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工艺学_第1页
生物工艺学_第2页
生物工艺学_第3页
生物工艺学_第4页
生物工艺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生物工艺学 主讲:河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杨生玉 E-mail: 河 南 大 学 生 物 工 艺 学 第九章 生物反应动力学 及过程分析 河 南 大 学 生 物 工 艺 学 第一节 微生物反应过程概论 一、微生物反应过程的主要特征 微生物是该反应过程的主体:是生物 催化剂,又是一微小的反应容器。 微生物反应的本质是复杂的酶催化反 应体系。酶能够进行再生产。 河 南 大 学 生 物 工 艺 学 微生物反应是非常复杂的反应过程 ( 1)反应体系中有细胞的生长,基质消 耗和产物的生成,有各自的最佳反应条件 。 ( 2)微生物反应有多种代谢途径。 ( 3)微生物反应过程中,细胞形态、组 成要经历生长、繁殖、维持、死亡等若干 阶段,不同菌龄,有不同的活性。 河 南 大 学 生 物 工 艺 学 二、微生物反应动力学的描述方法 细胞生长动力学 反应基质消耗动力学 代谢产物生成动力学 发酵过程:包括细胞内的生化反应, 胞内与胞外的物质交换,胞外物质传 递及反应。 河 南 大 学 生 物 工 艺 学 发酵过程特点 多 相:气相、液相和固相 多组分:培养基中多种营养成分,多种 代谢产物,细胞内也具有不同生理功能 的大、中、小分子化合物。 非线性:细胞代谢过程用非线性方程描 述。 复杂群体的生命活动 河 南 大 学 生 物 工 艺 学 反应动力学描述的简化 动力学是对细胞群体的动力学行为的描述 不考虑细胞之间的差别,而是取性质上的平 均值,在此基础上建立的模型称为确定论模 型,如果考试每个细胞之间的差别,则建立 的模型为概率论模型。 如果在考虑细胞组成变化的基础上建立的模 型,称为结构模型,一般选取 RNA、 DNA、 糖 类及蛋白含量做为过程变量。菌体视为单组 分的模型为非结构模型,通过物料平衡建立 超经验或半经验的关联模型。 河 南 大 学 生 物 工 艺 学 如果细胞内的各种成分均以相同的比例增加 ,称为均衡生长。 如果由于各组分的合成速率不同而使各组分 增加比例不同,称为非均衡生长。 生长模型的简化考虑一般采用均衡生长的非 结构模型。 将细胞作为与培养液分离的生物相处理所建 立的模型为分离化模型。在细胞浓度很高时 采用。 如果把细胞和培养液视为一相,建立的模型 为均一化模型。 河 南 大 学 生 物 工 艺 学 非结构模型 结构模型 确定论模型 最理想情况 不考虑细胞内部结构 各种细胞均一 细胞群体做为一种溶质 A 细胞之间无差异, 是均一的,细胞内 有多个组分存在。 B 均衡 生长 概率论模型 不考虑细胞内部结构 各种细胞不均一 C 实际情况: 细胞内多组分; 细胞之间不均一 D 均衡 生长 对 细胞群体的描述模型 河 南 大 学 生 物 工 艺 学 发酵动力学中常用的几个术语 1得率 (或产率,转化率, Y): 包括 生长得率 (Yx/s)和产物得率 (Yp/s)。 得率:是指被消耗的物质和所合成产 物之间的量的关系。 生长得率:是指每消耗 1g(或 mo1)基质 (一般指碳源 )所产生的菌体重 (g),即 Yx/s=X/S 。 河 南 大 学 生 物 工 艺 学 产物得率:是指每消耗 1g(或 mo1)基质所合 成的产物 g数 (或 mol数 )。这里消耗的基质是指 被微生物实际利用掉的基质数量,即投入的 基数减去残留的基质量 (S。 -S)。 转化率:往往是指投入的原料与合成产物数 量之比。 河 南 大 学 生 物 工 艺 学 提高微生物生长得率的措施 首先,要筛选优良的菌种,其本身就应具备 高的生长得率。 其二,要选择合适的培养基配方,提供略微 过量的其它营养物质,使碳源成为最终的限 制性物质。 