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市女性人力资源的开发和运用的调研报告.docx_第1页
关于我市女性人力资源的开发和运用的调研报告.docx_第2页
关于我市女性人力资源的开发和运用的调研报告.docx_第3页
关于我市女性人力资源的开发和运用的调研报告.docx_第4页
关于我市女性人力资源的开发和运用的调研报告.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关于我市女性人力资源的开发和运用的调 研报告 摘要:女性人力资源是人力资源总量中举足轻重的一 部分,且一直对于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着不可轻视的推动 作用。本文从_市女性人力资源开发和运用的现状入手, 介绍了近 2 年来我市妇联系统围绕此项工作进行的一些探 索,分析了女性人力资源开发和运用中存在的问题和遇到 的困难,并指出今后几年各级妇联系统应该重点努力的方 向:推动党政领导把性别意识纳入决策主流;深入实施 “女性素质工程”;引导妇女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和现代化 农业;打造城乡妇女统筹发展的平台,为推动女性人力资 源在城乡间的合理流动做好各项服务工作。 关键词:女性人力资源 开发 运用 人是社会生产力许多因素中最具有决定性意义的要素。 在国家经济发展过程中,人力资源作为包含在人体内的一 种生产能力,是国民财富的基础,是积累资本、开发自然 资源、建立社会经济和政治组织并推动国家向前发展的主 导力量。另一方面,人力资源体现出的劳动力是一种从事 普通体力劳动的无差别的天赋的能力;对人力进行投入而 形成的人力资本,体现在劳动者身上的则是一种智能型和 创造性的劳动能力,能够更高效地推动科技的进步和社会 的发展。 女性人力资源是人力资源总量中举足轻重的一部分。 本文试图结合_发展实际,探讨新形势下如何科学开发和 有效运用女性人力资源的一系列问题。 一、开发和运用女性人力资源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从古至今,女性人力资源一直对于经济和社会发展产 生着不可轻视的推动作用,主要表现在: 1、女性是物质生产、尤其是农业生产领域的生力军。 据 XX 年底国家某权威机构统计,在我国从事农业生产的 3.2 亿人中,女性占了 69%。同时,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 中,女性创造了丰富灿烂的文化。 2、女性对于人类自身生产具有特殊贡献。人口生产和 物质资料生产是社会存在与发展的两大基本条件。长期以 来,妇女承担着生育和家务劳动两方面的艰巨任务,是新 的人力资源的重要创造者。 3、女性的消费是扩大内需的特有潜力。一是因为女性 掌握着家庭日用品消费的发言权;二是因为女性是消费新 浪潮的积极倡导者;三是因为女性的审美观影响着社会消 费潮流。 妇女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一支重要的人力资源,同时, 妇女发展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目标。可持续发展强调 社会各要素的协调性、社会成员之间的公平性和人类代际 的均衡性;而在诸多历史原因的错综复杂的作用下,当前 例如贫困、疾病、低学历等许多影响现代化发展进程的问 题往往集中表现在妇女群体中。所以说,解决妇女发展中 的各种障碍是实现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环节。 科学地开发和运用女性人力资源,使女性在社会生活 中更平等而自由地发展,是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 整个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挖掘女性潜能,促进 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推动我国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 的有效举措;是促进妇女解放,真正实现男女平等基本国 策的根本途径。 