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原理试卷及答案(习题)_第1页
05原理试卷及答案(习题)_第2页
05原理试卷及答案(习题)_第3页
05原理试卷及答案(习题)_第4页
05原理试卷及答案(习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更多历年真题: /Special/chengshiguihuashi/Index. html 关于举办 2009 年“注册城市规划师执业资 格考试面授辅导班”的通知 各有关单位: 为配合 2009 年度“全国注册城市规划师执业资格考试” , 帮助从事规划设计及相关专业工作的报考人员做好考前复 习,根据新修改的“全国注册城市规划师执业资格考试” 大纲 及统编教材的内容,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干部学院决定举办三 期“ 注册城市规划师执业资 格考试” 面授 辅导班。 辅导班将聘请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北京市规划委 员会等单位,具有多年辅导经验并参加统编教材的专家授课, 重点精讲,习题精练。请各单位考生根据需要尽快组织报名, 安排参加辅导班学习。现将有关具体事项通知如下: 一、 培训内容 第一讲 城市规划原理 第二讲 城市规划相关知识 第三讲 城市规划管理与法规 第四讲 城市规划实务 (课后,老师将根据考生问题及考试难点进行答疑) 二、培训对象 全国各省、市、区、县规划局、规划设计研究院及全国各 企事业单位从事规划设计的专业技术人员,和从事城乡规划 设计编制、管理、科研的相关专业人员。 三、 培训时间与地点 第一期 2009 年 8 月 28 日9 月 5 日 沈阳 (精讲班) 第二期 2009 年 9 月 16 日9 月 24 日 广州 (精讲班) 第三期 2009 年 9 月 25 日9 月 29 日 北京 (串讲班) 联系电话联系人 :方老师 城市规划师 2005规划原理试卷 一、单选题共 70 题,每题 1 分,总计 70 分 1、城市进化理论以为,从工业化社会到后工业化社会,各个城市发展具有相似的进化过程,对于其 过程下列不对的一项是( ) 。 A “绝对集中” 时期 B “相对集中” 时期来源:考试大 C “相对分散” 时期;“绝对分散”时期 D “绝对开发” 时期; “相对开发” 时期 2、城市物质环境的更新取决于现实的建筑物价值和潜在的地块价值之间的相对趋势,下列不能影响 这一趋势的一项是( ) 。 A经济和社会发展对于物质环境的需要发生变化,将会加速有些物业的价值下降 B城市中的区位条件发生变化使有些地区获得新的开发机遇 C公共投资的城市基础设施更新或旧区改造中,使得原有物业价值上升 D技术进步使建筑物向空中发展成为可能,土地价值随之上升,为再开发提供了良机 3、商品经济高度发达的社会化大生产,要求城市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性设施,具体有( ) 。 企业生产要有金融、保险、科技、通讯业的服务 产品流通要求有仓储、运输、批发、零售业的服务 市场营销要求有广告、咨询、新闻、出版业的服务 工业的专门化程度越高,越要求加强横向协作与交流 A B C D 4、城市化的实质含义是( ) 。 A人类进入封建社会时代,社会经济发展中农业活动的比重逐渐下降和非农业活动的比重逐步上升 的过程 B人类进入资本主义社会时代,社会经济发展中农业活动的比重逐渐下降和非农业活动的比重逐步 上升的过程 C人类进入工业社会时代,社会经济发展中农业活动的比重逐渐下降和非农业活动的比重逐步上升 的过程 D人类进入工业社会时代,社会经济发展中农业活动的比重逐步上升和非农业活动的比重逐步下降 的过程 5、 “后工业化” 是指( ) 。 A第二产业的增长足以取代农业的衰退,导致总就业岗位保持不变或者增加 B第三产业的增长足以取代第二产业的衰退,导致总就业岗位保持不变或者增加 C第三产业的增长足以取代农业的衰退,导致总就业岗位保持不变或者增加 D第三产业的增长足以取代第二产业的衰退,导致总就业岗位保持不变或略微减少 6、 中国 21 世纪议程是根据中国国情,阐述了中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和对策,可以分为多个部分, 分别涉及( ) 。 A可持续发展总体战略、经济可持续发展和资源与环境的合理利用与保护 B可持续发展总体战略、社会可持续发展、经济可持续发展和资源与环境的合理利用与保护 C可持续发展总体战略、社会可持续发展、资源与环境的合理利用与保护 D社会可持续发展、经济可持续发展和资源与环境的合理利用与保护 7、现代城市规划体系的核心是( ) 。 A规划行政 B规划法规 C规划运作 D规划法规和规划行政 8、城市土地生态规划的总体规划的总体设计中不包括的层次是( ) 。 A城市土地生态总体规划。它是一定城市体系范围内全部土地的开发与利用,在生态学原理指导下 所做的战略用地配置,主要解决跨部门、跨行业的土地生态问题 B城市土地生态专项规划。它是为解决某个特定的土地生态问题而编制的规划,如土地污染防治规 则、公园及绿化用地规划、居住区用地规划、开发区用地规划等 C城市土地生态设计。它是微观的土地生态规则,是总体规划和专项规划的深化,也可称为土地生 态详细规划 D土地生态类型与土地利用现状之间协调程度及发展趋势,并进行生态价值和功能的评价 9、当前城市规划管理工作的重要任务是( ) 。 