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与2018年春九年级语文第一次摸底考试合集_第1页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与2018年春九年级语文第一次摸底考试合集_第2页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与2018年春九年级语文第一次摸底考试合集_第3页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与2018年春九年级语文第一次摸底考试合集_第4页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与2018年春九年级语文第一次摸底考试合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与2018年春九年级语文第一次摸底考试合集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目录1、学情分析及教学措施2、课程纲要。193、教材分析。10134、附表一。145、第一单元目标。156、第一单元教案。16237、第二单元目标。248、第二单元教案。25359、第三单元目标。3610、第三单元教案。374611、第四单元目标。4712、第四单元教案。486913、第五单元目标。7014、第五单元教案。717915、第六单元目标。8016、第六单元教案。818817、第七单元目标。8918、第七单元教案。909819、第八单元目标。9920、第八单元教案。100109总复习教案。五、课时安排一、分数加减法6课时二、长方体(一)7课时三、分数乘法8课时四、长方体(二)8课时整理与复习3课时五、分数除法6课时六、确定位置3课时七、用方程解决问题5课时数学好玩3课时八、数据的表示和分析6课时总复习8课时单元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折纸教学目标1学生通过直观的操作活动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并能正确学会计算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2通过自主探索、渗透转化的思想,学会把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转化成同分母分数加减法。3培养良好的动手习惯,学会与人合作增进小组间的合作意识。教学重点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的方法。教学准备课件教学难点能够正确计算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教学环节教学方法及学生活动设计个性调整一、出示图形,让学生观察讨论二、练一练三、全课小结一、复习导入1给下面每组分数通分回忆什么是通分通分时,用谁做公分母2计算下面各题通过练习,谁来说说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小结(1)把分母不相同的分数化成和原来分数相等、并且分母相同的分数,这个过程叫做通分。通分时,用几个分母的最小公倍数做公分母,这样计算最简便。(2)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减。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跟分数加减法相关的新内容。【板书课题折纸】二、探索新知1、(出示例题)手工课上,小红用了一张纸的2折了一只小船,小明用同一张纸的4折了一只小鸟。那么他们俩一共用了这张纸的几分之几(1)请学生拿出自备的两个完全一样的正方形纸片折一折,并涂色表示。(2)请学生汇报自己折纸和涂色的情况并用分数表示。(3)请你估计一下,他们共用了这张正方形的几分之几想一想,这个要怎么列式生列式并分类(同分母分数和异分母分数)(4)那么,你们知道这类异分母分数加法怎么计算吗自己先在练习本上算一算,然后同桌相互交流说说你的计算过程及方法。学生汇报,生生质疑(汇报过程中,有针对性的分析)。引导能不能观察刚才所折的纸,从折纸的涂色部分思考,怎么求它们的和在图上是不能直接相加的,因为它们所代表的每一份都不同,只有当每份都相同时,才可以直接相加。每份不同也就是说它们的分数单位不同,所以只有分数单位相同的才可以直接相加。所以分母不同的分数相加减,应该先通分,把它们变成同分母的分数再加减计算结果能约分的要约成最简分数。小结师总结异分母分数加法的计算方法。练一练第1题2、学生自主探索异分母分数相减(出示例题)小红比小明多用了这张纸的几分之几(出示自学要求)让学生总结异分母分数相减的计算方法,师小结补充。小结分母不同的分数相加减,要先通分,化成相同的分母,再加减。计算结果能约分的,要约成最简分数。三、巩固提高拓展如果我们班全体同学参加大扫除劳动,2/5的同学打扫教室,1/3的同学打扫室外卫生区,其余的同学去打扫阅览室,打扫教室和卫生区的同学占全班同学的几分之几打扫阅览室的同学占全班同学的几分之几四回顾整理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2你认为进行异分母分数加减运算要注意些什么教学反思教学内容星期日的安排教学目标1理解分数加减法混合运算的顺序。2、能正确计算分数加减混合运算。3、进一步体会分数加减法在生活中的价值。教学重点理解分数加减法混合运算的顺序教学难点能正确计算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理解分数中的剩余问题。教学环节教学方法及学生活动设计个性调整一、出示图形,让学生观察讨论二、练一练三、全课小结一、复习引入。1、复习。(1)计算。3/81/25/63/411/121/6(2)口答。进行分数加减法计算时应注意什么二、探索新知。1、创设情境,引导观察。(1)出示书P、68的主题图。(2)指名说一说根据这幅情境壤土,能获得哪些信息2、提出问题根据这幅情境图,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3、探索算法。(1)列出算式。先让学生们独立尝试列式,然后再引导学生们将全班学生看作整体“1”,并作为总数进行运算全班交流。让学生说一说算式每一步所表示的意义。(2)讨论具体的运算过程。师你能算出上面两个算式的得数吗让学生尝试。