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度曲水县才纳乡才纳村科技方案_第1页
2013年度曲水县才纳乡才纳村科技方案_第2页
2013年度曲水县才纳乡才纳村科技方案_第3页
2013年度曲水县才纳乡才纳村科技方案_第4页
2013年度曲水县才纳乡才纳村科技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3 年度曲水县才纳乡才纳村、白堆村农业综合开发科技推广实施方案曲水县农业技术推广站曲水县农牧综合开发建设办公室二一二年七月2目 录第一章 项目概况 .41.1 项目名称 .41.2 项目实施地点和年限 .41.3 项目实施内容及规模 .41.3.1 项目实施内容 .41.3.2 项目实施规模 .41.4 项目承担单位 .51.5 项目主持人及主要参加人员 .51.6 项目投资规模 .5第二章 项目建设背景和意义 .52.1 项目建设的指导思想 .52.2 选项原则 .62.2.1 坚持统筹规划、合理安排的原则 .62.2.2 坚持综合投入,立体开发原则 .62.2.3 坚持科学布局,典型示范的原则 62.3 项目建设背景 .72.4 项目建设的意义 .7第三章 项目区基本情况 .83.1 自然资源状况 .83.1.1 水资源 .93.1.2 自然灾害 .93.2 农村经济发展概况 .9第四章 项目实施的内容及实施方案 104.1 项目开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 104.2 技术路线 124.3 项目采取的措施 124.3.1 保障措施 124.3.2 项目实施技术措施 144.4 科技推广和培训 18第五章 项目实施预期主要经济指标 195.1 项目实施后预期目标 195.1.1 有效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 195.1.2 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 195.1.3 有效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 195.2 青稞经济指标 195.3 冬小麦经济指标 205.4 油菜经济指标 20第六章 投资概算及资金筹措 206.1 项目资金预算 206.3 项目资金使用管理 213第七章 效益分析 217.1 经济效益估算 217.1.1 大田粮油作物经济效益分析 217.1.2 麦类作物秸秆效益分析 227.2 预期社会效益 227.2.1 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227.2.2 稳定农业生产 237.2.3 增强合理利用土地,切实保护耕地的意识 237.2.4 促进农村经济的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 237.2.5 发挥较强的示范作用,有利于推动土地整理事业的发展 237.3 预期生态效益 244第一章 项目概况1.1 项目名称2013 年度曲水县才纳乡农业综合开发种植业项目科技推广1.2 项目实施地点和年限项目实施地点拟安排在曲水县才纳乡才纳村和柏堆村辖区内,实施年限为 2013 年 7 月2014 年 9 月1.3 项目实施内容及规模1.3.1 项目实施内容农业适用技术培训。针对当地实际开展麦类作物高产创建及标准化生产栽培、病虫草害综合防治、农业机械化作业、测土配方施肥等农业适用技术培训,重点培养科技明白人 100 人、农 民 群 众 700 人 ,共 计 800 人 。1.3.2 项目实施规模示范推广良种面积 5000 亩,其中青稞 3000 亩、玉米 1000 亩、油菜 1000 亩。青稞品种为“藏青 320”、“喜马拉 22” 的示范推广,按照“ 二级”种子田的标准种植 1000 亩及测土配方示范试验种植 2000 亩,共计3000 亩,逐步建成“ 春青主推品种”高标准农田生产示范区。玉米品种为 “辽丹 1 号” 示范推广。落 实推广面积 1000 亩。油菜品种为 “藏油 5 号” 示范推广,种植示范面 积为 1000 亩。