A深入开展城市规划的研究工作 B严格依法行政,提高城市规划管理水平 C加强立法工作,完善城市规划法规体系 D完善城市规划编制体系,提高规划质量和水平 10、工程地质条件对城市用地布局的影响包括( )以及一些特殊地质现象和地质构造的影响。 A水土流失 B山体滑坡 C地基承载力 D地震 11、技术经济条件的评价主要包括( ) 。 区域经济条件 交通运输条件 用水条件 供电条件 用地条件 A B C D 12、城市总体布局是通过城市用地组成的不同形态体现出来的,研究城市用地各项主要用地之间的内 在联系,城市总体布局内容的核心是城市用地功能组织,可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体现( ) 。 工业企业的组群方式布置,形成城市工业区 按居住区、居住小区等组成梯级布置,形成城市生活居住区 组织城市绿化系统,建立各级休憩场所 组织公共建筑群,形成城市的公共活动中心体系 划分城市道路的类别,形成城市道路交通体系 A B C D 13、城市内部不同地段土地的相对位置及其相互关系是指( ) 。 A宏观区位 B微观区位 C中观区位 D区位理论 14、概念模型一般用图纸表示,主要用于比较和分析,常用的方法有( ) 。 几何图形法 等直线法 方格网法 图表法 A B C D 15、城市规划中的统计分析方法有( ) 。 A频数和频率分析 B集中量数分析 C离散程度分析 D频数和频率分析,集中量数分析,离散程度分析 16、区域条件评价一般来说( ) 。 A只讲有利条件,不讲限制因素 B有利条件和限制条件不可以转化 C有利条件和限制条件是可以转化的 D不讲有利条件,只讲限制因素 17、城市规划的期限一般为( ) 。 A5 年 B10 年 C15 年 D20 年 18、下列属于基础资料搜集的是( ) 。 A城市历史、自然条件、城市人口、工业与仓库、对外交通、市政设施 B城市历史、自然条件、人文素质、失业率 C城市历史、人口流动、工业与仓库,建筑群 D城市历史、人口流动、自然条件、失业率、对外交通、市政设施 19、下面属于中心城市特点的是( ) 。 A即有政治、文教、科研等非经济机构的主要职能,也有经济方面的职能 B以工业生产为主,工业用地及对外交通用地占有较大的比重 C是联系广大农村的纽带,工农业物资的集散地 D由对外交通运输发展起来,交通运输用地在城市中占有很大比例 20、城镇体系规划的成果包括( ) 。 A城镇体系规划文件和主要图纸 B城镇体系规划文本和附件 C综合规划报告和专题规划报告 D基础资料和主要图纸 21、社会环境的调查不包括的一方面是( ) 。 A人口方面,主要涉及到人口的年龄结构、自然变动、迁移变动和社会变动 B社会组织和社会结构方面,主要涉及构成城市社会各类群体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C城市与周边发生相互作用的其他城市和广大的农村腹地所共同组成的地域范围 D政府部门、其他公共部门及各类企事业单位的基本情况 22、在城市布置中,下列有关客运交通枢纽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为( ) 。 A客运交通枢纽与城市客运交通干道无密切的联系,但不能冲击和影响客运交通干道的畅通 B城市客运交通枢纽是指城市对外客运设施和城市公共交通枢纽站 C铁路、水运、航空等城市对外客运设施的布置主要取决于城市对外交通在城市中的布局 D公路长途客运设施一般布置在城市中心区边缘附近或靠近铁路客站、水运客站附近,并与城市对 外公路干线有方便的联系 23、为解决车辆停驻而设置的城市公共停车场可分为三种类型,其中没有( ) 。 A城市各类中心附近的市内公共停车场(包括停车楼和地下车库) B城市公路两旁建筑物前小块停车场 C城市主要出入口的大型停车场 D超级市场、大型城外游憩地的停车场 24、对城市公共交通的服务质量的考核进行衡量,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 A迅速的含义是指车速快、行车间隔短(或候车时间短) B准点的含义是按标准时间计算,准时出发和到达 C方便的含义是少走路、少换乘、少等候,城市主要活动中心驻地均有车可乘 D舒适的要求是创造一个宜人的乘车环境 25、下列对城市工程系统规划的作用的主要体现,看法有误的一项是( ) 。 A通过各项城市工程系统规划和工程管线综合规划,有利于增强城市行政建设 B通过各项城市工程系统规划所作的调查研究对各项城市基础设施的现状和发展前景有深刻的剖析, 抓住矛盾和问题结症,制定解决问题的对策和措施 C城市工程系统规划明确本工程系统的发展目标与规模,统筹本系统建设,制定分期建设计划,有 利于建设项目的落实与筹建 D城市工程系统详细规划对建设地区的工程设施和管网作具体的布置,作为工程设计的依据,有效 指导实施 26、下列对历史文物遗产保护区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1974 年, 城市建设促进法付诸实施 B1971 年以后,地方性的城市更新和发展试点经验推广至全国 C1971 年,联邦和各州政府都依法开始制定有关促进城市发展、保存和更新具体措施的年度计划 D至 20 世纪 70 年代末,内城居住环境的改善成为德国城市更新政策的焦点,从此,德国历史城市 保护迅速扩展 27、不同国家的地方行政建制有不同的名称(通名) ,对我国的行政区通名分类有误的是( ) 。 A地域型通名:省、县、乡 B城镇型通名:直辖市、市、市辖区、镇 C民族型通名:自治区、自治州、旗、自治旗、民族乡 D特殊型通名:特别行政区(香港、澳门) 、工农区、特区、林区等 28、经济机制是指平等民事主体之间的民事关系,以自愿等价为原则。