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有机硅原料过剩关注消费市场结构变化_第1页
警惕有机硅原料过剩关注消费市场结构变化_第2页
警惕有机硅原料过剩关注消费市场结构变化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警惕有机硅原料过剩 关注消费市场结构变化来源:中国化工信息网 作者: 时间:2010-11-10 点击: 2 近十几年来,我国有机硅工业保持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有机硅产能、产量、消费量均已跃居世界前列。据中国硅材料信息中心统计,2009 年末我国有机硅单体名义产能为 98 万 t/a,各类聚硅氧烷产量约 27 万 t,消费量超过 40 万t,产、消约占全球总量的 1/3,消费已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 近十几年来,我国有机硅工业保持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有机硅产能、产量、消费量均已跃居世界前列。据中国硅材料信息中心统计,2009 年末我国有机硅单体名义产能为 98 万 t/a,各类聚硅氧烷产量约 27 万 t,消费量超过 40 万 t,产、消约占全球总量的 1/3,消费已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自给率已大幅攀升至约 65%。国内消费市场面临紧迫转型 2009 年我国硅橡胶产量(实物量)约为 50 万 t,同比增长约 15%,主要增长领域包括光伏、建筑和交通运输行业;硅油/乳液(折纯)国产量约为 6 万 t,同比增长约 30%,化妆品、机械加工、电工电气等行业消费均增长较快,但纺织用硅油产品消费下滑;硅烷偶联剂产量大幅增长至约 7 万 t,主要原因是偶联剂下游复合材料市场发展迅猛,加之原材料价格较 2008 年大幅下滑,企业开工率明显上升。经历十余年的高速增长之后,国内有机硅消费市场正面临紧迫的转型压力,突出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2009 年有机硅消费增速下滑至约 10%,创历史新低,出口对我国有机硅消费量的拉动明显减弱,目前的增长动力主要来自国内,有机硅消费结构正在由出口依赖型向内需拉动型转变;其次,受下游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有机硅在新能源、汽车、日化等领域的应用迅速增长,电力电子行业已经成为我国有机硅下游消费第一大市场,而纺织、建筑行业的消费比重则稳定下降。出口市场面临各方围剿高度依赖出口的电子和纺织两大行业占我国有机硅材料消费量的 40%以上,另考虑其他行业出口,当前我国有机硅消费的近 1/3 是依靠出口导向型行业来完成的。尽管我国有机硅市场曾在 1998 年亚洲金融危机之后数年间保持了高速增长,但在本次金融危机影响下,国医 疗 卫 生3%汽 车3%其 他10%建 筑18%纺 织10%电 子 电 气33%日 化5%工 业 助 剂11%机 械3%油 漆 涂 料4%内有机硅出口市场正面临来自国际经济环境、贸易环境、货币汇率等各方的压力,出口形势不容乐观。发达国家遭受重创 影响电子、纺织行业复苏 我国纺织和电子信息行业的出口市场主要集中于发达国家,竞争对手则主要是东盟、南亚、拉美等发展中国家和地区。1998 年亚洲金融危机虽对我国造成一定影响,但对西方发达国家影响甚小,再加上 2001 年我国正式加入 WTO 组织,使得纺织和电子出口得以迅猛发展。而本次金融危机中发达国家经济遭受重创,已直接影响到我国电子、纺织等出口导向型行业的复苏。外贸环境日益恶化 2009 年在美国、欧洲等国家和地区深陷经济危机泥潭而不能自拔的前提下,我国出口总额占世界外贸总额的比例超过 9%,超过德国成为世界第一,这注定要引起发达国家强烈的恐慌与抵触。我国目前的人均收入只相当于发达国家的 1/20,但遭受的汇率和贸易制裁威胁已经不亚于 1985 年“广场协议”时日本受到的压力,这必然使我国外贸发展空间受到更多限制,也迫使我国经济发展在尚未成熟的情况下过早面临转型压力。人民币升值及劳动力成本压力升温 汇率及劳动力成本是影响外贸出口的最直接因素,自1999 年亚洲金融危机后直到 2007 年,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由 8.31 缓慢升值到 7.81,这期间恰好是国内电子信息产业和纺织品行业发展最快的时期,有机硅需求特别是高温胶市场呈现了高速增长。