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规制对绿色技术创新影响机制研究论文_第1页
环境规制对绿色技术创新影响机制研究论文_第2页
环境规制对绿色技术创新影响机制研究论文_第3页
环境规制对绿色技术创新影响机制研究论文_第4页
环境规制对绿色技术创新影响机制研究论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3.环境规制对绿色技术创新影响机制分析3.1 绿色技术创新的特征及影响因素3.1.1 绿色技术创新的分类绿色技术创新主要在污染治理技术创新、绿色产品创新、绿色工艺创新和绿色意识创新四个不同的层次上进行。1 一是污染治理技术创新,是指在生产和消费过程中产生的环境污染进行治理,并对污染提出预防措施的技术创新。2 二是绿色产品创新,指的是通过对各种节约能源、原材料的研发,以减少对昂贵或稀缺原材料的产品的消耗,同时这些使用的材料中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小甚至没有,并且对环境的影响少以及可以循环利用。3 三是绿色工艺创新,包括以减少生产过程中污染产生的清洁工艺为目的的技术创新和以对已产生污染物排放的末端治理为目的的绿色技术创新两个方面。有了清洁工艺技术创新,废物和污染物的生产和排放可以大量的减少,降低了物耗、能耗的同时,最终降低整个工业活动对人类环境的危害,而且可以降低人们生产活动中利用资源的成本,提高了产品在品质上和价格上的竞争力。4 四是绿色意识创新,主要是指培养人们在保护保护环境的同时形成减少污染的意识的过程,如绿色教育、绿色营销和绿色消费等。从技术实施的应用对象可以将绿色技术创新划分为绿色产品创新 ( GPD) 和绿色工艺创新( GPG)。绿色产品创新是指设计开发、生产可以节省资源、降低能耗,或者减少污染物排放,符合环保要求的绿色产品。绿色工艺创新主要通过工艺更新、设备改造、废物循环利用等途径,有效降低排污量,减少工艺活动对生态环境的破坏。3.1.2 绿色技术创新的特征绿色技术创新是以改善生态环境、提高人类生活质量等社会效益、获得潜在的经济效益为目的,既是一项使绿色技术、产品商品化的经济活动,又是一项使绿色技术成果公益化的社会活动。因此,绿色技术创新的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绿色技术创新改变了传统技术创新单一的只顾追求工业产值和商业利润,而忽视人类生命健康的发展。绿色技术创新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把生态系统和科学技术融合起来,推动自然和生态的和谐发展,从而将社会、自然、生态三大效益统一起来。既使工业生产得到更好的发展,也不影响对环境的保护,是与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保持一致的。其次,绿色技术创新具有节约资源、保护环境、资源循环再生性。绿色技术创新是在循环经济发展中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循环经济是以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使用、再循环”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益为基本特征的社会生产和再生产范式,是尽可能减少环境污染和对资源的消耗,使人类免受环境污染对生命健康造成的威胁。绿色技术创新是生态系统和科学技术融合起来,使人类少受环境污染的侵害,节约资源。再次,绿色技术创新在企业生产过程中引入生态化。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只会注重创新的过程,而忽视环境污染治理的效果。目前,环境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绿色技术创新的出现更为企业所用,克服了传统技术创新理论所带来的弊端,技术创新生态化是全面的考虑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的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平衡,是与可持续发展相协调的。