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草在歌唱》中的空白艺术探析_第1页
《野草在歌唱》中的空白艺术探析_第2页
《野草在歌唱》中的空白艺术探析_第3页
《野草在歌唱》中的空白艺术探析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 多丽丝莱辛的野草在歌唱在象征意蕴和叙述视角等方面通过制造大 量的空白艺术,从多层面给读者留下了联想和再创造的空间,从而产生了巨大 的艺术魅力。莱辛不仅在小说书名“野草在歌唱” 和主人公玛丽及重要人物摩西 的名字上使用了象征手法,还在小说中使用了大量的其他意象来增强小说的感 染力。小说主要采用了无限制型视角和内视角中的第三人称固定型人物有限视 角两种视角,在语言等层面也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间。 关键词: 多丽丝莱辛; 野草在歌唱; 空白艺术 空白是艺术家为了增强表达效果,体现作品的艺术性、思想性而在创作过程中 有意识地省略或虚写的一部分。伊瑟尔指出作者只有激发读者的想象,才有希 望使他全神贯注,从而实现作品的意图。而激发读者的想象,就要靠文学作品 中故意留下的空白1。野草在歌唱是 27 年度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多丽 丝莱辛的处女作。小说出版于 195 年,通过描写主人公玛丽的悲剧人生,小说 向读者展现了在种族隔离制度下的南部非洲的社会现状和贫穷白人移民的艰难 求生历程。小说不仅因为其反对殖民主义为主题而在当时具有振聋发聩的作用, 于五个月内重版了七次,也在于它在象征意蕴和叙述视角等方面制造的空白而 产生的无穷的艺术魅力。 1 象征意蕴的空白 象征意蕴是文学作品的最深层面,是作品中的意象或形象的象征意味。它突破 了作品意象或形象的具体意义,成为一种超越意象或形象意义带有普遍性和永 恒性的心理哲理内涵。黑格尔曾说过,文学作品所具有的这种深层的象征意义 隐含在作品的深层结构之中,超越了作品所反映的特定的历史内容和作家的具 体生活感受,我们在探讨体验它的超越时代和历史的永恒魅力时,常会体味到 其中蕴含的那种复杂的说不清的韵味2: 2。莱辛这样一位语言大师当然不会 在自己的作品中错过这种文学的有力的表现形式,她通过含蓄、凝练的象征手 法来引导读者去体会作品中的深意。当看到标题野草在歌唱的明朗字眼时, 我们会自然而然地联想到关于歌颂小草顽强生命力的诸多诗行,如“野火烧不尽, 春风吹又生” ,从而猜想小说会是关于欢快、明朗的。可翻开书的第一页,映入 眼帘的却是“ 神秘谋杀案”五个大字。标题明朗字眼与神秘谋杀案的巨大落差, 驱使我们迫不及待地要往下看,结果发现莱辛只是在第一章告诉我们一个白人 女子玛丽突然被她的黑仆摩西杀死这多少显得有点“噱头” 的事件,但仅止于此。 从第二章开始,“ 杀人” 的 “悬念”故事就被搁置,开始的则是玛丽的童年、少女 时代、成婚、失望、抑郁、与仆人的暧昧与仍属暧昧的被杀。读完小说,我们 感觉“标题”与“内容”好像彼此相悖,没有联系。难道这属于莱辛的疏忽,亦或 是莱辛的败笔? 其实,依笔者之见莱辛在这里正是通过象征手法使用了文学上 常用的空白艺术,是有很深的寓意的。从小说的“题记” 可知: 此标题出自象征 主义诗歌巨匠、1948 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T S 埃略特的不朽名著荒原 : 在这个群山环绕的腐朽山洞里 在淡淡的月光下,野草在歌唱 “腐朽山洞”和“野草在歌唱”的强烈对比让我们知道,这两个意象是很具有隐喻 性的。