下列有关经济机制的表现理解 不正确的一项为( ) 。 A政府借贷以解决实施城市规划的资金缺口 B城市基础设施使用的收费,包括各种附加费,通过有偿服务来筹集和归还基础设施的建设资金, 并维持正常运转 C通过出让某些城市基础设施的经营权来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包括有偿出让基础设施的经营权, 以及采用 BOT 方式 D城市规划行政管理做到政务公平,并有健全的信访、申诉受理和复议机构及程序 29、现代城市的含义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因素,即( ) 。 A人口规模、空间规模、产业结构 B人口数量、产业构成、行政管辖的意义 C人口数量、空间数量、行政管辖的意义 D人口规模、产业构成、城市化水平 30、通常我们把( )称为第一次产业革命,把( )称为第二次产业革命。 A畜牧业的产生与发展;农业的产生与发展 B农业的产生与发展;近代工业的产生与发展 C近代工业的产生与发展;信息工业的产生与发展 D信息工业的产生与发展;智力教育业的产生与发展 31、截至 20 世纪 90 年代,世界城市人口已达到总人口的( ) 。 A80% B60% C45% D35% 32、一次调查表明,北京城市铁路建成开通后,沿线房地产价格上升一定幅度,这是城市物质环境的 ( )效应。 A区位性 B可达性 C内部 D外部 33、城市产业构成的演化趋势不包括( ) 。 A从以第二产业为主导到以第三产业为主导 B以经济活动的层面到以经济活动的部类为特征的产业构成变化 C高科技产业正在取代传统的制造业 D空间经济体制从水平结构到垂直结构 34、下列各条中, ( )是英国密而顿凯恩斯(Mition Keynes)规划的特点。 A多种就业机会,社会就业平衡,交通便捷,生活接近自然,方案灵活经济 B生活设施齐全,社会就业平衡,交通便捷,生活接近自然,依赖母城的工业生产 C就业平衡,交通便捷,方案灵活经济,生活服务设施齐备 D多种就业机会,交通便捷,生活接近自然,依赖母城 35、当代城市规划思想方法的变革不包括( ) 。 A由单向的封闭型思想方法,转向复合发散型的思想方法 B由最终理想状态的静态思想方法转向动态过程的思想方法 C由刚性规划的思想方法转向弹性规划的思想方法 D由指导性的思想方法转向指令性的思想方法 36、下列关于工业革命后的城市问题,提出的有关城市建设和发展的理论正确的对应关系是( ) 。 1.索里亚玛塔(Soria Ymata) 2西谛(Camill Sitte) 3戈涅(Tony Garnler) 4格迪斯(Patrick Geddes ) 5工业城市 6城市形态研究 7线形城市 8现代城市演进学说 A1 一 6; 28;37;45 B18;27;35;46 C26;18;35;47 D17;26;35;48 37、 (雅典宪章)的思想基础是( ) 。 A以人为本,功能分区 B物质空间决定论 C综合多功能 D大众参与 38、 “规划的选择理论” 和“倡导性规划”是城市规划中( )的体现。 A政府大力宣传城市规划作用 B公众参与 C综合规划 D系统思想 39、1987 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发表了( ) ,全面准确地为可持续发展下定义。 A 全球二十一世纪议程 B 可持续发展的环境规划对策 C 我们共同的未来 D 人类环境宣言 40、春兰集团将总部迁到上海,而生产基地仍留在泰州,这说明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城市发生( )变化。 A空间经济结构重组 B性质 C区域地位 D产业经济结构 41、国民生产总值的涵义是( ) 。 A一个国家所有部门在一定时期(季、年)内以货币表现的全部产品和服务的总价值 B一个国家生产部门在一定时期(季、年)内所生产的产品的总价值 C一个国家工业、农业在一定时期(季、年)内生产的全部价值 D一个国家生产部门和服务部门在一定时期(季、年)内生产的货币价值 42、一般城市规划分为( )两个层面。 A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 B城市规划控制和城市建设 C城市发展战略和建设控制引导 D区域规划和总体规划 43、修建性详细规划图纸比例为( ) 。 Al:50001:10000 B1:10001:2000 C1:5001:1000 D1:2001:500 44、按照国标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规定,居住用地人均指标为( )m2,占城市建 设用地的比例为( ) 。 A1424;16%25% B1626;18%30% C1828;20%32% D2030;22%35% 45、城市郊区用地有很多功能,但下述( )不是。 A城市各项需求供应基地 B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 C为城市设施提供分布空间 D作为市民的游憩基地 46、城市规划的法规体系包括( ) 。 A国家法、地方法 B主干法及其从属法规、专项法、相关法 C主干法、从属法、专项法 D主干法、从属法、相关法 47、城市规划行政体系可以分为两种基本型制,即( ) 。 A编制和审批 B中央集权和地方自治 C城市管理和分区管理 D国家与地方 48、以前苏联为代表的社会主义国家区域规划编制方法和内容体系是( )编制模式;以前联邦德国 为代表的是( )编制模式。 