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人物评价_第1页
三国演义人物评价_第2页
三国演义人物评价_第3页
三国演义人物评价_第4页
三国演义人物评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三国演义人物评价 曹操:历史上的曹操性格非常复杂,陈寿认为曹操在三国历史上“明略最优”,“ 揽 申、商之法术,该韩、白之奇策,官方授材,各因其器,矫情任算,不念旧恶”。曹操 御军三十余年,但手不释卷,登高必赋,长于诗文、草书、围棋。生活节俭,不好华 服。与人议论,谈笑风生。“ 勋劳宜赏,不吝千金;无功望施,分毫不与”。他是中国历 史上第一流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但是,在三国演义中,曹操性格品德中 这些好的方面被忽略了,而对他残忍、奸诈的一面又夸大了。因此,罗贯中笔下的曹 操是奸诈多疑的人物典型。 诸葛亮:诸葛亮治国治军的才能,济世爱民、谦虚谨慎的品格为后世各种杰出的历 史人物树立了榜样。历代君臣、知识分子、人民群众都从不同的角度称赞他,歌颂他, 热爱他。可以说,诸葛亮在历史上的巨大影响已超过了他在三国历史上的政治军事实 践。三国演义虽然突出了诸葛亮一生性格、品德、功业等的积极方面,但又把它 无限夸大,把他描写成智慧的化身、忠贞的代表,并将其神化成了半人半神的超人形 象。鲁迅评论说:“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 因此,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不是真实的 历史人物,而是历史小说人物。 关羽:历史上的关羽为“万人之敌” 一虎将,傲上而不悔下,恩怨分明,以信义著称, 但“刚而自矜 ”,马超投降刘备后,封为平西将军。时关羽督荆州,修书与诸葛亮,“ 问 超人才可谁比类”,诸葛亮答信时,称马超虽为一世之杰,但不如关羽的“绝伦逸群” , 关羽“省书大悦,以示宾客”。但在三国演义中,因为他是刘备阵营中的人,又有讲 信义的特点,所以,就被塑造成“义” 的化身。他跟随刘备,不避艰险。下邳被俘,投降 曹操,但心系刘备,只是有感于曹操待他甚厚,因而在离曹归刘前为曹操杀了袁绍的 大将颜良,解白马之围,乃至今后华容道“义” 释曹操。但是 三国演义中写关羽下邳 投降时相约三事、曹操以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的厚礼待他等却是子虚乌有。总之, 在三国演义中,作者是不惜笔墨,把关羽刻画成“义重如山之人”,因而其形象也被 严重的扭曲了。 刘备:陈寿对刘备的评价是:“弘毅宽厚,知人待士,盖有高祖之风,英雄之器焉。 及其白帝城举国托孤于诸葛亮,而心神无二,诚君臣之至公,古今之盛轨也。机权干 略,不逮魏武,是以基宇亦狭。”但他“ 折而不挠,终不为下” 。在三国演义中,作 者把刘备描写成“仁” 的代表,汉室皇权正统的继承者,因而对刘备的仁爱、宽厚和知人 善任的性格特征着力描画,极尽夸张,但在突出其“仁爱”时却又落入了“ 失败”一面,给 人以“仁慈 ”和“重义”的感觉。电视剧中的刘备常常以泪洗面,哭与泪虽然表现了刘备的 “仁”,但又给人以刘备的天下是哭出来的印象,扭曲了刘备是“ 英雄”的真实形象。 周瑜:历史上的周瑜“性度恢廓” ,谦让服人,有“雅量高致”。刘备称他“文武筹略, 万人之英” 。孙权则赞他有 “王佐之资”。但在三国演义中,周瑜成了诸葛亮的垫底 人物。写周瑜,是为了抬高诸葛亮。因此,三国演义中的周瑜气量狭小,智谋也 总是逊诸葛亮一筹,根本不像苏轼所歌颂的周瑜“雄姿英发”,是“ 千古风流人物”。 鲁肃:如果说在三国演义中,曹操、刘备、诸葛亮、关羽等人的性格、形象虽 被扭曲,但多少还有些根据的话,那么,鲁肃这个人在三国演义中除了名字外几 乎就全是杜撰了。历史上的鲁肃“虽在军阵,手不释卷”,“ 思度宏远”,“有过人之明”。 他初见孙权,就提出了建国方针:鼎足江东,北拒曹操,待机剿除黄祖,进发刘表, 竟长江而有之,然后建号称帝以图天下。这与诸葛亮的隆中对有相似之处。曹操 大军南征荆州时,孙权部属都主降,唯独鲁肃主张抗曹,劝孙权召回周瑜,共商战守 大计。赤壁战后,他又力主扶刘抗曹。在东吴历史上,鲁肃实为诸葛亮式人物,孙权 对他也极为欣赏。吴国的建立和发展基本上是按照鲁肃提出的政略、战略方针进行的。 2 但在三国演义中,鲁肃成了诸葛亮与周瑜两人智斗的牺牲品,被愚弄、受欺侮的 人物。 三国 32 位人物的顺口溜 皇叔是仁德的;爱民是如子的;特长是会哭的;眼泪是充足的。 孔明是伟大的;治国是有方的;用兵是如神的;放火是专长的。 庞统是可惜的;出场是很少的; 长相是挺丑的;死的是很惨的。 云长是红脸的;胡子是很长的;自负是肯定的;倒霉是迟早的。 翼德是莽撞的;粗中是有细的;嗓门是挺大的;睡觉是睁眼的。 子龙是完美的;大家是喜欢 的;胜仗是常打的;受伤是没有的。 孟起是英武的;单挑是不怕的;父仇是想报的;最后是病 死的。 汉升是挺老的;胡子是很白的;经验是丰富的;射箭是神准的。 魏延是倒霉的;丞相 是讨厌的;反骨是天生的;造反是必然的。 姜维是好样的;文武是全才的;打仗是很行的;失 败是可敬的。 阿斗是幸福的;吃喝是不愁的;操心是从不的;强项是玩乐的。 孟获是皮厚的; 造反是没完的;被擒是经常的;总算是投降的。 曹操是奸诈的;性格是多疑的;手段是毒辣的; 下手是无情的。 