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道重要还是治道重要-_第1页
政道重要还是治道重要-_第2页
政道重要还是治道重要-_第3页
政道重要还是治道重要-_第4页
政道重要还是治道重要-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1 政道重要还是治道重要? 牟宗三认为,中国古代政治思想 的最大缺陷之一,是只关心“治道” 而忽 视“政道”。政道是政体模式,治道是治 国方式。中国人自古只讨论治国方式, 不知道改造政体:由于士大夫“始终不 向政道用心” ,中国自古只有 “治权的民 主”,没有“政权的民主”;由于士大夫 一味向治道用心,理想的政治“只有靠 著圣君贤相的出现” 。因此,在他 看来,政道远比治道重要,现代中国政 治的首要任务是政体改造而不是治道探 索。 中国论文网 /4/view-12708384.htm 然而,牟的观点可以说犯了哈耶 克所谓“理性建构论 ”(construetivist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2 rationalism)的错误。所谓理性建构论 (也泽为建构论唯理主义) ,指忽略政 体赖以存在的历史一文化一心理基础, 相信最重要的制度可以通过理性人为地 设计并建构出来。哈耶克指出.人类历史 上那些最重要的制度,从来都不是人为 设计出来的,也不是由人的先天本性决 定的,而是源于漫长的历史进化过程, 通过不断地淘汰、选择、再淘汰、再选 择而建立起来的,是基于某种“自生自 发的秩序”。 “如果我们无视我们理性的 限度,那么这种雄心和抱负便有可能促 使我们把我们的制度引向毁灭。 ”在法 律、立法与正义一书第二卷,哈耶克 重点批评了“ 社会正义的幻象 ”,即根据 一套理想的分配正义理论来全面重建制 度。今天的中国学界,许多人大谈民主、 宪政,往往也是如此,即以某种抽象的 人性论、价值原理或形而上学为依据, 倡导建立某种据说具有超越历史、时代 和文化而有效的理想政体。 理性建构论的一个严重后果是导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3 致“政体决定论 ”,将政体看成是万能的、 超时空有效的理想来追求,认识不到政 体的产生总有一定的历史局限,政体的 消亡总有一定的现实规律。比如牟宗山 所否定的君主制(monarchy) ,之所以 曾经在人类历史上那么长的时段和那么 大的范围存在,决不是偶然的。无论是 中国还是西方,无论是东亚还是中东、 俄罗斯,君主制都曾长期存在。我想, 这并不是由于当时的人们不知道限制君 权,不知道反抗专制。春秋时代“弑君 三十六”( 春秋繁露 ) ,就是古人知 道反抗专制最好的证明。可是每次弑君 之后,还是要重新确立一位国君。有时 到了无君可立时,权臣们还是不得不想 方设法去远方、甚至别国寻找一位与国 君家族有血缘关系的人来继位。显然这 是因为当时并没有其他更好的政体能够 取代。 纵观历史,人类在过去数千年间 建立的典型政体并不多,包括禅让制、 君主制、贵族制、民主制等等。柏拉图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4 的理想国分析的五种政体(民主政 体、寡头政体、贵族政体、僭主政体、 荣誉政体)其实可以归结为君主制、贵 族制和民主制三种。亚里士多德在政 治学中讨论了君主政体、贵族政体、 平民政体、共和政体、寡头政体、僭主 政体等六种政体,它们可归结为三种: 一人执政、少数人执政或多数人执政。 他告诉我们,从来就没有什么政体本质 上是好或坏的。因为决定政体好坏的东 西不是其制度本身,而是人口的质和量。 因此,每一种政体都有好的和坏的形式, 都有多种变体。如平民政体有五个品种, 寡头、贵族政体各有四个品种,共和政 体有三个品种,僭主政体也有三个品种。 有人认为,西方人对理想政治秩 序的探求着眼于政体,中国人对理想政 治秩序的探求着眼于治道。这一观点很 有道理。不过也须指出,无论在两方还 是中国,每一种政体或制度的产生和演 变,都是特定历史背景下的事。设想一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5 下:秦汉以后多数学者认同郡县制,但 如果在春秋时期搞郡县制,真的行得通 吗?真的能给历史带来进步么?同样, 秦汉以后一直有学者怀念周政,试图恢 复封建,结果无一成功,这也不是没原 因的。可以发现,中国历史上出现过的 几种主要制度,包括君主制、封建制、 井田制、郡县制、科举制等,都不是哪 个思想家发明出来、强加给这个社会的, 而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才形成的。