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家风家教家规征文4篇_第1页
最新家风家教家规征文4篇_第2页
最新家风家教家规征文4篇_第3页
最新家风家教家规征文4篇_第4页
最新家风家教家规征文4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最新家风家教家规征文 4 篇中国是一个重视家庭教育的国度,在历史上给我们留下了很多的经典著作,如三字经弟子规等,还流传下来许多与家教相关的历史故事,如孟母三迁、岳母刺字等。那么如何将家教传统与新时期的生活相结合?如何在当下更好地开展家庭教育?央视四套播出的文明之旅访谈专题节目中,著名文化学者于丹与大家探讨了“家教的学问”。1.教孩子厚道做人是最基本的家风现在经常有排行榜,在讨论家庭要有多少资产才能传承下去。其实在中国人的传统概念里,最大的家庭资产就是家教和门风。中国是一个家邦社会,过去中国的风俗里就有它的伦理规矩,过去说张家村、李家店、赵家祠堂等,一个村的人都是同姓,他们的孩子做错了事,去跪祖宗祠堂,觉得没有脸面见祖先。很多祠堂里是有家训的,即使是寒门,也说自己是有门风的。陶渊明的曾祖父陶侃从小生活特别贫寒,他妈妈靠给别人扎鞋底等粗活供他念书,陶侃一步步往上走,他后来就做了鱼梁小吏,有一点小权力,他把那些腌制好的罚没的鱼给妈妈送去。他妈妈给他写了一封信:“尔为吏,以官物遗我,非惟不能益吾,乃以增吾忧矣。”大意就是,你是一个小吏,你把官家的东西给我送来了,你不能给我任何增益,反而给我增添了烦忧。这样的妈妈真是深明大义,正是有了这样的妈妈,陶侃后来才能官至大司马。什么是真正的家教门风?首要的就是要明辨是非,要知好歹。现在有许多孩子不知好歹,甚至做出伤天害理的事。在那个贫瘠的时代,农民守着古训的时候,孩子敢不知好歹?敢伤天害理?那是要跪在祖宗牌位前挨板子的。于丹痛心地说,过去孩子要是伤害一个小动物,家长会说这孩子怎么这么伤天害理,但现在,一群大学生虐待一只小猫,看着老猫急得哀号,这样的事已经屡见不鲜。过去的人大都不能识文断字,但是却通情达理,大多数人的家教和门风都教孩子厚道做人,勤俭持家,守着农民的本分,不能辱没祖先,这是基本的家风,也是家庭教育的基础。首先要教育孩子做一个明辨是非的人,说成大白话就是人得知道好歹。2. 母亲在家庭教育里扮演重要角色在中国古代传统家庭中,女性虽然大都不识字,经济不独立,甚至连个独立的身份都没有,但却扮演了很重要的地位。女性的重要性看一个字就知道了“安”,家中有女才是安。无论古代还是现代,一个女人上不闹婆媳矛盾,中夫妻不打架,下与孩子没有代沟,这样一个家就和顺了。女人是管整个家的和睦和文明传承的,中国人的观念中,建功立业有两个“ting”,男人建功立业在朝廷,女人建功立业在家庭。从这个意义上讲,家庭的地位一点不弱于朝廷,因为能不能把孩子教好主要就在于母亲。三字经里“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和“孟母三迁”的故事,讲述了母亲在家庭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孟母自己不见得认多少字,她给孩子讲道理,就是看到孩子回来,问功课时看到孩子漫不经心,就把织到一半的布一刀割断了,告诉他不成材就是这样的,这就是朴素的女人用手里的活儿来讲道理。她自己没读多少书,但是一看街坊吹鼓手,成天吹吹打打的,觉得孩子学这个不行,搬了;再一看,这家是屠夫,成天杀猪宰羊的,也不行,搬了;什么时候到旁边有户读书的人家了,觉得孩子能跟着他学念书,才留下。