A计划经济;市场经济 B市场经济;计划经济 C宏观调控;微观调控 D微观调控;宏观调控 49、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中期计划一般为( )年,长期计划为( )年。 A3;5 B5;10 C10;20 D15;30 50、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那个数值是( ) 。 A平均数 B众数 C极差 D标准差 51、以下( )项关于城镇体系含义的描述是错误的。 A城镇体系属于一个区域 B城镇体系是个城镇群体 C城镇体系是相对集聚在一起的组合城镇 D城镇群体之间有职能、等级、空间网络的关系 52、下列关于城市总体布局中工业区布局的叙述, ( )不正确。 A工业区与居住区之间需要有方便的联系,职工上下班要有便捷的交通条件 B有污染的工业区与居住区之间要有足够的防护用地 C工厂在布置上应相互保持一定距离,以免相互影响 D工厂出入口避免过多地干扰对外交通 53、控制住宅建筑密度的指标为( ) 。 A日照间距 B容积率 C人口住宅面积 D绿地率 54、居住区内机动车道纵坡控制中,最大纵坡的坡长控制为( ) 。 A150m B180m C200m D250m 55、大型机场一般长度为( )m,宽度( )m。 A9000;1000 B7000;1000 C6000;1000 D5500;1000 56、如果航空港的跑道轴线方向位于城市侧面相切位置,跑道中心线与城市市区边缘的最小距离为 ( )km。 A35 B57 C79 D10 57、地面停车位占地( )m2/辆,地下停车位占地( )m2/ 辆。 A2530;3035 B2025;2530 C1520;2025 D3035;3540 58、城市对外客运设施在城市的位置主要取决于( ) 。 A城市人口规模 B城市用地规模 C城市对外交通在城市中的布局 D城市用地布局形态 59、城市次干道红线宽度为( )m。 A3050 B3565 C4070 D4580 60、规划城市人口超过( )人的城市,应控制预留设置快速轨道交通的用地。 A50 万 B100 万 C200 万 D400 万 61、城市公共交通站点服务面积,以 300m 为半径计算,不得小于城市用地面积的( ) 。 A90% B80% C60% D50% 62、城市电力负荷分区面积一般以( )为宜。 A50km B35km C20km D15km 63、生活垃圾收集点的服务半径一般为( )m;通往环境卫生设施的通道的宽度不应小于( )m。 A80;4 B80;3 C70;3 D70;4 64、城市消防队应在接警( )后,到达责任区的边缘。 A3min B5min C8min D10min 65、城市人防工程的人员掩蔽所距人员工作生活地点不宜大于( )m。 A70 B100 C200 D400 66、 “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 ,这是对中国( )城市的赞誉。 A苏州 B扬州 C桂林 D福州 67、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成果中规划图纸内容不包括以下( ) 。 A文物古物、传统街区、风景名胜分布图 B重点保护区域界线图 C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总图 D历史文化名城重点地区消防规划图 68、我国现代意义上的文物保护始于( )的考古科学研究。 A20 世纪 20 年代 B20 世纪 30 年代 C20 世纪 40 年代 D20 世纪 50 年代 69、城市规划实施的目的是( ) 。 A使城市向预定目标发展,靠近 B合理分配城市土地资源,提高城市整体生活水平 C对城市空间资源加以合理配置,使城市经济、社会活动及建设活动能够高效、有序、持续地进行 D把预定的计划变为现实 70、按照城市规划编制办法的规定,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由( )负责组织编制。 A市人民政府 B市人民政府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 C城市规划编制单位 D建设单位委托 二、多选题共 30 题,每题 1 分,总计 30 分 71、影响建筑物价值变化趋势的因素包括( )项。 A经济和社会发展 B区位条件变化 C技术进步 D可达性 72、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内容不包括( ) 。 A详细规定所规划范围内各类不同使用性质用地的界线,规定各类用地适建、不适建或者有条件地 允许建设的建筑类型 B根据规划容量,确定工程管线的走向、管径和工程设施的用地界线。 C做出建筑、道路和绿地等的空间布局和景观规划设计 D布置规划设计总平面图 73、按建设地区的经济地理特征划分的区域规划包括( ) 。 A城市地区的区域规划 B工矿地区的区域规划 C省域规划 D河流综合开发利用的区域规划 74、以下( )项属于城市总体规划的城市用地工程地质评价图中的内容。 A不同工程地质条件和地面坡度的范围、界线、参数 B潜在地质灾害空间分布、强度划分 C按防洪标准频率绘制的洪水淹没线 D城市土地的影子价格 75、城市中铁路设施的用地布局要符合下列要求( ) 。 A铁路应安排在城市一侧,避免穿越城市 B客运站应远离市中心区,设置在市区边缘 C货运站应靠近工业区和仓库区 D编组站要布置在市郊,避免与城市互相干扰 76、客运站的布置形式有( ) 。 A通过式 B尽端式 C环式 D混合式 77、公共交通的特点包括以下( ) 。 