可以是先全部通分,再进行计算;可以是先从“1”中减去部分,再用剩余的减去另外部分;还可以的和,再从“1”中减去“和”。(3)汇报、交流。4、归纳小结。师怎样进行分数加减混合运算通过交流,引导学生认识分数加减混合运算顺序与整数和小数的加减混合顺序相同。教师强调计算时,要灵活处理,使计算过程更加简便。三、练一练。5、归纳小结。师怎样进行分数加减混合运算通过交流,引导学生认识分数加减混合运算顺序与整数和小数的加减混合顺序相同。教师强调计算时,要灵活处理,使计算过程更加简便。四、总结。怎样进行分数加减混合运算教师强调计算时,要灵活处理,使计算过程更加简便。教学反思教学内容“分数王国”与“小数王国”教学目标1理解分数、小数相互转化的必要性。2、能正确地将简单的分数化为有限小数。3、能正确地将有限小数化为分数。教学重点能正确地将简单的分数化为有限小数;将有限小数化为分数。教学难点能正确地将简单的分数化为有限小数;将有限小数化为分数。教学环节教学方法及学生活动设计个性调整一、出示图形,让学生观察讨论二、练一练三、全课小结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今天,老师带着你们一起去分数王国和小数王国里玩一玩。出示情境图,看,分数王国里都有哪些数呢小数王国呢生汇报。分数王国的士兵和小数王国的士兵吵了起来,他们吵什么呢1/20和006都说自己更大呢提出问题1/20和006哪个数大二、自主探索、学习新知1、解决问题估计学生会出现把时化成分来比较,把分数化成小数和把小数化成分数来比较。让班内学生进行评价和质疑,在讨论中理解这几种方法。课件展示学生可能没有出现的画图等方法,让学生继续在讨论中理解。师小结这几种解决问题的方法,明确比较分数大小时候,把分数化成小数或把小数化成分数。并对学生进行引导我们会遇到很多问题,需要把分数化成小数,或把小数化成分数来解决。小数和分数如何互化呢下面我们重点来研究这个内容。2、常用的分数与小数的互化。3、分数化成小数(1)独立练习,探索转化方法。把下列分数化成小数1518425练习,并思考转化方法2小组内交流方法(3)班内反馈要求学生说出转化方法,并讲明转化的原理。师小结分数化成小数,就用分子除以分母。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分数的分子相当于被除数,分母相当于除数,所以可以这样转化。4、小数化成分数把030270750125化成分数做练习,探索小数化成分数,过程同“分数化成小数”。师小结小数化成分数,就把小数化成十进分数(原来有几位小数,就在1后面写几个零作分母,原来的小数去掉小数点后的数作分子)让学生说一说小数化成分数有什么要注意的,引导学生注意能约分的要把分数约成最简分数。三、巩固练习、拓展运用基础重点交流比较的方法。完成填空,常用的分数、小数的互化让学生记忆。独立完成,反馈。变式错误的进行改正,说说分数、小数互化的方法。四、小结教学反思第二单元“长方体(一)”单元教学目标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及其基本特征,知道长方体、正方体的展开图;了解体积(包括容积)的含义;认识体积(包括容积)单位,探索并掌握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体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探索某些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方法;引领学生在观察、操作等活动中,发展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观念。单元教学重难点学生将在这个单元的学习中,通过观察、操作等,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及其基本特征,知道长方体、正方体的展开图;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问题;经历展开与折叠、寻找规律等活动,发展空间观念和探索规律的能力。单元课时安排7课时单元教学过程教学内容长方体的认识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分析、操作、讨论等活动,进一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了解长方体、正方体各部分名称。2、经历观察、操作和归纳过程,发现长方体和正方体特点,能运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解决一些简单问题。3、通过具体的操作活动,发展空间观念。教学重点进一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教学难点了解长方体、正方体各部分名称。教学环节教学方法及学生活动设计个性调整一、出示图形,让学生观察讨论二、练一练三、全课小结(一)导入我们对长方体已有了初步的认识,今天我们还要对长方体进行深入研究。(二)探索新知1、简单介绍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各组成部分。长方体正方体尝试练习正方体和长方体都有()个面;正方体和长方体都有()个顶点;正方体和长方体都有()条棱。2、探索新知活动(1)分组讨论正方体、长方体面的特点(指名汇报)小结正方体和长方体都有6个面,正方体的6个面都相等,长方体的对面两两相等。(2)小组交流长方体、正方体顶点的特点。(指名说说)小结长方体和正方体都有8个顶点。(3)同桌交流长方体和正方体棱的特点。(全班交流)小结长方体和正方体都有12条棱,正方体的12条棱都相等,长方体的棱可以分成3组,每组棱的长度相等。3、整理知识我们把刚才探索得的知识归纳整理可以得下表顶点面棱个数个数形状大小条数长度关系长方体86长方形相对面相等12分了组每组棱长相等正方体86每个面都是正方形6面都相等12所有棱长都相等(认识正方体的棱和长方体的长、宽、高)尝试达标练习1、把长方体各个面的面积填在表中。2、如图所示,三条线分别是长方体的长、宽、高。(1)这个图有()个面是长方形;(2)这个图有()个面是正方形;(3)这个长方体上所有长方形的面积和是(),所有正方形的面积和是()。板书设计顶点面棱个数个数形状大小条数长度关系长方体86长方形相对面相等12分了组每组棱长相等正方体86每个面都是正方形6面都相等12所有棱长都相等教学反思教学内容展开与折叠教学目标1、通过动手操作,知道长方体、正方体的展开图,加深对长方体、正方体的认识。