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第五次党代会报告_第1页
市第五次党代会报告_第2页
市第五次党代会报告_第3页
市第五次党代会报告_第4页
市第五次党代会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努力建设富裕文明和谐的新天水 在中国共产党天水市第五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赵春 (2006 年 12 月 24 日) 各位代表、同志们: 现在,我代表中共天水市第四届委员会,向大会作工作报告。 一、第四次党代会以来工作回顾 市第四次党代会以来,全市各级党组织在市委的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 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中央、省委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团结带领广大党 员、干部和群众抢抓机遇,求实进取,苦干实干,圆满完成了市第四次党代会确定的目标任务。 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综合实力明显增强。预计到今年底,全市生产总值由 2002 年的 98.8 亿元增加到 163.5 亿元,年均增长 11.6%;大口径财政收入由 8.55 亿元增加到 18.1 亿元,年 均增长 23.34%;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保持在 15%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 218.83 亿元,与上届的五年相比增长 78.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 34 亿元增加到 63.9 亿元, 年均增长 12.7%,经济运行质量 和效益明显提高,为进一步加快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不断加强,发展基础进一步夯实。交通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 宝兰二线铁路、天巉、天江、牛北等公路相继建成通车,宝天高速公路开工建设,天定高速公路 奠基开工,天水军民合用机场等重大交通项目前期工作进展顺利,东、西、南向大通道进一步畅 通,县、乡干线公路、景区道路通达深度和等级标准明显提高。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重要进展, 一批城市道路、桥梁、广场和供水、供暖、污水、垃圾处理、通信、电网改造等基础设施重点项 目相继建成,城市建设正在实现由扩大规模、形成格局到完善功能、提升档次、改善人居环境的 转变。旧城改造和小城镇建设步伐加快,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城乡面貌发生 了历史性变化。农村相继实现村村通电、通农机路、通广播电视、通电话,实施一批人畜饮水、 沼气建设、农田水利等项目,退耕还林、荒山绿化、天然林保护、藉河流域综合治理、生态县建 - 2 - 设、市区南北两山和景区绿化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成效显著,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的大力推 进,有力拉动了经济增长,为长远发展积蓄了后劲。 结构调整稳步推进,经济自主增长能力明显增强。工业主导行业不断发展壮大,机械、 电子、电器、轻工、建材等主导行业优势地位进一步强化,工业企业整体素质不断增强,市场竞 争力明显提高。大力调整农业结构,发展特色经济,农产品区域化布局逐步形成,“龙头”企业不 断发展壮大,农业产业化发展初具规模,农业综合开发能力明显增强,大力发展劳务经济,促进 农民增收。非公有制经济发展领域不断拓宽,旅游业发展势头强劲,第三产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 率逐年提高,三次产业结构趋于优化,经济结构初步实现了从以农村经济为主到以工业经济和第 三产业协调发展的转变。 以国有企业改革为重点的各项改革不断深化,经济发展活力进一步增强。国有企业改革 走在全省前列,现代企业制度初步建立,改革成效初步显现,骨干企业发展优势进一步强化。农 村税费改革稳步推进,取消农、牧业税,实现农业生产环节零税率,减轻了农民负担。加快推进 乡镇职能转变,乡镇撤并幅度达 23.12%,基本达到了优化乡镇机构、激活干部队伍、转变工作 职能、提高工作效率的目的。推进政府机构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启动事业单位改革试点和教育、 文化、卫生、投融资体制改革,成立天水市城市建设投资(集团) 公司和天水市经济发展投融资公 司,在全省率先开展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和行政审批服务改革,发展环境不断改善。节会经济、 假日经济快速发展,对外开放不断扩大,招商引资取得突破性进展,建成和正在建设一批大项目、 好项目,全市经济发展正在朝着从自我积累、内力推动为主向与招商引资、外力推动结合转变。 扶贫开发进程进一步加快,城乡人民生活明显改善。全面落实各项支农惠农政策,加快开发 式扶贫进程,积极开展“整村推进”扶贫项目建设,全市农村又有 7.87 万绝对贫困人口基本解决 温饱,农村贫困面大幅度下降,部分地区向小康迈进。预计到今年底,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达到 7400 元,年均增长 8.5%,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 1665 元,年均增长 7.3%。社会保障水平不 断提高,城乡困难群体救助体系逐步建立,养老、失业、医疗等社会保障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城 乡居民消费水平不断提高,消费结构趋于优化,生活质量明显改善。 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进一步加强,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发展。思想道德教育和思 想政治工作不断深入,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广泛开展,广大干部群众的发展意识、改革意识、 - 3 - 法治意识和科技意识不断增强。依法治市全面推进,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 和政治协商制度进一步完善。爱国统一战线得到巩固和发展,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工、青、妇、 科协等人民团体围绕大局,积极有效地发挥作用,形成了心齐气顺、风正劲足的良好局面。