51.4 项目承担单位拉萨市曲水县农业技术推广站1.5 项目主持人及主要参加人员赵 润 彪 拉萨市农科所,农艺师李 雪 拉萨市农科所,助理农艺师尼玛次仁 曲水县农业技术推广站, 农艺师索朗平措 曲水县农业技术推广站,助理农艺师次仁卓玛 曲水县农业技术推广站技术员1.6 项目投资规模项目计划总投资 70 万元第二章 项目建设背景和意义2.1 项目建设的指导思想项目设计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充分发挥比较优势,以农业增收为目标,以“增效、增 产、增收”为着重点和落脚点,按照“一产上水平、二产抓重点、三产大发展” 的经济发展战略,大力促 进支柱产业壮大。围绕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实施项目,努力实行集中连片、规模种植,突出扶持重点区域、重点产业和重点项目,依托项目区载体充分发挥投资的活力,突出打造具有示范推广作用和发展后劲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特别要突出 发展城郊型现代高效农业;根据项目区的实际情况,紧紧围绕曲水县政府提出的总体定位目标,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大力推行农业先行, 加快农业结构调整,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有效促进农业科技进步,切实保护和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促进项目区农业增效、农牧民增收和 农业产业升级,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推进小康社会建设。62.2 选项原则2.2.1 坚持统筹规划、合理安排的原则坚持社会、经济、生 态效益相结合, 坚持资源开发利用与发展农业主导产业相结合,优先开发优势农产品和农业主导产业。2.2.2 坚持综合投入,立体开发原则坚持农业、水利、林业、管理、科技等措施相结合,实现协调发展,整体提升农业水平。坚持按灌区、流域和区域整体规划,采取“ 集中力量、连片开 发、合理投入” 的治理措施。2.2.3 坚持科学布局,典型示范的原则依据项目区不同的环境条件、生态特点、土壤肥力状况等因素,因地制宜采取不同开发模式,推动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协调发展。2.3 项目建设背景20 世纪 90 年代初期,在曲水县实施第一期农业综合开发以后,全县各乡镇的农业综合产出水平由较大幅度的提高,农业科学技术的应用,科学种植化水平和能力明显增强,农业机械化生产程度较 20世纪 80 年代末有显著的提高。为了振兴曲水经济,逐步提高人民生产生活水平,调动农牧民生产积极性,在原来的开发基础上,对开发成果综合利用,高标准建设农业综合开发区,结合曲水实际,引进高新使用的农牧业科学技术,大力调整农牧业内部结构,在稳产的基础上,实现多元化经营结构,以农牧业为龙头,大力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养殖业 、种植 业等,提高农副产品的竞争力,达到农牧业综合开发效益的全方位发展,达到农业综合开发的真正目的。曲水县由于缺乏农牧业生产资金的投入力度,农牧业生产条件薄弱,农牧业 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各类自然灾害频发,尤其是旱、涝、雹7等灾害不能保收,且因耕地保水、保肥性能差。严重制约了当地农牧业的发展和农牧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2.4 项目建设的意义(一)项目的实施可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积极推动项目区农业结构调整,优化 产业结构,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全面改善当地农民的生产环境。