其三,还须选择和控制合适的培养条件,使 得微生物的代谢按所需方向进行。 另外,在发酵的操作过程中要尽量防止杂菌 污染。 河 南 大 学 生 物 工 艺 学 2基质比消耗速率 (qs , g(或 mo1) g菌 体 h) : 系指每克菌体在一小时内消耗营 养物质的量 。 它表示细胞对营养物质利用 的速率或效率。 在比较不同微生物的发酵效率上这个参数很 有用 。 河 南 大 学 生 物 工 艺 学 3产物比生产速率 (qp, g(或 mo1) g菌 体 h) : 系指每克菌体在一小时内合成产 物的量,它表示细胞合成产物的速度或能 力,可以作为判断微生物合成代谢产物的 效率。 4发酵周期:实验周期是指接种开始至 培养结束放罐这段时间。 但在工业生产上计算劳动生产率 时则还应把发酵罐的清洗、投料、灭菌、 冷却等辅助时间也计算在内。即从第一罐 接种经发酵结束至第二次接种为止这段时 间为一个发酵周期,这样才能正确反映发 酵设备的利用效率。 河 南 大 学 生 物 工 艺 学 工业发酵的技术经济指标 一、容量产率和产物形成的比速率 容量产率指的是单位时间内单位反应器容积 的产物。 计算产率时,不仅应把合成产物所用时间考 虑进去,还应计入与生产相关的其他时间, 即发酵罐的维修、清洗、准备所用时间,灭 菌时间,以及接种后的延滞期时间,这样才 能全面、客观地评估出工艺过程的成本效益 。 河 南 大 学 生 物 工 艺 学 分 批 发 酵 的 容 量 产 率 产物形成曲线的切线表示的是最大容量产率;连接原 点和产物 形成曲线终点的连线其斜率表示的是总的平均容量产率。 河 南 大 学 生 物 工 艺 学 研究发酵动力学的步骤 1. 为了获得发酵过程变化的第一手资料, 要尽可能寻找能反映过程变化的各种理化参 数。 2. 将各种参数变化和现象与发酵代谢规律 联系起来,找出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变化 规律。 3. 建立各种数学模型以描述各参数随时间 变化的关系。 4. 通过计算机的在线控制,反复验证各种 模型的可行性与适用范围。 河 南 大 学 生 物 工 艺 学 发酵动力学的研究内容 主要包括:细胞生长和死亡动力学, 基质消耗动力学,氧消耗动力学, CO2 生成动力学,产物合成和降解动力学 ,代谢热生成动力学等。 以上各方面不是孤立的,而是既相互 依赖又相互制约,构成错综复杂、丰 富多彩的发酵动力学体系 。 河 南 大 学 生 物 工 艺 学 过程控制和监测 Sugar consumption pH Temperature Fermentation time (h) Agitation Cell Dry Weight Product 河 南 大 学 生 物 工 艺 学 发酵动力学内容及目的 发酵动力学: 是研究发酵过程中菌体 生长、基质消耗、产物生成的动态平 衡及其内在规律。 研究内容: 包括了解发酵过程中菌体 生长速率、基质消耗速率和产物生成 速率的相互关系,环境因素对三者的 影响,以及影响其反应速度的条件。 河 南 大 学 生 物 工 艺 学 研究发酵动力学的目的 ( 1) 确定最佳发酵工艺条件 ( 2)建立发酵过程中菌体浓度、基质 浓度、温度、 pH、 溶氧等工艺参数的控 制方案 ( 3)可在此研究基础上进行优选。 河 南 大 学 生 物 工 艺 学 发酵动力学的作用 要进行合理的发酵过程设计,必须以发酵动 力学模型作为依据。 目前国内外正利用电子计算机,根据发酵动 力学模型来设计程序,模拟最优化的工艺流 程和发酵工艺参数,从而使生产控制达到最 优化。 发酵动力学的研究正在为试验工厂数据的放 大、为分批发酵过渡到连续发酵提供理论依 据。 河 南 大 学 生 物 工 艺 学 第二节 发酵动力学分类 河 南 大 学 生 物 工 艺 学 一、根据细胞生长与产物形 成有否偶联进行分类 河 南 大 学 生 物 工 艺 学 细胞浓度 (x)或产物浓度对时间作图时 ,两者密切平行,其最大的比生长速 率和最大的产物合成比速率出现在同 一时刻。