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退休制度_第1页
中国古代退休制度_第2页
中国古代退休制度_第3页
中国古代退休制度_第4页
中国古代退休制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古代退休制度篇一:浅谈中国古代退休制度浅谈中国古代退休制度 【内容摘要】官吏退休后,国家为保证其特权,让退休官员按级领取俸禄,使退职者老有所养,老友所安,又使在职官员没有后顾之忧。这退休制度有利于缓和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维护统治阶级的统治。 【关键词】 退休 退休制度 统治阶级 斗争 在中国古代,官员退休就称为“致仕” ,意思即是“把官职归还给君王,不再当官” 。在唐朝,开始出现了“退休”这个词。韩愈的复志赋就是退休回家后写的。而宋史中宋仁宗的御史大夫也提到“退休”这个词,因此“退休”这个词频频出现,但是“致仕”还是有沿用。一、退休的原因 古代官吏提前退休比较简单,只要官吏提出申请,皇帝一般都会允许的。明弘治四年,皇上就专门下诏,自愿告退官员的,不论几岁,都准退休。在我国古代,主动要求退休的有以下四种情况:1,无心于官场,向往能够回到家乡。比如晋朝大司马张翰,是由于一天,触景生情思念家乡的特产蔬菜,突然领悟到人生在世最重要的是图个快快乐乐,又何必要为了官名而告别乡村数千里,还要备受羁绊。于是他提前退休,回到家乡。2,体弱多病,难当重任。如在唐太宗时,官吏退休年龄是七十岁,对朝廷有大贡献者还可延缓退休年龄。比如开过元勋李靖,因自感伤病碍身,于是在 64 岁时像皇上请缨,告退官场回到家乡。3,回避政治权利的斗争。4,年限已到,任职官员年龄到了七十岁后,自动退休。 二、退休制度的要件 1,退休年龄。退休制度的核心是退休年龄的界定,各朝代对退休年龄有不同的规定。 礼记中说到大夫七十岁就要退休,五十做官,六十不学习,七十岁就要把权利还给君主了。 尚书大传中也提到,人要在七十岁的时候退休,退居乡里终老。 白虎通里也对此作了解释,人到七十岁,老而衰,不方便在官场上趋走办事了。应该自觉退出官场,给年轻的贤者机会,让年轻的贤者上来代替,亲近好的东西避开不好的。后来到了汉、唐、宋、元等朝代就基本实行了七十岁就退休的规定,但是到了明清两朝,便规定了文武官 60 岁以上的,都应该退休。还有一些官吏还没到退休年龄的,可以提前退休,这是因为自己个人自身的身体状况和任职情况。例如唐朝规定若身染疾病或受伤者,虽然没到退休年龄也可退休申请俸禄。在明朝也有规定,被疾病染身不能从事职务或者太软弱无法服务的官吏,也随时勒令其退休。因此,在古代,是可以提前退休的。 2,退休后待遇。首先是政治上的待遇。在古代,称谓有别。从称谓上便可看出对老臣的尊重,卿大夫退休后称为“国老” ,一般的官吏退休则称为“庶老” 。到了唐朝,对退休的官员要举行欢送仪式,送归老家,三品以上的官员退休后,仍被批准在朝廷行走,参与国家大事。与现在的“光荣退休”证书意思是一样的,虽然形式不一样。明朝的退休官员在礼仪上仍然受到尊重,在参加宴会、祭祀等活动中,仍然享受原有职级的礼遇。第二是经济上的待遇不同。汉代规定,每年俸禄在两千石以上的官员退休,便可以领取元俸禄的三分之一作为养老金;魏晋 时期退休的官吏,则干脆委任一个闲职,供养起来;在唐代,五品以上的退休给予半俸,功臣元勋在经受皇上特批后,退休可以保留全薪,六品以下的官员退休则赐给一定数量的田地养老。两宋时期对退休官员的安置和优待,可以说达到了一个高峰。尤其是宋神宗以后,允许官员带职退休。官员退休时,都上升一级。退休后,仍然可以加衔和参与朝政,比在职的官员少了一点实权。明朝初期规定,三品以上官员按现职退休,四品以下,任职满三年并且没有记大过者,可升一级再退休。明中叶改为业绩比较突出的官员在退休时可以连升两级。退休金方面,明初曾规定退休官员享有原有俸禄,但很快便被取消。后来规定退休官员一般情况下不发放退休金,但不会让你过不了生活,如果家境贫寒不能自理的,每月可给予米二石。自周代退休制度的建立,在一定程度上削除了官吏终身制,保持了政治政权的生机。官吏退休后,国家为保证其特权,让退休官员按级领取俸禄,使退职者老有所养,老友所安,又使在职官员没有后顾之忧。