(二)项目建设将为才纳乡、曲水县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和保证项目区作物总产量的稳定发挥积极的作用。(三)贯彻落实国家关于“三农” 问题的政策,确保 农业的基础产业地位,真正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加快建设小康社会的步伐。(四)有效保护基本农田,提高基本农田质量,实现“ 纳粮于地”,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五)项目的实施可增加人均耕地占有面积,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耕地的积极性。第三章 项目区基本情况项目实施区位于才纳乡农业综合开发区内的两个行政村(才纳村、白堆村)。地理坐标为东径 9053,北 纬 2946,平均海拔高 3649m,地处雅鲁藏布江中游河谷地带。距火车站 15 公里,距离曲水县城 258公里。高速沿线交通条件优越。3.1 自然资源状况项目区光照充足,气候干燥、温凉,日照强烈,是典型的温凉半干旱气候区。地势较平坦,属温凉半干旱气候区,月平均气温 5.8,最高气温为六七月,平均 14.5,最低气温为 12 月和 1 月,平均-4.8 ,年平均日较差 16.4。项目区年平均风速为 2 米/ 秒,最大 风速为 16米/ 秒,风向一半顺河谷。项目区全年轻霜日 为 223 天,中霜日为 190天,最大冻 土层为 30 厘米。鉴于以上气候条件来看,项目区具有较大的农业开发光温资源优势。年平均降水量为 500 毫米,相对湿度为 52%,平均日照时数 2813 小时,土壤多为耕种山地灌丛高原土,耕种草甸土等,是由冲积扇和洪积扇形成。根据县农牧局提供的有关土壤资料,土壤沉积物质含量多,土壤较细,砾石含量少,土层厚度在 30-50,适宜耕种。 才纳乡所在的曲水县地处雅鲁藏布江中游河谷地带,平均海拔 3600 米左右,属高原温带半干旱季风气候区,年日照时数近 3000 小时,光能资源丰富。才 纳乡 除有 11822 亩耕地和已开发的 3000 亩荒地外,尚有 7000 亩未开发宜农荒地(其中,协荣村 3000 亩,才纳村 2000 亩,白堆村 2000 亩),建设示范区的土地资源较为充裕。据水文调查资料,拉 萨河由东向西贯穿谷地汇入雅鲁藏布江,流经曲水县全长约 52 公里,上游来水量大。从总水量看,能够满足辖区农牧业灌溉所需。自然条件适宜粮食作物种植和奶牛养殖。3.1.1 水资源拉萨河从项目区北侧流经全境,具有丰富的水资源,而且水质很9好。项目区水资源主要来源是大气降水、地表水(如江河、湖泊、冰川和积雪等)、地下水和土壤水及拉萨河水,为引水灌溉提供了充足的水源。3.1.2 自然灾害主要由于夏、秋季径流丰富,水热同季,造成洪涝灾害,3-5 月份径流量少,严重缺水,造成旱灾。其他自然灾害有:雹灾、霜灾、风灾、病虫灾害等。3.2 农村经济发展概况才纳乡乡辖 3 个行政村,全乡总人口 5037 人,总户数 1118 户,劳动力 3653 人,劳动力资源充足,群众科技文化素质较高,科学种田、勤奋致富意识强,群众基础和走向市场的中介服务组织健全,具有依托城市和大城市开发特色优势资源的区位条件。才纳乡可利用土地总面积 14514.79 亩,其中:人工草场面积4972.04 亩;耕地面积 11693.74 亩,人均占有耕地面积 2.32 亩。项目区土层深厚,土质良好,土地肥沃且平坦,适宜多种农作物的生长。项目区现主要种植青稞、小麦、油菜、玉米为主 ,人均收入 5465 元。才纳乡农作物种植结构表名称可利用土地面积(亩) 青稞(亩) 冬麦(亩) 马铃薯(亩) 油菜(亩) 饲草(亩)才纳乡 14514.79 5273.79 5700 320 440 27813.3 农业现状3.3.1 土壤保水保肥能力较差10土壤中 N、P、K 低,尤其是土壤耕作层中的有机质含量极低,保水保肥能力差,项目群众人均土地面积较大,农户的农家肥源少,农牧民的牲畜主要为放养,牛粪又大部分做燃料使用,农家肥积累较少,加之耕地重用轻养和麦类作物长期连作,导致土壤肥力不断减退。客土改良的土壤未经熟化,均为生土,有机质、速效 N、P、K 的含量极薄,造成了项目区浅土薄肥,严重制约了项目区农业生产的发展。