仲达是小心的;耐心是很好的;大器事晚成的;子孙是厉害的。 郭嘉是可叹 的;才华是出众的;英年是早逝的;孟德是痛哭的。 杨修是有才的;缺点是多嘴的;风头是爱 出的;被杀是难免的。 张辽是厉害的;死党是关公的;有勇是有谋的;小孩是吓到的。 许褚 是强悍的;外号是虎痴的;作战是玩命的;绝招是裸奔的。 典韦是大意的;喝醉是不对的;双 戟是被偷的;战死是壮烈的。 孙权是中庸的;父业是继承的;胡子是紫色的;眼珠是进口的。 周朗是俊美的;老婆是漂亮的;水战是擅长的;火气是不小的。 鲁肃是老实的;为人是诚实的; 荆州是常跑的;结果是徒劳的。 陆逊是斯文的;做人是低调的;本事是不小的;前途是无量的。 甘宁是锦帆的;水贼是做过的;劫营是拿手的;兵多是不必的。 周泰是忠心的;护主是拼命 的;伤疤是暴多的;吴侯是称赞的。 二乔是可怜的;运气是不好的;丈夫是早死的;守寡是痛 苦的。 吕布是英勇的;画戟是无敌的;人品是不佳的;勒死是可惜的。 董卓是万恶的;诸侯 是共讨的;好色是成性的;下场是可悲的。 貂蝉是绝色的;容貌是动人的;风华是绝代的;红 颜是薄命的。 袁绍是兵多的;粮草是充足的;实力是雄厚的;用人是不当的。 袁术是不智的; 玉玺是骗到的;称帝是冒险的;时机是未到的。 陶谦是客气的;出手是大方的;地盘是不小的; 送人是乐意的。 1.曹 操 金弦玉翎射苍穹,挟雏龙,慑群雄。与雁同征,铁骑踏春红。汉室江山如残月,观沧海,傲意浓。登上九五至尊的 宝座君临天下,是每一个有雄心的政治家一生的渴望,那种“谈笑间人头落地,挥袖间千万人膜拜”的诱惑不是每个人 都可以抗拒的。 从“许游耕田”到“挟天子以令诸侯” ,这个功高震主的丞相最终也没有实现父仪天下。拥兵自强,他完全有实力 去废天子而自立,但这个一直让史学家们争议的举措也只是后人遗憾的推测,具体实施,也才到了其子曹丕的时候。究 其原因,恐怕要从文化的角度来定论了。在中国历史文学中,曹操也有相当的地位,其自身就是一个了不起的文学家, 蒿里行 、 龟虽寿 、 短歌行等都有很大的价值。既然他对文学有如此深的造诣,那么他就始终摆脱不了那种忌讳 被史书记载的羁绊。虽无帝王之名,却有帝王之实,这一举措是否明智,我们很难用对错来作简单的评价,但是从这一 点,我们却可以看到曹操在政治上犹豫的一面,这也就注定了他曹氏天下的命运。一生的辛劳,一世的戎马,换来的结 果却是驷(司)马分槽(曹) ,为他人做嫁衣裳。 去过官渡之战的遗址,一千八百多年后的今天,那里已是荒烟蔓草,斜阳照在断壁残垣上的余辉早已映射不出当年 的往事。风,在空气中轻轻的滑过,是热的,不知道千百年前,这风是否扬起过群雄逐鹿中原的锦旗;是否传送了千军 万马震动天地的呐喊声;也是否见证了一千多年的历史。不肖说,这场历史闻名的战争更让他坚定了平定天下的信心。 然而赤壁之战的惨败又彻底粉碎了他实现一统的梦想,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也只是他的一厢情愿, 那场噩梦般的大火烧掉的不仅仅是数十年积蓄的力量。他眼中的自信也变成了无奈的迷惘,试想,让任何一个人穷毕生 之精力积累的资本在刹那间灰飞湮灭,谁,可以承受?华容泥泞的道路上,一辆惊慌的马车,一队毫无秩序的败兵,背 负着那轮被金戈铁马映红了的太阳,仓皇北去。 那一役之后,他便退居二线,弄子玩孙。也许他真的老了,曾经那个煮一壶老酒,把天下英雄都付笑谈中的曹操已 是明日黄花,即使再临沧海,也是执杖而立,用苍老的声音吟唱“老骥伏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而那 “江中斩蛟,云间射雕,席上挥毫”的壮志豪情也如东逝之水,一去不返了。 曹操也是凡人,位高权重的他丢不掉领导者和统治者普遍的特点猜忌。世界上大海最大,比大海更大的是天空, 比天空更广阔的是人的心灵,如果他有海纳百川的气度,不杀孔融、不斩杨德祖、不诛华佗,是否他真的能如愿以尝? 3 岁月只是把这个问号的答案留给了一代又一代的后人去猜测,但一切的答案都是假设,一切的假设也都只是为这个 枭雄唏嘘长叹的徒劳。历史终究是历史,江山多娇,引再多的英雄为之折腰,也没有人可以改变她,更不能左右她。 无数次站在魏遗址的旷野中,注视着那在天边晚霞下盘旋的飞鸟,都想问一声:是否你,也曾经知道那个人,那段 历史? 2.关羽 提起他,就会想起温酒斩华雄的故事;会想起许都护嫂、夜读春秋的佳话;会想起霸陵桥挑袍的典故;会想起 千里走单骑的豪迈;会想起三国第一猛将败走麦城的辛酸和无奈,会想起. 他并没有显贵的身世,处在阶级下层的他深谙被压迫的痛苦,而疾恶如仇的性格注定了他在那个时代要走的路,杀 乡豪落拓江湖,五六年的颠沛流离更让他深感在群雄并起、纷争割据的乱世混一把稻粮的艰辛。每一个有志之士都不会 忘记自己是脚踏着汉室江山的土地,背负着苍生的期望,也许是上苍对他的垂怜,也许是历史的必然,这个被后世尊为 武圣的关云长在他自己的人生道路上迈出了关键性的一步从军杀贼。 知识的有限性让他无法成为一方霸主,但思维的简单性又让他对忠孝仁义的古训不改初衷。读书的时候曾去过离学 校很近的春秋楼,也就是当年关公夜读春秋的地方。古色古香的建筑矗立在现代文明的都市里,里面武圣的塑像威 严自不必言说。门口石碑上漫灭的碑文正是当年告辞曹操的留书:羽少事皇叔,誓同生死;皇天后土站在碑前,一 字字的默背下去,那忠孝仁义的穿透力可以带着思绪飞驰到千年前。 身在曹营心在汉,独对灯烬念金兰。赤兔终携风尘去,宝刀犹带月光寒。面对曹孟德丰厚的条件让其归附,关羽报 之的是“忠臣不侍二主”的回绝,忠心一片,苍天可鉴!