大力 推进依法行政、公正司法、党务政务公开,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健康发展。依法严厉打击各类犯罪 活动,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保持了社会稳定和谐。科技、教育事业较快发展,五县两区全部 实现“两基”达标,科技创新步入全省前列,科技对经济的贡献率进一步提高。文化、卫生、体育、 新闻事业发展取得新的进步,人口与计划生育、资源与环境保护工作得到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 设和双拥共建工作扎实开展,成效显著。我市相继创建为全国优秀旅游城市、CCTV 评选最具西 北风情的西部名城、全国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示范城市,三次荣获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城市,两 次被命名为全国双拥模范城市,连续二次被评为全国十大节庆城市,连续三次荣获全国“长安杯” 奖、“全国社会治安优秀地市”称号,连续十年荣获全省社会治安良好地区称号。 党的建设全面加强,执政能力进一步提高。深入开展警示教育、权力观教育和社会主义 荣辱观教育,农村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试点工作得到了中央和省委的充分肯定,全市党员先进性 教育活动取得实效,推动了全市党建工作整体水平的提高。严格执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 作条例,在扩大民主、完善考核、推进交流、加强监督等方面取得新进展,各级领导班子和干 部队伍结构逐步优化,领导发展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加强机关、农村、企业、非公有制经济组织 和城市社区党组织建设,发挥了基层党组织的政治核心、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党员队伍不断壮大,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进一步增强。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实施 纲要,加大反腐败工作力度,在预防和治理腐败方面取得明显成效。同志们,市第四次党代会 以来的四年,是全市人民在党的领导下抢抓机遇、夯实基础、深化改革、加快发展的四年,是全 面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的四年,也是全市经济社会发展 最快、城乡面貌变化最大、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四年。我们取得的进步与成绩,是省委、省 政府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各级党政组织和广大干部开拓进取、扎实工作的结果,是全市各族人民 齐心协力、艰苦奋斗的结果,与历届市委工作打下的良好基础和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密不可分。 在此,我代表中共天水市第四届委员会,向所有关心、支持天水建设,为天水发展作出贡献的同 志们、朋友们,表示诚挚敬意和衷心感谢! - 4 - 回顾过去四年的发展历程,我们深深体会到,要把天水的事情办好,必须坚持和运用以下几 点基本经验: 必须坚持把中央和省委的精神同我市实际紧密结合起来,走适合天水实际的发展路子, 以新的思维、新的视野、新的举措,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必须坚持发展第一要务不动摇,把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作为首要任务,确定科学合理、 适度超前的奋斗目标,尽力而为,量力而行,一切工作围绕加快发展来进行,一切问题依靠加快 发展来解决。 必须坚持把改革和创新作为加快发展的动力,清除阻碍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以深入推 进国有企业改革为核心,牢固树立创新意识,全面推进各项改革,不断增强发展活力。 必须坚持把优化发展环境摆在突出位置,坚持依法治市,以公开、公正、高效、廉洁为 主线,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建设环境、市场环境和干事创业环境,不断培育特色鲜明的城市品 牌,形成新的发展环境优势,增强发展竞争力。 必须坚持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从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 着力提高城乡人民群众收入水平,解决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保障城乡困难群众的基本 生活,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凝聚各方面的智慧和力量,形成促进发展的强大合力。 必须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方针,紧紧围绕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永葆先进性这个主题, 把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和制度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加强和改进宣传思想工作,不断完 善民主集中制的各项制度,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发挥统一战 线作用,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 在总结经验和成绩的同时,必须清醒地看到,我们发展中还面临着一些亟待解决的矛盾和问 题,主要表现在:经济结构还不尽合理,体制机制不够完善等深层次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改 革攻坚任务艰巨;经济总量小、人均水平低,投融资渠道单一,地方可支配财力紧张,发展资金 不足,财源后劲乏力;工业企业规模不大,产业集群化程度不高,自主创新能力、自我发展能力、 市场竞争能力不强;农业基础脆弱,农业产业化发展水平较低,县域经济发展较缓慢,农民增收 难度较大;社会保障、就业和再就业、维护社会稳定的压力较大,影响社会稳定的一些难点、热 点问题仍然比较突出;一些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的问题仍然存在,部分党员干部业务素质和工作 - 5 - 作风还难以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对此,我们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正视存在的问题和挑战, 既要知难而进,迎难而上,更要艰苦奋斗,真抓实干,用发展的办法解决一切矛盾和问题。