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模态隐喻视域下的创造力培养模式构建_第1页
多模态隐喻视域下的创造力培养模式构建_第2页
多模态隐喻视域下的创造力培养模式构建_第3页
多模态隐喻视域下的创造力培养模式构建_第4页
多模态隐喻视域下的创造力培养模式构建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1 多模态隐喻视域下的创造力培养模 式构建 摘 要隐喻的构建和运用本质上 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过程。多模态隐喻 中模态间的协同和不可通约性,以及语 境的多样性,能不断产生新的跨域映射 和意义表征,这为多模态隐喻的创造力 提供了理据。二语学习者对多模态隐喻 语篇进行解构、建构和重构的过程不仅 是一种设计和再设计,更是一个不断求 异创新的过程。创新思维培养与二语学 习有机融合,是二语习得研究的新趋势。 中国论文网 /4/view-12975362.htm 关键词 多模态隐喻;设计;创 新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2 中图分类号H319.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1-8372(2017)02- 0063-05 对二语学习者来说,语言技能的 训练和批判、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二 者不可偏废。对此外语学界已有共识, 不断呼吁、探索从重视语言技能转变为 重视思辨、创新等高层次思维能力的培 养1。而“隐喻的本质是通过另一类事 物来理解和经历某一类事物”2,也就 是说,隐喻通过独特的想象力,将一个 系统中的实体的某些特性映射或归属于 另一个系统,因此, “隐喻的构建和运用, 从本质上说就是一种创造性思维过程”3。 学界对多模态隐喻的研究方兴未艾,探 讨其对二语学者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的 研究并不多见。本文拟从多模态隐喻性 语篇的创造力、批判新思维、多模态隐 喻语篇的解读设计等多维视角,探索二 语学习者在多模态学习环境下创新思维 的培养模式。 一、多模态隐喻的创造力理据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3 隐喻是人类的一种思维方式和认 知手段。概念隐喻理论(CMT)认为, 隐喻是“更具体或基于身体体验的源域 和更抽象的目标域之间的映射”4。这 种映射根植于人的日常经验及知识,因 而具有体验性的特质,其中,语言是概 念隐喻的物质外壳。隐喻的实质在于以 具体来理解和体验抽象,通过并置具体 和抽象,隐喻暗示两种事物之间存在着 事先未被注意到或未被发现的相似性。 近年来以 Forceville 为领军人物 的学者们将隐喻研究进一步拓延,认为 隐喻如果在思维中具有基础作用,那就 不应仅存在于语言之中,也应存在于静 止或动态画面、音乐、手势,甚至触觉 和味觉及其各种组合中。他们提出多模 态隐喻概念, “多模态隐喻指源域和目标 域分别利用或主要利用不同的模态来呈 现的隐喻”5。并开始聚焦于文字、图 像、颜色、声音等多种不同模态符号对 隐喻的构建和表征,引领了隐喻研究的 多模态转向。Lakoff & Turner 在谈及诗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4 学隐喻时认为隐喻的创造力主要在于诗 人通过拓展、详述、质疑、组合等手段 对常规隐喻进行策略性的加工6。体验 哲学的一个基本观点是范畴、概念、推 理、心智等都是由人类的身体经验尤其 是感觉运动系统和外界客观事物的互动 所形成的。K?vecses 认为,隐喻创造力 的理据正是源于其体验基础,同时指出 还应把语境因素考虑在内7。因为隐喻 的创造力不仅需要体验基础,还要受到 语境(自然环境、社会因素、文化语境 等)的制约。体验基础决定了隐喻思维 的普遍性,而语境的多样性则决定了隐 喻创新的无限可能。 多模态隐喻中,意义的创造是多 种模态协同、共生的过程。在特定的社 会文化和语境中,不同的模态符号具有 自身独特的表意潜势,它们协同作用、 共同合奏,使源域的形体和空间维度更 加鲜活、直观,再加上模态符号间的不 可通约性(incommensurability)为新奇 隐喻的构建提供了机遇,进一步增强了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5 多模态隐喻的创造力。比如常规隐喻 TIME IS MONEY, 如果视觉模态参与 构建,将会衍生出大量富有新意的隐喻 表征。Semino 认为,隐喻的创造力“ 需 要从其概念映射的新颖性,隐喻选择和 模式的突显性和原创性来考虑。 ”8多模 态隐喻中,各模态符号的非常规运用, 异质模态符号的相互混搭,不断产生新 的跨域映射和意义表征,无论对于隐喻 的构建者还是解读者来说,都是对其创 造性思维的有益历练。 二、批判性思维 批判性思维是基于逻辑方法,并 结合人们日常思维的实际和心理倾向发 展出的一系列批判性思维技巧,是培养 创新思维的先决条件,对教育、经济、 民主的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9。