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信息技术:人文教育,信息技术教学的灵魂_第1页
初中信息技术:人文教育,信息技术教学的灵魂_第2页
初中信息技术:人文教育,信息技术教学的灵魂_第3页
初中信息技术:人文教育,信息技术教学的灵魂_第4页
初中信息技术:人文教育,信息技术教学的灵魂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人文教育:信息技术教学的灵魂【摘要】信息技术发展迅速、信息技术教学理论薄弱,信息技术教师往往更多地从技术层面去理解和指导教学,重知识传授而轻人文熏陶,割裂了信息技术的发展与社会、生活、学习的接轨,教学忽视了该学科背后渗透着浓郁的人文思想,只注重知识技术的传授,忽略了人文教育,人文教育缺失带来的负面影响日趋显现。如何把信息技术教学与人文教育紧密结合,本文从学科的现状、教学的追求、改革的手段等方面进行了实践性的分析和探索。【关键词】信息技术 人文教育中国科学院院士杨叔子说:“应该教育学生有崇高的人生价值取向,弘扬崇高的人文精神。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没有现代科学,没有先进技术,一打就跨;而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没有优秀传统,没有人文精神,不打就跨!”随着时代的进步、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社会对学生的人文精神也提出了相应的要求,要求他们达到科学素养与人文素养的相互交叉、叠加和融合。教育要为社会培养素质全面、人格健全的人。由于受到信息技术发展迅速、学科教学理论薄弱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信息技术教师往往更多地从技术层面去理解和指导教学,重技能传授而轻人文熏陶,割裂了信息技术的发展与社会、生活、学习的联系,忽视了信息技术背后蕴含着丰富的科学思想、人文特征,人文教育缺失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日趋显现。一、学科现状:工具性凸显,人文性缺失从工具性出发,信息技术学科应该着眼于培养学生应用信息技术的实用能力并注重体现课程的实践特点;但从人文性出发,信息技术学科应该着眼于对学生思想感情起感染作用的教育功能,并注重挖掘教材中所具有的丰富的文化特质。如果只重视了学科的工具性,只关注知识传授和训练,往往会使课堂显得沉闷、枯燥、乏味。长期以来,信息技术课程性质定位在工具性,造成人文价值的失落、教学内容脱离生活实际、学生不爱学习基本操作技能、信息技术教学效果不佳等问题。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有:1教材倾向工具性以前的信息技术教材,其中人文观强调得不够,很多就是一本计算机基本操作方法和步骤的工具书,内容的选择也仅仅是从整个计算机学科体系的角度出发,考虑的是教材内容的完整性、全面性,很少考虑学生真正的兴趣所在,而且多年不变的教材内容简单而重复,与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很多教材强调操作步骤的讲解,局限于讲授几个工具性软件,忽视人文因素,信息技术教学变成了简单的操作方法的传授。新版浙江义教版信息技术七年级上在教材内容和编排上作了非常大的改变,弱化了对操作技能的训练,注重培养学生应用技术的能力,关注学生信息素养的全面发展,这将有利于学科发展。2教法侧重传统性教师对信息技术教学任务的认识不足,就教材内容而教,为知识点落实而授。教学往往采取直观式教学,强调基础操作技能的学习。教学内容就是教学生怎么去做,却不解释为什么要这样做,对于有没有其他方法可以得到更好的结果不甚明确。学生不能根据教学目标,积极主动地获取信息,尝试解决问题,产生必要的情感和态度。结果是学生虽然掌握了基本操作技能却不能正确应用。而教学的反馈也只是以掌握教材中的操作方法和技能为唯一的目标和要求。3认识缺失人文性有些初中信息技术教师自身的人文素养有所欠缺,在专业发展上只关注技术的提升。学生受教师的影初中信息技术论文2响,往往也只注重方法和技能的学习,忽视自我学习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只注重知识点的掌握,忽视了与知识相关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认同和内化。信息技术在飞速发展的同时,也因其匿名性、网络化等特征,使人类社会面临着新的挑战:信息泄露、病毒泛滥、黑客攻击、网络色情、网络犯罪等。技术越发展,社会就越需要人文精神、道德规范和价值准则。由于人文素养的严重缺失,面对良莠不齐的网络世界,一些学生失去了应有的判断能力和选择标准,沉溺于网络和游戏,就会严重阻碍思维能力的发展和提高,严重弱化道德意识,可能造成人格障碍,从而引发不少的社会问题。二、教学追求:技能传授勿轻视,人文教育居首位现在的学生很多是“高分低能” ,是“知识的巨人,行动的矮子” 。