3.3.2 田间管理缺乏,草害严重项目区农民的种粮方面积极性不高,群众重种植轻管理,粗耕、粗种、粗管现象依然存在。而在田间管理关键时期,项目区的大部分劳动力又外出打工导致田间管理的劳动力不足,田间管理工作的缺乏会导致项目区田块草害严重。而项目区内“白帽子” (野燕麦)、黄群子(野油菜)等杂草危害又十分严重。草害的影响对作物产量的影响很大。第四章 项目实施内容及实施方案4.1 项目开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4.11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当前,西藏农业发展已进入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打基础的关键时期。在全面建设中国特色现代农业的大背景下,紧密结合西藏实际,在适宜区域,创新机制、加大投入、发掘资源、提升产业,创 建“ 西藏自治区才纳乡国家现代农业 示范区” ,树立典型、先行先试,探索在西藏发展现代农业的有效模式,引领和带动西藏地区现代农业又好又快发展,从而缩小与其他区域的发展差距,促进西藏 经济社会繁荣稳定,具有很强的必要性和紧迫性。近年来,西藏粮食产量保持在 90 万吨左右,粮、油基本实现自给,11但农业总体上仍是传统粗放型的生产经营方式,主要靠投资拉动,农业产业化尚处在起步阶段,现代农业建设没有现成的模式可循、现成的道路可走。创建现代农业示范区,立足地区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通过设备更新、技术推广、人才培养、 产业升级和体制创新等方式,重点突破,集中建设示范意义大、带动作用强的现代农业示范的样板区域,率先实现规模化、机械化、 标准化、产业化和品牌化生产经营,为探索符合西藏地区特点的现代农业发展模式提供经验,辐射并引领周边地区现代农业较快发展。随着拉萨市日新月异发展,由于才纳乡毗邻拉萨市,其设立在才纳乡的农业示范园逐年壮大,外来务工人员及当地人口年年增加,耕地年年减少,土地供需矛盾日益突出。但项目区内农业基础设施老化,水利工程严重破损不配套,排灌能力不足,道路等级低且布局不合理,农业耕作方式粗放,农业生产效益低,不能适应农业机械化生产需要;项目区内耕地均为基本农田但农业优势发挥不明显,粮食单产低,农民纯收入较低,农民增收缓慢,严重制约了当地农村社会经济发展与稳定,远不能适应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发展的需要,更不便农业结构调整和规模性经营种植。因此,通过土地整理,整治废弃沟、塘,合理修建道路,新建灌排系统,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是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满足农业 生产持续发展的现实需要。122.2 项目实施的可行性曲水县才纳乡开发区通过农田治理、水利配套设施建设、林业措施、科技推广措施、农业 机械配套等综合措施建设,改善农田的生产条件,可增产粮食有效增加了项目区群众的收入。项目区农田集中连片,但由于田间水利灌溉设施不配套,现有耕地产量一直偏低,有较大增产潜力,因此,农业综 合开发项目的实施,对于保障项目区经济可持续发展十分必要。项目区由于受到地理位置、生产设施、资金等条件的限制,农业生产未能充分发挥优势,加之项目区农田保水保肥能力较差,通 过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实施,项目区田间水利配套渠系可采取有效的节水灌溉以保证农作物的产量。通过土地治理、水利设施配套等项目的建设,可为项目区农业及其他行业的快速发展提供服务保障。为农 牧民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提供有利的条件。项目区有着明显的资源优势,进行农业综合开发,将会产生显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对于优化生态环境,改善生产,促进经济发展,加快脱贫致富步伐,保持社会政治局势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政治和经济意义。