主人公玛丽因为生活在像腐朽山洞的种族隔离制度下的南部非洲,虽是 白人,却从小就过着艰难的生活,迫于社会舆论与世俗偏见而得来的婚姻,并 没有给她带来幸福,相反,这场婚姻一步一步把她带入深渊,直至她的最终毁 灭。玛丽与生下救世主耶稣的圣母玛丽同名,而当她意识到她要是有个孩子, 她的生活或许会有些转机而要求与她的丈夫迪克生一个孩子的时候,迪克用贫 困的理由拒绝了她,否定了她做母亲的权利。这就很具有讽刺意味。她不但生 不出拯救世人的救世主,就连几乎所有女 人都可以拥有的做母亲的权利,都被剥夺了。可以说正是这“腐朽的山洞” 从根 本上造成了玛丽的悲惨结局。所以,无论是“腐朽的山洞” 还是“玛丽”这一主人 公的名字,莱辛都是用含而不露的象征手法,为我们读者留下联想的空间。“野 草在歌唱”在小说中又有怎样的深意呢? 让我们来看看莱辛在小说中塑造的另一 个重要人物黑仆摩西。摩西这一名字,很值得我们仔细品味。因为圣经 中,摩西无疑是一个响亮的名字,透过他,几百万以色列人得以离开埃及,踏 上得地的征途,就是神应许给亚伯拉罕、以撒、雅各的地,最终实现了神的应 许。也透过他,以色列人得到神的律法,成为旧约的灵魂。圣经前五本书,从 创世记到申命记,就是摩西写下的。虽然摩西生在圣经的旧约时代,而且是早 期,但是,直到新约,他的名字仍然常常被提及。甚至有一次,他在主耶稣面 前显现,一同谈话。足见摩西在圣经中的地位。神大大地使用摩西,圣经说, 摩西以后,以色列中再没有兴起先知像他一样,一直到新约主耶稣这位 道成肉身的神的来临,他所做的,才超过了摩西。摩西也是圣经中第一位被称 为“神人”的人。他跟神的关系非常亲密,神面对面跟他说话。神亲口称赞他是 尽忠的仆人。圣经也说,摩西为人极其谦和,胜过世上众人。 可见,莱辛在给人物摩西命名时不仅颇具匠心,更是以圣经中的摩西为原型来 塑造他的。这就彻底颠覆了传统的被恶意污蔑、肆意歪曲的黑人形象。摩西在 小说中占有的描写成分并不多,但他几乎具有圣经中神人摩西的一切优秀品质。 摩西的出场就很有意思,作为杀人犯,读者会以为他面目狰狞,可莱辛写到: “这些警察都是挑出来的大块头,看上去很有气派,可是和摩西这个彪形大汗一 比,就都相形见绌了” 3: 5,由此可见摩西外形英俊潇洒,气质不凡。摩西 不仅外在美,内在更是有别于其他人。在玛丽用犀牛皮鞭抽过他之后,摩西举 起粗壮的大手擦去脸上淌下的鲜血,他的眼睛里“有一种阴沉和憎恨的神色,而 最使她难堪的是那种带有讥嘲的轻蔑的神色。”3: 123“那眼神简直吓破了她 的胆。”3: 124他用简单而干脆的方式使玛丽立即解除了盛气凌人的武器, “不得不把他当作一个人来对待” 3: 125。从摩西和玛丽不断发展的关系来看, 应该说是他的质朴和宽厚首先触动了玛丽内心那点还残留着的良知。摩西对自 己所处的生存环境也没有显出浑浑噩噩俯首认命的奴性。他曾问玛丽: “难道耶 稣认为人类互相残杀是正当的吗?” 3: 164这样尖锐的问题使玛丽听了无言以 对。就算是面对死亡,摩西也并没有惧怕和逃避。 一条湿淋淋的闪电,闪了好久好久,好像一片潮湿的曙光一样。这是他最后的 胜利时刻,这一刻是这样完美,没有缺憾,使他打消了急于逃走的念头,他的 心情因此变得无所谓起来。等到天地重又陷入黑暗后,他才把手从墙上拿开, 冒着雨慢慢地走进灌木丛。他完全达到了报复的目的,心里充满了满足感,然 而在这种满足感中究竟混杂着怎样的歉疚、怜悯,甚至是创伤的感情,是很难 说的。因为他在湿漉漉的灌木丛中只走了两百码左右便停住了,转身走到一旁, 斜倚在蚁冢上的一棵树干上。