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溪市儿童发展十二五规划_第1页
慈溪市儿童发展十二五规划_第2页
慈溪市儿童发展十二五规划_第3页
慈溪市儿童发展十二五规划_第4页
慈溪市儿童发展十二五规划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慈溪市儿童发展规划(20112015 年) 目 录 前言 第一部分 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二、基本原则 第二部分 总体目标 第三部分 主要目标和策略措施 一、儿童与健康 (一)主要目标 (二)策略措施 二、儿童与教育 (一)主要目标 (二)策略措施 三、儿童与法律保护 (一)主要目标 (二)策略措施 四、儿童与福利 (一)主要目标 (二)策略措施 五、儿童与社会环境 (一)主要目标 (二)策略措施 第五部分 组织和实施 第六部分 监测和评估 2 前 言 儿童是人类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也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 资源。儿童的发展,对于全面提高人口素质、建设人力资源强市具 有重要作用。 2006 年,市委市政府制定颁布了慈溪市儿童发展规划(2006- 2010 年)。五年来,各级政府把儿童发展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总体规划,相关部门围绕实施规划开展了大量积极有效的工作,推 动全市儿童事业与经济社会同步、协调发展。根据“十一五” 规划监 测评估报告,我市儿童健康、营养状况持续改善,5 岁以下儿童死亡 率由 2005 年的 7.17下降到 2010 年的 3.4;5 岁以下儿童中、重 度营养不良患病率由 2005 年的 1.17%下降到 2010 年的 0.39%。儿 童教育质量和普及程度不断提升,学前教育毛入园率、小学入学率 均达到 100%,初中三年巩固率达 99.99%,初升高比例由 2005 年 的 90.30%上升到 2010 年的 98.18%。儿童保 护工作得到加强,五年 来为未成年提供法律援助 734 人次,共查处使用童工案件 50 件;五 年来共筹得助学、帮困资金近 600 万元,参加的“五老” 人员达 13000 余人,进一步改善了儿童的成长环境。 但是,由于受社会经济、文化、环境等各方面因素的制约,我市 儿童发展和权利保护仍然面临许多问题和挑战。儿童优先意识有待 进一步加强,政府统筹管理儿童事务的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儿童 工作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儿童发展资源配置 仍不均衡;儿童的主体地位和参与权利需要进一步得到尊重;受人 口流动影响的儿童权利需要进一步保障;社区儿童活动场所的建设 需要进一步加强。 2011-2015 年,是慈溪市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全面实施“ 一个 引领、五大突破” 战略,建设富裕幸福、绿 色生态、更具活力的 现代 3 化中等城市,率先全面建成惠及全市人民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的关 键时期,也是慈溪儿童事业加快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为进一步 推动全市儿童事业的科学发展,根据中国儿童发展纲要 (20112020 年)、 宁波市儿童发展规划(2011-2015 年)和慈溪 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的要求,制定慈溪 市儿童发展规划(2010-2015 年)(以下简称规划)。 第一部分 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儿童发展全局,坚持儿童优先 原则,尊重儿童的主体意识和参与权利,全面提高儿童健康水平、 受教育水平和福利水平,保护儿童权益,优化儿童成长环境,推动 公共政策、公共产品、公共服务向儿童倾斜,进一步促进全市儿童 的健康成长和儿童事业与经济社会的同步、协调发展。 二、基本原则 (一)平等发展原则。为所有儿童创造公平的社会环境,保障所 有儿童享有平等的权利和机会,不因户籍、地域、性别、民族、信仰、 受教育状况、身体状况和家庭财产状况等的不同而受到任何歧视。 (二)优先保护原则。在制定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配置资源和 开展工作等方面优先保护儿童的利益,考虑儿童的需求。 (三)确保参与原则。创造有利于儿童参与的社会环境,鼓励儿 童参与家庭、学校和社会生活,畅通儿童表达意愿的渠道,重视吸 收采纳儿童的建议意见。 (四)普惠福利原则。保障儿童的物质生活需要,消除儿童贫困, 建立和发展普惠型儿童福利服务设施,加强对弱势儿童的服务。 