二、 今后五年的发展思路和主要任务 今后五年,是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进一步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 的关键时期,我们只有站在全省、全国、乃至国际宏观环境下审视天水的发展,深刻分析面临形 势,才能掌握领导发展的主动权。从发展的有利条件看,国际、国内资本流动、产业梯次转移速 度加快、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发展先进制造业以及省上 在“十一五”发展布局上把我市纳入西陇海兰新线经济带甘肃东部大城市发展规划等举措,给我们 加快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更重要的是,经过多年的发展和积累,我市具有的优势更加凸 显,全市上下加快发展的认识更加统一,一心一意谋发展,聚精会神搞建设的氛围更加浓厚。面 向未来,我们一定要坚定信心,把握机遇,迎接挑战,乘势而上,努力建设富裕文明和谐的新天 水。 今后五年全市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 观为统领,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全面实施“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 推进改革创新,做强优势产业,构建和谐天水,加强党的建设,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发展思路和奋斗目标是:发挥交通区位、制造加工业、特色农业、自然生态、历史文化、旅 游资源和人力资源七大优势,实施工业强市、农业稳市、商贸活市、旅游富市、科教兴市五大战 略,努力实现建设西部装备制造业聚集城市、区域现代物流中心城市、甘肃省优质绿色农产品加 工基地城市、陇上最佳宜居环境城市、国家重点旅游城市的宏伟蓝图。国民经济增长速度和全社 会固定资产投资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确保经济总量在全省继续保持较前位次,人均 GDP 达 到全省中等水平;人口自然增长率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有 较大提高,全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构建和谐社会取得新进展,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 神文明、社会文明和生态文明协调发展;党的思想、组织、制度、作风建设有新提高;全面完成 “十一五”规划确定的各项任务。 按照总的指导思想和发展思路,要实现今后五年的奋斗目标,必须坚持以下原则: - 6 - 第一,坚持加快发展。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全面落实“五个统筹”。转变发 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夯实发展基础,增强发展后劲,坚持发展抓项目不动摇, 立足新起点,抢抓新机遇,争创新优势,开创新局面。第二,坚持以人为本。把符合最广大人民 群众的利益作为科学决策、制定政策的最高准则,把人民群众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赞成不 赞成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努力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让 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促进共同富裕。 第三,坚持改革创新。把改革开放作为加快发展的第一动力,力争使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 革取得突破性进展。加快建立充满活力、富有效率的体制机制。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 源,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提升我市经济核心竞争力的战略举措,使 已有的优势进一步升华,潜在的优势转化为新的现实优势。 第四,坚持稳定和谐。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 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以稳定促改革,以改革促发展,以发展保和谐。 第五,坚持求真务实。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凝聚一切有利于发展的力量,调动 一切有利于发展的因素,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力求在解决社会 热点难点问题上有更大的突破。讲实话、办实事、求实效,把实事办好,把好事办实。 建设富裕文明和谐的新天水,是全市 350 多万人民的强烈愿望,是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共 产党员肩负的重大历史使命。我们要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凝聚各方面的智慧和力量,齐心 协力,开拓创新,抓主抓重,确保完成各项目标任务。 (一) 坚持发展第一要务,进一步提高综合实力。 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 础。当前,全国发展已实现由总体小康向全面小康社会、和谐社会建设迈进,省内兄弟市州正在 各恃优势、竞相发展,而我市作为经济欠发达地区,近年来虽然在发展方面迈出的步子较大,但 由于受诸多因素的制约,发展速度不快,发展的质量不高,离总体小康和全面小康目标的实现还 有一定的差距,加快发展的任务还相当艰巨。我们必须坚持经济建设中心不动摇,抓住发展第一 要务不放松,用发展的旗帜凝聚人心,用发展的办法解决矛盾,用发展的成果惠泽百姓,立足实 际,奋起直追,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1、坚持发展抓项目,进一步夯实发展基础。项目 - 7 - 是投资的载体,是推动经济快速发展的有效手段。