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教学中的几点体会_第1页
七年级历史教学中的几点体会_第2页
七年级历史教学中的几点体会_第3页
七年级历史教学中的几点体会_第4页
七年级历史教学中的几点体会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谈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教学中的几点体会 鹿泉市上庄镇中学 教师 :高金英 21 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培养同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的劳 动者和专门人才,提高国民整体素质是基础教育义不容辞的责任。 作为上庄镇中学的普通教师,我积极投身于课改的大潮中,经过多 年的历史教学锤炼,积累一些自己的心得体会,现提出与大家共勉: 一、 激发学生的兴趣 历史本身就是一个个真实的故事串连起来,形成历史的 长河。在学习中历史本身就易引起学生的好奇和探究心 理,应及时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兴趣中学习 新的知识,记住历史知识。在这方面,我注意做到: 1、 导入新知识时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 在讲授第 1 课“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时,先给学生提出 问题:人类是如何来的呢?世界各国都有人类产生的神话传说,中 国的女娲娘娘造人和西方亚当和夏娃造人的传说,让学生讲述,再 引出我国远古居民的相关问题,这样自然的学生对远古人类产生了 浓厚的兴趣。 2、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 第 4 课讲述夏、商、西周的兴亡,周武王推翻商纣王的 统治时,我就利用学生看的电视剧“封神演义”提出问题 “为什么周武王能推翻商朝?”学生们争先恐后的发表自 己的见解,课堂气氛活跃,学生们在不知不觉中就学到了 知识,感叹这节课时间太短了。 3、 注意故事不等于历史 在历史与故事的比较中培养学生的辨证能力,能用历史的 眼光客观地评判故事的真伪,培养科学的历史观。 二、 学会知识的归类 历史课知识较琐碎,为了便于学生系统的掌握知识,列表格 归纳总结的方法是主要的,常用的。 1、 一节课中的知识归类比较 第 2 课“原始的农耕生活”主要讲述了河姆渡、半坡原始 居民的农耕生活,教材是分别讲述的,我是这样处理的: 先讲述神农氏发明种植技术的传说,引发学生的兴趣,然 后说明原始居民农耕生活的典型代表 :有河姆渡、半坡原 始农耕,然后把表格画到黑板上,让学生从距今年代、所 处流域、种植农作物品种、饲养禽畜、房屋特点、生产工 具、手工艺技术等方面分别找出相应的内容。整节课学生 回答问题活跃,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重视利用表格学 习归纳历史知识的能力。 第九课“中华文化的勃兴”中,关于文字的演变、天文、 历法、医学、音乐、诗歌方面的成就,我鼓励学生自己用 表格归纳,这样学生既培养了归纳分析能力,又掌握了知 识。 2、 注意类似事物的比较归纳 历史课中出现的朝代、事件、人物、时间较多,对于这些 我们都可以用表格的形式加以归类,使知识一目了然,尤 其对于重大的事件、人物更可适用。 如对秦始皇、汉武帝的评价,这两位都是历史上的著名皇 帝。对于这两位皇帝后人有赞有讽,电视剧,评书,小说, 戏剧等以它们为主的作品层出不穷,我们通过对秦始皇, 汉武帝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四方面主要事迹的比较 就可以客观公正的得出秦始皇,汉武帝的客观评价。 历史上不同朝代的名人,如孔子、屈原、司马迁、祖冲 之、张仲景等主要贡献的比较。得出他们值得我们学习的 地方,培养学生为科学献身的精神。 三 明确时间概念。 按时间顺序掌握人物和事件,在这里我要说两点: 1、 在一节课中注意时间表的应用。 第 11 课“伐无道,诛暴秦”中重大事件的时间出现的 较多, 这时可按时间来整理一下本课的知识系统。 第 4 课“夏 商 西周的兴亡”也可以按时间顺序整理。 2、 注意中国历史大事年表的应用。 把中国历史按时间顺序整理,掌握相关的历史事件。 四 注意历史地图册的应用。 历史上发生的事件都有具体的地点,每个朝代的国 都,国家的疆域,农民起义的路线等都可以在地图上真 实的再现,培养学生运用地图的能力,学生掌握了地图, 相关的知识也就掌握了。, 第一课“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和第 2 课“原始的农耕生活” 都涉及到所生活的流域,而且都集中在长江、黄河流域, 这样就可以把这两课的地图放在一起处理,学生就容易 掌握。六课“春秋战国的纷争”中关于战国形式图,由 于战国七雄在地图上的位置不容易记,我就编了顺口溜: “上燕下楚左秦右齐中间赵魏韩”在地图中上北下南左 西右东都知道,“中”既在四国中间,赵魏韩按上下顺 序记,并且又是“三家分晋”的三个国家,这样一个顺 口溜,学生就可以掌握许多知识,这种知识同样适用于 历史朝代的记忆上。 五、联系现实,以史为鉴 历史可以给现代人许多教训和收获,如中国近代史中的“闭 关锁国”导致的封闭落后,“大跃进”给我们的启迪: 顺应历史发展规律。