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9期 深圳市加工贸易发展与转型升级研究_第1页
149期 深圳市加工贸易发展与转型升级研究_第2页
149期 深圳市加工贸易发展与转型升级研究_第3页
149期 深圳市加工贸易发展与转型升级研究_第4页
149期 深圳市加工贸易发展与转型升级研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49 期 深圳市加工贸易发展与转型升级研究 摘要 改革开放以来,深圳市的加工贸易迅速发展,对深圳工业化进程和城市发展 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深圳加工贸易正面临着经济要素和资源价格上涨、人民币升值、 外贸摩擦等困难,亟需进行转型升级以适应变化了的经济环境。为此,深圳要转移 低端加工贸易企业,同时严把审批关,重点引进高技术和附加值的外资企业;加强 对本土加工贸易企业的技术、资金和服务的支持;改革和完善加工贸易管理制度, 提高服务效率。 关键词 深圳 加工贸易 转型 升级 中图分类号 F7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6623( 2010) 02 作者简介 曾贵( 1980),湖南新化人,深圳大学中国经济特区研究中心博士研 究生,研究方向:特区经济;钟坚( 1965),江西万安人,深圳大学中国经济特 区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经 济特区研究。 2008 年深圳市外贸出口总额为 1797 亿美元,连续 16 年位居全国大中城市首位。 加工贸易的发展是创造深圳奇迹的重要原因之一。加工贸易成就了深圳过去的辉煌, 也奠定了今后发展的基础。然而,深圳在快速发展的同时,可持续发展的瓶颈逐渐 凸显,面临着土地空间、能源和水资源、城市人口容纳力和环境承载力“难以为继” 问题,产业转型升级十分迫切。因此,研究深圳加工贸易的现状、问题和转型升级, 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深圳市加工贸易发展回顾 (一)深圳市加工贸易取得了量的快速增长 1.在总量上,加工贸易出口总额迅速增长。1979 年深圳市的工业总产值才 6061 万 元(按 1980 年不变价格计算),进出口总额仅 1676 万美元。改革开放以后,深圳 的来料加工和进料加工贸易总额获得了迅速发展(见图 1)。2008 年深圳市实现加 工贸易出口 1098 亿美元,占全市外贸出口的 61.1%,占全国加工贸易出口的 16.3%,连续 16 年居全国大中城市首位,对全市工业增加值的增长贡献率约为 70%,对全市 GDP 的增长贡献率近 40%。1991 年至 2008 年,深圳市加工贸易的年平 均增长率 30%左右。 2.在相对量上,深圳加工贸易出口在外贸总出口中的比重先增后降。在改革开 放初期,深圳的出口企业主要是国有和集体企业,对外贸易主要以出口农副产品等 初级产品和资源为主,低附加值的一般贸易是对外贸易的主体,加工贸易出口比重 很低。后来,加工贸易出口比重迅速增长,但从整体来看,深圳加工贸易出口总额 所占比重呈现逐渐下降的特征(见表 1)。 表 1 加工贸易出口在总出口中的比重 1996 1998 2000 2002 2004 2006 2008 加工贸易出口额 189.6 227.7 289.6 376.6 597.8 919.5 1097.6 总出口额 212.1 264.2 345.6 465.6 778.5 1361.1 1797.2 比重 89.3% 86.2% 83.8% 80.9% 76.8% 67.6% 61.1% 数据来源:深圳统计年鉴和深圳统计局网站。出口额计量单位:亿美元。 (二)深圳市加工贸易取得了质的快速提升 第一,进料加工较快增长,加工贸易的贸易结构优化。由于产业配套水平低,深圳 首先发展“三来一补”加工贸易,依靠廉价的土地和劳动力赚取工缴费收入。随着 深圳市加工贸易企业逐渐深入地参与国际产业链分工,逐步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加工 贸易产业链体系,逐渐实现从委托性来料加工贸易为主向进料加工贸易为主的转变。 2008 年,深圳市加工贸易出口占外贸出口总额的比重降为 61.1%,其中进料加工贸 易占到外贸出口额的 48%。2009 年 1 至 8 月,深圳进料加工贸易进出口总额的增速 明显快于来料加工贸易(见图 2)。 