同样, 现代民主制也不是来源于思想家的发明 或设计,而源于公元 9 世纪以来西欧自 发形成的城市公社或商人城镇。因此, 忽略经济结构、社会组织状况、权力/权 威观念等一系列因素,由学者在书斋里 根据抽象的思维逻辑来设计或论证一个 国家的政治制度,是荒谬可笑的。我们 不能仅因一种道义的立场,出于某种抽 象的原理,对于中国当下究竟应该实行 什么样的政体或制度作出轻率判断。 如果把政体比作一个人身上的皮 肤,历史一文化一心理基础则相当于这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6 个人的骨骼、血脉、肌肉等等。可以假 设,如果我今天羡慕另一个人的皮肤, 是否能够在不改变骨骼、血脉、肌肉等 内在组织的前提下,单纯靠移植来具备 与他人一模一样的皮肤?显然不可能。 也许,好皮肤容易找到标准。但它永远 是皮,而不是肉。对一个民族生命肌体 的运作来说“ 皮” 并不具有本质的重要性。 同时,由于各个人的内在组织结构千差 万别,我们不能仅仅出于审美或价值观 的偏好而为所有人定制同样的皮肤标准, 同样也不能仅仅由于价值观偏好而为所 有民族定制同样的制度标准。正如不同 的个体有不同的理想皮肤,不同的文化 应当有适合于自身的不同的理想制度。 按照美国学者白鲁恂(Lucian W.Pve)先生的观点,一百多年来,亚 洲人对权力/权威的理解并无大变。白氏 的研究,凸显了文化心理因素对于政治 制度的重要性。他研究了包括印度、巴 基斯坦、孟加拉国、泰国、菲律宾、马 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日本、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7 中国、越南、韩国等许多亚洲国家的权 力/权威及政治合法性概念,发现二战以 来亚洲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纷纷独立, 以及对于西方现代制度理想的追随,并 没有导致其权威模式的改变。相反,由 于传统的家长式的(patemalistic) 、以 私人关系(personal ties)等为基础的制 度模式继续在这些地区发挥着强大的、 根本性的作用.不少亚洲领导人也逐渐认 识到只有遵守自身文化的权威模式才能 成功,并在实践中有意识地抛弃了西方 民主制度模式。 今天,真正重要的是要研究清楚, 中国文化在自我整合方式上有什么重要 特点和规律。其权力,权威赖以建立并 有效运作的内在机制是什么:当人们不 遵守这些规律和机制时,会受到什么样 的惩罚。一百多年来,我们一直在学习 西方,也曾像许多亚洲国家一样模仿西 方的政治制度,但是却一而再、再而三 付出代价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对这些问 题的回答,我认为恰恰应该归结到遭到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8 牟宗三先生摒弃的“ 治道”上。这是因为, 治道研究是在充分尊重文化习性的基础 上,基于对某种文化中权威模式的认知, 来分析权力发挥作用的有效方式。所以, 它可以帮助说明某种政体在一种文化中 发挥作用的条件是什么。不仅如此,我 们还可以设想,在政体改革的目标尚未 十分明朗的情况下,通过搞清一种文化 中有效的治道,也可以帮助我们逐渐发 现政体改革的方向,因为政体或政治制 度的变化必须有利于治道充分地发挥作 用。 从某种意义上讲, “治道” 研 究比“政道”研究更加重要。这是因为政 体往往受制于时代条件.在经济组织、社 会结构、文化权威、民众心理、历史传 统等未出现巨大变化的情况下,其适合 的政体形态也不能轻易变革。同时,由 于人们习惯的权威模式的建立是基于过 去数百甚至数千年的历史经验,因此会 有巨大的惯性,这使得政体变革风险很 大,与其急于从事政体变革,不如从事 治道研究。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9 “治道 ”的重要性还体现在它对政 体的巨大改造能力上。虽然“政体” 有其 不可逾越的时代局限,但是其运作方式 往往有巨大的改进空间。比如同样是君 主制,也可以通过不同的治理方式展现 出不同的面貌:周代君主制已与秦代不 同,秦代的君主制又与汉代不同,唐、 宋君主制已有较大区别.跟清代相比差别 就更大。另外,君主制本身也有多种存 在方式:有封建制下的君主制,也有郡 县制下的君主制,还有现代宪政制度下 的君主制,而宪政下的君主制也有英国 模式与日本模式之别。