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企业技术创新研究的历史与现状.docx_第1页
国内外企业技术创新研究的历史与现状.docx_第2页
国内外企业技术创新研究的历史与现状.docx_第3页
国内外企业技术创新研究的历史与现状.docx_第4页
国内外企业技术创新研究的历史与现状.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国内外企业技术创新研究的历史与现状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河南 郑州 450015) 摘 要:简述了技术创新的基本概念、创新与发明的关 系 ,在此基础上主要对国内外企业技术创新的理论研究现 状作了总结。 关键词:企业;技术创新;国内;国外 中图分类号:F40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 号: 10076921(XX)18007401 无论是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还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 需要,我国经济的发展必须转移到依靠 技术进步和提高科 技人员的素质上来,而技术创新是所有企业经济转型与持 续发展的有效途 径和必然要求。我国在近年来才开始进行 技术创新的理论及相关问题的研究,具体到企业层 次的技 术创新理论和系统应用成果更是贫乏。我国的理论学者、 企业管理者、科技工作者正 在进行不懈的探索、研究和实 践。 1 技术创新的内涵 许多人认为发明就是创新,也有人把创新与研究开发 和科学发现视为同义语,创新一词在英语里的意思是更新、 制造新的东西或改变。在 20 世纪初创新成为一种理论。 熊彼特教授在其经济发展理论中提出的“创新”这一 概念既包括技术的创新又包括非技 术的创新。既可以单指 某方面的新应用、新进展,也可兼指由某种或几种单方面 创新所引起 的要素组合的创新。从经济学角度看,主要是 指组合的创新。尽管熊彼特并未给我们提供一 个十分精确 完整的创新理论,但是他提出的创新概念,为学术界指明 了研究技术进步的新方 向,这是世界经济思想史上的一个 重大突破,所以,在研究技术创新问题时,通常是将熊彼 特作为开山鼻祖的。技术创新是一个十分宽泛的概念,有 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技术创新 是指创新技术并把它引 入产品、工艺或商业系统中去,或者创造了全新的工艺技 术以及对现 有技术的改进。广义地讲,技术创新指由技术 变化所引起的一系列营销、管理、技术、市场 和企业组织 变化或产业和经济系统的演化2。由于它涉及到经济学、 管理学、行 政学、社会学等多个学科,理论界对它的定义 是十分多的,既有从本学科领域出发、有侧重 点的阐述, 又有将这一概念进行综合系统的定义。 国外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有:20 世纪 60 年代,伊诺思 在论文中首次直接明确地从行为集合的 角度定义为技术创 新是几种行为综合的结果。这些行为包括发明的选择、资 本投入保证、组 织建立、制定计划、招用工人和开辟市场 等3。林恩则首先从创新时 序过程的角度对技术创新 定义为“始于对技术的商业潜力的认识而将其完全转化为 商业化产 品的整个行为过程”3。缪尔塞在 80 年代中 期作了较系统的整理分析,他将技术 创新重新定义为:技 术创新是以其构思新颖性和成功实现为特征的有意义的非 连续性事件3。 国内比较有代表性的人物的观点有:清华大学经济管 理研究所根据我国实际,在大量理论和 实证研究的基础上, 最早提出了代表我国水平的技术创新定义:“技术创新是 企业家抓住市 场的潜在机会,以获取商业利益为目标,重 新组织生产条件和要素,建立起效能更强、效率 更高和费 用更低的生产经营系统,从而推出新的产品、新的生产方 法,开辟新的市 场、获得新的原材料或半成品供给来源, 或建立新的企业组织。它是包括科技、组织、商业 和金融 等一系列活动的综合过程。”3而罗伟等人则定义为技 术创新是在经济活 动中引入新产品或新工艺,从而实现生 产要素的重新组合,并在市场上获得成功的过程4。这 一定义明确了技术创新的界定。这是国内学者对技术创新 这一概念所作的具有 代表性的概述。 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 技,实现产业化的决定中,将技术创 新定义为:“是指 企业应用创新的知识和新技术、新工艺,采用新的生产方 式和经营管理模 式,提高产品质量,开发生产新的产品, 提供新的服务,占据市场并实现市场价值。”5 2 创新与发明的关系 熊彼特对创新与发明关系的区分,对准确地界定创新 的相关概念作出了重要贡献。发明是知 识的重新组合,创 新是发明的第一次商品化。所以 ,创新是知识的二次飞跃 的产物,企业家把新发明引进生产体系,使其第一次商品 化就是创 新,在发明未能转化为创新之前,发明只是一个 新观念、新设想。可以这样说,发明不一定 导致创新,但 创新前身大多是发明。要强 调的是,创新是发明的第一次 商品化,第二次、第三次就只能算作模仿。