2、能正确判断图形沿虚线折叠后是否能围成长方体或正方体。3、在想象、操作等活动中,发展空间观念。4、培养学生观察、思考以及与同伴交流的良好习惯。教学重点知道长方体、正方体的展开图。教学难点能正确判断图形沿虚线折叠后是否能围成长方体或正方体教学环节教学方法及学生活动设计个性调整一、出示图形,让学生观察讨论二、练一练三、全课小结一、前提测评,出示小黑板,引导学生复习正方体和长方体的相关知识。顶点面棱个数个数形状大小条数长度关系正方体86每个面都是正方形6个面的面积相等12所有的棱都相等长方体86长方形(也可能有2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相对面的面积相等12可以分为三组,每组中棱的长度相等二、提出问题,揭示课题。1、如果把长方体和长方体展开,会变成什么样子呢今天我们就学习“展开”与折叠。三、自主探究,发现方法。1、教师出示实物,引导探讨这是一个正方体的盒子请你观察有几个面有几条棱。2、怎样得到一个展开图请你拿出准备好的正方体纸盒,同桌合作,剪一剪,想一想先沿着哪条棱剪开(学生自主,合作探究)3、集体汇报,展示,并说一说你是怎样得到这个展开图的。小结正方体的盒子沿着棱剪开,由于剪法不同,展开图的形状也不同。4、请同学们再将准备好的长方体盒子沿棱剪开,看看又能得到怎样的展开图。(同桌合作,剪一剪)5、汇报展示,请学生展示不同形状的展开图,并说说是怎样得到这个展开图的。6、自己把展开的正方体和长方体图重新折叠成正方体和长方体,然后闭上眼睛再想想展开和折叠的过程。四、巩固训练,深化理解1、课本16页“做一做”1、2题。2、课本17页“练一练”1、2题。(让学生做后小结,判断能不能围成正方体、长方体,利用筛选淘汰的方法,剔除条件不够的图,如正方体,面大于6、小于6都不行,面都在一边的肯定不行。)五、总结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什么收获六、板书设计展开与折叠正方体有六个面,而且都不在一边判断筛选淘汰法长方体教学反思教学内容长方体的表面积教学目标1通过操作、观察,使学生知道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含义。2、初步学会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3、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教学重点建立表面积的概念。教学难点探索并掌握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教学环节教学方法及学生活动设计个性调整一、出示图形,让学生观察讨论二、练一练三、全课小结(一)前提测评,复习正方体和长方体的基本特征。正方体有()个面,每个面的面积都(),有()条相等的棱。长方体有()个面,S上(),S左(),S前()。(二)引出课题,引导学生认识什么是表面积,先让学生说,再进行总结。出示小黑板正方体6个面的面积之和叫作它的表面积。长方体6个面的面积之和叫作它的表面积。(三)自主探索,探求表面积的计算方法。1、拿出正方体,在六个面上分别标出上、下、左、右、前、后,再想想怎样求正方体的表面积。(先自主探究,再与同学交流,教师小结)板书正S表S上S下S左S右S前S后6个面相等S表S上62、同理推导长方体表面积的方法,自主探究长方体的表面积的计算。板书长S表S上S下S左S右S前S后S上S下S左S右S前S后长S表2S上2S左2S右3、还有其他的计算方法吗教师出示长方体展开图,说明把长方体看作2个部分,一部分是上、下面,另一部分是前、后、左、右组成的侧面,将侧面展开后得到一个长方体,这个长方体的长相当于底面的周长C底表示,宽相当于高,要求长方体的表面积用底面周长高加上上下两个面的面积就可以了板书S表C底H2S上(四)巩固训练1、课本上长方体,上面的面积是(),上、下两面的面积和是(),前面的面积是(),前、后两面的面积和是(),左面的面积是(),左、右两面的面积是(),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是()。(五)实际运用,深化理解1、教材18页“试一试”。2、书19页“练一练”第1题,要求选择简便的方法解决问题。3、“练一练”第2题3题。4、“练一练”46题,看要求,说方法。(六)课堂小结说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七)板书设计长方体的表面积正方体S表S上S下S左S右S前S后6个面面积相等,所以S表6S上长方体S表S上S下S左S右S前S后S上S下S左S右S前S后S表2S上2S左2S前两部分侧面长方形C底H高上、下两个面S表C底H高2S上教学反思教学内容露在外面的面教学目标1、通过操作、观察、分析等活动,综合运用有关知识,解决有关物体表面积的问题,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2、经历探索规律的过程,激发主动探索的欲望。3、培养学生与人交流、合作的能力。教学重点有序的观察方法以及综合运用有关知识教学难点解决物体表面积的问题,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教学环节教学方法及学生活动设计个性调整一、出示图形,让学生观察讨论二、练一练三、全课小结(一)前提测评,出示小黑板,让学生口头填空。1、正方体有()个面,每个面的面积都(),有12条相等的()。2、长方体有()个面,S下(),S右(),S后()3、长方体S表()()()或者()()4、什么叫做长方体的表面积(二)创设情境,揭示课题。1、教师出示准备好的正方体和学生一齐数一数6个面,再把这个正方体放在墙角,让学生说说发现了什么从而引出课题露在外面的面。(三)探究活动探究活动一堆放在墙角的正方体露在外面的面。1、自主探究,完成课本上的填空。2、小组合作,探究规律,并计算露在外面的面的面积。探究活动二堆放在地面上的正方体露在外面的面规律1、平放一排的规律。观察露在外面的面有向个你发现了什么小组交流。全班汇报交流结果正面和背面始终不变,每增加一个正方体就多三个面,所以露在外面的面正方体个数32,用字母表示露在外面的面3N2。2、竖放一排的规律观察露在外面的面,并填表。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小组交流。全班汇报交流结果上面始终是一个面,每增加一个正方体,就多了周围的四个面,所以露在外面的面正方体个数41,用字母表示露在外面的面4N1。