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继续教育一级培训(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_第1页
2016年继续教育一级培训(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_第2页
2016年继续教育一级培训(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_第3页
2016年继续教育一级培训(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_第4页
2016年继续教育一级培训(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思考题1谈谈你对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的认识。2简述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的意义。3谈谈你对“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最主要的目的之一是改善与提高教与学”这句话的认识。4信息技术在教与学工具层面的应用主要有哪些方面?举例说明其中一方面的实际应用。5举例说明信息技术作为学习交流工具的实际应用。6常见的信息化学习环境有哪几类?举例说明其中一类的实际应用。7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的原则有哪些?8举例说明在信息化背景下,如何做到既强调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主获取知识,又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和促进作用。9为什么说教学资源建设是实现课程融合的必要前提?10教师在教学中如何做好资源融合?11讲授法与信息技术融合的主要形式有哪些?试举一例说明其中一种方法。12介绍一个你在教学中将讲授法与信息技术有机融合的成功案例,并分析其成功之处。13讲授法与信息技术融合的基本要求有哪些?14举例说明怎样将讲授法与信息技术有机融合。15融合信息技术后,有效合作学习的实施策略有哪些?16简述合作学习与信息技术融合的实践效果。17信息技术环境下研究性学习的特点有哪些?18请举一个信息技术手段参与下研究性学习的成功案例,并分析其成功之处。19说说你对“教育云”的理解。20谈谈你对“云计算”的认识。21教育云的共同特点有哪些?22结合教学实际说明“教育云”的优势。23你尝试过基于网络的课堂教学吗?简述基本情况和体会。24举例说明多媒体教学设计应该注意些什么。25基于 Web 的远程教学有哪些优势?26在线讨论模式能够产生哪些良好的教学效果?27举例说明在线讨论模式的实际操作策略。28举例说明网络聊天室在教学中如何运用。29举例说明在线讨论模式在教学中的实际运用。30结合所教学科,完成一个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的教学设计,注意要在关键环节2说明信息技术应用情况和设计意图。31博客管理作业的高效性体现在哪些方面?32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评价改革呈现的特点有哪些?33教育评价的作用有哪些?34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融合的评价体系大致分为哪些方面?35信息技术与课程融合中的学生评价要遵循什么原则?36信息技术与课程融合中的教师评价主要应关注哪些方面?37简述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的课堂教学评价策略。38谈谈你对“未来教室”的认识。39未来教室的构成要素有哪些?40什么是翻转课堂?41举例说明翻转课堂的优势。42你在教学中尝试过翻转课堂吗?请举一个使用案例并分析成败得失。43什么叫慕课?慕课有哪些基本特征?44慕课发展所遇到的问题与挑战有哪些?你有哪些好的解决策略?补充思考题45什么是教育信息化?46你对“推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关键在人”这句话认同吗?请说说你的看法。47信息技术正从哪些方面改变着人们的学习、生活与思维方式?48互联网思维的特点有哪些?49简述信息技术与课程融合存在的误区及解决策略。50结合实例说说在交互式多媒体教室开展教学活动时教师应注意什么。51说说你对基于互动反馈技术的反馈教学模式的了解。52你尝试使用过基于个人移动环境的“一对一”课堂教学模式吗?说说你的做法和想法。53. 在使用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时,教师应注意什么?54简述传统教室、多媒体教室、交互式白板教室、智慧教室等教学环境的优势与不足,并举例说明各自适用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55简述网络学习空间的功能,结合所教学科,说明哪些教学内容可以利用网络空间开展教学。56对比拍摄式微课与录屏式微课,说一说,它们在教学理念、适用对象、适用内容、教学模式上的异同。57解释下列名词。(1)智慧校园 (2)智慧教育(3) “云” (4)翻转课堂(5)三通两平台 (6)在线教育(7)电子书包 (8)智能录播3(9)移动学习 (10)电子白板58什么是“互联网+”?