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部分所得税法_第1页
第三部分所得税法_第2页
第三部分所得税法_第3页
第三部分所得税法_第4页
第三部分所得税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六章 所得税法律制度第一节 所得税 概念和特征一、 所得税的概念和特征所得税亦称收益税,是指以纳税人在一定期间内的 收益 额为征税对象的一类税的统称。收益 额 有总收益 额 和纯收益 额 。总收益 额 是指纳税人的全部收入额;纯收益 额 是指纳税人的全部收入额减除成本、费用、损失、税金和法定其他允许扣除项目后的余额。二 、 所得税的特征1、 所得税是直接税 ,纳税人与实际负税人一致,税负不能转嫁;2、 所得税以纳税人的实际负担能力为征税原则,多得多征,少得少征,不得不征 ,充分体现 量能课税原则 ;3、 所得税以纳税主体的身份作为划分税种的标准。第二节 企业所得税法一、企业所得税的概念二、企业所得税的纳税人三、企业所得税的税率四、企业所得税的征税范围五、企业所得税的税收优惠六、境外所得税额扣除一、企业所得税的概念企业所得税是对中国境内的一切企业就其来源于中国境内、境外的生产经营所得和其他所得征收的一种税。企业所得税法最重要的内容便是规定普遍适用于各种类型企业。涉及 企业所得税法 第一,二、三条。 企业所得税法 第一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企业和其他取得收入的组织(以下统称企业)为企业所得税的纳税人,依照本法的规定缴纳企业所得税。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不适用本法。 二、企业所得税的纳税人 企业所得税法 第二条企业分为居民企业和非居民企业。本法所称居民企业,是指依法在中国境内成立,或者依照外国 (地区 )法律成立但实际管理机构在中国境内的企业。 本法所称非居民企业,是指依照外国(地区)法律成立且实际管理机构不在中国境内,但在中国境内设立机构、场所的,或者在中国境内未设立机构、场所,但有来源于中国境内所得的企业。 企业所得税法 第三条居民企业应当就其来源于中国境内、境外的所得缴纳企业所得税。非居民企业在中国境内设立机构、场所的,应当就其所设机构、场所取得的来源于中国境内的所得,以及发生在中国境外但与其所设机构、场所有实际联系的所得,缴纳企业所得税。非居民企业在中国境内未设立机构、场所的,或者虽设立机构、场所但取得的所得与其所设机构、场所没有实际联系的,应当就其来源于中国境内的所得缴纳企业所得税。理解第一,二、三条 ( 1)企业所得税纳税主体的范围企业所得税的纳税人根据标准不同,存在各种不同的分类。首先,从是否具有民法上独立主体地位,就可将其分为法人与非法人;其次,从是否属于经营性、营利性组织,就可将其分为企业与非企业组织;最后,从是否构成税法上的居民,就可将其分为居民企业与非居民企业。企业所得税的纳税人的选择不仅反映了民法主体与税法主体之间的差异与衔接,也反映了国家在财政收入和税收调控方面的考量 。( 2)居民企业与非居民企业境内所得纳税居民 无限纳税义务 境外所得纳税非居民 有限纳税义务 境内所得纳税三、企业所得税法的税率 企业所得税法 第四条:企业所得税的税率为 25%。非居民企业取得本法第三条第三款规定的所得,适用税率为 20%。 理解第四条( 1)税率的重要性( 2)为什么采用比例税率?( 3) 25%的税率水平的选择( 4)关于预提税税率( 5)关于小型微利企业适用税率企业所得税的法定税率是企业税负的关键,其对国家的经济增长存在重大影响,税收结构对刺激经济部门和配置资源至关重要。考虑到以上影响,企业所得税税率的设定必须严格参考经济性、法律性和国际性等综合因素来确定。四、企业所得税的征税范围根据企业所得税法第五条规定:企业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除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以及允许弥补的以前年度亏损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企业所得税计税公式:应纳税所得额 =收入总额 -准予扣除项目金额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 适用税率减免税额抵免税额收入总额根据企业所得税法 第六条 规定: 企业以货币形式和非货币形式从各种来源取得的收入,为收入总额。具体包括:( 1)销售货物收入;( 2)提供劳务收入;( 3)转让财产收入;( 4)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 5)利息收入;( 6)租金收入;( 7)特许权使用费收入;( 8)接受捐赠收入;( 9)其他收入。 理解第五,六条( 1)非法所得是否征税( 2)关于可税性问题( 3)关于亏损弥补问题 企业所得税法 第 18条:企业纳税年度发生的亏损,准予向以后年度结转,用以后年度的所得弥补,但结转年限最长不得超过五年。 企业所得税法 第七条第七条 收入总额中的下列收入为不征税收入:( 1)财政拨款;( 2)依法收取并纳入财政管理的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基金;( 3)国务院规定的其他不征税收入。 