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课后习题答案1_第1页
《宏观》课后习题答案1_第2页
《宏观》课后习题答案1_第3页
《宏观》课后习题答案1_第4页
《宏观》课后习题答案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后习题答案第 1 章 宏观经济学概述1单项选择题(1)D; (2)C; (3)B; (4)A; 2判断题(1)对; (2)错;(3)错; (4)错;(5)对;(6)错3简答题(1)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答:宏观经济学以整个国民经济总过程的活动为研究对象,研究国民经济的总量行为及其规律的学科。宏观经济学对国民经济总过程的研究以宏观经济理论为基础。这些理论包括:国民收入核算理论、国民收入决定理论、消费函数理论、投资理论、货币理论、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经济周期理论、经济增长理论、开放经济理论等。(2)宏观经济学研究那些经济问题?答:宏观经济学主要研究经济增长、就业与失业、通货膨胀、政府预算盈余、政府预算赤字、政府债务以及宏观经济政策(包括宏观财政政策和宏观货币政策) 。第 2 章 国内生产总值及构成1单项选择题(1)A; (2)B; (3)C; (4)B ; (5)D 2判断题(1)错; (2)错;(3)对; (4)对;(5)错3简答题(1)简述消费支出的含义及主要影响因素。消费支出是指核算期内由居民个人直接购买消费性产品和服务所花费的支出。它包括耐用消费品支出、非耐用消费品支出、各种文化生活服务费用支出。居民购买住房或建房用材料所花支出不应计入消费,计入消费的只是代表住房服务的房租支出。消费支出主要受收入的影响。(2)为什么说生产活动的性质没有被区分是 GDP 统计指标的局限之一?GDP 统计的生产活动可以按性质分为三个方面:正面的生产活动、负面的生产活动及为消除负面影响而进行的生产活动。正面的生产活动体现了社会的进步,科技发展、生产要素投入的增加,都促进了生产的发展,使 GDP 增长,它们被统计在 GDP 中,这是合理的;负面的生产活动包括对环境的破坏以及随之而来的对人类健康和财富产生负面影响的各种生产活动。它会带来社会成本,如工业生产产生的废水、废气、固体废弃物等将对整个社会造成危害;化肥、农药的滥用造成土壤污染,往往要多年后才显示出可怕的后果。GDP 核算的是经济活动的市场价值,但上述生产活动的始作俑者担负多少成本却不能用市场价格计算清楚,它们没有被统计在 GDP 中。甚至有的地方还把对自然资源的掠夺性利用作为生产的增加加以核算。从广义上看,环境和生态也是一个国家综合经济的一部分,不考虑环境和生态因素,就不能全面反映国家的真实经济状况。还有一种生产活动是为消除负面影响而进行的。例如治理环境污染的生产活动会形成新的 GDP;一个 “豆腐渣” 工程,建设时计入一次 GDP,出现质量问题时拆掉或修复又统计一次 GDP,再建时又要再统计一次。所以有人戏称“豆腐渣工程是保证 GDP 增长的重要手段” 。再如,在高速公路上发生了一起事故,它会创造 GDP。如果把桥栏撞坏了,就得维修,维修时就要用到一些建筑材料,这就拉动了建筑材料的生产,这样又创造 GDP。如果有人员受伤,受伤人员送到医院,医院给他提供医疗服务,医疗服务就是创造 GDP 的。这类生产活动被计入 GDP 中,计入的越多,社会损失越大。第 3 章 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1单项选择题(1)D;(2)B;(3)B;( 4)A;(5)D ;(6)C2判断题(1)对; (2)错;(3)对3简答题消费者价格指数(CPI)是世界各国普遍编制的一种衡量所选定的与居民生活有关的产品及劳务的一篮子消费品(一组消费品)购买价格的指数。CPI 可以用于分析市场价格的基本动态,通常作为观察通货膨胀水平的重要指标。CPI 测算方法的缺陷导致指数偏高。第一:替代偏误; 第二:质量变化与产品的价格调整 第三:新产品出现及纳入 CPI 滞后问题。因此,会产生对通货膨胀的衡量偏高,而对实际 GDP 的增长衡量偏低。第 4 章 习题答案1.潜在 GDP 是如何决定的?答:在古典模型中,劳动需求量等于劳动供给量时,经济系统实现充分就业;潜在 GDP 是由生产函数在充分就业劳动数量上确定的实际 GDP 数量。2.实际 GDP 与潜在 GDP 的联系与区别是什么?