1、有力的政策支持我国日渐增强的综合国力和政府“三农” 投入的不断增 长,为农业发展和示范区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一方面,随着国家强农惠农政策体系的不断强化,社会对农业的关注程度不断加大,支持和关心农业发展的社会环境前所未有;另一方面,中央历来十分重视和关心西藏工作,始终把西藏的发展放在重要的战略位置,先后召开了四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专题研究促进西藏发展有关问题。在中央一系列政策措施的有力支持下,我区农牧区经济社会面貌发生了显著变化,农牧13业发展的基础更加巩固、农牧业投入的环境条件进一步改善。第三,西藏自治人民政府及相关部门积极支持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区,并实地考察,与市、县、乡政府 进行过多次沟通协商,共同研究示范区建设有关问题,在建设用地、资金筹集、运行管理等方面都达成了初步意向。2、明显的区位优势项目实施所在地区位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城镇居民对蔬菜、肉、蛋、奶等 农副产品的巨大需求, 为各地、县城郊农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第二,便捷的交通运输条件,畅通了各地、县与外界的交往,顺畅人流、物流和信息流的流转,有利于生产要素的集聚和高效利用。第三,典型的农牧区特征和紧邻各地区主要城市的区位优势,使得各项目建设地有条件成为西藏现代农业的优先发展区、典型示范区和辐射带动区。3、优越的资源条件才纳乡所在的曲水县地处雅鲁藏布江中游河谷地带,平均海拔 3600 米左右,属高原温带半干旱季风气候区,年日照时数近 3000 小时,光能资源丰富。才 纳乡 除有 11822 亩耕地和已开发的 3000 亩荒地外,尚有 7000 亩未开发宜农荒地(其中,协荣村 3000 亩,才纳村 2000 亩,白堆村 2000 亩),建设示范区的土地资源较为充裕。据水文调查资料,拉 萨河由东向西贯穿谷地汇入雅鲁藏布江,流经曲水县全长约 52 公里,上游来水量大,其中在曲水县有热堆沟、南木沟、卓布河等较大支流汇入。从总水量看,能够满足辖区农牧业灌溉所需。自然条件适宜粮食作物种植。才纳乡位于拉萨市西南部,北邻拉萨河,为冲积河滩地;南边延伸至山脚,高速公路从中贯穿而过。才纳乡农业经济在全县占有较高14的地位,其设施农业已成为当地经济增长的重要点,但由于资金限制,其配套的农业基础不完善,严重制约了农业设施在才纳乡的进一步壮大。作为拉萨周边乡镇,也是农业示范园区、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基地,但其产量、条件远不能满足全区需求。目前主要以种植青稞、小麦等农作物为主。近几年来,曲水县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饲草作物在才纳乡规模化、集约化出现,其种植的玉米、苜蓿等产量逐年递增,是典型的传统农业与现代农业相结合的城市周边乡镇。境内水资源丰富,拉萨河紧邻聂当、南木穿过,全 乡农业用水全为拉萨河自流灌溉。4.2 技术路线根据项目要求选择土地相对集中连片的耕地,在播种质量、耕地、整地质量、 农机化作业水平上严把质量关,制定合理、系统的实施计划,采取品种示范与技术配套组装相结合的生产方式,将项目建设与农牧民培训有机结合,通过推广优质青稞、玉米、油菜标准化生产栽培技术、农机三项作业技术,确保农作物产量提高,运用科学的管理模式带动县、乡、村三级 服务体系建设,完善服务职能。