正因为政体的僵 硬形式可以通过治道的灵活方式得到巨 大改善,人们有时会考虑在不放弃君主 制形式作为象征符号稳定民心、满足民 众心理需要的同时,通过“治道” 的调整 找到解决克服当前政体问题的办法.从而 极大地弥补由于政体局限所带来的问题。 不要小看“ 治道” 化解 “政道”局限 性的能力。中国人过去在君主制下发明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10 了宰相制度、职业文官制度、监察御史 制度、征辟科举制度、地方自治及行业 自治,并建立了道统学说、民本学说、 君道臣道学说、王道霸道学说、以德治 国学说等等,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 了限制君权、制约君主专制的效果。换 言之,正因为政体缺乏弹性。我们不应 把应由治道来解决的问题归咎于政体, 更不应过早过急地对政体动大手术。因 为如果是能用治道来解决的问题,就不 必诉诸政体改革,这样可以避免造成社 会的巨大动荡,引发一连串意想不到的 后果。比如辛亥革命时,不少激进的青 年认为清廷已经不能再指望,只有推翻 它才是中国惟一的希望所在。但他们却 没想到推翻清廷后所带来的长达数十年 的内战,也没有想到君主制在日本、英 国以另一种方式保留下来对于稳定社会 变革发挥了重要的心理安慰作用。 “治道 ”可以为政体 /政道提供精神、 方向和原则。政体就好像一架机器,作 为一套制度体系,需要治道为它灌输精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11 神。比如儒家的王道学说,为君主制提 供了灵魂,几乎起到了化腐朽为神奇的 效果。又比如人民主权是民主政治的核 心价值。但是它们不可能在任何一种民 主政治中自动地得到实现,其实现的关 键取决于各国的政治现实。仅从这个角 度看,治道的重要性就并不亚于政体。 因为任何政体都不是“ 永动机 ”,都需要 人来支配、维护和修理,使之朝理想目 标前进,而这些都是属于“治道” 范围的 事。 诚然,民主、宪政在今天均可讨 论,但如果我们是出于某种天真的价值 理想或抽象的价值原理来追求民主、宪 政,而不研究它们与中国文化习性的关 系,就不可能找到中国政治的真正出路。 我们不妨从德性权威、礼大于法、风化 效应、政教不分、义利之辨、大一统等 若干角度来总结中国文化中的治道.挖掘 它们对于当下探索中国政治改革出路的 特殊意义。事实上,无论中国未来采取 什么政体,这些治道都是重要而且必要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12 的。学者们如果沿着这条路走下去,或 许能找到中国政治发展的真正方向,而 无需一味沉湎于政体变革,单纯寄望于 民主宪政。试略述如下: 1.德性权威 美国汉学家白鲁恂多次提到亚洲 文化特别是东亚以德治国的现象(rule by virtuous men,or ruleby moral example) ,认为这体现了亚洲文化中一 种独特的权力/权威观。白鲁恂分析了巴 基斯坦、印度尼西亚等国二战后独立以 来,曾真心尝试全面接受两方式政治体 制,通过大选、议会、法治、政党等制 度的引入来建立一个现代国家。然而, 他们的实践最终导致了暴乱、军事政变、 独裁统治等可怕的后果。因为亚洲人心 目中的权威,权力概念与西方人不同, 人们发现通过民选上来的官员“无德” , 心中不服,所以造反有强大的民意基础。 如果说亚洲人真正在心理上接受 的权威/权力模式是家长式的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13 (paternalistic) ,以德治国则代表对这 一治理模式的改造。古人特别强调“为 政以德”( C 语为政 ) 、 “授有德, 则国安”( 管子牧民 ) ,因为在上 位的人对他人的示范作用特别大。有德 之人在位,之所以能“ 居其所,而众星 拱之”(论语 为政 ) ,是因为 “其身 正”(论语 子路 )的缘故。 大学 云:“上老老而民兴孝,上长长而民兴 悌,上恤孤而民不倍。 ”孟子曰: “一正 君而国定矣” (孟子离娄上 )都是 这个意思。 2.礼大于法 费孝通、梁漱溟、许R 光先生 早在半个世纪以前就曾指出,一个主要 靠情面维系的中国社会,原本不适合现 代意义上的法治,而更适合礼治。 在中国文化中, “礼 ”最核心的精 神是人与人、人与万物交接时的伦理规 范,以相互尊重、彼此恭敬、和谐相处 为宗旨,所以礼被看成“ 人道之极 ” (荀子礼论 ) , “理万物者 ”(礼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14 记礼器 ) 。礼与法的本质区别在于: “礼”不是硬性的约束机制,而是同一共 同体中多数人在心理上认同、在情感上 接受的行为规范.