答:联系:实际 GDP 和潜在 GDP 都是一国或地区在一定时期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服务,充分就业时的实际 GDP 就是潜在 GDP;实际 GDP 围绕潜在 GDP 波动;从长期看,实际GDP 和潜在 GDP 都会发生变化。区别:实际 GDP 通常是在非充分就业水平下的总产出,潜在 GDP 是在充分就业时的总产出。潜在 GDP 是有效率的生产,不等于潜在 GDP 的实际GDP 是无效率的生产。3.什么是充分就业?答:当劳动市场中劳动需求量等于劳动供给量时,劳动市场处于均衡状态。在这个均衡的实际工资率和就业水平上,经济系统实现了充分就业。也就是说,充分就业是劳动市场均衡时的就业水平。当一国的实际 GDP 等于其潜在 GDP 时,就实现了充分就业。4.为什么一个经济体在充分就业时仍存在失业?答:在一个理想的劳动市场中,工资率的调整会使劳动的供给量与需求量平衡。然而现实并非如此理想,甚至在整个经济运行良好时,也总有一些没有工作的工人。我们把充分就业时的失业率称为自然失业率。失业总是存在源于工作搜寻。在现实中,总有一些人想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但还没有找到,并在积极寻找。在人生的不同阶段,有些人会进入或重新进入劳动市场。有些人会离职并寻找一份更好的工作。劳动市场上这种不断的变化意味着总有一些人在寻找工作即失业。工作搜寻者的数量取决于一系列因素,其中之一就是实际工资率。影响工作搜寻者数量的其他因素也导致自然失业率的变化。这些因素主要包括:人口变化、结构变化、失业救济金。5.画图说明实际 GDP 和潜在 GDP 与就业水平的关系。答:如图所示,潜在 GDP 是充分就业时的产量,即充分就业时的劳动量为2000亿小时/年,潜在 GDP 为7万亿美元;实际 GGP 是一定就业水平下的产量,即实际工资率为30美元/ 小时,劳动量为1500亿小时/年,实际 GDP 为5万亿美元。6.为什么自然失业率波动?答:自然失业率就是充分就业时的失业率,而充分就业时的失业是由于工作搜寻的存在,工作搜寻者的数量受实际工资率、人口变化、结构变化和失业救济金等因素影响,所以自然失业率会发生波动。7.实际利率是如何确定的?说明实际利率与潜在 GDP 的关系。答:根据可贷资金理论,可贷资金的需求与供给共同决定了实际利率的水平。当实际利率大于均衡的实际利率时,会导致资金过剩,实际利率将下降;当实际利率小于均衡的实际利率时,则会导致资金短缺,实际利率将上升。第 5 章 习题答案1.实物资本和人力资本增加以及技术发明是如何引起经济增长的?答:劳动生产率是影响实际 GDP 增长的主要因素,而劳动生产率是每小时劳动所生产的实际 GDP 的数量,它的提高依赖于实物资本增长、人力资本增长和技术进步。随着每个工人人均资本量的增加,劳动生产率也得到了提高;人力资本是经济增长最基本的源泉,它是提高劳动生产率和技术进步的动力;技术进步带来新技术和新产品的发现与应用,对经济增长贡献更大。4.市场、产权和货币交换有利于哪些引起经济增长的活动?答:市场使买卖双方可以得到信息并相互进行交易。市场价格又向买卖双方传递引起增加或减少需求量与供给量的信号。市场使人们能够进行专业分工和贸易,并进行投资与储蓄。确地界定、建立并实施产权可以给人们一种保证。产权作为一种社会强制性的制度安排,具有规范和保护人们的经济关系,形成经济生活和社会生活的秩序,调节社会经济运行的作用。 货币交换方便各种交易,使私人财产有序地从一个人手中转移到另一个人手中。产权和货币交换为人们进行专业化和贸易、储蓄和投资以及发现新技术创造激励。5.劳动生产率的增长对经济增长有什么影响?哪些政策措施可以加快劳动生产率提高?答:劳动生产率的增长使得生产函数曲线向上移动,实际 GDP 增长,劳动需求曲线向右移动,实际工资率增加,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为了实现更快的经济增长,我们必须提高实物资本的增长率、技术变革的速度或人力资本的增长率。为了实现这些目标的主要措施有:(1)刺激储蓄。储蓄为投资提供资金来源,而投资引起资本积累。因此,刺激储蓄可以刺激资本增加。提高利率可以刺激储蓄,税收激励也可以增加储蓄,经济学家主张,对消费征税而不对收入征税可提供更好的储蓄激励。(2)激励研究和开发。由于基础发明可以被复制,每个人都可以利用基础研究与开发的成果,所以,发明者的利润有限,市场对这种活动配置的资源太少。政府可以把公共资源直接配置于基础研究。(3)把高科技行业作为目标。(4)鼓励国际贸易。自由的国际贸易可以从专业化与贸易中获益从而刺激增长。(5)提高教育质量。教育在受教育者获得的利益之外还有更大的价值。政府通过对教育提供资金,可以对一国的经济增长潜力做出贡献。