3、多排多层摆放的规律观察露在外面的面,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小组交流。全班汇报交流,露在外面的面如果只有一竖排,就有9个面,每增加一竖排正方体,就多5个面,所以,露在外面的面正方体的竖排数54,用字母表示露在外面的面5N4。(四)拓展练习小组活动你们还能用正方体模型拼摆不同的情况,并找出露在外面的面有什么规律吗小组交流。(五)课堂小结今天这堂课我们学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六)板书设计露在外面的面正方体墙角规律平放一排面正方体个数323N2竖放一排面个数414N1多层摆放面数545N4教学反思教学内容第二单元整理与复习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系统地梳理长方体、正方体的有关知识,并能用于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2、通过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灵活调用知识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3、形成技能,为后续学习作好铺垫。教学重点长方体、正方体知识的实际运用教学难点长方体、正方体知识的实际运用教学环节教学方法及学生活动设计个性调整一、出示图形,让学生观察讨论二、练一练三、全课小结(一)前提测评复习与长方体与正方体的特征及相关知识,如面、棱、表面积及计算方法。(二)进行知识的实践和运用1、教材22页第1题,出示长方体,请学生指出面积相等的面和长度相等的棱,量一量它的长、宽、高各是多少,并计算它的表面积。2、教材2题,先让学生理解有几个面(5个)再进行计算。3、教材3题,理解底面不涂,上面空,共有4面再进行计算。4、教材4题,亲自摆一摆,体会共有7个面露在外面,再进行计算。5、教材5题,亲自摆一摆,体会拼成长方体后比原来少2个面,所以不会相等,再分别算出拼成长方体前、后的表面积进行比较。6、教材6题,理解需要粉刷的墙壁的表面积是5个面的总面积减去门窗的面积,再计算需要的石灰数量。7、教材7题,运用长方体棱的特点解决实际问题,首先算出捆扎一盒需要多长的绳子。1521028425107(厘米)。10米1000厘米10001079(盒)37(厘米),所以最多可以捆9盒。(三)课堂小结通过本课时的复习,你学会了哪些(四)课外延伸教材第8题和“实践活动”,先自己展开想象,再课余自己或与同学一起亲自动手操作,看和你想的是否一样,比一比谁的空间想象力强。遇到困难可以与老师和同学交流。五、板书设计长方体面面棱顶点表面积2S上2S左2S前C底H2S上教学反思第三单元“分数乘法”单元教学目标结合具体情境,在操作活动中,探索并理解分数乘、除法的意义;探索并掌握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能解决简单的分数乘、除法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单元教学重难点学生将在这个单元的学习中,结合具体情境,在操作活动中,探索并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探索并掌握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能解决简单的分数乘法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单元课时安排8课时单元教学过程教学内容分数乘法(一)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在操作活动中,探索并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2、探索并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3、能解决简单的分数乘整数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重点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教学难点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教学环节教学方法及学生活动设计个性调整一、出示图形,让学生观察讨论二、练一练三、全课小结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1、我们来做这样一个测试一个漏水的水龙头每小时滴水桶,3小时滴水多少桶二、合作探究,发现新知老师提出问题你打算用什么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又怎样获得最后的计算结果。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交流各自有效的方法。集中汇报(1)不用列式,直接用线段来表示(2)用加法;(桶)(3)用乘法3(桶)3(桶)三、回顾小结,形成认识。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适当提取下面的等式3(桶)提出问题根据上面的等式,你能发现关于分数和整数相乘的计算方法吗学生讨论回答分数与整数相乘,分子和整数相乘,分母不变。四、基础训练,理解算理。(一)涂一涂,写一写。2个的和是多少(2)填一填3(3)交流汇报,做题时要注意什么计算的结果能约分要约分;如果先约分,再计算,比较简单。五、达标练习(1)计算下列各题。2321017412(2)完成课本3、4页1、2、3、4、5题。教学反思教学内容分数乘法(二)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探索并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并能正确计算。(重难点)2、能解决简单的分数乘整数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重点探索并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并能正确计算。教学难点探索并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并能正确计算。