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面部PPT课件_第1页
头面部PPT课件_第2页
头面部PPT课件_第3页
头面部PPT课件_第4页
头面部PPT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医用局部解剖学,Topographical anatomy,主讲:张小良 TelQQ:10132855,1,绪 论,一、定义:医用局部解剖学(medical practical regional anatomy) 是在人体系统解剖学的基础上,着重研究人体各局部的层次关系、器官的位置、毗邻及其临床应用的一门科学。/harmonic2013/videos/contest/33二、学习目的 基础课程与临床课程之间的“桥梁”通过尸体解剖和标本观察,培养辨别认知、 思考理解、分析总结和组织操作的能力,2,二、人体的层次结构 (一)基本结构 1.皮肤: skin 分布 结构 功能 2.浅筋膜: superficial fascia 内容:浅静脉、动脉;浅淋巴管、淋巴结和皮神经。 3.深筋膜: deep fascia 形成结构:1、肌间隔 2、肌鞘 3、血管神经鞘 4、支持带 5、筋膜鞘(囊)6、骨筋膜鞘(骨筋膜间隙),3,深筋膜形成的结构,大腿中部横断面,肌鞘,肌间隔,血管神经鞘,骨筋膜间隙,4,屈肌支持带,前列腺鞘,5,4、肌: muscle 5、血管: blood vessel 6、淋巴管和淋巴结: lymphatic vessel and lymphatic node 7、神经nerve(二)人体分部,6,第一章 头部 The head第一节 概 述,一、境界与分区,7,头颈部的分界,头颈部相连,以下颌底、下颌角、乳突、上项线和枕外隆突的连线分界颈部的下界是胸骨柄上缘、胸锁关节、锁骨、肩峰及由肩峰至第7颈椎棘突的连线。,8,头部又以眶上缘、颧弓、外耳门上缘和乳突的连线为界,分为后上方的颅部(颅区)和前下方的面部(面区)。颅部又分为颅顶、颅底和颅腔三部;面部则分为面浅部和面侧区深部。,头部分区,9,第一节 颅顶和面浅部,一、体表标志 1. 额结节 2. 眉弓 3. 眶上切迹、孔 4. 眶下孔 5. 颏孔 6. 下颌角 7. 乳突 8. 颧弓 9. 翼点 10.枕外隆突,10,体表标志,眶上切迹、孔,眶下孔,颏孔,11,第一节 颅顶和面浅部,一、体表标志 1. 额结节 2. 眉弓 3. 眶上切迹、孔 4. 眶下孔 5. 颏孔 6. 下颌角 7. 乳突 8. 颧弓 9. 翼点pterion 10.枕外隆突,翼点,12,硬膜外出血,13,第一节 颅顶和面浅部,一、体表标志 1. 额结节 2. 眉弓 3. 眶上切迹、孔 4. 眶下孔 5. 颏孔 6. 下颌角 7. 乳突 8. 颧弓 9. 翼点pterion 10.枕外隆突,14,二、主要内容,(一)颅顶软组织,颅顶又以上颞线为界,分为正中部额顶枕区和两侧的颞区,15,1. 额 顶 枕 区,范围: 前界: 眶上缘 后界: 枕外隆突及 上项线 两侧界:借上颞线 与颞区分界,16,层次:五层,(1)皮肤 (2)浅筋膜 (3)帽状腱膜(4)腱膜下间隙(5)颅骨外膜,17,结构特点:,(1)皮肤 有大量汗腺、皮脂腺,易发生疖肿。 有丰富的血管,外伤易出血,但愈合快。,18,(2)浅筋膜 有许多垂直的纤维隔连接皮肤和帽状腱膜,形成许多小隔,内有脂肪、血管神经。,19,(3)帽状腱膜 前连额肌后连枕肌,两侧变薄续颞深筋膜浅层。 以上3层紧密相连称头皮。,20,头皮撕脱伤,21,22,(4)腱膜下疏松结缔组织 为帽状腱膜与颅骨骨膜之间的区域,范围宽,前达眶上缘,后达上项线。,23,腱膜下间隙内有导静脉与颅骨的板障静脉及脑膜窦相交通,此层感染可向板障及颅内扩散,此间隙称为颅顶的危险区。,24,(5)颅骨外膜 在颅骨表面疏松贴附,在骨缝处结合紧密。在骨缝处与缝韧带附着紧密,与颅内骨膜连接。颅骨外膜血肿,25,血管神经行于浅筋膜内,分为前组、外侧组和后组。,2.颅顶部的血管神经及其特点(了解),26,前组: 滑车上血管神经 眶上血管神经 外侧组: 颞浅血管与 耳颞N 耳后血管、 耳大N与枕小N,27,后组:枕血管与枕大N,28,呈放射状分布 吻合丰富 血供丰富,颅顶部血管神经的特点:,29,相关临床知识,30,1)范围 颅顶两侧,位于上颞线与颧弓上缘之间。