第二,高新技术产品和机电产品出口迅速增长,加工贸易的产品结构优化。 深圳市加工贸易始于 20 世纪 70 年代末,当时几乎全部集中于低附加值的劳动密集 型产业,产品出口主要以服装、制鞋、纺织、电器制造等传统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 后来,深圳高科技产品和机电产品加工贸易迅速增长(见图 3),产品出口结构转 变为以微型电子计算机、存储设备、激光视盘机、彩色电视机等高科技产品和机电 产品出口为主。2000 年,深圳市机电产品出口总额为 214.3 亿美元,2008 年增至 1332.62 亿美元,占外贸出口总额的 74.2%,较 2000 年增长了 6 倍。1991 年全市 高新技术产品加工贸易出口仅占加工贸易出口额的 2.8%。2000 年深圳市高科技产 品出口总额为 66.33 亿美元,占外贸出口总额的 19.2%。2008 年增至 793.72 亿美 元,较 2000 年增长了近 12 倍,占到了外贸出口总额的 44.2%。 第三,加工贸易的增值率不断增加。加工贸易增值率(加工贸易出口额加 工贸易进口额-1)是反映进出口贸易价值增值程度的一个重要经济指标。在上世纪 80 年代初期,深圳加工贸易的主体是来料加工,主要赚取廉价的工缴费收入,加 工贸易的增值率很低。随着不少内资加工贸易企业通过技术“引进消化吸收 发展”,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从 OEM(贴牌加工)向 ODM(委托设计生产)、 OBM(自主品牌加工制造)转型,同时,IBM、三星、惠普、三羊、富士康等一大批 世界 500 强跨国企业先后进驻深圳开展高科技产品的加工贸易,深圳加工贸易的增 值率不断增加(见表 2)。 表 2 2007、2008 年及 2009 年 1-8 月的加工贸易增值率 2007 年加工贸易 2008 年加工贸易 2009 年 1-8 月加工贸易 进口额 出口额 增值率 进口额 出口额 增值率 进口额 出口额 增值率 811.08 1101.08 61% 789.47 1376.55 74% 385.45 703.04 83% 数据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深圳海关统计网 二、深圳市加工贸易发展的主要问题 30 年来,深圳加工贸易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实现了由劳动密集型产业转向资本 和技术密集型产业,从服装、玩具等传统工业产品为主转向以高新技术和机电产品 为主,以及从受托性的来料加工为主转向自营性的进料加工为主三大转变,并从低 附加价值的简单加工装配环节向较高附加值的研发、品牌、设计、物流、营销等环 节延伸;企业结构不断优化,著名跨国公司投资快速成长;加工贸易的支持服务体 系日趋完善,海关联网监管、通关效率、物流服务环境及政府服务水平不断改善和 提升。但目前仍然存在以下几个主要问题。 (一)深圳加工贸易发展的原始比较优势弱化 深圳加工贸易是在劳动力资源、土地资源丰富且价格低廉和政策优惠的基础上发展 起来的,经过 30 年的高速发展,深圳发展加工贸易的原始优势逐渐弱化,甚至消 失。现在,深圳加工贸易发展的经济环境发生了显著的改变。第一,由于长三角、 环渤海湾、环北部湾等地区加工贸易的发展和中西部经济的发展,深圳 2004 年以 来出现了日益凸显的“民工荒”,廉价劳动力供给出现短缺。第二,由于新劳动法 的实行和生活成本的上升,深圳的劳动力成本大大提升。第三,深圳的房价高企, 用地成本增加。第四,国内外其它地区竞相采取优惠政策发展加工贸易,深圳的政 策优势已经明显弱化。此外,人民币升值压力、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等不利因素也给 深圳加工贸易的发展带来了困难。 (二)深圳加工贸易的整体创新能力仍显不足 尽管有少数如华为、中兴、比亚迪等具有自主创新能力和自主品牌的加工贸易企业, 但深圳市加工贸易整体上仍处在产业链的低端环节,主要是为跨国公司开展加工或 装配业务,即在国际产业价值链上主要承接最终产品的组装和低端零部件的配套生 产,而核心技术、产品设计、品牌控制、软件支持、关键设备和模具、关键零部件 配套、销售渠道等高端环节却仍然受制于国外。