3.1.3 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因素1 基于制度理论的外部因素制度是如何影响企业决策呢? 总体而言,一种方式是,制度对企业产生压力, 即制度压力。第二种方式是制度环境对企业产生的支持作用,即制度支持制度支持指的是管理部门为企业提供政策、资金和信息等方面的支持。学者从不同视角通过实证研究分析了制度环境对绿色创新的影响。一种认为制度压力(规制、规范和认知)会促进内部绿色管理实践(绿色设计、内部环境管理和绿色产品补贴) 行为,规制压力负向影响外部绿色供应链管理( 顾客合作)。第二认为基于电子行业的数据,绿色要求( 法定和非法定) 对绿色产品创新和绿色过程创新的影响作用不显著。第三是认为规制会促进绿色产品和绿色过程创新;而供应商的绿色供应会促进绿色产品和绿色过程创新。第四是利用结构方程模型对企业绿色环保创新实践的制度压力及其实施效益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 强制性的政府环境法律法规和竞争压力对企业绿色环保实践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激励性的政府环境法律法规和客户环保压力对企业绿色环保实践的影响并不显著。第五在研究排污税、排污许可证、统一的排放标准三种环境规制政策与企业采纳绿色技术程度之间的关系发现,当传统技术和绿色减排技术的边际减排成本( MAC) 曲线存在交点时,三种规制政策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与扩散的影响模式相同;企业采纳绿色技术的程度与环境规制政策强度呈现倒 U 型 关系,若考虑企业的边际减排成本等异质性,则企业采纳绿色技术的程度与环境规制政策之间的关系会呈现更为复杂的非单调关系,可能存在倒 W 型。通过借鉴利益相关者理论,对社会系统中参与企业绿色创新的利益相关者进行利益权利分析,构建政府、企业与公众消费者之间的三方演化博弈模型,污染抵制措施在一定程度上会促进绿色技术创新的扩散;高强度的污染税收、低强度的公众环保宣传与适度的创新激励补偿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促进效果最明显;公众对于绿色技术创新的推广促进其在社会系统中的扩散 而政府对于绿色创新技术的过度推广,则会降低绿色创新扩散效率。2 基于市场理论的外部驱动因素基于环境市场理论,除了降低环境污染的公共收益,绿色产品还可能为顾客带来私人收益,市场也是推动绿色技术创新的重要因素。在制度环境压力下,企业期望利用绿色技术创新实现产品差异化,进而获得持续竞争优势。但是顾客可能不情愿以较高的价格购买仅仅是贴有绿色标签的产品,顾客抱怨这些绿色产品除了降低环境污染,对顾客而言并没有个人价值。例如消费者对电动车的认可度并不是很高,如果产品除了降低环境污染,还可以为顾客创造附加价值,那么消费者就愿意支付较高的价格购买绿色产品,例如绿色食品和玩具。因此,顾客收益也是决定企业进行绿色技术创新的重要因素。同时,潜在的绿色市场和低成本的能源需求也是导致企业进行绿色技术创新的重要因素。学者们还从实证研究分析了顾客需求以及利益相关者对绿色技术创新的推动作用。例如,国外顾客的要求会促进绿色产品创新和绿色过程创新。利益相关者和外部投资者的要求会促进绿色过程创新。因此,在绿色消费市场逐渐兴起的背景下,与制度环境相比,市场环境也对绿色技术创新有更强的驱动作用。3 企业内部因素对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作用企业内部的组织要素是企业的绿色资源,是企业进行绿色技术创新,从而构建持续竞争优势的基础。而影响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内部要素主要包括绿色导向,绿色技术能力等。绿色导向指的是企业对于环境保护管理认知过程,分为内部绿色导向和外部绿色导向。内部绿色导向指的是企业对于环境保护承诺的内部价值和伦理标准。内部绿色导向是一种建立环境保护政策和程序的企业文化的过程,体现在可持续发展信息报告,及对员工的环境培训。外部绿色导向是满足外部利益相关者环境需求的认知过程。关于绿色导向对绿色创新的影响,学者也进行了相关的实证研究, 认为内部和外部绿色导向,会导致企业采取环境公司和市场战略。