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研结合  为培养人才提供强力支撑_第1页
教研结合  为培养人才提供强力支撑_第2页
教研结合  为培养人才提供强力支撑_第3页
教研结合  为培养人才提供强力支撑_第4页
教研结合  为培养人才提供强力支撑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科研教学结合 为人才培养提供强力支撑2013-10-09高等教育的落脚点和出发点是人才培养,而培养应用型人才、复合型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均离不开科研的支撑。洪堡提出了“由科学而达至修养”的教育原则,认为科学研究是培养人的手段,不通过科学研究,大学就培养不出“完人”。以培养创新人才为目标,以提高实践能力为重点,推动科技与教育的结合,充分发挥科研与教学协同育人的作用,构建寓教于研的人才培养模式,形成教学与科研互动的稳定机制,鼓励学生在学习中参与科研,在科研中深化学习,实现高水平科学研究与高质量人才培养相互促进、同步提升,是高等教育发展所需要的理想状态和价值追求。一、科教互促,抓住了大学之所以为大学、大学与其他组织根本区别的内在规定性,提升学校的“发展力”大学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组织,大学发展力除了具备组织发展力的一般特性之外,还具有自己独特的特性。主要表现为:独特的功能性,即大学发展力要求大学组织必须担当独特使命、履行独特职能即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等;独特的结构性,即大学发展力是由独特的能力结构要素即大学组织的人才培养质量、科学研究水平、社会服务能力与文化传承创新等四大能力要素所组成;独特的规律性,即大学发展力是大学组织按照其独特的规律即人才培养规律、科学研究规律以及科学研究对人才培养作用规律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尽管大学发展力在总体上表现为大学组织履行其职能的一种综合能力并实际体现了大学的综合素质,但就大学四大职能的关系而言,人才培养质量和科研水平提升能力在大学发展中始终处于核心位置,它们是大学发展力之根本。一所大学,一个学科能形成特色、保持优势、持续发展和不断进步的过程就是教学和科研互促共进的过程,大学的发展特别是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都会从科教结合的实践中获得原动力。教学虽是教师的天职,但大学教师也应该重视科研,大学不仅仅讲一本书而是要传授一门学科的道,要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引导、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只有从事科学研究,关注学科前沿,讲课内容才能具有科学性和前瞻性,讲述过程才能展现逻辑性和启迪性。教学是科研的推动力和催化剂,教学过程也是对科研工作的审视,科研水平的提高很大程度上依存于教学实践的积累、总结和提升;教学活动使教师对基础理论更加融会贯通,在知识传递的过程中教师本身的理论水平得到了进一步提高,甚至有了新的认识,从而发现理论与实践的差距在哪里,使教师的科研活动有更好的基础;与此同时,高质量的教学将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学生活跃的思维在教学互动中将为教师带来更多的课题灵感,在科学领域里不断有所发现、有所创新,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也提高了教师的科研水平,从而实现高水平科学研究和高素质人才培养相互提升。因此,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科学研究水平,注重科学研究对人才培养质量的促进作用,也就抓住了大学内涵发展的本质,抓住了大学之所以为大学、大学与其他组织根本区别的内在规定性。二、科教协同,为高校“培养什么人”和“怎样培养人”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导向,形成有效的“教育力”大学以培养人为宗旨,立身的根本原则是在最广泛、最深入的意义上培植科学。教学没有科研做底蕴,就是一种没有观点的教育,没有灵魂的教育。高校要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满足社会岗位需求,促进教育与科技、经济、文化的有机融合,注重学思结合,积极营造独立思考、自由探索、勇于创新的良好环境,努力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跨学科思维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探索在科学研究中培养人才,在社会实践中创新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支撑和引领创新型国家以及人力资源强国建设。大学是教学和科研中心,科研和教学应该把培养人才当成共同使命,科教结合、协同育人是实现大学人才培养这一使命的主要途径。在人才培养上,科研是“源”,而教学是“流”,实施科研教学一体化,把科研与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实现协同育人,形成有效的教育力,是大学区别于科研机构的重要特征。光搞科研不搞教学,可能在专业领域里越走越窄;光搞教学不搞科研,提高不了真正的教书育人水平。高水平的大学教学必须是在知识创新基础上的教学,而知识创新必须依赖科研;仅仅依靠课堂教学和已有的知识不可能培养出高层次、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推动科研与教学结合,探索科研与教学的结合点,更加注重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和创新能力的训练,使教学更有广度和深度,科研更有活力和张力,实现教学与科研相长。学生“真刀真枪”做科研是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经验,广大教师和学生成为科技创新的共同体,他们不仅是高水平科技论文的主要作者,也是专利发明群体的重要成员。三、科教结合,将科研成果、科研团队和科研设备及时充分转化为现实的教育资源,培养学生的“创新力”充分认识科学研究对于人才培养的重要支撑作用,要把科研成果对人才培养的贡献度作为科研工作评价的重要因素之一,最大限度地将丰富的科研资源、科研成果有效转化为学校优质教学资源。高校要充分发挥科研优势,跟进教育教学活动;促进科教结合,用好用足现有的科研资源,跟踪学科发展前沿,开设学科前沿课程,将一流科研成果融入教学内容,用现代研究技术、设施更新实践课程,发挥科研对人才培养的作用。1.