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铁路PPT课件_第1页
青藏铁路PPT课件_第2页
青藏铁路PPT课件_第3页
青藏铁路PPT课件_第4页
青藏铁路PPT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青藏铁路“天路”,青藏铁路,中国新世纪四大工程之一。青藏铁路由青海省西宁市至西藏自治区拉萨市,全长1956公里。途经纳赤台、五道梁、沱沱河、雁石坪,翻越唐古拉山,再经西藏自治区安多、那曲、当雄、羊八井到拉萨。铁路于2006年7月1日9:00全线通车。青藏线大部分线路处于高海拔地区和“无人区”,要克服多年冻土、高原缺氧、生态脆弱,天气恶劣三大难题。青藏铁路,这条世界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铁路,被誉为“天路”。,青藏铁路简介,项目投资概况,青藏铁路于2001年6月29日开工,当年完成投资11.8亿元,格尔木只南山口段即有限改造完成,实现了首站告捷。2002年完成投资53.2亿元。6月29日开始铺轨,年底顺利到达昆仑山。青藏铁路建设的全面攻坚年年度计划完成投资56亿元。青藏铁路总投资330亿元人命币,其中环保投资:20多亿元。,问题及攻克方法,问题一: 高寒缺氧,青藏铁路沿线自然条件恶劣、海拔高、气压低,含氧量低,缺氧严重会导致急性高原病严重影响人体健康和劳动能力,同时含氧量低会造成机械功率降低。,在海拔米至米的地方,氧气的含量相当于海平面的至。,铁道部和青藏铁路建设总指挥部在沿线共设立医疗机构个,每公里一座医院,职工生病在半小时内即可得到有效治疗。此外,青藏铁路沿线还建立了座制氧站,配置了个高压氧舱,人性化的设施和制度有效地保障了职工的生命安全,创造了高原病零死亡纪录。,问题二:野生动物是老大,青藏铁路不敢“惹”,可可西里无人区的野生动物中,受青藏铁路影响最大的,可能就是冬季生活在三江源保护区的藏羚羊。“大约有3000到4000只,”研究人员估计,“前往可可西里的,这些年每年大约有1500到2100只,返回时增加到2300 到2900只。” 藏羚羊是十分敏感的动物,有时地面上的一个水坑或者一个土堆,都有可能让他们绕道而行。昆仑山以南,由于必须建筑在永久冻土层上,路基比平常的铁路高出许多。这些高耸的路基阻挡了藏羚羊的视线,给它们漫长的迁徙之路又平添了困难。,青藏铁路的设计线路,充分考虑了环境保护、野生动物迁徙等因素。,2003年8月,国家青藏铁路建设领导小组对青藏铁路设计方案进行了部分调整,并将以桥代路工程从原设计的70多公里增加到150多公里,增加以桥代路的目的之一,是为了保证野生动物迁徒路线不受影响。,1.对穿过可可西里等自然保护区的线路区段进行了多方案比选,采用了对保护区扰动最小、对自然景观影响最小的线位。,2.在西藏自治区境内,避开了神湖纳木错湖及其保护区。,3.为保护林周彭波黑颈鹤自然保护区,选择了绕避黑颈鹤栖息地林周改经由羊八井通过,延长线路30公里,为此增加投资3个亿。,4.在野生动物活动地段设置通道33处,其中缓坡通道13处,桥梁通道18处,隧道上方通道2处,以保障沿线野生动物迁徙活动不受影响。,5.为稳定冻土层和便于野生动物的穿行,在原设计量的基础上,新增修了大量的桥梁和隧道。,问题三:生态脆弱环境保护很重要,50年前修建青藏公路时,由于缺乏环保意识和环保条件,就地取土,当年用铁锹挖起草皮的地方,至今寸草不生;当青藏公路还是土路时,常常由于雨水、冰雪而不能通行,货车司机们只好另僻通途,在荒原草甸任意行驶,留下一道道已逐步沙化的印痕;由于极少数不法分子的偷猎、盗猎及气候变化,青藏高原上特有的动植物资源面临濒危状态。