这退休制度有利于缓和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维护统治阶级的统治。三、各个朝代退休制度的特点 由于历史的复杂演化与变迁,使得中国国代各个时期表现出不同的特性,官吏的身份和地位以及与之相关的各种经济、政治待遇也就随着时间的改变而表现出不同的特点,与此相适应,退休制度也就在不断的发生变革。 1,封建时代,由于官吏大都拥有自己的封地,因而即使他们因年老或者其他原因不再担任自己的职务,他们仍可以以主人的身份回到自己的封地并进行管理,这些人仍然拥有权力。尽管如此,由于平民教育的兴起以及对贤人看渴求,加上贵族斗争导致很多人失去其地位,使得很多平民得以有机会进入仕途,而这些人通常并不具有自己的封地,所以这些人也就有了退休而失去权力的可能。总得来说,这个时期很难建立真正意义上的退休制度,作为存在的官吏退休只能揭示出这个时代官吏的一种结局。 2,秦汉时期,随着分封制度的逐渐瓦解,贵族不再垄断仕途,很多平民得以跻身官场,退休制度具备了实行的条件。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由于汉代分封了大量封王封侯,这些仍然带有封建色彩的官吏因为带有自己的封地,并且,政治的残酷性也使得历次政治斗争消灭了大量的官吏,使得官吏的新陈代谢十分不正常,除极个别的人是在七十岁左右退休之外,很多人都死于非命,或者长久的留在任上,健全的官吏退休制度自然只能是奢望。秦汉时期仍然没有建立正常的退休制度,但是与春秋战国时期相比,已经为这一制度的建立扫除了一些障碍。 3,魏晋南北朝时期,门阀制度逐渐确立。由于这一时期官吏的选拔权集中于士族之手,使得士族拥有了对官吏特别是高级官吏的垄断权。在这种形势下,很难要求这些官吏自觉的退休,即便是退休,其职位仍然可以由后代继承,这个时期的退休只有形式上的意义。当然,士族垄断也只能是暂时的,由于长期垄断使得士族腐化堕落,他们最终丧失了管理国家的能力,而不得不依赖于出身寒微的庶族,后者逐渐当权。可惜的是,庶族管理是否有正规的致仕制度也仍然因为历史资料的缺乏而难以确定,只能知道的是很多庶族官吏当权后更多的留恋权位甚至直接争夺帝位,因此,退休制度难以确立。 4,隋唐时期是旧传统与新传统融合的时期,也是新传统逐渐代替旧传统时期。这个时期,官吏的来源渐趋多样化,因为世袭官吏的减少,这也就为官吏的退休提供了更充分的条件。由于政治斗争的存在,仍然有大量的官吏不能正常的退出政治舞台,特别唐朝后期使官吏的世袭再次兴起,正常的官吏退休制度更是无从谈起。 5,宋朝吸取了前朝的教训,采取各种措施削弱地方权力,加强中央的权力,使得官吏不再具备抗衡君权的实力,这就为推行官吏退休制度创造了更有利的条件。宋代对退休官员提供了优厚的待遇,同时还通过理学的劝导使按时退休成为一种道德高尚的行为。尽管如此,面对巨大诱惑,还是很多人贪恋权位,并且政治斗争的需要使得很多人及时退休也是出于政治考虑,而这些人一旦时机得当又会回到官场。所以,即便是宋代采取了众多措施鼓励官员按时退休,由于官员在任职期间的巨大好处无法在退休后得到保障,也没有严格的制度约束,退休仍然只能成为一种虚幻的要求。由于统治者仍然具有一些非汉族的习惯和特质,他们在推行官吏退休制度的时候,强制性更大,使得该制度的有效性在她们的统治下得以提高。当然,这些朝代有很多的特权阶级,他们是不会按时退休的。6,明清两代是中国专制制度的顶峰,皇帝具备了近乎为所欲为的权力。随着时代的发展,退休作为一种制度仍然在人治的时代难以建立。因为皇帝在此方面的随意性,使得很多官吏不能根据自己的意愿做出去留的选择。而有的人则利用皇帝的权力为自己谋取利益,仍然是由于皇权的至上性以及随意性,皇帝在官吏退休方面的要求不断改变,而使得这一制度难以成为定制,仍然是一种模糊的原则下可以灵活的制度。 众观中国古代官吏退休问题,发现中国古代由于残酷的政治斗争,官吏对自身利益的追求以及皇帝为自身统治的需要,很难建立一套真正能够有效遵循的退休制度,官吏退休本身以及与之相关的退职后待遇也表现出极大的不同。随着时代的发展,官吏退休制度能够建立的条件日趋成熟,但由于皇权的不断加强,使得人治色彩不是趋淡而是转浓,皇权加强的趋势抵消了官吏退休制度化的趋势。 参考文献:中国古代官吏退休制度史 篇二:古代退休制度古代退休制度 格物致知 徐州日报 作者星环 XX-11-21 作为现代社会重要的制度之一,公务员到达一定年龄后就会退休,同时享受国家的财政供养。