近几年,市委坚持把项目建设作为加快发展的 重大举措,争取和实施了一大批项目,有力地推动了全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尤其今年是全市实施 项目最多、投资最大、成效最为显著的一年,一大批建设项目相继实施,还有一些大的项目已经 或即将启动,这为我们进一步加快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未来五年,我们必须紧紧抓住这个难 得的机遇,坚持把项目建设作为经济发展的中心环节,按照国家宏观政策和市场导向,统筹协调, 突出重点,积极拓展项目建设领域,努力提高投资质量和效益,谋划建设一批规模大、效益好、 对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财源建设起长远带动作用的骨干项目,推动全市项目建设上规模、上水平。 以能源资源开发为着力点,突出抓好大唐甘谷电厂技改扩建、国电天水电厂立项建设、武山钼矿 勘探开发等一批重大产业项目;以引进和开发优势工业项目为提升点,争取和实施一批企业技改 和扩建项目,促进工业结构优化升级,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增强发展后劲;以交通、水利、生 态建设为切入点,突出抓好天宝高速公路、天定高速公路、天平铁路、县际通乡公路改造、乡镇 汽车站、藉河城区段综合环境治理、中德合作造林工程等一批基础设施项目,进一步改善城乡基 础条件和生态环境;以完善城市功能、改善城乡生产生活条件为着眼点,突出抓好天然气城市气 化工程、农村沼气示范工程、城乡道路、污水垃圾处理、水电暖等设施建设和科技、教育、卫生、 文化、体育等社会公共事业项目,进一步改善城乡生产生活条件、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和质量。 通过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确保“十一五”末全面完成 50 个上亿元重大建设项目工程,全社会固 定资产投资额达到 450 亿元以上。 2、加大改革开放力度,进一步增强发展活力。坚持以股权多元化为目标,紧紧抓住国有资 产管理体制改革的有利时机,加快推进企业的引资嫁接和改组改造,鼓励和支持民营企业参与国 有企业改制;改制不到位的市县属企业,要加快改革改制步伐;在困难企业改革中,要正确处理 好各方面的利益关系,解决好债务处理、人员安置和资产盘活等问题,推动企业走出困境,改制 新生。要全面推进财税体制、流通体制、土地流转、公用事业、收入分配、信用体系等各项配套 改革,进一步完善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和行政审批服务改革,加快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 求相适应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要积极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搭建不同层次的信用平台,充分 发挥城市建设投资(集团)公司和市经济发展投融资公司的作用,以改革的思路多方筹资,加快城 市建设。要不断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探索发展农业保险,加大金融支农的力度。要坚持实施开 - 8 - 放带动战略,把招商引资作为加快发展的“一号工程”来抓,转变招商思路,创新招商方式,提高 招商实效。要以主导产业、龙头企业和配套项目为重点,着力引进国内外大企业和战略投资者来 天水投资兴业,支持有条件的企业通过上市、发行债券等方式开展直接融资。各级工业园区要成 为招商引资、集约发展的示范区,带动和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 3、着力优化环境,进一步创造发展条件。要围绕建立健全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 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府与市场中介组织分开,规 范建设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公共服务型政府,把政府职能转到主要为市场主体服务和创造良好环 境上来。要坚持标本兼治,继续落实千人评议、投诉查纠、挂牌保护等行之有效的措施,切实增 强公务人员的发展意识、服务意识和法制观念,推进依法行政、规范执法,在更深层次上优化投 资环境,努力形成公平公正、规范有序的创业发展环境,使各类生产要素的活力得到充分释放。 全面落实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促进非公有制经济的快速发展。要加快依法行政、 科学决策、以民为本、服务社会的诚信体系建设,进一步树立责任政府、服务政府、阳光政府的 良好形象,提高政府公信力,坚决纠正公共权力部门化、部门权力利益化的倾向,认真解决推诿 扯皮、办事拖拉以及吃拿卡要等问题,努力营造科学开放的工作环境、诚实守信的商业环境、廉 洁高效的政务环境、安全有序的法制环境、方便舒适的人居环境,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二) 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区域经济跨越式发展。 实现由农业经济向以工业经济为主导、第三产业快速发展的跨越,不仅要做强优势产业,做 大经济规模,而且要优化产业结构,整合产业资源,加快经济转型,在集约发展工业、旅游业、 商贸服务业、小城镇建设上下功夫,努力实现区域经济跨越式发展。 1、加快工业集约化发展,大力推进工业化进程。坚持用产业集群理念谋划工业,走以市场 为导向、相关产品集中生产、专业化协作配套、企业大量集聚的产业集群路子,紧紧抓住国家振 兴装备制造业的机遇,优化整合工业资源,重点发展机械制造、电子电器、轻工建材、食品医药 等产业集群,适时组建企业集团和产业集团,支持企业上市融资。大力扶持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发 展,形成一批机制灵活、技术先进、管理有序、效益良好的民营企业群。大力支持中小企业,健 全社会化服务体系。依托资源开发,培育壮大县域工业经济,不断完善区域工业体系。大力实施 - 9 - “10 强 50 户”工程,集中力量培育优势骨干企业,壮大主导产业,不断提高全市工业经济的整体 实力。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加快科技成果转化的产业化发展步伐,重点研发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 权和核心竞争力的知名产品,全力打造华天科技、星火机床、风动工具、长城电器等知名品牌, 形成新的产业优势。适应新的发展形势,运用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创新机制,提升建筑业 的市场竞争力。加快工业园区建设,充分发挥园区产业培育、聚集、孵化和辐射带动的功能,加 快天水高新技术工业园、秦州东十里工业园区、电子工业园、暖和湾工业园和麦积廿铺工业示范 区及五县工业园区的建设步伐,争取更多的高新科技优势企业入驻园区,引导协作配套企业和关 联项目向园区集中,形成聚集效应和规模效应,使园区成为拉动区域经济发展的“引擎”,促进集 约化发展。