当然,模仿是 创新 传播的一种重要形式,如果模仿不只是简单的仿制, 还包含着对原设计的不断改进,则也算 是一种渐进型的创 新。现实生产中,还有创新层次的区分。从世界的层次上, 可能不是创新 ,但从一个国家的层次上可能算创新。从企 业的层次上,可能是创新,但从国家层次上,也 可能就不 是创新了。 3 国外技术创新研究的历史 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对技术在社会的物质生产过程 以及由此决定的经济关系中的重大作用 进行系统深入研究 的是卡尔马克思。他把发明和创新看成是一个社会过程, 并对资本主义 条件下的技术创新动力机制作过非常精辟的 分析,他指出:资本家追求利润的目的是为了赢 得竞争, 获取高于其它资本家的超额利润。一旦一个资本家因此而 取得了超额利润,就会使 那些尚未采用新技术的竞争对手 失去一部分利润,迫使他们相继创新,这样就会形成一种 创 新浪潮。 马克思的分析从经济学上极其深刻地揭示了创新持续 不断和科技经济循环的底蕴和内涵。可 以说,就连后来的 熊彼特所创立的技术创新理论,在原则上也没有超越马克 思的研究论断。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美籍奥地利著名经济学家熊彼 特教授在 1912 年出 版的名著经济发展理论中首次提 出了“创新”这一概念,他指出创新是将技术发明应用 到 经济活动中所引起的生产要素与生产条件的重新组合。具 体内容包括以下 5 个方面:生 产新的产品;引入新的 生产方法,工艺流程;开拓新的市场 ;开拓原材料的 新供应源;采用新的组织形式1。但在当时, 其创 新理论提出后,马上被淹没在同期的“凯恩斯革命”的波 涛之中,并没有得到广泛的重 视。熊彼特本人并没有进行 专门的分解研究,但他对创新类型的描述为后人的分解研 究奠定 了基础,并孕育了技术创新理论的初始概念。此后 的半个多世纪中,技术创新的研究经历了 四个主要阶段: 第一阶段为 50 年代到 60 年代末的复苏和引入阶段。 在这一阶段,技术创新研究迅速复兴,逐 步突破新古典经 济学的局限与束缚,形成对技术创新起源和内部过程与结 构等方面的专门研 究。第二阶段为 70 年代初至 80 年代中 期的持续兴旺阶段。在这一阶段,技术创新研究的理论 体 系初步形成,研究的具体对象开始逐步分解,研究内容也 比较全面,主要包括技术创新的 定义、分类、特征、主要 影响因素等等。第三阶段为 80 年代后期的系统发展阶段。 在前一阶 段研究的基础上,人们逐渐认识到创新的多主体 性、动态性、集成性等多综合特性,逐步形 成新层次上的 系统理论,强调实用性。研究热点主要是企业与技术创新 的关系,技术创新的 激励,创新扩散与市场竞争策略等, 力求达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第四阶段为当今的复杂性 创 新理论阶段。当前系统科学已经发展到了研究开放的复杂 巨系统和复杂适应系统的阶段, 国外一些学者已开始用复 杂性理论对创新系统进行研究,其理论基础主要还是系统 科学中较 成熟的非线性理论和自组织理论,但已开始把复 杂性理论应用到这一领域。 4 我国技术创新研究的现状 我国加入 WTO 后,市场更加开放,各市场主体与国际 知名跨国公司直接竞争,面临着前所未 有的机遇,获得了 走向世界,平等参与竞争,在竞争中取得不断壮大的机会, 但同时机遇与 挑战并存,加入世贸组织,又导致了市场竞 争加剧,原有的市场份额面临重新分配,尤其是 国有企业 受计划经济的影响最深,在技术管理、生产管理、产品管 理、市场管理等方面都使 国企在开放的竞争条件下处于不 利地位,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办法就是使企业通过持续不 断 的技术创新,提高技术水平,从而增强企业自身的市场 竞争力,确保国企持续健康的发展。 因此,国有企业究竟 如何运用经济手段,促进企业技术进步,提高企业技术创 新能力就成了 一件迫在眉睫的事情。 虽然我们已经接受并逐步在实践中掌握和应用技术创 新理论,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技术 创新研究起步较晚, 在技术创新的机制及影响企业创新的因素和环境方面,还 缺乏深入系统 的研究和认识。具体到企业层次的技术创新 理论更是缺乏。因此,我国技术创新研究不仅要 吸收西方 技术创新理论中的精华,还应借鉴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 技术创新方面的成功经验 和教训,深入探讨并逐步完善技 术创新机制,制定出行之有效的技术创新政策,为企业创 造 良好的技术创新环境,在此基础上,深入分析我国国有 企业的技术创新现状,找出我们的潜 力和存在的问题,提 高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使企业真正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 这是目前技 术创新理论研究和实践上的重要课题。 参考文献 1 周新月,罗发友,李汉通.技术创新内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