,铁路所经过的地区多为高原草甸地区,受严酷的气候条件限制,植被生长非常缓慢,一旦破坏了就难以恢复。,1.为了不破坏两侧的植被,施工车辆活动范围被减小到了最低限度。工地上,卡车卸下填料后并不掉头,而是沿着来时的车辙缓缓倒行至500米外的采土场,开始下一轮的装运;将施工场地线路占地处的草皮,一块块小心起出,地表草皮移植养护后,再铺回原处,用于桩基周围的植被恢复,较好地保护了的生态环境;宁肯绕远,不在有植被的地方取土。,2.工地产生的废料,全部堆放在指定位置,运往格尔木或拉萨垃圾厂处理;旅客垃圾收集保证垃圾零排放。,问题四:多年冻土,青藏铁路铺设在平均海拔4500米的高原上,由于海拔高,终年气温很低,路基下是多年冻土层,有的地方冻土层厚达20多米;这些冻土在温暖的季节会融化下降,寒冷的季节则冻结膨胀,这一起一降会严重影响铁路路基的稳定。而青藏铁路要经过这样的冻土地段长达550千米,是铁路全长的一半!,在工程建设中,对这一地带采用了因地制宜的方法:对相对稳定的冻土地段采取片石通风路基、片石护道、热棒技术、铺设保温板等方法,使路基通风,加快热量散发,降低温度,保持冻土的稳定性。对于极不稳定的冻土地段则采用“以桥代路”的方法,即以桥梁代替路基。,问题五: 冻土退融,雪域高原的冻土层退融问题,一直是青藏铁路建设面临的难题。有专家说,伴随着全球变暖,青藏高原的永久冻土层正在加速退融。,采用冷却路基思路、主动保护多年冻土工程措施来确保工程稳定性”。这一思路的具体措施包括块石路基、碎石护坡,在路基两旁埋设高效导热的热棒、热桩,在路基中铺设通风管,在路基顶部和路基边坡铺设遮阳棚、遮阳板等。,采用冷却路基思路、主动保护多年冻土工程措施来确保工程稳定性”。这一思路的具体措施包括块石路基、碎石护坡,在路基两旁埋设高效导热的热棒、热桩,在路基中铺设通风管,在路基顶部和路基边坡铺设遮阳棚、遮阳板等。,青藏铁路冻土研究投入逾亿元,以桥代路、片石通风路基、通风管路基、碎石和片石护坡、热棒、保温板、综合防水体系等措施均获成功。青藏铁路已成为世界上最大最大的冻土研究基地。,隔离板,通风管路基,37.(24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多年冻土分为上下两层,上层为夏季融化,冬季冻结的活动层,下层为多年冻结层。我国的多年冻土分布主要分布于东北高纬度地区和青藏高原海拔地区。东北高纬地区多年冻土南界的年平均气温在-11 ,青藏高原多年冻土下界的年平均气温约为-3.5 2 。 由我国自行设计、建设的青藏铁路格(尔木)拉(萨)段成功穿越了约550千米的连续多年冻土区,是全球目前穿越高原、高寒及多年冻土地区的最长铁路。多年冻土的活动层反复冻融及冬季不完全冻结,会危及铁路路基。青藏铁路建设者创造性地提出了“主动降温、冷却路基、保护冻土”的新思路,采用了热棒新技术等措施。图8a示意青藏铁路格拉段及沿线年平均气温的分布,其中西大滩至安多为连续多年冻土分布区。图8b为青藏铁路路基两侧的热棒照片及其散热工作原理示意图。热棒地上部分为冷凝段,地下部分为蒸发段,当冷凝段温度低于蒸发段温度时,蒸发段液态物质汽化上升,在冷凝段冷却成液态,回到蒸发段,循环反复。,(1)青藏高原纬度低,海拔高,太阳辐射强;(3分)(东北高纬地区年平均气温低于11,可以形成多年冻土。)青藏高原气温年较差小,当年平均气温同为11时,冬季气温高,冻结厚度薄,夏季全部融化,不能形成多年冻土。