今日主客离别,明朝战场厮杀,在名利和忠义之间,关羽的这 一选择又该是让多少人汗颜呢?那些用“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侍”来为自己追求功利找寻借口的屑小之徒,他们 又怎么会明白义之大者。尘土飞扬,骏马急驰,赤兔宝马在远天扬蹄嘶鸣的姿态,定是一种昂然的风景,青龙偃月刀映 出的光芒,一定是反射出的那冷冷的月华,也会刺得我们的眼睛流下怀念的眼泪。 记得有人说过“古人与我们现代人对生命的看法是完全不同的,在朋友危难之时,壮士断腕,性命相赠,可以没有 半点的疑虑!” ,也许,自桃园结义的那天起,关羽就已把自己交给了大哥,那是对大哥的情份,及至以后随之演化成 对君主的忠义。被困麦城,这位凛然的汉子面对说客,说出了让人热血沸腾的辞令:“吾乃解良一武夫,蒙吾主以手足 相待,安肯背义投敌国乎?城若破,有死而已,玉可碎而不可改其白,竹可焚而不可毁其节,.”大丈夫马革裹尸 的豪气成了千古绝唱。不可否认关羽义举的表现在历史上是里程碑式的,现今许多神龛里供奉着他的神像便是超越时空 最有力的证明。 关羽死后,赤兔马也绝食殉主,执着得让人感动,这匹可以追风的宝马和一千多年后在黄海海面随“致远”号巡洋 舰一起沉没的“太阳” (邓世昌的爱犬据说名为太阳)有着惊人的相似。自然,动物们那灰色的脑细胞中生存的法则的 确简单,但在我看来,有些人却不如它们,真的。 知道自己是什么,该做些什么,是我们每个人在现今的社会里应该思考的问题,或许,从这个世人景仰的汉子身上 我们应该看到些什么、学到些什么,那才是最重要的,否则只是一味的烧香叩拜也只是虚假的徒劳。 关羽走了,带着情义走了,留下了一段故事,一段我们传诵着,后人也一样会去传诵的故事。 3.诸 葛 亮 古希腊神话中,有个叫雅典娜的智慧女神,虽然她完美,但她毕竟只是古希腊人民一厢情愿的幻想构思。而在中国 历史上,却有着一个这样的人物,他就是三国时代的诸葛亮。他也许没有雅典娜那么神奇,但在历代人民的心中,他却 有着同样让人景仰的地位。 小时候在田野间放飞孔明灯的时候,就已经知道他是一个很了不起的人。也曾不厌其烦地听老人们重复着他一遍又 一遍的故事。长大后,学了历史,读了三国 ,有了与他近距离的接触,才发现,诸葛亮的一生是个悲剧。 西和诸戎,南抚彝、越,结孙权,修政理,运筹帷幄,决胜于千里。隆中对三分天下,诸葛亮登上舞台, 三国演 义便围绕着他上演了一部荡气回肠的历史剧。尽管他的辉煌表现足以照亮青史,但这也加重了他的负载,为他的悲剧 人生埋下了伏笔。 先主刘备驾鹤西去,蜀国千万人唯武乡侯诸葛亮马首是瞻,以他的智慧,他不会不知道嗣子刘禅是扶不起的无能君 主,他更不会不知道刘姓江山的气数,但三纲五常让作为臣子的他只能竭股肱之力,尽忠贞之节。如果他此时退去,只 会加快蜀国灭亡的速度,他自身留下的将是千古骂名。明知无力回天,明知不可力挽狂澜,但他还是做了。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之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之所以倾覆也。臣本布衣,躬耕于南 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出师表中,他希望用一个臣子的忠心唤起嗣子平天下的雄心,但扶不 起的刘阿斗眼中看到的,不是锦绣江山而是笙歌燕舞。他也只好把所有的责任背负在肩膀上,顶着艰难,踏上这条不归 的路。七年北伐,犹未踏入中原半步,饮马黄河也只是南柯一梦,徒增后人一声长叹! 4 但是谁看得见他轻摇鹅毛扇背后的无奈,谁又听得到他遥望蜀道寒云那声辛酸的叹息呢?当五丈原的秋风吹落满树 枯叶时,他带着遗憾走了,带着对先主知遇的愧疚走了,锦官城的片片降幡也宣告着他苦心经营的大蜀帝国瓦解了,如 果先生泉下有知,又会作何感想呢? 写到这里不禁想起在 2004 年的雅典奥运会上,中国男蓝把所有保级的期望寄托在姚明的身上,过后姚明曾对媒体 说过这样一句话:“打球靠一个人,只会把人累死。 ”打一场球尚且如此,哪打一个江山呢? 一个人可以谋定天下,却不可以成就天下。帝王之业也不是一个人可以确立的,他需要无数人的共谋、无数次的浴 血纷争,才能成就寸土江山,但遗憾的是刘氏一家把一统的希望全部寄托在了他的身上,这也就注定了他“出师未捷身 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的结局,而他骨子里那种愚忠的思想也让他把自己的一生缚在了刘氏天下的铸造上,鞠躬尽瘁, 死而后已! 站在蜀庙前,望着先生那凝重的的面容,默诵着那篇永垂不朽的出师表 ,眼泪会忍不住滑落脸庞。 4.周 瑜 问起三国中谁是最让人惋惜的人物,几乎每个人都会答出同一个人周瑜。虽然他统帅三军,却没有战死沙场, 倒是被人活活气死,留下千古笑柄。 自古江南多才俊,身居“六郡八十一州大都督”的他更是人中龙凤,有“王佐之才” ,在江东的三分天下,羽扇纶 巾的他领袖群伦,定格了儒将神化的形象。及至后来,那份谈笑间灰飞烟灭的潇洒神姿,不知成为多少女子“春闺梦里 人”的思念形象。 千古寻常江色,一时间多少风流。赤壁一役,周公瑾一战成名,达到了他人生光辉的终极点。娶得小乔,与东吴霸 主孙权成为连襟,可谓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地位、名利、美人,这些多少人梦寐以求的他全部都拥有了,的确算得上 是上帝的宠幸儿。但天妒英才,虽然上苍给了他世人想要的一切,却没有给他宽大的容人气量。