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道路交通事故原因分析与对策研究_第1页
我国道路交通事故原因分析与对策研究_第2页
我国道路交通事故原因分析与对策研究_第3页
我国道路交通事故原因分析与对策研究_第4页
我国道路交通事故原因分析与对策研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摘 要针对我国道路交通安全形势日益严峻的现状,在分析我国城市道路交通安全特点的基础上,从交通事故的发生因素出发,分析研究了道路交通事故的宏观规律、微观规律、交通事故的成因进行分析,提出了道路交通预防理论及其实现方法,并针对灰色 GM(1,1)模型进行具体的实例分析。从安全系统工程的角度,提出通过制定科学合理的城市道路交通安全管理规划和建立健全城市交通事故紧急救援系统、加强交通参与者的交通安全意识、综合协调道路交通流管理者之间的关系,以消除道路交通系统中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明确指出当前乃至今后交通安全的发展方向和趋势,规划长远、决策当前,彻底改变目前交通安全工作的事后处理状态,做到防患于未然。对提高交通安全宏观管理整体水平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和应用价值。关键词 交通事故影响因素 , 交通事故规律 , 交通事故预测 , 事故预防ABSTRACT2Aiming at increasingly serious road traffic situation in China, based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urban road traffic safety, and start with the occurrence mechanism of traffic accident, Analysis of the road traffic laws of the macro and micro rules to analyze the causes of traffic accidents,proposed Prevention of road traffic theory and its implementation, And specific examples of gray GM (1,1) model, From the view of safety system engineering, unsafe human behavior and unsafe state of object in road traffic system could be eliminated by formulating scientific and rational urban road traffic safety management plan, perfecting urban traffic accident emergency rescue system, reinforcing traffic participants safety awareness and comprehensively coordinating the relationship among roads, traffic flaw and road administrators. A clear view of current situation and development trend in future are described. “Planning the long-teem, while making decision at present“ would realize the prevention first instead of taking remedial measures after the accident occurred. This study could provide sane guidance and practical value in raising the overall level of traffic safety management.Key words accident factors ,traffic Law ,traffic Forecast ,accident prevention 3目录第一章 绪论51.1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51.1.1 国外道路交通安全状况简介 .51.1.2 我国道路交通安全状况简介 .51.1.3 中外道路交通安全和状况对比分析 .61.2 国内外研究状况综述 .81.2.1 国外研究状况 .81.2.2 国内研究状况 .111.3 主要研究内容及方法 .11第二章 道路交通事故成因分析122.1 道路交通事故宏观因素分析 .122.1.1 教育状况 .122.1.2 法律状况 .132.1.3 道路和车辆设计水平 .142.1.4 