“互联网+”有哪六大特征?59简述“互联网+教育”发展的两种方式。60举例说明当下“互联网+教育”如何落实到课堂教学中。讲座提纲深化应用 融合创新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深刻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也改变着我们的教育。转变观念是做好教育信息化工作的首要任务之一。教育信息化,不是一时的过程,而是与时俱进,不断完善、不断深化的过程。一、教育信息化的意义信息化对解决我国教育发展面临的瓶颈问题具有重大意义,信息技术助力教与学,突破时空限制,使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变得更为快捷方便。利用信息化手段改造传统课堂,对提高教育质量、改善教育供给、培养创新人才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什么是教育信息化?教育信息化是指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和教学资源开发,实现课堂教学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和多媒体化,为学生建立开放、共享、交互、协作的学习环境。教育信息化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教育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实现教育现代化、创新教学模式、提高教育质量,迫切需要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 年) “三通两平台” 、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和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培训等一系列重大举措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正在筹划的教育现代化 2030 战略。应信息技术的发展,推动教育变革和创新,构建网络化、数字化、个性化、终身化的教育体系,建设“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型社会,培养大批创新人才。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深度融合,加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逐步实现教学内容呈现方式、学生学习方式、教师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成为今后教育工作重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大力推进“三通两平台“建设(即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建设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 。力争实现四个新突破,即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新突破、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新突破、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新突破、教育信息化科学发展机制新突破。二、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的重要性(一)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的概念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要逐渐融为一体。一方面,信息技术要广泛进入学科教学,另一方面,学科教学要广泛采用信息技术。4信息技术融合于学科课程绝不是简单的纳入或功能的叠加,也不仅仅是工具或技术手段层面的应用,而是如何将信息技术实际地融入到学科课程的有机整体中,使其成为整体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或形成一个新的统一体。在这一过程中,所引发的结果无疑将是学科课程在功能结构、形式和内容以及教与学方式和方法的整体变革。“融合”的核心,不是用技术去强化传统教学,而是用技术去创新教学,引领教育体系变革。是“深化应用,融合创新,用技术去创新教学”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首先,是一种发挥信息技术优势,促进学生发展的现代教学理念;同时,也是一种发挥信息技术优势,帮助师生利用信息技术改变教与学、全面实现教育教学目标的科学方法。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的核心是“融” 。 “融”就是既要发挥信息技术优势改变教师的教学方法;又要使学生学习、掌握和发挥信息技术优势,改变自己的学习方法,学会利用信息技术轻松愉快地学习,高效地实现教学目标,获得更快、更好的发展。