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摩擦色牢度AATCC_第1页
耐摩擦色牢度AATCC_第2页
耐摩擦色牢度AATCC_第3页
耐摩擦色牢度AATCC_第4页
耐摩擦色牢度AATC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AATCC8耐摩擦色牢度:AATCC摩擦仪法目的和范围1本标准用来测定带颜色纺织原料上的颜色通过摩擦转移到摩擦白布上的程度。本标准适用于所有的纺织原料,不论是以纱线还是织物,不论是染色还是印花或其它着色方式。本标准建议不要用在毛毡织物或当其印花块面很小的印花织物,这种印花织物请采用AATCC116测试。2测试程序采用白色方形棉布,可以以干燥或用水浸湿的方式测定。3由于经过洗涤、干洗、缩水、熨烫或整理等会影响原料颜色的转移程度,这样测试前或后可经过上述处理后再作测定。原理1在规定条件下,将一白色摩擦布在一带颜色的测试样上来回摩擦。2颜色转移到白色摩擦布上的情况可通过和沾色灰卡或9级彩色沾色灰的比较而定一个级数。术语1色牢度:材料抵抗颜色变化的能力,包含本身的颜色变化和沾到相邻布上的情况,这种可能会出现在生产过程中,测试、储存及使用过程中。2摩擦:通过摩擦行为将带颜色的纱线或织物上的着色剂转移到相接触的另一织物的表面。安全措施注:这些安全措施仅作为信息提供。作为测试过程的辅助措施,安全正确地进行实验操作是操作者的责任。生产商必须对安全细节如安全数据表及其他生产商的推荐进行指导。所有的OSHA标准和规定也必被参考和遵守。应遵循优秀实验室的操作方法,在实验室里要佩带防护眼镜。仪器和原料1AATCC摩擦仪(见13-2);2测试白布:剪成50mm的方形样品(见13-4);39级彩色沾色灰4沾色灰卡;4AATCC白色吸水纸;5摩擦仪试样夹持器。校验1测试仪器的校咽确认应定期进行并且其结果应保持较长时间。以下正确的操作行为是很重要的,并且能避免错误的测试结果,另外一些不正常的摩擦图像会影响并导致最终的评级结果:2采用内部已知耐摩擦色牢度很差的织物作为校验试样,并做3块干摩测试。2-1测出的摩擦沾色图像不是很圆并且沾色不均匀,这表面摩擦头表面不平整。2-2摩擦沾色图像拖长并形成类似椭圈表明夹样金属套环夹。2-3摩擦沾色图像拉长并伴随有条状表明摩擦白布成斜对角夹持,其经向应平行于摩擦仪的长度方向夹持。6-2-4测试试样的边缘有擦痕,表明夹样金属套环的位置太低,应高一点,防止夹样金属套环夹摩在试样表面上。6-2-5摩擦沾色图像中央有一条印,并且沿摩擦方向,表明摩擦仪试样下方金属底座不平或起卷,可用一支撑物塞入以使底座调平。6-2-6如果使用了试样夹持器,请将试样置于摩擦仪底座上后将夹持器置于试样上,通过摩擦手柄启动摩擦测试头前后移动,直到最前端,查看摩擦头是否碰着夹持器的边缘,如果这个现象发生,向前移动试样夹持器,如果安装不准确,这可能会造成摩擦沾色图像的一边特别深。6-2-7确认摩擦白布的含湿情况(见9-2)。6-2-8摩擦底座上的摩擦砂纸如果用手摸起来在摩擦区域对于其旁边的区域很平滑或者试样置于上面发生明显的滑动,请及时更换摩擦砂纸。6-2-9在过程测试中,观察是否摩擦图像上出现一条条的色痕,对试样一般其经纬向呈斜对角线放置(45°)。对于斜纹组织或一些表面凸起花型等,摩擦图像可能会出现一条条的色痕,这时请轻轻调整试样的角度。测试试样1一般采用两块试样,一块测试干摩擦牢度,另一块测试湿摩擦牢度。1-1为了增加测试结果的精度,可以采用更多的试样取平均值。2剪取试样大小为50*130mm,长度方向也可更长,试样长度方向与经向或布的长度方向成45度角。2-1当需测试多次及在成品测试过程中,较大或整幅性的试样可以采用,而不需切成一块一块的试样。