社会经济水平 .152.2 道路交通事故成因的微观因素分析 .152.2.1 人的因素 .152.2.2 车辆因素 .162.2.3 道路因素 .172.2.4 道路交通环境因素 .19第三章 我国道路交通事故特点分析.213.1 道路交通事故时间分布 .213.1.1 交通事故的月分布规律 .213.1.2 道路交通事故星期分布规律 .223.1.3 道路交通事故小时分布规律 .233.2 道路交通事故原因分布规律 .233.3 道路交通事故形态分布规律 .243.4 道路交通事故道路条件分布 .263.4.1 道路类型 .263.4.2 道路线形 .2843.4.3 不同路段路口 .293.5 伤亡人员特点 .323.5.1 伤亡人员年龄 .323.5.2 伤亡人员性别 .333.5.3 伤亡人员户口 .34第四章 道路交通事故预测354.1 预测的目的及意义 .354.2 交通事故预测方法的选择 .354.3 交通事故灰色预测方法应用 .364.3.1 交通事故灰色预测的特点分析 .364.3.2 灰色预测模型 GM(1,1)的建立过程 .374.4 道路交通事故评价指标灰色预测实例应用 .38第五章 交通事故防治的对策研究.415.1 人的安全性对策研究 .415.1.1 主动性交通安全预防 .415.1.2 被动性交通安全对策 .425.1.3 建立智能化交通事故预防系统 .425.2 车辆安全技术研究 .435.3 交通事故道路条件的研究 .465.3.1 优化道路设计,改善道路条件 .465.3.2 安全设施的研究 .475.4 交通安全管理方面的研究 .47结论与展望.491 研究成果和结论 .492 进一步研究展望 .49致谢.50参考文献.515第一章 绪论1.1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1.1.1 国外道路交通安全状况简介纵观发达国家的交通事故史,大体可以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为 18991920年,第二阶段为 1920-1945 年,第三阶段为 1945 年至 20 世纪 70 年代初,第四阶段为 20 世纪 70 年代初至现在。前三个阶段道路交通事故总的来说呈上升趋势,其中第三阶段正值发达国家大规模建设和发展的时期,这一时期相当于我国目前的状况。20 世纪 70 年代中叶的石油危机波及世界各国,由于燃料不足致使汽车出行减少,行驶里程受限;同时,许多国家从 20 世纪 60 年代开始实施了一系列综合治理交通,加强交通管理和减少交通事故的措施,在 20 世纪 70 年代后呈现出治理的效果。尽管汽车保有量和车辆行驶里程都有较大幅度的增长,但道路交通事故率及严重程度已趋于稳定。现给出 2008 年世界主要国家道路交通事故数据:表 1-1 世界部分家道路交通事故数据事故起数 死亡人数 万车死亡率 10 人口死亡率德国 318711 4477 0.81 5.40西班牙 84427 3100 1.00 6.80法国 73145 4275 1.13 6.70意大利 - 4823 1.18 8.10荷兰 21946 677 0.75 4.10英国 176819 2538 0.74 4.30美国 5811000 37261 1.46 12.25日本 766147 5155 0.65 4.04韩国 - 5870 2.93 12.111.1.2 我国道路交通安全状况简介在 19512001 年的 51 年中,我国的道路交通事故一直呈上升趋势,20 世纪 80年代以后这个趋势更加明显。道路交通事故发生次数从 1951 年的 5922 起增加到2001 年的 754919 起,伤亡人数以 10 年翻一翻的速度上升。在这 51 年间,道路交通事故发生数,受伤人数和死亡人数分别增加了 127 倍,105 倍和 123 倍;2001 年死亡率攀升至 8.51/10 万人口。车祸死亡人员中,行人、乘客、骑摩托车者和骑自行车者等交通弱势群体占了 80%以上。首当其冲的是儿童和青壮年劳动人群,半数以上的车祸死亡者是 16-45 岁的青壮年。其中 75%是 26-45 岁年龄组,道路交通事故对劳动人口造成严重威胁。试想当一个养家活口的家庭成员惨遭不幸时将给家庭和社会带来多么不堪设想的后果,死亡所带来的潜在寿命损失年远高于恶性肿瘤和冠心病。据世界卫生组织资料,1999 年中国的道路交通事故导致损失 1260 万潜在6生产寿命年,估计价值为 125 亿美元。因此道路交通伤害给国民经济、卫生资源、家庭和个人,尤其是社会上最贫困和弱势人群带来沉重的负担。表 1-2 近十年我国道路交通事故情况年份 起数 死亡(人) 受伤(人) 直接经济损失(亿元) 万车死亡率2000 616971 93853 418721 26.7 15.62001 754919 105930 546485 30.9 15.52002 773137 109381 562074 38.3 13.72003 667507 104372 494174 33.7 10.82004 517889 107077 480864 23.9 8.52005 450254 98738 469911 18.8 7.62006 378781 89455 431139 14.9 6.92007 327209 81649 380442 12.2 6.32008 265204 73484 304919 10.1 4.32009 238351 67759 275152 9.1 3.6表 1-2 是 2000-2009 年我国交通事故四项统计指标(交通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受伤人数、直接经济损失)以及万车死亡率变化情况。