一般来说在这种类型的发酵 生产中,控制好最佳生长条件就可获 得产物合成的最适条件。 河 南 大 学 生 物 工 艺 学 1生长产物合成偶联型:也称 型。这种发 酵类型的特点是: 微生物的生长和糖的利用与产物合成直接相 关连。 产物的形成与生长是平行的。 产物合成速度与微生物生长速度呈线性关系 ,而且生长与营养物的消耗成准定量关系。 这种类型的产物主要是葡萄 糖代谢的初级中 间产物,如乙醇发酵就属于此类型。 河 南 大 学 生 物 工 艺 学 2生产与产物合成非偶联类型:多数次 生代谢产物的发酵属这种类型,如各种抗 生素和微生物毒素等物质的生产速率很难 与生长相联系。产物合成速度与碳源利用 也不存在定量关系。 一般产物的合成是在菌体的浓度接近或达 到最高之后才开始的,此时比生长速率已 不处于最高速率。 河 南 大 学 生 物 工 艺 学 3生长产物合成半偶联类型:亦称 型。 它是介于生长产物合成偶联型与生长产物合 成非偶联之间的中间类型,产物的合成存在 着与生长相联和不相联两个部分。 该类型的动力学产物合成比速率的最高时刻 要迟于比生长速率最高时刻的到来 。 河 南 大 学 生 物 工 艺 学 河 南 大 学 生 物 工 艺 学 二、根据产物形成与基质消 耗的关系分类 河 南 大 学 生 物 工 艺 学 (1)类型 产物的形成直接与基质 (糖类 )的消耗有关 ,这是一种产物合成与利用 糖类有化学计量 关系 的发酵,糖提供了生长所需的能量。 糖耗速度与产物合成速度的变化是平行的, 如利用酵母菌的酒精发酵和酵母菌的好气生 长。 在厌氧条件下,酵母菌生长和产物合成是平 行的过程;在通气条件下培养酵母时,底物 消耗的速度和菌体细胞合成的速度是平行的 。这种形式也叫 做有生长联系的培养。 河 南 大 学 生 物 工 艺 学 (2)类型 产物的形成间接与基质 (糖 类 )的消耗有关,例如柠檬酸、谷氨酸发 酵等。 即微生物生长和产物合成是分开的,糖 分既供应生长所需能量,又充作产物合 成的碳源。 但在发酵过程中有两个时期对糖的利用 最为迅速,一个是 最高生长时期,另一 个是最大产物合成时期 。 如在用黑曲霉生产柠檬酸的过程中,发 酵早期糖被用于满足菌体生长,直到其 他营养成分耗尽为止;然后代谢进入使 柠檬酸积累的阶段,产物积累的数量与 利用糖分数量有关,这一过程仅得到少 量的能量 。 河 南 大 学 生 物 工 艺 学 (3)类型 产物的形成显然与基 质 (糖类 )的消耗无关,例如青霉素 、链霉素等抗生素发酵。 即产物是微生物的次级代谢产物, 其特征是产物合成与利用碳源无准 量关系。产物合成在菌体生长停止 及底物被消耗完以后才开始。此种 培养类型也叫做无生长联系的培养 。 河 南 大 学 生 物 工 艺 学 河 南 大 学 生 物 工 艺 学 三、根据反应形式分类 (1)简单反应型 营养成分以固定的化学 量转化为产物,没有中间物积聚。又可分 为有生长偶联和无生长偶联两类。 (2)并行反应型 营养成分以不定的化学 量转化为产物,在反应过程中产生一种以 上的产物,而且这些产物的生成速率随营 养成分的浓度而异,同时没有中间物积聚 。 河 南 大 学 生 物 工 艺 学 (4)分段反应型 其营养成分在转化为产物 之前全部转变为中间物,或营养成分以优先 顺序选择性地转化为产物。反应过程是由两 个简单反应段组成,这两段反应由酶诱导调 节。 (5)复合型 大多数发酵过程是一个联 合反应,它们的联合可能相当复杂。 河 南 大 学 生 物 工 艺 学 (3) 串联反应型 是指在形成产物之前积累一 定程度的中间物的反应。 河 南 大 学 生 物 工 艺 学 河 南 大 学 生 物 工 艺 学 第三节 微生物生长动力学 微生物培养过程根据培养条件要求分为好 氧培养和厌氧培养。 好氧发酵有液体表面培养,在多孔或颗粒 状固体培养基表面上培养和通氧深层培养 几种方法。 厌氧发酵采用不通氧的深层培养。 无论好氧与厌氧发酵都可以通过深层培养 来实现,这种培养均在具有一定径高比的 圆柱形发酵罐内完成。 