(二)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的重要意义“十三五”期间,教育信息化要加大深化应用,融合创新。要围绕教育信息化的重点、难点,在“深化”上做文章。未来十年,教育信息化的重点之一就是更好地将信息技术融入到教学实践中。让 “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 ,成为教育改革的方向和教育实践的需求,也可能成为破解教育发展难题、实现学校长远持续发展的一个突破口。教育信息化的核心理念是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实践的深度融合。只有将深度融合作为教育信息化核心理念,我们才能找到信息技术的发展方向,找到推进教育信息化真正有效的路子,才能真正实现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纲要提出的“信息技术对于教育改革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 。刘延东副总理:以人为本,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推进教育信息化,信息技术是手段,发展教育是目的,关键是融合创新,促进传统教育与信息化教育的优势互补。三、推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关键在“人”教师的教学能力、学生的学习素养以及校长和各级领导的信息化领导力都有待进一步提升。教师应该成为信息化条件下教学活动的构造者、促进者、辅导者以及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学生若要成为合格的数字公民,应提高应对信息技术浪潮的能力,领导者则应该具备良好的规划、组织、评估能力。问题:重视数字校园的管理功能,忽视教学功能;重视校园网的建设,忽视教室和课堂的数字化建设;重视信息技术在课外对课堂教学的补充与拓展,重视对网校、精品课程的建设,忽视信息技术在课堂上作用的应用;重视教师将信息技术作为教的工具作用的发挥,忽视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与认知工具的学习、应用与掌握。四、把握信息技术发展趋势,推进深度融合我们能够清楚地看到,信息技术正从以下几个方面改变着人们的学习、生活与思维方式。5(一)屏幕将成为人们学习、交流、工作、生活的基本介质;(二)图像将成为重要的思维元素;(三)学生将成为知识信息的重要来源;(四)低结构成为深度融合的主导框架,数字化工具与平台成为应用重点;(五)互联网思维将成为人们重要的思维方式。互联网思维是由于网络的资源、互动、个性化、分享、大数据分析等带来的新的思维模式。其主要特点为:1. 借助多种简便快捷的搜索引擎,人们可以通过互联网获得并借助各式各样的资源来学习、思考、判断和决策;2. 人们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对实践中获得的大量数据(学生的学习状况、注意力状况、学习的重难点)进行科学分析,发现规律性问题、寻得解决主要问题的有效方法;3. 人们可以借助物联网超越时空地及时获得和处理一般状态下难以获得的各种各样的信息;4. 借助互联网,人们可以随时、随地,通过各种渠道和方式进行交流。五、信息技术与课程融合存在的误区及解决策略信息技术与课程融合存在的误区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1对融合的认识肤浅;2对人的重视不够;3技术异化、错误资源观的潜在影响;4教学设计欠佳,教师专业发展不足。教学设计是教师教学过程中的一种再创造能力,如何将教学内容、媒体技术、学习者三者之间有效地联系起来,依赖于教师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走入“深度融合”的策略:1树立全面的融合观,保证深度中有实效;2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观,保证学生的认知主体地位;教师应在充分做好学习者分析的基础上,选择适当的媒体来展示教学内容。还要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充分发挥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有效地设计出媒体技术与学习者之间的交互效果,充分地调动好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3正确处理技术与教学的关系,注重课堂生成性资源的应用;生成性资源是指在教学现实中,课堂上所涌现出的新亮点,在师生以及生生教与学互动中所产生的观念、问题和困惑等教学资源。4优化信息化环境下教学设计,加快信息时代教师专业成长。教学设计是对教学过程的整体把握与全局规划,有了精心设计,信息技术才能与教学和谐相融。优化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设计是必要的。教师是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关键因素,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影响教育信息化的全面提升6和深度融合。教师对信息技术的理解与实践水平,深深影响着融合的质量与教学成效。因此,加强教师技能培训、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与教学方法是必要的。