研究表明预期经济收益会正向影响绿色技术创新,而冗余资源以及利益相关者压力会调节二者的关系。4 结合外部和内部组织要素对绿色技术创新的驱动作用构建环保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技术情境创新动力机制模型,基于二手数据的研究结果表明, 技术能力是环保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直接驱动因素,而企业文化、市场导向、政府政策与行为是对技术创新,关系具有调节作用的情境因素。其中,企业文化是内部情境因素,市场导向政府政策与行为是外部情境因素,三者共同调节技术创新关系强度,面对同样的外部环境,不同企业的内部要素的差异,例如绿色导向绿色技术能力差异,会导致企业选择不同的绿色技术创新类型。3.2 环境规制对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机制3.2.1 环境规制对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环境经济学主要关注环境规制对企业竞争力的影响以及不同规制工具对企业创新行为可能产生的不同影响。环境规制是将外在成本内部化的一种政策手段,一般可分为行政型规制、经济型规制和社会型规制。基于环境经济学视角的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环境规制工具选择对企业绿色创新的影响,以及环境规制是否能达成经济绩效与环境绩效的双赢。研究的基本理论框架如图 1 所示环境规制政策可以分为直接命令管制手段(如市场准入、环境标准等),依赖市场的经济手段(如排污税、排污权交易等)和相互信息沟通手段(如自愿信息披露) 三大类。我国环境规制政策主要划分为命令控制型、市场激励型、非正式型三种类型。环境规制与技术创新之间的关系主要有四种观点:1 环境规制制约经济发展,削弱企业的技术创新强制性的环境规制迫使企业改变工艺流程和技术,妨碍企业开展绿色技术创新,并导致生产率下降。认为环境规制导致企业的成本增加,进而抑制技术创新。 另外实证研究表明环境规制带来额外的成本,为了满足规制的专有技术,影响企业技术创新2 环境规制政策促进技术创新设计得当的环境规制政策能促进技术进步和技术扩散,带来“创新补偿”。环境规制政策强度与绿色技术创新和采纳程度存在单调正向关系,即规制政策越严格,企业研发动机越强,减排技术的扩散程度越大。国际古诺寡头模型认为,若要求企业实现更高水平的减排量,则 MAC 递增的技术会被 MAC 递减的技术所取代。从长期来看环境规制可以促进企业的技术进步。通过实证研究认为,环境规制对技术进步的促进作用呈现长期的动态均衡关系。3 环境规制是否激发技术创新存在不确定性 研究表明研发动机和减排资本投入量存在非单调关系,认为环境规制与技术创新不存在明显的相关关系,环境规制政策并不会显著促进技术的扩散。欧洲通过问卷调查,认为环境规制对技术创新具有抑制和激励双重效果。4 不同环境规制政策和强度对技术创新的影响存在差异学者从理论上证明了不同环境政策工具的技术创新影响,认为预期边际收益曲线较为平坦时,采用税收手段比单纯采用命令-控制手段对技术创新的促进作用更大。通常市场工具比命令-控制工具更有利于技术创新。认为环境规制与绿色技术采纳程度之间存在非单调关系。设计科学合理的环境规制能积极引导和激发企业的绿色技术创新与扩散,命令-控制型环境规制政策对技术创新的激励作用不显著,而市场激励型和自愿型环境规制政策对技术创新产生显著的积极作用。排污税、拍卖的排污许可和可交易的排污许可证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恰当的排污税率和排污许可价格对绿色技术创新与扩散产生积极作用,若政府对可交易排污许可不做任何限制,则排污税和拍卖的排污许可对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无差异,可交易排污许可政策的激励作用微乎其微;如果政府限制可交易排污许可数量,那么三种规制政策的效果无明显差异。