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突发病情变化的报告流程_第1页
患者突发病情变化的报告流程_第2页
患者突发病情变化的报告流程_第3页
患者突发病情变化的报告流程_第4页
患者突发病情变化的报告流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患者突发病情变化的报告流程 1、应立即通知值班医生。 2、立即准备好抢救物品及药品。 3、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抢救。 4、必要时通知患者家属。 5、某些重大抢救, 应按规定及时通知医务科或总值班。 患者坠床/摔倒时的应急预案 1患者不慎坠床/摔倒,立即奔赴现场,同 时通知医生。 2对患者的情况作出初步判断,测量血压、心率、呼吸,判断患者意 识等。 3医生到场后, 协助医生进行检查, 为 医生提供信息,遵医嘱进行 正确处理。 4如病情允许,将患者移至抢救室或患者床上。 5遵医嘱进行必要的检查及治疗。 6向上级领导汇报(夜班通知院总值班) 7协助医生通知患者家属。 8认真记录患者坠床/摔倒的经过及抢救过程 患者有自杀倾向时的应急预案 1发现患者有自杀念头时,应立即向上级领导汇报。 2通知主管医生。 3做好必要的防范措施,包括没收锐利的物品,锁好门窗,防 止意外。 4通知患者家属,要求 24 小时陪护,家属如需要离开患者时应 通知值班护理人员。 5详细交接班,同 时多关心患者准确掌握患者的心理状态。 关于医源性损伤护士的自我防护 针刺伤是护理人员工作中最常见的一种职业性危害。有关资料报 道急诊室工作的 454 名被调查者 1 年中有 410 名受伤,受伤率为 90.3,儿科 护士受伤率高达 91,在护理工中有 2.5的 HIV 感染 病例和 40%的乙肝、丙肝感染病例都源于意外 针刺伤。因此,对针刺 伤不可忽视, 针刺伤的防护工作势在必行、刻不容缓。 原因分析: 1、护理人员自身防护意识差 多数护理人员能熟悉针刺伤后最 严重的结果是感染血源传播性疾病,但对感染几率熟悉不足,存在侥 幸心理,认为 感染几率很小,针刺伤一般只是刺疼一下无所谓,不必 小题大做。因此工作中掉以轻心不注重防护。实际上至少 20 种病原 体可以通过针刺伤传播,HIV 的感染机率为 0.3,HBV 的感染机率 为 630, HCV 的感染机率为 1.8。 2、工作繁忙、技术不熟练 护理工作繁忙,责任重大,经常倒班, 生活无规律,工作中要求精力高度集中,因此极易产生疲惫。在超负 荷状态下应激反应能力差,再加上技术不熟练,必然 导致工作中的忙 乱,而易发 生针刺伤。 3、护理操作不规范 在拔出针的护帽、加药、套回针的护帽时易 发生针刺伤,尤其是将用过的针头套回针的护帽时危险性更大;针头 放置不当,遗弃在不耐刺的容器中;用过的注射器未及时处理针头, 意外针刺伤易发生的时间窗是针头从病人体内拔出到针头被放到锐 器盒内这段时间。 防护: 1.首先医院高度重视防护护理工作中的针刺伤,对护理人员加强 教育,对新上 岗人员进行培训,使他们能够充分熟悉针刺伤的危害, 并把握预防针刺伤的方法。 2.护理人员要加强自身防护意识的培养,要充分熟悉、重视针刺 伤后会造成的严重后果,不能存有侥幸心理。一旦发生针刺伤要正确 处理,操作中每一个细小的环节都要认真细心的去完成,不但要保护 好病人不受医源性感染,也要对自己高度负责。 3.合理配备护理人员避免超负荷工作,加强护理人员技术操作能 力的练习,使他们熟练把握各项护理技能,并注重心理素质的培养, 只有这样,工作中才能得心应手,做到忙而不乱。 4.护理操作规范化,在护理操作过程中,要小心预防针刺伤,对 用过的针头切勿再回套针帽,确实需要套针帽时应使用单手回套针帽 的方法,绝对 禁止双手操作。 5.缩短易发生针刺伤的时间窗,用后、拔针后立即将针头收集在 锐器盒内。 发生针刺伤的应急程序 护理人员在进行操作时,假如不慎被污染的针头刺伤,应立即挤 出伤口的血液,然后用肥皂和流动水冲洗,再用碘酒、酒精消毒。预防 保护越早越好,如是被乙、丙肝患者污染的针头刺伤,应在 24 小时内 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并抽血检查,如被 HIV 阳性患者污染的针头刺 伤,应在 24 小时内抽血查 HIV 抗体,同 时遵医嘱给予药物预防。 