第二部分 总体目标 4 坚持儿童优先原则,保障儿童生存、发展、受保护和参与的权 利,提升全市儿童整体素质和福利水平,实现儿童的全面健康发展: 建立健全覆盖城乡儿童的公共卫生保健制度和服务体系,全面提高 儿童的身体、心理和行为的健康水平;促进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 化,实现 更高层次、更高质量的普及教育;建立更加完善的儿童法 律保护体系,依法保障儿童权利;探索建立面向所有儿童的普惠型 福利体系,提升儿童福利水平;创建友好安全的儿童成长环境,促 进儿童的健康成长。努力实现儿童发展与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 适应,力争儿童发展主要指标走在全省前列。 第三部分 主要目标和策略措施 主要包含五方面内容,分别是儿童与健康、儿童与教育、儿童 与法律、儿童与社会环境和儿童与福利。 一、儿童与健康 (一)主要目标 1、加强围产保健,提高出生人口素质。 婴儿死亡率控制在 6以下。 5 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控制在 8以下。 降低流动人口婴儿死亡率和 5 岁以下儿童死亡率。 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严重多发致残的出生缺陷发生率 以 2010 年为基数下降 1/2。 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率控制在 3以下。 新生儿疾病筛查覆盖率达 100、新生儿疾病(甲状腺功能 低下和苯丙酮尿症)筛查 率达 96以上、听力筛查率达 90%以上。 2、提高儿童营养水平和身体素质。 婴幼儿家长科学喂养知识普及率达 90以上,6 个月内婴 儿母乳喂养率达 90以上。 5 5 岁以下儿童中、重度营养不良患病率控制在 1以下,努 力控制儿童肥胖趋势。将农村 2 岁以下儿童生长迟缓率降低到 10% 以下,贫困农村降低到 15%以下。 624 个月儿童贫血率控制在 10以下,中、重度贫血控 制在 1%以下;中小学生 贫血率控制在( 疾控中心) 以下。 幼儿体质抽样检测合格率达 90以上。 提高中小学生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达标率,保证中小 学生在校每天 1 小时的体育锻炼时间。 3、加强儿童卫生保健和疾病防治。 3 岁以下儿童系统管理率达 92以上,7 岁以下儿童保健 覆盖率达 95以上,纳入国家免疫规划的一类疫苗接种率达 97。 控制儿童常见多发性疾病和结核病、艾滋病、乙肝等传染 性疾病,结核病管理率达 95。 托幼机构卫生保健合格率达 90以上。 降低儿童伤害死亡率和致残率。 降低儿童心理行为问题发生率和儿童精神疾病患病率。 提高青少年生殖健康知识普及率。 降低儿童的近视及弱视发病率,中小学生视力不良新发病 率得到控制。 幼儿园儿童龋齿发病率控制在 30以下。 减少儿童维生素 A 缺乏症发生率。 减少未成年人吸烟,防控未成年人吸毒。 减少环境污染对儿童的伤害。 (二)策略措施 1、依法加强母婴保健工作。深入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 6 健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实施办法等法律法规。将母 婴保健工作纳入卫生监督综合管理,加大执法力度,严格机构和人 员准入,加强对母婴保健专项技术服务的行业管理,依法查处非法 接生、非法堕胎、非医学需要的胎儿性别鉴定和选择性别终止妊娠 手术等各类危害妇女儿童身心健康的违法行为,避免人为降低出生 性别比,确保孕产妇和儿童的生命安全。 2、加大妇幼卫生经费投入和妇幼卫生机构建设。各级党委政 府要把妇幼保健工作列入当地医疗卫生发展规划,逐年提高妇幼卫 生经费占卫生总经费的投入,把妇女儿童相关的公共卫生服务和各 级妇幼保健机构基础设施建设、人员培训等内容列入政府补助范围, 重点增加农村妇幼卫生经费投入。坚持妇幼保健机构的公益性质, 落实各级妇幼保健机构编制,建立健全妇幼保健各项管理制度,加 强市妇幼保健院的等级建设和规范管理,开设孕产妇抢救“绿色通 道” ;加强乡镇卫 生院 产科建设,严格资格准入制度,改善基 础设施, 全面提高各级产科应急救治能力。探索为流动人口提供妇幼卫生服 务的有效方法,降低流动人口提高育龄妇女和儿童健康水平。 3、加强儿童保健服务和管理。依照卫生部全国儿童保健工作 规范(试行)规定,开展出生缺陷筛查与管理、生长发育监测、喂养 与营养指导、早期综合发展、心理行为发育评估与指导、免疫规划、 常见疾病防治、健康安全保护、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等基本保健服 务,并不断拓宽服务内容,加强系统管理,使儿童能够得到与社会 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保健服务。把流动儿童的卫生保健纳入流入 地公共卫生管理体系,重点做好免疫规划、传染病控制、3 岁以下儿 童定期健康体检等工作。 4、预防和减少出生缺陷的发生。实施出生缺陷防治工程,建立 健全以婚前保健、孕产期保健、婴儿保健和早期干预为主要内容的 7 出生缺陷防治体系。加强婚前、孕前、孕期保健教育和宣传,探索推 广婚前医学检查与咨询新方法,全面实施免费婚前医学检查和免费 孕前优生检测,使婚检率、孕检率和检查质量稳步提高。加强孕期 保健和营养指导,免费为孕产妇提供基本营养素,并逐步扩大种类 和范围。加强产前筛查和诊断工作,提高孕期出生缺陷发现率。将 住院分娩纳入各地基本医疗保障体系,提高住院分娩率,消除新生 儿破伤风。开展新生儿疾病筛查、诊断和治疗,逐步扩大免费筛查 覆盖面,提高新生儿疾病筛查率,并使残疾患儿及早得到治疗和康 复训练。 