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国庆节》主题班会课件_第1页
小学《国庆节》主题班会课件_第2页
小学《国庆节》主题班会课件_第3页
小学《国庆节》主题班会课件_第4页
小学《国庆节》主题班会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国庆节的由来10月 1日是我们伟大祖国的生日。1949年 10月 1日,是新中国成立的纪念日。这里应该说明一点,在许多人的印象中, 1949年的 10月 l日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了有数十万军民参加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其实,人们头脑中的这一印象并不准确。因为, 1949年 10月 1日在天安门广场举行的典礼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盛典,而不是开国大典。实际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 “ 开国 ” ,也就是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早在当年 10月 1日之前一个星期就已经宣布过了。当时也不叫“ 开国大典 ” ,而是称作 “ 开国盛典 ” 。时间是 1949年 9月21日。这一天,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主任毛泽东在政协第一届会议上所致的开幕词中就已经宣告了新中国的诞生。 那么 10月 1日的国庆又是怎么回事呢?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许广平发言说: “ 马叙伦委员请假不能来,他托我来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应有国庆日,所以希望本会决定把 10月 1日定为国庆日。 ” 毛泽东说: “ 我们应作一提议,向政府建议,由政府决定。” 1949年 10月 2日,中央人民政府通过 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日的决议 ,规定每年 10月 1日为国庆日,并以这一天作为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日子。从此,每年的 10月 1日就成为全国各族人民隆重欢庆的节日了。国庆节的有关称呼国庆节是每个国家的重要节日,但名称有所不同。许多国家叫 “国庆节 ”或 “国庆日 ”,还有一些国家叫 “独立日 ”或“独立节 ”,也有的叫 “共和日 ”、 “共和国日 ”、 “革命日 ”、 “解放日 ”、 “国家复兴节 ”、 “宪法日 ”等,还有直接以国名加上 “日 ”的,如 “澳大利亚日 ”、 “巴基斯坦日 ”,有的则以国王的生日或登基日为国庆日,如遇国王更替,国庆的具体日期也随之更换每逢国庆日,各国都要举行不同形式的庆祝活动,以加强本国人民的爱国意识,增强国家的凝聚力。各国之间也都要相互表示祝贺。逢五逢十的国庆日,有的还要扩大庆祝规模。为庆祝国庆日,各国政府通常要举行一次国庆招待会,由国家元首、政府首脑或外交部长出面主持,邀请驻在当地的各国使节和其他重要外宾参加。但也有的国家不举行招待会,如美国、英国均不举行招待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旗面为红色象征革命。旗上的五颗五角星及其相互关系象征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人民大团结。星用黄色是为着在红地上显出光明,四颗小五角星各有一角正对着大星的中心点,表示围绕着一个中心而团结。 1990年 6月 28日,第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通过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法 。该法于当年 10月 1日起施行。 国旗的诞生1949年 6月 16日新政协筹备会决定成立国旗、国徽图案初选委员会,并于当年 7月 14日至 8月 15日在人民日报等报纸发表征稿启事。 1949年 9月全国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期间,初选委员会将收到的 3012幅图案选了 38幅印发全体代表讨论。经全体代表分组讨论后, 9月 25日晚毛泽东主席召开国旗、国徽、国歌、纪年、国都协商座谈会。关于国旗的问题,毛泽东主席指出,五星红旗这个图案表现我们革命人民大团结。现在要大团结,将来也要大团结,因此,现在也好,将来也好,又是团结,又是革命。 1949年 9月 27日,全国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的全体代表通过决议,选定了由曾联松设计的五星红旗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决议指出: “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旗为红地五星旗,象征中国革命人民大团结。 ” 更换国旗旗杆竖立在天安门广场的旗杆曾更换过一次。第一根国旗旗杆是 1949年开国大典毛主席升旗时用的那根旗杆,高 22米。1991年 5月 1日重新修建了国旗旗杆,高度达 32.6米。更换旗杆基于两种考虑,一是已站立了 42年的国旗旗杆确实有些老化;二是天安门广场及长安街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高大雄伟的人民大会堂、历史博物馆和毛主席纪念堂修建起来了,旗杆的高度已明显显低,与之不相衬。 改建后的国旗杆基座颇有讲究,共分为三层:内层四周是高 80厘米的汉白玉栏杆,东西两边各有 2米宽的出入通道;第二层是环绕基座的 2米多宽的赭色花岗岩带,象征 “ 人民江山万代红 ”;第三层是 5米宽的绿化带,四季常青,象征社会主义祖国欣欣向荣。