所以说,在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全面建立、社会生活各 项事业蓬勃发展的今天,研究和探索科学开发和运用女性 人力资源的问题,具有性质上的重要性和时间上的紧迫性。 二、_市女性人力资源的开发和运用现状及分析 基本情况 最新的一次调查显示,截至 XX 年 7 月底,_市城乡 1855 周岁的妇女总数为 1769991 人,其中农村户口为 1168956 人,城镇户口为 601035 人,两者比例为 1.95:1。 在农村户口的妇女群体中,23.89 万人在从事种植和养 殖等传统农业,占总数的 20.44%;65.37 万人在当地从事 二、三产业,占总数的 55.92%;10.13 万人外出务工经商, 占总数的 8.67%;还有 11.74 万妇女成为富余劳动力,占总 数的 10.04%。 在城镇,当前还有 73040 名妇女处于失业状态,占城 镇妇女总数的 12.15%。 XX 年初以来,共有 12.84 万人次的农村妇女参加农业 技术培训,占从事传统农业妇女总数的 53.73%;有 4.43 万 人次的妇女参加了转产、转业技能培训,占农村妇女总数 的 3.79%。在城镇,有 4.46 万人次妇女参加各种技能培训, 占城镇妇女总数的 78.42%。 XX 年初以来,有 2.02 万名农村妇女在妇联的帮助下实 现了向非农产业的转移,与现存的富余女劳动力的比例为 0.17:1。在城镇,分别有 4.24 万和 2.52 万的妇女实现再 就业和自主创业,与当前失业妇女的比例分别为 0.58:1 和 0.35:1,分别占城镇妇女总数的 7.1%和 4.2%。 目前,我市城乡各地已经发展“妇字号”社区服务实 体 379 个,XX 年初以来,帮助 7146 名妇女实现再就业,占 城乡妇女再就业总人数的 8.1%。 围绕女性人力资源开发和运用主题,妇联系统已经和 正在开展的探索性工作 当前,我国人力资源开发主要面临着四大挑战,即: 劳动力供给高峰时期的到来加剧了劳动力供求总量矛盾; 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化加大了城市就业压力;长期的城乡二 元结构模式和农村现代化发展需要导致了农村富余劳动力 不断增加;大量低素质的劳动力难以满足激烈的国际竞争 对人才的需要。最近几年来,这些挑战突出表现在三大热 点问题上:一是下岗职工和长期失业人员再就业,二是农 村富余劳动力转移,三是大学生等青年就业。而传统观念 束缚和女性总体素质较低等原因,又使女性成为了就业领 域中的弱势群体,形成女性人力资源严重浪费的局面。 作为党和政府联系妇女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从 1998 年 开始,我市各级妇联组织就把帮助和引导妇女就业作为重 点工作来抓,为开发和运用女性人力资源进行了一些有效 的探索: 1、加强教育,实施素质工程。坚持“因地制宜、因材 施教”的原则,面向不同类型的妇女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 教育活动。在城镇,围绕“诚信”和“高效”的主题,发 动妇女开展职业道德教育、业务知识培训、岗位练兵和技 能比武活动;在农村,深入推进“科技进万家,致富创新 业”活动,进行以实用技术培训为基础,新技术推广为主 要内容,农函大、绿色证书和学历教育为目标的培训工作, 并加大力度开展了富余劳动力转岗和转业技能培训。据统 计,近两年来,全市分别有 2.8 万人次和 11.2 万人次的城 镇妇女参加了学历培训和业务技能素质教育,分别有 16.9 万人次和 7868 人次的农村妇女参加农业新技术培训、农函 大和绿证班培训。各地举办的较大规模的妇女实用知识教 育和竞赛活动有:农业支柱产业精品赛、农家女农业知识 系列讲座、巾帼示范岗技能大赛和沙龙交流活动、妇女健 身大赛、巾帼工艺制品成果大赛等。在农村,通过系列化 的“科技致富接力”活动,促使农业专家与女能手结成帮 扶对子,传授最新科技知识,解答疑难问题,女能手再把 技术和信息传播给更多的农村妇女,从而开通了科技传递 “快车道”,有效地实现了科研成果、农业实践与女性素 质的迅速对接。 2、改善服务,建设网络体系。