而法则是硬性的约束机 制,不管人们心理上是否认可。 中国文化中人与人关系整合的机 制是人情和面子。中国人天生对于非人 化、冷冰冰、没有人情味的制度与规则 缺乏热情和信念.他们倾向于认为制度是 死的、人是活的,任何不符合人情的制 度都可变通。由于礼的最大特点是以人 情、风俗为基础,以人们在心理上广泛 认可为特点.所以,对中国人从制度上约 束的最好方式很可能不是通过“法” ,而 是通过“礼”。另外, “礼”诉诸自身的自觉, 而“法”诉诸他人的惩罚。中国人倾向于 认为礼治才是治本,法治只是治标。孔 子说“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 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论语为政 )即是此意。中国文 化之所以走上了一条“ 礼大于法 ”的道路 不是没有原因的。当然,这决不是说,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15 法治在中国文化中就没有必要,而只是 强调在功能大小上应当与礼有所区刖而 已。 3.风化效应 古人十分重视通过引导和改变社 会风气来建设理想社会。孔子认为,要 改变一个社会的风气,最重要的莫过于 从在位的人做起:“ 君子之德,风;小 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论 语颜渊 )儒家认为,好的政治以“风 化”为基础。 毛诗序有云: 风,风也,教也。风以动之,教 以化之 先王以是经夫妇,成孝敬,厚人 伦,美教化, 移风俗。 即使在当代,风气的重要我们也 常常可以从有关部门“ 狠刹歪风邪气 ”、 “狠抓党风建设 ”、 “治理校风”、 “整顿作风” 、 “改变社会风气 ”等政策性宣传中看出。 不同时代、不同地方、不同人群流行的 风气也各有不同。有些风气是暂时性的, 如各种“热”,什么出国热、下海热、参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16 军热、京剧热、读书热、国学热即 所谓“风水轮流转 ”,风气若干年一变。 但关系社会整体的风气,往往以文化传 统或社会心理的形态表现出来,具有相 当的稳定性.它们对于人们社会生活的影 响也更为深入,需要在政治活动中施加 积极的引导作用。 4.政教不分 白鲁恂指出,亚洲或中国政治总 是过多地意识形态化。把比较多的精力 用在论证一些仅具象征意义的符号上面。 这说明中国人比较多地注重心理上的满 足,也说明精神、思想因素在中国人的 集体生活中占有较重的分量。中国人做 事之前,需要先在思想上形成共识,在 精神上进行凝聚,在心理上达成默契。 这些在其他文化中不能说没有,但是对 于崇拜形式化原则的西方人来说,这类 做法有时会被当成是浪费时间或舍本逐 末,他们认为直截了当地提出规则比精 神思想工作意义更大。 意识形态的重要性表明了中国文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17 化中政、教不分的现实。关系本位的中 国文化,不可能走一条政、教分离的道 路。诚然,在中国文化中确能容许“教” 脱离“政”(如佛教、道教等) ,但却不 能容许“政”脱离“教”。中国人认为“政” 必须依赖于“ 教” 来管束,就像小孩需要 家长来管教一样。像西方人那样,从中 世纪以来一直信奉政、教分离,结果使 政治成为脱离宗教的、非道德化的系统. 把功能上的功利和效益当作首要宗旨来 追求,这在中国文化中缺乏基础。 5.义利之辨 与政教不分相关的一个问题就是 义利之辨。孟子曰:“ 上下交征利,则 国危矣。 ”( 孟子梁惠王上 ) 大学 曰:“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 ”为 什么古人认为治国必先区分义利呢?因 为孔子说过:“ 放于利而行,多怨。 ” (论语里仁 )我们要明白,在中 国,社会风气的力量异常强大,而制度 至上的思维却难以确立。当“利” 被抬到 重要位置后,就极易形成一切向钱看的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18 风气,导致正义失衡,制度失灵。所以 说,正确处理义利,是中国文化中实现 善治的最重要条件之一。改革开放以来, 受西方经济学思维影响,我们在“放权 让利”、 “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 ”的思路引 导下,推行以经济利益带动经济和社会 发展的政策。虽然确实带来了社会财富 突飞猛进的增长,但同时也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