也许在他眼中,所有的 一切都是与生俱来的,冥冥中自有安排。于是一切的尊荣成了他骄傲的资本,看待别人的时候难免会养成“俯视”的习 惯。火烧赤壁之后,把孙夫人许配给刘玄德,不与任何人商议便私自决定,便可足见一斑。虽然只是一个为其主谋定天 下的计策,然而历史这次却给他开了一个不小的玩笑,最终搞出了“周郎妙计安天下,赔了夫人又折兵”的闹剧。 受过跨下之辱的韩信,想必他应该清楚,如果他自己及得上韩信的十之一二,又怎么会英年早逝,可惜只是如果。 出身显贵的他是不会体会到贫贱的滋味,在他的头脑中,将相之才应该是历代相续的,就是这种愚蠢的思想意识让他无 法接受布衣出身却又有雄才大略的诸葛亮。而他在东吴的地位和自身所具备的才能,又对诸葛孔明帮助刘备完成一统构 成了极大的威胁,对方必将除之而后快。 心胸狭窄是他人性最大的缺点,只为一句气话,明明知道西川不可取却又要一意孤行,白白送了性命,徒让后人笑 话。 在我们身边的生活里有如周郎之才的人少之又少,但如周郎气量的人却是多之又多。君不见,一语不和拳脚相向者, 有之;一事不和大动干戈者,亦有之。一个人的容人气量大部分都依赖于后天的教育环境,它的大小直接关系到自身的 修身养性,而且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它也是一个人成材或成功的决定性因素。 退一步海阔天空,让三分心平气和。这个简单的道理人人都懂,可是真正实施起来却是异常的艰难,于是也便有了 圣人与凡夫俗子的区别。如果用圣人的标准来苛求自己,反倒会失去生活的真义,只是在你生气的时候,想想周郎,想 想自己生气的价值意义,这也就够了! 江浪拍打着岸边的岩石,卷走了历史的岁月,那段勾心斗角的往事也早已成为封尘的记忆,想一想,笑笑,也便罢 了吧! 5.杨 修 一千多年前的立秋日,有一片无辜的树叶被无情的秋风扫落;有一根急奏的琴弦被纤指弹断;也有一个人望着苍穹 惨然的发出了“夫复无罪,怀璧其罪;欲加其罪,何患无词”的愤慨,继而他在“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的吟唱里 踏上了黄泉路。奈何桥上,又多了一个年轻的过客。 奏一曲哀惋的琴瑟为他送行,换来的却是催泪滂沱;谱一篇悼念的词章为他留世鸣冤,却又写不出只言片语。也只 好由那南归的大雁用玄色的羽翅划痛我的眼睛。 他就是杨修,那个自持其才,敢把天下之士小觑的狂客;那个经常在眉宇间流露出孤傲气势,曹操麾下的谋士。 他与名满天下的大才子曹植交好,文章往来,互抒己志。而曹植在父亲眼中的地位,更是让这个谋士以为自己认对 了对象,以为曹操之后,曹植必为魏主,那么他们所推行的以仁义治理天下的政治抱负便可一举实现。然而他错了,错 5 在他自己低估了曹操,错在他把一切看得太简单、太单纯。 以仁义治理天下或许在和平的年代可以行得通,但在那个诸多霸主都想对中原分一杯羹的乱世,却是最愚蠢的想法。 曹操大限时对众人遗言:“孤平生所爱第三子植,为人虚华少诚实,嗜酒放纵,因此不立。惟长子曹丕,笃厚 恭谨,可继我业。”以此便可以看出曹孟德想成就的是千秋霸业,而如果要让他把曹植立为嗣子,必是一万个不愿 意,因为治天下不是做文章,而那样做无疑是给蜀、吴两国创造进军中原的良机,必将导致曹操几十年苦心经营的北方 天下划上饮恨的句号。至此,我们也只能用杨修生不逢时来给他个人做个牵强的定论。 自以为是的人格缺陷蒙蔽了他的双眼,对花园门上的“活”字知晓其意,让曹操面喜心忌;对“一盒酥”的张扬更 让曹操对他深恶痛绝;而用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比喻,说出曹操对关西的态度,那份狂妄自大便足以让他死 上十次了。 虽然在今天, “持才傲物”的态度还有待争议,但回到那个政治局势混乱、视人命如草芥的年代,任何一个政治统 治者都不会允许自己的属下如此放肆,即使他有再大的才能。行天下可以靠仁义,而立天下靠的却是威严。 加上他小觑天下之士的狂妄,必然为同僚所不容,这无疑也确定了他不可避免的悲剧。国未报而身先死,业未立而 命已亡,三十四岁的杨德祖,就像那片过早飘落的黄叶,就像那根被无奈而拨断的琴弦,生命在莫须有的罪名下也终结 了,一腔热血因为不合时宜的政治,洒在了历史的舞台上。 天边一只落单的归鸿,在苍穹下沿着祖先翅膀划过的痕迹,飞过这片浸润过他热血的土地,那声声啼血的哀鸣似乎 在讲述着那个曾经无奈的故事。 6.貂蝉 周幽王为博褒姒一笑,烽火戏诸侯;范蠡奉恭西施于夫差,得越国休养生息二十载;吴三桂冲冠一怒为红颜,兵临 城下,生灵涂炭一个女子的魅力和杀伤力如此之大,足以让千军万马弗叹自如。 一笑倾城,再笑倾国,三笑倾天下。用这样的话来形容她的确有点夸张,但貂禅是个美女,这一点却是毋宁置疑的, 而且美的程度也让她成为历来形容女子容貌的标志。在东汉末年的乱世,这个歌伶出身的女子红颜一笑,便笑成了大司 徒王允的“红裙计” ,也笑去了贼臣董卓的卿卿性命。 其实在我看来,貂禅的笑里却含着一种情感的凄凉。在被儒家思想统治的封建时代,那种“女子无才便是德”的专 制性定论,让一个女子很难有权利去选择自己的幸福,尤其是美丽的女子。貂禅的容貌注定了她是那个时代的政治牺牲 品。也许她有梦,也许她怨天,但男尊女卑的畸形社会意识又让她无可奈何。 四美女中(西施、王昭君、貂禅、杨玉环) ,历来以王昭君地位最高,汉胡和亲,她的出塞,换得边疆数十年的相 安无事,尝尽胡风之凉而倍受尊敬,歌颂词章也历代不绝;越王勾践灭吴后,范蠡功成身退,携西施扬帆而去,陶阿公 终不负佳人;杨贵妃虽马崽坡香消玉损,但终究是得到了九五至尊至死不渝的真爱;却独独她一个貂禅,成了寂寞秋风 里的那朵菊花,飘零了青春。 