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设计 放顶煤液压支架设计.doc_第1页
毕业设计 放顶煤液压支架设计.doc_第2页
毕业设计 放顶煤液压支架设计.doc_第3页
毕业设计 放顶煤液压支架设计.doc_第4页
毕业设计 放顶煤液压支架设计.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矿业大学2006届本科生毕业设计第1页目录1绪论.11.1液压支架发展历史.41.2我国液压支架的发展.51.3放顶煤开采工艺及放顶煤液压支架.61.3.1放顶煤采煤方法的发展.61.3.2放顶煤液压支架发展及特点.71.4液压支架的组成.111.5液压支架的支护方式.111.6液压支架的工作原理.111.6.1支架升降和推移.121.6.2支架的承载过程.131.7采煤工作面液压支架设计要求和设计必要的基本参数.141.7.1采煤工作面对液压支架的设计要求.141.7.2液压支架设计的基本参数.141.8本文做的主要工作.152液压支架整体结构设计.152.1支架主要尺寸的确定.152.1.1支架的高度和支架的伸缩比.152.1.2支架间距和宽度的确定.162.2支架四连杆机构的确定.172.2.1四连杆机构的作用.172.2.2四连杆机构设计的要求.182.3四连杆机构的设计.192.3.1四连杆机构的电算法.202.3.2四连杆机构的作图法.292.4顶梁长度的确定.292.4.1支架工作方式对顶梁长度的影响.292.4.2顶梁长度计算.303放顶煤液压支架主要结构设计.313.1支架主要部件的设计要求.313.2前梁的设计.323.2.1伸缩式前梁(图3.1).323.2.2挑梁式前梁(图3.2).323.3顶梁的设计.333.3.1中四连杆机构的顶梁(图3.3).333.3.2后四连杆机构的顶梁.343.4底座的设计.34中国矿业大学2006届本科生毕业设计第2页3.4.1中四连杆机构的底座(图3.4).343.4.2后四连杆机构的底座(图3.5).353.5掩护梁和连杆的设计.353.6推移机构的设计.363.7放煤口及放煤机构的设计.363.7.1中四连杆机构的放煤机构设计.363.7.2后四连杆机构的放煤机构设计.373.8喷雾降尘系统的设计.393.8.1喷雾降尘系统的组成.393.8.2设计原则.403.9液压系统的设计.403.9.1液压系统的特点.403.9.2支架的工作机构.413.9.3控制系统.423.10液压支架的主要技术参数.423.10.1支护面积.423.10.2支护强度和支护效率.423.10.3ZFS5000/32/47放顶煤液压支架性能参数一览表.434立柱结构设计和强度计算.464.1单伸缩立柱缸径和工作阻力的确定.464.1.1单伸缩立柱缸径的确定.464.1.2泵站压力的确定.474.1.3立柱初撑力的计算.474.1.4立柱工作阻力的计算.474.1.5立柱缸体壁厚的计算.484.2立柱强度和稳定性验算.484.2.1立柱缸体强度验算.484.2.2立柱稳定性验算.494.2.3立柱活塞杆强度验算.514.2.4立柱的纵向弯曲稳定性计算.545液压支架受力分析.565.1概述.565.1.1支架工作状态.565.1.2计算载荷的确定.565.2支架受力分析与计算.575.2.1前梁的受力分析与计算.585.2.2放煤机构的受力分析与计算.595.2.3主顶梁的受力分析与计算.605.2.4掩护梁的受力分析与计算.62中国矿业大学2006届本科生毕业设计第3页5.2.5前连杆的受力分析与计算.635.2.6后连杆的受力分析与计算.635.2.7底座的受力分析与计算.635.3顶梁的载荷分布.655.4底座接触比压.676液压支架强度计算.696.1强度条件.696.2前梁强度校核.706.3顶梁强度校核.746.4掩护梁强度校核.796.5底座强度校核.826.6前连杆强度校核.866.7后连杆强度校核.896.8放煤尾梁强度校核.916.9各结构件连接处的强度计算.917液压支架的现代设计方法和发展趋势.947.1液压支架的研究途径.947.3液压支架的发展趋势.957.4本文存在的问题.96结论.98参考文献.100翻译部分.101英文原文(见参考文献19.P157).101SELF-ADVANCINGHYDRAULICPOWEREDSUPPORTS.101FRAME.102CHOCK.104SHIELD.105中文译文.107致谢.112中国矿业大学2006届本科生毕业设计第4页1绪论我国煤炭储量十分丰富,1979年世界能源会议估计我国煤炭资源为15000亿吨,其中煤层厚度大于3.5米的厚煤层占40%左右。