六、深度融合思想的几种教学模式探索(一)基于交互式多媒体教室的课堂教学模式互动多媒体教室是基于数字校园网络的、装备有交互式电子白板或多媒体一体机等显示终端的教室。基于互动多媒体教室的技术与教学特征是:通过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优势与学习主体性特征的有机融合,使信息技术的多媒体与网络优势,通过“交互”二字得到充分发挥。 在交互式多媒体教室开展教学活动,教师必须做到:1. 教师在备课时,应设计和选择在上课时师生都能够便捷使用的、互动性强的多媒体教学资源。2.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或大型显示屏,创设形象、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的积极性。3. 强化学生与电子白板的互动行为。将互动白板作为他们的学习和认知工具。4. 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或触摸一体机,创设问题情境、提供思维素材,引发学生的思维参与积极性,不断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5. 整合多种多样的互动教学活动,使学生更能在这些活动中体现主体地位和作用,生动活泼地学习和发展。6. 通过多种方式,及时、准确地了解学生真实的学习情况,确保每一个学生都能够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实现教学目标。(二)基于互动反馈技术的反馈教学模式互动反馈教学方法,是依据教学评价基本原理和系统科学的整体性和反馈性原理,利用数字技术主体参与性强的技术优势,通过所获得的及时、准确、真实的教学反馈信息,调整教学策略,以使学生的学习深入开展的教学方法。1. 互动反馈技术的定义互动反馈技术是基于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有利于教师、学生和更多参与者交互参与,并能够及时获得真实、准确反馈信息的技术。2. 互动反馈教学的环境(1)互动多媒体教室(含每人一台计算机的教室) ;(2)人手一个互动反馈选择遥控器和反馈信息接收器(或内置于笔记本电脑或平板电脑里的反馈信息发射系统) 。(3)支持课堂互动反馈教学的应用平台和能够对课堂教学过程中产生并呈现在终端显示设备上的反馈信息加以存储、调用的后台服务系统。3. 互动反馈教学的基本模式 (1)情境导入,学情诊断。(2)调整目标,认知构建。(3)预设生成,深化认知。7(4)评价提炼,巩固拓展。4. 互动反馈信息的获得(1)学习态度信息的获得与评价的方法:在教师讲授与指导中,通过多种方式提出问题,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究、解决问题的兴趣,并通过反馈信息对此加以评价和引导。在互动反馈教学中,获得学习态度信息的关键是所创设的问题情境要生动有趣,所提出的问题能够激起学生探究的欲望。(2)知识与技能学习信息获得与评价的方法:根据知识与技能领域教学目标教学中的重点与难点,有的放矢、有深度地提出问题和要求(任务) ,以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思考、探究和回答相关问题。(3)能力学习信息获得与评价的方法:教师根据能力维度的目标,设计相关的问题、创设相关的问题情境、提供相关的练习工具,使学生能够带着明确的能力训练目标,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以提高自己的相关能力。在互动反馈评价教学中,学习信息能力获得的关键是:相关问题、任务与能力目标的紧密程度和探究深度。利用互动反馈技术获得学生学习的反馈信息,能够保证反馈信息的及时性、真实性和准确性。根据这些真实、准确的反馈信息所进行的教学评价,更具客观性和修正导向性。根据这些真实、准确的反馈信息和客观而有根据的评价,可以保证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三)基于个人移动环境的“一对一”课堂教学模式1. 基于个人移动终端的“一对一”教学,是指在每位学生均拥有一台数字化终端设备的一对一数字化学习环境下,应用信息技术开展自主学习、协作学习和探究性学习,以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新型教学方式。2. 基于个人移动环境的“一对一”课堂教学的技术环境(1)每人一台移动学习终端:台式计算机,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等。(2)能够支持自主学习、协作学习、探究性学习的互联网环境。(3)能够支持自主学习、协作学习、探究性学习和反馈教学的应用平台和数字化教学资源。3. 基于个人移动环境的“一对一”课堂教学模式 在“一对一”课堂的教学中,应当把握住以下几点:(1)清晰地描述明确、具体、可操作、可检测的教学目标。讲清学生可操作与应用的学习方法,指导学生学会学习。(2)设计有利于学生思考的问题,指导学生进行深度学习。深度学习是指在记忆与理解的基础上,学习者能够将新的知识融入原有的认知结构中,并将已有的知识迁移到新的情境中,做出决策和解决问题的学习。4. 基于个人移动环境的“一对一”课堂教学过程(1)明确学习目标,指导学生利用网络搜索并获得多种学习资源。(2)指导学生利用自己获得的多种资源和计算机进行自主学习、协作学习和探究性学习,8在学习遇到难点时,向学生提供微课视频资源。