一是做好调研工作,几 年来各级妇联围绕城乡妇女现状与需求、失业失土妇女状 况、贫困妇女儿童状况、流动人口中的妇女从业情况、女 性劳动力资源分布情况等主题,组织精干力量深入基层开 展调研和督查工作,形成了一批具有较高参考价值的调研 报告和提案议案。二是建立女性就业帮扶组织网络,发挥 市巾帼家政服务公司的龙头作用,引导各县区组建相应的 就业帮扶机构,在各街道和社区发展就业培训基地、咨询 站、热线电话等服务组织,引导城乡妇女积极进军家政服 务等第三产业。三是围绕女性成才主题,创办各种技能信 息指导机构和以女性为主体的经济合作组织,如“双学双 比”科技指导中心、信息互联网站、女能手协会等,带动 农村妇女大力发展现代化农业生产。四是建立动态管理的 女性人力资源和就业信息库,整合劳动、民政等部门的力 量,初步实现了社区联网、资源共享、信息互流的格局, 对失业妇女基本做到“四清”,即:失业周期清、家庭状 况清、就业意愿清、安置去向清,为促进女性人力资源在 城乡双向流动就业提供了有效的服务。 3、整合资源,促进供需对接。自从胜利完成女性再就 业“15331”三年工作计划后,XX 年底,我市妇联系统又推 出了巾帼创业和就业“12345”工程,具体内容为:在三年 时间内,为 1 万名妇女提供妇女创业和就业指导,培训 2 万名失业失土妇女,举办 30 场具有一定规模的女性就业洽 谈会,联合有关部门创建 40 个“妇字号”培训、就业和创 业基地,帮助 5000 名妇女实现再就业。XX 年初,市妇联提 出了新的工作思路,要求各地从精神引导、政策指导、心 理疏导、技能辅导、资金扶助和舆论支持等方面多管齐下, 整体推进,协调发展,为女性创业和就业环境的不断优化 提供有效服务。而后,全市各地相继推出了一些新举措, 如:成立巾帼创业事迹报告团巡回演讲,组建巾帼创业和 就业指导中心,开通女性创业心理咨询热线、举办女性创 业技能素质培训班、开展创业项目跟踪服务、争取女性创 业小额贷款等等。自余姚市率先争取了每年 200 万元额度 的贴息资金后,XX 年,全市各地妇联与金融机构联合发文, 根据地方实际推出了各具特色的女性创业小额贷款优惠措 施,一年里全市发放 497 万元的信贷资金直接帮助 167 名 城乡妇女解决创业困难。江北区创建了 2 个妇女就业培训 中心和 8 个镇级培训点,开设企业生产、自主创业、社区 服务三大类 20 多种技能培训班,至今已有约 5000 人次的 失土妇女经培训获得合格证书。 4、树立典型,营造社会氛围。“树立典型,集中资源, 扶持精品,带动全体”,是近几年来我市妇联系统为两大 主体活动确立的基本思路之一。全市各级妇联培育和扶持 了一大批各种类型的妇女先进典型,制定了在 5 年内重点 培育 30 个“妇字号”农业龙头企业、30 个“双学双比”生 产示范基地和 50 名妇女营销大户、在城镇各行各业都塑造 一批精品型巾帼示范岗的工作目标。各地开展了各具特色 的树典型、创精品、广宣传活动,如:组建不同类型的女 性先进事迹报告团,通过新闻媒体开展优秀妇女典型大家 评活动,围绕农业新品种推广主题开展农产品精品竞赛, 举办女能手优质产品和技能技巧展示会等,既形成了全社 会关心妇女发展的热烈氛围,又激发起基层妇女积极参与 经济建设的蓬勃热情。在女性非正规就业领域,江东区的 “爱心编织站”在 4 年时间内,从起步初期的 1 个街道 10 多名妇女不断发展壮大,现已辐射到三省一市上万名失业 和病残妇女参与,形成了联系 100 多家外贸企业、下设 77 个分站、年产值 5200 多万元的规模,闯出了一条家庭作坊 式外贸手工艺品加工产业的光辉途径。鄞州区“双学双比” 女能手张国珍创办的双燕奶业有限公司,经过 5 年多的艰 苦创业,已发展为占地 200 亩、总投资 8000 万元、饲养奶 牛 3000 头、年产鲜奶 2 万多吨的规模,成为省内最大的集 奶牛养殖、乳制品加工和产品销售于一体的私营综合性乳 制品生产企业,并通过发展牧草养殖业、吸纳员工等方法 直接带动 3100 多名妇女实现了勤劳致富。 在女性人力资源开发和运用中存在的问题 在深入基层调研和开展工作的过程中,各级妇联都发 现,女性人力资源的开发和运用已经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 点问题,已经取得了比较显著的业绩,但是各地还或多或 少地存在着一些问题,集中表现在: 1、女性就业的社会环境欠佳。由于受几千年“男尊女 卑”传统观念的影响,在社会总体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的今 天,女性就业受现象比较严重。