A运量大 B投资大 C集约化经营 D占地空间少 78、城市市政公用设施是一个庞大的综合性体系,以下( )是它的特点。 A服务社会的公共性 B生产的连续性,不可间断性与消费的瞬间可变性 C网络协调的综合性 D配套建设的弹性 79、下列四项中,属于城市排水工程系统详细规划内容的是一( ) 。 A计算用水量,提出对水质、水压的要求 B布局给水设施和给水管网 C平衡供需水量,选择水源,确定取水方式和位置 D确定水源地卫生防护措施 80、 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规定:D 类水体标准用水适用于( )范围用水。 A源头水 B珍贵鱼类保护区 C游泳区 D鱼虾产卵场 81、提高城市生命线系统能力的措施有很多,下面四项中( )项不是。 A设施的高标准设防 B完备的组织管理 C设施节点的防灾处理 D设施地上化 82、热力管一般不应与( )管道共沟。 A雨水管 B电力管线 C通信电缆 D污水排水管 83、根据功能不同,城市广场有以下( )类型。 A市民广场 B绿化广场 C纪念广场和建筑广场 D商业区广场及市场 84、文物古迹点大体可分为( ) 。 A古建筑物 B遗址 C非建筑物 D古树名木 85、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规划,由( )审批。 A国务院 B建设部 C国家文物局 D省、自治区人民政府 86、历史地段保护的内容包括( ) 。 A地段生活的保护 B建筑的保护 C街道格局、空间系统的保持 D景观界面的保持 87、城市整体环境的保护包含以下( )三方面内容。 A历史城区空间格局的保护 B城市布局的调整 C历史城市主导因素的延续 D城市外围环境的控制 88、城市规划行政行为合法应具备( ) 。 A行政行为主体合理 B行为的权限合法 C行政行为的内容合法 D行政行为符合法定形式 89、有效成立的城市规划行政行为具有( )的效力。 A说服力 B确定力 C拘束力 D执行力 90、城市总体规划纲要的主要任务不包括( ) 。 A研究确定城市总体规划的重大原则,并作为编制城市总体规划的依据 B统筹安排城市内各项建设用地 C合理配置城市各项基础设施 D规定城市内土地使用性质、居住人口分布、建筑及用地的容量控制指标 91、工业用地在城市中的位置,主要考虑( )方面的因素。 A污染程度 B生产的卫生类别 C货运量 D危险性 E用地规模 92、按国标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规定,城市公共设施包括以下( ) 。 A行政办公类 B商业金融业类 C文化娱乐类 D体育类 E医疗卫生类 93、城市总体规划中,城市现状图的内容包括( ) 。 A不同地段土地质量综合评价 B城市现状各类用地范围 C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开发区、出口加工区、保税区的范围 D主要地名和主要街道名称 E周围居民点、乡镇企业各项用地范围 94、城市道路红线内的用地包括以下( )部分。 A车行道 B步行道 C绿化带 D道路设施带 E分隔带 95、单位停车面积即停放一辆汽车所需的用地面积,其面积大小与以下( )因素有关。 A车辆尺寸 B停放方式 C车辆集散要求 D地面材料 E城市位置 96、下列各项城市消防设施中,城市中必不可少的消防设施有( ) 。 A消防栓 B消防站 C消防水池 D消防瞭望塔 E消防指挥调度中心 97、集中式城市布局的空间结构形态包括以下( )类。 A带状 B星座状 C放射状 D多中心组团状 E环状 F单中心块聚状 98、经济全球化的基本特征包括以下( )项。 A跨国公司在世界经济中的主导地位越来越突出 B各个国家可以自由利用他国经济资源,实现共享 C各国经济体系越来越开放 D各种发展资源的跨国流动规模不断扩大 E发展中国家可以无偿接受发达国家的经济知识 F在全球化进程中,空间经济结构重组导致城市和区域体系的演化 99、在控制性详细规划中,对道路交通设施控制的主要规定性指标包括( ) 。 A道路定位与标高 B停车泊位 C公共站点 D出入口 E道路面积比例 F道路横纵断面形式 100、城市开发中常提到的“七通一平” 中的“七通”是指( )的贯通。 A给水管道 B排水管道 C电力线路 D电话线路 E热力管道 F燃气管道 第 1 题 试题答案:D 试题解析: 从工业化社会到后工业化社会,各个城市的进化过程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即 A、B、C 所述。 考点:来源:考试大 第一章 城市与城市发展 考点 7:城市发展的基本规律; 1城市发展与基本经济部类、城市经济基本理论: 城市经济,可以分为基本的和从属的两种部类。 基本经济部类:是为了满足来自城市外部的产品和服务需求,即以出口为主的经济活动,是城市发展 的动力。 乘数效应:城市基本部类每一次的投资、收入和职工的增加,最后在城市所产生的连锁反应的结果总 是数倍于原来投资、收入和职工的增加,城市基本活动所引起的这种放大机制被称作乘数效应。 非基本经济部类:为了满足城市内部的产品或服务需求。 城市发展过程:专门化、综合化、成熟化、区域化。 2城市发展与经济结构转型: 绝对集中时期:工业化初始期,城市人口不断增长。 相对集中时期:工业化成熟期,城市人口增长比郊区人口增长多。 相对分散时期:后工业化初期,郊区人口增长超过城市人口增长。 绝对分散时期:后工业化成熟期,城市人口下降,郊区人口上升。 3城市发展与区域空间经济:增长极核理论 经济增长不可能在各地同时出现,而只能以不同的强度发生在有限的区域极点内,然后以不同的程度 扩散到周围地区。