在深圳的工业产值中,70%的产值 来自于加工装配性质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加工贸易企业的整体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 的比例不到发达国家的 20%。深圳加工贸易企业大多开展 OEM(贴牌生产)业务,从 事 ODM(委托设计生产)的企业不到 30%,而从事 OBM(自主品牌加工制造)的就更少, 高科技产品和机电产品出口主要来自外商投资加工贸易企业。此外,深圳还有极少 数“两高一资”的加工贸易企业,即高污染、高耗能和资源依赖性加工贸易企业。 (三)深圳加工贸易的对外依存度过高 所谓加工贸易对外依存度是指加工贸易对外商投资企业、国外技术和国外市场的依 赖程度。第一,深圳的加工贸易进出口总额中,外商投资企业的进出口额占绝大部 分,其中尤以外商独资企业占的比例最大,超过一半。2008 年,仅外商独资企业 的出口就占全年外贸总出口的近 46%。在 10000 多家加工贸易企业中,外商投资企 业占了 50%左右。外商投资企业加工贸易所占比例过大,挤占了本土企业加工贸易 的份额,且其所需料件主要来自国外,与国内产业的关联度低,带动深圳产业配套 发展的作用非常有限。第二,深圳加工贸易的核心技术和关键料、件严重依赖国外 进口。深圳近一半加工贸易企业所采购的国产料件的比重低于 25%,60%的左右的 加工贸易企业采购不到 25%的国产机器设备,在核心部件采购中,国产料件不到 6%,而采购的国产料件主要做辅料使用。第三,深圳加工贸易主要出口美国、欧盟、 日本等,过于集中的市场依赖降低了深圳加工贸易的抗危机能力。 三、深圳市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对策探讨 深圳加工贸易经过近 30 年的高速发展,如今已经到了转型升级的拐点,既有其必 要性,也具备了转型升级的可能性。一方面,基于上述问题,深圳加工贸易的发展 具有转型升级的必要性。另一方面,作为创新型建设城市和综合配套改革试点的城 市,深圳的加工贸易已经具有较好的产业基础,具有了转型升级的可能性。加工贸 易是深圳工业经济和对外贸易的重要支柱,因而“一刀切”地对外转移会出现产业 “空心化”的严重后果,深圳要坚定地走加工贸易转型升级之路。2008 年出台 的深圳市综合配套改革方案明确提出,要加快外贸增长方式转变,积极培育自 主出口品牌,鼓励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产品出口,率先实现出口加工制造业的优 化升级。同年,深圳市还出台了关于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若干意见,对加 工贸易的转型升级提出了一些原则性的指导意见。深圳市加工贸易转型升级要以劳 动力要素、技术要素、知识要素的提升来支持加工贸易的可持续发展,引导加工贸 易向高新技术产业或自有品牌的传统加工业转型。 (一)转移低端加工贸易产业,为转型升级腾出空间 2007 年 11 月,国家商务部联合国家开发银行,共同出台了关于支持中西部地区 承接加工贸易梯度转移工作的意见,明确要求和支持加工贸易产业从东部向相对 落后的中西部转移,协调加工贸易的区域发展,这表明深圳低端加工贸易产业向外 转移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和趋势。对于皮革、玩具、木制品、服装等附加值 低、自主创新能力低、且没有自主品牌的加工贸易企业,要引导它们向珠三角以外 的广东其它地区或中西部城市转移,为产业转型升级提供空间。在向外转移低端加 工贸易产业的同时,要调整和细化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和重点鼓励发展的产业、 产品和技术目录,严把审批关,将加工贸易的审批和管理工作与促进加工贸易的技 术进步和技术外溢结合起来。要重点引进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外资企业,引 导外商将加工贸易中的高科技环节放在深圳,鼓励外资企业设立研发和营销中心。 (二)加强对本土加工贸易企业的支持力度 深圳加工贸易的本土化程度不高,即加工贸易额中内资企业所占的比重低和国内产 业配套率低。深圳加工贸易的主体是外商投资企业,尤其是外商独资企业,相比之 下,韩国、日本的加工贸易则以本土企业为主。外商投资加工贸易占主体,使深圳 加工贸易的发展受制于外资企业,不利于稳定发展。因此一方面要重视对外资高新 科技企业的引进,另一方面要重点加强对本土加工贸易企业的支持力度。