好友当中国 银行总裁,他来问我,是否愿到上海中国银行当副经理,我随即答应,并旋即 到 任。 ”可见,张公权的金融事业是由立宪派领袖梁启超引入门的,此后他凭此关 系先入研究系,后转政学系,与政学系初期主要人物黄郛和杨永泰、后期主要 人 物张群和熊式辉等人均过从密切。此次,蒋介石决意换马,由张群取代宋子文, 自然在张群的力荐下,张公权就呼之欲出了。 张公权的出任还有一个微妙的因素,这就是他的二兄张君劢。此时张君劢为中 国 民主社会党主席,长期处于国共之间的“中间力量” 中。他的政治影响要比张公 权大得多,是年的政治协商会议 旧政协 中“宪草” 的执笔者,在民 盟中地位较高,号称“ 民国宪法之父 ”。蒋介石要改组政府,在中国共产党和民 盟无望参加的情况下,急需民社党和青年党作“民主” 陪衬。这样,重用张公权 就成为蒋介石拉拢张君劢入伙的一着棋。后来的情况说明,蒋介石的这张牌打 出 了效果。张公权多次充当蒋介石与张君劢的联络者,极力劝说张君劢合流,最 终 使张君劢脱离民主阵营,背叛了民主同盟的立场,被周恩来称为“在关键时刻出 卖了朋友。 ” 张公权在经济上是一个颇为自负的人,对于自己作为央行总裁的工作能力,他 是 从不怀疑的。与其前任贝淞荪相比,他有更能发挥才能的条件。贝淞荪一切得 听 从于更谙此道的宋子文的指挥,而张群在金融上是外行,一切得听他的。 张公权知道,蒋介石委以重任,是让他看好“钱袋子” ,用好“钱袋子”,扩充 “钱袋子”,而当务之急是保住 “钱袋子”,弥补巨额财政赤字,抑制通货膨胀 ,使国库中的钱不至丧失殆尽。 可他却没有其前任所拥有的经济条件,摆在他面前的难题是,经过宋子文、贝 淞 荪一年的挥霍,中央银行的外汇与黄金已经消耗了左右,现在只有亿 多 美元,这就是他稳定币值可以动用的全部资本。宋子文虽耗费了大量黄金、外 汇 和物资,却弥补了一部分赤字,延缓了通货膨胀速度,可张公权手中没有足够 的 黄金、外汇储备,用什么来弥补赤字呢? 他很清楚,如果没有预算平衡、获得外援、军事顺利,他的任务必告失败。而 这 三条恰恰不是他所能说了算的,因此“思之几于寝食不安。 ” 1963 年 4 月摄于台湾。右一张公权,左一张群 但张公权还是很快拿出了自己的方案:用快刀斩乱麻的办法,减少政府无限制 的 支出,力争使财政支出减少一半,由财政部负担一半赤字:由中央银行发行公 债 ,吸收储蓄,负担另一半赤字。 在蒋介石的催逼和国人的关注中,张公权先后打出三张牌,第一张牌是发行公 债 ,第二张牌是调整外汇管理办法,第三张牌是加强金融管理。 张公权是很热衷于发行公债的,认为这是弥补财政赤字甚至聚敛财富的最好办 法 。在此之前,国民党政府超出预算的支出,一般都由行政院向财政部发出紧急 支 付命令,再由财政部向中央银行开发一张紧急国库支付通知书,由中央银行先 垫 付,年终结算时再由财政部开出一张国库证结帐。财政收支不足的部分,中央 银 行通过大量印发钞票来补充。 张上任后强烈批评了这种饮鸩止渴的办法,主张以公债代替国库证。当然,他 考 虑到发行公债的保本保值问题,想在这一问题上搞一点新花样,提出了一个发 行 美金库券和美金公债的办法。他的如意算盘是:以美金库券吸收市面游资,回 笼 货币,以美金公债吸收外汇资金。 年月日,他打出了发行公债牌:美金库券发行额为美金亿元, 按 照中央银行牌价,用法币折合美金购买,还本期年,每半年还本付息一次, 年 息二分;还本付息时,按照当时美金牌价付给法币;美金公债发行额为亿元, 须用美金美钞或其他外币存款,外币现钞以及黄金折合购买,还本期为年, 每年还本付息一次,年息厘,一律以外汇结算本息。 