4.3 项目采取的措施4.3.1 保障措施4.3.1.1 成立项目领导小组,协调相关事宜由项目管理单位、保障单位、承担单位以及所在县、乡镇领导为成员的项目领导小组,设组长一名,副组长及成员若干名,专门负责协调解决项目实施过程中的重大问题、各相关部门关系,落实配套资15金,审定实施方案,并对项目计划安排、 实施进度、资金使用等情况进行监督,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4.3.1.2 成立项目技术小组,负责项目实施成立由项目负责人、科技人员、曲水县相关部门及乡、村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项目技术小组。全面负责项目的组织实施等相关各项事务。技术小 组负责制定各项技术措施及实施计划,确保完成项目建设目标和内容,采取形式多样的培训方式,使农民能更好地掌握良种繁良和高产栽培、田间管理、农机田间作业等实用技术,完成年度工作总结和验收报告,合理制定项目经费使用计划。为农户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等一系列跟踪咨询服务工作,为项目取得预期目标提供技术保障。对于 乡分管领导及村长,在年底由项目主管单位、承担单位对其实行奖惩考核。4.3.1.3 土地权属调整机构成立由乡长为组长,分管副乡长为副组长,村主要领导为成员的土地整理项目权属调整领导小组。土地开发整理前,搞好权属核实工作。要依据土地变更调查和登记有关资料,对所涉及土地的权属、界限、地类、面积进行核 实,并落 实到土地利用 现状图上。对项目区内的土地权属类型、数量、 质量以及土地权利人的类型、数量和原有土地在整理前进行公告,然后确定权属定界、设置界址。涉及调整土地权利相关权利人之间签订调整协议,协议由县土地局统一制定协议格式。一式多份,其中相关土地权属人各执一份,乡镇存档一份,县土地局一份。4.3.1.4 土地权属调整(1)土地整理项目工程完成后,市土地管理部门对整理后的土地进行综合评价,作为整理后土地分配方案的参考或修正依据。坚持参与整理各方土地总面积不变、集中连片、便于利用的原则,参照土地16综合评价结果,按各村原有的土地比例,以标准田块为基本单元,对土地整理后的农用地进行分配。(2)村与村之间的土地权属调整。相邻两村的插花地可采用在村界处等面积原则调整,亦可采用调整土地使用权方式调整;非相邻两村的插花地可采用调整土地使用权方式调整。村与村之间少量不规则的村界土地整理后,农地权属按田平整要求,等面积原则进行调整。土地权属调整方案经公告并征求意见后,报县人民政府批准。方案批准以后,涉及所有权者,应由县国土资源局与项目区内土地所有权人签订权属调整协议;涉及使用者,由集体经济组织与农民签订承包协议。4.3.2 项目实施技术措施4.3.2.1 推广优良品种特性(1)藏青 320:全生育期 120 天左右,属中熟品种。苗势壮,叶色深绿,叶片短、宽厚稍披,珠高 105110 厘米。株型较紧凑,穗长 7 厘米以上,总 小穗数 5560 个,每穗结实 50 粒左右,单株成穗数在 1.5个左右,穗下垂,千粒重 50 克。粗淀粉 67.870.1%;粗脂肪; 2.122.26%;粗纤维 1.982.15%;粗蛋白质 10.0210.42%;赖氨酸 0.380.42 克/100 克。(2)喜马 拉 22:喜马拉 22 是自治区农业科学研究所用永川长芒六棱作母本, (昆化 1 号藏青 320)作父本于 1980 年杂交育成。生育期为 113-120 天,四棱长芒,稀穗白粒,株高 87.9 厘米,穗长 5.6 厘米,穗粒数 52.6 粒,千粒重 45.4 克,分蘖力强,抗倒伏,易感条纹病和黑穗病。(3)辽 丹一号 :全生育期 290 天,株高 109.5cm,无芒、白 颖、白粒、穗纺锤形、株型紧凑、穗大粒重。穗粒数 35.1 粒,千粒重 47.07 克。抗17寒能力较强、分蘖成穗率低于肥麦、轻感腥黑穗病。平均单产 284.41公斤,比对照肥麦增产 7.12%。湿面筋含量 38.1%,粗蛋白含量14.00%,粗淀粉含量 54.09%,粗纤维含量 2.78%,沉降 值 39ml。(4)藏油 5 号 :甘兰型晚熟品种。株高 151.6cm,单株有效角果数205.1 个,角果粒数 22.2 粒,千粒重 3.7 克。幼苗耐寒性中弱,成株抗病性强。区 试平均亩产 183.9 公斤。硫甙含量 84.5mol/g,芥酸含量1.8%。含油量 47.3%图 1:项目区实施技术线路4.3.2.2 播前准备(1)购买良种:项目购良种 4.7 万公斤。其中青稞品种 4.2 万公斤,辽丹 1 号 0.4 万公斤,藏油 5 号品种 0.1 万公斤。