他们可以对破坏环境的劣迹和危害,在课堂上慷慨陈词,或在电子杂志等作品中义愤填膺,自己却随意丢弃垃圾、损坏花草树木;他们可以对处于网络另一端的陌生人袒露心声,可以条理清晰地说出背影的主题思想,却连对父母说一句感激的话也难以做到;他们可以侃侃而谈宏大的人生理想,却很难对具体的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和主张,就连网络上简单的骗局都无法识破;他们可以对四书五经 、唐诗宋词出口成诵,写作文时却使用过多的令人费解的网络语言这就是我们今天教育出来的学生。尽管不能把板子都打在教师身上,但这样的现实,的确值得我们警醒和深思。也许造成这种状况的根本原因,是我们误解了教育的本质,切割了教育的整体内涵。我们只注重知识传授等工具性的一面,而忽视了教育更为根本的东西从行为及精神层面上去育人、化人。根据新课程改革的目标,信息技术学科的培养目标是学生的信息素养,营造良好的信息环境。而要真正实现这一目标,光靠照本宣科的讲述各种软硬件基本工具的使用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在教学中强调人文性,把人文精神带入课堂。信息技术教学中,不仅要强调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还要使学生具备一定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道德情操,倡导关心他人、关心社会、关心自然,培养学生能够与他人合作、有效交流、和谐共处。信息技术学科教育的最终任务就是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和能力,强调工具性是学生当前发展的需要,而强调人文性是学生今后长远发展的需要。三、改革措施:知识技能两兼顾,人文教育须张扬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内容是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基础技能,在实际教学中,我们既要重视科学性,更不能忽视人文性。教学设计时,在考虑基本知识和基础技能的必要训练的同时,还要充分考虑学生感兴趣的知识内容,渗透人文教育理念。不能只讲解知识点和技能操作点,要更多的考虑知识的外延,多设计一些贴近学生生活的实践类任务,引导学生从被动接受转为主动思考,让学生在自主解决问题的同时,挖掘出问题中所包含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学习的能力。笔者结合新版浙江义教版信息技术七年级上的教学实践加以说明。1任务驱动注入人文所谓“任务驱动”就是在学习信息技术的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紧紧围绕任务,在强烈的问题动机驱动下,通过对学习资源积极主动的应用,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的学习。 “任务驱动”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它要求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在探索中学习。任务驱动对达成教学目标确实有着独特的优势,但在目前实施过程中存在着将任务简单化的倾向。有些教师借助教学平台根据教学目标简单的设置“任务” 。例如,在讲授 word 文字处理时,先下发一篇短文,再布置几个任务:纸张大小设为“16K” ,页边距设为上下左右均为 1 厘米;在文中搜索“Internet” ,替换成“国际互联网” ;把正文设为“宋体、四号” ,行距:1.5 倍;把第三段分成两栏;等等。这不是真正的任务驱动法。因为这些不是真正的“任务” ,只是一些技能操作点。真正的任务驱动法应该是展示知识之间的3内在联系、展示事物本质的具有实际意义的任务驱动下探究性的学习过程。上述的例子可以结合当时的节日,如教师节、母亲节、感恩节等等,要求学生给老师、母亲或朋友用 word 写一封信或设计一张贺卡,在信或贺卡中要应用所学的知识。任务驱动法使教学情境化、问题化,教学过程则要求既源于具体情境又要超越具体情境,达到融知识、技能、情感于一体的境界。有价值的任务驱动的设计除了能使学生达成一定的认知目标和技能目标以外,还需要能对学生的思维方式、道德情感、行为习惯乃至人格塑造和价值取向等方面均产生积极影响。在课堂教学时,笔者主张以人为本,发挥学生的主体精神和创新意识,以学生的“自我尝试在先,教师引导在后”为原则。信息技术教材中的人文切入点比比皆是,关键是教师要提升自身的人文素养,要以德育为己任,善于发现并创造性地利用这些育人因素,有目的、有计划地寓德育于教学之中,达到教学与育人的双重目标。2小组合作渗透人文笔者所在学校是温岭市小班化教学改革试点学校,每班学生不到 30 人。各班学生组成 5 个小组,每组 56 人,各组都有组长,组员各有分工。成员分为三个层次:博学者(学习能力较强的同学 1 名) 、智学者(学习能力居中的同学 12 名) 、勤学者(学习能力较弱的同学 12 名) 。小组教学模式在本校各学科的教学中都已经应用。笔者也采用小组合作模式来组织教学。小组合作学习,强调学生以小组或团队为单位共同完成某项任务,在这过程中人人参与,人人充当重要角色,互相学习,优势互补。组长给每个组员分配不同的任务,起协调作用。组员要完成自己的任务,交给组长汇总整理。最后的成果展示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的,凸显出小组集体的力量。