4.人口增长对经济增长有什么影响?答:随着人口增长和达到工作年龄的人口增加,劳动供给增加。在劳动需求量不变时,随着劳动供给量的增加,实际工资率下降,均衡就业增加。增加的劳动时数可以生产出更多的产出,并使潜在 GDP 增长。5.引起悲观结果的古典增长理论的中心思想是什么?采取哪些政策措施保证增长?答:古典增长理论认为人均实际 GDP 增长是暂时的,而且当人均实际 GDP 增加高于维持生存水平时,人口爆炸会使它重新回到维持生存水平。为了经济稳定增长,应采取保持人口稳定的有关政策。6.根据新古典增长理论,经济增长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在政策上如何促进经济增长?答:新古典增长理论(neoclassical growth theory)认为,人均实际 GDP 的增长是由于技术变革引起储蓄和投资增加,导致每小时劳动资本量增加。只要技术变革停止,增长就会结束。在政策上采取促进技术进步和技术变革的一切措施保证经济增长,如实行知识产权及保护制度等。7.促进增长持续的新增长理论的关键见解是什么?在政策上如何促进持续增长?答:新增长理论强调经济增长不是外部力量(如外生技术变化) ,而是经济体系的内部力量(如内生技术变化)作用的产物,认为创造人力资源的能力的速度可以抵消资本收益递减的作用。在政策上采取增加人力资本投资、注重研究和开发、促进劳动分工和专业化、开放经济等措施。8.促进经济持续增长的新增长理论的关键见解是什么?在政策上如何促进持续增长?答:新增长理论强调持续的经济增长是内生的现象,其背后的直接原因是“边际报酬非递减”甚至是“递增”的现象。而导致上述现象出现的原因包括:(1)知识外溢。即单个企业的技术进步对其他企业具有正外部性(2)边干边学导致人力资本增加,从而使劳动力边际产出递减的现象消失。 (3)劳动分工与专业化生产;(4)企业为追求垄断利润而进行的创新活动;按照上述理论,政府应该采取:增加对教育的投入;增加对科学研究的投入;促进对外、对内的自由贸易;保护知识产权等措施。第 6 章:货币与通货膨胀思考练习1、在下面各项中,哪些是货币?(A) 信用卡(B) 你的工行贷记卡(C) 一元人民币(D) 活期存款账户里的资金(E) 为购买汽车获得的分期贷款(F) 银行金库里的硬币答:货币包括:(C) 、 (D)2、假设某国的经济情况如下:银行有存款 3000 亿元,银行的准备金是 600 亿元,其中二分之一是存在中央银行的存款。家庭和企业持有的现金总额为 200 亿元。计算:(1)货币基础(2)货币数量(3)银行的准备金率(4)现金漏损率答:(1)货币基础=银行准备金+非银行部门现金=600+200=800(亿元)(2)货币总量=银行存款+非银行部门现金=3000+200=3200 (亿元)(3)银行的准备金率=银行的准备金/ 银行存款*100%=600/3000*100%=20%(4)现金漏损率=非银行部门现金/ 银行存款*100%= 200/3000*100%=6.7%3、假设 2 题中的中央银行从某个企业手中购买了价值 1 亿元的政府债券。计算:(1)计算货币乘数(2)货币数量发生了什么变化答:(1)货币乘数=(1+现金漏损率)/ (准备金率+现金漏损率)=(1+0.067)/(0.2+0.067)=3.99(2) 货币总量增加了 3.99 亿元。4、下表给出了某国的货币情况:名义利率 rY0=100亿元Y1=200亿元7 10 亿 15 亿6 15 亿 20 亿5 20 亿 25 亿4 25 亿 30 亿3 30 亿 35 亿2 35 亿 40 亿1 40 亿 45 亿其中,第一栏给出名义利率 r 的各种可能水平,第二栏给出实际 GDP 为 100 亿元时的货币需求量,第三栏给出了实际 GDP 为 200 亿时的货币需求量。假设当前该国的货币供给量是 25 亿元。请计算并解释:(1)该国货币市场的均衡利率是多少?(2) 如果当前年利率是 6%,会出现什么情况?(3)现在假设该国经历了一场经济繁荣,实际 GDP 增至 200 亿元。假设货币供给保持不变。如果当前年利率是 4%,经济会出现什么情况?利率将会如何变化?答:(1)均衡利率是 4%,此时货币需求量与货币供给量都是 25 亿元。(2)如果当前年利率是 6%,货币需求量会下降到 15 亿元,这远远低于经济体 25 亿元的货币供给量,因而,货币供给过剩出现,利率有向下调整的压力。因为人们觉得持有了太多的货币,因此,乐于转而购买债券以减少手中的现金。进而,债券的价格会因为需求增加而上升,利率因此下降。这种情况将一直持续到利率重新降到 4%,市场恢复均衡。(3)此时,货币需求已经增加。