3.2.2 建立数学模型,分析得出结论环境规制( ER)作为主要解释变量难以衡量,数据比较难以获取,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表明环境规制评价的指标主要有: 企业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废水排放达标率、污水费率、企业平均承担的污染费用、治理污染投资、排污费收入排污费/GDP 污染治理投资/GDP 治污设施当年运行成本/工业产值(或主营业务成本)、GDP 能耗、双重指标和综合指数法等。污染治理投资、治污设施运行费用、主要污染物排放排污收费是从治理角度考虑的,GDP /Energy 等指标从规制效果来衡量。鉴于命令控制型环境规制主要表现在,企业为满足规制标准指标时所体现的污染物排放达标率及污染物处置情况,因此本文结合目前污染物排放对环境的危害和数据的可获得性,采用综合指数法构建综合测量体系,选取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二氧化硫排放达标率、烟尘排放达标率粉尘排放达标率、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工业固定废物处置率 6 个单项指标来评价命令控制型环境规制综合指标。将“生活三废”排除在外,以“工业三废”数据更能反映政府对企业环境规制的真实状况;排放达标率、利用率和处置率更能真实地反映环境规制的执行力度和污染治理效果。3.3 不同规制方式对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机制(建模分析)目前环境规制政策主要包括命令控制型、市场激励型和自愿型规制政策。由于我国目前自愿性环境规制的实施还处于起步阶段,公众通过信访或谈判等方式参与环保活动,尚缺乏非正式环境规制的数据资料且难以量化,因此本文从命令控制型和市场激励型环境规制政策的角度,研究环境规制对不同绿色技术创新类型的影响。对模型采用对数形式进行转变,构建如下的实证模型,如下所示:其中 i 表示各个地区;t 表示年份;T i,t 表示绿色技术创新指标;E i,t为环境规制强度指标;K i,t 代表其他控制变量; i,t 是随机误差项( 复合误差项); 为待估参数,参数 和 的正负和大小说明了解释变量和控制变, 量对绿色技术创新影响的程度和方向。1 采用极值法将 6 个单项指标进行标准化处理,计算公式如下:2 计算各单项指标的调整系数,对各指标赋予不同的权重,计算公式见:3 计算各地区各项污染物达标排放的环境规制指数和总体环境规制指数,计算公式见:企业绿色技术开发与采纳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环境规制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决策的影响,也受到其他与技术进步密切相关的一些控制变量因素影响,本文主要考察下列控制变量,详见下表 1:表 1 主要控制量说明变量名称 变量代码 衡量指标行业集中度 CNR 大中型企业资产合计和地区总资产的比值企业环境管理战略 EEMS SO2 去除率公众参与 PP 环境新房中的来信总量外商直接投资 FDI 2015 年为基期的 GDP 平减指数进行调整后的实际 FDI人力资本投入 EDU RD 人员折合全时当量(人年)物质资本投入 CAP 研究支出占 GDP 的比重市场化指标 PRI 从政府行为、经济主体、要素资源、产品市场和市场制度 5 个方面计算国有企业比重 SOE 国有资产总计和地区资产总计的比值3.3.1 命令-控制型环境规制对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机制表 2 命令控制型环境规制对绿色技术创新影响的面板模型估计结果从表 2 可以看出,固定效应模型下,命令控制型环境规制,对绿色产品创新和绿色工艺创新的影响系数分别为-0.395 和-0.418,且通过了 1%和 5%的显著性水平检验,环境规制与新产品能耗、万元工业产值废水排放量具有显著的负相关关系,环境规制水平越高越有利于降低新产品的能耗,减少污染排放,即提高企业的绿色产品创新和工艺创新能力。说明环境规制对绿色技术创新具有显著正影响,环境规制强度越大,越有助于激发绿色技术创新活动。CNR、EEMS、FDI、EDU、CAP 等控制变量也都显示对绿色技术创新的正向影响,尤其是 FDI 对绿色产品创新和绿色技术创新分别 1%和 5%的水平上显著,这表明提高行业集中度水平、积极开展环境管理、充分利用外资、加大人力和物质资本投入,都有助于促进绿色产品和技术开发,并强化环境规制强度对绿色技术的正向影响。