在护理工作中虽然普遍存在针刺伤情况,但通过防护意识的提高, 防护措施的加强,针刺伤是可以减少和避免的。 护士在高危环境下的自我防护 医院是空气污染相对严重的地方,病毒和细菌就像是无形的杀手, 时刻威胁着护理人员的身体健康。因一般呼吸道传染病是通过空气飞 沫经呼吸道感染的,医院除了保持空气流通,定期对空气消毒以外, 还有重要的一点就是护士一定要戴好口罩。须注意的是,口罩的使用 与保存如果不正确,不仅起不到防护作用,病毒、细菌等还会随呼吸 运动进入体内。 护士戴口罩时,口罩上缘在距下眼睑 1 厘米处,口罩下缘要包住 下巴,口罩四周要遮掩严密。不戴时应将贴脸部的一面叠于内侧放置 在无菌袋中,杜绝将口罩随便放置在工作服兜内,更不能将内侧朝外, 挂在胸前。真正起防护作用的口罩,其厚度应在 20 层纱布以上。一般 情况下,口罩使用 48 小时更换一次。若接触严密隔离的传染病人, 应立即更换。每次更换后用消毒洗涤液清洗。传染科的护士口罩应每 天集中先消毒后清洗再灭菌。如果工作条件允许,提倡使用一次性口 罩,4 小时更 换一次,用毕丢入污物桶内。 护士对接触性细菌传染的防护 护士在为病人做晨间护理、换药、输液、注射等操作时,手污染的 机会最多。因此,每个护士都应该了解洗手的指征,掌握洗手的规范 方法。 洗手指征 1、直接接触患者前后,从同一患者身体的污染部位移动到清洁部 位时。 2、接触患者粘膜、损伤皮肤或伤口前后,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 分泌物、排泄物、伤口敷料后。 3、穿脱隔离衣前后,摘手套后。 4、进行无菌技术操作,接触清洁、无菌物品前。 5、接触患者周围环境或物品后。 6、处理药物或配餐前。 护士对血液、体液 传染的防 护 护士是最容易接触病人血液和体液的人群,而且多为高度危险性 接触。护士如被各种锐器刺伤后,接触到含病毒浓度高的血液、体液 时,只需 0.004 毫升带乙肝病毒的血液就足以使护士感染。因此,护 士在操作中应牢固树立自我保护意识,如打开玻璃安瓶时,用棉球垫 于安瓶与手指之间,用力均匀适当;对各类针头、刀片等利器,使用后 应装入坚固不渗漏的容器内集中储存处理;为病人使用过的利器,在 传递中应用金属容器盛放传递等。 另外,病人的血液或体液不慎飞溅到眼中,应立即用消毒滴眼液 做好清洗和保护,工作服或各种私有物品染上病人血液或体液时,应 及时用 3%过氧化氢溶液消毒并除去血渍。 护士因工作在高危环境中,必须注意饮食结构,保持乐观情绪, 加强锻炼,增 强自身抵抗力,并按规定的免疫程序接种各种疫苗,如 乙肝疫苗、流感疫苗等。 护理危险因素的防范 护理人员在执行任何医嘱时必须认真仔细核对,严格落实二人核 对制度(特别是输血)。一人值班时必须核对无误后方可执行。 凡无执照医生或进修医生开的医嘱又无上级医生冠签名、有涂改 及字迹不清的医嘱不执行。 非抢救状态时的口头医嘱、抢救时非二人复述的口头医嘱不能执 行。 需做皮试药物未开皮试医嘱不执行。 如首次注射青霉素、头孢类药物或停用超过 3 天等无做皮试医嘱 或未做皮试时其医嘱不能执行,防止发生过敏反应。 哌拉西林舒巴坦和氨苄西林舒巴坦做青霉素皮试,头孢类抗生素 做头孢唑啉皮试。 做新开医嘱时,对于医生所开的医嘱有疑问时必须询问清楚。 开医嘱时间不符时不能执行。 多巴胺、化疗药肌肉注射医嘱不能执行,易致局部组织坏死。 临时口服药用法遵医嘱,用法不明不执行。 大剂量西地兰(成年人0.4mg、小儿:2 岁以上 0.040.06mg/kg)静脉推注不 执行。 医生错开米索前列醇剂量(如 200ug 写成 200mg)护士不能执行。 执行医嘱时要认真核对,避免执行错误医嘱。 糖尿病病人(或血糖增高病人)静脉输注葡萄糖一定要在葡萄糖 内加入相应剂量胰岛素,否则医嘱不能执行,因直接输注葡萄糖易致 血糖增高。 医嘱药品用法不当(如 Vit K1 静脉推注不能执行。 ) 呼吸抑制的患者禁止使用镇静剂。 饮酒后注射、口服头孢类药物不执行。 头孢曲松钠等抗生素加入钙剂溶液(如复方氯化钠、林格氏液等) 不执行。 新药在第一次使用时,护士不清楚用法、配伍禁忌等,先看说明 书后再执行。 静脉、膀胱灌注等大剂量化疗药物时必须加强核对和观察。化疗 药物外渗可引起组织坏死、骨髓抑制等。 阿托品用药时应特别注意区分各种剂量的适应症,0.5mg 肌肉 注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