2、加快旅游业发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围绕建设国家重点旅游城市和西部旅游 名城目标,牢固树立大旅游、大产业、大市场意识,坚持保护与开发并重,以秦州、麦积为中心, 以麦积山风景名胜区为龙头,以古“丝绸之路”为主线,进一步挖掘旅游资源的历史和人文内涵, 重视旅游资源地域品牌的注册和保护工作,加快培育特色旅游产品,精心打造和营销以“羲皇故 里、麦积山石窟、大地湾遗址、秦州古韵、陇上江南”为主的旅游品牌和精品旅游线路。依托自 然和人文资源及高新农业产业、节会经济等开发生态旅游、农业观光旅游和会展旅游,大力开发 旅游商品,增强旅游品牌的吸引力和竞争力。坚持点线面结合,积极做好天宝高速公路沿线精品 景点的规划和开发,加快麦积山申遗工作和申报国家地质公园工作。加强跨省、跨区域的旅游线 路对接合作,加快与全省及周边地区旅游经济的有机融合,加强景区、景点和旅游线路建设,打 好“绿色生态牌” 和“ 历史文化牌 ”。加强营销网络建设,提高旅游服务水平,做大做强旅游产业。 3、加快商贸服务业发展,促进城乡经济的有机融合。坚持产业化、社会化、市场化导向, 用建设现代物流业的理念改造提升传统商贸流通业,支持优势企业扩大规模,集中培育 10 户销 售额 5000 万元以上的流通企业,引导小型和非公有制流通企业加快发展。大力实施“科技兴贸” 战略,建设有一定规模的电子电工电器产品交易市场,在继续扩大机电产品、高科技产品和高附 加值工业产品出口的同时,狠抓农副产品的出口,努力开拓国际市场,加快内外贸一体化和贸工 农一体化步伐。进一步完善城乡商贸网络,建立完善区域市场体系,加强城乡商品市场、要素市 场、技术市场建设,构建包括交通运输、仓储配送、流通加工、信息网络等功能的现代物流体系, 加快天水会展中心、麦积区甘泉物流中心、秦州物流中心等物流基地建设进度和天水二级海关筹 - 10 - 建工作。新建扩建一批产地批发市场和农村集贸市场,加快社区市场和便民市场建设,实施“万 村千乡”市场工程,吸引各种生产要素聚集,努力把天水建成集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为 一体的陇东南商贸物流中心城市。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运用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等 现代流通方式改造传统服务业。大力发展信息、文化、中介、咨询等现代服务业,促进金融保险、 邮政电信、电力运输等产业健康发展,积极发展房地产业、物业管理、社区服务等新兴产业,进 一步完善城市服务功能,提高服务业对经济的贡献率。 4、加快城镇化进程,提高产业聚集和辐射带动能力。按照把天水建成具有产业聚集功能的 大城市的要求和建设陇上最佳宜居城市、国家生态园林城市的发展目标,进一步完善城市总体规 划,加快市区扩容建设步伐,逐步形成两区相向、东西延伸、南北拓展的城市发展态势。坚持强 化功能和扩大规模相结合,正确处理旧城改造和新区建设的关系,构筑以市区为中心、五县县城 为骨干、各具特色的小城镇为依托的城镇化发展体系,力争“十一五”末,建成区面积扩大到 56 平方公里,市区户籍人口达到 60 万,常住人口达到 80 万,城市化水平进一步提高。要按照适度 超前、科学布局,统一规划、集约发展、以点串线、重点突破的思路,全面推进小城镇建设,重 点加快国道过境段、高速公路、铁路沿线、河谷川道区重要节点城镇的建设,依托区位、旅游、 文化、生态等优势,发展一批优势互补、交通便捷、特色鲜明、辐射带动力较强的重点小城镇群, 使之成为联结城乡的桥梁和纽带。突出县域经济特色、壮大县域经济实力,提高城镇化水平,支 持有条件的县撤县设市,促进城镇带、产业带的崛起。在推进城镇化进程中,重视加强农村居民 住宅规划。经过五年的努力,力争全市城镇化率达到 36%以上。 (三)突出重点,扎实稳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坚持把“三农” 工作作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中之重,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 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要求,紧紧围绕“发展新产业、建设新村镇、培育新农民、塑造新 风貌、创建新机制、建好村班子”六个重点,从“三清五改”整治村容村貌入手,深入开展“百村示 范、千村推进”活动,着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农民生活质量和农村文明程度,协调推进农 村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 良好开局。 - 11 - 1、切实把发展经济作为新农村建设的关键。大力发展农村特色经济,坚持用工业化思维谋 划农业发展,紧紧围绕林果、畜牧、蔬菜三大主导产业及特色优势产业,稳步扩大以东牧、西菜、 南林、北果为主要特色的农业产业经济带。逐步实现农业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生产、产业化经营、 社会化服务,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稳定发展粮食生产,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 积极调整农业结构,把畜牧业作为农民增收的重要产业,加大支持力度,实现我市畜牧业的跨越 式发展。大力实施以“六小” 工程为重点的农村道路、人畜饮水、农村沼气、农村电网、小型水利、 通讯设施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农业科技进步,积极推进小城镇建设,拓宽农村二、三产业发展 渠道,努力培育一批具有竞争力和带动力的龙头企业,充分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 2、切实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新农村建设的核心。积极发展农产品加工、贮藏、保鲜、运输、 物流配送、乡村旅游、餐饮服务等第三产业,延伸农业产业链条,努力提高非农产业的比重,使 农民在农业功能拓宽中获得更多的收益。大力发展和优化劳务经济结构,切实提高农村劳务输转 的组织化程度,建立完善劳务输转培训体系、市场体系、吸纳体系和保障体系,加大“阳光工程” 实施规模,做大做强劳务品牌,重视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真正使劳务经济成为我市经济发展的 新产业、大产业。 3、切实把深化农村改革作为新农村建设的动力。