创 造力是在面对特定问题时,能生产新异、 独特的创意和解决方案的能力10。而 创新通常是对两个或两个以上明显不相 容的体系进行异类联想,进而对习惯的 思维模式进行重构。Bailin et al 提出应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6 把思维能力培养与知识内容相结合,引 导学习者参与推理、评判等活动,提供 激发批判创新思维运行的有效环境11。 而在学习内容的选择上,与现实贴近、 富有挑战性的热点议题更有利于批判思 维能力的发展,学习内容的设计应充分 考虑学习者的先验知识、学科理论和实 践知识,以调动其感知觉、想象力和语 言表达欲,激发其兴趣12。Luke & Freebody 构建出包括文本解码、意义建 构、文本使用和文本评论在内的四层学 习行为模型。其中的文本涵盖纸质、电 子、网络、视频等各种语类的多模态语 篇。学习者运用语言等模态符号知识图 式对文本内的符号信息进行解读、推断 和意义建构;根据日常经验知识图式理 解、掌握和运用文本的社会文化功能及 其交互作用;对文本进行批判性分析、 思考,并对文本的观点、立场和倾向进 行重构13。该模型在大数据时代对于 外语学习者辨别、分析、整合、评价海 量文本信息,有效提高目标语识读能力、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7 文化素养以及批判性思维能力,提供了 有益的参考。Alnofaie 提出一个将批判 性思维培养和外语教学有机融合的理论 框架,指出在提高外语能力和批判性思 维的总体目标下,应明确各语言课程的 具体批判性思维技能目标,并将其有针 对性地融入教学实践。必要时可通过专 门的思维技能课程,使学习者熟悉涉及 批判性思维的相关概念,以增强进而内 化学习者的批判性思维意识并迁移到其 他领域14。 三、多模态语篇设计 设计本身就是创新,设计意味着 无限可能。现代交际方式的多元化和交 际语篇的多模态性,对学习者的多模态 语篇设计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这种设 计能力包括对多模态语篇进行解构、建 构和重构的能力。从社会符号学视角来 看,设计就是“ 运用所有的符号模态, 或符号模态的组合作为符号资源的过程, 是在某个交际语境中体现话语的方式” 15,即多模态语篇的设计 。在这个设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8 计过程中,语言及其他符号的实际使用 是人们根据语境做出的语义选择,是意 义潜势的实例化16 ,也就是说,多模 态语篇的设计是各种符号资源潜势在特 定语境中的具体实现,表现为不同的模 态相互作用,共同建构交际语篇的整体 意义。 从语境设计层面来看, 多模态语篇的设计首先应考虑宏观的社 会文化语境,即交际语篇所属的社团文 化规约和社会历史背景。在语篇设计中, 要明确交际目的,遵循交际的程序,在 特定的社会文化语境内,合理地选择模 态表意符号。其次是情景语境。系统功 能语言学的社会符号学理论认为情景语 境包括语旨、语场和语式三个方面,分 别制约着人际意义、概念意义和语篇意 义的构建。其中,语旨指的是多模态语 篇的设计者与受众之间的互动关系,即 设计者要充分了解受众的兴趣和潜能, 不断调整多模态语篇的设计策略;语场 是指多模态语篇设计的核心主题,即语 篇的设计者要围绕这一主题,调用丰富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9 的设计资源,进行意义建构,完成交际 目的;语式是指对多模态设计资源的筛 选、调用、编排和整合,以及对多模态 语篇呈现方式的选择。多模态语篇的设 计者要充分考虑各模态符号之间以及各 模态符号内部不同媒介之间的互补制约 关系,实现“ 最佳效果” 。情景语境三要 素协同互动,保证了交际的顺利进行。 从意义设计层面来看,就是要对 实现意义的要素资源进行设计。新伦敦 小组认为,包括语言、视、听、手势、 空间等在内的设计资源要素要通过“设 计资源”(Available Design) 、 “O 计进 程”(Designing )和“ 再设计” (Redesigned )三步来实现意义 17。 “设 计资源”是进行多模态语篇设计时所有 可以利用的符号资源的总称,以及这些 符号资源生成意义的秩序和规则。包括 在特定社会文化语境下,语言资源及其 语法规则,视听资源、手势资源和空间 资源及其表意规则等。 “设计进程 ”是符 号资源从意义潜势到意义实现的过程,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10 这个过程涉及选择,即选择什么模态或 模态组合结构来表征人际意义、概念意 义和语篇意义1851 。在这一过程中, 多模态语篇的设计者要对可用的设计资 源进行评估,对设计过程做出评价,最 终筛选出最佳的模态或模态组合以成功 地实现交际。筛选评估的过程要受到规 则和语境的制约。对于制约,设计者可 以有两种策略:要么遵守这些规则,按 照惯常的做法对模态进行设计,要么打 破这些制约,创造新的模式和行为方式, 用以取得更加特别的效果1858。而打 破制约,就意味着创新,这一点对多模 态语篇的设计者来说尤为重要。 “再设计” 是设计过程的完成产品,同时又可以是 新一轮意义设计的“ 可用设计资源 ”,如 图 1 所示。这一动态的循环过程具有互 文性和杂合性特点,在新一轮的意义设 计中,设计者根据新的设计需求,把以 往的设计产品当作设计资源重新构建意 义,并创造性地糅合多种模态符号,开 始新的设计进程。