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7月广东省宏观劳动力配置  试卷_第1页
2009年7月广东省宏观劳动力配置  试卷_第2页
2009年7月广东省宏观劳动力配置  试卷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09 年 7 月广东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宏观劳动力配置试卷及答案 (课程代号 08411)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20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20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 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作为社会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推动社会生产力进步的核心力量是( B ) A、资本要素 B、劳动力要素 C、土地要素 D、技术要素 2、在所有的生产要素中,唯一具有能动性和革命性的要素是( D ) A、A、资本要素 B、 技术要素 C、土地要素 D、劳动力要素 3、过去传统的计划经济配置社会劳动力资源的手段和方式是( A ) A、行政手段 B、市场手段 C、价格手段 D、供求机制 4、关于劳动力这一概念通常有三种解释,其中最基本、最主要的涵义是指( B ) A、体力和智力的总和平 B、人的劳动能力 C、劳动者 D、智力 5、决定了劳动力资源在产业间的分配次序的是( D ) A、劳动力资源的结构 B、劳动分工顺序 C、劳动力资源的总量 D、人类的消费次序 6、劳动力配置的产业次序是( B ) A、第一产业第三产业第二产业 B、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 C、农业商业手工业 D、第三产业第二产业第一产业 7、针对当前的就业形势,1980 年 8 月党中央在北京召开了全国劳动工作会议,并提出了解决就业问题的根本 途径是( D ) A、计划配置 B、统包统配的就业模式 C、劳动力行政调配制度 D、“三结合”的就业方针 8、第一次明确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及培育和发展劳动力市场的是( C ) A、1950 年1957 年的农业合作时期 B、1979 年以来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时期 C、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议 D、1980 年 8 月党中央在北京召开了全国劳动工作会议 9、由于传统农业部门的边际劳动生产率低甚至等于零,所以,如果现代城市部门提供的工资高于维持生存的工 资,传统农业部门的劳动供给是( D ) A、弹性为 1 B、无弹性的 C、弹性为 0 D、无限弹性的 10、刘易斯劳动力转移模型的实质内容就是( A ) A、劳动力无限供给条件下,资本主义部门的扩大和自给农业部门的缩小 B、劳动力无限供给条件下,资本主义部门的扩大和自给农业部门的扩大 C、劳动力有限供给条件下,资本主义部门的扩大和自给农业部门的缩小 D、劳动力有限供给条件下,资本主义部门的缩小和自给农业部门的缩小 11、刘易斯劳动力转移模型的核心是( A ) A、部门之间生产力不同是造成劳动力流动的原因,并且随着工业部门投资的增加剩余劳动力将会完全被工业部 门吸纳 B、地区之间生产力不同是造成劳动力流动的原因,并且随着工业部门投资的增加,剩余劳动力将会完全被工业 部门吸纳 C、行业之间生产力不同是造成劳动力流动的原因,并随着工业部门投资的增加,剩余劳动力将会完全被工业部 门吸纳 D、产业之间生产力不同是造成劳动力流动的原因,并且随着工业部门投资的增加,剩余劳动力将会完全被工业 部门吸纳 12、从跨省流动的情况来看,跨省流动就业人口集中在东部。在全部跨省流动的就业人口中,跨省流动就业人 口的主要流入地是( D ) A、上海 B、江苏 C、福建 D、广东 13、从跨省流动情况看,跨省流动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是( D ) A、拆迁搬家 B、工作调动 C、投靠亲友 D、务工经商 14、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调节劳动力供求关系的主要扛杆是( C ) A、供求信息 B、市场信息 C、价格信号 D、行业信息 15、引致劳动力流动的最主要经济因素和引导劳动力进行人力资本投资的主要信号是( C ) A、产业结构差距 B、城乡投资规模 C、城乡收入差距 D、产业发展政策 16、对社会劳动力资源在非农部门间的配置起决定性作用的是( B ) A、工资水平 B、农业劳动率 C、农产品消费 D、工业化进程 17、下列哪个部门是国民经济的第一部门,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D ) A、工业部门 B、商业部门 C、IT 部门 D、农业部门 18、生产资料和劳动力构成是指( A ) A、资本的技术构成 B、资本的价值构成 C、资本的有机构成 D、资本的随机构成 19、劳动力向第三产业转移的重要决定因素是( C ) A、消费总量的变化 B、消费顺序的变化 C、消费结构的变化 D、消费弹性的变化 20、制造业和采掘业属于( B ) A、第一产业 B、第二产业 C、第三产业 D、第四产业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10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 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21、物质技术因素对劳动生产率的影响,主要有( ACDE ) A、劳动手段 B、文化水平 C、劳动对象 D、生产工艺 22、到 50 年代中期以后,尤其是“一五”时期以后,“统包统配”的方式逐渐正式建立起来,这种劳动力计划 配置方式的具体内容和特点有( BCDE ) A、农村劳动者实行全面社会福利制度 B、对全社会范围内的劳动力资源实行统包统配 C、低工资、高福利的僵化的工资制度 D、劳动力几乎没有流动的自由 E、单一化的企业用工形式 23、乔根森从与刘易斯、拉尼斯、费景翰完全不同的角度论述了农业人口的转移问题,他的观点主要有( ABCE ) A、农业人口,包括农业劳动力向非农部门转移的根本原因在于消费结构的变化 B、否认农业部门存在边际生产率为零和低于实际工资的剩余劳动 C、农业剩余是指农业部门产品的增长快于人口的增长 D、工业增长率要快于农业增长率 E、在农业人口向城市工业部门转移的过程中,工资水平并非固定,而是不断上升的 24、决定和影响产业间劳动力配置的因素具体包括( ABCD ) A、城乡居民的消费水平 B、城乡居民的消费结构 C、工资 D、价格工资信号 E、文教水平 25、我国工业部门劳动力数量变化特点是( ABCDE ) A、工业就业增长贡献率波动较大 B、中小企业对就业的贡献上升 C、工业就业增长弹性值下降 D、工业是吸纳就业能力最低的行业之一 E、工业增长率保持较高水平,就业增长呈现下降趋势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 4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12 分) 26、农业劳动力资源数量变动规律 答:劳动力资源在农业部门的配置即受劳动力资源的自然性制约,也受其经济性属性的制约。(2 分)从劳动 力派生需求的性质和劳动力资源配置的自然属性来看,农业劳动力的规模原则上是由社会成员对农产品需 求的数量和结构决定。(1 分) 27、劳动力配置规律 答:指劳动力在各产业、各部门、各行业、各劳动岗位之间的分布次序(2 分)和数量变动的规律性。(1 分) 28、人口迁移“推一拉”理论 祝您学业、事业成功! 学习提升能力 第 3 页 (共 3 页) 知识改变命运 答:唐纳德博格提出系统的人口迁移“推拉”理论。(1 分)其主要观点是:从运动学观点,人口迁移是 两种不同的力作用的结果,一种是促进人口迁移的力量;一种是阻碍人口迁移的力量。(2 分) 29、劳动力行政调配制度 答:这种制度是国家有关行政机构和企业主管部门,根据生产建设需要,运用行政手段,对在职的劳动力在不 同部门、不同地区、不同单位之间进行分配和调动的制度。(2 分)这种方式是我国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 统筹安排劳动力和重要手段。(1 分)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 5 小题,每小题 7 分,共 35 分) 30、简述宏观劳动力配置的研究内容 答:宏观劳动力配置正是以劳动经济学理论方法为指导,研究劳动力资源在宏观层面上与生产资料的结合,并 实现社会福利和增长。(1 分)具体来看,宏观劳动力配置主要是从制度和经济的角度研究如何实现劳动 力资源在国民经济各产业、空间上和有效利用和合理配置,(1 分)其内容包括: (1)不同制度下劳动力资源配置问题。从制度的角度分析不同制度下劳动力资源宏观配置的特点及对产业 结构变化的影响。(1 分) (2)根据一定的价值尺度和福利目标对劳动力资源配置的经济效率及决定因素进行评价分析,并提出如何从 制度层面上改善劳动力配置的政策建议。(1 分) (3)历史地分析劳动力资源配置变化与产业结构变动、制度变迁的相互关系。(1 分) (展开论述 2 分) 31、简述统包统配制度的弊端。 答:统包统配的制度有采取“包下来”的政策,这在当时的情况下是符合实际需要的,后来由于“左”的思想 影响,这种办法被延续下去,而且扩大到所有人。(1 分) 这种制度带来一系统的弊端: (1)造成了待业人员对国家的过分依赖。(1 分) (2)不利于计划生育政策和普及义务教育的推行。(1 分) (3)严重束缚了就业者努力提高自身素质的积极性。(1 分) (4)用人单位不能根据自身需求决定所需的劳动力。(1 分) (展开论述 2 分) 32、简述改革开放以来(1978 年至今)我国劳动力就业结构不断发生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