一些看似平等或中性的政 策,在实际执行中对男女两性产生不同的影响。女大学生 求职被拒绝、同等条件下女工“优先”下岗、失业妇女再 就业门槛偏高、双下岗家庭中丈夫优先安排工作、女职工 因生育被企业辞退或失去晋升机会、职业女性在非核心部 门和非领导岗位就职多等等事件,屡有发生,甚至成为社 会普遍现象。妇女参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基本权利受 到侵害,妇女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被排挤到了发展的边缘。 2、大众传媒存在误导现象。如今,大众传媒日益发达, 市场经济的商业利益驱使着一部分人把“男主外、女主内” 的传统性别角色定型复制到商品上。于是,女性被简单地 定格在漂亮、贤惠、柔弱等形象上,作为化妆品、服装、 日用消费品、家务劳动的替代机器等产品广告的“代言人” ,通过电视、广播、报刊和互联网等现代化大众传媒走向 千家万户。在这些大众传媒的作品中,穿着打扮和家务劳 动几乎成为了妇女生活中的全部内容,而女性的聪慧、能 干、坚韧等品质却往往被忽略或曲解。这些现象误导了社 会对女性才能的评价和女性对成功观念的理解。 3、男女两性从业年限不平等。新中国成立之初,出于 对女性生育价值的肯定和身体健康的保护,国家规定男女 两性的退休年龄相差 5 年。当时,中国人民刚刚摆脱封建 社会阴影和连年战争折磨,女性文化素质和身体素质普遍 偏低,生育较多且家务负担重,这样的政策是比较符合实 际的。但是,50 多年后的今天,国家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和 现代化家电产品的普及大大减轻了女性的生育和家务负担, 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的深入实施和教育的蓬勃发展促使女性 素质普遍提高,高科技的发展和普及使社会劳动需求从体 力型逐步转向智能型,女性完全有资格和男性一样,拥有 与其学历和能力相对等的从业年限权利。另一方面,单纯 的以性别和年龄为标准的退休制度,直接导致了失业女性 求职就业困难和女性退休后社会福利偏低的问题,也是女 性人力资源不能得到充分开发和运用的一大根源。 4、女性整体素质和社会需求存在一定差距。第五次全 国人口普查的数据显示,男女之间受教育水平的差异是全 方位的:女性文盲比例是男性的 2.76 倍,受过初中教育的 男性比例略高于女性,而拥有大专以上学历的男性是女性 的 5.67 倍。,产生这些现象的根源,是由于相当一部分人、 尤其是农村地区的父母依然深受传统的“重男轻女”观念 束缚。而受教育程度是人力资源向人力资本转移的必要条 件,受教育时间较短直接导致了女性人力资源的总体素质 落后于社会需求,在许多岗位上缺乏竞争力和创造力,在 经济、政治、文化、家庭生活和社会参与等诸方面的生存 实力处于劣势地位。 5、女性受传统观念影响过深,自身的发展愿望不够强。 据调查,即使在高等教育阶段,由于社会就业环境和传统 观念的影响,大多数的女性在家长的指导下,大多选择非 高新技术行业,而且对今后是否继续深造心存顾虑,这就 形成了此后在就业结构、实际收入、社会评价等一系列环 节中的性别差异。另一方面,走上工作岗位并组建家庭的 女性因长期受传统角色定位的心理暗示,往往承担起大部 分的家务劳动以及照料孩子和老人的责任,导致她们接受 继续教育的愿望不强、时间较少,而在这个知识经济日新 月异的时代里,终身学习、不断提高综合素质是人适应市 场竞争的必要条件。可以说,自身素质和发展愿望两方面 的弱势,在一定程度上构成了女性人力资源与市场需求之 间的差距。 6、教育投入与市场需求存在脱节现象。有专家指出, 教育投入不足和不公平是发展中国家教育发展与社会需求 脱节的重要表现。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显示,XX 年我 国 25-65 岁劳动力的平均受教育年限为 7.6 岁,受过高中 以上教育的只有 20.4%,受过大专以上教育的则更少,仅为 3.8%,远远落后于欧美等发达国家。一方面,大量人力资 源未能得到充分合理的开发;另一方面,教育供给的瓶颈, 造成人才难以完全满足社会现实需求。