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翻译中的“再创造”_第1页
文学作品翻译中的“再创造”_第2页
文学作品翻译中的“再创造”_第3页
文学作品翻译中的“再创造”_第4页
文学作品翻译中的“再创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1 文学作品翻译中的“再创造” 【摘 要】对于很多不懂得翻译 的人来说,翻译不外乎是一种语言符号 的转换,只要用一种语言代替另一种语 言,把意思传达过来就行了。但是,对 于专业的译者来说,特别是做过文学的 翻译的人来说,这个过程远远不是一个 机械的转化那么简单。因为,翻译不是 原作简单的“ 复制” 或“转化”,它有“再创 作”的一面。正如本杰明在译者的任 务中所说,翻译家的任务就在于在自 己的语言中将受困于另一种语言魔咒中 的纯语言释放出来,在“ 再创造 ”中将禁 锢于一部作品中的语言解放出来。 中国论文网 /5/view-5431949.htm 【关键词】再创造;文学翻译;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2 风格再现 1、文学作品中的“再创造” 概述 在商品经济如此发达的今天,却 鲜有能打动人心的文学作品,而能够禁 得起推敲和被时间检验的文学翻译作品 也是凤毛麟角。这有时代和环境的原因, 也有翻译作品本身质量的原因。文学翻 译一定要为翻译文学,也就是说,只有 翻译作品本身也是文学作品,才能称为 世界文学的一部分,因此,文学翻译一 定要提高到文学创作的地位。郭沫若也 曾经说过:“ 文学翻译与创作无疑,好 的翻译等于创作,甚至超过创作” i 。 文学作品中“ 再创造” 的表现形式有:离 形得似、得意忘言、优势竞赛。其层次 可分为:被动创造和主动创造,而无意 识创造是译者再创造的最高层次,是指 译者的再创造在有意无意之间并非出于 主动,亦非出于被动,而是心有灵犀一 点通,随处偶的,信手拈来,属于“人 心之通天” ii 的艺术境界。 如果说原作是的文本形态是一种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3 “原本形态”,那么译作的文本就是一种 “诠释形态”。 “诠释”不是机械的复制,而 是创造性的再现和阐发。从艺术角度来 看的话,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作为以原 作为基础的阐释的译作完全有可能超越 他的母本。这种情况在翻译文学史上比 比皆是。钱钟书先生就曾经说过:“我 这一次发现自己宁可读林纾的译文,不 乐意读哈葛德的原文。也许因为我已经 很熟悉原作的内容而难以忍受原作的文 字。哈葛德的原文滞重粗烂,对话更呆 板,尤其是冒险小说里的对话通常是古 代英语和近代英语的杂拌”。iii 翻译家通过创造性劳动,可以在 一定程度上对原作有所美化、有所提升, 从而使译作在某些方面回避原作的不足 和缺陷,甚至在总体艺术水平上超越原 作。王佐良教授也指出林纾的翻译“有 时候干净妥帖甚至胜过原作”。也有人 认为,巴尔扎克在创作时受到稿费和版 税的驱使,文字上颇有不大精细之处, 而傅雷的翻译才是精雕细刻的艺术品,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4 在文字上超过了巴尔扎克的创作。而徐 渊冲先生的“ 优势竞赛论”也提出:“文 学翻译等同于创作” ,认为学翻译家的 目标就是再“ 创作” 出胜过原作的译文。 iv 2、文学翻译“ 再创作 ”的体现 2.1 风格的“ 再创造 ” 从文学翻译的最终成果译作 来看,翻译家,特别是有成就的翻译家, 都有自己的文字风格。如鲁迅的凝重精 炼,巴金的华丽流畅,朱生豪的才气充 盈等。大量的事实表明,同一部作品, 由不同的译者译出,风格会有所不同。 例如,法国作家的多卷本长篇小说追 忆似水年华的中译本,在动笔之前, 翻译家们就普鲁斯特的作品及其风格进 行了研究和讨论,并制定了统一的翻译 要求。但翻译出来的作品,仍然表现出 不同译者的不同风格“ 每位译者呈现给 读者的普鲁斯特是不一样的”。v 对于 文学翻译来说,所谓“ 风格 ”要从译文的 语言中提炼出来。尽管译者应该努力贴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5 近原文的风格,但译者自己的语言风格 仍然在不自觉地起作用。 2.2 形象思维与形象再现。 翻译与创作都是用语言创作的艺 术,二者同样需要形象思维。在文学创 作中,作家往往要充分调动自己的形象 思维,在“再创造 ”过程中重塑作品的形 象。许多不朽的文学作品,正是因为有 了鲜明生动的文学形象,才打动了一代 又一代的读者。在文学翻译中,译者无 疑应该通过形象思维,捕捉到原作的形 象,并且经过自己的思维重组,尽可能 地它重现出来。 比如李白长干行的英译中, 把“郎骑竹马来 ”翻译为: “You came by on bamboo stilts, playing horse。 (你脚 踩着竹子做的高跷来了,摇摇摆摆装作 是马) ”。所以,译者首先要费神去琢磨 诗歌中的形象,将其进行解压缩,然后 又要在译入语中寻找恰当的表达方式, 再将其浓缩起来。 “形象转化 ”的过程就 是把原作人物用另一种语言表现或塑造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6 出来。一千个人眼中会有一千个哈姆雷 特,百分之百的原汁原味是不存在的。 这些差别就在与译者在翻译过程中的理 解和再创造。 3、文学翻译中“ 再创造 ”的方法 和途径 首先,译者要识别原文的风格特 征,领悟原文的精神风貌,行文气势和 神韵。在翻译过程中,译者要尽量选择 作家风格和自己风格比较接近的作品来 翻译。此时,翻译家自己的风格对于传 达原著的风格是有积极作用的。如,鲁 迅的文笔就是简练精悍,于嬉笑中见讽 刺,所以他就选择翻译果戈理的作品。 再次,译者要对原文反复诵读, 从原文的各个角度进行观察思考。在表 达过程中,译者也要做到语言表达的对 等倘若原作是文学性很强的作品,那么 翻译词汇的运用则也是文学性的。翻译 的是文学作品,不能以孤立的语言材料 去应付,所以译文语言的层次也应该雅 俗相配。其次,还要注意注意“再创造”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7 的度。换句换说,翻译离不开原著,不 能脱离原著所提供的空间。 最后,既要体现民族风情,又要 注意保持异域情调。异域情调是体现原 作风格的重压因素,是外国文学作品中 流露出来的独特的格调。异域情调由原 文中的文化因素,如风俗习惯,语言特 色,民族风采等构成,它弥漫于原作的 字里行间,呈现出于我国文学作品不同 的气息。 4、结论 文学翻译就是艺术的再创造。译 者失去没有再创造就失去了个性可言, 那么也就没有文学没有艺术。若是如此 的话,文学翻译岂不是仅仅剩下了技巧 和技能,和机器无异。然而,再创造也 不能随心所欲,天马行空,像一般作家 那样,而是严格地受到原作的制约;所 谓再创造的“ 再” ,就意味着制约。所以 文学翻译一直被称为“ 带着镣铐的舞蹈 ”。 译者发挥主体的创造作用,有一个“度” 的掌握问题:译者的创造性必须在原著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8 设定的界限里进行,必须忠实再现原著 的意识和形态,必须尽量适应和满足原 著的风格要求。总而言之,译者主体和 创造性的发挥,必须以不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