利率 4%已经不再是均衡利率,此时,人们货币需求量是 30 亿元,这远高于经济的货币供给量 25 亿元,因而,货币需求过剩。人们会售出手中的债券,以获得自己想要的货币水平。这样,债券价格会走低,因而,利率向上调整。随着利率向上调整到 5%,货币需求量降为 25 亿元、重新等于货币供给量,市场重新均衡。思考问题:(1)该报道中,两位经济学家都提到了上调准备金率有助于抑制通货膨胀,请解释其中的道理,并点评这种举措的实际效果。(2)假设我国的现金漏出率是存款的 1%,计算我国的货币乘数。答:(1)根据货币数量论的理论,通货膨胀本质上是一种货币现象,货币供给增加会导致通货膨胀加剧。因此,如果要抑制通货膨胀,就需要减少货币供给。中央银行可以采取多种方式来降低货币供给的增长速度,例如,上调法定准备金率。如果法定准备金率提高了,则银行必须把存款中的更大比例上交给央行,这样,银行可以用于向外放贷的资金就会减少(如数据所说,此次上调可冻结银行体系资金 3700 多亿元,) ,因为银行是通过贷款创造货币,因此,如果贷款能力下降,货币创造就会减少。减少的程度,可以大体上用货币乘数来衡量。乘数因为法定准备金率上升变得越小,则减少货币供给量的效果越好,通货膨胀越容易控制。不过,这种举措在实际实施时是否能够带来很好的效果,要考虑到诸多因素。例如,如果贷款需求非常强劲,银行可能会寻找其他融资方式获得可贷资金,例如高息揽存、以高利率在银行准备金市场上周转资金等等,这些会减弱上调准备金政策的效果。又例如,中小企业因为贷款困难会受到更大的打击,目前中小企业倒闭潮已经初现,这对经济也是负影响。(2)此时,货币乘数大约是 4.49 左右(按大型银行法定准备金率计算) 。相比之下,调准政策前的货币乘数要高一些,达到 5.05。第 7 章1. 解:(1)边际消费倾向为 0.75;(2)当可支配收入从 2000 亿元增加到 6000 亿元时,对应的储蓄分别为:-500, -250,0, 250, 500(3)边际储蓄倾向为 0.25。2. 解:(1)边际消费倾向 c1=0.6。(2)边际进口倾向 m1=0.15。(3)自发支出等于 14。(4)当实际 GDP 为 20 万亿时,计划总支出为 23 万亿,大于实际 GDP,存货会非意愿地减少。(5)当实际 GDP 为 70 万亿时,计划总支出为 45.5 万亿,小于实际 GDP,存货会非意愿地增加。(6)均衡支出是 25.45 万亿。(7)政府购买乘数等于 。2013. 解:(1)消费函数为: ;5.8(250).8150CYY(2) .87AEY(3)均衡支出=35000 亿元。(4)均衡支出减少 2500 亿元。(5)自发消费乘数=2.5税收乘数=-2平衡预算乘数=0.54. 解:(1)均衡实际 GDP=800;(2)均衡时的可支配收入=700;(3)国民储蓄=S+(T-G) =70;投资 I=150(4)国民储蓄小于投资,因为 I=S+(T-G)+(M-X),M-X=80,此时有贸易赤字,说明本国的投资向国外价款,利用了国外储蓄。第 8 章1. 答:(a)日本地震、海啸降低了日本的总供给,有可能使我国进口的日本产品减少,而且我国产品还有可能在国际市场上替代日本原来的出口,同时日本灾后重建,两者均会增加我国的出口。由此可见,事件(a)会增加我国的总需求,使总需求曲线右移,短期均衡实际 GDP 增加、价格水平上升。该事件不改变我国的长期宏观经济均衡。(b)我国是石油净进口国,世界石油价格大幅上涨,会影响我国的短期总供给,使短期总供给曲线左移。短期均衡实际 GDP 减少,价格上涨。该事件不影响长期总供给。(c)通货膨胀预期上升,使短期总供给曲线左移。短期均衡实际 GDP 减少,价格上涨。该事件不影响长期总供给。(d)美国经济复苏,会促进我国产品的对美出口,增加总需求。总需求曲线右移,短期均衡实际 GDP 增加、价格水平上升。该事件不改变我国的长期宏观经济均衡。(e)属于紧缩性货币政策,法定准备金率提高,会提高利率、减少总需求,总需求曲线左移,均衡实际 GDP 减少、物价水平下降。该事件不影响长期总供给。(f)该事件可促使技术进步,使长期总供给、短期总供给曲线右移。在短期,总需求不变的情况下供给增加,则均衡实际 GDP 增加、物价水平下降;在长期,潜在 GDP 增加,总需求也增加,但物价水平的变动取决于经济增长和总需求变动的相对速度,物价水平可能上升、下降或不变。2. 答:如果工资和价格是向下粘性的,也就是只升高、不降低。那么到总需求增加时,产出增加、物价水平上升。此时工人会要求涨工资,货币工资不断上涨,最后回复到潜在GDP 水平。由于该调整涉及到的是工资上涨,不受“向下粘性”的影响,因此对经济回复到潜在 GDP 的机制没有影响。但如果是总需求减少,总需求曲线左移,实际 GDP 减少、物价水平下降,此时实际工资率上升。