继续稳定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积极稳 妥地推进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深化乡镇机构、农村义务教育、县乡财政管理体制为主要内容的 农村改革,统筹推进农村金融体制、粮食流通体制、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农田水利设施产权 制度等改革,不断加大对新农村建设的支持力度,建立“三农”投入和财政支农资金稳定增长机制, 坚持“多予少取放活” 方针,从解决农民生产生活中最迫切的问题入手,不断深化乡镇政府职能转 变工作,建立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工作机制,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确保全市社会主 义新农村建设取得实效。 4、切实把发挥广大农民的主体作用作为新农村建设的基础保证。只有 广大农村基层干部和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充分发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美好愿望 才能变为现实。建设新农村必须尊重农民的意愿,牢固树立以农民为主体的思想,认真总结和推 广农民群众创造的建设新农村的新鲜经验,积极探索一切有利于调动农民积极性和发挥农民主体 作用的方法和途径。积极探索营建政府发挥主导和全社会共同参与新农村建设的机制,大力发展 - 12 - 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建立和完善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切实提高农村组织化 程度,使新农村建设的过程成为富裕农民、造就新型农民的过程。 (四) 统筹发展社会事业,着力构建和谐天水。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 也是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所在,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要求,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加快 社会公共事业发展,促进社会稳定和谐。 1、切实加强民主法制建设。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把各方面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调动好、 引导好、发挥好,是构建“和谐天水”的重要保证。要坚持把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与依法治市 有机统一起来,按照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原则,支持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依法履行职 能,充分发挥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保障和促进作用。支持人民政协围绕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履行政 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加强同民主党派合作共事,巩固和壮大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 线。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按照各自的章程积极开展工作,充分发挥其联系群众、 服务群众、教育群众、维护群众合法权益的作用。进一步扩大基层民主,全面推行和进一步规范 党务、政务、厂务、村务公开,完善重大事项听证制度、公示制度和政务信息公开制度,畅通公 民有序参政渠道,保障人民群众参与基层事务管理监督的民主权力,支持审判、检察机关依照法 律独立开展工作。大力推进依法治市工作,规范各类行政执法活动,提高行政效能和依法行政水 平。积极推进司法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加强法律援助工作,促进司法公正。加大“五五”普法教 育力度,全面提高群众法律素质。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契机,切实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强化舆 论宣传引导,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积极开展双拥共建和争创文明城市、文明行业、文明社区、 文明村镇、文明单位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形成积极向上、干事创业、团结稳定的浓厚社 会氛围。 2、加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坚持把加快发展社会事业摆在构建和谐社会更加突出的地位, 努力协调好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努力形成社会各阶层各尽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 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加大教育投资力度,加快教育布局和结构调整,大力实施素质教育,巩 固和扩大“两基” 成果,扩大普通高中招生规模;以社会就业为导向,加快发展城乡职业教育和培 - 13 - 训网络,提高劳动力素质;大力发展民办教育;积极支持高等院校的建设与发展。全面推进普通 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高等教育和老年教育协调发展,积极建设学习型社会。进一步加大 科技创新力度,积极推进全国技术创新、制造业信息化和科技特派员三方面试点工作,深入实施 十大科技专项工程,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积极培育壮大民营科技企业,大力推进区域科技创新体 系和服务体系建设,全面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城市。继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繁荣文 化艺术创作,加强文物保护和利用,培育特色文化品牌,发展新闻出版、广播影视事业,整顿和 规范文化市场秩序,促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繁荣发展。进一步加大对外宣传力度,建设特色 文化大市。