教学环节教学方法及学生活动设计个性调整一、出示图形,让学生观察讨论二、练一练三、全课小结一、设疑激趣1、淘气说我的苹果个数是小红的,你们知道淘气有几个苹果吗(生交流,讨论)生不知道小红有几个苹果,所以不会计算苹果数。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分数乘法(二)”二、设问解疑1、淘气说我的苹果个数是小红的,小红有6个苹果,你知道淘气的苹果有几个吗法一把6个苹果当成一个整体,6个苹果的是3个苹果。法二把每个苹果都分成两个苹果,6个苹果的就相当于6个,也就是3个苹果。632、如果淘气的苹果数是小红的呢淘气有几个苹果(学生独立列式计算,小组交流汇报)6(个)师你能根据这两个乘法算式说说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吗生就是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三、巩固练习,深化理解。1、叔叔说我今年36岁,小兰说我的年龄是叔叔的,小强说我的年龄是叔叔的。小兰今年几岁小强今年几岁并说说你列式的理由。369(岁)366(岁)小结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就用乘法计算。2、一个书包的原价是30元,打九折后的价钱是多少元师九折是指现价是原价的。生3027(元)3、计算下列各题。561004214四、小结教学反思教学内容分数乘法(三)教学目标1、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借助图形语言,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和分数乘分数的算理,掌握方法,并能熟练地进行计算。2、让学生经历猜想、验证等过程,体验数学研究的方法。3、培养逻辑推理能力,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教学重点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和分数乘分数的算理教学难点掌握方法,并能熟练地进行计算。教学环节教学方法及学生活动设计个性调整一、出示图形,让学生观察讨论二、练一练三、全课小结一、创设情境,引出新知。1、计算316二、猜想验证等于多少你是怎么算的的计算结果呢(交流、汇报)先把一张长方形纸看作单位1把它平均分成四份,其中的三份,表示这张纸的四分之三,再把这张纸的四分之三看作单位1,再把它平均分成四份,取其中的一份,也就是的,也就是,是多少呢整张纸的。请同学们用纸折一折,、等于多少呢通过刚才的验证,你能总结分数与分数相乘的计算方法吗分数乘分数,用分子乘分子的积作分子,用分母乘分母作分母。三、巩固沟通1、完成教材P8,3题。2、讨论分数相乘的积一定小于每一个因数吗四、小结数和异分母分数)(4)那么,你们知道这类异分母分数加法怎么计算吗自己先在练习本上算一算,然后同桌相互交流说说你的计算过程及方法。学生汇报,生生质疑(汇报过程中,有针对性的分析)。引导能不能观察刚才所折的纸,从折纸的涂色部分思考,怎么求它们的和1在图上是不能直接相加的,因为它们所代表的每一份都不同,只有当每份都相同时,才可以直接相加。每份不同也就是说它们的分数单位不同,所以只有分数单位相同的才可以直接相加。所以分母不同的分数相加减,应该先通分,把它们变成同分母的分数再加减计算结果能约分的要约成最简分数。小结师总结异分母分数加法的计算方法。练一练第1题2、学生自主探索异分母分数相减(出示例题)小红比小明多用了这张纸的几分之几(出示自学要求)让学生总结异分母分数相减的计算方法,师小结补充。小结分母不同的分数相加减,要先通分,化成相同的分母,再加减。计算结果能约分的,要约成最简分数。三、巩固提高拓展如果我们班全体同学参加大扫除劳动,2/5的同学打扫教室,1/3的同学打扫室外卫生区,其余的同学去打扫阅览室,打扫教室和卫生区的同学占全班同学的几分之几打扫阅览室的同学占全班同学的几分之几回顾整理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2你认为进行异分母分数加减运算要注意些什么教学反思教学内容倒数教学目标1、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一个数倒数的方法,能熟练地写出一个数的倒数。2、引导学生自主合作交流学习,结合教学实际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学重点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倒数的方法。教学难点熟练写出一个数的倒数。教学环节教学方法及学生活动设计个性调整一、出示图形,让学生观察讨论二、练一练三、全课小结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1、口算上面各式有什么特点生先独立口算,再口答订正。观察这些算式,说说自己有什么发现。(设计意图通过口算,观察,思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探究欲望,使学生获得积极的情感经验)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1小组合作交流(1)和同桌说一说你的发现。(2)请你自己举出3个像上面这样的乘法式子。小组代表说说有什么发现。指名说说自己举出的例子。教师像这样的乘积是1的两个数我们说它们的关系是互为倒数。教师关于倒数的知识,你已经有哪些认识(学生说说自己的已有认识)教师书上又是怎样讲解倒数的呢我们一起来读一读。阅读教材,进一步理解。教师现在谁来说一说自己是怎样理解倒数的学生口答,教师小结如果两个数的乘积是1,那么我们称其中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倒数,并称这两个数互为倒数。出示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读一读,强调概念中的关键词“乘积”、“互为”。(设计意图关于倒数,部分学生已经有一定的知识准备,教学时采用小组合作交流、阅读课本的方法,让学生自主的体验学习知识的过程与获取知识的方法,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同时,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合作探究意识。)2强化概念理解。你认为下面这两种说法是否正确2/3是倒数。