而自 2007 年之后,人民币出现快速升值,在短短 3 年多时间已累计升值约 17%,但仍旧成为美国等发达国家恶意攻击的对象,其后续发展不容乐观。劳动力成本因素也是影响电子、纺织等行业发展的重要因素。纺织品行业由于受到印度等低成本国家的有力竞争,发展空间已经面临滞涨或萎缩局面。而电子产品很大部分由代工工厂完成,由于劳动力成本近几年来已经提高约 1 倍,富士康等代工工厂只能逐渐向人力成本相对较低的中西部地区转移生产,如果这些地区的人力成本进一步升高,则整个“代工”模式都将面临被淘汰的可能。此外,消费习惯和技术进步也在影响有机硅材料的应用,如大量的触摸屏式移动电话取代传统的键盘手机,笔记本电脑体积进一步减小,台式机市场萎缩等都在改变有机硅下游市场的消费结构,就总体而言,单台套可移动电子设备中使用的有机硅材料用量将不会出现增长,消费增长将只能依赖于市场的扩大。内需是未来增长基石为应对金融危机,我国自 2008 年下半年开始,陆续出台一系列政策以刺激国内消费,拉动了家电、汽车和建筑等领域的恢复性增长,从而直接带动了有机硅市场消费。虽然纺织品、电子行业出口下滑均超过 10%,但有机硅消费总量却上升 10%,凸显了内需增长对产业的重要性。目前,我国经济正处于向中等发达国家迈进的阶段,居民消费水平日益提高,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陆续展开,产业结构转型加快,这些都将刺激内需市场出现新的增长。日化、建筑、汽车等与居民消费能力息息相关的行业 以汽车产业为例,预计 2010 年我国汽车产量将达到 1700 万辆,同比增长 20%以上。据估计,如包括氟硅胶和涂料在内,国产中高端汽车平均有机硅材料使用量约为 0.81.0kg/辆,高于此前橡胶界认为的 0.3kg/辆的统计。包含汽车维修市场,2009 年我国汽车行业用有机硅材料约为 1.9 万 t,2010 年有望增长至 2.3 万 t,成为有机硅市场新的增长点。国家重点推动发展的战略性支柱行业 国家近期明确提出发展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设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以及新能源汽车等七大战略新兴产业,这为有机硅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以太阳能为例,2008 年我国硅片电池产量约 2GW,2009 年增长至 3.5GW,用于硅片电池背板粘接的有机硅密封胶材料消费量增长近 1 倍,达到约 5000t,预计 2010 年我国太阳能电池可能达到约5GW,对胶黏剂的消费量将继续增长。如果考虑 LED 和风电设备行业,2010 年新能源行业对有机硅材料消费将突破 1 万 t。如果硅片电池行业照此速度发展,2015 年我国太阳能电池产量将超过20GW,可直接拉动有机硅密封胶消费 7 万8 万 t。阶段性消费极限来临 警惕原料过剩目前,美国、日本和欧洲市场有机硅消费都已经接近饱和,19992008 年三大有机硅市场年均增长率分别为 2.3%、1.1%、2.2%。受金融危机的影响,2009 年这些主要市场都出现了明显的下滑,根据斯坦福咨询公司(SRI)的估计,美国、日本、西欧有机硅市场消费量分别下滑 6%、15%和 14%。如果消费结构不发生大的变化,我国有机硅市场容量的阶段性极限其实正在一步步到来。尽管我国有机硅消费量在金融危机期间仍出现了增长,且人均有机硅消费量仅相当于发达国家的约1/3,但我国年人均有机硅消费量绝不可能达到发达国家 1kg 左右的水平。考虑到我国庞大的人口,假定我国通过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在 2030 年实现人均收入与发达国家相当,而人均资源消费水平仅为这些国家现有水平的 40%(新增资源消费量已相当于两个现在的美国或整个发达社会),则可大致推算我国人均有机硅消费量上限为 400g 左右。假定 2030 年我们国家的人口达到 15 亿人,在不考虑出口的前提下,预计我国实际有机硅消费量会将达到约 60 万 t 的阶段性极限值,约相当于目前国内实际消费量的 2 倍。如果考虑原料出口以及以汽车、电子产品形式出口一部分产品,预计 2030 年我国的有机硅表观消费量为约 80 万 t。生产方面,截至 2009 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