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进一步扩大和完善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加强乡镇卫生院 和村级卫生所、城镇社区医疗机构建设,加强农村医疗人员培训,推进乡镇卫生院体制改革,同 时,建立健全社区医疗服务体系,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投资兴办医疗卫生保健机构;加强公共卫 生和医疗救助、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提高应对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加强城乡体育设 施建设,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提高竞技体育水平,加快发展体育产业。认真做好人口与计划 生育工作,健全以奖励扶助制度为主的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稳定低生育水平,控制人口数量, 提高人口素质,改善人口结构。大力发展妇女儿童事业,保障妇女儿童合法权益。积极发展残疾 人事业和社会慈善事业。积极应对现代社会老龄化的发展趋势,重视做好老龄工作。加强生态环 境建设与保护,加大环保执法力度,提高环境监管能力,严格控制不合理的资源开发,强化对土 地、水源、森林等资源的生态保护,提高各类资源的利用效率,着力建设“山水城市”,促进经济 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人与自然相和谐。 3、着力解决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构建和谐天水,必须认真解决好涉及民生的现实问 题。要坚持把扩大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就业机制,强化政府 促进就业的职能,规范劳动力市场秩序,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和服务业, 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着力解决城市困难家庭的零就业问题和下岗职工等困难群体的就业难问题, 积极引导鼓励大中专毕业生到基层就业,做好军转干部和复员退伍军人的安置工作,努力扩大就 业和再就业。加快建立健全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增加财政对社会保障的投入, 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制度,重视城市低保人员和弱势 群体的医疗保障工作,合理确定保障标准和方式,做好城市低保工作。探索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 - 14 - 障制度和失地农民的养老保障制度,推进农村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坚持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原则, 加大公共服务投入,着力解决群众上学难、看病难、住房难、打官司难等问题。加快建成覆盖城 乡、功能完善的疾病预防控制和医疗救治体系,建立健全稳定低生育水平的利益导向机制和管理 服务体系,努力减少因病返贫等问题。健全权益保护机制,依法维护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 达权和监督权,从制度上保障群众权益不受侵害。完善农村土地征用补偿办法,确保对被征地农 民的合理补偿到位。认真执行城镇房屋拆迁安置政策,落实依法拆迁的各项制度,规范拆迁行为。 加快推进经济适用房、廉租房建设,有效抑制商品房价格过快增长。建立健全劳动关系协调、最 低工资和劳动保障监察制度,维护劳动者的劳动经济权益。认真做好国有企业改制职工安置工作, 按政策规定落实各项补偿费用。认真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健全安全生产监管体制,加强卫生、 食品、药品等公共安全管理,严防各类安全事故的发生,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安全。 4、切实维护社会稳定。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法制宣传教育,提高全民法制意识,坚持依法办 事,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社会矛盾,坚持司法为民、公正司法,重点解决妨碍司法公正和人民群 众反映强烈的重点问题。综合运用政策、法律、经济、行政等手段和教育、协商、调解等办法, 处理企业改制、征地拆迁、环境保护、劳资关系等一系列新型社会矛盾。创新社会管理体制,整 合社会管理资源,提高社会管理水平。严格落实维护稳定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大力推进社会治 安防控体系建设,努力改善基层政法单位基础条件,深入开展“平安天水”建设活动,加强社会治 安综合治理,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重视和加强流动人口规范化管理,切实增强群众的安全感。 高度重视信访工作,加大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力度,落实处置群体性事件和突发事件的应急机制, 提高基层组织化解人民内部矛盾的能力和水平,引导群众以合法理性的方式表达利益诉求,努力 预防和减少不稳定因素。全面贯彻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发挥宗教在促进社会和谐方面的积极作用,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坚决抵制境外敌对势力利用宗教 进行的各种渗透活动,依法坚决打击利用宗教进行的犯罪活动,切实维护社会的稳定和谐。 5、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把握“两个共同”的民族工作主题,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认真贯彻落实民族区域自治法,不断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 加快以张家川回族自治县为主的聚居及我市散居少数民族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大力扶持民族地 区实施经济结构调整,发展特色经济和优势产业。加大对民族地区的财政和金融支持力度,完善 - 15 - 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相适应的政策性转移支付制度。加快少数民族地区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 高度重视民族地区社会事业发展,突出解决少数民族群众贫困问题,加快民族地区扶贫开发进程, 促进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今后五年,全市改革发展任务艰巨、工作繁重。