从采煤工艺看,我国1972年开始装备综合机械化采煤,至1990年已经达到29.8%。当时对厚度在3.55米的煤层多采用一次采全高工艺,特别是大采高支架,平均单产可超过3万吨,最高超过6万吨,最高月产142211吨。然而,对于厚度大于5米的特厚煤层的开采,存在着产量低、效率低、劳动强度大、安全差等问题,尽管分层开采技术较为成熟,但其成本高、工序多,影响效率。1.1液压支架发展历史历史地来看,大约在四五十年前回采工作面还是采用木支柱。随着刨煤机、钻削式和滚筒式采煤机等快速采煤机的使用,木支柱既不能对顶板提供足够大的阻力,其支设和回收亦难满足连续采煤的要求。于是,刚性木支柱被可压缩性摩擦和液压支柱所代替,并以支柱加铰接顶梁的结构形式支护回采工作面。1954年,英国研制出垛式支架。它主要由安装在矩形整体底座上的立柱和顶梁组成。几个月后,英国奥尔蒙德煤矿的低主煤层的整个工作面都装备了这种支架。这就是世界上首个装备液压支架的采煤工作面。从此,开创了煤炭工业的新时代。1958年法国试验成功了节式支架。五十年代末,为开采煤层厚超过2m的松散和破碎顶板条件下的褐煤,前苏联开始研制掩护式液压支架,并于1961年在阿乐斯-科拖举办的贸易展览会上展出了OMKT型掩护式支架。这种支架顶梁很短,仅0.8m,并与掩护梁铰接,单根朝前倾斜液压支柱连接着掩护梁和底座。当支架在其工作高度范围内升降时,顶梁顶点相对于煤壁作圆弧运动。这样,不仅影响了支架的承载能力,而且端面距变化很大,不利于顶板的维护。但比起垛式和节式支架,掩护式支架能有效的控制顶板,防止开采过程中矸石渗入工作面,工作能力很好。为了保持顶梁端点相对于煤壁作近似的直线运动,在OMKT型掩护式支架的基础上作了许多改进:1.利用支架滑架,即把支撑掩护梁的支座利用千斤顶沿滑架向前移动一个位置,以补偿由于立柱升高时端面距加大的差值。中国矿业大学2006届本科生毕业设计第5页2.利用伸缩顶梁,即当立柱升高时,在顶梁里利用千斤顶将顶梁伸出,以保持端面距基本不变。3.将四连杆机构应用于支架结构设计之中,研制出具有四连杆机构的液压支架,不仅从根本上解决了端面距变动大和支架不能承受水平力的问题,而且开辟了液压支架设计的新时代。4.1964年,英国国家煤炭局实施液压支架试验规范;1965年,F.Dobson等人研制的刚性底座都促进了液压支架的进一步发展。60年代末和70年代初,随着液压支架在欧洲使用经验的日益增加,支架结构也发生了巨大变化。长顶梁、二柱、四柱以及多柱四连杆机构的液压支架相继问世。并且,为适应底板不平,底座采用分离铰接式结构;对于松软底板,为减小底板比压,采用接触面积较大的底座;为防止碎矸窜入采区,采用了各种防窜矸的掩护装置。1974年,英国国家煤炭局实施的“高科技采矿工程”推动了液压支架及采煤设备的进一步发展。这项工程要求在选择工作面综合采煤设备时,必须采用最先进的设备和开采工艺,以提高煤炭产量和改善作业环境。进入70和80年代,液压支架又有了新的发展。顶梁不仅实现了“立即前移支护”,而且整个支架安装了电液控制系统实现微机控制与操作。1981年杜赛尔多夫采矿展览会上,展出了液压连杆式液压支架和具有液压调高机构的掩护式支架,并研制出采高为6m的大采高支架及放顶煤支架;对于坚硬岩层设计了强力液压支架等。1.2我国液压支架的发展我国研制液压支架起步也不算晚。1959年10月,原北京矿业学院设计了三种液压支架。1961年设计了“本溪-型”支架,并制造出样机进行井下试验。1965年北京煤炭科学院和郑州煤矿机械厂协作制造出仿英支架。1967年,太原煤炭研究所首次研究出四组迈步式支架,经修改后于1972年由郑州煤矿机械厂制造,并进行井下试验。