对于各界是否踊跃认购,张公权心里并没有绝对信心,在公债基金监理委员会 第 一次会议上,他不无忧虑地说:“此次发行公债实为一大试金石,由此可以测验 人民对国家债券是否信任。 ” 但他也心存幻想。公债库券先由各家金融机构吃下,再把一部分转到市场,按 过 去情况,银行认购公债是有利可图的,如果再允许公债库券作为银行准备金, 那 他们可能会乐于认购。如果各家银行能够认购,市民自然会追风而至。 为此,他成立了募销委员会,聘请金融业及社会各方头面人物担任委员,并在 基 金监理会及募销委员会中安排左右的金融界代表。为了扩大社会影响, 他 还利用各种新闻媒体广为宣传,如不断进行广播与文字宣传,印刷彩色标,在 电 影院放映幻灯片,组织学生进行街头宣传,举行各种招待会、游园会等,一时 闹 得声势很大。 但金融界和市民的冷淡反应却出乎他意料。由于战场上的不断失利和恶性通货 膨 胀,币值迅速下跌,各界对公债库券完全失去信心,尽管用了“美金” 这个装饰 词,但由于过去多次失信,金融业感觉无利可图,反而要承担很大风险,因而 很 不热心,即使被迫认购,也要与张公权讨价还价。 在美金公债实销的万美元中,中国银行迫于张公权的特殊身份认购了 万,但最后张公权不得不答应的条件是:在中国银行外汇头寸紧张时, 可 用美金公债按七折向中央银行作抵 ,订立透支契约;各地推销美金公债所收外 汇 资金,均须存入纽约或伦敦的中国银行;中央银行在国外存款增加,应加拨一 部 分存入中国银行。从张公权许诺的这个条件看,所谓认购公债,实际上等于以 空 对空,转了一笔帐,自欺欺人而已。 这一招不行,月日,张公权打出了第二张牌,出台了新外汇管理办法: 在 官价外汇之外,另外开放商汇市价。除五种日用品仍按官价结汇外,其余进出 口 贸易以及非贸易收支均由指定银行按市价买卖,此项市价由新成立的外汇平衡 委 员会随时根据市场情况调节,逐日挂牌公告。 这是张公权的一个大胆尝试,是他希望通过经济手段增加外汇、取缔黑市的最 后 努力。这也是当时一些“ 守法 ”商家的主动要求。因为持续通货膨胀,此时的官 价汇率已经远远低于黑市汇率。此时如果他们按照外汇官价经营出口,则损失 极 大,如果在黑市兑换外汇,就有冒杀身之祸的风险。在张公权看来,部分开放 外 汇市场,是取得管制外汇市场的一个根本办法,这个办法对促进出口,增加外 汇 ,减少走私,进而对平衡国际收支可以起安定作用。 新办法公布后,开始市面反映还好,证明张的办法产生了一定效果。但此法最 终 未遂张公权之愿。关键问题还是因军费日涨而造成的通货膨胀,财政收支和国 际 收支不能平衡,平衡基金委员会又无力提供大量外汇储备金,其结果必然是黑 市 经过短暂低迷后,又迅速回升,变得更加猖獗,走私更加严重。债信一失,就 如 洪水猛兽,开放的外汇市场顿时更加混乱起来,张公权用经济手段无力回天了。 采用经济手段达不到目的,张公权所能打出的最后一张牌,就是求助于政治高 压 手段,实行严厉的金融管制,打击金融投机活动,取缔黄金、外汇黑市。尽管 这 不是他的特长,但不愿轻易服输的性格使他明知不可为而为之。为了达到打击 非 法金融活动的目的,他可谓殚精竭虑。上海有名的大金钞案就是在这时发生的。 他抛出了一块石头,却险些砸了自己的脚。 为了取缔金钞及套汇黑市交易,必须派人打入黑市,掌握情报。这时他自然想 到 了军统。东方经济研究所是军统的一个经济情报机关,所长邓葆光曾是军统局 经 济科长。