5、预防和控制儿童疾病。严格按照国家免疫规划进行预防接 种,加强规范化和星级预防接种门诊(站)建设,完善免疫服务形式, 规范预防接种行为,扩大免疫规划范围,加强冷链系统建设和维护, 提高免疫服务质量。加强儿童疾病的综合管理,推广 5 岁以下儿童 常见病诊治的适宜技术。将预防艾滋病和梅毒母婴传播纳入妇幼保 健常规工作,免费为孕产妇提供咨询及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免费 为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孕产妇提供预防母婴传播的治疗和咨询,并进 行追踪检测服务。 6、预防和减少儿童伤害的发生。制定并实施多部门合作的儿 童伤害综合干预行动计划,建立并完善儿童伤害监测系统和报告制 度。建立健全学校和幼儿园的安全、卫生管理制度和校园伤害事件 应急管理机制,面向儿童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和安全教育宣传 活动。建立儿童食品监测和检测体系,引导家长和儿童选择健康饮 食。关注儿童医疗安全,倡导针对儿童合理用药。减少各类灾害对 儿童的影响,为受灾儿童提供及时有效的医疗、生活、教育、娱乐、 心理康复等各方面的救助服务。 7、改善儿童营养状况。积极倡导母乳喂养。严格执行母乳代 8 用品销售管理办法,大力开展母乳喂养宣传活动,加强爱婴医院 的管理,制定落实支持母乳喂养的相关政策。加强科学育儿指导, 普及辅食添加相关知识,指导儿童合理、平衡膳食,做好维生素 A 缺乏、缺铁性贫血的干预工作和碘缺乏病的防治工作,为贫困地区 6-36 个月儿童提供营养素包。继续推行中小学生“ 爱心营养餐”工程 和“学生饮 用奶” 计划,提高 农村寄宿制学校家庭 经济困难学生的营 养状况,控制中小学生单纯性肥胖发生率的增长。 8、提高儿童身体素质。成立幼儿体育与健康的群众性组织,推 动幼儿体育活动的深入开展。每两年进行全市幼儿体质抽样检测, 及时了解和掌握幼儿体质状况。全面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 建立和完善学生健康体检制度,中小学生每年进行一次体检。深入 开展“ 阳光体育运 动”,保证中小学生每天至少 1 小时的体育锻炼时 间。加 强儿童膳食、体育锻炼和用眼卫生指导,培养良好习惯,控制 中小学生超重率、肥胖率和近视发生率。 9、加强儿童心理和生殖健康服务。构建儿童心理卫生和生殖 健康公共服务网络,提高服务的覆盖面和服务质量。贯彻落实中 小学生心理健康促进工程实施意见,总结中小学心理健康促进工 程试点学校的经验,全面普及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探索建立儿童全 面发展监测评价体系,健全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预警机制。学校须设 立学生心理咨询室并配备专业心理教师,设立心理辅导课程。精神 专科医院须设儿童心理科,配备一定数量的专科医师。逐步建立和 完善孤独症儿童的筛查、诊断和早期干预。探索发展一批社会化、 公益性的儿童心理和生殖健康咨询热线和机构。 10、重视妇幼保健队伍建设,加强医务力量配备。进一步健全 妇幼卫生信息系统,发挥妇幼保健电子监测系统的作用做好分析与 汇总工作。提高妇幼保健队伍整体素质,建立准入和考核制度,严 9 格聘用和岗位管理,加强业务培训和继续教育;稳步推行乡村卫生 组织一体化管理,健全农村妇幼卫生服务网络,乡、村两级都要配 备妇幼保健人员。在托幼机构和中小学校配备必要的医务力量,支 持建设医务室,并加强指导和检查工作。 11、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活动。建立医疗保健机构、托幼 机构和学校、家庭和社区、新闻媒体等多种渠道相结合的妇幼健康 教育体系,引导妇女儿童增强自我保健意识和能力。面向妇女和家 庭开展身心健康知识宣传,落实儿童健康知识的课堂教学,运用各 种渠道面向儿童开展禁烟、禁毒、防病、心理健康和生殖健康等各 种教育。严禁向儿童出售烟酒,严厉打击吸毒、贩毒的违法犯罪行 为,预 防和控制儿童吸烟、酗酒和吸毒。 二、儿童与教育 (一)主要目标 1.保障儿童受教育和参与的权利,全面普及学前教育至高中阶 段的 15 年的基础教育。 每年各级政府教育投入不得少于当地 GDP 的 4%。 学前 3 年儿童入园率达 99以上。65%以上的幼儿园达到 省三级以上办园标准,全市等级幼儿园覆盖面达到 90以上。全市 公办(含公办民营)、集体办幼儿园在园幼儿覆盖面力争达到 30%以 上。加快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建设,幼儿园建设要纳入城市公共设 施配套建设规划,保证配套幼儿园建设“ 四同步” 的到位与落实,城 镇新建小区按要求配套的幼儿园比例达到 100%。到 2015 年,镇 (街道)“早教指 导站”覆盖面要达到 100%。 小学至初中的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 99.99%以上。 保障受人口流动影响的儿童(流动儿童和留守儿童)、流浪 儿童、受自然灾害影响的儿童、受艾滋病影响的儿童以及服刑人员 10 子女等类型的儿童平等接受九年义务教育。 保障残疾儿童接受义务教育。盲、聋哑、弱智三类残疾儿 童在义务教育阶段入学率达到 99.5%以上,在幼儿教育阶段和高中 阶段的受教育率与正常儿童基本保持一致。