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劳 猝死可能紧随其后_第1页
过劳 猝死可能紧随其后_第2页
过劳 猝死可能紧随其后_第3页
过劳 猝死可能紧随其后_第4页
过劳 猝死可能紧随其后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1 过劳 猝死可能紧随其后 处于事业收获期和上升期的人们, 面临家庭、工作、生活等方面的压力, “忙”是永恒的主题。然而,猝死有如悄 然的死神,正伺机而动,等待着下一个 猎物。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每个人都是 无可替代的。 中国论文网 /6/view-13008215.htm 有这样的统计,在 30 岁至 50 岁 英年早逝的人群中,95.7%的人死于因 过度疲劳引起的致命疾病。而中国城 市“白领精英 ”人群健康白皮书 的统计 显示,主流城市的白领亚健康比例高达 76%,处于过劳状态的接近六成。多么 触目惊心的数字。 为何频现过劳死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2 过劳死,源自日语,是一种职业 性的突然死亡,因工作过度致死。在劳 动过程中,劳动者正常工作规律和生活 规律遭到破坏,体内疲劳蓄积并向过劳 状态转移,使血压升高、动脉硬化加剧, 进而出现致命的状态。因过劳导致的猝 死常发生在职业人群中。 目前认为,过劳死的病因多见于 心脏病、脑中风,劳累只是疾病的促发 因素。过劳死者通常有基础性疾病,如 高血压、冠心病、脑血管病等,在心理 压力大、身心俱疲的亚健康状态下,引 发身体潜在疾病急速恶化,救治无效而 死。 在发病机理上,过度紧张劳累使 人处于应激状态,肾上腺素大量分泌, 心率加快,血压升高,心肌能量储备耗 竭,随后冠状动脉发生痉挛,引发急性 冠状动脉缺血缺氧,引起急性心肌梗死, 或脑血管病损引起脑梗塞、脑出血。因 过劳导致的猝死往往发生于 40 岁至 50 岁的人身上,甚至 20 多岁的职场新人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3 也有出现不幸的。 从生活方式上看,中青年人常常 存在着营养过剩、过量饮酒、过度娱乐、 久坐办公、运动减少、熬夜、加班加点 等问题,这些不良生活方式导致肥胖、 高血脂、糖尿病、痛风、重症胰腺炎等 基础疾病,积重难返以致突发心脑血管 疾病 精神心理因素不可忽视 连续紧张的劳累、过度的体育活 动等,都可使心脏负担明显加重,心肌 需氧量突然增加,严重时导致急性心肌 梗死或卒中。 除了体力过度消耗之外,精神和 心理因素也不可忽视,如压力过大和情 绪激动等。随着社会竞争的不断加强, 工作生活节奏快、生存压力增大,中青 年人长期处于高度紧张的精神状态。 而情绪激动会导致大量肾上腺素释放, 血压增高,激素能触发心脏电信号异常, 引发心跳异常、心K 停搏导致猝死以 及在已有血管病变基础上(如脑血管畸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4 形、动脉瘤、动脉硬化)发生脑出血。 在心理层面,当今时代人们选择 的机会多了,但内心彷徨、冲突也有所 增加,为名所困,为利所囿。人变得浮 躁,危机感增强,自我迷失。在形形色 色的压力下,身心健康问题接踵而至。 每个人内心都有一个“ 全能感 ”,而自我 期许过高、完美主义倾向者把“无所不 能”推向极致,成为心身疾病的高发人 群。有些人有意或无意地不理会身体所 发出的信息,这就是为什么表面看来似 乎身体强壮、事业上无坚不摧的中青年 骨干在健康面前,却脆弱得不堪一击。 猝死抢救把握黄金 4 分钟 一旦发现有人猝死,怎样才能挽 救其生命呢?最有效的办法是,尽早进 行心肺复苏(胸外按压+口对口人工呼 吸) 。猝死抢救的黄金时间为发病后 4 分钟内,超过 6 分钟,患者大多进入生 物学死亡阶段,生还希望极为渺茫。 如果身边有人晕倒,首先要学会 判断其是否发生猝死,即心跳、呼吸骤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5 停。在呼吸、心跳骤停之初,患者会出 现意识丧失,呼之不应,面色青紫或苍 白,出现深大的“ 叹气样”呼吸,颈动脉 搏动消失。抢救者应立即对其进行心肺 复苏,同时请周围人帮忙拨打急救电话, 边抢救边等待救护车的到来。 远离过劳可以这样做 怎样才能远离过劳呢?一些健康 的生活方式可以帮助改善过劳状况,比 如坚持体育锻炼,保持心情舒畅,合理 调整饮食,适度休息,定期体检,积极 治疗心血管疾病等。中年人精力开始自 然衰退,因过度操劳而引发身心衰竭的 问题更常见。同样的情况也可能出现在 青年人身上,这值得全社会的关注。人 们必须掌握一些新技能,学会更健康的 生活方式,为自己的身体留出放松休息 的时间。 怎样处理工作与生活的关系?勤 勉工作确实是一种美德,但不应以生命 为代价。工作并不总是一件美妙的事, 它在带给你金钱、地位和成就感的同时,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6 也消耗你的时间,吞噬你的生活。如何 在工作和生活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是 每个人都应该思考的问题。 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它属于你, 同时也属于你的家人。公司、单位里的 每一个人,都是可以被替代的;但作为 家里的重要一员,我们是无可替代的。 一定要珍爱健康,警惕过劳。 闵宝权,医学博士,首都医科大 学宣武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医师,资深 临床心理工作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