3纱样:将其预先织成不少于50*130mm的布样,也可通过适当形状的物体将其绕成不少于50*130mm的纱条,并且其纱线沿着纱条方向为长度方向,也可按其它方向。调湿1测试前,先将试样和摩擦白布进行预调湿和调湿,具体参照ASTMD1776,在标准环境为温度21±1°C,相对湿度为65±2%的条件将试样和摩擦白布置于水平条件下调湿至少4小时。测试程序1干摩擦牢度测试。1-1摩擦方向沿试样长度方向,将摩擦砂纸沿长度方向置摩擦仪底座上,并将测试试样置于摩擦砂纸上。1-2将试样夹持器置于试样上,以防止试样滑动。1-3将一方形摩擦小白布贴在朝下的摩擦头上面,小白布的经向平行于摩擦方向,用一特殊的金属套环套住小白布,注意的金属套环位置不可太低,因这会拖动测试试样。9-1-4放下摩擦测试头于试样上,开始位置为将摩擦头置于来回最前位置,按每秒一个来回的速度摇动手柄10个来回,这样摩擦头便在试样往复总共20次,对于电动摩擦测试仪,请设置并启动仪器10个来回。对于有其它来回次数要求的,请参照其要求。9-1-5取出方形摩擦小白布,按照8-1调湿并按10进行评定。对于拉毛、起毛、磨毛试样,一旦有一些松的纤维沾在摩擦白布上面会影响评级,在评级前,用胶带纸通过轻轻地压在摩擦小白布上以沾去无关的短纤维。9-2湿摩擦牢度9-2-1参照已知的技术准备方形湿摩擦白布,先称量已调湿好的摩擦小白布,再将其完全浸湿在去离子水中。每一次再能准备一块方形小白布。9-2-2将浸湿后的小白布通过手绞机或便利的装置在吸水纸上挤压,以使小白布的含水量为65±5%。9-2-3在实际摩擦启动测试前,应防止小白布的水分蒸发。9-2-4接下按9-1程序进行测试湿摩擦牢度。9-2-5在空气中凉干方形小白布,在评级前参照8-1进行调湿。对于拉毛、起毛、磨毛试样,一旦有一些松的纤维沾在摩擦白布上面会影响评级,在评级前,用胶带纸通过轻轻地压在摩擦小白布上以沾去无关的短纤维。评定1用9级彩色沾色卡或沾色灰卡评定方形小白布沾上试样颜色的程度。2在评定时,将摩擦小白布的背面放置3层未沾污的白色测试布。3采用9级AATCC彩色沾色卡或沾色灰卡分别评定干和湿摩擦牢度。5级:可以忽略或者没有沾色。4.5级:颜色沾色情况等于沾色灰卡的4-5级或9级AATCC彩色灰卡的4.5级。4.0级:颜色沾色情况等于沾色灰卡的4-5级或9级AATCC彩色灰卡的4.0级。3.5级:颜色沾色情况等于沾色灰卡的3-4级或9级AATCC彩色灰卡的3.5级。3.0级:颜色沾色情况等于沾色灰卡的3级或9级AATCC彩色灰卡的3.0级。2.5级:颜色沾色情况等于沾色灰卡的2-3级或9级AATCC彩色灰卡的2.5级。2.0级:颜色沾色情况等于沾色灰卡的2级或9级AATCC彩色灰卡的2.0级。1.5级:颜色沾色情况等于沾色灰卡的1-2级或9级AATCC彩色灰卡的1.5级。0级:颜色沾色情况等于沾色灰卡的1级或9级AATCC彩色灰卡的1.0级。4对同一样品当测试多块试样时,将结果取平均并精确到0.1级,对于同一试样一组人进行评定也可取平均并精确到0.1级。报告1注明是干还是湿摩擦色牢度。2参照10-3注明其级数。3参照10-4注明其的最接近的0.1级。4注明评级是采用沾色灰卡还是9级彩色沾色卡。11-5如果对试样采用了任何前处理或后处理,请注明其的具体方法。精度和偏差(略)注意13-2模拟手指和手臂的运动,AATCC耐摩擦色牢度仪提供了一个往复的摩擦动作。13-4AATCC摩擦色牢度测试仪设置为通过一个手柄转一周使得一个直径为16mm的摩擦头往复移动,在试样上往复移动的距离为104±3mm,摩擦头的下压力为9N±10%(2lbs±10%)。由ATLas生产的仪器有两款:一款为手动,另一款为电动。13-4-1方形摩擦小白布应满足以下规定:纤维组成:由100%长度10.3~16.8mm的精梳棉纤维经退浆、漂白,但不可含荧光增白剂或其它后整理助剂。