市特殊教育学校管理规 范。 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 99.2%以上。 合理配置公共教育资源,基本实现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 化,保障所有儿童享有公平教育。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基本形成与区域经济和产业转型升级 匹配程度高,结构优化,错位发展,特色鲜明的慈溪职业教育发展 新格局。积极应对全市支持产业、特色产业的覆盖面达到 100%,为 未满 16 周岁的农村初中毕业生提供免费接受职业教育的机会。 2.提高学校教育质量和现代化水平,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小学教师大专以上学历达 95上,初中教师本科以上学 历达 92以上,高中教师研究生学历比例达 7以上。 到 2015 年,全市幼儿教师学历合格率达 99%,其中大专 毕业以上学历占有 70%以上,教师资格证书持有率达 95%以上,具 有初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达 55%以上。 新增省特级老师 3-5 名,宁波市名师名校长 10 名,宁波市 学科骨干教师 15 名以及幼儿教师比例达 10%以上,幼儿教师身份 的幼儿园园长达到 20%。 加强中小学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使中小学现代教育技术 装备总体水平位居全省前列。 在学校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确保每学期开设一定数量 的社会实践课程。 3.提高家庭教育质量和社区教育水平,培养儿童创新能力和实 11 践能力,促进儿童全面健康发展。 提高家长学校办学质量和办学率。在 80的城市社区和 60的行政村建立家长学校或家庭教育指导点。创建 100 所以上市 级示范家长学校,每个家长学校每学期组织两次以上主题活动。 提高家庭教育知识知晓率。慈溪广电集团和慈溪日报报业 集团各在所属媒体上至少开设 1 个家庭教育专栏节目。乡镇级媒体, 有条件的也要开设家庭教育专栏,宣传普及家庭教育知识。 每个社区需建立家庭教育指导中心和社区托养中心。 提高未成年人的科学素养,增强未成年人运用科学知识和 方法解决问题的综合实践能力。 (二)策略措施 1、依法加强教育工作。全面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中 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 年)和 浙江省义务教育条例等教育法律法规,推进教 育依法行政工作,切实加强依法治教和依法治校。因地制宜制定有 利于教育改革发展的重大政策举措,形成更加完善有效的教育法规 和制度体系。 2、保障在经济社会发展中优先发展教育。落实教育优先发展 的战略地位,进一步完善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集教育经费的 体制,增加教育投入。逐步提高地方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 产总值的比例,各级政府按照“三个增长 ”、“两个提高”的要求足额 拨付教育经费。市财政加大转移支付力度重点支持欠发达镇发展义 务教育。 3、大力推进教育公平。在确保教育资源公平配置的前提下,努 力实现教育资源的高效开发和合理利用,建立城乡一体化的教育均 衡发展保障机制和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全面提高学校标准化建 12 设水平,逐步缩小城乡之间、区域之间、校际之间在办学条件、师资 素质、教育质量上的差距。贯彻落实孤儿、残疾儿童、少数民族儿童、 贫困儿童就学的资助政策,针对经济欠发达地区和贫困家庭的学龄 儿童建立政府出资的帮困助学长效机制,发动社会力量开展“希望 工程”、 “春蕾计划”等助学活动,消除各类辍学现象。 4、重视和发展学前教育。各级政府将学前教育纳入当地经济 社会发展规划和城乡建设规划,总结国家级学前教育体制改革试点 市的经验做法,形成规范有序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和社会支撑体系。 明确 0-3 岁 托幼机构的主管部门并制订管理办法,支持发展公益性 的托儿机构和多样化的儿童早期发展指导机构,为城乡家庭提供 0- 3 岁儿童早期保育和教育指导。深入贯彻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 前教育的若干意见,坚持公益性和普惠性,编制实施学前教育三 年行动计划,建立政府为主、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的幼儿园办 园体制,加强对幼儿园教育质量的监督、管理和评估,努力提高登 记幼儿园的覆盖面,加快发展农村学前机构建设,满足社会各阶层 家子女接受学前教育的需要。 5、全面巩固九年义务教育。完善和全面实施义务教育就近免 试入学制度,解决城市学生择校问题。