河 南 大 学 生 物 工 艺 学 (1)分批式操作 底物一次装入罐内,在 适宜条件下接种进行反应,经过一定时间 后将全部反应系取出。 (2)半分批式操作 也称流加式操作。是指 先将一定量底物装入罐内,在适宜条件下 接种使反应开始。反应过程中,将特定的 限制性底物送入反应器,以控制罐内限制 性底物浓度保持一定,反应终止取出反应 系。 (3)反复分批式操作 分批操作完成后取出 部分反应系,剩余部分重新加入底物,再 按分批式操作进行。 河 南 大 学 生 物 工 艺 学 (4)反复半分批式操作 流加操作完成后 ,取出部分反应系,剩余部分重新加入一 定量底物,再按流加式操作进行。 (5)连续式操作 反应开始后,一方面把 底物连续地供给到反应器中,另一方面又 把反应液连续不断地取出,使反应条件不 随时间变化。 河 南 大 学 生 物 工 艺 学 一、 分批发酵法 发酵工业中常见的分批方法是采用单罐 深层培养法,每一个分批发酵过程都经历 接种,生长繁殖,菌体衰老进而结束发酵 ,最终提取出产物。 这一过程中在某些培养液的条件支配下, 微生物经历着由生到死的一系列变化阶段 ,在各个变化的进程中都受到菌体本身特 性的制约,也受周围环境的影响。 河 南 大 学 生 物 工 艺 学 分批发酵的特点 微生物所处的环境是不断变化的 可进行少量多品种的发酵生产 发生杂菌污染能够很容易终止操作 . 当运转条件发生变化或需要生产新产品时 ,易改变处理对策 对原料组成要求较粗放 河 南 大 学 生 物 工 艺 学 分批培养过程中细菌生长曲线:可分为调 整期、对数生长期、平衡期和衰亡期四个 阶段。 研究细胞的代谢和遗传宜采用生长最旺盛 的对数生长期细胞。 在发酵工业生产中,使用的种子应处于对 数生长期,把它们接种到发酵罐新鲜培养 基时,几乎不出现调整期,这样可在短时 间内获得大量生长旺盛的菌体,有利于缩 短生产周期。 在研究和生产中,时常需要延长细胞对数 生长阶段 。 河 南 大 学 生 物 工 艺 学 分批培养条件下微生物的生长曲线 河 南 大 学 生 物 工 艺 学 (一 ) 延滞期 把微生物从一种培养基中转接到另一培养基 的最初一段时间里,尽管微生物细胞的重量 有所增加,但细胞的数量没有增加。这段时 间称之为延滞期。 河 南 大 学 生 物 工 艺 学 延滞期 细胞特点: 细胞本身面临着一系列的变化,如 PH值的 改变、营养物质供给增加等。因而,延滞 期的微生物主要是适应新的环境,让细胞 内部对新环境作出充分反应和调节,从而 适应新的环境。 从生理学的角度来说, 延滞期是活跃地进 行生物合成的时期 。微生物细胞将释放必 需的辅助因子,合成出适应新环境的酶系 ,为将来的增殖作准备。 河 南 大 学 生 物 工 艺 学 延滞期长短的因素 接种材料的生理状态,如果接种物正处于 指数生长期,则延滞期可能根本就不出现 ,微生物在新的培养基中迅速开始生长繁 殖,如果接种物在原培养基中已将营养成 分消耗殆尽,则要花费较长时间来适应新 培养基。 培养基的组成和培养条件也可影响延滞期 的长短。 接种物的浓度对延滞期长短也有一定影响 ,加大接种浓度可相应缩短延滞期。 河 南 大 学 生 物 工 艺 学 延滞期长短对发酵结果的影响 种子培养基和培养条件必须合适,只有这样 才能获得高的产量。 接种后延滞期的长短关系到发酵周期的长短 ,而与产物形成速率和产率并无必然联系。 实际生产过程中,为缩短发酵周期、提高设 备利用宰、提高体积生产率,就必须尽可能 地缩短延滞期。 河 南 大 学 生 物 工 艺 学 解决途径: 一是尽量选择处于指数生长期的种子; 二是扩大接种量。但是,如果要扩大接种量 ,又往往需要多级扩大制种,这不仅增加了 发酵的复杂程度,又容易造成杂菌污染,故 而应从多方面考虑。 河 南 大 学 生 物 工 艺 学 (二 )指数生长期 对细菌、酵母等单细胞微生物来讲,单位 时间内其细胞数目将成倍增加。 而对于丝状微生物而言,单位时间内其 生 物量将加倍 。 此时,如以细胞数目或生物量的对数对时 间作一对数图,将得一直线,因而这一时 期称作指数生长期。 