这是朴素的母亲,但这也是了不起的母亲。过去中国古代母亲的故事特别多。如“岳母刺字”,岳家军从岳飞到岳云,子子孙孙送上国家的沙场,这是通情达理的妈。而国语记载了鲁国大夫公父文伯的故事。退朝后公父文伯看到母亲在家织布,他说,“我都上朝官至大夫了,母亲还在家织布,传出去会让人笑话的。”公父文伯的母亲对儿子说了一段话,就是著名的论劳逸:“你知道古代的圣贤怎么治理人民?就是把百姓带到特别贫瘠的土地上让他们安居,因为只有开垦贫瘠土地的人才特别勤劳,才能发现自己的能力,他获得的东西才会特别珍惜;而沃土不养能干的人,沃土养懒汉,因为他靠天吃饭。生于沃土本来应该是件幸运的事,但有多少人生于沃土本身有出息?”公父文伯的母亲说,从古至今女人都要干家务,国君的妻子要亲手给丈夫织帽子上的缨子,官宦的妻子要给丈夫做祭祀的祭服,普通老百姓就要给丈夫缝衣裳。她说我现在是个寡妇,我不管儿子做多大的官,男耕女织,我做的是我的本分。过去的女人眼中,一个家门的门风是她们一辈子的信念,相夫教子、传承子孙、当好人,这就是妈的责任。家中有女才是安。母亲的肩膀,先担得起家风,传承得了这个家庭里的正直和善良,这才是天职。3. 教孩子从小学会独立承担责任当今的家庭中,不仅仅父母在家庭当中承担教育的角色,由于很多家庭都是祖父母、外祖父母在一起生活,所以隔辈教育现在也是一个非常热门的探讨话题。这是当下社会特别现实的一个问题,六个大人供着一个孩子,那这个孩子就是宝塔尖上的孩子,所以这种孩子现在叫“六一儿童”。我老开玩笑说中国人现在好多词都变了,过去养孩子吧,叫拉扯孩子,就是拉一个扯一个,后头还跑着俩。现在你敢拉谁扯谁啊,都是供奉的。都说隔辈亲,你去看周围的老人,不管说她身上疼啦,不舒服啦,看到孙子的时候,立马精神百倍,这叫“孙子疗法”。你再看带孙子的老人,不管这个爷爷曾经是个多么严厉的将军,这个奶奶曾是一个多么有规矩的大学教授,一带孩子,规矩全没了,这就要说到在家庭教养中,祖父祖母要给孩子什么。为什么现在有好多年轻人说,这现实世界太残酷了,这跟年轻人进入社会的态度有关,你以什么态度进入现实,如果老是像对你爷爷奶奶、爸爸妈妈这样,凡事过于依赖,推卸责任,那进入社会,还有人能让你这么埋怨吗?一个人能不能够融合社会,要看在家里老人是怎么对他的,其实,老人往往因为自己的溺爱,反而让孩子长成一个不自立的人。无论是否隔辈教育,家庭教育都一定要让孩子从小能独立承担,家教里首要的是明辨是非。第二点,一定要让孩子从小能独立承担责任。老人教孩子有一种现象。即孩子做错事老人会出来和稀泥,且多以“孩子还小呢,他不懂事”为借口帮孩子推卸责任。这其实是个伪命题。孩子小时候是最懂事的时候,因为小孩正是学规矩的时候。一个四岁的小男孩,不管他在家打碎了一个水晶花瓶,还是踢碎了邻居家的窗户,只要他能出来说对不起我错了,没有大人会出来跟小孩子计较,都会挑着大拇指说小孩会道歉,真棒,但是如果说他太小了,算了。那么等到这人 40 岁,还是会一直推卸责任,不是怨天就是尤人,其他人会怎么对他?四十岁的人要是这样,大家就会嗤之以鼻,所以说一个人有没有承担能力,是从他四岁时候决定的。西方人教孩子从小独立,但东方人都觉得要呵护,这是为什么?在这其实也跟农耕文明有关。中国是家邦的社会,而西方从古希腊开始,就是城邦的社会,很多城邦的社会很早进入了工业文明,孩子在这个社会里,要一个一个割离出去谋生,而中国呢?