我们坚信,只要全市人民同心同德,扎实 工作,一个经济社会更加繁荣、文化特色更加鲜明、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生态环境更加优美、社 会更加和谐稳定的新天水,就会以崭新的姿态展现在我们面前。 三、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不断加强党的建设 建设富裕文明和谐的新天水,关键在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要以提高党的执政能 力和保持党的先进性为重点,全面加强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和制度建设,为加快发展提供强有 力的组织保证。 1、坚持不懈地加强党的思想政治建设。科学发展观是党的理论创新的最新成果。各级领导 干部和广大党员要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思考问题、指导实践、推动工作。要把科学发展观、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重大战略思想列入干部培训规划和各级党校培训基地教学计划,作为各 级中心组学习和各级领导干部任职资格考试重要内容,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进一步提 高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贯彻落实中央、省、市政策的自觉性和坚定性,不断 提高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能力、驾驭全局的能力、处理利益关系的能力和务实创新的能力。努 力使我们的思想观念、工作措施、体制机制更加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和天水的实际,以敏锐的 眼光认识政治形势、把握经济态势,统筹发展大势,掌握社会趋势,用战略思维谋划发展,以思 想上的不断解放、理论上的不断提升、实践上的不断创新,全面加快天水的发展。 2、大力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作风是旗帜,是形象,作风的好坏,关系到人心向背, 关系到党的生死存亡。广大党员干部尤其是各级领导干部要按照“两个务必”、“八个坚持、八个 反对”和“八荣八耻” 的要求,切实改进作风。要大兴亲民爱民之风,始终坚持群众路线,深入实 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倾听群众呼声,了解群众意愿,集中群众智慧,使我们作出的决策、 采取的举措更加符合客观实际和规律,更加符合广大人民的利益和愿望,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 去,做人民的好公仆。要大兴求真务实之风,把主要精力集中在推动工作上,把满腔热情倾注在 为民造福上,把发展业绩建立在真抓实干上,坚决防止和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紧紧围绕基 - 16 - 层和群众最需要解决的难题,扑下身子抓落实,确保党的各项决策部署落实到位。要大兴艰苦奋 斗之风,谦虚谨慎,淡泊名利,吃苦耐劳,无私奉献,始终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始终保持 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高尚情操和革命气节。 3、切实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按照政治坚定、勤政廉政、团结协调的要求, 把各级领导班子建设成为朝气蓬勃、奋发有为、能力突出、作风过硬、群众信任、善于领导科学 发展的坚强领导集体。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关键在于选人用人,以科学发展观要求看干部、以加 快发展用干部、以富民强市配班子,切实把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人民 群众公论好的优秀干部选拔到领导班子中来,不能让综合素质高的人吃亏、让干事的人吃亏、让 老实人吃亏,形成风清气正的选人用人环境,不断推进干部工作的民主化、制度化和规范化。要 按照干部的“四化” 方针和德才兼备的原则,严格执行干部选拔任用条例,全面加强干部队伍建设, 建立体现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要求的综合考核评价体系,全面衡量干部的显绩和潜质、能力 和品行、政绩和政德,特别是要重视在群众中的口碑。大力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注重培养女 干部、少数民族干部和党外干部。加大干部公开选拔和交流力度,推进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大力 开展干部教育培训,不断提高干部的素质和能力。认真做好老干部工作,充分发挥老干部在改革 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4、切实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大力培养和造就高素质的人才是我们党的事业兴旺发达的重要 保证,全市各级党委要把人才队伍建设摆在十分重要的位置,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努力建设创新 型人才队伍,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科学人才观,建立健全人才培养、选拔、使用、评价、分配、 流动等方面的体制机制,为优秀人才特别是创新型人才施展才华提供更多平台。坚持以人才资源 能力建设为主题,以调整优化人才结构为主线,紧紧抓住培养、吸引、用好三个环节。加强党政 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和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积极引进我市 经济社会建设急需的高层次、高技能和复合型人才,为发展提供有力的智力支持;坚持培养与引 进相结合、引进人才与引进智力相结合、实践锻炼与交流提高相结合,努力营造广纳群贤、人才 辈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良好社会氛围。 5、进一步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党的基层组织是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