如此循环但不简单重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11 复,不断创造新的意义。 图 1 多模态语篇意义设计 四、创新能力培养模式 在二语学习环境下,教师和学习 者都是多模态语篇的设计师,都是为了 “学”而设计,为了提高学习者的 “学习 力”而设计。而创新力是一种最重要的 学习力,学习者在设计多模态语篇的过 程中学,不断提高包括语言能力在内的 多模态交际能力,特别是对具有创新潜 势的多模态隐喻性语篇进行解读和设计, 使学习者的创新思维能力也在潜移默化 中得到提升。 新伦敦小组(1996)提出一个 “设计学习”的框架:(1)情景操练 (situated practice) ,基于学习者已有的 知识经验,使之沉浸于有意义的仿真操 练,是设计者对设计资源的处理过程。 (2)明确指导(overt instruction) ,以 明确的方式(包括使用元语言) ,系统 地指导学习者的学习活动,使之理解意 义设计的概念系统,意识并监控学习行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12 为。 (3)批评性框定(critical framing) , 关注社会文化语境和情景语境在意义设 计中的作用,使学习者从社会、历史、 文化、意识形态等视角批评性、建设性 地思考、框定学习活动。 (4)转换操练 (transformed practice) ,使学习者完善、 修正学习设计原则,并应用到新的语境 产生意义。基于此,并参照 Luke & Freebody 的四层学习行为模型13,我 们提出一个多模态隐喻视域下的创新思 维培养模式,如图 2。 图 2 多模态隐喻视域下创新思维 培养模式 创新思维培养模式是基于多模态 隐喻性语篇和二语学习环境的四个互相 关联的学习过程: (1)解构实践 (Interpretation Practice) , (2)明确指 导(Overt Instruction) , (3)批判框定 (Critical Framing) , (4)再现实践 (Representation Practice) 。多模态隐喻 性语篇的创造力使设计成为无限可能, 为创新思维的培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13 二语学习环境使学习者沉浸于两种不同 社团文化语境中,虽然文化差异会在解 构二语多模态隐喻语篇时遇到困难,但 不同文化的冲突和碰撞反而更丰富了构 建新的隐喻语篇的可用设计资源。该培 养模式不仅注重学习者多模态隐喻知识 的建构,更注重学习者对已有和新建多 模态隐喻知识的创造性运用,通过对具 体语篇的解构、建构实践,使创新意识 逐渐内化,实现由知识到能力的转化。 在该模式中, “解构实践 ”是学习 者基于自身经历和已有知识,解构识读 不同语境中的多模态隐喻语篇,在实践 操作中主要是二语多模态隐喻语篇。西 方媒体报道中的政治漫画是分析、解构 多模态隐喻的最佳语类之一。这种语类 的多模态隐喻通常以图像为主,文字为 辅。图像以幽默夸张的形式浓缩政治现 实,文字简明扼要,引导解读者对漫画 做出创作者所预期的解读,形成情感或 立场的共鸣,实现对社会现实的复制和 重构。由于这种语类的解构会受到文化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14 规约、语篇风格、交际目的、自身经历 和知识背景等因素的制约,所以学习者 对同一漫画的解读往往会有所差别,甚 至与创作者的预期大相径庭。但“一千 个读者眼里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多 模态隐喻的解读与此类似,而且这种求 异思维恰恰是创新能力培养的前提。 “明确指导 ”是对多模态隐喻语篇 意义设计的概念理论系统的理解过程, 是从理论和实践上给予学习者指导,发 展学习者自身已有的设计资源,包括元 语言,交际模态的特征和功能,模态选 择的规则、模态间的协同等。在多模态 隐喻中,源域和目标域分别由不同的模 态符号呈现。在多模态的语境下,各模 态或符号协同合作,相互补充,构成概 念隐喻。指导者可以用通俗的语言解释 多模态隐喻语篇的相关术语、不同模态 的意义潜势以及多模态隐喻语篇产生的 社会文化和情景语境等。学习者通过解 读、制作多模态隐喻语篇,深入理解隐 喻语篇的生成机制,以及各种模态在构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15 建语篇中的不同作用,特别是语言模态 在表达意义上与其他模态的差异。 “批判框定”是指引导学习者的批判性意 识以及看问题的不同角度和层次。客观 对待、评价、反思自身已有知识,并对 之进行创造性的延伸和应用,着眼于社 会文化语境和情景语境在意义设计中的 作用,进一步理解多模态符号的表意功 能。这是创新思维培养过程中的重要一 环。因为批判性思维是创新的前提。由 于新闻热点议题更有利于触发学习者的 批判性思维,在学习内容的选择上应充 分考虑社会文化语境和情景语境,以及 学习者的先验知识,调动其感知想象力 和表达欲,鼓励具有建设性的不同观点。 对于学习者来说,应从社会语境和文化 语境着眼,批判性地分析、评价、反思 他人甚至自己的多模态隐喻语篇作品。 在这个过程中,鼓励学习者勇于突破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