纱线:15tex(40/1英支),每厘米5.9捻,捻向为“Z”.密度:经纬密度为33±3根/厘米。织法:上、下平纹。PH:7±0.5。布重:坯布:113±5g/m2,成品布:100±3g/m2。白度:W:80±2(方法110)。13-6当不小心损伤了摩擦头、套环或摩擦砂纸,请按照以下方式予以修整:重新更换新的摩擦砂纸,将套环套在一直径比摩擦头小一点的竿上后将套环弯得更松或更紧,重新安装好摩擦头,将一片特细的金刚砂布放好,按照平常测试的方式来回摩擦测试摩擦头。摩擦色牢度:垂直旋转摩擦仪AATCC116-2001目的与适用范围1.1此测试方法用于测量已着色纺织品表面的染料经过摩擦后转移到其它表面的情况,适用于各种纤维制成的纱线或织物,染色的,印花的或以其它方式着色的织物,尤其适合于印花面料。测试程序包括干摩和湿摩。任何处理都可能影响颜色转移的级别,根据具体的要求在任何处理状态下都可以进宪此测试。原理试样固定在旋转垂直摩擦仪上,在一定的条件下与标准摩擦布摩擦。2.2将摩擦布与AATCC沾色评级灰卡对比,评级。朮语3.1色牢度:名词,材料颜色特征在某种程度上抵抗颜色改变的能力以及材料在加工、测试、贮存及使用过程中置于某种环境下抵抗相邻材料染色或与相邻材料相互染色的能力。摩擦脱色:在摩擦条件下,染色剂从一个已染色的纱线或布的表面转移到另外一个表面或邻近的区域。设备与标准物质垂直旋转摩擦仪标准摩擦布,尺寸51X51mm(2X2in)。AATCC彩色样卡AATCC沾色灰卡白色AATCC吸水纸确认5.1检查测试仪器运行是否正常,并作好记录。这些观测数据非常重要,可以避免产生不正确的测试结果从而影响等级的评定,而这些不准确结果是由一些不常规的摩擦图形所引起。用一个内部的摩擦牢度级数较低的摩擦纺织品作为一个标准样品,进行3次干摩擦试验。因为沾色不均导致摩擦布上摩得的图形不圆,表明摩擦指表面不平。摩擦图形有重影,表明摩擦时有松动。样品侧面有摩擦痕迹,说明金属夹的弯曲向下且不够高以至阻碍了摩擦样品表面。确定湿摩擦布准备的方法。如果摩擦仪上的砂纸被摩擦的位置与邻近的位置光滑,或摩擦时试样滑动,则要更换砂纸。测试样品6.1试样的尺寸为大约为25mm2的正方形。调湿7.1测试前按ASTMD1776的要求对样品进行预调湿和调湿,每块样品和摩擦布必须在21±1°C,65±2%RH的环境中,在筛网或有孔的调湿架上分开放置至少4小时。测试程序干摩擦测试将仪器上半部抬起,将摩擦布置于垂直杆的尾端并用弹簧夹固定。将试样固定在摩擦杆下方,放下仪器的上半部份使其回到操作位置,使位于摩擦杆末端的摩擦布接触到试样,加上砝码,使摩擦指下端(给试样施加)的压力为11.1N±10%。左手固定试样,用右手转动转轴20圈,这时垂直棒将转动40个相向的圈。抬起仪器的上半部份,取出试样和摩擦布,调湿,然后评级。湿摩擦测试准备湿摩擦布,先将已调湿的摩擦布称重,然后将它浸泡在蒸馏水里,每次准备一块。&2.2摩擦布完全浸湿后,取出夹于白色AATCC吸水纸中挤压,使其含湿率为65±5%。&2.3避免在测试开始前水分蒸发,以致含湿降到规定的范围内以下。其余步骤同上述干摩擦中的8.1。&2.5取下摩擦白布放于室温21±1°C,相对湿度65±2%的环境中至少4小时。测试后,可能有些纤维沾要摩擦小白布上,对评级产生影响,所以在评级之前,要用透明胶轻轻粘去摩擦白布片上的松散绒毛。评级9.1通过检验AATCC彩色评级卡或者AATCC标准沾色灰卡进行评级。评级时,在测试过的摩擦布下面垫三层未使用过的摩擦白布。如摩擦白布上的圆形周围沾色比中间严重,要在报告中注明。