1970年又为大同矿务局设计了TZ-140型支架,在此基础上研制出TZ-支架,开发了TZ-IB、TZ-、TZ-、TZ-和TZ-型等液压支架。1973年,北京煤矿机械机械厂生产出第一套BZZ垛式支架,在阳泉矿务局使用。它是发展我国液压支架的起点。此外,有关院校、研究所和制造厂合作,还研制出一批较有成效的液压支架,如ZY-3、WKM-400、BZZB、KD-280和FX-440等。这些液压支架由于受到多种因素的限制,虽然使用效果不佳,几乎全被淘汰,但为后来研制和开发更好的架型提供了宝贵的经验。1974中国矿业大学2006届本科生毕业设计第6页年和1979年,我国先后从英国、原联邦德国、波兰三国的五大公司进口了48套和100套综采设备。国外先进支架的引进,促进了国产液压支架设计和制造水平的明显提高。到1983年末,全国在籍的各类支架共31990架。其中,国产支架64套,其性能质量和使用效果都是早期支架所不能比拟的。从70年代至今,光煤炭科学研究总院北京开采所共研制出30余种不同结构型式的液压支架。架型包括:支撑式、掩护式和支撑掩护式,还有特殊采煤工艺用液压支架,如放顶煤支架,水砂填充支架及端头支架等。其中,20多种支架已通过鉴定,五种支架获奖。总之,我国液压支架是从50年代末开始着手研制,经历可研制试验、引进、仿制和改进创新等阶段,直到现在的独立设计阶段。目前,除液压支架电液控制和支架计算机辅助设计与绘图方面落后于国外,其他方面均以达到国外同期水平。1.3放顶煤开采工艺及放顶煤液压支架放顶煤综采近年来在我国得到迅速的发展。放顶煤综采技术的推广使用,扩大了综合机械化开采的使用范围,简化了矿井的采掘系统和生产组织,大幅度地提高了综采工作面的劳动生产率和产量,降低了煤炭的生产成本,在煤矿生产上取得了显著的技术和经济效益。1.3.1放顶煤采煤方法的发展放顶煤采煤方法,就是在开采煤层的底部,或在特厚煤层中部位置,布置采煤工作面,利用工作面矿山压力的作用或辅以爆破等方法,将顶煤破碎并促使其垮落,而后将垮落的顶煤由工作面后方或工作面支架前方放出。放顶煤采煤方法在很早以前就用于开采厚煤层。如我国以前使用过的高落式采煤法就属于这种采煤方法。在当时,放顶煤开采是不正规的,完全手工式的,而且煤炭损失特别大,长期以来受到严格限制。还有仓储式采煤法、仓房式采煤法也都属于早期的放顶煤开采方法。随着煤炭开采技术的发展,特别是煤矿支护设备的发展,放顶煤采煤法已经发展成为一种正规的采煤方法。放顶煤开采方法的应用条件,也由开采残留煤柱、极不稳定的特厚煤层,发展到稳定的各种倾斜煤层的常规工作面,特别是赋存稳定的长臂工作面的开采。放顶煤开采方法按工作面的巷道布置方式可分为:缓倾斜、倾斜特厚煤层中国矿业大学2006届本科生毕业设计第7页预采顶分层煤(铺网或不铺网)放顶煤开采法;缓倾斜、倾斜特厚煤层预采中间层放顶煤采煤方法;缓倾斜、倾斜特厚煤层一次采全厚放顶煤采煤法;急倾斜特厚煤层水平分段放顶煤采煤法。按放顶煤工作面的回采工艺方式可分为:炮采放顶煤开采;普通机械化放顶煤开采;综合机械化放顶煤开采。放顶煤工作面的机械化程度与普通的采煤工作面一样,也经过了缓慢的发展过程。其主要体现在落煤、支护、放顶煤和运煤等方式四个方面。落煤方式由手镐、风镐、炮采发展为机采(采煤机或刨煤机);支护方式由木支护、金属摩擦支柱、单体液压支柱、滑移顶梁支架发展为放顶煤液压支架;放煤方式由手工落、装发展为双输送机。回采巷道内运输也由运量较小的刮板输送机发展为运量大、运距长的带式输送机运煤;工作面的作业方式也由采、放轮流作业,发展为采、放平行作业,大大提高了工作面的产量和效率。下面重点介绍低位放顶煤综采:低位放顶煤综采的显著特征是支架的放煤口位置低、尺寸大。而且是连续的,多为插板式,无脊背煤炭损失,支架的四连杆机构置于支架中间,后输送机置于支架拖板上或直接在底板上。低位放顶煤综采的主要优点为放煤在支架后下方,放煤效果好,煤尘小。后输送机外运煤炭顺利,一般不需清理后方浮煤。支架尾梁还可以摆动,以利提高顶煤的回收率。但低位放顶煤支架的稳定性差,工作面端头的维护较困难。该类支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