河 南 大 学 生 物 工 艺 学 指数生长期细胞特点 细胞保持均恒生长。 不断吸收培养基中的营养成分以合成自身 物质,并不断向培养基中分泌代谢产物。 由于此时培养基中的 营养成分远远过量 , 且积累的代谢产物尚不足以抑制微生物本 身的生长繁殖,因而微生物的生长速率不 受这些因素的影响,而仅与 微生物本身的 比生长速率 及发酵液中的生物量浓度 X(g/L)相关。 河 南 大 学 生 物 工 艺 学 对于单细胞的微生物来说,还可进一步简 化为 N 培养基中的细胞密度。 对于特定的微生物而言,其比生长速率 只与三个因素有 关。限制性营养物质的浓度、最大比生长速率 m、 底物 相关常数 Ks。 假定营养物质进入细胞后,立即被利用而不积累,则存 在以下关系式: Ks一一底物相关常效,为 为 1/2m时限制性营养物质的浓度 。 河 南 大 学 生 物 工 艺 学 如果各种营养物质均大大过量的话,则 =m , 这时便是指数生长期。也就是说 ,处于指数生长期的微生物 ,其生长繁殖 不受营养物质的限制,因而具有最大比生 长速率。如果发酵的目的是为了获得微生 物菌体的话,则应尽量设法维持指数生长 期。 河 南 大 学 生 物 工 艺 学 微生物的最大比生长速率在工业上的意义 为保证工业发酵的正常周期,要尽可能地使 微生物的比生长速率接近其最大值。 最大比生长速率不仅与微生物本身的性质有 关,也与所消耗的底物以及培养的方式有关 。 限制微生物生长代谢的并不是发酵液中营养 物质的浓度,而是 营养物质进入细胞的速度 。 河 南 大 学 生 物 工 艺 学 (三 )稳定期 在细胞生长代谢过程中,培养基中的底物 不断被消耗,一些对微生物生长代谢 有害 的物质在不断积累 。受此影响,微生物的 生长速率和比生长速率就会逐渐下降,直 至完全停止,这时就进入稳定期。 处于稳定期的生物量增加十分缓慢或基本 不变; 但微生物细胞的代谢还在旺盛地进行着, 细胞的组成物质还在不断变化。 河 南 大 学 生 物 工 艺 学 此时,有的细胞开始老化、裂解,形成 芽孢,并向培养基中释放出新的碳水化 合物和蛋白质等,这些物质可以用来维 持生存下来的细胞的缓慢生长。 微生物的很多代谢产物,尤其是次级代 谢产物,是在进入稳定期后才大量合成 和分泌的。 当微生物赖以生存的培养基中存在多种营 养 物质时,微生物将优先利用其易于代谢的 营养物质,至其耗用完时,降解利用其他营养 物质的酶才能诱导合成或解除抑制。 河 南 大 学 生 物 工 艺 学 (四 )死亡期 在死亡期,细胞的营养物质和能源储备已消 耗殆尽,不能再维持细胞的生长和代谢,因 而细胞开始死亡。 这时,以生存细胞的数目的对数对时间作半 对数图,可得一直线,这说明微生物细胞的 死亡呈指数比率增加。 在发酵工业生产中在进入死亡期之前应及 时将发酵液放罐处理。 河 南 大 学 生 物 工 艺 学 分批发酵产物形成的动力学 (一 )生产连动型产物形成 (I型发酵 ) 生产连动型产物通常都直接涉及微生物的产 能降解代谢途径,或是正常的中间代谢产物 。 酵母发酵生成酒精,以及葡萄糖酸和大部分 氨基酸、单细胞蛋白都属于这种类型。 在这种类型的发酵中,微生物的生长、碳水 化合物的降解代谢和产物的形成几乎是平行 进行的,营养期和分化期彼此不分开。 河 南 大 学 生 物 工 艺 学 分批生物工艺中各种比速率 (生长速率 、 基质消耗 qk和 产物形成 qp)之间关系的图示 生产连动型 河 南 大 学 生 物 工 艺 学 生产连动型产物的生成反应可表示如下 : 生产连动型产物的合成速率与微生物的比生长速率以及培养基中 的菌体浓度呈正比。 产物形成的比速率则与微生物的比生长速率呈正比。 所以,对于这种类型的产物来说,调整发酵工艺参数,使 微生物 保持高的比生长速率 ,对于快速获得产物、缩短发酵周期十分有 利。 河 南 大 学 生 物 工 艺 学 (二 )部分生长连动型产物形成 (II型发酵 ) 部分生长连动型产物又称混合型产物,它们 通常都间接地与微生物的初级产能代谢途径 相关,是由产能代谢派生的代谢途径产生的 。 