理解七条( 1)关于 “不征税收入 ”( 2)关于第 7条第 1项 “财政拨款 ”( 3)关于第 7条第 2项 “行政事业性收费 ” ( 4)关于第 7条第 2项 “政府性基金 ”( 5)关于第 7条第 3项 “授权国务院可以规定不征税收入 ” 企业所得税法 第八条第八条 企业实际发生的与取得收入有关的、合理的支出,包括成本、费用、税金、损失和其他支出,准予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理解第八条:( 1)关于 “ 成本、费用、税金、损失 ”( 2)关于 “ 工资薪金支出 ”( 3)关于 “ 企业研发费用支出 ” 以上均可以据实扣除 企业所得税法 第九条第九条规定,企业发生的公益性捐赠支出,在年度利润总额 12以内的部分,准予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理解第九条( 1)捐赠主要分为三类:一类是公益性捐赠,一类是救济性捐赠,一类是其他捐赠;( 2) 继续沿用 “部分扣除 ”的政策 ;( 3)如何理解 “年度利润总额 ”? ( 4)如何计算?( 5)关于超过年度利润总额 12的部分,能否结转扣除? 五、企业所得税的税收优惠(一)新增优惠条款(二)保留原有优惠条款(三)替代性优惠条款(四)过渡性优惠条款(五)取消优惠条款六、境外所得税额扣除1.企业所得税是对纳税人在我国境内外的一切所得征税;2.纳税人来源于境外的所得,已在境外缴纳了所得税税款,准予在汇总纳税时,从其应纳税额中扣除;3.准予扣除的是在境外实际缴纳的所得税税款,不包括减免税或纳税后又得到补偿以及由他人代为承担的税款;4.中外双方签定了避免双重征税协定的,按照协定的规定执行;5.计算扣除限额时,应当分国(地区)不分项。6.准予扣除的额度不得超过其境外所得按照中国的税法计算的标准(扣除限额);计算公式:境内外 按照 来源于 境内外扣除限额 = 税法计算的 某外国 所得 应纳税总额 的所得额 总额7.纳税人来源于境外所得在境外实际缴纳的税款抵于按上述公式计算的扣除限额的 ,可以从应纳税额中按实扣除 ;超过扣除限额的 ,其超过部分不得在本年度的应纳税额中扣除 ,也不得列为费用支出 ,但可用以后年度税额扣除的余额补扣 ,补扣期限不得超过 5年。第三节个人所得税法一、纳税人二、征税对象(应税所得项目)三、税率四、应纳税所得额五、关于 “次 ”的确定六、关于捐赠七、应纳税额的计算八、境外所得的税额扣除一、纳税人(一)居民与非居民纳税人:有住所 无限居民 或 但居住满一年 纳税无住所 义务无住所又不居住 有限非居民 无住所并且 纳税在境内居住不满一年 义务(二)住所因户籍、家庭、经济利益关系而在境内习惯性居住。(三)居住满一年在一个纳税年度中在境内居住 365天,临时离境的不扣减日数(临时离境指在一个纳税年度中一次不超过 30日或多次累计不超过 90日的离境)。(四)中国境内中国有效行使税收管辖权的地区。二、征税对象(应税所得项目)1.工资、薪金所得2.个体户的生产、经营所得3.对企业事业单位承包、承租经营所得4.劳务报酬所得5.稿酬所得6.特许权使用费所得7.利息、股息、红利所得8.财产租赁所得9.财产转让所得10.偶然所得11.其他所得三、税率1.工资、薪金所得适用九级超额累进税率2体户的生产、经营所得和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适用五级超额累进税率 3 劳务报酬所得,适用 20%的比例税率,对劳务报酬所得一次收入畸高的,加成征收其余各项: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 利息、股息、红利所得、财产租赁所得、财产转让所得、偶然所得和其他所得适用 20%的比例税率。四、个人所得税的应纳税所得额(一) 费用减除标准1.工资、薪金所得,以每月收入额减除费用 2000元;2.个体户的生产、经营所得,以年收入总额减除成本费用、损失 .3.对企业事业单位承包、承租经营所得,以年收入总额减除必要费用 (按月减除 2000元 );4.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财产租赁所得,每次收入不超过 4000元的,减除费用800元, 超过超过 4000元的,减除费用元的,减除费用 20%;6.利息、股息、红利所得,偶然所得和其他所得,没有费用减除(股息、红利所得是从上市公司取得的,自 2005年 6月 13日起减按 50%计算应纳税所得额)。5.财产转让所得,以收入额减除财产原值和合理费用;(二)涉外个人费用减除标准为 4800元( 2000+2800)五、关于 “次 ”的确定(一)劳务报酬所得1.只有一次性收入的 ,以取得该项收入为一次 ;2.属于同一事项连续取得收入的 ,以 1个月内取得的收入为一次。(二)稿酬所得,以每次出版、发表取得的收入为一次1.同一作品再版取得的所得 ,应视为另一次稿酬所得 ;2.同一作品先在报刊上连载 ,然后再出版 ,或先出版再在报刊上连载 ,应视为两次稿酬所得 ;3.同一作品在报刊上连载取得收入的 ,以连载完成后取得的所有收入合并为一次 ;4.同一在作品出版和发表时 ,以预付稿酬或分次支付稿酬等形式取得稿酬收入 ,应合并计算为一次 ;5.同一作品出版、发表后,因添加印数而追加稿酬的,应与以前出版发表时取得稿酬收入合并计算为一次。(三)财产租赁所得,以 1个月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