PP 的系数为正,说明公众参与未对绿色技术创新起到促进作用。可能的解释是:(1) 目前我国环境普及教育程度低,公众对生态环境保护的认识不足,环保意识水平低。( 2) 信息不对称导致公众对环境信息的掌握不充分,绿色产品创新 绿色工艺创新随机效益模型 固定效应模型 工具变量法 随机效益模型 固定效应模型 工具变量法CNR 0.185 -0.0961 -0.299 -0.0453 -0.0726 -0.433EEMS -0.316 -0.0317 -0.186 -0.514 -0.347 -0.549PP 0.0549 0.252 -0.0044 0.0799 0.005 -0.0548FDI -0.183 -0.149 -0.151 -0.0484 -0.0685 -0.0928EDU -0.199 -0.314 0.004 -0.315 -0.426 0.152CAP -0.0698 -0.0769 -0.112 -0.0753 -0.0346 -0.176PRI 0.195 0.259 0.336 -0.0074 -0.0285 -0.0489SOE 1.047 2.176 3.086 1.339 2.572 3.237弱化了公众参与的积极性。( 3) 公众的环境信访参与形式比较单一,专业化程度很低,对政府和企业的决策影响不大,而且环境信访数据指标存在一定的可靠性和合理性,影响公众参与的评价效果。PRI 对绿色产品创新的影响系数为正,说明抑制了绿色产品创新,这表明当前的市场条件下,还没有体现出对绿色产品需求和管理的有效机制,存在着绿色产品供给和需求的薄弱环节,不能有效激励企业提供绿色产品.而 PRI 对绿色工艺创新的影响系数为负,说明有利于激励企业开展工艺创新,实施源头治理以降低污染排放,满足环境规制要求。SOE 的对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系数分别为 2.176 和 2.572,且通过了 1%的显著性水平检验,说明国有企业比重的提高不利于提升生产技术进步率,国有企业大大弱化了市场竞争,不利于企业开展绿色技术创新。命令控制型环境规制对绿色技术创新的工具变量法固定效应模型实证估计结果表明,考虑环境规制的内生性后,命令控制型环境规制水平与绿色技术创新仍然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环境规制的创新补偿效果依然存在。除了公众参与和人力资本因素对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发生反向变化之外,其他控制变量的影响作用同固定效应模型的结果。3.3.2 市场型环境规制对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机制表 3 市场激励型环境规制对绿色技术创新影响的面板模型估计结果绿色产品创新 绿色工艺创新随机效益模型 固定效应模型 工具变量法 随机效益模型 固定效应模型 工具变量法CNR 0.137 -0.336 -0.854 -0.122 -0.104 -0.858EEMS -0.27 0.0517 0.0144 -0.527 -0.355 -0.366PP 0.52 0.0236 0.0178 0.0714 0.0067 0.0012FDI -0.178 -0.13 -0.113 -0.0238 0.0489 0.00361EDU -0.209 -0.32 -0.282 -0.271 -0.461 0.491CAP -0.074 0.088 -0.0354 -0.0608 -0.0424 -0.0243PRI 0.203 0.23 0.286 -0.0921 -0.0611 -0.0209SOE 1.184 1.399 1.83 1.096 1.932 1.752通过表 3 发现,市场激励型环境规制对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与命令控制型环境规制类似。但是,分析其他控制变量发现,EEMS 与绿色产品创新呈现非显著负相关关系,与绿色工艺创新呈现显著正相关关系 这说明企业环境管理战略未有效激励企业积极开展绿色产品创新,以满足消费者的绿色产品需求; 由于绿色工艺创新直接影响企业的排污水平,因此企业会考虑为提升社会形象而强化环境管理,开展绿色工艺创新活动另外,公众参与和人力资本要素对绿色技术创新的负面影响并未在考虑规制的内生性之后发生变化。