坚持以流入地政府管理为主、 以全日制公办中小学为主解决流动儿童的就学问题,规范和扶持民 办民工子弟学校发展,继续实施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五项计划” ,制 定实施流动儿童义务教育后在流入地参加升学考试的办法。加快农 村寄宿制学校建设,规范寄宿制学校的管理,优先满足留守儿童的 住宿需求。加快发展特殊教育,制定和落实残疾儿童接受教育的政 策,支持建设特殊教育学校,扩大残疾儿童随班就读和普通学校特 教班的规模,并为其学习、康复提供帮助。消除制度障碍,为流浪儿 童、具有不良行为和违法犯罪行为的儿童平等接受义务教育创造条 13 件。 6、积极发展职业教育。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提高 质量为重点,深化职业教育改革,形成适应我市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中职与高职相互衔接、 学历教育与技能培训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加快发展农村 职业教育。市政府要建立职业教育部门联席会议制度,逐步增加经 费投入,逐步扩大免费职业教育范围;实施职业学校现代化建设工 程,加强师资队伍和基础设施建设,创建一批高水平示范性中等职 业学校,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促进职业教育规模、 专业设置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 7、整体推进素质教育。树立科学的教育观,促进儿童全面、健 康、可持续发展。总结“ 文体示范区”、 “素质教育示范县” 等的经验, 探索优化素质教育的各项配套制度和导向机制。鼓励各中小学、幼 儿园积极探索各种旨在培养儿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改革,积极 稳妥地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形成有慈溪特色、规范发展的三级 课程体系。继续加强艺术教育,保证儿童每周有 3 小时进行音乐、 舞蹈、戏剧和视觉艺术等方面的学习。 8、推进教育改革,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积极推进课程体系、教 学内容、教学方法、考试招生制度的改革,建立教育质量标准和监 测评价制度体系,完善学生综合素质和学业评价体系。提高教师队 伍的整体素质,实施“ 名师工程” 。完善促 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管理制 度,加强师德教育和业务水平教育,引导教师参加继续教育和在职 培训,重点提高农村教师素质;建构教师职业道德评价、考核和奖 惩机制,基本形成要求严格、高度开放、流动有序、适度竞争的师资 队伍建设体系。 9、加强学校环境和教学设备建设。推进基础教育现代化和信 14 息化,探索建立信息化教育新模式,建设数字化优质教育资源,五 年内建成覆盖全市的“标准统一、互联互通、 资源丰富、平台齐全、 高效运行、广泛应用”的教育网络格局和公共信息服 务体系,积极发 展远程教育以满足不同区域的教育需要。加强校园安全保卫工作, 把安全知识教育列入教师教学常规评价体系,建立校外危险点排查 预警机制和校内定期应急演练制度,提高师生自救互救能力。按照 “儿童友好学校” 的标 准,加强学校环境建 设,引导儿童参与学校管 理、规划和社会服务工作,提升儿童的社会参与和实践能力。 10、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完善学校、家庭、社会 三结合教育网络,继续实施净化未成年人成长环境的五大工程,推 进实施“春泥 计划” 和 “春晖工程”,积极做好每年全市未成年人思想 道德建设“ 十件实事”。把工作重点放到学校、社区、 农村及外来人 口集聚地,创新德育形式,丰富德育内容,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 和实效性,引导未成年人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信仰者和实践 者。 11、重视和推进家庭教育。要将家庭教育工作经费纳入年度地 方财政预算,并随着经济的发展逐年有所增加。贯彻全国家庭教 育指导大纲精神,充实家庭教育指导队伍,加强新时期家庭教育 工作研究和分类指导;扩大家庭教育宣传覆盖面,开展丰富多彩的 家庭教育宣传普及活动,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儿童观和教育观,掌 握现代科学育儿的知识和方法;建立和完善多元化的家长学校办学 体制,提高各类家长学校办学效益。 创建儿童友好教育中心和各 类家庭养护指导中心,发展社区儿童友好家园建设,建立社区托养 中心,并逐步建立面向留守、流动儿童的社会化家庭教育服务支持 体系。 三、儿童与法律保护 15 (一)主要目标 1、健全、完善儿童权利法律保障体系。 发挥儿童的主体作用,维护儿童参与家庭、学校、社区有 关活动和文化生活的权益。 依法保障儿童获得出生登记和身份证登记,建立残障儿 童出生特别登记制度。 健全完善儿童的监护制度,保障儿童获得有效监护。 2、预防和打击侵犯儿童合法权益的违法犯罪行为。 预防、减少并依法打击侵害儿童人身权利的违法犯罪行 为,有效制止针对儿童实施的任何形式的暴力行为。 禁止使用童工(未满 16 周岁)和对儿童的经济剥削。