其实这种制度并非现代文化的产物,退休制在中国的周朝已经产生,并且慢慢发展成为国家的定制。 周朝奠定基础 退休一词,始见于唐宋文籍。唐代散文家韩愈复志赋序中有“退休于居,作复志赋 ”一句。 宋史韩贽传上曰:“退休十五年,谢绝人事,读书赋诗以自娱。”何谓退休?依古代而言,即是辞官于朝,赋闲于家,颐养晚年之意。需特别指出的是,中国古代的“退休”仅限于官吏,常见的称谓有致仕、致事、致政等。退休制度是中国古代官僚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退休起于何时尚难查考。但到周朝,随着奴隶制官僚制度的完善,与之配套的各级官吏的退休年龄和善后问题已纳入行政管理的范围。关于退休年龄, 礼记曲礼说:“大夫七十而致事。 ”又说:“五十而爵,六十不亲学,七十致政。 ”尚书大传也说:“大夫七十而致事,老于乡里。 ”为何规定退休年龄为七十?一句话,人至七十,老而衰,不便在官场趋走办事了。 关于官吏退休后的待遇。首先称谓有别,据礼记记载: 卿大夫致仕曰“国老” ,一般官吏致仕曰“庶老” 。其次是待遇不同。周公致政成王后,成王使居洛邑,享受最高的礼遇。 周礼王制说:“周人养国老于东胶,养庶老于虞庠。 ” 周代退休制度的建立,在一定程度上削除了官吏终身制,保持了统治政权的生气。官吏退休后,国家为保证其特权,令其按级领取俸禄,使退职者老有所养,老有所安,又使在职者无后顾之忧。它有利于缓和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维护统治阶级的统治。周代已开始奠定以后数千年退休制度的基础。周以后的封建王朝基本沿袭了周代的退休制度,不过在形式上各有差异。唐代制度完备 汉兴,官员欲致仕,须申请,说明缘由。致仕有两种:一为老,二为病。告老告病,皆卑称“乞骸骨” 。但官员致仕会出现几种情况:第一,愤而致仕者。第二,退而复用者。第三,劝留。第四,致仕年龄无定制。以上几点,均以利于皇权为前提,反映了汉官致仕自愿但不自由的趋向。到了唐朝,随着阶级基础的扩大,退休制度作为官僚制度的一部分,又有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其特点是:致仕年龄较灵活。若精旺力盛,胜任职守,亦可缓退;致仕手续简便,只要造册上报即可;对致仕官员举行欢送仪式,敲锣打鼓,送归老家,很有人情味;致仕官享受优厚待遇。首先在政治上,三品以上官员致仕后,仍恩准在朝廷行走,参与国事决 策。其次在经济上,五品官以上致仕者给半俸,功臣元勋受皇帝特恩,可全薪退休。六品以下,则赐口分田养老。另外,高官致仕,允留一子领薪侍养。总之,唐朝在退休制度上,其政策规定较汉要完备得多。宋代待遇优厚 两宋时期,退休制度又有新的规定。宋代文官年满七十为致仕之期,武臣可延长十岁。若自愿亦可提前致仕。但少数元老大臣,不在此限。两宋对退休官员的安置和待遇,优厚备至,无以复加。宋神宗前,官员致仕皆解除原任官职,神宗以后,允许带职致仕。官员致仕后,仍可加衔晋级,参与朝政,实处“半退”状态;宋官致仕时,皆升转一官;依据退休官的品级,其子孙可“荫补”一定的官职。但中级官员如荫补子弟,即不能转官,称“守本官致仕” 。宋朝还开创了老子退休、儿子顶职的先河;从宋真宗起,职事官致仕后,食半俸,立有战功者,部分食全俸;有些官吏名义上退休,实际上又安排了其它名誉职务,令领职务俸禄(全俸)。此种“退居第二线”的官,称“祠禄官” 。有些官吏告退后,安置于台阁,令写碑修书,撰国史,“卒老于文字之间” 。有些官吏致仕后,因工作需要,朝廷又特命复出任职,时称“落致仕” 。 明清 60 岁退休相沿至今 明清之际,统治阶级对退休制度十分重视。关于退休年龄, 洪武元年(1368 年)规定:“凡内外官员年七十者,听令致仕,其有特旨选用者,不拘此例。 ”洪武十三年(1380年)正月,诏令“文武官年六十以上者听致仕,给以诰敕。”弘治四年(1491 年),又诏“自愿告退官员,不分年岁,俱令致仕。 ”清朝文官,六十岁令致仕。武官则不然,副将以下,年满六十,概予罢。低级武官,退休更早,参将五十四,游击五十一,都司守备四十八,千总、把总四十五。一句话,武官官职愈低,退休愈早。明清以后,破除古制,将退休年龄提前十年以上,且带有强制性,是明清两代高度集权政治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