4.环境规制的绿色技术创新激励效应检验4.1 计量模型设定厂商在环境规制约束下,将资本和劳动两种投入按配置系数投入到三个部门,以实现厂商长期经营和利润最大化的目标。模型基于内生增长理论建立,属于连续时间型模型。假设 1:污染是厂商在生产合意产出时关联产生的非合意产出,是合意产出的副产品,与合意产出之间满足零零关联假设(null-joint),并且随着合意产出的增加而增加。假设 2:厂商存在三个部门,一个是产品部门,负责产品制造与生产,二是绿色技术研发部门,负责绿色技术的研发和应用,三是污染处理部门,负责污染物的处理,使厂商排放的污染量低于环境规制所要求的排污水平即污染配额。模型涉及如下变量:产出(Y)、资本(K )、绿色技术(G )、治污技术(M )、实际污染排放量(W )。模型忽略劳动投入,因为劳动投入与资本投入在该模型中作用相当具有对称性,为了简化模型,可以将劳动投入标准化为1,人口增长率视为 0。需要明确的是,厂商技术包括绿色技术和治污技术两个方向。其中,绿色技术主要是针对产品生产环节,属于过程控制。厂商通过生产技术进步,改进工艺、更新设备、采用清洁能源等,在提高产品生产率的同时实现节能降耗减污增效,是对产品开发和生产过程的改进,即是在传统意义的“清洁生产”的基础上提高厂商生产率的生产技术。治污技术则是针对厂商产品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进行末端治理,降低在生产中作为副产品的废水、废气和有害物质等的排放。环境规制对厂商技术创新的作用方向具有不确定性,可能促进厂商绿色技术创新也可能促进厂商治污技术创新。具体模型变量设置及假设:(一)投入变量:资本(K )假设资本是内生的,折旧率为 0,储蓄率为 s 外生且不变,同内生增长模一样。因此 t 期资本的增长量为:总资本投入分成三个部分:a kK 的资本用于产品部门的产品生产,b kK 的资本用于绿色技术研发部门的技术研发,c kK 的资本用于污染处理部门的污染处理。因此配置系数:a kK、b kK、c kK 满足:ak,bk,ck ,ak+bk+ck01(二)厂商三大部门(1)绿色技术研发部门假设厂商内部设有技术研发部门,负责绿色技术的研发。绿色技术的提高,一方面能提高单位投入所能生产的合意产出量,即提高厂商的投入产出比(产出/投入),另一方面能降低生产单位合意产出时附带产生的污染量,即降低厂商的污染产出比(污染/产出)。绿色技术由厂商内部研发,是内生的。基于内生增长理论,t 期绿色技术的增长量也采用柯布-道格拉斯形式,为:其中,B 为决定研发成功与否的其他因素,称为转移参数,设 B0; 为资本对绿色技术研发的影响,满足 ;由于对绿色技术在一个部门的应用不会0妨碍其在其他部门的应用,因此在绿色技术研发部门和产品部门都使用全部绿色技术存量 G,其指数 反映了现有绿色技术存量对研发成败的影响,假设。绿色技术的生产函数关于资本和绿色技术的规模报酬为 。0 (2 )产品部门在 t 时期,厂商的产品数量:其中, 和(1- )分别表示资本和绿色技术对厂商合意产出的影响;产品部门生产函数关于资本和绿色技术规模报酬不变。(3)污染处理部门厂商在生产产品的过程中,附带产生污染物,然后由污染处理部门统一将污染物进行处理,以达到排污标准。因此,厂商实际污染排放量 W,等于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总量 Wt 减去污染处理量 WD。因此,本文将 t 期厂商污染实际排放量函数设定为:4.2 指标选取及数据来源4.2.1 指标选取 长久以来,理论界和实物界都认为厂商的目标是实现利润最大化,并据此选择自己的行为以实现此目标。设厂商的收益函数是 PY,即产品价格与产品数量的乘积。厂商的成本函数为三部门资本投入之和(a k+bk+ck)K 并且满ak+bk+ck 。 厂商的利润即为收益与成本之差。1假定厂商在产品市场是完全竞争的,厂商的产品生产不影响产品价格。由于污染具有负外部性,政府对厂商污染排放进行管制,规定厂商实际污染排放量不得超过配额 R。厂商在此约束(一般情形)下,选择自身行为,以最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