河 南 大 学 生 物 工 艺 学 其生成反应可表示为; 柠檬酸、衣糠酸、乳酸和部分氨基酸为这种类型产 物的典型代表。 在分批发酵中,这种类型产物的形成分成两个极 限:起初,微生物消耗大量底物用于产能代谢和生长 ,而产物形成很缓馒,甚至根本不形成; 此后, 当微生物的生长速率开始减慢后,细胞开始 大量消耗底物以合成产物 。 对这类产物来说, 营养期和分化期在时间上是彼此 分开的 。 河 南 大 学 生 物 工 艺 学 分批生物工艺中各种比速率 (生长速率 、 基质消耗 qk和产物形成 qp) 之间关系的图示 (b)部分生长连动型 河 南 大 学 生 物 工 艺 学 产物的形成只与发酵被中的菌体浓度有关, 而微生物的生长速率对它无直接影响。 对于这一类型发酵,只要能 保证获得足够高 浓度的生物量 ,就可以获得高速率的产物合 成。 河 南 大 学 生 物 工 艺 学 (三 )非生长连动型产物形成 ( 型 发酸 ) 非生长连动型的产物一般不是直接或间接来 自微生物的产能降解代谢,而是通过两用代 谢途径合成的。 在这一类型的发酵中,起初是微生物的初级 代谢和菌体生长,而没有产物的合成。此时 ,营养物质的消耗非常大。 河 南 大 学 生 物 工 艺 学 当培养基中的营养物质消耗尽、微生物的生 长停止以后,产物才开始通过中间代谢大量 合成。即产生该类产物的微生物,其 营养期 和分化期在时间上是完全分开的 。 非生产连动型的产物大多数是微生物的次级 代谢产物,大多数的抗生素和生物毒素,以 及维生素类。 河 南 大 学 生 物 工 艺 学 分批生物工艺中各种比速率 (生长速率 、 基质消耗 qk和产物形成 qp)之间关系的图示 c)非生长连动型 河 南 大 学 生 物 工 艺 学 二、分批补料培养技术 在传统的分批培养发酵工艺中,所有的 物料都是在发酵开始前加入反应器中的。 一般来说,微生物生长所需要的营养物质浓 度并不十分高,往往在 10Ks以上时就可达到 最大比生长速率。在此基础上,即使营养物 质浓度再进一步提高,比生长速率也不会再 增加了。 然而,在分批发酵工艺中,低浓度培养基中 的营养物质会迅速耗尽,引起微生物过早地 从指数生长期向稳定期转变,这样,设备的 利用率和产物的积累浓度都不高。 河 南 大 学 生 物 工 艺 学 高 底物浓度的缺点 提高底物浓度可以延长微生物的指数 生长期,从而提高发酵的设备利用率 、容积产量和产物的积累浓度; 但过高的底物浓度往往会引起一系列 的不利影响,如底物抑制、粘度升高 引起的传质效率降低等。 尤为严重的是,微生物的许多次级代 谢产物的产生,都受高浓度的葡萄糖 、碳水化合物以及含氮化合物的降解 产物的抑制。 河 南 大 学 生 物 工 艺 学 所谓分批补料培养技术,就是指在分批培 养伊始,投入较低浓度的底物,然后在发酵 过程中,当 微生物开始消耗底物 后,再以某 种方式向培养系统中补加一定的物料, 使培 养基中的底物浓度在较长时间内保持在一定 范围内 ,以维持微生物的生长和产物的形成 ,并避免不利因素的产生,从而达到提高容 积产量、产物浓度和产物得率的目的。 河 南 大 学 生 物 工 艺 学 分批补料培养特点 分批补料培养技术是介于分批培养相连续培 养之间的一种发酵技术。 由于在发酵过程中向发酵罐中补加了物料, 分批补料系统不再是一个封闭的系统。 分批补料系统并不连续地向罐外放出发酵液 ,因而发酵罐内的 培养基体积不再是个常数 ,而是随时间和物料流速而变化的变量。 河 南 大 学 生 物 工 艺 学 补料分批发酵法 与传统分批发酵相比,其优点在于使发酵 系统中维持很低的基质浓度。 低基质浓度的优点为: 可以除去快速利 用碳源的阻遏效应,并维持适当的菌体浓 度,使不致于加剧供氧的矛盾。 避免培 养基积累有毒代谢物。 适用范围:补料分批发酵广泛应用于抗生 素、氨基酸、酶蛋白、核苷酸、有机酸及 高聚物等的生产。 河 南 大 学 生 物 工 艺 学 四、连续培养技术 与在密闭系统中进行的分批培养相反,连续 培养是在开放系统中进行的。 