我们只是看到了在历史的亭台轩榭中,她曼妙的舞姿,却忘了注意她眼神中的那一丝哀怨,更忘了注意她转过身去, 那声眼泪落地的声音。无数个清冷的夜晚,她对月叹息,哀叹命运的不公。她也许恨过自己为什么有一张绝世的面孔, 如果她没有闭月羞花之容,没有沉鱼落雁之貌,或许她可以嫁一农夫,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过桃花源般的日子;抑或 伴一书生,为他子夜读书红袖添香。 然而这一切都因她的美貌成了一个可望而不可及的梦想,也许于别人可以,于她却是万万不可。 三国演义中自吕布被斩之后就再没有提及她,红颜祸水的谬论,让她被遗忘在历史的角落里。而在稗官野史中 貂禅曾钟情于关羽,此说虽无史据可考,但是我敢肯定,在貂禅内心深处,一定存在着一个不一般的男子。谁没有刻骨 铭心的爱人,谁没有山盟海誓的恋情。只因那个时代的政治,让她别无选择。 “愁损翠黛双娥,日日画阑独凭” ,在狼烟四起、群雄纷争的角落,却没有人知道这个女子“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的愁绪,而那滴相思的眼泪,也只有她自己知道,是为谁而落了。 7.赵 云 还记得他吗?那个七十岁仍跨马征战的赵子龙,一杆枪战曹兵无人阻挡,大将威风犹不减当年。想来知道那段历史 的人都会记得,又怎么能忘得了呢。 自古以来,大丈夫精忠报国,纵使战死沙场、马革裹尸还,也没有一个热血男儿有半句的怨言。从他踏上征程的那 一天起,他就再也没有离开过,战场也成了他挥洒将士才情的天地。 历来战场上的厮杀是人为因素最悲壮的情节,其实有很多名将灵魂深处最大的空虚并不是无休止的征战,而是空执 宝剑向斜阳的那种对往昔岁月的怀念, “将军空老玉门关”才是这些人最大的悲哀。廉颇老亦,尚能饭否?与那个赵国 6 大将相比,赵子龙的确比廉颇要幸运得多,长平之战,胜负未分,主将已换,可怜四十万忠魂埋骨他乡,成了赵括纸上 谈兵的祭品。 翻开那页硝烟弥漫的历史篇章,我们会清楚的看到三国鼎立,魏、蜀、吴名将辈出,其中尤为蜀国最多,关羽、张 飞、赵云、黄忠、魏延等诸多大将更是刘备称帝西蜀的臂膀所依。但在我看来,几人中惟有赵云才是最为完美的。败走 麦城成为武圣一生戎马不可抹去的灰暗;没有刘备,张飞也不只不过是军中莽夫;黄忠的将才光芒却也只是迟暮夕阳; 而那魏延,更想学韩信登坛拜将,另辟天地。也只有他赵子龙,在三国将才史上闪耀的光芒最长久,也最可敬。 于千军万马中单骑救主,明知是不可为的事情,明知能否回来还是一个未知的答案,但他还是一如既往的去了,去 尽一个臣子的职责,尽一个朋友的义务。龙起卷,马长嘶,剑气如霜。青虹剑把杀戮演绎成了一首悲壮的词曲,却听不 到生命在剑下哭泣的哀号。 “虽千万人吾往矣” 的那种漠然生死、决意前行的干云豪气,较之泰坦尼克号上男女主角的 情意缠绵来讲,更惨烈,更悲壮,也更具男儿血性。 也许,站在我们今天的角度去看,会给他下一个“太不值得”的结论。的确,赵云随主南征北战,几十年如一日, 不求功名,不计利禄,他到底所图为何?不为什么,只为朋友间彼此的信任,只为先主当年的知遇,生命便可以毫不吝 惜的馈赠。赵子龙这种不能用世俗价值来衡量的举措,让多少王者慨叹:得将如斯,夫复何求! 狼烟起,回首眺望,一个人,一匹马,身上磷磷的铠甲在远天的夕阳下发出灼眼的光芒,那白色的战袍在风中扬成 了一面骄傲的旗帜。模糊的视线,已辨认不出他真切的年龄。历史的岁月也忍不住想要回过头,再看一眼他那矗立成碑 石的姿态。 注:青虹剑曹操有宝剑二口,一为“倚天” ,一为“青虹” ,倚天剑自佩之,青虹剑为夏侯恩所佩,后赵云于乱军中 杀夏侯恩而得。 (另注:那把剑的名字不是“青虹剑” , “虹”字应是读“gang” ,字为左“金”右“工” ,电脑里内存的字,无论是用拼 音还是五笔都无法打出,只好用“虹”字代替,恕罪!) 8.吕 布 本可以成为乱世的英雄,本可以雄据城郭揽天下,就连上天也给了他成就帝王之业的机会,只可惜他有勇无谋,被 困之时,不问谋士问妻妾,这一荒谬的举措也直接导致了他“白门楼三尺白凌”的悲惨结局。 有时一直在想,如果他不用陈登父子,不听妇人之言,从谋士陈宫之计,断曹军运送粮草之道,是否就不会饮恨白 门楼。若他逃过此劫,再以徐州为根据地灭袁术、吞刘表,占据荆襄,所创基业未必不能与魏、蜀、吴同争日月,而指 点江山之人也恐怕又要多他吕布一个了。 但是历史拒绝如果和假设,我们可以在游戏中掺入个人的喜好因素,任意更改那个时代的统治者,甚至可以创建一 个和三国毫不相干的人物来完成我们自己虚设的霸业,但我们终究改变不了历史,毕竟她是以天下苍生为笔,万民血泪 为墨,在万里山河的帛卷上所撰写的永恒。四国演义也只是我们大胆的推测。 但有一点却是可以肯定的,在各路诸侯声讨贼臣董卓之时,他一人独战刘、关、张三英,尚未言败,就足以说明当 时三国中没有一个人能够在武力上可以单独征服他。请原谅我在这里做一个武断的比喻,那时吕布之于董卓,就像李牧 之于赵国。李牧被谗害后,赵国的防御也随之变得不堪一击;大司徒王允用貂禅离间董、吕“父子”成功后,董卓的生 命之路也走到了尽头。 辕门外一箭射中画戟,难道真的是冥冥中注定“大耳儿” (刘备的戏称)命不该绝吗?当然不是,知道历史的人都 明白此说法是荒谬之言,那时袁术占据玉玺,称帝之心促使他想尽快用武力征服天下群雄,而屯军小沛的刘备羽翼尚未 丰满,自然成为袁术讨伐的上佳对象。只要成功,下一个目标必然是他吕布, “若袁术并了玄德,则北连泰山诸将以图 我,我不能安枕矣” ,个中利害,爱身的吕布自然知晓,没有十足的把握,他也不会去赌。