如果上台展示的是该组的勤学者,则评价时加分是博学者的 2 至 3 倍,以此鼓励组内成员帮助勤学者同学理解内容后上台展示。如第二单元的电子杂志,每个班级会从五个小组中选出一组最受欢迎的作品,笔者用彩色打印机把这组的作品打印两份,一份贴在本班教室,另一份贴在计算机房,让全校来计算机房上课的学生都能欣赏到他们的作品。这种小组合作加上充分激励的方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有助于培养学生多渠道获取信息的能力,有助于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让学生学会表扬、欣赏他人的成果,共享小组合作成功的喜悦,增强自信心和凝聚力。3课堂教学彰显人文(1)课堂教学融入人文信息技术教师在传授学生知识与技能的同时,要培养学生健康的信息意识和信息伦理道德,要在教学中穿插、渗透符合时代潮流和社会规范的思想观念和道德准则。在学习第一单元获取网上信息时,教师要强调,引用网络上他人的作品,要标明出处,不能未经他人同意,私自变为己有。在第一单元结束时,针对初中学生对网络有一定的了解,懂得了如何利用网络获取、保存和交流信息,但信息安全意识淡薄的现状,笔者设计了一节题为网络、安全、法律的法制教育课,通过案例让学生对网络有一个更全面、客观的认识,引导学生树立网络安全意识,掌握基本的网络安全措施。笔者设计了一个辩论环节,正反双方以初中生上网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为论点展开辩论,然后讨论遇到网络困境、受到意外伤害时如何自救的方案。最后引导学生得出:网络的应用是把双刃剑,有利也有弊,我们不应该成为网络的俘虏,要做网络的主人,发挥网络的积极作用,避免“网毒”的伤害。再如,学校的机房条件有限,遇到已有班级在机房上课时,笔者则安排学生在本班教室里观看与信息技术相关的视频,如现代奇迹计算机 、 电子计算机的发展 、 笔记本电脑发展史 、 财富传奇:比尔盖茨和微软公司 、 苹果纪录片(苹果公司发展史) 等,引导学生认识到计算机和互联网是社会进4步、科技发展的产物,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培养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正确态度。(2)结合生活体会人文信息技术课不能变成干干瘪瘪的技术操作课,教师在设计时,要根据教学内容进行重组,努力贴近学生的生活。在学习第一单元搜索网络信息时,笔者调查发现很多学生喜欢看江苏卫视的一站到底节目,于是就设计了类似一站到底节目的问答比赛的教学活动。班内各个小组推选一名成员站擂,教师作为主持人出题,各小组其他成员利用搜索引擎去网上找答案,回答错误的小组就换一个人站擂,能站到最后的小组就成为冠军小组。在学习第二单元文字处理与应用时,笔者所在学校刚好组织了一次全校师生秋游远足活动,师生们从学校出发徒步前往城南镇吉捕岙沙滩游玩,再徒步返回学校,行程达 20 多公里。笔者要求学生结合秋游远足创作一份电子杂志。学生作品缩略图如下:有些小组还根据小组成员的喜好,制作了漫画专刊,缩略图如下:也有小组制作了一本介绍本组成员的杂志,缩略图如下:在制作电子杂志的过程中,笔者发现学生大多能熟练掌握 word 制作的技术,但作品普遍缺乏美感,布局琐碎、配色花里胡哨、图片不经处理等问题。所以,教师也要教会学生学习色彩的搭配,引导学生的审美情趣。通过这些任务的设计,引导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而不再视信息技术课为上网课或游戏课,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观。(3)实践应用灌注人文信息技术课的设计应从学生自身出发,重视技术的应用,尽量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学生对自己身边5的数据充满兴趣和好奇,才乐于对数据进行处理。在学习第三单元时,我校举行了秋季田径运动会。笔者就结合运动会的举行,要求学生输入运动会各个项目的成绩单,然后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如筛选并统计出各班的团体总分和金银铜奖牌数,进行同年级的团体总分名次排序,制作各班奖牌数对比的图表等等。学生对于这些来自自己身边的数据很感兴趣,很乐意统计并分析本班的成绩。通过这些应用和实践,引导学生关注他人,树立集体观念,产生技术是为学习、生活服务的观念。四、结语技术是人类文化财富的一种积累形式。任何技术在凝结一定的原理和方法、体现科学性的同时,都携带着丰富的文化信息,体现着一定的人文特征。现代社会的信息技术、通信技术、网络技术无不例外。所以,信息技术课程的目标,不仅要注重学生对符合时代需要、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操作技能的学习,而且要注重学生对技术的思想和方法的领悟与运用,注重学生对技术的人文因素的感情与理解,注重学生对技术的探究、试验与创造,注重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及沟通能力的发展,为学生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