在长期应该降低货币工资,从而使经济回复到潜在 GDP 水平。但由于“向下粘性” ,货币工资率不下降,那经济很长时期内都无法回复到潜在 GDP 水平,一直处于衰退状态。3. 答:(1)工人预期通货膨胀率高,会要求提高货币工资,企业又有同样的预期,因此会同意名义工资上升。由于短期内物价水平上升得没有预期的高,导致实际工资上升,企业会减少雇佣工人数。(2)短期内,SAS 曲线左移,产出减少、物价上升。在长期,产出下降会使货币工资下降,从而是 SAS 曲线向右回到原来的位置,经济又回到回来的长期均衡点,物价下降,产品增加到潜在 GDP 水平。 (图略)(3)在短期,高通胀预期在一定程度上是正确的,因为物价确实上涨了,但没有预期的上涨的多。在长期,通货膨胀预期是错误的,因为长期内价格水平不变。4. 答:(1)根据粘性工资理论,经济衰退是由于价格水平下降,而货币工资不变,所以实际工资上升,企业减少劳动雇佣量,所以产出下降、总供给减少。在长期,由于企业开工不足、失业率上升,所以工人愿意接受较低的工资,货币工资下降,短期总供给曲线不断右移,经济最终回到充分就业。根据粘性价格理论,经济衰退是由于当价格水平下降时,一些企业及时调低价格,而一些企业因为价格粘性而不降低价格,从而使其实际价格偏高、需求下降、产出下降。而在长期,企业可以根据一般物价水平的变化更充分地调整价格,从而使产出回到充分就业水平。根据错觉理论,经济衰退是由于价格水平低于人们预期的价格水平,人们误以为自己产品的相对价格下降了,从而错误地作出减少生产的决策。在长期,当人们观察到较低的实际价格水平后,会调整自己的预期,从而使产出回到潜在产出水平。(2)经济复苏的速度取决于工资、价格、价格预期调整的速度。工资、价格、价格预期调整得越快,经济复苏得越快。5. 答:E 0 点的失业率等于自然失业率。E 2 点的失业率更低,因为产出高于潜在 GDP水平,而 E3 点的失业率与一样,也等于自然失业率,因为产出回到潜在 GDP 水平。根据粘性工资理论,E 0 点和 E2 点货币工资率是一样的,而 E2 点物价水平更高,所以 E2 点的实际工资水平更低。而 E3 点的货币工资高于 E0 点,但实际工资率与 E0 点相等。第九章 经济周期与波动思考练习1、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1)错误(2)正确(3)正确(4)错误(5)错误(6)错误(7)正确2、假设总需求增加,这将引起总需求曲线向右移动。(1)根据凯恩斯主义周期理论,最可能引起总需求增加的原因是什么?对实际 GDP和价格水平有何影响?(2)根据货币主义周期理论,最可能引起总需求增加的原因是什么?对实际 GDP 和价格水平有何影响?(3)根据新古典周期理论,如果人们预期到了总需求的增加,对实际 GDP 和价格水平有何影响?如果人们没有预期到总需求的增加,对实际 GDP 和价格水平有何影响?(4)根据新凯恩斯主义周期理论,如果人们预期到了总需求的增加,对实际 GDP 和价格水平有何影响?如果人们没有预期到总需求的增加,对实际 GDP 和价格水平有何影响?(5)根据实际经济周期理论,总需求增加对实际 GDP 和就业有什么影响?答:(1)引起总需求增加的主要原因是企业信心上升、因而投资需求增加造成的。结果是,实际 GDP 增加,价格水平上升了。(2)引起总需求增加的主要原因是货币数量增加。(3)如果人们预期到总需求增加,货币工资率就会上升,则短期总供给减少,结果是价格水平上升(而且是幅度很大) ,但是实际 GDP 保持不变。如果人们没有预期到总需求增加,货币工资率就不会变动,短期总供给就不会变动,结果是价格水平上升、实际 GDP 增加。(4)总供给曲线是一条垂直的长期总供给曲线,因而实际 GDP 等于潜在 GDP。总需求增加不会影响到长期总供给,因此,实际 GDP 不会变动,不过,价格水平会上升。思考问题:(1)请根据表中的数据做出我国 GDP 增长率趋势图,并简单描述 1978 年到 2004 年间我国经济周期都表现出什么样的特征。(2)结合中国的实际经济运行情况,尝试分析第四轮经济周期(19911999 年)的成因。答:(1)第一,扩张和收缩表现为经济增长速度的加快与减慢,从未出现过负增长,这表明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周期波动是典型的具有现代经济特征的增长波动。第二,周期的长度不规则,发生频率高。在 27 年间,共经历了五次经济波动,周期最长达 9 年、最短为 4 年。第三,经济波动的幅度逐步变缓。第四,经济的扩张阶段与衰退阶段不对称,特别是第四次经济周期,GDP 增长率用了两年时间达到最高,然后开始缓慢地下降、一直持续到 1999 年。