开弓射出那一箭后,吕奉先 得意的笑了, “豹子尾摇穿画戟,雄兵十万脱征衣” 。 遗憾的是他人性中那贪婪荣华和沉溺酒色的缺陷,让他无法在乱世中找到一个合适的定位,空负了一身将才。他虽 然是难得的猛将,而他那见异思迁的秉性,又让每一个图天下者担忧,留与不留于他自身成了一个很矛盾的选择。曹孟 德固然有“周公吐哺,天下归心”那种求贤若渴的心情,但刘备那“公不见丁建阳、董卓之事乎?”的暗喻又让他罢去 了欲留的念头,可怜温侯将燃的生命之火也被这个自己曾经救下的人吹灭了。 在三国的历史刚刚拉开帷幕的时候,他便匆匆退场了,如昙花一现,又如流星那般迅捷,消失在岁月的深邃里。 9.司马懿 历史如梦,神秘的面孔若清晰却模糊;江山如画,浓墨重彩的背后,隐藏着战争与和平,悲欢与离合。 7 乱世中的大地,动荡而彷徨,来如流水兮逝如风,不知何时起兮何处终。 乱世中的仲达,大智而若愚,隐忍慎微的谋略,让历史为之惊梦。 如果三国争霸是一场赌局,那他司马氏无疑是最大的赢家,韬光养晦三代人,以晋代魏,独吞三国。可怜曹、刘、 孙三家,为谁辛苦为谁忙,打了一辈子的仗,斗了一辈子的心计,到头来却是一场自恋自欢的梦。 论谋略,他逊于郭、荀;论才能,他不及瑜、亮,但却没有一个人知道他想要的是什么,他以默然冷观的姿态隐藏 在东汉末年的舞台角落里,看着那群英雄豪杰、智士谋臣挥洒着才情,表演着历史。然而他知道,自己才是未来真正的 主角。当天下姓司马后,我们才明白,原来,他心中想要的,是一个江山,一个天下。 数不清他与孔明有过多少次的交锋,但似乎他都是折于对手,历史却又让他坚持到了最后,笑在了终点。 城下,他骑着马,身后是跟随的千万铁骑,城门大开,没有丝毫的阻拦;城上,他的对手焚香抚琴,琴音流畅。进 还是退?在他脑海中一定思索了很久。其实在我看来他当时是肯定知道自己面对的是一座空城,凭他多年与蜀征战的经 验,他不会不知道蜀国的作战兵力,然而他更明白失去一个诸葛亮对蜀国意味着什么,进,则三国互相钳制的局面就会 被打破,那么他处心积虑要司马氏一统天下也将会成为泡影。因为在他内心里,他要的是霸业而不是要功业。量和质都 有着很大的差别。 他仰首看了一眼城上的诸葛孔明,嘴角露出了难以觉察的诡笑,回过头,毅然的选择了后者。他成全了空城计,也 成全了诸葛孔明智慧的神话形象,但他却得到了他想要的。 智慧,让人感到可怕的时候就成了阴谋,曹氏军团雄厚的兵力成了他任意挥霍的资本,一个王者的雏形在中原大地 形成了。 江山沉睡了四百年,各诸侯为争一日长短而厮杀的喧嚣声惊醒了她。她揉了揉眼睛,睡眼惺忪看了一眼司马懿,又 沉沉的睡去了。已习惯了厮杀,习惯了流血,也习惯了接受她的每一个主人。 他是上天的选择,苍天总是这样愚弄我们的感情。上方谷一场突如其来的大雨,让他再一次死里逃生。在雨中,他 纵声大笑,笑声中,他暗暗发誓,一定要让自己的骠骑兵在辽阔富庶的江南土地上四处驰骋,也要让他的重装步兵在中 原大地上纵横百世。 他成功了,虽然他没有等到这一天,但他自己心里知道,这一天终究是会来的,迟早只是时间的概念。 不知道那些用热血浇注这个时代的人会在地下有什么样的想法,却知道当司马炎登上九五至尊宝座的时候,他在九 泉下对着那群操劳一生的人们,得意的笑了。 10.荀彧 有人说三国的第一谋士不是诸葛孔明,也不是司马仲达,而是他荀彧。此说法虽然带有个人强制性的臆断,但在我 看来,却还是很中肯的,至少,在三国的前期里,还没有哪一个谋士能够出其右。自然,这里强调的是谋士,不是将才, 也不是帅才。 自古以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每个智者的梦想,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他们走的是一条辅佐君王之 路,做的是名垂青史之事。儒家思想在文化上的统治,让他们往往在功成名就之后就会忘了急流勇退,而他们自身所拥 有的智慧也会让那些指点江山之人寝食难安,每一个开国之主比任何人都清楚自己地位的得来,为了自己子孙世袭基业 的坚定, “鸟兽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的悲剧便免不了在这些人身上发生。 他荀文若之前有文仲、韩信,之后有宋太祖的“杯酒释兵权” ,明太祖的“庆功宴” 。每一个王侯的相随者都是一样 的竭尽全力,一样的呕心沥血,哪料到换来的却是命丧九泉的结局,这,又该让多少读书人为历史的无奈掩卷长叹。 仔细想来,自曹孟德挟天子以令诸侯,他不会不明白这个枭雄所包藏吞汉立魏的祸心,然而曹操平日以伊尹、周公 为模范的口头虚言,又让他看到了曹操对史书记载的忌讳,这一点就让他存在了某种侥幸的心理。这种单以文化来作为 判断人性的错误,却没有让他的生命得以侥幸。 在曹操要受魏公称号的时候,这个曾经出谋划策的荀文若却钻进了愚忠的牛角尖, “丞相本兴义兵,匡扶汉室,应 秉忠贞之志,守谦退之节。君子爱人以德,不宜如此。 ”言由心发,的确是对汉室很忠心的话语,但是在当时的时局中 却起不到丝毫的作用,而这一番无力的言辞,让他再也没有过上来年的重阳日(据载荀彧生辰为重阳日) 。 下雪了,很冷,似乎今年冬天的雪来的特别早。他站在自家的门前望着那片苍茫的天空,一语不发听着雪落的声音。 身后的案几上放着笔墨纸砚,他回过身,提起笔,凝神看了一下那如雪的宣纸,叹了口气,又放下了。双手挪过旁边多 年来共生死的主人送来的食盒,很轻,不用打开,他早已知道了,是空的。到今天他才明白,自己的追随是错误的,自 己的判断也是可笑的,空食盒的寓意他再明白不过了。