(2)科学施肥:在充分调研项目区主要土壤类型、养份状况、作物生产和施肥的基础上,以土壤化验结果为依据,并参考当地群众施肥水平,合理制定适合项目区不同作物的配方肥,按农技部门指导的平衡施肥技术方案配给的氮、磷、钾以及其他符合要求的无机复混(合)肥,进行施肥。施肥方式以底肥为主, 追施为辅 。将总施肥量的 60%作底肥、40%作追肥,其中分蘖肥占 20%,拨节肥占 10%,孕穗及灌浆肥各占 5%。底肥中的农家肥与化肥在耕地前先撒肥后耕翻,在耕地过程中,将化肥深翻于犁沟底面。所有肥料均需做到深施,提高肥效利用率。表 1 才纳乡肥料配方表肥料施入量(公斤/亩)尿素 复混肥 合计采集土样,化验分析土壤养分含量根据土壤现状分等定级制定土壤配方施肥方案选择优良品种藏青 320喜马拉 22辽丹 1 号藏油 5 号播前准备:进行深耕细耙,使土壤疏松,提高土壤的保水保肥能力,播前进行扎纽诱发灭草,并对土壤进行药剂处理,以防治地下害虫和燕麦草。对播种机械进行维修调整,确保种子播种深度一致,施足底肥。适时播种及田间管理:根据不同作物的播种量及时播种;在作物生育期内根据土壤墒情做好肥水管理和病虫害综合防治。经济与社会效益分析适时收获:各种农作物要做到适时收获,以保证作物产量和质量达到优质、高产的目的。收获前,对繁育品种进行田间去杂去劣,保证作物种子纯度,单打单收。1813 22 35 (3)种子精选包衣:所有种子用卫福或立克秀进行药剂包衣(机械包衣),防止种传病害的发生。(4)灌好底墒水:播种前提前 1015 天灌好底墒水,利于出苗。4.3.2.3 播种量青稞播种量为 14 公斤/亩;油菜为 1 公斤/亩;玉米播种量 4 公斤/亩, 青稞、玉米采用机械条播方式,油菜 统 一采用机械播种,播种深度在 35 厘米,确保行距 2830 厘米。4.3.2.4 田间管理及病虫害防治及时灌好分蘖水、拔节水、灌浆水,尤其是分蘖水要把握好时间,灌水时要浇透灌足。及时中耕除草(在作物分蘖期或苗期做好中耕除草工作)。由于项目区耕作粗放导致草害、虫害较为严重,尤其是燕麦草给作物的生长和单产的提高造成较大影响。项目将在病虫草害等方面采取多种措施。(1)农艺措施:播种前用藏式步犁将土壤浅耕一遍,耕深在 10 厘米以内并耙平,以便将土表杂草种子翻入土壤内,土壤墒情较差时,耕前可浇一次水,以利于杂草种子的萌发,待出苗后,再进行深翻,耕深可达 20 厘米以上,将杂草深翻于地表 10 厘米以下,后灌水淹灭, 浇灌时要灌足浇透。(2)化学措施:麦田的燕麦草可用两种方式灭除,一是播前用每亩 0.5 公斤燕麦畏乳油与 10 公斤细砂拌匀后撒施于地表,随后耕翻;二是在燕麦草 4 叶 1 心前,按每亩用 0.5 燕麦畏乳油兑水喷施,在苗期灭除燕麦草。油菜田的燕麦草可用新农药“ 高盖” ,在燕麦草 3 叶 1心前兑水喷施。(3)人工措施:组织项目区群众进行人工拔除。(4)其他病虫草害的防治:麦田的野油菜可用 2.4,D 丁酯杀灭,需注意风向并远离油菜等十字花科作物,以免造成药害而减产。在作物生长时密切监控田间病虫害的情况,做到及时发现,及时防治。地老虎危害严重的地块播前每亩用辛硫磷 11.5 公斤与细砂混合后均匀撒于地表,后耕翻,可消灭大部分地下害虫。4.3.2.5 适时收获各种作物做到适时收获,以保证作物产量和质量达到优质、高产的目的。收获前繁育的品种进行田间去杂去劣,保证种子纯度,单打、19单收、单储。4.4 科技推广和培训由于受教育手段、培训方式和内容的限制,农业科技培训一直停留在单项技术普及上,农牧民文化科技意识尚未从根本上得以改变,使各种先进适用、高效的农业高新技术成果长期得不到有效地利用。项目建成后,将按照“ 以提高技能为目标,以理 论教学为基础,以实践操作为重点,以实效为标准”的教育培训思路, 坚持面向工业化、现代化、城镇化,以市场为导 向,多渠道、多 层次、多形式地开展农牧民科技教育和农民工培训,逐步形成政府统筹、行业组织、多方参与、整体推进的工作局面,全面提高我区农牧民和农民工素质,基本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要。通过培训,使项目区科技特派员及明白人达100 名,培训项 目区农民群众 700 人次,形成乡、村、户三级人才培训、技术指导 体系。