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工程论文建筑垃圾处置与处理_第1页
环境工程论文建筑垃圾处置与处理_第2页
环境工程论文建筑垃圾处置与处理_第3页
环境工程论文建筑垃圾处置与处理_第4页
环境工程论文建筑垃圾处置与处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建筑垃圾的处置和处理摘 要随 着 城 市 化 进 程 的 加 速 , 带 来 了 大 量 的 建 筑 垃 圾 , 加 剧 了 我 国 城 市 土地 、 资 源 的 紧 张 局 面 , 严 重 影 响 了 社 会 经 济 和 生 态 环 境 的 协 调 发 展 。 然 而 ,绝 大 部 分 建 筑 垃 圾 未 经 任 何 处 理 , 便 被 施 工 单 位 运 往 郊 外 或 乡 村 , 露 天 堆 放或 填 埋 , 耗 用 大 量 的 征 用 土 地 费 、 垃 圾 清 运 费 等 建 设 经 费 , 同 时 , 清 运 和堆 放 过 程 中 的 粉 尘 、 灰 砂 飞 扬 等 问 题 又 造 成 了 严 重 的 环 境 污 染 。 本 文 综 述了 国 内 外 建 筑 垃 圾 的 处 置 处 理 现 状 和 措 施 , 分 析 了 我 国 建 筑 垃 圾 处 理 存 在的 问 题 及 解 决 办 法 , 重 点 提 出 了 各 种 解 决 和 利 用 建 筑 垃 圾 经 济 有 效 地 处 理 方法 。关键词 建筑垃圾;建筑垃圾的处置;建筑垃圾的处理ABSTRACTWith the acceleration of the urbanization process has brought a lot of construction waste, exacerbated the tensions of urban land, resources, and a serious impact on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the social economy and ecological environment. However, the vast majority of construction waste without any treatment, then the construction unit shipped to the suburbs or rural, open dumps or landfill, consume a large amount of land acquisition fees, garbage fees, construction expenses, meanwhile, removed and stacked dust, dirt flying and other issues caused serious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In this paper, the processing status and measures of disposal of construction waste at home and abroad, analysis of the problems and solutions of the construction waste disposal in China, focus on puts forward the solutions and the use of construction waste economically and effectively processing method.Key words construction waste;disposal of construction waste;the processing of construction waste目 录1 引言 .12 建筑垃圾概况及国内外处置处理现状 .22.1 建筑垃圾的定义 .22.2 建筑垃圾的特性 .22.3 建筑垃圾的危害 .22.4 国内外对建筑垃圾的处置处理现状 .42.4.1 国外建筑垃圾处置处理现状 .42.4.2 国内建筑垃圾处置处理现状 .53 建筑垃圾的处置与处理方法 .63.1 建筑垃圾的处置 .63.1.1 建筑垃圾堆放处置 .63.1.2 建筑垃圾填埋处置 .63.2 建筑垃圾的处理 .63.2.1 建筑垃圾的预处理 .63.2.2 建筑垃圾回填处理 .83.2.3 建筑垃圾的减量化处理 .83.2.4 建筑垃圾的资源化处理 .94 我国的建筑垃圾处置处理目前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134.1 我国建筑垃圾处置处理存在的问题 .134.1.1 技术问题 .134.1.2 社会、经济、环境问题 .134.2 解决办法 .145 结论与展望 .16参考文献 .18致 谢 .2011 引言在我国,建筑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二十余年来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相应的,在其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建筑垃圾也空前增加,据不完全统计,其数量已经占到城市垃圾总量的 30%-40% ,我国每年建筑垃圾的排放量高达数亿吨。