望着空空的食盒,他笑了,笑容却有点无奈,有点凄凉。 建安十七年的那年冬天,有一个智者走了。 建安十七年的那一场大雪,又掩盖了一条让历史心痛的生命。 8 11.庞 统 他本是吴国栖息的凤凰,本是江南沃野千里的百鸟之王,却因周郎的英年早逝,孙仲谋的以貌取人,让这只原本属 于东吴的凤凰飞向了西蜀。于是,那飘逸的春雨中有了他一丝难言的离愁,那淡淡的杏花香里也有了他一抹留恋的别绪。 他就是庞统,那个和诸葛孔明齐名的庞士元,那个被水镜先生推崇的“得一人,便可以得天下”的凤雏先生。然而 离开了江南,他也就成了漂泊的浮萍,成了无“梧”可栖的凤凰。 “凤栖梧” ,应该是“凤栖吴”啊! 多年的怀才不遇更加坚定了他那“士为知己者死”的信仰,满腹的经纶和胸中的大略是他挥斥的资本,他要让自己 成为乱世中的来仪之凤,为欲图天下的君王带去那片祥和的七色云彩,他也相信自己有这个实力。 耒阳县理事之后,他登上了刘备麾下军师之职,前途也如拨开云雾见青天,一声嘹亮的凤鸣响彻天宇,他要把凤凰 来仪的辉煌证明给天下人看,更要推翻以貌取人的荒谬理论。 人,一旦压抑太久,便会产生一种畸形的心理。一次又一次的成功改变了他,离开江南时的那种郁闷在他意气风发 的面孔上再也找不到一丝痕迹,如今的庞统也不再是当年那个避乱寓居江东的庞士元了,这只骄傲的凤凰也开始在凯旋 后引吭高歌。当一个人不再谦虚的时候,他将比任何人都狂傲。 记得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人指着江上千帆问高僧:“舟中几人?”高僧曰:“两人。 ”问者笑而不信,高僧释曰: “一为名,一为利。 ”问者哑然。问世间,能有几人能够放得下这名利二字?他终究还是没有摆脱“名”的束缚,龙凤, 龙凤,为什么龙在前,而凤在后?当他内心的骄傲膨胀到极限的时候,他用凤凰般嘹亮的声音质问上苍,得到的结果却 是苍天的沉默。于是他愤怒了,人性中那种本能的愤怒,他要与天斗。 置刘备理性的劝告于不顾,决意取西川,便是他盲目付诸的行动。无论任何人,往往都会在行事的草率上付出惨重 的代价,虽然他是上天宠幸的凤凰,但是历史终究是无情的,这个原则也不会因为他而改变。落凤坡,成了他生命最终 的归宿。 如果他不离开东吴,抑或是多一点耐性,用时间去证明自己的实力,也许他真的能实现自己的梦想,而他的生命, 也不会在三十六岁的年头上消逝,那灌木丛生的落凤坡更不会成为他的望乡台,可惜只是一个如果。 这只还没有飞到天府之国的凤凰最终也没有给我们带来那壮观的凤舞九天,历史也只是把这一虚拟的情节留在了后 人的猜测里。很多次走在荒烟蔓草间的落凤坡上,寻觅着上一代人口中讲述的故事,也希望着有一天可以找到一枝彩色 的凤翎,来吻合无数次在梦中听到的那声凤鸣。 12.孙 权 在东汉末年的乱世,一个十七岁的他能不屈豪强,籍父兄基业,用柔弱的肩膀顶起江东的三分天下,造福苍生。用 辛弃疾词里的一句话来评价他是再恰当不过了,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于国于民,他都算得上是一个英雄, 自古以来,史书对帝王的评判都是以天下百姓的祸福来做为衡量的标准。而在三国时期里,也只有他把一个太平世界给 了绿映红的江南。 元代张养浩的山坡羊.潼关怀古中“兴,百姓苦;亡,百姓苦”道出了天下普通百姓对战争的无奈和辛酸。要 流多少血才可以终止战争,要流多少泪才可以结束痛苦,又有哪一个帝王能做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桃花源只是一个梦境,他们所求的只不过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安居乐业。毕竟,他们不希望战争,他们也厌恶 血腥的杀戮。 曹操荡平中原,虽然在政治上有积极的意义,但不管怎么说那连年的征战给无数的百姓带去的痛苦是无法泯灭的; 刘皇叔虽怀仁天下,却也经常发动战争,祸及苍生,百姓苦不堪言;唯有他孙仲谋,身为王者,坐镇江东,以长江之险 要,拒各诸侯于彼岸,及至三国鼎立,曹孟德数次南征,也只是止步于长江,望水兴叹,极少让战火燃进江南。他用自 己的军团在江畔筑就了一道天下诸侯无法攻克的屏障,阻住了无数想要逾越的势力,保障了江岸这边的和平。 历史闻名的赤壁之战便是他英明的决策。面对数倍于自己兵力的曹氏军团,他并不是没有踌躇过,战,如果战败, 长江的门户就会被打开,必将导致无数的生灵涂炭;不战,走那条明哲保身的投降之路,他骨子里那种至善至孝的良知 就不会原谅自己,更无法给在天父兄的亡灵一个合理的交代,而他的子民也将成为亡国之民。 权衡之后,他决定了,他用万民百姓的幸福来赌这场敌众我寡的战争,他相信上天一定会垂青于他身后的苍生,不 会让他的子民流血漂栌,浮尸百万。他赢了,赢了这场战争,赢了三分天下,也赢得了千古英名。 9 只是一味的想着一统,却不顾及天下百姓的生死祸福,纵使拥兵天下,也已枉然,那大好的江山又如何?只要天下 黎民百姓有一位治世的明君,造福苍生,那又是谁又如何呢?感谢孙权,给了那些平凡的人们想要的和平。 及至今天,行舟于江上,思绪便会跨越这青山绿水的阻挡飞驰到千年前,想象着他给江岸对面的世界带去的那片歌 舞升平的祥和。 13.刘 备 怀念他指点江山的那段岁月,怀念他们兄弟那高山流水般的情谊。他是中山靖王之后,是西蜀帝国的开国之主。他 既没有曹操那般的家族势力,也没有孙权父兄遗留的基业,但他却凭着自己的宽厚和耐性,白手起家,争得三分天下, 在江山姓氏的帛卷上写下他刘备二字,成就了一段永恒的历史。 