国旗基座四周是用 56个黄色铜墩连成的护栏,象征 56个民族手拉手心连心,团结在国旗下。 升降国旗 1990年通过的 国旗法 规定:升旗时,必须将国旗升至杆顶;降下时,不得使国旗落地。为此,国旗卫士们在降国旗时,练就了过硬的收旗动作:当国旗在 2分 07秒的时间内降到国旗杆底座时,一名战士迅速用双手将国旗托住,而后另一名战士将旗面均匀地打成折叠状,此动作精确在13至 15把之间。 更换国旗1990年通过的 国旗法 规定:不得升挂破损、污损、褪色或者不合规格的国旗。为确保国旗的圣洁和完整,天安门广场上空的国旗基本上每天都要更换一面。每逢重大节日,必须更换新国旗。即使国旗不受损,悬挂的最长时间也不能超过 10天。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的内容为国旗、天安门、齿轮和麦稻穗,象征中国人民自 “ 五四 ” 运动以来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斗争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新中国的诞生。 1991年 3月 2日,第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 18次会议通过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法 ,并于1991年 10月 1日起施行。 国徽的诞生 1949年 6月 16日,周恩来主持召开了新政协筹备会常委会第一次会议,决定在常委会领导下设立 6个工作小组。第 6小组的任务是研究草拟国旗、国徽、国歌、纪年、国都等方案,组长马叙伦,副组长叶剑英、沈雁冰。1949年 7月 10日,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拟就 征求国旗国徽图案及国歌辞谱启事 ,对国徽设计提出要求: “ (甲)中国特征;(乙)政权特征;(丙)形式须庄严富丽。 ” 9月 25日,毛泽东、周恩来在中南海丰泽园召开会议,协商国旗、国徽、国歌等问题。这次会议上,大家对国徽应征图稿都不满意。毛泽东最后说:国旗决定了,国徽是否可慢一点决定,原小组还继续设计,等将来交给政府去决定。 9月 27日召开的新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讨论并通过了国旗、国都、纪年、国歌 4个决议案。大会主席团决定,邀请专家另行设计国徽图案。清华大学和中央美术学院收到了政协的邀请,分别组成了由建筑学家梁思成、林徽因领导的清华大学营建系设计组和以美术家张仃为首的中央美术学院设计组,展开设计竞赛。 1950年 6月 20日,国徽审查小组召开会议,最后一次评审清华大学营建系与中央美术学院分别提出的方案,最终确定清华大学营建系梁思成、林徽因等 8位教师设计的国徽方案中选,并送政协大会表决。此后又根据周恩来总理的意见,改进了国徽的稻穗细部形象。 1950年 6月 23日,全国政协一届二次全体会议上,毛泽东主席主持通过决议,同意国徽审查组的报告和所拟定的国徽图案。 9月 20日,毛泽东主席签署中央人民政府命令,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图案及说明: “ 国徽的内容为国旗、天安门、齿轮和麦稻穗,象征中国人民自 五四 运动以来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斗争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新中国的诞生。 ” 1950年下半年,中央人民政府把制作国徽的任务交给了沈阳第一机床厂。 1951年 5月 1日,由沈阳第一机床厂青年工人焦百顺、裴庆江、朱风仪等铸造出的中国第一枚金属国徽正式悬挂在天安门城楼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在新中国建立前夕,人民政协开会商讨国歌。著名画家徐悲鸿和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委员力荐以 义勇军进行曲 作为国歌。毛泽东、周恩来当即表示支持他们的意见。但有人认为新中国就要成立了,而此歌的歌词中 “ 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 已经过时了,主张改词。周恩来发言,提醒大家要居安思危,安不忘危,留下这句话,让我们耳边警钟长鸣。 1949年 9月 27日,全国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决议,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未正式制定前,以 义勇军进行曲 为国歌。国歌的诞生 义勇军进行曲 诞生于 1935年,剧作家田汉作词;中国新音乐运动的创始人聂耳作曲。这首歌原为电影 风云儿女 的主题歌。影片 风云儿女 描写的是 “ 九一八 ” 之后,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了中国的东三省,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在国民党反动统治下,一些知识分子从苦闷、彷徨中勇敢走向抗日前线。田汉在写完这部电影故事以后,便遭反动派逮捕,主题歌词是写在一张香烟的锡箔衬纸上。聂耳主动拿去歌词,在他去日本前完成歌谱初稿,到日本后不久,把歌谱全部完成寄回。歌曲随电影的放映,更由于救亡运动的开展,流传于全国每一个角落,被称为中华民族解放的号角。 “ 文革 ” 中,歌词不让唱了, 国歌 只能由乐队演奏。 1978年 3月 5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了 义勇军进行曲 新词。改定国歌歌词后,各方面对此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