基本 消除非法使用童工现象。 依法保护儿童的合法财产权益。 3、预防和控制儿童违法犯罪行为。 加强对未成年人的法制教育,中小学生普法教育率达 100%, 使儿童的法律知识、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明显增强; 中小学校法制副校长配备率达 100%,每年至少两次面向 全体学生宣讲法制教育课程。 完善儿童严重不良行为矫正制度,预防儿童违法犯罪。 未成年人犯罪率控制在 18 周岁以下常住儿童实有人数万 分之一以内。 初步建立起政府主导、司法保障、家庭、社会、学校、社区 分工协作的社会防范体系,减少儿童再犯罪率。 完善家庭主导、学校和社区配合的支持违法犯罪儿童回 归社会制度 4、在司法活动中依法维护儿童的合法权利。 16 在执法中落实儿童优先和最大限度保障儿童利益的原则。 完善儿童权益保障司法援助工作机制,全市社区儿童维权 机构覆盖率达 100%,确保符合法律援助条件的儿童 100%获得法 律援助。 建设与完善适合儿童的司法体系。 (二)策略措施 1、宣传和执行与儿童相关的法律法规。认真履行儿童权利公 约,加大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 成年人犯罪法、浙江省未成年人保护条例的宣传普及和贯彻实 施力度,提高全社会依法保护儿童权益、保障儿童健康成长的意识 和执法水平。进一步制定和完善保护儿童的相关政策法规,建立健 全执法监督机制。 2、加强法制宣传和教育。把有关儿童保护方面的法律知识普 及教育列为“ 六五” 普法重点内容,面向社会定期开展儿童法律知识 宣传。把法制教育作为中小学必修课程, 在中小学教师岗位培训中增加法制教育年内容,对儿童进行纪 律、法制、安全和生命意识教育,开展自救知识和防范嫩绿培训,引 导学生遵守法律、法规及社会公共道德规范,增强依法法制观念和 自我保护意识,从小养成依法行事的品行,提高运用法律手段维护 自身合法权益的能力。 3、加强执法监督。明确执法主体,强化法律责任。定期开展专 项执法检查。加强对执法和司法人员儿童法律知识、权益保护知识 和办案技能的培训,提高执法水平和执法质量。 4、尊重儿童和儿童组织的主体地位。维护儿童独立的人格尊 严和隐私权,培养儿童的自主意识和独立意识,维护儿童参与家庭、 17 学校、社区和文化生活的权益,减轻儿童课业负担,保证儿童有适 当的自主支配闲暇时间。支持少先队发挥在学校和社会事务管理中 的参与作用,保障儿童对影响本人或本群体利益的各种事项发表意 见的权利。 5、完善儿童发展相关的各项制度。落实儿童出生登记制度。提 高社会各界对出生登记的认识,完善出生登记相关制度和政策,加 强部门协调,提高登记服务意识,简化、规范登记程序。逐步建立以 家庭监护为主、以社区、学校等单位和人员监护为保障,以国家监 护为补充的儿童监护制度,提高儿童家长和其他监护人的责任意识, 完善落实不履行监护职责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资格撤销的相关 法律制度。 6、保护儿童的人身权利。从重从快打击拐卖、绑架、伤害、猥 亵、虐待、 遗弃儿童和引诱、教唆、胁迫未成年人犯罪等各类侵犯儿 童合法权益的刑事犯罪,建立专人受理、快速办理机制,对受害儿 童实行心理干预,帮助受害儿童恢复身心健康。保护儿童免遭一切 形式的性侵犯。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杜绝利用儿童进行乞讨、 卖艺、 卖淫等伤害儿童身心健康的违法行为。禁止对儿童实施家庭 暴力及其他形式的身心虐待。引导家长和儿童提高“防拐” 意识和能 力,妥善安置被解救儿童。 7、加强社区、校园、家庭的安全管理。开展“ 平安社区”、 “平安学 校” 、“平安家庭”创建活动,加强校园内外综合治理。贯彻执行公安 部制定的校园安全“八条措施 ”,维护校园周 边治安秩序。校园附近 设交通警示标志和安全设施。大力开展警校共建活动,加强幼儿园、 中小学的安保力量,进一步加强校园及周边治安管控。公安机关要 指导帮助学校组建护校队,搞好周边巡逻和消防安保,维护校园周 边交通安全等工作。严厉打击干扰学校正常教学和侵害儿童人身安 18 全的违法犯罪行为,整体推进学校意外事件和社区家庭暴力案件的 预警和应急处置机制建设。 8、加强企业用工的管理和监督。严格执行禁止使用童工规定 、浙江省 实施禁止使用童工规定办法和劳动保障监察条例等 劳动法规,建立健全有关部门工作责任制,加强对企业用工的管理 和监督,每年定时开展“ 春苗行动” 等企业 用工情况执法检查,及时 发现非法使用童工现象,依法严格查处相关案件,对因使用童工对 儿童造成伤害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9、保护儿童的财产权利。保护儿童的财产收益权、获赠权、知 识产权、 继承权和一定权限内独立的财产支配权。加大对胎儿产权 (接受赠与权与继承权等)的保护力度。人民法院审理婚姻家庭继承 纠纷案件应当依法充分保障儿童的合法权益。审理离婚案件涉及儿 童抚养问题的, 应当听取有表达意愿能力的儿童的意见,根据保障 子女权益的原则和双方具体情况依法处理。在审理继承案件中,依 法保护儿童的继承权和受遗赠权。在审理离婚后子女抚养权、抚养 费纠纷案件中,引入社会心理辅导员制度,对父母及其未成年子女 进行法制教育和心理辅导。 10、完善儿童法律援助和司法救助机制。建立市镇(街道)两级 儿童法律援助站(或服务中心),开设“12348”儿童法律援助咨询热 线。