所谓连续培养,是指以一定的速率向发酵液 中添加新鲜培养基的同时,以相同的速率流 出培养液,从而使发酵罐内的液量维持恒定 不变,使培养物在近似恒定状态下生长的培 养方法。 河 南 大 学 生 物 工 艺 学 (三 )连续发酵法 从系统外部予以调整,使菌体维持在 衡定生长速度下进行连续生长和发酵 。 要维持这一衡定的速度,必须使发酵 罐中发酵液的稀释度,恰恰等于该微 生物的生长速度。 大大提高了发酵的生长效率和设备利 用率。 河 南 大 学 生 物 工 艺 学 恒定状态可以有效地延长分批培养中的指 数生长期。在恒定的状态下,微生物所处的环 境条件,如营养物质浓度、产物浓度、 pH值, 以及微生物细胞的浓度、比生长速率等可以始 终维持不变,甚至还可以根据需要来调节生长 速率。 河 南 大 学 生 物 工 艺 学 河 南 大 学 生 物 工 艺 学 河 南 大 学 生 物 工 艺 学 连续培养的工艺种类 1均匀混合的生物反应器 在这种反应器中,培养基经搅拌而混合均匀 ,反应器中的各部分培养基间不存在浓度梯 度。这种连续培养装置又可进一步分为恒化 器和恒浊器两种。 河 南 大 学 生 物 工 艺 学 (1)恒化器 是一种设法使培养液流速保 持不变,并使微生物始终在低于其最高 生长速率条件下进行生长繁殖的一种连 续培养装置。 这是一种通过控制某一种营养物的浓度 ,使其始终成为生长限制因子的条件下 达到的,因而可称为外控制式的连续培 养装置。 在恒化器中,一方面菌体密度会随时间 的增长而增高,另一方面,限制生长因 子的浓度又会随时间的增长而降低,两 者互相作用的结果,出现微生物的生长 速率正好与恒速流入的新鲜培养基流速 相平衡。 河 南 大 学 生 物 工 艺 学 河 南 大 学 生 物 工 艺 学 这样,既可获得一定生长速率的均一菌体 ,又可获得虽低于最高菌体产量,却能保持 稳定菌体密度的菌体。 河 南 大 学 生 物 工 艺 学 (2)恒浊器 是根据培养器内微生物的生长 密度,并借光电控制系统来控制培养液流速 ,以取得菌体密度高、生长速度恒定的微生 物细胞的连续培养器。在这一系统中,当培 养基的流速低于微生物生长速度时,菌体密 度增高,这时通过光电控制系统的调节,可 促使培养液流速加快,反之亦然,并以此来 达到恒密度的目的。因此,这类培养器的工 作精度是由光电控制系统的灵敏度来决定的 。 河 南 大 学 生 物 工 艺 学 在恒浊器中的微生物,始终能以最高生长速 率进行生长,并可在允许范围内控制不同的 菌体密度。 在生产实践上,为了获得大量菌体或与菌体 生长相平行的某些代谢产物如乳酸、乙醇时 ,都可以利用恒浊器。 河 南 大 学 生 物 工 艺 学 在恒浊器中,微生物可维持该培养在分批培 养时达到的最大生长速率。 一般来说,恒浊器较难控制,目前大多数研 究工作者都利用恒化器进行连续培养的研究 。 河 南 大 学 生 物 工 艺 学 群体生长速率与临界底物浓度的关系 河 南 大 学 生 物 工 艺 学 2,活塞流反应器 这是一种不均一的管状反应器,培养基由反 应器的一端流入,而从另一端流出。 在这种反应器中,没有返混现象,因而,反 应器内的培养基呈极化状态,在其不同的部 位,营养物的成分、细胞数目、传质效果、 氧供应和生产量都不相同。对于这类反应器 ,在其入口处,加入物料的同时也必须加入 微生物细胞。通常是在反应器的出口处装一 支路,使细胞返回,也可以来自另一连续培 养装置 (种子供应系统 )。 河 南 大 学 生 物 工 艺 学 恒化器 (A)、 恒浊器 (B)和活塞流反应器 (c)中的连续发酵 河 南 大 学 生 物 工 艺 学 另外,这种反应器常用于固定化菌和固定化 细胞所催化的反应,这时就无需再在进料口 处加入催化剂。 河 南 大 学 生 物 工 艺 学 连续培养在生产上的应用还很有限的原因 许多方法只能连续运转 20一 200小时,而工业 系统则要求必须能稳定运行 500一 1000小时以上 ; 工业生产规模长时间保持无菌状态有一定困 难; 连续培养所用培养基的组成要保持相对稳定 ,这样才能取得最大产量,而工业培养基的组 成成分,如玉米浆、蛋白胨和淀粉等,在批与 批之间有时会出现较大变化; 当使用高产菌株进行生产时,回复突变可能 发生。