(3)指导学生利用自己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即时生成性资源进行学习。(4)指导学生通过白板和多种方式展示、交流自己的学习成果,通过学生自评互评、教师点评的方式,对学习方法和成效进行评价。5. 基于个人移动环境的“一对一”课堂教学目标评价体系(四)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1. 翻转课堂的定义2. 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1)大翻转课堂教学:根据教师的要求和指导,学生在课外利用多种媒体和各种资源,通过自主、协作和探究等方式进行学习。在课堂上,学生对学习的收获进行交流,对遇到的问题进行探讨,以实现教学目标。(2)小翻转课堂教学:教师在课堂上(而不是要求学生在课外)利用微课或其他学习资源,组织学生通过自主、合作进行预学习。在预学习的基础上,学生对学习的收获进行交流,对遇到的问题进行探讨,以实现教学目标,促进学生发展。3. 在翻转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讲授不再以传授知识和技能为主,而是以组织、指导、评价学生知识内化的翻转学习为主。 因此教师应做到如下六点:(1)鼓励学生进行独立思考;(2)鼓励学生积极参加讨论,并大胆发表意见;(3)指导学生将所学的内容联系起来全面思考;(4)激励学生不满足现状不断追求更高的目标;(5)训练和提升学生的评价、分析和创新能力;(6)指导学生逐步学会深化学习的方法和步骤。教师一定要从上述六个方面,设计和组织有全体学生参与且具有个体化特征的知识剖析、技能练习的学习活动;一定要设计和组织小组内或全班同学之间的讨论、展示、交流、总结活动。4. 对翻转课堂教学的评价(1)对翻转课堂教学资源的评价对教学资源的多媒体特性评价;对翻转课堂教学资源的交互性特征的评价:这是由于翻转课堂的核心功能是促进知识的内化,因此,课件一定要具有人机交互性,使学生能够与之互动。对翻转课堂微课资源的评价:微课资源是针对某个学科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设计开发的一种情景化、支持多种学习方式的微视频课程资源。(2)对翻转课堂中再生资源的评价课堂上的再生资源: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自主、协作、探究学习产生的成果、与媒体互动后记录在后台服务器上的操作“痕迹” 。这种再生资源具有实时性、真实性和可随时调用性。9课外产生的再生资源:学生在课外的学习和实践中,形成的能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使用的资源。这类再生资源具有学生的实践与创造性和可随时调用性。(3)对翻转课堂内化活动的评价评价翻转课堂中学生的自主学习;评价翻转课堂中的小组协作学习;评价翻转课堂中的探究学习活动;评价翻转课堂中的展示、交流、总结、巩固学习活动。重塑技术在教育中的角色一、技术革新对学习者的影响人类文明的发展是伴随着语言、文字、书籍、互联网等技术的发明而实现飞速发展的。在可以预见的十几年中,互联网、移动终端将成为大众最普及的学习载体。从而根本上改变当代人有关阅读、写作、发表、出版、图书馆等基本概念。进而影响到教育、影响到学习者学习方式的变化。教师只有正视这种变化,才能不断改进教学方式,发展学习者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整合新课程理念,做到教师与学生的真正互动。二、国内外教育信息化的趋势开展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融合是国内外教育改革与发展中的一个热点问题。通过了解国内外教育信息化的重要举措,有利于教师准确把握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的方向,进一步明确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是实现教学改革与创新的有效途径与方法。三、技术革新对教学环境的影响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信息技术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应用技术,正逐步改变着我们的教学环境,成为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重要手段,引发了现代课堂教学环境的巨大变化,但在中小学课堂上,信息化教学资源作为多媒体资源演示程序和演示方式时比重还很高,还不能充分发挥信息化教学资源的优势。通过对比常见信息化教学环境的优势与不足,寻找不同教学环境的合理应用途径,提高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有效应用水平,促进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的变革。 人人通向网络学习空间一、网络学习空间的概念与内涵概念: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是指学生、教师、管理者、家长等多个主体之间的交流、分享、沟通、反思、表达、传承等活动的载体。能够支持学习者个性化学习,能够支持学习者之间进行交流。空间既指网络虚拟学习环境,也指个体能够存放知识、分享知识的物理空间。特点:101强调通:是指信息能否在不同主体之间进行无缝传递,包括主动推送,蕴含 SNS 的思想。