第五,最新的这次周期(截止到 2004 年)的扩张比之前几次周期的扩张进行得都要平缓。(2)第四轮经济周期发生在经济转轨时期。1990 年市场出现需求疲软现象,国家开始放松对货币供应量的控制,投资及消费需求从 1991 年起开始出现增长,总需求急剧增加,经济增长率迅速在 1992 年达到本轮的最高点。但是,由于投资过热、价格水平大涨,通货膨胀严重,1993 年政府又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遏制总需求增加过快现象,因此,经济增长率开始逐步回落。在本轮经济周期中,由投资需求波动引发的总需求波动是重要的波动因素。第 10 章 财政政策答案:一、 选择题:1.A 2.D 3.A 4.B 5.B 6.B 7.A 8.C二、 问答题:1. 答:劳动所得税增加会引起潜在 GDP 的减少。这类税收增加会引起劳动供给减少。因此,充分就业时的均衡劳动减少了,从而引起了潜在 GDP的减少。2. 答:一些会随着经济周期自动波动的政府支出和税收,被称为自动稳定器,政府并没有采用直接措施,而却能使经济的波动趋于稳定。这些财政制度包括以下这些内容:(1) 累进的个人与公司所得税,当经济衰退时,国民收入和公司利润下降,政府税收自动减少,人们的可支配收入和公司的可支配利润也会少减少一些,从而使消费和需求少减少一些。(2) 失业津贴与福利费的发放,当经济出现衰退时,失业增加,符合救济条件的人增多,失业救济和其他社会福利开支就会相应的增加,这样就会抑制人们可支配收入的下降,进而抑制消费需求的下降。当经济繁荣时,失业人数减少,失业救济和其他福利费支出也会自然减少,从而抑制可支配收入和消费的增长。(3) 农产品维持价格,经济萧条时,国民收入下降,农产品价格下降,政府农产品价格维持制度,按支付价格收购农产品,可使农民收入维持在一定水平上。经济繁荣时,国民收入水平上涨,农产品价格上升,这时政府减少对农产品的收购并抛售农产品,限制农产品价格上升,抑制农民收入增长,从而也减少的总需求的增加量。(4) 公司和个人的储蓄等。 3. 答:(1)扩张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都能使总需求增加:紧缩的财政政策和紧缩的货币政策都是使总需求减少的政策。(2)财政政策是通过改变政府收支来影响总需求的。货币政策是通过调整货币供给量进而影响利率,通过利率来影响总需求的。财政政策对总需求的影响是直接的,货币政策对总需求的影响是间接的。(3)财政政策效果的大小取决于一项财政政策实施导致的利率变动,利率变动越多,财政政策效果越差,货币政策效果的大小也取决于一项货币政策实施导致的利率变动,利率变动越多,货币政策的效果越好。(4)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效果取决于 IS 和 LM 曲线的斜率,IS 曲线越陡峭财政政策效果越好,货币政策效果越差;LM 曲线越陡峭财政政策效果越差,货币政策效果越好。4. 答:政府采用扩张的财政政策,使 IS 曲线右移,均衡国民收入会增加,但利率会上升。5. 答:一般而言,经济处于充分就业的条件下,经济没有过剩的生产力,这时,政府增加支出会产生完全的挤出效应,挤出效应的大小完全取决于支出乘数的大小,货币需求对产出水平的敏感程度越高,货币需求对利率变动的敏感程度和投资需求对利率变动的敏感程度,其中货币需求的利率系数是决定性的因素,如果 LM 曲线是垂直的,则 IS 曲线右移,政府支出造成的挤出效应就是完全的。6. 答: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是指政府根据一定时期的经济社会状况,主动灵活地选择不同类型的反经济周期的财政政策工具,干预经济运行,实现财政目标。7. 答:(1)存在膨胀性缺口时,实际 GDP 大于潜在 GDP,因此,实施紧缩的财政政策是合适的。经济学家们应该建议减少政府支出或增加税收。(2)存在衰退性缺口时,实际 GDP 小于潜在 GDP,因此,实施扩张的财政政策是合适的。经济学家们应该建议增加政府支出和减少税收。第 11 章 货币政策一、 、单选题CACBA AAA二、 简答题1、(1)货币需求对货币供给量的影响。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密切相关,从两者的相关程度考察,货币需求决定货币供给,货币需求包括客观经济发展对货币的需求和经济主体对货币的需求。(2)企业行为对货币供给量的影响。企业是独立的商品生产和经营者,它们的经济活动是货币需求与供给的基础和源泉,所以企业行为对货币供给有重要影响。