(5分)(2)甲地年平均气温更接近0,受气温变化的影响,活动层更频繁地冻融,(冻结时体积膨胀,融化时体积收缩,)危害路基;(4分)甲地年平均气温高于五道梁,夏季活动层厚度较大,冬季有时不能完全冻结,影响路基稳定性。(4分),37.(24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39.97% (1)分析青藏高原形成多年冻土的年平均气温比东北高纬度地区低的原因。(8分)(2)图8a所示甲地比五道梁路基更不稳定,请说明原因。(8分)(3)根据热棒的工作原理,判断热棒散热的工作季节(冬季或夏季)简述判断依据,分析热棒倾斜设置(图8b)的原因。(8分),(3)冬季。(2分)依据:冬季气温低于地温,热棒蒸发段吸收冻土热量,(将液态物质汽化上升,与较冷的地上部分管壁接触,凝结,释放出潜热,)将冻土层中的热量传送至地上(大气)。(3分)热棒倾斜设置的原因:使热棒能深入铁轨正下方,保护铁轨下的路基(多年冻土)。(3分),抛石路基的国内首创做法来自一次野外的无意发现。在高原冻土区考察中,科研人员无意间扒开了一片碎石堆,在下面发现了冰雪,而附近的地面因升温都已翻浆。科研人员把这个意外发现模拟进了铁路施工,实验证明:碎石间因有空隙,相当于一个半导体,冬季从路堤及地基中排除热量,夏季较少吸收热量,起到冷却作用。抛石路基能将路基温度降低0.5以上。由于成本更为低廉,目前青藏铁路已经建成的路基中,有80%以上采取了以抛石路基和抛石护坡为主的新结构。,还有一种工程设计措施就是以桥代路,这个桥可不是一般跨江过河的桥,冻土科研攻关人员将之命名为“旱桥”。旱桥桥桩穿越冻土层而直接打在坚实的底层,桥上铺架铁轨即可最大限度地避免冻土的影响。青藏铁路穿越可可西里冻土区的清水河特大桥,就是典型的旱桥,该桥长达十一点七公里,气势巍然壮观。 虽然对冻土区的青藏铁路线建设、运营而言,旱桥是最可靠、最安全的工程措施,但由于其造价太昂贵,每公里要耗资五千万元人民币之巨,而全长一千多公里的青藏铁路全线总投资仅约三百亿元人民币。因此,旱桥不能、也无法推广使用,只是在冻土条件复杂、安全性要求高的区域采用。,拓展:铁轨生锈怎么办?,【日晒雨淋+火车废物排泄】是造成钢轨生锈的主要原因,即便铁路工务工人每天保持日常养护、涂油(有机车涂油和人工涂油),但锈蚀对钢轨的损害依然很大。锈蚀会一点一点侵蚀轨面(当然也有车轮对钢轨的磨耗),把轨面压得高低不平,有些地方就开始掉块,掉块到一定程度,轨面将变得凹凸不平,有的边缘会被压塌,这样车轮开过的时候火车就会颠簸。,铁路公务安全规则对锈蚀有严格规定,比如掉块的尺寸、锈蚀螺栓是否失效(检测扭力),所以要经常检查,定时更换。,C,存在缺点,青藏铁路四大隐患一、冻土区个别地段出现路基下沉、开裂二、一些混凝土结构物、桥梁现表面裂纹三、部分区段沙害比预想严重四、牦牛上道问题突出,牦牛上道问题突出,中科院沙漠研究所对近40年来青藏高原气温观测资料的分析显示:1984年以后,青藏高原气温升高明显,受全球二氧化碳增温效应的影响,增温趋势还将持续。 该研究所称:预计到2050年,冬季气温将升高12。 各类冻土在青藏高原分布广泛,仅西藏的多年冻土面积就达80多万平方公里。1975年到2002年,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北界西大滩附近的多年冻土面积减少12,多年冻土下界升高25米。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的研究表明,近15年间,青藏高原区高寒沼泽草甸生态分布面积锐减28,高寒草甸生态分布面积减少8。