9.5评定干摩擦和湿摩擦的级别:5级—可以忽略或无颜色转移4.5级一颜色转移相当于沾色灰卡的4-5级或AATCC彩色样卡的4.5级4级一颜色转移相当于沾色灰卡的4级或AATCC彩色样卡的4级3.5级一颜色转移相当于沾色灰卡的3-4级或AATCC彩色样卡的3.5级3级一颜色转移相当于沾色灰卡的3级或AATCC彩色样卡的3级2.5级一颜色转移相当于沾色灰卡的2-3级或AATCC彩色样卡的2.5级2级一颜色转移相当于沾色灰卡的2级或AATCC彩色样卡的2级1.5级一颜色转移相当于沾色灰卡的1-2级或AATCC彩色样卡的1.5级1级一颜色转移相当于沾色灰卡的1级或AATCC彩色样卡的1级同一样品如测试了多块试样,取每块试样的测试结果的平均值,精确到0.1。报告报告9.5评定的级别说明是干测试还是湿测试。10.3说明评定是使用AATCC沾色灰卡还是使用AATCC彩色样卡。贮存时颜色转移AATCC163Colorfastness:Dyetransferinstorage;Fabric-to-Fabric——色牢度染料在贮存时的迁移性由织物向织物由AATCC技术委员会RR92于1985年制定在1986、1992、1997、2002年编辑修订并重申;在1987年重申;在1995、2001年编辑修订目的和范围由不同颜色部分组成的成衣,在储存时有时会发生染料由一个区域向另一区域迁移的情况,通常是由深色部分向浅色部分迁移,这种现象不同于升华,因为它是在低于升华温度下进行,而且非升华染料也会发生此现象当不同颜色的成衣叠在一起相互接触时,会发生染料的迁移,一般来说,在潮湿情况下,染料的迁移会加速,所以在温暖潮湿的气候里或衣服在储存前刚被水蒸汽处理过的情况下,这种现象会更严重,使用塑料袋储存衣服时,塑料袋会保持衣服存入时环境的湿度,根据放入时织物的情况,会加速或抑制染料的迁移此测试方法是用于评价在延长的储存期间颜色迁移发生的可能性,一般来说,如果在第7章(测试程序)中特定的条件下没有发生染料迁移,那么就认为在储存中或延长期间不会有此可能发生此测试方法也可用于评估涉及到整理后的染料迁移的潜在可能性,一些染料本身比其它染料更容易迁移,而一些化学处理和整理会加速迁移原理染色后和整理后的测试样本夹于预湿的多纤维贴衬和指定的另一织物之间,室温下置于汗酸牢度测试仪中48h,干燥后评级术语3.1色牢度(Colorfastness):如材料在进行操作、试验、储存或应用时,该物质的颜色变更抵抗能力,或该物质的颜色转移往邻近的物质的结果3.2染料(Dye):以分子分散的状态,有一定持久性的,被施加到基材上或是在基材上形成的着色剂3.3迁移(transfer):在纺织品的加工、测试、贮存和使用中,基体中或基体间发生的,化学品、染料或染料在纤维间的运动安全措施注:这些安全措施仅作为信息提供。作为测试过程的辅助措施,安全正确地进行实验操作是操作者的责任。生产商必须对安全细节如安全数据表及其他生产商的推荐进行指导所有的0SHA标准和规定也必被参考和遵守应遵守实验室惯例,在实验区应始终配戴安全防护眼镜在操作实验室测试设备时,应遵守供应商提供的安全建议遵守电器安全,在接触处要确保有合适的防护,不要拆除电器上通常的防护装置,建议使用脚踏开关设备与材料AATCC汗酸牢度测试仪(见11.1)聚乙烯塑料袋,尺寸应足够大,以便装入汗酸牢度测试仪,可能会用到大小合适的专用袋AATCC#10多纤维贴衬织物(见11.1)5.4与试样同纤维成分的白色织物,如没有合适的,则按AATCC8定义的棉布蒸馏水或去离子水5.6能装50ml水的蒸发皿或玻璃杯,湿海绵也可使用彩色转移灰尺(见11.1)沾色用灰尺(见11.1)试样6.1从被测试的染色织物上剪取5.7x5.7cm(2.25x2.25in.)的测试试样准备5.7x5.7cm(2.25x2.25in.)的多纤维贴衬织物和5.7x5.7cm(2.25x2.25in.)