如果把他麾下所有的人才都比做千里马,那他无疑就是相马的伯乐。桃园结义,同甘苦共富贵的承诺,让他为后世 做了一个大哥的典范;长坂坡为惜赵子龙摔亲子,成为千古帝王第一人;三顾茅庐求卧龙,比周文王渭水访贤的真诚更 上一层楼。据此看来,三国志中评先主“弘毅宽厚,知人待士”也不是没有来由。 有很多人看不贯他的哭相,认为他的天下是用眼泪换得的。其实我们仔细想一下,也就会明白了。一个王者如果对 臣子流下仁爱的眼泪,不管他出于何种目的,唤起的将是那些忠贞之士血液中纵横稗阕的英雄气概,他们也会用死不足 惜的热情去报效这种知遇。 “君之才十倍于曹丕,若嗣子可辅,辅之,若嗣子不可,君可自立。 ” 千古留传的那白帝城 托孤的故事历来被人称颂,在世袭制的时代,一个君王敢把江山交托于外姓之人,恐怕历史上也只有他了。 华容道二弟关羽放走曹操,军令状的死罪也不予处罚,由此看来,他对待自己的臣子和兄弟,的确是无可厚非。但 是这种至性至情的性格,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也注定了他只能得三分天下。感情用事,为报弟仇,七十万大军挥戈南下, 劳民伤财却无功而返,致使蜀汉的政治、经济、军事一落千丈,为此后诸葛孔明七年北伐终未捷埋下了隐患。 在我们中国人的思想中,有着许多根深蒂固的传统观念,每一个长者都会用一生的勤劳去为子孙置办一切,然后在 安详中满意离去。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刘皇叔驾鹤西去,走的却 是那么的牵挂,那么的不安心。在他生命最后的两年,蜀汉人才相继凋零,五虎上将剩下的人已是迟暮夕阳,辅君之才 也只剩下一个诸葛孔明,他给嗣子刘禅留下不是如日中天的基业,而是盛况不再的烂摊子,如此情况,叫他为人父者怎 么能不牵挂,为国君者又怎么能不凄然。真个是“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 白帝城,一轮红日(1)永远落下了,他匡扶汉室的大志,也随着帝王之星的隐逝泯灭了。只剩下桃园那依旧笑东风的 桃花,还在不厌其烦为我们讲述着那段亘古的故事。 (1) 注:一轮红日,曹操曾于梦中见天空三日同现,此说法虽然带有玄幻色彩,却喻示着三国并立,曹操、刘备、 孙权各代表一轮红日。 三国演义主要人物点评 笔者是古典名著的酷爱者,二十岁之前已将我国四大古典名著(即西游记、水浒传、 红楼梦、 三国演义)通读完毕,其中 三国演义(以下简称三国)是笔者最迟阅读的,也是笔者至今为止最为喜 爱的古典名著,尤其对其中的人物描写、故事情节及写作方法尤其感兴趣,至今已通 读不下二十遍,依然 兴致盎然。在阅读之余,常与他人讨论,并对书报上 对此书的有关评论倍加关注,这更使笔者受益匪浅。 阅读之余,笔者也对这部名著形成了一系列自己的观点,并决定将这些观点以文字的形式表达出来。本 文将分王者篇、谋士篇 、统帅篇和武将篇对 三国中的主要人物予以分别点评。当然,由于笔者 并非文学科班出身,在文学修养及功底方面还存在很大不足,因此对书中人物之评价必定存在不足和谬 误之处,而写这篇文章的实际 目的是希望专家和广大读者予以批评补充,如能达到此目的,笔者 则甚感 欣慰。 一、王者篇 本篇仅点评三国中三位主要领导人,即曹操、刘备和孙权。而在点 评过程中会采取相互对比的方 式进行论述,以下的谋士篇 和武将篇也会采用同样的方法。 10 (一) 孙权 在三国这部小说中,孙权是出场最晚的领导人,直到第二十九回“ 小霸王怒斩于吉,碧眼儿坐领江 东”时,才登上政治舞台。而且这个人物也是三位主要领导人中被作者着笔最少的一位。笔者认为,这 是 符合客观实际的:首先,孙权 比曹操和刘备所经历的风浪要少,因为刘备和曹操的江山都是亲手打下的: 其中刘备几乎是白手起家,几 经风浪终成大器;而曹操虽有一定的基础,但其成就霸业也是靠其多年的东 征西讨获得的。而孙权占据江 东基本上属于坐享其成,是继承了父兄的基业而获得,多年来他的疆土一 直没有得到大的扩展,只是到了后来才从刘备(严格说是关羽)手中夺取了荆州,自此再未发展。有的文 章认为孙权没有争夺天下的雄心壮志,笔者认为这种提法很中肯。众所周知, 三国中这三位主要领导 人三分天下,依靠的是不同的条件:其中曹操依仗天时,刘备依仗人和, 孙权依仗地利。而地利这一优势 利在坚守, 对于进攻的作用就不甚明显了,而要争 夺 天下,就必 须要进攻,就必须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 放弃固有的地利这一优势。赤壁之战孙刘联军之所以取得胜利,东吴方面占据长江天堑是主要原因,由 于这一仗完全是水战,因此熟悉水战的东吴战胜不熟悉水战的曹军就不足为奇了。但要看到,争 夺天下 过程中的大部分战争都是陆战的,也就是说,要争 夺 天下就要从家门口走出去,就不能 长期依赖长江天 堑这一优势,但久居江东的 孙权早已对长江天堑这一优势有了相当重的依赖感,不仅孙权本人如此,他 手下的文臣武将也都是如此,纵观东吴取胜的战争,无不是在家门口获得的。因此,不夸 张的说,东吴方 面的将帅都是水战内行、陆战 外行之辈。有人 认为,甘宁百骑劫曹营、吕蒙取荆州及彝陵之战陆逊火烧 七 百里连营寨不都是陆战取胜吗?不错,这确实是陆战取胜,但要看到, 这些战役的取胜,无不存在着一定 的侥幸成分:甘宁劫营成功的前提是曹军未加防范;吕蒙取荆州在于关羽轻敌大意而偷袭得手;而陆逊取 得彝陵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