在现行的教育投入 分配模式中,存在着向城市和高等教育过度倾斜现象,对 中等技能和职业教育、农村和贫困地区义务教育等领域重 视程度不够;而城市和高校的很多教育,又存在着过多注 重考试成绩而忽视人的全面发展素质的现象。各种偏差造 成了教育投入与市场需求的脱节,人力资源开发和运用面 临着结构性的供求矛盾,在受教育方面处于劣势的女性也 同样面临着这些问题。 在开展女性人力资源开发和运用工作中,各级妇联遇 到主要困难 1、社会舆论对女性就业和创业的支持力度不够。女性 人力资源的充分开发与有效运用,是落实国家人才战略的 有机组成部分,是关系到人类可持续发展进程的重要问题。 在现实生活中,从受教育开始,到毕业后求职就业、失业 失土后再就业、自主创业等一系列与人力资源开发和运用 相关的环节里,女性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歧视;与男性相比, 女性受教育年限偏短、就业门槛偏高且领域偏窄、岗位层 次偏低、继续教育机会偏少、实际才能难以发挥等情况, 已经几乎成为人们司空见惯的现象。各级妇联为帮助女性 实现平等就业而开展的一些工作,尽管艰辛而细致,却经 常被认为是小题大做,既得不到有关职能部门的大力支持, 又因缺乏新闻媒体应有的重视而无法引发社会舆论对妇女 就业问题的深层次的探讨和思考。 2、开展工作受财力、人力等资源制约。妇联工作面对 的是广大的妇女和儿童,近几年来,各种涉及妇女儿童的 权益受损事件时有发生,需要我们各级妇联去关注、协调 和解决,这就使当前的妇联工作形成一个覆盖面大、服务 对象广而内容繁杂的局面。而另一方面,作为一个群众团 体,妇联组织长期处于无权、无钱状态,为妇女儿童开展 一些帮扶工作则呈现心有余而力不足局面。关于女性人力 资源开发和运用工作,各地妇联组织在调研的基础上已经 形成了一些工作计划,但苦于缺乏财力、人力等必要的资 源支持而举步维艰。 3、妇女干部自身能力结构影响工作成效。当前,妇联 专职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已经有所提高,但是干部的流动 性不强、年龄结构不够合理、总体文化层次偏低、工作资 源缺乏且视野偏窄等现象依然存在,在基层单位尤为突出。 当前的妇联组织从总体上说还不是一个具有较强吸引力的 机构,更没有成为培养和输送女干部的重要基地,一些年 富力强的女性人才不愿意到妇联工作,社会对于妇联干部 的总体评价也依然不高。这些情况的日积月累,使妇联干 部队伍难以适应现代化发展的需要,一部分妇女干部难以 在女性人力资源的开发和运用工作中作出有效业绩。 三、今后几年,各级妇联系统应该重点努力的方向 1、推动党政领导把性别意识纳入决策主流,促使有关 部门出台有利于女性成才和就业的政策。占人口数量一半 的妇女是一支伟大的人力资源,与男子一样是推动社会不 断前进和发展的重要力量。各级党政领导必须树立和落实 科学发展观,把开发和运用女性人力资源纳入人才战略的 总体规划,同步培养,协调发展。同时,应该正视目前女 性在受教育和就业领域依然处于劣势的实际情况,把性别 意识纳入决策主流,在制定、出台一些有关教育和就业的 政策时,适当考虑对女性采取一定程度的倾斜和保护措施, 例如:从制度和资金上保证女童享有平等受教育权利、把 家务劳动社会化从设想变为现实、使就业年限和性别脱钩 而和学历与技能联系起来、把用工制度中是否贯彻男女平 等国策作为考核企业成绩的重要内容。从而营造良好的女 性人才成长土壤,培养越来越多的高素质的妇女劳动者, 大力推进高层次妇女人才队伍建设。 2、以深入实施“女性素质工程”为基础,引导城乡妇 女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和竞争能力。教育既是经济发展的动 力源泉,又是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基础手段;通过加 强教育提高人口综合素质,是促使人力资源向人力资本转 变的根本途径。因此,要高度重视开发妇女人力资源,深 入实施“女性素质工程”,从学龄女童入学受教育开始抓, 提高每个阶段的女性受教育比例,帮助更多的女性接受职 业技能教育和高等学历教育,促进全体妇女牢固树立终身 学习的理念,不断增强科学文化素质、劳动创造能力和创 新发展能力,激励更多的妇女跨入发展先进生产力的行列; 要进一步整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