由表 1-1 可见,中国在进入 21 世纪以来,每年因为交通事故死亡的人数几乎都在 10 万人左右,是每年世界上因为交通事故死亡人数最多的国家,这不仅仅因为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我国的交通事故死亡率为 27.3%,甚至比亚洲一些其他发展中国家如印度、老挝都高,而这一指标美国仅为 1.3%,日本为 0.9%。万车死亡率也比发达国家高出几倍;亿车公里死亡率被看作是最能反映交通安全状况的指标之一,这一指标我国将近日本的 10 倍。大量研究表明,一个国家经济发展速度保持在 5%以上时,交通事故数量就会保持上升势头;经济发展速度低于 5%时,交通事故数量才会下降。而我国近几年 GDP年增长率都在 8%左右,而且据预测,在未来近 5 年内,我国的 GDP 年增长率都会保持在 5%以上。结合近几年我国交通事故数据,我们可以说,我国正在交通事故不断增长的风口浪尖上,交通安全形势非常严峻。1.1.3 中外道路交通安全和状况对比分析1、我国道路交通事故数量及伤亡人数持续高速增长我国的道路交通事故数、受伤人数及死亡人数在发达国家都下降的时候却处于上升趋势。随着经济的增长,我国国民的购买力逐年增强,道路上的交通量持续快速增长,而相应的道路建设与交通管理很难跟上交通量增长的步伐,必然导致道路交通事故的持续增长。就目前而言,我国的机动车保有量很高,但人均拥有机动车数量却是远远低于发达国家。而汽车产业是中国的支柱产业之一,随着未来中国经7济的增长,机动车保有量也会有更高的增长速度,如果不加快道路建设步伐及加强道路交通管理,我国的道路交通事故仍将保持与世界总体趋势不协调的增长趋势。下面是世界主要国家 20042008 道路交通事故数据:表 1-3 事故起数2004 2005 2006 2007 2008美国 6181000 6159000 5973000 6024000 5811000英国 213043 203709 196141 187115 176819德国 339310 336619 327984 335485 318711日本 962191 933828 886864 832454 766147中国 517889 450254 378781 327209 265204表 1-4 死亡人数2004 2005 2006 2007 2008美国 42836 43510 42708 41259 37261英国 3368 3336 3297 3058 2538德国 5842 5361 5091 4949 4477日本 7358 6871 6352 5744 5155中国 107077 98738 89455 81649 734842、事故死亡率及事故严重性呈下降趋势,但绝对值仍远高于发达国家(1)万车死亡率从万车死亡率来看,中国在逐年递减,从 1994 年的 22.46 人/万车降至 2008 年的 4.3 人/万车。中国的万车死亡率呈下降趋势是因为中国的机动车保有量的增长速度大于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数的增长速度。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要高出几倍甚至是 10 倍以上。下面是 20042008 年各主要国家万车死亡率数据:表 1-5 万车死亡率2004 2005 2006 2007 2008美国 1.80 1.77 1.70 1.61 1.46英国 1.02 0.99 0.95 0.92 0.74德国 1.08 0.98 0.93 0.89 0.81日本 0.81 0.75 0.69 0.63 0.65中国 9.93 7.57 6.16 5.10 4.33(2)伤亡人数比衡量事故严重性的一个重要指标是事故受伤人数与死亡人数之比。中国的受伤人数与死亡人数之比从 1994 年的 2.24:1 增加到 2.85:1,说明中国道路交通事故的严重性有所降低。但是和发达国家比较而言,中国的道路交通事故严重性同样远远高于发达国家,这从几个发达国家道路交通事故受伤人数与死亡人数之比可以看8出:1998 年美国是 80.99:1,日本是 103.93:1,英国是 89.90:1,德国是46.28:1,意大利是 42.85:1,法国该指标与中国最接近,但仍是 19.97:1。(3)10 万人口死亡率中国的 10 万人口死亡率低于发达国家。从这一点来看,似乎中国的道路交通安全状况要“好于”发达国家,其实不然。中国目前城市化程度很低,有将近 8 亿国民在农村居住。而中国农村的交通普遍比较落后,道路上机动车辆很少,鲜有交通事故发生。