(2)得数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口答,说明理由。(设计意图一些学生通过自己的阅读和交流获得的知识往往是比较肤浅的,为让学生深刻的理解,需要教师的点拨,这样较好的完善学生认识,更利于学生掌握所学的知识。)(板书倒数)3深化理解教师提问(1)什么是互为倒数(2)怎样理解这句话(举例说明)(的倒数是,的倒数是,不能说是倒数、也不能说是倒数、要说它是谁的倒数)(3)0有倒数吗为什么1有倒数吗为什么(0虽然可以看作几分之0,如,但是把分子、分母调换位置,分母为0,不成立,所以0没有倒数,另外0和任何数相乘都为01可以写作,1与相乘还是1,符合倒数的意义,所以1的倒数是1)4求一个数的倒数(1)例写出、的倒数学生试做讨论后,教师将过程板书如下所以的倒数是,的倒数是(能不能写成,为什么)总结求一个数(0除外)的倒数,只要把这个数的分子、分母调换位置(2)深化你会求小数的倒数吗(学生试做)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练习教科书第26页的4题、第27页的7题四、回顾整理内化提升说收获评价、生评、师评。教学反思第四单元“长方体(二)”单元教学目标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及其基本特征,知道长方体、正方体的展开图;了解体积(包括容积)的含义;认识体积(包括容积)单位,探索并掌握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体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探索某些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方法;引领学生在观察、操作等活动中,发展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观念。单元教学重难点1、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及其基本特征,知道长方体、正方体的展开图;2、了解体积(包括容积)的含义;认识体积(包括容积)单位,探索并掌握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体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3、探索某些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方法;引领学生在观察、操作等活动中,发展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观念。单元教学课时8课时单元教学过程教学内容体积和容积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实际,使学生知道什么是体积和容积。2、能正确区分长度单位、面积单位和体积单位的不同。教学重点使学生感知物体的体积,初步建立体积和容积的概念。教学难点帮助学生建立体积和容积的大小表象,能正确应用体积和容积单位估算常见物体的体积。教学环节教学方法及学生活动设计个性调整一、出示图形,让学生观察讨论二、练一练三、全课小结一、铺垫孕伏1、1米、L分米、1厘米,这是什么计量单位2、1平方米、L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这是什么计量单位二、探究新知我们学习了长度和长度单位,面积和面积单位。今天我们要学习一个新概念体积和容积单位。板书课题体积和容积一实验观察,建立体积概念。1、教师演示实验第一步出示有水的玻璃杯,在水面处做一个红色记号;第二步在杯中放入一块石头,在水面处做一个黄色记号;第三步拿出石块后,再放入一大些的石块,在水面处做绿色记号。观察思考在水杯中两次放入大小不同的石块,有什么现象发生为什么会出现这个现象,说明什么汇报归纳水杯中放入石块后,石块占据了空间,把水向上挤,水面向上升。石块大占据空间大,水面上升得高;石块小占据空间小,水面上升得低。2学生分组实验实验方法第一步拿出装满细沙的杯子,把细沙倒在一边第二步把一木块放入杯子里,再把倒出的沙装回杯子里第三步把杯中细沙倒出,一些大的木块放入杯子里,再把倒出的沙装回杯子里观察思考出现了什么结果这说明了什么汇报归纳放入大木块,外边剩的沙多;放人小木块外边剩的沙少。这说明木块也占据了杯子的空间,木块大占据空间大,木块小占据空间小。3、总结两次实验结果教师提问以上的两个实验说明了什么学生归纳物体都占据空间,物体大占据空间大,物体小占据空间小。教师明确把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板书4、比较物体体积的大小实物比较字典和大词典、桌子和椅子、水桶和茶叶桶、课本和练习本,教师出示一组体积接近的物体。提问这两个物体谁的体积大二建立容积概念1、学生动手实验每四人一组,每组一个有厚度的长方体盒,细沙一堆实验题目计算出长方体盒的体积。把长方体盒装满细沙,计算细沙的体积。2学生汇报结果长方体盒的体积先从外面量出长方体盒的长、宽、高,再计算其体积。细沙的体积细沙的体积就是长方体的体积,但要从长方体里面量长、宽、高,再计算其体积教师追问计算细沙的体积为什么要从长方体里面量长、宽、高3、师生共同小结教师指出这个长方体盒所容纳细沙的体积,就是长方体盒的容积。我们看见过汽车上的油箱,油箱里装满汽油,这就是油箱的容积,长方体鱼缸里盛满水,它就是鱼缸的容积。师生归纳容器所能容纳的物体的体积,就是它们的容积。板书4、比较物体体积和容积的相同和不同。相同点体积和容积都是物体的体积,计算方法一样。不同点体积要从容器外量长、宽、高;容积要从里面量长、宽、高。所有的物体都有体积;但只有里面是空的能够装东西的物体,才能计量它的容积。出示长方体木块三、全课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容积和体积有什么不同点教学反思教学内容体积单位教学目标1、使学生知道体积和容积的单位。2、认识常用的体积和容积单位,了解容积单位和体积单位的关系。教学重点建立体积和容积单位观念,知道容积单位和体积单位的关系。教学难点理解容积的含义和升、毫升的实际大小。教学重点建立体积和容积单位观念,知道容积单位和体积单位的关系教学难点理解容积的含义和升、毫升的实际大小教学环节教学方法及学生活动设计个性调整一、出示图形,让学生观察讨论二、练一练三、全课小结一、探究新知我们已经学习了容积和体积,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一个新的知识体积和容积单位。