古有“商鞅变法”近有日本“明治 维新”说明我们现在的改革开放政策的英明和伟大。通 过历史的学习我们可以客观的用历史唯物辨证的观点看 待现在正在发生的“历史”,使学生明白今天幸福生活 来之不易,就会珍惜现在的美好时光,从而激发积极向 上的雄心壮志,通过历史的学习,不失时机的贯穿思想 品德的教育,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总之,融教于乐,融乐于教,德贯其中,善于总结归纳,使 学生学好历史,健康全面的发展。 刻意教育与适时教育 鹿泉市上庄镇中学 乔晓辉 当代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和整体素质的提高,那么,教 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采用何种教育方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呢? 在实际教育教学过程中,不少教育工作者注重教育的刻意性,却忽略了教 育的适时性。那么,什么是教育的刻意性?什么又是教育的适时性? 从词义上讲,刻意,用上全部心思,延伸为故意。运用到教育教学领域, 刻意教育就是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育工作者为达到某种教育教学目的,人为 的创设教育事件或教育环境。比如为了对学生实施安全教育,聘请律师讲解法 律知识、放假前学生上交假期安全公约、课堂教学中教学者依据教学大纲和教 学者自己的认知设计教学情境很多教育工作者在实际教育教学工作中过多 的注重到了诸如此类的刻意教育,很少去思考这些刻意的教育方式对受教育者 究竟起到的多大的作用。诚然,笔者并不否认刻意教育在实际教育教学中的必 要性,而是认为在实施刻意教育的同时,更应注重刻意教育所起到的作用。一 次安全教育,是以一贯的报告会实施,还是变换一下方式以演讲会、辩论会等 方式开展?一堂教学课是以教师苦思冥想、“发明创新”刻意设计,还是以充 分利用学生身边的素材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自由设计?这确实应引起教育工 作者的深思。 饭后闲暇,笔者随手翻阅杂志,看到这样一则故事: 杰克和约翰兄弟俩住在一楼的阁楼上。由于年久失修,阁楼的窗户只能整 天密闭着。由于厚厚的布满灰尘的窗户遮住了阳光,整个屋子十分黑暗。 兄弟俩看见外面灿烂的阳光觉得十分羡慕,于是就商量说:“我们可以一 起把外面的阳光扫一点进来。”于是他们就拿着扫帚和簸箕,到阳台去扫阳光。 他们很用心地将地上的阳光扫进簸箕,然后又小心翼翼地搬回阁楼上。可 是他们忙活了半天,屋里还是没有阳光。 正在厨房忙碌的母亲看见他们奇怪的举动,问道:“你们在做什么呀?” “房间太暗了,我们要扫点阳光进来。” 母亲笑了:“只要把窗户打开,阳光自然会进来,何必去扫呢?” 读后掩思,我们的教育教学何尝不是如此。现实生活中不少教育工作者绞 尽脑汁地预设,想方设法地引导,千方百计地训练,有的甚至还不惜牺牲课余 时间和双休日补习,可是学生并不领你的情,教育效果和学习效果更是差强人 意。教育不是传授,更不是灌输,而是鼓励和唤醒。教育就应像打开窗户那样, 阳光自然会进来,而不需要我们刻意去做什么。 打开窗户那样,阳光自然会进来,既是所谓的适时教育。那么,究竟什么 是适时教育,我查阅了相关资料,适时教育,笼统来讲,就是教他做这个年龄 该做的事情。具体讲适时教育就是在适当的时机,以适当的方法,教给学生适 当内容的知识,或培养适当的技能。很多教师在教育学生过程中,常感到力不 从心,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进行教育,效果却甚微,也就是平时所说的事 倍功半。既是过份注重刻意教育,而忽略了适时教育所导致的必然结果。 印度哲学家奥修说过:“鞋子合脚时,脚就会被忘记了”。这句话对我们 教育工作者应有深刻的启发,对教育工作者来说,在特定的环境中选择恰当的 教育方法,能将“教育”,变为一种“自然”。现在的学生多为独生子女,个 性都很强,选择教育时机和教育方法就显得更为重要了。可以这样说,好的教 育时机,好的教育方法,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然而在实际教育教学中,这样的大好的教育时机却往往不被我们重视。 2007 年 10 月,报纸、网络等媒体竞相报道的“8 岁女童撑起智障妈妈一片 天”的感人事迹,令成人也自叹不如。如此绝佳的教育材料,胜过教育工作者 的千万次枯燥而又苍白的说教,但又有多少学校组织学生谈一谈、论一论。 2008 年灾难与盛会相继,悲伤与希望同在。令中国人感动,令世界震惊。 可又有多少师生尚记得那些已逝的英灵。 2009 年 10 月,古城荆州长江大学的 10 大学生手拉着手营救两名落水少年 而溺亡三名的事迹激起人们对日趋冷淡的人际关系的声讨,但又有多少班级组 织一次主题班会,举行一次演讲。 母亲节! 重阳节! 当今是信息的时代,外面网络、媒体炒得是沸沸扬扬,而校园内依旧只有 教师“抑扬顿挫”的讲课声,学生“朗朗”的读书声。孔老夫子的“两耳不闻 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依旧约束着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和众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