,发生事故,2013年10月23日晚青藏铁路格尔木东段工程部门一列空客车车底发生溜逸,与由西宁开往格尔木的K7581次下行列车在正线2道相撞。事故发生时,K7581次客车上共有旅客439名,司乘人员15名。此次事故导致52名旅客先后因受伤被送往医院留观和救治,其中旅客47人,列车工作人员5人,10月24日凌晨1点40分左右,被困在两节车厢连接处的旅客,被救援人员救出,但在送往医院救治过程当中,因伤势过重不幸遇难。截至10月24日16时,事故已造成1名旅客遇难;22名轻伤者已经出院;其他病人生命体征平稳。,青藏铁路的意义,青藏铁路的开通对中国的经济影响:,一、减少运输成本 二、改善西藏与区内外的经济交流三、促进旅游业为中心的经济可持续发展四、促进西藏居民思想观念改变五、为西 藏产业结构调整创造条件。六、加快西藏区域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缩小地区差 异,促进边境贸易发展 七、增加内地和西藏紧密的联系和交流,增强民族团结,保卫国土安全。,青藏铁路的开通对中国社会的影响:,一、是西部大开发,建设基础设施的需要二、巩固国防,保证国家稳定团结三、有利于该地脱贫致富,青藏铁路的开通的意义,一条经济路、一条政治路、一条旅游路.,一、青藏铁路是一条经济路.随着西部大开发的实施,运往西藏的物资大幅度增加,西藏原有的以青藏公路为主体的运输通道无论从运能、运量上,还是从运输的快捷、方便上,都远远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迫切要求。建设青藏铁路,是克服目前的交通“瓶颈”,加快青海、西藏两省区经济发展,促进西部大开发的客观需要,体现了国家对西部大开发的重视和对少数民族地区的关怀.铁路建成后,青藏高原资源的开发将会出现全新的局面,并为西藏增加一条经济、快速、全天侯的运输通道.,打造西部旅游西藏每天将接待中外游客达5000至6000人左右,其中,通过铁路进藏旅游的人数预计在4000人左右。如果这些进藏游客在拉萨旅游三天为一个周期计算,拉萨每天将接待15000名至18000名游客。青藏铁路的开通运营不仅将西北的“丝绸之路”与布达拉宫连接起来,成为中国西部新的黄金旅游热线。带动高原经济青藏铁路成为高原发展的“黄金线”,它把西宁、格仅从西藏来说,这里的旅游业、藏医药业、矿业、农畜产品加工业、民族手工业以及高原生物等高原特色产业将通过青藏铁路步入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轨道,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并与青海等毗邻省联动发展,从而孕育青藏高原经济带的形成。,二、青藏铁路又是一条政治路.中国各省区均通了铁路,唯有西藏尚无铁路,西藏是个敏感地区,常有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打着人权的幌子,挑拨事端,制造谣言,鼓吹“藏独”.自五十年代起,内地对西藏的援助有目共睹.先是修建川藏、青藏公路,二是修建拉萨机场,三是援助西藏资金、物资.四是选派优秀干部到西藏任职等.铁路修建至拉萨,无疑对藏族人民是个莫大的支援和鼓舞,对加强民族团结、巩固边疆稳定都有重大的政治意义.今日印度报道,青藏铁路的建成运行“极大地提高了中国的军事机动及后勤供给能力”, “它可以使中国政府每年向西藏运送500万吨物资,也可以在一个月内运送多达12个陆军步兵师”。还有媒体称青藏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