促进科研成果与教学资源的结合,丰富理论教学内容教学是富有创造性的活动,大学教学应更加注重教学方式的启发性、教学手段的灵活性、教学过程的互动性以及教学内容的新颖性等,但这种创造性活动仅靠改进教学方法和积累教学经验不可能实现,主要靠科学研究,通过科研推动教学内容的更新与创新,研究成果越多,教学内容就越丰富。要让高水平的科研成果为教学提供学科发展的最新信息,积极引导学生掌握和探索学科前沿的动态与问题,在更高层次上保证大学教学内容始终反映本学科、本专业的最新研究成果,让教学始终站在学科的前沿。推进课程建设和学科建设,鼓励和支持教师将最新科研成果及时转化为教学内容,加快科学研究成果转化为课程的速度,补充课程内容,开拓课程资源,创新课程与教材持续更新机制,解决学生所学知识与科技前沿、社会需求隔膜的弊病。将教师科研成果嵌入讲授内容,把研究成果以教学案例的方式内化到课堂教学中去,让学生及早了解学科前沿,开阔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兴趣,活跃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授之以渔”的教学效果。增加科学研究初步训练的教学环节,根据不同类型的课程,要求学生结合教学内容撰写小论文、读书报告、文献综述,定期组织学生开展学术讨论会、报告会。根据教师各自的研究特长和方向,选取部分课程开展团队教学,同一门课程的不同章节,由最擅长的教师进行讲授,并充分利用行业、企业师资力量,实现理论与实践有机的结合。邀请知名学者、专家到校进行科技讲座,通过“学术沙龙”的形式与学生进行探讨、交流,把科学研究经历、科学实践技能以及创新思维方式传授给学生,让学生与智者同行,并成为激励学生追求真理、实现人生价值的动力。2.促进科研设施与实习基地的结合,优化教学实践平台科研设施支撑实践教学,充分发挥高校、科研院所和行业企业的科研优势,将科研设备转化成实践教学设备,将高水平科研实验室作为学生创新实践平台,将科研成果、科研方法和科研思路引入实验教学,保持实验教学内容的不断更新,使实践教学能紧跟学术前沿,让学生在大科学装置、大工程平台中亲身参与科研实践。高校和科研院所应树立开放合作、融合发展的理念,积极探索联合培养创新人才的新模式,促进科研与教育的深度结合,逐步开放院级重点实验室、院级研究中心、国家工程中心、国家实验室和国家重点实验室等科研场所,并配备相应的师资。深入推进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促进资源联合共享,推进学科交叉融合,建立稳定的、数量充足的集实验、实习、科研为一体的校内外实习基地,搭建具有公共性、通用性、开放性共享的创新平台。以科研项目为依托,将科研设施转化成实验教学设备,将科研项目转化或移植为学生实验项目,派生出一批综合性、研究型的实践项目,为学生创新实践提供学习新技术、新方法、新知识的舞台,使学生迅速进入科技创新的天地。将最新科研成果转化为学生实验教学内容,固化为实验教材,保证实践内容既有深度,又有广度,更具有新颖性。鼓励重点学科的学术带头人和学术骨干承担实验课程,与学生零距离接触,用自身的科研经历引领学生参与科研,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3.促进科研项目与设计环节的结合,强化学生应用能力科研项目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课题来源。科研项目,特别是一些实际工程项目为本科生的课程设计、毕业设计注入了新内容。教师通过科研项目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有助于指导学生的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真题真做,学生接触到实际课题,提高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毕业设计课题来源是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难点,应充分利用已有科研资源,鼓励教师在学生毕业环节中将课题研究与学生毕业设计直接结合,既解决毕业设计的课题来源,也使得毕业设计更具针对性和应用性,毕业设计真题真做加深了对书本知识的理解,提高了毕业设计的质量。教师吸纳学生特别是本科生直接参与课题研究并与毕业学术论文等环节相衔接,把最新科技信息融入学生的毕业设计环节,开阔学生的视野,拓宽学生的思路,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兴趣和能力,也使学生能接触到学科前沿领域。学生通过参与实实在在的科研项目,并将自己的毕业论文与教师的科研结合,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己动手查阅资料和调查研究,不仅掌握课题研究的一般方法,而且也提高了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合作意识。4.促进科研活动与教育过程的结合,激发学生创新活力创新人才培养需要科研活动的浸润,把科研引入大学教育过程是高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应积极营造勇于实践、善于应用的浓厚氛围,让学生自己“悟”出问题来。高校的学术科研环境为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提供了良好途径,开放的实验室、先进的科研设备为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搭建了平台;自由组合,自由选题,有针对性地开展学生科技创新活动,能够激发学生的创新活力。科研项目对学生的能力培养是全方位的,通过项目的申报、立项、实施及成果获得等诸多环节,可以让学生了解科学研究的全过程,更重要的是能够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综合归纳、分析问题的能力。比如,实施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设立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项目,将学科竞赛、科研训练、行业证书等作为本科学生创新实践的有效载体;选拔和吸纳部分优秀学生当科研助手,参与并承担一部分力所能及的课题研究,引导学生较早参加科研和创新活动,给学生提供更多科研能力训练的机会;鼓励学生积极组建各类专业学术科研团队,并选配专业教师进行指导,定期组织学生进行学术交流和科研活动,对学生进行研究方法、研究习惯和研究能力的训练,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研究性学习和创造性学习;鼓励学术团队成员积极参加各级创新训练计划项目及学科竞赛,带领学生进入学术前沿阵地,激发学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