而这些建筑垃圾的处理方式是直接被运往郊外或乡村采用露天堆放或填埋的方式进行处理,其结果是大量占用土地资源,这使我国人均土地资源短缺的问题显得更加严峻。同时,建筑垃圾中具有大量的可再生资源和可观的利用价值,如果不加处理的任其随意埋弃,无疑是对资源的巨大浪费。另外,大量的建筑垃圾被施工单位沿着空地、道路两旁、江边甚至湖边卸倒,不仅破坏环境美感,而且影响市容市貌、危害人类健康,造成土壤和地下水的污染。因此,采取科学的手段处置和处理利用建筑垃圾已经刻不容缓。22 建筑垃圾概况及国内外处置处理现状2.1 建筑垃圾的定义狭义界定是指建筑垃圾是旧建筑物及构筑物拆除以后废弃物部分。广义界定建筑垃圾应包括以下六个部分: 建筑物拆除下来的砖; 旧建筑拆除后不能再使用的废弃部分; 建筑物建造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如未用完的材料、落地砂浆、混凝土、有色金属制品、钢筋头、塑料制品、小五金等; 建筑物建造施工中,开挖基础的基坑土、边坡土或碎石等; 家庭装修过程中产生的各类废料; 道路翻修产生的废料。2.2 建筑垃圾的特性建筑垃圾一般具有以下特性: 一般丧失直接再利用价值; 一般不具有腐蚀性; 面广量大,占用场地大; 除钢材、木材、竹材及塑料制品外,都具有粉碎性,并可分选形成粗、细颗粒; 经过粉碎的建筑垃圾可作为再生粗、细骨料加以资源化利用; 它是破坏影响环境的因素,也是弄脏城市道路和粉尘大污染源之一 1。2.3 建筑垃圾的危害建筑垃圾的危害有: 占用土地,破坏土壤。目前我国绝大部分建筑垃圾未经处理而直接运往郊外堆放。据估计,每堆积1 万吨建筑垃圾约需占用 67m2 的土地。我国许多城市的近郊常常是建筑垃圾的堆放场所,建筑垃圾的堆放占用了大量的生产用地,从而进一步加剧了我国3人多地少的矛盾。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城市建设规模的扩大以及人们居住条件的提高,建筑垃圾的产生量会越来越大,如不及时有效的处理和利用,建筑垃圾侵占土地的问题会变得更加严重。甚至于还出现随意堆放的建筑垃圾侵占耕地、航道等现象。2 006年7 月,重庆巴南区李家沱码头被倾倒了1 万余吨建筑垃圾,侵占了约3 0m长江航道,一旦长江出现大雨或洪水,它将会使过往船舶陷入搁浅危险。此外,堆放建筑垃圾对土壤的破坏是极其严重的。露天堆放的城市建筑垃圾在外力作用下进入附近的土壤,改变土壤的物质组成,破坏土壤的结构,降低土壤的生产力。建筑垃圾中重金属的含量较高,在多种因素作用下会发生化学反应,使得土壤中重金属含量增加,引起附近农作物中重金属含量提高 2。 污染水体。建筑垃圾中的建筑用胶、涂料、油漆不仅是难以生物降解的高分子聚合物材料,还含有有害的重金属元素。建筑垃圾在堆放和填埋过程中,由于发酵和雨水的淋溶、冲刷以及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浸泡而渗滤出污水渗滤液或淋滤液,会造成周围地表水和地下水的严重污染。废砂浆和混凝土块中含有的大量水合硅酸钙和氢氧化钙、废石膏中含有的大量硫酸根离子、废金属料中含有的大量金属离子溶出,同时废纸板和废木材自身发生厌氧降解产生木质素和单宁酸并分解生成有机酸,堆放场所建筑废弃物产生的渗滤水一般为强碱性并且还有大量的重金属离子、硫化氢以及一定量的有机物,如不加控制让其流入江河、湖泊或渗入地下,就会导致地表和地下水的污染。水体被污染后会直接影响和危害水生生物的生存和水资源的利用。一旦饮用这种受污染的水,将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很大的危害。 污染空气。建筑垃圾在堆放过程中,在温度、水分等作用下,某些物质会发生分解,产生有害气体。例如废石膏中含有大量硫酸根离子,硫酸根离子在厌氧条件下会转化成具有臭鸡蛋味的硫化氢,废纸板和废木材在厌氧条件下可溶出木质素和单宁酸并分解生成挥发性的有机酸。垃圾中的细菌、粉尘随风吹扬飘散,造成对空气的污染。少量可燃性建筑垃圾在焚烧过程中又会产生有毒的致癌物质,造成对空气的二次污染。 影响市容。目前我国建筑废弃物的综合利用率很低,许多地区建筑废弃物未经任何处理,并被施工单位运往郊外或乡村,采用露天堆放或简易填埋的方式进行处理。工程建设过程中未能及时转移的建筑垃圾往往成为城市的卫生死角,混有生活垃圾的城市建筑垃圾如不能进行适当的处理,一旦遇到雨天,脏水污物四溢,4恶臭难闻,往往成为细菌的滋生地。而且建筑废弃物运输大多采用非封闭式运输车,不可避免地引起运输过程中的废弃物遗撒、粉尘和灰砂飞扬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城市的容貌和景观。可以说城市建筑垃圾已成为损害城市绿地的重要因素,是市容的直接或间接破坏者。 