,3.颞 区,31,(1)皮肤 (2)浅筋膜 (3)颞筋膜浅层 (4)颞筋膜深层 (5)颞肌 (6)颅骨外膜,2)颞区软组织层次,32,较薄且移动性大,手术切口易于缝合,愈合后瘢痕也不明显。,(1)皮肤,33,含脂肪组织较少,上方连颅顶浅筋膜,下方续面部浅筋膜,耳前有颞浅血管、耳颞N及面N颞支。,(2)浅筋膜,34,帽状腱膜的延续,向下至面部逐渐消失,(3)颞筋膜浅层,35,(3)颞筋膜深层 颞筋膜temporal fascia,较致密,上方附于上颞线,向下分为浅、深两层,分别附于颧弓上缘的内、外侧面,两层间称颞筋膜间间隙,内有脂肪组织和颞中血管,颞筋膜深层,颞肌,36,呈扇形,起自颞窝和颞筋膜深面,肌纤维向下集中,经颧弓深面止于下颌骨的冠突。对颅骨及深面的组织起重要保护作用。颞肌与颞筋膜深层下部之间有脂肪组织填充称颞浅间隙,(4)颞肌temporal muscle,37,较薄,与颞骨连接紧密。颅骨外膜与颞肌之间为颞深间隙,内含脂肪组织及颞深血管和颞深神经,向下经颧弓深面与颞下间隙相通,向前则与面部的颊脂体相连续。,(5)颅骨外膜,38,(二)面浅部结构,1、特点:1)皮肤薄而嫩,血管丰富,感觉灵敏。易发皮脂腺囊肿、疖肿皮纹2)浅筋膜厚、致密,颊部发达为颊脂体。睑部易出现水肿,面部皮纹,39,3)面肌 大多为表情肌。,40,眼轮匝肌 口轮匝肌 额肌、枕肌和帽状腱 面肌瘫痪,重要的面肌有:,41,4)面部静脉无静脉瓣。,危险三角,42,面部感觉: 三叉神经 面肌活动: 面神经 咀嚼肌: 三叉神经,5)面部神经分布,43,6)淋巴(了解),44,界限上界颧弓及外耳道下界下颌体下缘前界咬肌前缘后界乳突及胸锁乳 突肌上份前缘由浅入深结构层次,2.腮腺咬肌区,45,1) 位置: 外耳道的前下方,上平颧弓,下达下颌角,前邻咬肌、下颌支、翼内肌,后达乳突和胸锁乳突肌上部前缘。 2)形态及分部: 呈不规则的楔形,以下颌支后缘或穿腮腺的面神经丛平面为界分为浅部 (面突)、 深部(下颌后突和咽突)和峡部。,(1)腮腺 parotid gland,46,3)腮腺的毗邻,上缘:邻接颧弓、外耳道及颞下颌关节,上缘自前向后面神经的颞支、颞浅血管、耳颞神经。下缘:面神经的下颌缘支、颈支和下颌后静脉。前缘:邻贴咬肌后份表面自上向下有面神经的颧支、面横血管、面神经颊支的上主支、腮腺管、面神经颊支的下主支及下颌缘支。后缘:相邻乳突前缘、二腹肌后腹及胸锁乳突肌前缘上份,47,腮腺床,起自颈突诸肌、颈内动、静脉-脑神经。,48,起自茎突的肌,茎突舌肌,茎突舌骨肌,茎突咽肌,49,4)穿经腮腺的结构,纵行的结构:,下颌后静脉,颞浅静脉,耳颞神经,颈外动脉,颞浅动脉,50,横行的结构,面横动、静脉,面神经的分支,上颌动脉,上颌静脉,面横静脉,51,5)腮腺咬肌筋膜 : 颈深筋膜浅层的延续,在腮腺后缘分浅、深两层,包绕腮腺,在腮腺前缘两层融合,形成腮腺鞘。融合后覆盖咬肌表面的部分,称咬肌筋膜。腮腺鞘特点:1)与腮腺结合紧密,发出间隔伸入腮腺,将腮腺分成许多小叶。引流时注意小隔。2)浅层致密,深层薄弱,发炎化脓时脓液易向深部扩散,腮腺深部经此与咽旁间隙和翼下颌间隙相通。,52,6)腮腺管:,行程:由浅部前缘发出,长3.5-5.0cm,直径约0.3cm,向前横行越过咬肌表面,穿过颊脂体和颊肌开口:于上颌第2磨牙相对的颊粘膜上的腮腺管乳头开口。伴行:有面横血管和面神经颊支伴行副腮腺体表投影:自鼻翼与口角间的中点至耳屏间切迹连线的中1/3段。,53,腮腺炎,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侵犯腮腺引起的急性呼吸传染病,主要传播途径是飞沫的吸入。腮腺炎主要表现为一侧或两侧耳垂下肿大,表面发热有灼痛,张口或咀嚼时局部感到疼痛。,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侵犯腮腺引起的急性呼吸传染病,主要传播途径是飞沫的吸入。腮腺炎主要表现为一侧或两侧耳垂下肿大,表面发热有灼痛,张口或咀嚼时局部感到疼痛。小儿腮腺炎本身并非重症,但并发症较多,有些病情较重。1.神经系统并发症2.