的白色织物样本测试程序选项17.1.1将多纤维贴衬织物和指定的白色织物作对应夹层面浸入24土3°C(75土5°F)的蒸馏水或去离子水中(见5.4),使这些织物的轧液率在100-110%之间(见11.2),不要浸湿被测试试样,以防染料或整理剂在测试之前迁移7.1.2将染色后的测试试样夹于预湿后的多纤维贴衬织物和预湿后的白色样本之间(见5.4)7.1.3将夹好后的样本(按7.1.2准备)夹于汗酸牢度测试仪的两块干净的平板间,按AATCC15程序8.4.1设置汗酸牢度仪,除了将仪器放于烘箱中外7.1.4将汗酸牢度测试仪连同装有至少50ml蒸馏水或去离子水的蒸发皿(以维持较高的相对湿度)一起放入聚乙烯塑料袋中,如果不是使用专用袋则用绳子或橡胶带密封塑料袋口,在室温下(24土3C)放置48h,小心处理汗酸牢度仪以免落入装水的蒸发皿7.1.5打开汗酸牢度仪封口,从仪器中取出试样分开夹层,使试样在室温下自然干燥选项2对某些染色后或整理后的织物可通过引加速测试程序可得到大致相同的结果,即将测试仪(见7.1.4)放于38土1°C(100土2°F)的焙烘箱中4h(见11.3)评估在样本干燥后,检查多纤维贴衬织物和白色织物的颜色迁移,按照彩色转移灰尺和沾色用灰尺,分别评估多纤维贴衬织物每种纤维类型和白色织物的沾色(见11.4),记录使用灰尺类型5.0级—迁移可以忽略或无迁移级—颜色传送与测污本色比例尺上的4-5级相同。4.0级一颜色迁移与AATCC颜色传送比例尺上第4行或测污色比例尺第4级相同3.5级一颜色迁移与AATCC颜色传送比例尺上第3.5行或测污色比例尺第3级相同3.0级一颜色传送与AATCC颜色传送比例尺第3行或与测污色比例尺第3级相同2.5级一颜色传送与AATCC颜色传送比例尺上第2.5行或测污色比例尺第2.5级相同2.0级一颜色传送与AATCC颜色传送比例尺上的第2行或与污色比例尺第2级相同1.5级一颜色传送与AATCC颜色传送比例尺上第1.5行或测污色比例尺第1.5级相同1.0级一颜色传送与AATCC颜色传送比例尺上的第1行或与污色比例尺的第1级相同测试报告确定在组合试样中使用的白色织物的类型(见5.4和11.5)若含水率不在100-110%之内,则记录确切的含水率(见11.2)记录灰卡使用的类型记录多纤维贴衬织物的每种纤维类型的沾色级数,以及白色试样的沾色级数,作为染料迁移的级数AATCC15—2002耐汗渍色牢度1.目的及适用范围这一检测方法是用来检测在酸性汗液的作用下,着色物质的色牢度。此法适用于染色的、印染的或是其它的形式的有色物质,如纤维、纱、和一些织物。RA52委员会所从事的工作与一些有限的工作相关。在这之前有酸性、碱性检测。但是结果这些检测技术被取消了(见13.1)。原理有色的织物样本以及其它的纤维材料在模拟的酸性汗液中浸湿,然后进行挤压和在逐渐增大压力的情况下慢慢干燥。在条件控制好以后,再评价其颜色的改变,并对于其它的纤维作颜色的改变评价。术语解释3.1色牢度,n一在生产、检测、和使用这种材料的环境中,由于一种材料暴露在相应的条件下,这种材料所表现出来的保持颜色的持久度,或是着色剂的性质的稳定性。3.2汗液,n—汗腺分泌的一种盐溶液。安全防范措施注释:这些安全措施只供参考。在测试过程中只起到辅助作用,不必完全照作。在测试过程中使用者有责任采用安全的、恰当的技术来处理样品。厂商必须提供详尽的细节,诸如材料的安全数据表等,以及其他厂商的建议。同时还必须附有所有的OSHA标准和规则。测试工作者必须具备很好的试验操作技能,同时在试验场所要佩带安全眼罩。小心使用所有的化学试剂观察浸染机的安全保险。在衬垫上的保护装置不能取掉。确认在所有的夹点有良好的保护装置。对于机动浸染机,推荐使用脚控装置。仪器、材料和试剂AATCC汗液检测液,汗液计或是等同的装置(附带塑料或是玻璃盘和这些装置)。见13.2章和图1、图2。对流烘干机。5.3精桷度为正负0.001克的天平。