经济活动在空间上集中于少数几个城市比分散状态能形成更快、更有效的区域发展。区 域中各个城市发展并不是均衡的。 4城市发展与国际劳动分工、经济全球化理论: 与全球化直接相关的研究是城市的信息化和网络化。 工业化的发展使发展中国家产生大量的剩余劳动力可以使制造业成本降低,因此,在新一轮国际劳动 分工中,发展中国家成为生产/装配基地,在世界范围内呈扩散式空间分布;发达国家成为控制/管理中心, 呈集聚式空间分布。 第 2 题 试题答案:C 试题解析: 对于 C 选项,因为公共投资的城市基础设施更新或旧区改造中,更多的是考虑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而 不是局限于经济效益。 考点: 第一章 城市与城市发展 考点 10:城市物质环境深化趋势; 1城市物质环境的深化方式: 成长期表现为以向外扩展为主:城市人口规模、空间规模增长较快。 成熟期表现为以内部重组为主:城市人口规模、空间规模增长趋于稳定,城市发展以城市内部再开发、 协调为主。 2城市物质环境的更新: 城市更新指的是对城市中陈旧、衰退的地区进行改造,以便根本改善劳动、生活服务和休息的条件, 达到满足社会、政治、经济及人民精神生活需要的目的,更加强化城市功能体系上的重组与重构这一过程。 其物质环境的更新时机取决于现实的建筑物价值和潜在的地块价值之间的相对变化趋势。 第 3 题 试题答案:B 试题解析: 城市服务性设施的提供,主要表现在企业生产,产品流通、市场营销和工业的专门化程度方面。 考点: 第一章 城市与城市发展 考点 12:城市产业构成及其演化趋势; 1产业经济结构 表现为生产要素在各产业部门之间的比例构成和它们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联系。即一个国家或 地区的资金、人力资源和各种自然资源与物质资料在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的配置状况及其相互制约的方式。 第一类产业:人类的生产生活直接与大自然结合的,农、林、牧、渔、采矿业。 第二类产业:运用原材料进行加工制造,以工业制造业为主。 第三类产业:服务流通部门。 2产业构成的演化趋势 (1)农业社会以第一产业为主导,工业社会以第二产业为主导,后工业社会即信息社会以第三产业为主 导; (2)从传统制造业为主导到以高科技产业为主导; (3)从水平空间经济结构到垂直空间经济结构。 第 4 题 试题答案:C 试题解析: 与这种经济结构的变动相适应,出现了乡村人口的比重逐渐降低,城市人口的比重稳步上升,居民点的物 质面貌和人们的生活方式逐渐向城市型转化或强化的过程。 考点: 第一章 城市与城市发展 考点 14:城市化的含义; 城市化是工业革命后出现的一种重要现象,有一定的规律。 城市化就是向城市发展,是人口集中到城市的过程。表现为城市数目增多,城市人口增加,乡村城市 化。 城市化的本质是:产业经济结构城市化,社会结构城市化,文化结构城市化,空间建设环境城市化, 城市职能结构与内在结构的城市化。 第 5 题 试题答案:B 试题解析: “后工业化” 是城市产业结构转型可能表现出的两种过程之一。 考点: 第一章 城市与城市发展 考点 7:城市发展的基本规律; 1城市发展与基本经济部类、城市经济基本理论: 城市经济,可以分为基本的和从属的两种部类。 基本经济部类:是为了满足来自城市外部的产品和服务需求,即以出口为主的经济活动,是城市发展 的动力。 乘数效应:城市基本部类每一次的投资、收入和职工的增加,最后在城市所产生的连锁反应的结果总 是数倍于原来投资、收入和职工的增加,城市基本活动所引起的这种放大机制被称作乘数效应。 非基本经济部类:为了满足城市内部的产品或服务需求。 城市发展过程:专门化、综合化、成熟化、区域化。 2城市发展与经济结构转型: 绝对集中时期:工业化初始期,城市人口不断增长。 相对集中时期:工业化成熟期,城市人口增长比郊区人口增长多。 相对分散时期:后工业化初期,郊区人口增长超过城市人口增长。 绝对分散时期:后工业化成熟期,城市人口下降,郊区人口上升。 3城市发展与区域空间经济:增长极核理论 经济增长不可能在各地同时出现,而只能以不同的强度发生在有限的区域极点内,然后以不同的程度 扩散到周围地区。经济活动在空间上集中于少数几个城市比分散状态能形成更快、更有效的区域发展。区 域中各个城市发展并不是均衡的。 4城市发展与国际劳动分工、经济全球化理论: 与全球化直接相关的研究是城市的信息化和网络化。 工业化的发展使发展中国家产生大量的剩余劳动力可以使制造业成本降低,因此,在新一轮国际劳动 分工中,发展中国家成为生产/装配基地,在世界范围内呈扩散式空间分布;发达国家成为控制/管理中心, 呈集聚式空间分布。 第 6 题 试题答案:B 试题解析: 中国 21 世纪议程阐述的是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和对策,可以分为四个部分。而 A、C、D 三个选项都 不够全面,只是说到其中的三个部分。 考点: 第二章 城市规划学科产生、发展及主要理论 考点 13: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1987 年,布伦特委员会即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发表了我们共同的未来 ,全面阐述了可持续发展 的理念。 1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能力的发展。其内涵包括经济、社会和环境之间的 协调发展。 