既有通的内容,又有通的方式;2强调分享:资源在不同的主体之间能够通过一定的规则进行主动传送和分享;3强调整合与集成:所谓的学习空间,包含了传统的多种学习功能的一个聚集页面,不再需要登录多个系统操作相关业务,而是所有和主体相关的业务均无缝整合在学习者的页面中,能否通过该空间操作所有的功能;4强调个性化:学习空间更加强调个性化,强调不同的主体的空间内容应该适应主体的特征; 二、网络学习空间的功能与作用1人人通平台可集中优质教育资源人人通平台的优质教育资源和人才资源可以便捷地服务社会、学校和学生及其家长,缩小各地、各校间的“数字鸿沟” ,促进教育的公平化及均衡化发展,为学生、甚至整个社会的终身学习、自主学习、自学成才提供免费的、系统的、权威的、优质的教育多媒体资源。2. 人人通平台可促进教与学方式的变革网络学习人人通平台的出现,突破了传统教育模式与学习方式的限制。学生利用个人空间实现个性化学习、小组协作学习、远程实时交互的多媒体学习等,有了选择教师的权利,学习随时可以补救,让学习变得更加容易。 3. 人人通平台可成为教师移动的个人资料中心 丰富的教学资源是教师备好课的基础,在教师空间中建一个个人资料中心目录,把自己平时积累的教学资料和通过浏览平台、同事空间以及外围平台和空间的资料积累在个人资料中心以备用。4人人通平台可成为教师的备课中心 备课,是教学工作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但是,很多学校,特别是教研部门担心老师在课前不备课,而为了应付年复一年的教案检查,大多教师都会在教案检查前补教案,与此同时,老师的抱怨很大,因为这些突击补写的纸质教案大都不符合教学实际,不能起辅助日常教学的作用。要解决这个问题,利用人人通平台完全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从而使平台成为教师的备课中心,教学研部门只需要在备课中心进行教案统计。5人人通平台可成为学生的成长中心学生可以在空间写日记、写读后感等等,记录自己的成长轨迹。也可以把身边发生的事情记录下来和同学分享,学与学互动。教师定期网上浏览、批注,师生互动。 在学生空间统一建一个学生在学校成长情况栏目,或称之为“学生成长档案” ,分学期分阶段记录学生在学校的成长情况。 6人人通平台可成为学生的自主学习中心在各阶段考试前或寒暑假间,任课教师可以把课程复习之类的习题或作业放到人人通平台的教师空间里,学生可以在家中或其它休息时间来完成。学生也可以点播的方式观看教师的课堂教学录像,查看教师上课课件等,使课堂所学的课程知识得以巩固和扩展。117人人通平台可成为生生和师生间的互动中心 学生可以在人人通平台发布有关学习方面的讨论话题,同时,可邀请同班或其它班的同学参与到讨论中,教师、尤其是班主任可以对学生的讨论进行批注、引导。学生在平台中,除了可以浏览本班任课老师的课件资料,也可以浏览其他学生或老师的空间,查找有用的学习资料,互学互促,空间自主学习,通过此种方式,使学习不再局限在固定区域和固定对象。生与生的互动、师与生的互动是其它渠道实现不了的。 8人人通平台可成为家校联系平台 家长使用学生帐号登录人人通平台,可以让家长在校外任何时间、地点及时地了解到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安排以及小孩在校学习的情况,从而实时地掌握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和表现;通过人人通平台,家长还能和任课教师进行在线交流,从而及时地调整对学生学习的督促计划。从而使家校合作、家校互联得到了实现。 三、人人通空间在教学中的应用方式1教学直观演示的工具教师可利用人人通空间展示课件、视频、音频、图表、动画等多媒体教学资源展示变化过程、理论模型,生动形象地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知识。2学生个性化学习的工具学生可以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进程,在交互的环境下进行自主学习。电子作业支持系统(EPSS):不仅可以满足学习者的个别化自主学习,而且可以从支持的角度当学习者遇到困难时及时提供帮助,并根据学习实际推送进一步学习的内容。3小组合作学习的工具传统课堂的合作学习由于人数和学习内容的限制,通常流于形式。网络空间扩大了合作的范围,减少了合作中的非必要性精力的支出。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竞争:学习者选择一位对手,然后开始独立学习,在竞争的过程中可看到对手所处的状态,学习者可根据自己和对方的状态调整学习策略。合同:多个学习者共同完成某个学习任务,各自发挥特长分工合作,相互争论、相互帮助、相互提示。伙伴:网络环境下找到与现实环境中相类似的学生,基本固定在网上长期共同合作、共同进步。角色扮演:利用网络来创设一个与现实或历史相类似的情境,要求学生扮演其中某一角色。4师生交流的工具网络空间提供了交流的平台,实现师生、生生之间的实时交流。5学生进行信息加工和认识的工具网络空间为学生提供了信息收集、加工、展示的平台,是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重要工具,让学生学会学习。四、网络学习空间应用的误区与对策121校校用平台,人人有空间,是“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推广应用的正确发展之路如果每个学校只有少数几个老师有空间,用空间,这少数几个老师在一个学校或一个单位不可能有广泛地空间互动,因而也不可能产生“空间革命”所具有的那种革命性变化。