在中小学校和幼教机构设立儿童法律援助联系点,确保儿童在 司法程序中获得高效、快捷的法律服务和司法救助。在处理侵害儿 童权益案件时开辟绿色通道,给予指导并简化程序,依法采用减、 免、缓诉讼等措施。探索建立未成年人刑事案件法律援助制度。推 进优秀“青少年 维权岗 ”创建活动,完善社会化儿童 维权网络。 11、完善具有严重不良行为儿童的矫治制度和归正青少年的安 置帮教工作。建立学校、社区、家庭、司法机关共同参与的帮扶组织 19 和运作机制,将规正青少年作为安置帮教工作的重点对象,对有不 良行为和倾向的儿童进行早期介入、有效干预和行为矫治。加强具 有不良行为儿童的教育和管理,探索专门学校教育和行为矫治的有 效途径和方法,保障专门学校学生和规正青少年在升学、就业等方 面的同等权利。 12、探索建立适合未成年人司法制度。在公安、检察机关分别 设置办理未成年人案件的专门机构,建立未成年人法院,完善未成 年人犯罪审判人民陪审员制度,在全市范围内规范和统一未成年人 刑事审判方式。完善社会调查员制度,加强对未成年人犯罪的成因 分析。落实未成年人犯罪适用刑罚轻缓化,探索缓刑建议制度,预 防重新犯罪。完善司法分流措施,降低羁押率,健全非审判处置方 式。推行未成年人“ 轻罪记录封存” 制度, 为他们回归社会创造条件。 羁押、服刑的未成年人须与成年人分别关押,完善未成年犯管教所 和劳教人员管理所建设,有条件的地方建立未成年人看守所。 四、儿童与福利 (一)主要目标 1、建立和发展普惠型儿童福利服务体系。 提高儿童基本医疗保障覆盖率,确保新生儿出生即可参加 居民医疗保险,城镇儿童居民医疗保险参保率保持在 95%以上;对 儿童住院和大病医疗,医保基金支付比例平均达到 70%,统筹基金 最高支付限额提高到居民可支配收入 6 倍以上。 市要建立 1 所以上儿童救助保护机构;每个街道、镇都要 建成 1 所以上针对儿童及其家庭需要的福利服务机构,配备 1 名以 上专职的具有专业资质的儿童工作人员。 切实保障儿童休息、体育锻炼和娱乐的权利,每个社区 (村)都建成儿童户外锻炼和娱乐活动场所及设施。 20 2、加强对弱势儿童的服务。 保障孤儿的生活、康复、教育和医疗,确保符合救助条件 的儿童实现应保尽保。 建立 16 岁以下残疾儿童生活津贴制度,保障大龄残疾儿 童的平等就业权利。实现残疾儿童享有康复服务率达 100%,提高 残疾儿童康复率。 减少流浪儿童的数量和反复性流浪。 增加孤残儿童养护、流浪儿童保护和残疾儿童康复的专业 服务机构数量。 保障受艾滋病影响的儿童和服刑人员子女的生活、教育、 医疗、就 业等权利。 基本满足流动和留守儿童的公共服务需求。 (二)策略措施 1、提高面向儿童的公共服务供给能力和水平。完善公共服务 体系和体制,各级政府实施儿童投资预算制度,把用于儿童的营养 和教育的福利支出作为财政长项支出,逐步实现儿童公共服务的均 等化,实现普惠型儿童津贴制度,保障各种类型儿童的基本物质生 活需要。 2、完善儿童医疗保障和医疗救助体系。在城镇居民基本医疗 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基础上完善儿童保险内容,逐步扩 大儿童医疗保险的支付范围,提高支付比例和最高支付限额。采用 政府拨款、社会和个人捐助等形式,设立儿童医疗救助专项基金, 对大病儿童和贫困家庭儿童实施医疗减免或专项补助。实施儿童先 天性心脏病和白血病医疗救助工程,对全市患先天性心脏病和白血 病的儿童实行定点医疗机构定额范围内实施医疗救治,根据相应的 医疗保险制度,住院报销比例达到限定费用的 70%,符合救助条件 21 的儿童再给予 20%的医疗救助,减轻患儿家庭经济负担。继续推进 扩大免疫规划工作,实施安全接种。 3、建立和完善流动儿童和留守儿童的服务机制。积极推进户 籍制度、社会保障制度和财政投入机制改革,逐步将流动人口纳入 本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管理,纳入政府工作职能。建立 16 周岁 以下流动儿童登记管理制度,为流动儿童享有教育、医疗保健等公 共服务提供基础。整合社区资源,完善以社区为依托,面向流动人 口家庭的管理和服务网络,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能力。健全农 村留守儿童服务机制,继续开展留守儿童关爱行动,扩大留守儿童 活动阵地建设,加强对留守儿童心理、情感和行为的指导,提高留 守儿童家长的监护意识和责任。 4、健全孤儿救助制度,完善孤儿养育模式。建立覆盖城乡的孤 儿最低养育津贴制度,保障孤儿的基本生活不低于当地平均生活水 平,满 足孤儿生活、教育、康复、医疗、就业、住房等多方面的需求。 全面提高儿童福利机构的管理服务水平。完善儿童福利机构孤儿、 弃婴接收、救治制度,探索适合孤儿身心发育的养育模式。完善孤 儿收养制度,规范家庭收、寄养工作,建立和完善家庭寄养监督、指 导和评估体系,加强对孤儿收养、寄养家庭的走访、服务指导、技术 培训和监督检查工作,提高散居孤儿的养育质量。建立受艾滋病影 响儿童、服刑人员子女的替代养护制度,为他们的提供生活、医疗、 教育、就业等方面的制度保障。 5、建立健全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建立 0-6 岁残疾儿童特别 登记制度,提高残疾儿童的福利和救助水平。加快残疾儿童康复服 务网络建设,要求已建的各类残疾人康复中心进一步提高服务质量, 有针对性地设立残疾儿童康复科室,开展残疾儿童康复项目,确保 所有的残疾儿童就近就地得到有效、安全的康复服务。