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源自于因经济的发展而造成的对环境的破坏,使人们在经济建设的同时注意到对环 境的保护。 2 21 世纪议程: 关于促进稳定的人类居住区的发展;为所有人提供足够的住房;改善人类居住区的管理,其中尤其强 调城市管理;并要求通过各种手段采取有创新的城市规划解决环境和社会问题; 促进可持续土地使用的规划和管理; 促进供水、排水和固体废物管理等环境基础设施的统一建设; 在人类居住中推广可循环的能源和运输系统; 加强多灾地区的人类居住区规划和管理; 促进可持久的建筑工业活动行动的依据; 鼓励开发人力资源和增强人类居住区开发的能力。 第 7 题 试题答案:B 试题解析: 规划法规是现代城市规划体系的核心,为规划行政和规划运作提供法定依据。 考点: 第三章 城市规划的任务、体系及与其他规划的关系 考点 3:城市规划法规体系的基本概念; 国家总是以一系列法律、规范性文件对城市规划和建设的各种行为加以规范,并且因这些法律、规范 文件规范的不同内容和效力形成城市规划的法律体系。一般分为纵向体系和横向体系。 城市规划横向法律体系包括城市规划主干法、从属法、专项法、相关法及技术条例。主干法、从属法 及专项法构成城市规划法规体系的核心体系。 城市规划纵向法律体系包括由国家级与地方级制定的有关城市规划、城市建设和城市管理的法律、法 规。其构成与国家的政府行政级别构成相吻合。 第 8 题 试题答案:D 试题解析: D 项是城市土地生态规划内容的一个方面。 考点: 第三章 城市规划的任务、体系及与其他规划的关系 考点 21:用地划分标准; 下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应当依据上一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进行编制,建设用地总量不得超过上一级土 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控制指标,耕地保有量不得低于上一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控制指标。 第 9 题 试题答案:B 试题解析: A、C、D 均属于当前我国城市规划工作的基本任务, B 项才是当前城市规划工作的重要任务。 考点: 第三章 城市规划的任务、体系及与其他规划的关系 考点 2:城市规划的主要任务; 城市规划的任务是根据一定时期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确定城市性质、规模和发展方向,合理 利用城市土地,协调城市空间功能布局及进行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和全国安排。城市规划要确保城市的经 济和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相协调,增强城市发展的可持续性,并建立各种引导机制和控制规则,确保各项 建设活动与城市发展目标相一致。 第 10 题 试题答案:C 试题解析: 地层的地质构造和土质的自然堆积情况产生的地基承载力的差异,对城市建设用地选择和各类工程建设项 目的合理布置以及工程建设的经济性都是十分重要的。有些地基土质常在一定条件下改变其物理性质,从 而对地基承载力带来影响。特殊的地质现象对城市用地选择具有重要的影响。如间断流水在地层表面冲刷 形成的冲沟使用地支离破碎,尤其在冲沟的发育地区水土流失严重,给工程建设带来困难。 考点: 第四章 城市规划的编制 考点 9:城市规划中的调查内容和主要方法; 1调查内容 (1)区域环境调查: a城市化水平:城镇和人口的数量;城市化水平的历年变化;农村各行业劳动力、劳动生产率的变化 和发展可能;耕地总量的历史变化;剩余劳动力的数量、流动方向;城镇建设投资的数量及增加量。 b城镇体系: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特征和其影响范围的作用、地位;资源状况;经济、社会结构状 况;各城镇地位、社会经济发展、主导产品、产业;市域交通供给水平、利用率。 (2)历史环境调查: 体现在社会环境和物质环境两个方面。 (3)自然环境调查: 自然地理、自然气象、自然生态。 (4)社会环境调查: 人口、社会组织和结构、家庭、政府、企业和社区。 (5)经济环境调查: 整体经济状况、各产业部门、土地、建设资金。 (6)城市土地使用。 2主要方法 (1)现场踏勘和观测;(2) 问卷和抽样调查;(3) 访谈和座谈会;(4) 文献分析。 第四章 城市规划的编制 考点 11:工程地质条件; 土质与地基承能力 直接关系到城市建设的安全。 第 11 题 试题答案:C 试题解析: 这些条件包括:城市是否靠近原材料、能源产地和产品销售地;对外交通联系是否畅通便捷;是否能经济 地获得动力和用水供应;是否有足够合适的建设用地;城市与外界是否有良好的经济联系。 第 12 题 试题答案:A 试题解析: 这些方面构成了城市总体布局的主要内容。城市总体布局是要使城市用地功能组织建立在工业与居住等功 能区的合理分布这一重要的原则基础上,使城市各部分间有简捷而方便的联系,最大限度地简化城市交通 组织并节省交通时间。 考点: 第四章 城市规划的编制 考点 53:城市总体规划包括的内容; 城市总体规划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1设市城市应当编制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县(自治县、旗) 人民政府所在地的镇应当编制县域城镇体系 规划。