板书课题一认识体积单位教师指出在实际生活和生产中,有时只凭感觉是无法判断出谁大谁小的,这就要我们精确地计量物体的体积,计量体积就要用体积单位,常用的体积单位有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板书。1、认识1立方厘米出示一块L立方厘米的体积模型这就是体积为L立方厘米的正方体。分组观察,然后汇报你知道了什么看一看L立方厘米的体积比较小,是正方体。量一量L立方厘米的正方体的棱长是L厘米。说一说棱长1厘米的正方体体积是1立方厘米板书。想一想体积是1立方厘米的物体比较小。议一议哪些物体计量体积时使用立方厘米比较恰当2、认识L立方分米。出示一块L立方分米的体积模型这就是体积为L立方分米的正方体。分组观察,然后汇报你知道了什么看一看L立方分米的体积大一些,是一个正方体。量一量L立方分米的正方体的棱长是L分米。说一说棱长L分米的正方体,体积是L立方分米。板书想一想体积是L立方分米的物体比L立方厘米的物体大。议一议哪些物体计量体积时使用立方分米比较恰当2、认识L立方分米。出示一块L立方分米的体积模型这就是体积为L立方分米的正方体。分组观察,然后汇报你知道了什么看一看L立方分米的体积大一些,是一个正方体。量一量L立方分米的正方体的棱长是L分米。说一说棱长L分米的正方体,体积是L立方分米。板书想一想体积是L立方分米的物体比L立方厘米的物体大。议一议哪些物体计量体积时使用立方分米比较恰当3、认识1立方米思考什么样的物体的体积是L立方米板书棱长1米的正方体,体积是L立方米议一议哪些物体计量体积时使用立方米比较恰当(二)认识容积单位1、教师指出计量容积,一般就用体积单位,但是计量液体的体积,如药水、汽油等,常用容积单位升和毫升。板书升毫升2、出示量杯这就是1升的量杯。3、教师演示升和毫升之间的关系认识量筒上L毫升的刻度,找出L00毫升的刻度。用量筒量100毫升的红色水倒入L升的量杯,一直到量杯满为止。板书1升1000毫升4、学生演示容积单位和体积单位间的关系把L升的红色水倒人1立方分米的正方体盒里。小结1升1立方分米把L毫升的红色水倒入L立方厘米的正方体盒里。小结1毫升1立方厘米5、小结容积单位有哪些容积单位和体积单位之间有什么关系6、反馈练习。一块橡皮的体积约是8一台录音机的体积约是20运货集装箱的体积约是403升(毫升2700毫升升257升毫升640毫升升24升毫升35升立方分米500毫升升760毫升立方厘米三计算物体的容积1、教学例L一种汽车上的油箱,里面长8分米,宽5分米,高4分米。这个油箱可以装汽油多少升854160立方分米160立方分米160升360立方分米360000毫升答这个水箱可以装水360000毫升答这个油箱可以装汽油160升2、反馈练习一个长方体水箱,从里面量长12分米,宽6分米,深5分米,这个水箱可装水多少毫升1265360立方分米三、全课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容积和体积有什么不同点计算容积应注意什么四、随堂练习1、填空1叫做容积。2容积的计算方法跟的计算方法相同,但要从是长、宽、高。3609立方分米升毫升1750立方厘米毫升升435毫升立方厘米立方分米98升立方分米立方厘米2、判断1冰箱的容积就是冰箱的体积。2一个薄塑料长方体厚度不计,它的体积就是容积。3375升3立方分米3、选择1计量墨水瓶的容积用作单位恰当升毫升23毫升等于立方分米。030300034、一种背负式喷雾器,药液箱发的积是14升,如果每分钟喷出药液700毫升,喷完一箱药液需用多少分钟5、手扶拖拉机的油箱,从里面量长3分米,宽23分米,深L6分米,这个油箱可以装柴油多少升每升柴油重按082千克计算,装的柴油重多少千克得数保留整数6、把调查的实际数字填在括号里。一小瓶红药水是毫升一瓶墨水是毫升汽车或拖拉机油箱的容积是升六、板书设计体积和体积单位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1立方厘米棱长1厘米的正方体体积单位1立方分米棱长1分米的正方体1立方米棱长1米的正方体物体含有多少个体积单位,体积就是多少。教反思教学内容长方体的体积计算方法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公式的推导,能运用公式进行计算。2、培养学生空间和空间想象能力。教学重点长、正方体体积公式的推导。教学难点运用公式计算教学环节教学方法及学生活动设计个性调整一、出示图形,让学生观察讨论二、练一练三、全课小结一、复习1、什么叫物体的体积2、常用的体积单位有哪些3、什么是L立方厘米、L立方分米、L立方米二、导入新课1、导入我们知道了每个物体都有一定的体积,我们也知道可以利用数体积单位的方法计算物体的体积。要知道老师手中的这个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你有什么办法用将它切成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的小正方体后数一数的方法。说明用拼或切的方法看它有多少个体积单位。但是在实际生活中,有许多物体是切不开或不能切的,如冰箱、电视机等,怎样计算它的体积呢他们的体积会和什么有关系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板书课题2、新课1请同学们任意取出几个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在小组里合作摆出一个长方体,边摆边想你们是怎么摆的你们摆出的长方体体积是多少2板书学生的设想举例体积每排个数排数排数层数441L8421244323观察每排个数、排数、层数与体积有什么关系板书体积每排个数排数排数层数每排个数、排数、层数相当于长方体的什么因为每一个小正方体的棱长是L厘米,所以,每排摆几个小正方体,长正好是几厘米;摆几排,宽正好是几厘米;摆几层,高也正好是几厘米。4如何计算长方体的体积板书长方体体积长宽高字母公式VABH三、练习1、一个长方体,长7厘米,宽4厘米,高3厘米,它的面积是多少2、导出正方体体积公式根据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关系,你能想出正方体的体积怎样计算吗正方体体积棱长棱长棱长VAAAA3读作A的立方3、一块正方体的石料,棱长是6分米,这块石料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分米4、看表计算正方体棱长体积09M24DM16CM请同学们摆一个体积是24立方厘米的长方体,摆后说一说长、宽、高各是几厘米长方体体积长宽高提问长方体的长、宽、高不同,体积相同这是为什么四、小结这节课学会了什么怎样计算长、正方体的体积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有没有其他的方法这个问题我们下节课研究。