面向残疾儿 22 童开展多层次的职业技能教育和实用技术培训,帮助他们增强残疾 生活自理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和平等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 6、加强流浪儿童救助保护。加强部门协调,建立完善流浪儿童 救助保护网络体系和机构、人员、编制、经费保障体系。健全流浪儿 童生活、教育、管理、返乡和安置保障制度,提高救助工作的专业化 和社会化水平,鼓励并支持社会力量保护和救助流浪儿童;探索流 浪儿童早期预防干预机制,组织他们参加教育、心理辅导、行为矫 治、医疗卫生和技能培训,逐步减少流浪儿童数量。 7、强化社区对儿童的服务和管理功能。建立针对儿童服务的 专业社会工作机制,各街道和镇综合服务机构须承担儿童福利服务 的功能;在社区和村建立并运行儿童友好家园,设立儿童社会工作 者岗位,促进儿童福利、卫生、科技、教育、文化、体育、法律等服务 进社区,在学校中设立学校社会工作者岗位。建立以社区为基础的 儿童保护运行机制,充分挖掘和合理利用社区资源,动员社区学校、 幼儿园、医院等机构、社会团体和志愿者参与儿童保护。 五、儿童与社会环境 (一)主要目标 1.改善儿童生存的生态环境。 城区空气环境质量达到二级标准以上的天数大于 292 天/ 年 城市区域环境噪声小于 55dB。 城市污水处置率达 90%以上。 农村安全自来水普及率达 100%以上,改水收益率达 100% 以上,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 100%以上。 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 100%。 农村生活垃圾收集率达 85%以上。 23 2.优化儿童成长的社会环境。 营 造尊重、爱护儿童的社会氛围,消除和反对一切歧视和伤 害儿童的行为。 为儿童提供健康向上的文化产品,出版儿童书籍品种不少 于 10;保护儿童免受不良信息的影响。 每个社区、村至少开辟一个儿童图书阅览室(角),引导儿 童形成热爱阅读的习惯。 城市和农村学生参与科技活动的比例分别达到 85和 70%以 上。 建立市级雏鹰争章体验基地,少先队员参加雏鹰争章活动 率,城市达 99以上,农村达 90以上。 提高儿童食品、药品、服装、玩具、用具及游乐设施的安全 合格率。 (二)策略措施 1、创设良好的社会政策环境。广泛开展以“儿童优先” 、“儿童权 利” 为主题 的宣传教育活 动,促进公众提高 对儿童权利尤其是儿童 参与权的认识,形成全社会都关心儿童成长的良好氛围,促进儿童 权利的实现。把“ 儿童优先” 原则贯穿于整个社会政策体系的制定与 实施过程,加强部门间的协调沟通,形成有利于儿童发展的政策执 行体系。 2、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按照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的要求,大力发展绿色经济,深入推进节能减排,加快发展循环经 济,积 极发展低碳经济,大力推进生态文化,着力形成有利于节约 资源、保护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在儿童中广泛 开展生态文明宣传教育活动,普及资源节约、环境保护领域的科学 知识,引 导儿童从小树立节能环保意识,形成健康、绿色的消费方 24 式,积极参与生态文明建设。 3、为儿童提供健康向上的文化产品。鼓励社会各类团体和个 人创作优秀儿童图书、影视、歌曲、童谣、舞蹈、戏剧、动漫、游戏和 美术作品等,每年组织开展若干次规模较大的公益性儿童文体活动 和文艺展演,充分发挥电视台、电台、报纸、网络等媒体的作用,开 辟和完善各类儿童节目专栏,丰富全市儿童精神生活。 4、改善儿童阅读条件。推广实施面向儿童图书分级制度,为不 同年龄阶段儿童及其家长选择图书提供建议和指导。不断增加社区、 村图书室(角)内各类儿童读物的数量,在公共图书馆设儿童阅览室, 争取条件建立市儿童图书馆。依托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服务网络, 加强公益性电子阅览室的建设和管理。实施捐建“爱心书库” 计划, 在每个外来子弟学校中建立“关心下一代 爱心书库” 。 5、广泛开展儿童科普实践活动。积极开展以科学精神、科学思 想、科学知识、科学内容为内容的科普教育,建成一批省内外有影 响的、示范性、高水平的青少年科技活动品牌项目、科技教育示范 学校和科学实践活动示范基地。推进未成年人科学素质教育,幼儿 园须开展科学启蒙教育,中小学须配备 1 名以上专职科技辅导员, 设立科普知识宣传橱窗,经常组织开展科学实践和科技竞赛活动; 整合社会力量形成一批校外科技辅导员队伍,引导各科研院所、儿 童校外活动场所改善服务质量,形成支持儿童科技成才的合力。 6、为儿童营造健康安全的文化环境。加强对文化市场的规范 管理,市文化市场行政执法机构对每家网吧经营单位全年检查不少 于 10 次,坚决取缔非法游戏厅和“黑网吧 ”。打击非法出版物,广泛 开展“ 网络绿坝 ”行动 ,避免来自网络、手机、 视频游戏、商业广告等 领域的不良信息对儿童成长的潜在影响。积极开展学校周边环境整 治工作,加强对校园周边商业网点和经营场所的监管,禁止在学校 25 周边 200 米内开设歌舞厅、游戏机房、网吧,铲除学校周边“黄、 赌、 毒”等丑恶现 象。 7、加大儿童活动设施建设,引导儿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