中国城市化程度正在迅速提高,因此可以预见,几年后中国的 10 万人口死亡率将随着道路交通死亡人数的增加而达到甚至超过某些发达国家的指标值。下面是各主要国家道路交通事故数据:表 1-6 10 万人口死亡率2004 2005 2006 2007 2008美国 14.61 14.70 14.30 13.61 12.25英国 5.60 5.60 5.50 5.00 4.30德国 7.10 6.50 6.20 6.00 5.40日本 5.76 5.38 4.97 4.50 4.04中国 8.24 7.60 6.84 6.21 5.561.2 国内外研究状况综述1.2.1 国外研究状况关于高等级道路交通事故成因分析的研究国外研究最早,开始时采用的都是单因素理论,即把事物归结为某一因素引起,且偏重人的因素,随着研究的开展,发现大量事故并非是由一个因素造成,由此单因素 理论逐渐发展成为多因素理论,该理论认为在道路交通事故成因分析中,应从人、车、路三方面因素着手,后随着系统理论的发展国外在上世纪 80 年代提出了系统致因理论,该理论以系统的观点对引起交通事故的众多因素及其关系进行研究,该理论随后成为道路交通事故分析的研究的主流方向。1、道路交通事故单因素致因研究发展(1)人的因素一位日本学者就驾驶员的性格特性、驾驶员的注意力和视力、驾驶员的视野、色彩感和眼睛适应性、驾驶疲劳与饮酒驾车等方面因素引起事故产生的成因进行了研究,从而确定了驾驶员生理和心理因素对交通安全的影响.Yasuo Mori 对日本的老年交通参与者与交通事故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给出衰弱的生理状况使得老年驾驶员的驾驶技能下降的结论。美国一学者分析了 907 个 21 岁以下青年驾驶者的饮酒驾驶行为与事故之间的关系,发现饮酒驾驶和由驾驶行为造成的交通事故有密切的联系。进一步分析表明饮酒驾驶引起的事故率要比不饮酒驾驶引起的事故率高出 1.5倍,2001 年在美国加州和佛罗里达州邀请了 14985 驾驶员进行 一项实验发现,当9驾驶员血液酒精含量为 0.04g/dl 时,发生碰撞的危险显著增加。无疑在对人的因素促使道路交通事故产生方面国外研究较深入,对驾驶员的生理和心理因素与交通安全关系分析的较透彻,但缺陷在于研究时只单独考虑人的因素,没有综合考虑其他因素对交通事故的影响,从而使研究成果的应用受到限制。(2)道路条件在道路条件促使交通事故产生方面,俄罗斯学者 B&巴布科夫做出了重要贡献,他在大量调查数据的基础上,对公路的交通量、车道数、视距、曲率半径等道路几何特征与交通事故的关系进行了规律性分析,确定出不同的平纵线型指标、道路横断面各组成部分的尺寸、视距、路面摩擦系数及平整度等指标的事故影响系数,进而根据这些影响系数分析事故产生的道路条件成因,进行事故多发点鉴别。随着交通条件的变化,由于事故发生受其他因素影响,这些事故影响系数现在已经不能表示出道路交通事故发生的实际规律。但可以根据各个国家的道路实际情况,对事故影响系数进行修正。(3)交通条件美国小汽车多,在道路上行驶易形成连续交通流,因此,美国学者开展了交通条件引起道路交通事故产生的研究较多。比如 Mohamed A.Abdel-Aty ,A.Essam Radwan 分析了大量交通流、行车速度、狭窄通道等道路交通条件因素与道路交通事故的关系,依据该关系提出了具体事故改善措施;A.A.M.Aljanahi,A.H.Rhodes,A.V.Metcalfe 分析了在自由流状态下,速度、限速与交通事故之间的关系,强调了限速的重要性;Ruediger Lamm 研究了道路设计、驾驶员行为、驾驶动力特性和交通安全的内在关系,提出了交通安全标准和道路设计的目标,即设计的连贯性、行驶车速的一致性和驾驶的动力协调性;,A.H.Rhodes对在自由流条件下两块板城市道路的车速、车速限制和交通事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建立了车速限制与速度分布之间的关系模型。上述各学者对不同交通条件引起道路交通事故的产生做了分析,各自提出了不同交通条件下的道路交通事故改善措施,但由于研究过程中对其他环境因素的影响考虑的较少,致使其改善措施的建议应用受到限制。总之,国外在道路交通事故致因单因素分析上做了大量研究。突出强调了某些单因素对引起交通事故的重要影响,但都未确定这些因素引起事故发生的作用程度,总体上都没有从系统角度出发,综合考虑各因素之间的相互影响,其研究成果的应用受到限制。2、道路交通事故系统致因研究发展20 世纪 70 年代,印第安纳大学组织领导一次多层次的事故调查分析。这项研究包括 3 个层次,层次一是交通警察事故报告和事故数据分析;层次二是事故现场调查;层次三是具体案例发生的深入调查。事故成因分析由事故现场调查小组和事10故发生的深入调查小组负责。1990 年,在荷兰道路交通委员会的组织下,应用系统分析方法,通过现场事故调查,荷兰学者对一起与大雾有关的交通事故进行了系统成因分析。最终确定了这起交通事故是由多方面因素造成的,具体分析过程如下:道路上车流密度大,车种混杂,很容易导致交通流的紊乱,在某个地区突然大雾笼罩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