教学反思教学内容体积单位换算教学目标1、了解并掌握体积单位间的进率。2、理解并掌握体积高级单位与低级单位间的化和聚。3、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能准确地运用单位间的化聚法进行计算。教学重点体积单位进率和单位之间的互化。教学难点复名数和单名数之间的转化。教学环节教学方法及学生活动设计个性调整一、出示图形,让学生观察讨论二、练一练三、全课小结一、复习准备1、教师提问1常用的长度单位有哪些相邻的两个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板书长度单位1米10分米L分米10厘米L厘米10毫米2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相邻的两个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板书面积单位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L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2、口答填空,并说明算法和算理。14米分米厘米算法进率高级单位的数2500厘米分米米算法低级单位的数进率3、谈话引入我们复习了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的进率,和高级单位和低级单位之间转换的方法,今天我们学习常用的体积单位间的进率和单位之间的转化。板书课题体积单位间的进率二、学习新课一认识体积单位间的进率1、认识立方分米和立方厘米的关系1指导学生自学,出示自学提纲A、棱长是L分米的正方体的体积是多少B、棱长是L0厘米的正方体的体积是多少C、1立方分米与1000立方厘米哪个大为什么2学生分组汇报教师演示动画“体积单位间的进率L”因为L分米10厘米,所以棱长是L分米的正方体也可看作棱长是10厘米的正方体1分米L分米L分米1立方分米10厘米L0厘米L0厘米1000立方厘米3板书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2、推导立方米与立方分米的关系1教师提问请同学们猜想一下立方米与立方分米之间有什么关系用什么方法可以验证你的想法是否正确呢学生分组讨论,汇报2演示动画“体积单位间的进率2”棱长是1米的正方体的体积是1立方米而1米10分米,所以棱长是L米的正方体可以划分成1000个棱长是L分米的小正方体,即1000个体积为L立方分米的正方体。板书L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3思考1立方米等于多少立方厘米呢3、小结相邻的两个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是L0004、比较长度单位,面积单位和体积单位及进率,比较它们有什么不同处(名称、进率两方面二体积单位的互化(演示课件“体积单位间的进率”)1、出示例38立方米、054立方米各是多少立方分米8立方米立方分米054立方米立方分米教师看一看问题是从高级单位向低级单位转换,还是低级单位向高级单位转换想因为L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8立方米有8个1000立方分米列式100088000,填8000第2题同上理1000054540,填5402、出示例43400立方厘米、96立方厘米各是多少立方分米3400立方厘米立方分米96立方厘米立方分米教师审题时首先要注意什么试说出这两道小题的解答过程和算理。想因为L000立方厘米为1立方分米,3400立方厘米中包含有多少个1000立方厘米,就有几立方分米,列式3400100034,填34第2题同上理9610000096填00963、教师请对比例3,例4,说一说这两道题有什么不同板书例3下面高级单位低级单位,用进率高级单位的数。例4下面低级单位高级单位,用低级单位的数进率。4、教师想一想,体积单位间的转化与我们学过的长度单位,面积单位的转化有什么相同处与不同处换算的方法相同,但进率不同三练习1、2立方米80立方分米立方米提示哪部分需要转化没转化的部分如何办板书28010002008208,填2082、534立方分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提示哪部分可以直接填哪部分需要转化板书1000034340,填5和3403、309立方米立方米立方分米老师从上面三道题的解答中,你们有什么体会复名数与单名数的互化,除了要注意是由高级单位向低级单位转化还是低级单位向高级单位转化外,还要注意审清题中哪一部分需要转化四练习解决实际问题出示例5一块长方体钢板长22米,宽15米,厚001米它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分米方法一22150OL0033立方米0033立方米33立方分米方法二22米22分米L5米15分米001米01分米22150133立方分米答这块钢板的体积是33立方分米三、巩固反馈1、口答填空,说出计算过程09立方米立方分米540立方厘米立方分米38立方分米立方米4立方分米50立方厘米立方分米1035立方米立方米立方分米2、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05立方米500立方厘米26立方分米2立方米60立方厘米四、课堂总结1、体积单位的进率。2、体积单位的转化方法。板书进率高级单位的数低约单位的数进率五、课后作业1、4平方米平方分米4立方米立方分米25平方米平方分米25立方米立方分米03立方分米立方厘米、L08立方米立方分米460立方分米立方米、3立方厘米立方分米教学反思教学内容有趣的测量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活动情境,经历测量石头的试验过程,探索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方法。2、在观察、操作中,发展学生的空间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