2 “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 ,领导用空间和学生用空间同样重要领导、教师、学生用空间不是单方面的、封闭式的,空间与空间之间必须能够全方位互动,如果学生所用的空间,不具有全方位空间互动的功能,这样的空间对学生来说也将是徒劳无益的。五、宁夏“教育云”网络学习空间功能介绍微课的设计与开发一、微课的概念与特征微课,是指以微型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教师针对某个学科知识点(如重点、难点、疑点、考点等)或教学环节(如学习活动、主题、实验、任务等)而设计开发的一种情景化、支持多种学习方式的在线视频网络课程。一个微课一般应包括:自学任务单、微课视频、进阶练习。1学习任务单由教师设计,用于为学生自主学习微课程提供“学什么和怎样学”建议的学习导航,包括学习任务、学习过程、学习方法建议以及配套学习资源推荐(包括教材相关内容阅读及其它学习资源学习) ,学习任务单强调任务驱动和问题导向,把学习任务转化为激发学生思考的问题,让学生在问题解决过程中达成学习目标。2微课视频是微课的核心内容,是指教师在围绕某个知识点(重点难点疑点)或技能等单一教学任务而设计和教学视频,具有目标明确、针对性强和教学时间短的特点,一般在 10 分钟以内,适合于所有终端浏览和展示,尤其是手机。3进阶练习微课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微课视频配套,一般采用在线测试方式,用于检测学生对知识点的知识能力目标的掌握程度。进阶练习与一般常模测试不同,是一种基于课程标准的查缺补漏学习过程。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微课视频学习-练习-重复学习微课视频-再练习-直至全部掌握知识点知识能力目标,实现学习的查缺补漏。二、微课的选题与设计1、选题:小而精知识点(重点难点疑点考点)必须足够细,10 分钟内能够讲解透彻;一节微课只讲解一个特定的知识点或典型问题,如果该知识点牵扯到另一个知识点,详细讲解时需另设一节“微课” 。必要时教师应对教学内容进行重组和加工,而不宜照搬书本。选题内容适合使用多媒体表达,适合加入丰富的图形图像、多姿的动画、声色兼有的视频。13记住微课的主要使用对象是学生:为学生的学而设计。2设计:创意(问题、活动、策略)A微课片头含有微课名称、作者姓名、作者单位、微课适用对象及微课所属学科、教材、单元、知识点等信息,以方便教师观摩与学生学习。B要明确微课的学习目标、教学环节、评价方法,引导学生根据教学目标来自主和个性化学习。能调动学习者学习的主动性。C微课设计时应有恰当的提问,问题的设计要恰当安排基本问题、单元问题和核心问题,灵活使用多样化的提问策略促进学生思考。D要注重教学活动和教学策略的设计,而不是以教学内容的讲授/传递为目标。3微课设计的原则(1)值得学(要有用)内容对于学习者来说应该是“有用”的值得他付出时间来点击。但至于是否“实用”或“值得学” ,关键要看甄选的材料以及讲解的角度是否到位。(2)想去学(要有趣/吸引力)要吸引用户来点击并且反复观看。要满足这一条,我们经常采用的方式之一是幽默;方式之二是情景吸引;方式之三是问题吸引。幽默,会让学习更轻松,会让说教更舒服;情景,会唤起人的共鸣;问题,能抓住人的注意力。更多情况是这三种方式结合使用。(3)容易学(要易懂)教师要懂得教学设计,理念先进的且有创意的微课教学设计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的。4微课设计流程互联网+背景下的教育与教学变革引子“互联网+”发展趋势“互联网+”时代,教育什么样?互联网+教育:是把应试教育做到极致,还是重新设计教育?2014 教育信息化十大关键词1智慧校园所谓“智慧校园”是指通过利用云计算、虚拟化和物联网等新技术来改变学员、工作人员和校园资源相互交互的方式,将学校的教学、科研、管理与校园资源和应用系统进行整合,以提高应用交互的明确性、灵活性和响应速度,从而实现智慧化服务和管理的校园模式。智慧校园的三个核心的特征:一是为广大师生提供一个全面的智能感知环境和综合信息服务平台,提供基于角色的个性化定制服务;二是将基于计算机网络的信息服务融入学校的各个应用于服务领域,实现互联和协作;三是通过智能感知环境和综合信息服务平台,为学校与外部世界提供一个相互交流和相互感知的接口。142智慧教育智慧教育指信息技术支持下为发展学生智慧能力的教育,旨在利用适当的信息技术构建智慧学习环境(技术创新) 、运用智慧教学法(方法创新) 、促进学习者开展智慧学习(实践创新) ,从而培养具有良好的价值取向、较高的思维品质和较强施为能力的智慧型人才(人才观变革,要培养善于学习、善于协作、善于沟通、善于研判、善于创意、善于解决复杂问题的智慧型人才) ,落实智慧教育理念(理念创新) ,深化和提升信息时代、知识时代和数字时代的素质教育。图 1 是理解智慧教育的基本图示,描述了智慧教育、智慧学习环境、智慧教学的关联性。其中,根据不同的尺度范围,智慧学习环境可以划分出不同的学习空间,如智慧终端、智慧教室、智慧校园、智慧实验室、智慧教育云等;根据学习情境和方式的不同,可将智慧教学法划分为差异化教学、个性学习、协作学习、群智学习、入境学习、泛在学习等。3 “云”是网络、互联网的一种比喻说法。过去在图中往往用云来表示电信网,后来也用来表示互联网和底层基础设施的抽象。云计算(cloud computing)是基于互联网的相关服务的增加、使用和交付模式,通常涉及通过互联网来提供动态易扩展且经常是虚拟化的资源。云计算甚至可以让你体验每秒 10 万亿次的运算能力,拥有这么强大的计算能力可以模拟核爆炸、预测气候变化和市场发展趋势。