(3)居民行为对货币供给量的影响。从居民行为角度分析其对货币供给量的影响,则有居民可支配收入行为对货币供给量的影响和居民可支配收入使用对货币供给量的影响。(4)财政行为对货币供给量的影响。当财政发生收不抵支即财政赤字时,往往通过向银行借款或向银行透支的方式进行弥补,会迫使银行超额供应货币,从而引起供求失衡和物价波动。2、利率越高,银行越愿意向外发放贷款,社会上的贷款多了,也就是发放了更多的新货币。因此,可以看出,货币供给曲线向上倾斜移动。随着货币供给曲线的向上倾斜,对货币需求的增加将导致均衡利率和均衡时刻 M1 值的增加。如下图:简答题 3 虽然日本政府采取了扩张型的货币政策,创造了更多的货币储备,但由于银行家对日本大多数公司的前景表示担忧,持不乐观的态度。那么大多数日本公司就不能得到贷款从而用于购买设备和新机器,所以尽管货币供应量上升,但大部分的货币依旧保存在银行内。第十二章:开放经济学的宏观经济1. 对于国际收支失衡,通常可以通过下述几种收支差额指标来描述:(1)商品贸易差额。商品贸易差额是一定时期内一国商品出口总额和进口总额之差。如果出口大于进口,则称商品贸易顺差;反之,如果进口大于出口,就称为商品贸易逆差。两者相等,则称之为商品贸易平衡。 (2)商品和服务贸易差额。商品和服务差额是一定时期内一国商品和服务出口总额和进口总额之差,也可分为顺差、逆差和平衡三种情况。 (3)经常项目差额。经常项目差额是一定时期内一国商品、服务、收入和经常转移项目上借方总值和同期商品、服务、收入和经常转移项目贷方总值之差。当贷方总值大于借方总值时,经常项目顺差;反之,则为经常项目逆差。经常项目差额是国际收支平衡表中最重要的收支差额。 (4)基本收支差额。基本收支差额是一定时期内经常项目和长期资本金融项目借方总额和贷方总额之差。基本收支差额一般表示的是一国国际收支的长期趋势,也有顺差、逆差和平衡三种情况。 (5)国际收支总差额。国际收支总差额是指在基本差额的基础上,再加上私人和官方短期资本项目差额以及错误和遗漏项目净额所形成的差额,这个差额最终由官方储备的增减来平衡,因而也称为官方结算差额。如果其为顺差,则官方储备增加或官方对外国的流动负债减少;如果其为逆差,则相反。2说明国际收支平衡的经济含义。国际收支(Balance of Payments,缩写为 BOP)是指一国居民在一定时期内与非居民之间因政治、经济、文化往来所产生的全部经济交易的系统货币记录。国际收支平衡表(也称国际收支账户)是系统地记录一国一定时期内各种国际经济交易项目及其金额的一种统计报表,它集中反映了一国国际收支的总貌和具体构成。国际收支平衡表是按照“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的复式记账原理来编制的,对每一笔国际经济交易都要以相同金额分别记录在借、贷两方。按照复式簿记的惯例,凡是收入项目以及资产(本国对外金融资产)的减少和负债(外国在本国的金融资产)的增加都记录在贷方,称为正号项目,记为“” ;凡是支出项目以及资产的增加或负债的减少都记录在借方,称为负号项目,记为“” 。国际收支平衡就是指借贷双方平衡的情况。3阐述国际收支平衡对宏观经济均衡发展的重要意义。. 在一个开放的经济中,国际收支平衡与否对宏观经济的均衡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首先,国际收支平衡与否,反映了一个国家宏观经济总体情况。总体顺差或逆差,反映的是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之比例失调。这样会造成外汇储备或速增,或速减,这对国内经济的稳定性都会产生一定影响。其次,国际收支失衡,不论是总体逆差还是总体顺差,都有可能引起国内货币供应量的变化。若顺差,意味着外汇进来多,可能迫使货币扩大供应;若逆差,意味着外汇支出过多,国内外汇供给相应下降,外汇可能升值,要使本币币值稳定,就必须考虑减少供给。国际收支差额影响货币供应量变化,进而对国内经济稳定性产生影响。再次,国际收支失衡,在浮动汇率制度下,对汇率直接产生影响。总体顺差,外汇供给量增大,本币相应汇价升值;总体逆差,外汇供给量减少,本币汇价相应贬值。最后,总体失衡的原因还在于具体项目的失衡,表明某些具体经济领域中还需要改革或改善工作。比如经常项目逆差过大,表明出口努力受挫,创汇能力下降;资本项目逆差过大,表明吸引外资不足,国内资本外流过多,可能是国内投资环境有很大不足。4讨论货币和财政政策在开放和封闭经济中的区别。当美联储想要减少经济增长速度从而降低通货膨胀时,它会采取紧缩性货币政策,出售国债以提高利率,从而降低总需求。在封闭的经济中主要是对国内投资支出和耐用消费品的影响。