市域和县域城镇体系规划的内容包括:分析区域发展条件和制约因素,提出区域城镇发展战略,确 定资源开发、产业配置和保护生态环境、历史文化遗产的综合目标;预测区域城镇化水平,调整现有城镇 体系的规模结构、职能分工和空间布局,确定重点发展的城镇;原则确定区域交通、通讯、能源、供水、 排水、防洪等设施的布局;提出实施规划的措施和有关技术经济政策的建议; 2确定城市性质和发展方向,划定城市规划区范围; 3提出规划期内城市人口及用地发展规划,确定城市建设与发展用地的空间布局、功能分区,以及市 中心、区中心位置; 4确定城市对外交通系统的布局以及车站、铁路枢纽、港口、机场等主要交通设施的规模、位置,确 定城市主、次干道系统的走向、断面、主要交叉口形式,确定主要广场、停车场的位置、容量; 5综合协调并确定城市供水、排水、防洪、供电、通讯、燃气、供热、消防、环卫等设施的发展目标 和总体布局; 6确定城市河湖水系的治理目标和总体布局,分配沿海、沿江岸线; 7确定城市园林绿地系统的发展目标及总体布局; 8确定城市环境保护目标,提出防治污染措施; 9根据城市防灾要求,提出人防建设、抗震防灾规划目标和总体布局; 10确定需要保护的风景名胜、文物古迹、传统街区,划定保护和控制范围,提出保护措施,历史文化 名城要编制专门的保护规划; 11确定旧区改建、用地调整的原则、方法和步骤,提出改善旧城区生产、生活环境的要求和措施; 12综合协调市区与近郊区村庄、集镇的各项建设,统筹安排近郊区村庄、集镇的居住用地、公共服务 设施、乡镇企业、基础设施和菜地、园地、牧草地、副食品基地,划定需要保留和控制的绿色空间。 13进行综合技术经济论证,提出规划实施步骤、措施和方法的建议; 14编制近期建设规划,确定近期建设目标、内容和实施部署。 建制镇总体规划的内容可以根据其规模和实际需要适当简化。 第 13 题 试题答案:C 试题解析: 宏观区位是指某个城市在一定地域范围内,如一个地区、一个国家乃至全世界所处位置与地位,既受距海、 河远近,地形条件等自然因素所决定,更受人类社会长期建设和发展所形成的经济发展水平和文化结构等 影响。宏观区位往往对区域城市间土地的级差和地价水平具有决定性作用。微观区位指的是某块具体使用 的土地和城市中的具体位置及周边条件。 考点: 第四章 城市规划的编制 考点 21:城市用地的经济评价; 1城市土地的基本特征 承载性、区位的极端重要性、地租与地价。 级差地租:不同土地或同一土地上由于土地肥力、相对位置、开发程度不同而形成的差别地租。 级差地租又分为级差地租 I、级差地租 II,两者概念区别判断。 2土地经济评价的主要影响因素 3 个层次: (1)基本因素层:土地区位、城市设施、环境优劣度。 (2)派生因素层:繁华度、交通通达度、城市基础设施、社会公共服务设施、环境质量、自然条件、人 口密度、建筑容积率、城市规划。 (3)因子层:从更小的侧面反映对土地使用产生的影响。 第 14 题 试题答案:A 试题解析: 几何图形法用不同色彩的圆、环、矩形、线条等几何图形在平面上强调空间要素的特点与联系。等直线法 是根据某因素空间连续变化的情况,按一定的值差,将同值的相邻点用线条联系起来,常用于单一因素的 空间变化分析。方格法根据要求将研究区域划分成方格网,将每一方格网的被分析的因素的值用规定的方 法表示(如颜色、数字、线条等) 。常用于环境评价、人口的空间分布等。图表法是在地形图上相应的位 置用玫瑰图、直方图、折线图、拼图等表示各因素的值,常用于区域经济、社会等多种因素的比较分析。 考点: 第四章 城市规划的编制 考点 15:城市规划中的定性、定量分析的常用方法; 1定性分析 2统计分析 3一元回归 4模型分析 第四章 城市规划的编制 考点 16:熟悉城市规划的分析方法; 1定性分析 2定量分析 3空间模型分析 第 15 题 试题答案:D 试题解析: 城市规划统计分析方法是将调查所得到的数据经过审核和汇总以后再进行一些必要的整理和统计分析,从 中揭示出系统的某些规律性。 考点: 第四章 城市规划的编制 考点 15:城市规划中的定性、定量分析的常用方法; 1定性分析 2统计分析 3一元回归 4模型分析 第 16 题 试题答案:C 试题解析: 区域条件评价要坚持辩证唯物论的立场,具体地说不能只讲有利条件,不讲限制因素,或对有利因素片面 夸大,对限制因素轻描淡写。另外有利条件和限制条件可以转化,二者缺一不可。 第 17 题 试题答案:D 试题解析: 城市规划的期限一般为 20 年,近期建设规划期限一般为 5 年,建制镇总体规划的期限可以为 1020 年。 考点: 第四章 城市规划的编制 考点 31:城镇体系规划的分类; 城镇体系规划一般分为全国城镇体系规划,省域(自治区域) 城镇体系规划,市域 (包括直辖市、市和有 中心城市依托的地区、自治州、盟域)城镇体系规划,县域( 包括县、自治区、旗域 )城镇体系规划。 城镇体系规划应同相应区域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长远计划、国土规划、区域规划及上一层次的城镇 体系规划相协调。 城镇体系规划的期限一般为 20 年。 第 18 题 试题答案:A 试题解析: 基础资料的分析可以集中以下几个方面:城市的经济结构、用地结构、人口结构,城市基础设施等。A 在 这几方面都详细地阐述了。 考点: 第四章 城市规划的编制 考点 38:城市总体规划编制的工作方法; 1基础资料的收集、整理与分析 (1)编制基础资料文件:城市历史、自然条件、城市人口资料、工业与仓库、城区道路交通、对外交通、 市政设施、环境保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