用户通过电脑、笔记本、手机等方式接入数据中心,按自己的需求进行运算。4翻转课堂随着近几年,慕课、微课的大举进军,使传统教学格局完全被打破, “翻转”成为了新型教学模式。进而“翻转”什么,如何打造高效课堂就成为了关键问题。5三通两平台在 2012 年 3 月,教育部颁布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 年)的背景下,我国教育信息化建设从点到面,由浅入深,开始向多元化、多样化和成熟化发展。 “三通两平台”作为“十二五”期间教育信息化工作的核心,教育部将大力推进其建设,让教育坐上信息化快车,实现教育现代化的梦想。2012 年 9 月 5 日刘延东副总理(时任国务委员),在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提出:“十二五“期间,要以建设好“三通两平台“为抓手,也就是“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建设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和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6在线教育在线教育顾名思义,是以网络为介质的教学方式,通过网络,学员与教师即使相隔万里也可以开展教学活动;此外,借助网络课件,学员还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学习,真正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对于工作繁忙,学习时间不固定的职场人而言网络远程教育是最方便不过的学习方式。在线教育的形式较多,比如: 101 网校,北京四中网校。7电子书包电子书包意即利用信息化设备进行教学的便携式终端,国内外均有对该类设备的教育功15能进行研究。截至 2012 年年末,中国国内大部分地区尚且处于试验阶段,在一些大城市中已经率先在部分中小学使用,但教育成效尚存在争议。8智能录播智能录播系统以图像分析与处理技术为核心,集多媒体技术、流媒体技术、自动控制技术和模式识别技术于一体,实现课程的全自动、智能化录制。9移动学习移动学习是一种在移动计算设备帮助下的能够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发生的学习,移动学习所使用的移动计算设备必须能够有效地呈现学习内容并且提供教师与学习者之间的双向交流。10电子白板电子白板是汇集了尖端电子技术、软件技术等多种高科技手段研发的高新技术产品,它通过应用电磁感应原理,结合计算机和投影机,可以实现无纸化办公及教学。电子白板由普通白板发展而来,根据发展历程主要有:背投式、复印式和交互式电子白板。2015 年热点关键词“互联网+”12015 年 3 月 5 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2中国开启“互联网+”时代大门。“互联网+”对社会发展的影响1增强原来行业效率 质量 规模2颠覆原来行业边沿进入 跨界进入 逐步蚕食 取而代之“互联网+”将引爆哪些行业? 互联网+互联网+”代表一种新的经济形态,即充分发挥互联网在生产要素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将互联网的创新成果深度融合于经济社会各领域之中,提升实体经济的创新力和生产力,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实现工具的经济发展新形态。 “互联网+”行动计划将重点促进以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现代制造业、生产性服务业等的融合创新,发展壮大新兴业态,打造新的产业增长点,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供环境,为产业智能化提供支撑,增强新的经济发展动力,促进国民经济提质增效升级。概念提出国内“互联网+”理念的提出,最早可以追溯到 2012 年 11 月于扬在易观第五届移动互联网博览会的发言。易观国际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于扬首次提出“互联网+”理念。他认为“在未来, “互联网+“公式应该是我们所在的行业的产品和服务,在与我们未来看到的多屏全网跨平台用户场景结合之后产生的这样一种化学公式。我们可以按照这样一个思路找到若干这16样的想法。而怎么找到你所在行业的“互联网+”企业需要思考的问题。 ” 互联网+2014 年 11 月,李克强出席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时指出,互联网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工具。其中“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正是此次政府工作报告中的重要主题,被称作中国经济提质增效升级的“新引擎” ,可见其重要作用。2015 年 3 月,全国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马化腾提交了关于以“互联网+”为驱动,推进我国经济社会创新发展的建议的议案,表达了对经济社会的创新提出了建议和看法。他呼吁,我们需要持续以“互联网+”为驱动,鼓励产业创新、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