在开放的经济中,高利率会导致更高的汇率。外国市场上美国商品价格上升,美国市场上外国商品价格下降。结果,净出口下降。紧缩性货币政策对总需求影响很大,因此能更有效地降低经济增长。总之,货币政策在开放经济中对总需求的影响比在封闭经济要大。政府可以利用紧缩性财政政策来对付通货膨胀,减缓经济增长。紧缩性财政政策通过减少政府购买或者提高税收来减少居民可支配收入及消费投资。它也减少了联邦赤字(或者增加了预算盈余) ,导致更低的利率。低利率增加国内投资和耐用消费支出,因此抵消了一部分政府支出减少和税收增加。开放经济中,低利率会降低本国汇率和增加净出口。因此,在开放经济中紧缩性财政政策对总需求有较小影响,减缓经济增长的效果较弱。总之,财政政策在开放经济中对总需求的影响比在封闭经济要小。第十三章:国际金融参考答案1什么是汇率?汇率(Foreign Exchange Rate)又称汇价或外汇行市,是一国货币兑换成另一国货币的比率,或者说是用一种货币表示的另一种货币的价格。它分为名义汇率和实际汇率。2试述国际金本位制度下的汇率决定和调整。金本位制度下的固定汇率制度是以铸币平价为中心,是一种典型的、比较理想的固定汇率制度。金本位制度下的固定汇率制度的特点是:黄金成为两国汇率决定的实在的物质基础;汇率仅在铸币平价的上下各 6左右波动,幅度很小,汇率稳定自动而非依赖某种措施来维持。3分析固定汇率制度与浮动汇率制度的利弊。固定汇率制度与浮动汇率制度相比的优点包括:(1)汇率相对稳定,利于国际商品价格的决定、贸易成本的匡算和债券债务的清偿;(2)利于减少汇率波动的风险,抑制外汇投机,促进经济发展。缺点包括:(1)规定的平价和汇率波动范围不能正确反映两国货币的实际购买力,造成货币对内价值和对外价值的脱节;(2)一国国际收支存在逆差时易导致黄金外汇的大量流失;(3)易于在国际间传播通货膨胀;(4)易于引起货币的单向投机;(5)汇率基本不能发挥调节国际收支的经济杠杆作用。浮动汇率制度与固定汇率制度相比的优点包括:(1)浮动汇率制度可以堵住国际货币膨胀通过固定汇率制度传播的渠道,防止大量游资对硬货币的冲击;(2)可以免除维持固定汇率义务,防止外汇和黄金储备的流失;(3)各国有较大的自由来推行本国政策;(4)浮动汇率能发挥调节国际收支的经济杠杆作用。缺点包括:(1)会增加进出口贸易结算成本和风险,不利于国际贸易的发展;(2)助长国际金融市场上的投机活动,加剧国际金融市场动荡;(3)助长各国在汇率政策上的利己主义或各自为政,削弱国际合作,加剧国际经济关系矛盾。4影响汇率制度选择的因素有哪些?影响汇率制度选择的主要因素包括经济规模和开放度、通货膨胀率、劳动力市场弹性、金融市场发展程度、政策制定者信用、资本流动性等。5试述目前我国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主要内容。2005 年 7 月 21 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公告,将美元对人民币交易价格调整为1:8.11(1 美元兑 8.11 人民币) ,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这次改革的特征是汇率形成的市场化程度更高、政府干预程度更低。自实施新的汇改以来,人民币对美元持续升值。6国际金融市场的内涵和主要构成。国际金融市场的结构按照资金融通期限长短,可分为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严格的讲,国际金融市场与外汇市场是不同的,外汇市场经营外汇的买卖,而国际金融市场则主要进行外币的存放借贷,它是信用市场。但这种国际信贷活动,往往又同外汇交易紧密地交织在一起。国际资本市场是国际间资本借贷或证券发行与交易的市场。国际资本市场也称“长期金融市场”、 “长期资金市场”,是指借贷期限为 1 年以上的长期资金借贷和证券交易的场所。资本市场的交易对象为一年期以上的长期证券。长期金融活动类似于资本投入,涉及资金期限长、风险大,具有长期较稳定的收入,所以称为资本市场。广义的国际资本市场主要包括国际银行中长期信贷市场和国际证券市场;狭义的国际资本市场仅包括国际证券市场。第 14 章答案一、简答题1、什么是适应性预期?答:“适应性预期”最早是由经济学家卡甘(Cagan,1956)首先提出的。这种预期方式的具体内容是:对下一期的预期建立在本期数值的基础上,再加上一个修正。而这个修正应该是在吸取上次预期的成功经验或失败的教训的基础上得到的。具体而言,其数学表达可写为: 11()0eetttt-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