生殖器官并发症3.急性胰腺炎4.感音性耳聋5.其他并发症,腮腺炎并发肾炎。,54,3.血管(1)面动脉facial artery : 起自颈外动脉,进入下颌下三角,经咬肌前缘达面部,再经口角、鼻翼两侧至内眦,称内眦动脉。分支至唇、鼻、颏部。,面动脉,55,颞浅静脉、上颌静脉,前支与面静脉汇合,后支与耳后静脉、枕静脉汇合,属支:,下颌后静脉,颞浅静脉,上颌静脉,下颌后静脉,面静脉,枕静脉,颈外静脉,颈内静脉,56,4.面神经(5组) 颞支(2支) 颧支(3-4支) 颊支(3-4支) 下颌缘支(1支) 颈支(1支),57,面神经分支,58,境界:前壁为颧骨颞面下部及上颌骨的颞下面;后壁为腮腺深部;内侧壁为蝶骨翼突外侧板和咽侧壁;外侧壁为下颌支上份及颧骨;顶为蝶骨大翼的颞下面及颞骨鳞部颞面下部底平下颌骨下缘。一、体表标志 1.髁突 2.星点,第二节 面侧区深部(了解),59,起自颧弓的下缘和内面,纤维斜向后下止于咬肌粗隆,收缩时上提下颌骨,二、主要内容(一)咀嚼肌和颌面部的间隙1.咀嚼肌,60,起自颞窝,通过颧弓的深面,止于下颌骨的冠突,收缩时使下颌骨上提,后部纤维使下颌骨向后,61,起自翼窝,纤维方向同咬肌,止于下颌角内面的翼肌粗隆,收缩时上提下颌骨,并使其向前运动,收缩时拉颞下颌关节的关节盘连同下颌头向前至关节结节的下方,作张口运动,一侧作用时使下颌移向对侧.,62,2.颌面部的间隙(了解),咬肌间隙 Masseter space,63,翼颌间隙 Pterygomandibual space,64,咽外侧(旁)间隙,65,颞下间隙 infratemporal space,66,舌下间隙 Sublingual space,67,其他间隙:,颌下间隙颏下间隙,68,(二)颞下颌关节,69,(三)上颌动脉maxillary artery 第一段 下牙槽A 脑膜中A 第二段 第三段 上牙槽后A 眶下A,70,脑膜中动脉,下牙槽动脉,颊动脉,上牙槽后动脉,眶下动脉,71,(四)翼静脉丛,72,颊神经,耳颞神经,下牙槽神经,下颌舌骨肌神经,颏神经,舌神经,下颌下神经节,(五)下颌神经 Mandibular nerve 颊神经 舌神经 下牙槽神经 耳颞神经,73,第三节 颅腔,一、体表标志: 1.上项线superior 2.前囟点bregma 3.人字点lambda二、主要内容:(一)骨性颅底内面的结构,74,1)颅前窝 anterior cranial fossa,由额、蝶、筛骨构成,以蝶骨小翼后缘和颅中窝分界。 有筛板、筛孔。与鼻腔相通。,额嵴,鸡冠,筛板、筛孔,眶板,75,2)颅中窝middle cranial fossa由蝶颞骨组成,以颞骨岩部上缘和鞍背与颅后窝分界,1.蝶鞍区(1) 垂体 hypophysis 位于垂体窝内.借漏斗穿鞍隔的隔孔与灰结节相连.垂体窝hypophyseal fossa 前方:鞍结节前外侧:视神经管后方:鞍背两侧:海绵窦顶:鞍隔 。鞍隔前上方有视交叉和视神经。底:隔薄骨板与碟窦相邻,圆孔,卵圆孔,棘孔,76,2.颅中窝外侧部前方有眶上裂,动眼神经,滑车神经,眼神经,展神经及眼上静脉经此穿行。眶上裂内侧后方,由前内向后外依次有圆孔,卵圆孔和棘孔呈弧形排列,分别有上颌神经 、下颌神经和脑膜中动脉通过。颞骨岩部尖端有三叉神经压迹,是三叉神经节所在部位。后方有弓状隆起、鼓室盖。蝶鞍两侧有颈动脉沟,沟的后端有破裂孔,此孔续于颈内动脉管内口,颈内动脉由此入颅。,77,3)颅后窝由蝶骨体、颞骨岩部和枕骨构成。中央是枕骨大孔:意义1、延髓和脊髓的分界。2、有副神经脊髓根通过。3、有椎动脉和椎内静脉丛及脊髓前后血管通过。该孔前方为斜坡。前外侧依次有舌下神经管内口、颈静脉孔、内耳门。该孔的后上方邻小脑扁桃体。,78,(二)硬脑膜及硬脑膜窦,79,硬脑膜窦的血液流向,上矢状窦 下矢状窦直窦窦汇横窦乙状窦颈内静脉 海绵窦 岩上窦 岩下窦,80,垂体、垂体窝及海绵窦,2)海绵窦cavernous sinus位于碟鞍和垂体两侧,窦内有许多结缔组织小梁,血流缓慢,感染时易形成血栓。,境界:前达眶上裂内侧部; 后至颞骨岩部尖端;上壁与鞍隔移行;下壁与蝶窦相邻;外侧壁内自上而下有:动眼神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