第五章 项目实施预期主要经济指标5.1 项目实施后预期目标5.1.1 有效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将极大地改善项目区农业生产条件,有利于提高项目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品质。205.1.2 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通过科技措施和土壤改良,进一步提升项目区土壤地力,提高项目区农民的科技水平和能力,可进一步带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种植业优化布局,促进项目区农业向优质高产、高效和产业化经营方向发展。5.1.3 有效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通过项目区耕作道路建设,改善农机作业条件,减轻劳动强度,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为进一步提高项目区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奠定一定的基础。5.2 青稞经济指标通过项目实施,优质藏青 320、喜马拉 22 平均单产比非项目区单产增产 50 公斤,即分别由 300 /320 公斤增加到 350/370 公斤,新增总产量 15 万公斤。5.3 饲草玉米经济指标通过项目实施,饲草玉米(秸秆)平均单产比非项目区单产增产500 公斤,即由 3500 公斤增加到 4000 公斤,新增总产量 50 万公斤。5.4 油菜经济指标通过项目实施,油菜平均单产比非项目区单产增产 25 公斤,即由 140 公斤增加到 165 公斤,新增总产量 2.5 万公斤。21第六章 投资概算及资金筹措6.1 项目资金预算该项目需自治区农发办投资 70 万元,具体投资预算详见下表。项目投资预算表单位:万元投资内容 投资金额 主要用途新农药引进 4.5 万元(新型除草剂杀虫剂购置及调运);有机肥 500 元/吨*500 吨=25 万元;生产资料费 31.44新品种引进费用:青稞种子采用以良种换种差价补贴方式,每亩用种 14 公斤,单价 5.6 元/kg, 补贴 1.2 元/kg,3000 亩需用 5.04 万元;玉米种子采用以良种换种差价补贴方式,每亩用种 4公斤,单价 5 元/kg,补差价 1.0 元/kg,1000 亩需用 0.4 万元;油菜种子每亩 1 公斤,单价 10 元/公斤,共计 1 万元;技术服务费 22项目区新品种种植技术培训费 3.4 万元病虫害综合防治 3.0 万元农业宣传科技培训费 2.6配方施肥技术费 3.0 万元科技示范服务费 10.0 万元能源动力费11.52科技人员补助:4 人180 天60 元/人天=4.32 万元;交通费用:全年累计下乡 1.2 万公里,油料及车辆维修保养费用以 6 元/公里计,共需 7.2 万元。其他费用 4.0 项目材料、技术培训资料、项目检查、验收等费用。合计 70 6.3 项目资金使用管理严格执行国家农发办专项基金财务管理办法,将项目建设资金设立专用资金账户,统一安排,专人管理, 专款 专用,实行县级报账制度。严格按照财务制度进行资金的划转,不得出现将专项资金挪作他用等违反财经纪律行为发生,并接受相关部门和审计部门的监督。22第七章 效益分析7.1 经济效益估算该项目 2013 年度计划投资 70 万元,项目建成后,当年可增加产值达 99 万元。7.1.1 大田粮油作物经济效益分析7.1.1.1 麦类作物经济效益分析青稞计划种植 3000 亩,比非项目田平均亩增产 50 公斤,当年可新增产 15 万公斤;各按 3 元/公斤计算,新增 产值 45 万元。7.1.1.2 油菜经济效益分析油菜计划种植 1000 亩,比非项目田平均亩增产 25 公斤,当年可新增产 2.5 万公斤;按 6 元/公斤计算,新增产值 15 万元。7.1.1.3 饲草玉米饲草玉米计划种植 1000 亩,增加 500 公斤饲草,共增加 50 万公斤,按 0.6 元 /公斤计算,增加产值 30 万元。7.1.2 麦类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