他要在这儿一直待下去,待到那些追捕他的人发 现他为止3: 224。 而在当时殖民制度统治下的南非,黑人并未被当成一个“人” 来看待: “黑人是不 能去碰白人的身体的,哪怕是当警察的黑人也不行。”3: 5“他们( 白人) 对 土人厌恶到了神经质的地步”3: 14“一个土人本来比一条狗强了多少”3: 15。黑人摩西就生活在这样的“腐朽的山洞里” ,但却表现出如野草般的强劲 生命力。由此,我们看到题目与内容先悖后的疑惑得到了解释: 黑人摩西不正 是一株“歌唱的野草 ”吗? 摩西杀害了玛丽,按照常理他是一个杀人恶魔,然而 我们在莱辛的字里行间根本找不到任何对摩西的谴责,更多的是对他的赞扬和 肯定。莱辛正是通过塑造摩西这一形象来填补标题留给读者的空白。 莱辛不仅在小说书名“ 野草在歌唱 ”和主人公玛丽及重要人物摩西的名字上使用 了象征手法,还在小说中使用了其他的意象,如: 矮树丛、小店铺、铁皮屋顶, 以及大量有很强象征意义的梦来描写玛丽的感受和心理活动。这些意象的使用 都增强了小说的感染力。 2 叙述视角的空白 “视角”或“叙述视角”( Focalization,Point of View,Viewpoint,Angle Of Vision,Filer,Focus Of Narration,Narrative Perspective)指叙述时观察故事的角 度4。我国叙事学界的领军人物申丹老师将视角分为四大类: 一,无限制型 视角( 即全知叙述 ) ; 二,内视角( 包含热奈特提及的三个分类,但固定式内 视角不仅包括像詹姆斯的专使那样的第三人称“固定型人物有限视角” ,而 且也包括第一人称主人公叙述中的“我” 正在经历事件时的视角,以及第一人称 见证人叙述中观察位置处于故事中心的“我” 正在经历事件时的视角 ) ; 三,第一 人称外视角( 即固定式内视角涉及的两种第一人称叙述中的“我”追忆往事的视 角,以及见证人叙述中观察位置处于故事边缘的“我” 的视角) ; 四,第三人称外 视角( 同热奈特的 “外聚焦”) 4。总的来说,野草在歌唱主要采用的是 无限制型视角和内视角中的第三人称固定型人物有限视角,两种视角混杂交错。 小说一开篇没有用传统小说那种讲究前因后果、起承转合、层层交代的叙述方 式,而是采用了在叙事手法上享有极 3 结语除了在象征意蕴和叙述视角方面, 莱辛给读者留下了大量空白以外,她还在语言等层面给读者留下了想像的空间。 如我们上文所引的摩西的出场: “这些警察都是挑出来的大块头,看上去很有气 派,可是和摩西这个彪形大汗一比,就都相形见绌了”,在此,莱辛并未直接描 述摩西强壮俊郎的身形外貌,读者只能自己去勾画了。正如法国文学批评家 圣勃夫说的 “在我们看来,最伟大的诗人是这样一种诗人: 他的作品最能够刺激 读者的想象和思维,他最能够鼓舞读者,使他自己去创造诗的意境。最伟大的 诗人并不是创造得最好的诗人,而是启发得最多的诗人; 他的作品的意义不是 一眼就可以看出来的,留下许多东西让你自己去追索、去解释、去研究,他留 下许多东西让你自己去完成。”7莱辛正是通过从多层面给读者留下联想和 再创造的空间,使自己的处女作野草在歌唱焕发出更多的魅力、倾倒无数 读者。 参考文献: 1 董军平 简析文学创作中的空白艺术J 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 1999,( 3) : 87 2 狄昱吟 无声的召唤文学中的艺术空白D 东北师范大学 硕士论文,26 3 多丽丝莱辛 野草在歌唱M 一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