要取消外 资加工贸易企业的“超国民待遇”,让本土加工贸易企业与之平等竞争,为提高加 工贸易中的内资比重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外资加工贸易企业的核心技术、高端设 备和关键零部件大多放在母国,同时,由于加工贸易所需的料、件在国外要质优价 低,且能享受出口退税的优惠待遇,这造成了加工贸易的国内产业配套率低下。 为此,政府应该出台一些相应的扶持政策,鼓励和支持本土加工贸易企业进行技术 研发,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政府还可以借鉴台湾设立工研院和香港设立生产 力促进局的成功经验,为本土加工贸易企业提供技术服务。为了增加国有料件的采 用比重,深圳应按照国际惯例,统一来料加工和进料加工的税收政策,实现加工贸 易国内采购的零税率。 (三)改革和完善加工贸易管理制度,提供优质高效的政府服务 为了防止利用加工贸易进行走私和偷税漏税,自 1996 年起我国实行加工贸易保证 金台账制度,对加工贸易商品和企业进行分类管理。随着加工贸易的发展,后来对 保证金台账制度进行过调整。保证金台证制度对加工贸易的发展起到了监管作用, 但也存在诸如加工贸易企业内销困难、深加工结转手续繁多、退税时间长等弊端, 影响了加工贸易企业对国产料件的采购和相关配套产业的发展,因而需要改革和完 善加工贸易管理体制。海关要坚持和加快加工贸易联网监管的改革方向,提高加工 贸易报关、深加工结转、退税等服务的效率。此外,政府可以建立网站或相关机构, 为加工贸易的发展搭建技术、信息、法律等方面的公共服务平台,提供转型升级所 需的营销服务、业务拓展及战略规划服务、法律事务服务、审计服务以及专业技术 服务等综合性服务。 (四)设立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基金,支持企业进行设备更新和内销转型 一方面,更新设备,引进国际先进的生产线,是深圳加工贸易企业实现转型升级的 重要途径,可以降低对廉价劳动力的严重依赖,提高生产能力。但更新设备需要巨 额的资金投入,不少加工贸易企业最有更新设备的强烈愿望,但资金实力不足。深 圳可以借鉴东莞的经验,设立加工贸易转型升级资金,对加工贸易企业设备更新投 入进行一定比例的补贴。另一方面,深圳市应该解除一些不利于加工贸易企业开展 内销的政策约束,鼓励那些具有自有品牌的加工贸易企业开展内销,降低对国外市 场的过分依赖。通过开展内销,部分加工贸易企业可以实现从加工贸易企业向一般 贸易企业转型。 注释: 乐正,深圳市加工贸易发展的若干思考,深圳特区报,2008 年 7 月 28 日。 隆国强,加工贸易工业化的新道路,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03 年, 第 159 页。 孙抗生,我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研究,经济问题探索,2009 年第 4 期, 第 64 页。 参考文献 1Gereffi,GInternational Trade and Industrial Upgrading in the Apparel CommodityJ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1999,1(481): 3770 2郭建宏中国加工贸易问题研究发展、挑战和结构升级M北京:经济管 理出版社,2006,219-254 3沈玉良,孙楚仁,岭学岭中国国际加工贸易模式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7,146-171 4孙新华深圳开展境外加工贸易的现状与对策M特区实践与理论,2000(6): 28-30 5庞大同深圳加工贸易结构优化的思考及建议J企业改革与管理,2001(1): 9-11 6陈恩,刘青广东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J广东社会科学, 2005(5):20-24 A Study on the development,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of Shenzhens processing trade Zeng Gui,Zhong jian ( Shenzhen univers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