在连续培养过程中,回复突变的菌株有 可能会取代生产菌株而成为优势菌株。 河 南 大 学 生 物 工 艺 学 连续发酵分类 开放式连续发酵系统 :单罐均匀混 合连续发酵、多罐均匀混合连续发酵、 管道非均匀混合连续发酵、塔式非均匀 混合连续发酵 封闭式连续发酵系统: 河 南 大 学 生 物 工 艺 学 连续发酵类型 类 型 开放式 (菌体取出 ) 封闭式 (菌体不取出 ) 单罐 多罐 单罐 多罐 均 匀 混 合 非 循 环 搅拌发酵 罐 搅拌罐 (串联 ) 透析膜培养 循 环 搅拌发酵 罐 (菌体部 分重复使 用 ) 搅拌罐串联 (菌 体部分重复使 用 ) 搅拌发酵罐 ( 菌体 100重 复使用 ) 搅拌发酵罐 串联 (菌体 100重复 使用 ) 非 均 匀 混 合 非 循 环 管道发酵 器塔式发 酵罐 塔式发酵罐装 有隔板的管道 发酵器 (卧式、 立式 ) 塔式发酵罐 ( 菌体 100重 复使用 ) 塔式发酵罐 ( 菌体 100 重复使用 ) 循 环 管道发酵 器塔式发 酵罐 (菌体 部分重复 使用 ) 塔式发酵罐装 有隔板的管道 发酵器 (菌体部 分重复使用 ) 管道发酵器 ( 菌体 100重 复使用 ) 塔式发酵罐 装有隔板的 管道 (菌体 100重复 使用 ) 河 南 大 学 生 物 工 艺 学 1开放式连续发酵 在开放式连续发酵系统中,培养系统中的 微生物细胞随着发酵液的流出而一起流出 ,细胞流出速度等于新细胞形成速度。因 此在这种情况下,可使细胞浓度处于某种 稳定状态。 另外,最后流出的发酵液如部分返回 (反馈 )发酵罐进行重复使用,则该装置叫做循环 系统,发酵液不重复使用的装置叫做不循 环系统。 河 南 大 学 生 物 工 艺 学 (1)单罐均匀混合连续发酵:培养液以一 定的流速不断地流加到带机械搅拌的发酵 罐中,与罐内发酵液充分混合,同时带有 细胞和产物的发酵液又以同样流速连续流 出。如果用一个装置将流出的发酵液中部 分细胞返回发酵罐,就构成循环系统。 河 南 大 学 生 物 工 艺 学 (2)多罐均匀混合连续发酵:将若干搅 拌发酵罐串联起来,就构成多罐均匀 混合连续发酵装置。新鲜培养液不断 流人第一只发酵罐,发酵液以同样流 速依次流人下一只发酵罐,在最后一 只罐中流出。多级连续发酵可以在每 个罐中控制不同的环境条件以满足微 生物生长各阶段的不同需要,并能使 培养液中的营养成分得到较充分的利 用,最后流出的发酵液中细胞和产物 的浓度较高,所以是最经济的连续方 法。 河 南 大 学 生 物 工 艺 学 (3)管道非均匀混合连续发酵:管道的形 式有多种,如直线形、 S形、蛇形管等。 培养液和从种子罐来的种子不断流入管道 发酵器内,使微生物在其中生长。 这种连续发酵的方法主要用于厌氧发酵。 如在管道中用隔板加以分隔,每一个分隔 等于一台发酵罐,就相当于多罐串联的连 续发酵。 河 南 大 学 生 物 工 艺 学 (4)塔式非均匀混合连续发酵: 塔式发酵罐有两种:一种是用多孔板将 其分隔成若干室,每个室等于一台发酵罐 ,这样一台多孔板塔式发酵罐就相当于一 组多级串联的连续发酵装置。另一种是在 罐内装设填充物,使菌体在上面生长,这 种形式仍然属于单罐式。 河 南 大 学 生 物 工 艺 学 2封闭式连续发酵 在封闭式连续发酵系统中,运用某种方法 使细胞一直保持在培养器内,并使其数量 不断增加。这种条件下,某些限制因素在 培养器中发生变化,最后大部分细胞死亡 。因此在这种系统中,不可能维持稳定状 态。 封闭式连续发酵可以用开放式连续发酵设 备加以改装,只要使全部菌体重新循环使 用。 另一种方法是采用间隔物或填充物置于设 备内,使菌体在上面生长,发酵液流出时 不带细胞或所带细胞极少。 河 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