引发安全隐患大多数城市建筑垃圾堆放地的选址在很大程度上具有随意性,且缺乏应有的防护措施,因此在外界因素的影响下建筑垃圾堆出现崩塌,造成安全事故 3。2.4 国内外对建筑垃圾的处置处理现状2.4.1 国外建筑垃圾处置处理现状国外建筑垃圾大多施行的是“建筑垃圾源头消减策略”,即在建筑垃圾形成之前,通过科学管理和有效的控制措施将其减量化;对于已经产生的建筑垃圾则采用科学的手段,使其具有再生资源的功能 4。美国是较早提出环境标志的国家, 美国政府制定的 超级基金法规定:“任何生产有工业废弃物的企业,必须自行妥善处理,不得擅自随意倾卸”。美国一家建筑公司利用回收的废混凝土、金属、纸板、木材等建筑垃圾建造房屋,被称之为“资源保护屋”,俗称“垃圾屋”,并荣获了美国住宅营造商协会颁发的“住宅风格奖”,较好地解决了废物综合利用和环境保护问题 5。日本由于国土面积小,资源相对缺乏,因此,将建筑垃圾视为“建筑副产品”,十分重视将其作为可再生资源而重新开发利用,相继在各地建立了以处理混凝土废弃物为主的再生加工厂。1991年日本政府又制定了 资源重新利用促进法,规定建筑施工过程中产生的渣土、混凝土块、沥青混凝土块、木材、金属等建筑垃圾,必须送往“再资源化设施”进行处理。日本建设省于1 997年1 0月7 日做出规定,在施工中建设工地所产生的混凝土块和污泥土等所谓的建筑垃圾,要实现其资源再利用,制定出“建设资源再利用推进计划”和“建设工程材料再生资源化法案”。根据这项“法案”的规定,在规定的建筑面积以上的建筑物,拆除解体时,要把混凝土、木材、玻璃等建筑材料,在现场分类收集,然后资源再生利用,把其作为建筑物业主及拆除解体商的附加义务 6。2 011年 3月份日本大地震后,于3 月18日成立了 废弃物资源循环学会,这个学会主要是调研并分类处理震后的垃圾处理。这次震后,日本马上出台新的废弃物管理的政策,建筑垃圾一般重新利用。剩余的建筑垃圾填海,有的还不够用。现在福岛县由于有核辐射的问题,浓度超标的话就成为辐射废弃物了,这样就要采用辐射废弃物的方法和标5准处理了。从以上不难看出: 日本处理建筑垃圾的原则是尽可能不从施工现场排出建筑垃圾,尽可能要重新利用建筑垃圾,对于重新利用有困难的则应适当处理,并且对于这些建筑垃圾的处理政府的政策是在第一时间支持的 7。德国是世界上最早推行环境标志的国家。德国的每个地区都有大型的建筑垃圾再加工综合工厂,仅在柏林就建有2 0多个。法国利用碎混凝土和碎砖块生产出了砖石混凝土砌块。英国已开发了专门用来回收湿润砂浆和混凝土的冲洗机器。北欧各国如丹麦、芬兰、冰岛、挪威、瑞典等1989年实施了统一的北欧环境标志。2.4.2 国内建筑垃圾处置处理现状目前,我国建筑垃圾的总量约占城市垃圾总量的3 0 %-40 %。绝大部分垃圾未经处理便被施工单位运往郊外或乡村,采用露天堆放或填埋的方式进行处理,耗用大量征用土地费、垃圾清运费。同时,清运和堆放过程中遗洒和粉尘飞扬等问题又造成了严重的二次污染 8。全国人大于1995年11月通过了 城市固体垃圾处理法,要求产生垃圾的部门必须交纳垃圾处理费。但这种收费办法并不能从根本上消灭和堵住产生大量建筑垃圾的源头及出口,建筑企业交了垃圾处理费,照样在城市周边的土地上四处倾倒,占用耕地和污染环境的问题没有得到有效的控制。在上海、武汉、石家庄等一些城市,动辄投资几百万甚至几千万引进外国设备兴建了大型建筑垃圾集中处理厂,由于建筑垃圾价值低、运途远、运费高,且在建筑垃圾清运过程中遗撒和扬尘仍会严重影响环境,加之处理过程费用高,占用场地大,效益不理想,投资回收慢,经济不划算,致使这种贪大求洋的建筑垃圾处理办法在市场上反映平平,未能成为根治建筑垃圾的解决之道。我国现在对于建筑垃圾的利用主要有:粉碎后按比例拌合作为骨料;与粉煤灰、石灰类混合做道路基层;铺筑路面等用途 9。63 建筑垃圾的处置与处理方法3.1 建筑垃圾的处置是对建筑垃圾进行合理规划,确定专门的区域进行处理,降低建筑垃圾对环境、资源、健康的影响。建筑垃圾处置主要分堆放和填埋两种方式。3.1.1 建筑垃圾堆放处置建筑垃圾堆放主要是选择山谷、洼地、闲置场地进行集中堆放,择机进行合理化利用或专门处理的一种方式。建筑垃圾堆放场地应相对集中设置,应选址在交通方便、距离建筑垃圾产生源较近,近期不会规划使用、库容量满足堆放要求的地区,禁止设置在地下水集中供水水源地及补给区、活动的坍塌地带、风景游览区和文物古迹区。建筑垃圾堆放场地应具备简易的防渗、防洪、道路等条件,有条件的场所可预留资源化利用设施用地。3.1.2 建筑垃圾填埋处置建筑垃圾填埋是建设专门的建筑垃圾填埋场,将建筑垃圾进行填埋处理的一种方式。建筑垃圾填埋场应集中设置,合理布局,应选择在自然低洼地势的山谷(坳)、采石场废坑、废弃矿山等交通方便、运距合理、土地利用价值低、地下水贫乏的地区,填埋库容应保证服务区域内较长时期内的建筑垃圾填埋量。建筑垃圾填埋场应配备计量、防渗、防洪、排水、道路等设施和推铺、碾压、洒水、降尘等设备,根据需要,可设置资源化利用设施。73.2 建筑垃圾的处理3.2.1 建筑垃圾的预处理建筑垃圾的粗分。如果在源头上对建筑垃圾进行分类收集,可以大大提高主要成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