10号多聚纤维检测纸或是FA(见13.3)5.5精度为正负0.01的ph计9级AATCC型彩色转移度计和染色灰度计(见13.4)5.7颜色改变灰度计(见13.4)5.8绞拧机(见13.5)5.9AATCC型白色打点纸(见13.4)5.10酸性汗液图1AATCC耐汗测试仪试剂的制备制备酸性汗液:在1升的烧瓶中装上一半的蒸馏水,加入以下物质:10±0.01克的氯化钠、1±0.01克的乳酸,USP85%,1土0.01克的(磷酸钠、磷酸二氢钠和磷酸氢二钠,0.25±0.001克的1组氨酸盐酸盐,并使之完全溶解。然后把烧瓶中加入水使总体积是一升。6.2用PH计0测定6.1的溶液的PH值,如果其PH值不在4.3土0.2的范围内,弃去所配的试剂,再重新配制,配制时保证所有的组分的质量精确。由于PH试纸不准确,不推荐使用PH试纸测定PH值。6.3不要使用配制后放置三天及三天以上的汗液溶液(见13.7)。核查对于仪器设备进行不时的的检查并记录结果于高记录表中。下面就是避免错误结果的做法和注意事项。7.2对于作为标准样品的,染色很浓的、浸汗处理的布条,应在室内并在中等可见度的情况下使用,并且用三个样本作汗水检测。应定期进行垂直检测,并且每一次检测时都要使用新的或是没有染色的纺织品。不一致的颜色迁移说明是如下原因造成的:不正常的浸润过程,或是由于检测器中的布条打折而引起的受压不均一。出现这样的情况就应检查浸湿过程,并确认是否水平,或是检查此过程是不是严格遵守规程。此外还要检查所有的布料薄片,以确认它们是否平整。测试样品样本的编号和尺寸&1.1剪6X6土2厘米的样本,和同样尺寸大小的复合测试织物。不要使用边缘连在一起的的检测布,因为这会导致边缘的变薄,进一步导致检测过程中的压力不均一。样品的制备使用时把复合测试织物,放在检测样本上或是和样本逢合在一起。没有染色的原始样本以及复合测试织物将待检测的样本夹在中间。过程9.1把每个样本(8.1和8.2中制备的)放在9厘米的直径和2厘米的浓度的培养皿中。加入新配制的汗液直到汗液的深度为1.5厘米。把样本放在中间浸泡30±2分钟,并在浸润的过程中间或地振动以保证完全浸润。难以浸润透的织物,则采取交替浸润样品的方法,并把浸润的样本放人拧绞机直到其被汗液完全浸润。图2汗渍测试仪9.2过30±2分钟以后。让布条样品从垂直于拧绞机轴的方向进入拧绞机(所有的布条同时通过)称量每一布条和重量,确认其重量是它原始重量的。2.25土0.05倍。由于有的纺织品在通过拧绞机的时候不能吸附一定的汗液。这样的样本则应在染色以后使用白色AATCC打点纸(见13.4)。由于染色度是随保留的溶液的量上升而上升的,为了得到给定结构材料的一致的检测结果,则要提取每一个样本的结果。把每一个检测样本放在一个做了记号的树脂或是玻璃表面皿上,使布条的排列方向和盘的长方向保持垂直。9.4可利用的仪器AATCC汗液检测仪把样品平均分配在21个盘里,并把玻璃盘放于汗液检测器里。不管样品的编号,把21个盘放在一起。在把最后一个盘放到顶端位置时,把两个盘用平衡弹簧固定,在顶部放上3.63物,使得在压板下的总重量达到4.54千克。并扭动螺丝钉来固定压板的位置。去掉重物把21个盘一起放人烘箱。汗液检测液把样本平均分配在21个盘里,然后把盘放在汗液检测仪中。不管样品的编号,把21个盘放在一起。盘放在有固定金属片指示标和另一端可移动的指示标之间的垂直位置。调节螺丝使之产生4.54千克的压力。用一个螺丝固定样品。去掉压力表把样品放人烘箱。另一个样品单元加人另一个测量单元,并重复装载过程。?9.5在烘箱中,控制温度38±1度,加热负载的样品单元,时间为6小时土5分钟。定期检查烘箱的温度确保在检测过程中的温度不超过要控制的温度。把检测器样品从烘箱中取出,并把样品分批,把多聚纤维分出,并分离相似的纺织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