双方一拍即合,张公权允许其组织名为“沅通行” 的商行,同意设立两 部专为套汇而用的电台,允许其参与金钞黑市买卖,每天供给金管局黑市交易 情 报,在检举破案时按照规定付给百分之三十的奖金。 “沅通行” 的卧底活动 的确曾让张公权兴奋过。当时上海黑市交易,一般是先在电话中讲定数量和价 格 ,在约定地点,买卖双方一手交钱,一手交货。一次,上海金管局委托“沅通行 ”抛出二千两黄金,并派警察装扮成“ 沅通行”人员当场将对方逮捕,绝大多数 人都是人赃俱在,没法抵赖。经过侦讯,对交易较多的人移送法院惩办,后来 有 三个人被判刑。由于采取的是突然袭击方式,黑市投机商人受到严重打击,金 钞 黑市交易在一个时期完全停顿。当时张公权可谓兴高采烈。 但张很快发现问题并不简单。东方经济研究所每天抄送套汇电稿,多的时候有 三 五十份,这些电稿都不敢公诸于众。每次大规模投机活动背后,总有政界要人 幕 后动作,这些人是张公权不敢得罪的。张的亲信曾说:“我直接接触到的许多情 况,却大大出于意料之外。真是豺狼当道,鬼蜮横行,令人触目惊心。我原来 还 比较天真,还想凭着一点热情,在滔滔洪流中,作一个中流砥柱。我依仗着有 俞 鸿钧和张公权的支持,同时自恃从来没有捞过钱,不怕别人抓辫子,其实这都 是 幼稚可笑的想法” , “我个人感到这样继续下去,非常危险,因此到五月份,我 就毅然决然地辞职不干了。我向张公权详细汇报了内部黑幕情况,他表示了深 切 的同情。 ” 在张公权实施其计划的过程中,他遇到了来自财政部的强大阻力。当时的财政 部 长是俞鸿钧。起初张认为俞在财政金融界没有很深的基础,此人又性格懦弱, 应 当是可以很好合作的。但到任伊始,他就感觉到这只是自己的一厢情愿而已。 张公权方案的核心是减少政府开支,中央银行的政府垫付应有限度,将发行法 币 的数量压到最低,以达到减少赤字的目的。作为蒋介石的“会计” ,俞鸿钧对此 极力反对,他所强调的理由是,在国家紧急状态下,要事先规定政府开支的限 度 是不可能的,随着战局的发展,随时要补充军费,中央银行必须保证战事的需 要 。事实上,财政部非但没有实施张公权所设想的压缩一半开支、承担一半赤字 的 计划,相反血口大张,不断催逼张公权拿出钱来,每次都是师出有名,言之凿 凿 ,使张无法拒绝。 张公权不甘心使中央银行成为财政部予取予用的出纳与附庸,他将中央银行资 金 的流失归咎于俞鸿钧,迁怒于财政部。他在年月日、月日、 月日、月日、月日、月日多次向蒋介石求援,指望蒋能为 自 己说句公道话,甚至要蒋撤掉不负责的俞鸿钧。但在此问题上,蒋始终站在俞 的 立场上,因为俞只是执行了自己的命令而已,这使张最终彻底失望。 张公权后来反思这段经历时说:“当初,我有点怪财政部长不够勇气,后来想: 他的理由也是真的,军费增加,他无法不付军费。这样,我到中央银行,想帮 助 政府把通货膨胀压下来的工作,做不成功了。这一点,我为国家很感可惜。可 是 ,事实上财政部长也是必须要顾及国家的军费,这最要紧的一点不能实行,就 可 以说没有什么成就可言。 ” 张公权在担任中央银行总裁期间,有点像王熙凤 治理大观园,虽然卖尽了气力,但一点也无补于“贾府” 败亡的结局。 对于蒋介石发动内战后果的严重性,他不是没有警觉。在他担任中央银行总裁 期 间,始终感到忧心忡忡,就是担心国民党在军事上没有办法,最后败下阵来, 使 自己最终没有出路。正如长期在其手下供职的人所说, “此人官瘾极大,一心想 跻身上层”,可见,他在极困难中心存侥幸、勉为支撑也就不足为奇了。对于国 民党彻底失败的危险性,对于和共产党和谈之事,他决口不谈、讳莫若深。只 有 一次他道出自己的苦衷:“对于和平之事,张群也不敢谈,更不用说我,要谈和 平首先得离开政府,得离开蒋总裁。 ” 就这样,他在中央银行位置上坚持了一年零三个月,与他的前后任贝淞荪、俞 鸿 钧、刘攻芸等人相比,是在位时间最长的。但形势的发展使他不得不知难而退, 做出“离开蒋总裁 ”的决定,他再也不愿将自己绑在蒋记战车上做别人的殉葬品 了。 1947 年圣诞节与夫人摄于上海 月日,张公权起草了给蒋的辞呈:任事以来,已历半载。兢兢业业,致 力 于市面之暂时安定,以期军事之好转。但国库支用月有增加。不特券料难以应 付 ,而发行已达去年之四倍。通货膨胀之一切恶果,虽竭尽智能,而势难避免。 尤 可虑者,外汇来源有限,而支出浩繁。长此继续,必难持久。在余职责所在, 无 论对于国币外汇,不能不希望撙节使用,以符钧座自力更生之旨。但需款者, 均 昧于目前之事功,而不能顾及金融之危险。甚至以为银行靳而不予,责难纷至, 势将丛脞集于一身。个人向不计较利害,惟自揣智力有限,日久亦恐技穷。即 为 金融大计,自宜早日让贤。拟恳俯察愚诚,另选贤能。幸甚幸甚。 第二天,张公权带着辞呈向蒋面陈苦衷,恳请辞职。但此时蒋介石还离不开这 位 金融专家。他先入为主,没等张公权仔细解释,就堵住了张的嘴,据张公权后 来 回忆说:“主席即以任劳任怨相勉,嘱勿言辞,并告毋需请财政部、审计部查核 帐目。致所备之辞呈,及折呈均未及面陈。 ” 此后,张公权再没有上任时的心气了,干脆虚以委蛇,勉力支撑,坐视国库日 益 空虚,物价日益上涨,投机日益猖獗。 年月,蒋介石成为第一任“行宪总统” 。当蒋要求张群继续担任行政 院长时,身心疲惫的张群再也不愿意干了。张群在行政院会议上公开表态后的 当 晚,张公权即前去看望,表示自己愿与老朋友同进退, “虽非阁员,自问一年来 心力交瘁,无补时艰,亟宜让贤”。 这次张公权是辞意甚坚,蒋介石怎么慰留都不起作用了。日,蒋介石提名 翁 文灏接任行政院长,任命张公权的对手俞鸿钧任中央银行总裁。这天晚上,张 公 权写下了自己此时的心态:“每逢物价上涨,各方往往归咎于中央银行当局。美 金汇价提高,亦以中央银行当局为指责对象。所有缓和膨胀之种种措施,等于 杯 水车薪,何能扑灭燎原之火。故虽自早至晚,焦头烂额,而不能见谅于人。今 能 离职,如释重荷。虽私心忻幸,然瞻望国事前途,忧心如焚。奈何奈何。 ” 对于张公权的苦心经营,蒋介石不是不知道的。他不想一脚踢开这个替他受过 的 银行家。日,文官长吴鼎昌奉蒋介石命令询问这位隐寓之人是否愿任财政 部 长。这是张公权所没有想到的,但已深谙蒋介石政治风格的他很快做出判断:“ 显系一种慰藉之意。 ”更何况,经过一年多国民党中枢层的工作,他已经对国民 党政权彻底失望,立即对吴鼎昌说:“任职中央银行已感竭蹶,何敢担任财长重 任 请代向总统说明,此事万万不可。 ” 张公权心灰意冷,还与他在下台前后受到立法院攻击有关。他们指责张公权在 任 期间有严重徇私行为,曾利用职权将外汇非法拨给自己的亲属,而且点出受惠 于 张的人,一个是张的胞弟张嘉铸,时任中国植物油公司总经理,一个是张的妹 夫 朱文熊,时任南洋企业公司总经理。此事对张公权刺激很大。 日,他给蒋介石写了一封信,托吴鼎昌转达。信中对此事做了辩解,希望 蒋 介石能出面说个话。天没有接到蒋介石回应,张公权比较紧张。他紧急约 见 了张小楼律师,介绍了外面对他的种种指责,希望他能够去南洋企业公司一次, 与其妹夫详谈一切,制定出一个“应付问题” 的方案。 蒋介石还是给了他一个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