我们是家族都维系在土地上,过去中国家大业大,往往是一辈子大家都住在一起,但是今天的中国不一样了,中国今天在走城镇一体化的道路,这个一体化的进程非常快,看看现在的单元楼,还能够是像过去那样大家都聚在一起吗?在社会结构、生活方式都已经变得个体、越来越独立的情况下,只有教会孩子独立,那么孩子才能走得出去。今天中国的变化在世界上来看都是变得最快的国家之一。我们的育儿理念,一方面要有传统的教养,另一方面也得有国际的概念。教一个小孩子独立承担,这既是中国的古训,也是国际的要求。你让他有了这个概念的话,他以后就会觉得世界不给我什么那是本分,世界给我什么是情分,不给我我自己可以创造,给我我就感恩,咱们别把孩子教得世界不给我啥都是亏欠,只剩下抱怨了,那不就没有感恩了吗?家风家教家规征文家,是温暖的港湾,当我们开心时,可与家人畅怀庆祝,当我们失落惆怅时,家成为我们的避风港,给我们以心灵上的憩息。可无规矩不成方圆,感性的认识亦不能缺乏理性的认知,这便是家风的由来。家风是一个家庭在世代传承中形成的一种较为稳定的道德规范、传统习惯、为人之道、生活作风与生活方式的总和,它首先体现的就是道德的力量。道德是立家之本,是一个家庭成立的根基,也是家庭成员能更好成长的精神氛围,从古代的颜氏家训,到现今的傅雷家书,从“孟母三迁”到各家家风独具特色。良好的家风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形成,而是需要长期的熏陶与积淀,加强教育,反复练习,使之成为成员们都自觉遵守的道德标准。良好的家风需要正确的认识。乐于助人为善,勤俭持家为善,努力坚强为善;好逸恶劳为恶,助纣为虐为恶,遇事高高挂起为恶这些认识都有赖于个人价值观的评判标准。良好的家风需要严格规范自己。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孩子的行为与思想,都是建立在父母的基础上,只有为人父母者严于律己,树立一个良好的模范标准,才能对孩子产生有利的影响。良好的家风需要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提倡多读书,多看报,展开以知识为主题的家庭辩论会,积极以家庭的形式参加社区活动,多与人交流,使人有所收获,有所感悟。倘若一个家庭缺乏家风,只有溺爱和纵容,就如同一棵参天大树,无论外表多宏伟壮观,可事实上树的根早已老化腐烂,都不用狂风骤雨,大点的风一吹就倒了。每次提起家风家训,我总会不由自主地想起了自己的母亲。我的母亲不高,身材胖胖的,笑起来甜甜的,像冬日里的暖阳。闲暇时她总爱提起年幼时候的事,家里兄弟姐妹多,九岁才开始上学,虽然很努力吧,但总容易碰钉子,成绩也没有大的起色,以至于高三之后,高考不佳,也就没有进入大学。可母亲似乎一直对学习有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情节,毕业后就一直在书店任职。每次说起这些,母亲挂着笑容的脸上总带着一丝无奈,可能是为自己努力却得不到应有成绩的失落,也可能因为没有经历过大学生活的遗憾。即便母亲学历不高,但我的价值观与道德观都源于母亲的教育。我小的时候不爱学习,一味贪玩,每次和小伙伴玩起来就容易忘乎所已,什么事都尽抛在脑后。大概是六岁左右的时候,那时候已经临近期末考试,试卷一张接一张积压起来,我的心思也不在这,总想找隔壁家的小姐姐玩,心生一计,对母亲谎称作业已经做完了并且今天是小姐姐的生日,我想陪她过生日。母亲虽不大情愿可好歹也放行了,疯玩后却因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