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源休闲农业观光园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1页
绿源休闲农业观光园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2页
绿源休闲农业观光园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3页
绿源休闲农业观光园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4页
绿源休闲农业观光园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赣州绿源休闲农业产业园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目录第一章总论一、项目提要0507二、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07三、主要技术经济指标0708四、项目综合评价0809第二章项目背景一、项目的由来1012二、项目建设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及其意义1215三、项目建设单位概况1516四、项目建设区域及所在地概况1619第三章市场分析一、生态休闲观光农业产业园旅游市场分析2021二、绿色食品市场分析2122第四章项目总体方案设计一、项目建设的指导思想23二、项目规划原则2326三、项目建设总体方案2627四、项目建设内容2730第五章项目技术方案一、技术方案原则31二、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技术31三、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3132四、庭院生态模式建设技术32五、绿化工程技术设计要求3233六、绿色食品使用农药的准则3335七、无公害畜禽肉质量标准35第六章投资估算一、投资估算依据36二、项目建设投资估算3637三、资金筹措37四、资金使用和管理38第七章财务评价结论一、评价依据38二、基本数据40三、利润估算及分配40四、财务盈利能力分析4041五、财务不确定因素分析42六、结论43第八章环境保护分析一、环境保护4445二、节能措施46三、安全保障4647第九章风险分析一、农业发展新问题48二、现代农业发展面临的风险4849三、农业休闲生态观光是化解农业风险的关键49四、防范风险措施5051第十章组织机构与人力资源配置一、工程项目管理52二、组织机构52三、人力资源52四、员工培训52五、管理机构和设置5253六、劳动定员53第十一章国民经济评价、社会评价一、“可持续发展”将成为主导农业经济发展的指导思想54二、生态旅游已成为当今世界旅游发展的潮流5455三、生态农业观光园建设是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农业资源高效利用、农民生活质量明显改善的必由之路55四、生态效益5556五、社会效益56第十二章研究结论与建议一、方案总体描述57二、结论与建议5758赣州绿源休闲农业产业园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第一章总论一、项目提要(一)项目名称项目名称赣州绿源休闲农业产业园(二)项目建设单位、法人代表、所有制形式项目建设单位赣州绿源园林绿化工程有限公司法人代表何涛注册资本1000万元企业类型有限责任公司注册地址江西省赣州市成立日期2003年12月(三)建设地点、建设规模、建设期限、建设内容A建设地点赣州绿源休闲农业产业园座落于赣州市章贡区沙河镇华林村。东靠峰山山脉,南与沙河工业园相连,西有绕城高速相隔,北与杨仙岭相邻。B建设规模赣州绿源休闲农业产业园是一个以生态开发为宗旨,集科研、种养、健身、旅游、休闲为一体的绿色生态产业园,为确保产品优质高产,生态产业园聘请农业专家为技术指导,将珍禽的养殖与销售,有机果、蔬的种植,以及休闲观光集于一体,总面积为3100亩。其中(1)绿化苗木基地1000亩(大、小苗区各500亩),主要分为播种区、换床区、营养繁殖区、移植苗区(小苗区)、大苗区、母树区、引种驯化区。该区的主要景点有次入口大门、认养亲子苗圃园、认养亲子苗圃种植基地。认养亲子苗圃园,就是让前来观光的游客进行认养或者亲耕种植,认养的植物不能再买卖,一直到长大。但要付一定的养护管理费用;(2)四季果园1200亩,其中有机果蔬无土栽培区100亩。(3)珍稀苗木驯化基地300亩;(4)野战攀岩探险区400亩;(5)休闲娱乐度假区200亩。C建设期限建设期为3年D建设内容工程分二期进行,计划用时三年。1第一期计划重点搞好了基础设施建设,用时一年。1按功能将园区划分为休闲娱乐度假区(餐饮与办公、商务服务区、休闲与娱乐活动区、野战与攀岩探险区)、园林景观区(作物迷宫、儿童乐园、田园风光)、产业园区(四季果蔬种植区、珍禽养殖区、珍稀苗木园区、设施农业园)等,并按具体项目进行分区规划与施工。完成园区道路及环园10KM自行车健身道的修建;2兴建小型现代化的珍禽与特种水产养殖中心;(3)修建沼气池,满足生态园有机肥料自供、生活燃料、发电照明与动力等需要;(4)完成四季果树种植和间种农作物;(5)建设好有机无土四季果蔬栽培采摘园,并安装好配套的喷、滴灌系统;(6)建好珍稀苗木区与亲子苗圃种植区。2第二期工程,计划用时二年。1兴建餐饮、垂钓、休闲、游乐、园林绿化和集乡村情调于一体的多功能休闲度假园区,建设好各区的景观设施与配套器具。2修建小型科技成果展览中心3运用现代化市场营销手段,积极发展观光采摘业。(四)资金构成项目估算总投资10000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6700万元(含固定资产、无形资产、递延资产、预备费用),流动资金3300万元。二、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和资金管理暂行办法(财发字19991号);赣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20112015)规划纲要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和资金管理暂行办法若干条文的解释(财发字199957号)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关于印发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多种经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写大纲的通知(国农办字2002175号);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建设试行标准【94同农综字第28号】本项目的项目规划建议书;企业提供的相关技术资料企业提供的相关协议、资质、证书;公司财务报表;三、主要技术经济指标主要技术经济指标汇总表指标名称单位指标项目总投资万元10000固定资产投资万元6700流动资金万元3300年均收入万元3215年均营业税金及附加万元40年均营业成本万元1438年均利润总额万元1737年均所得税万元573年均税后利润万元1164净现值(所得税前)万元1519净现值(所得税后)万元投资收回期限(所得税前)年104(含建设期3年)投资收回期限(所得税后)年(含建设期X年)内部收益率(所得税前)17内部收益率(所得税后)年均投资利润率174年均投资利税率234盈亏平衡点2303四、项目综合评价生态农业休闲观光旅游是旅游业发展的一个新方向,一方面拓宽了旅游业的广度,为旅游活动增添了新景观,有助于生态保护和环境优化,使环境得以恢复与增添新魅力,永保秀丽;另一方面改变了传统的农业生产结构,优化了农业经济的组合,开拓了农业和土地被利用的新领域,强化农业自我积累、自我发展的良性运行机制,增加了农产品的商品量和农业附加值,加速传统农业向现代新型农业的转变,是振兴农村经济、优化农业产业结构的有效措施。围绕建设旅游大产业、面向旅游大市场,进一步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通过生态农业产业园的建设,引导和推动赣州市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具有积极意义,本项目的投资建设不仅经济效益可观,而且社会效益丰富,是一项合民心,顺民意的民生工程。第二章项目背景一、项目的由来生态休闲观光农业是一种以农业和农村为载体的新型生态旅游业。近年来,伴随着农业产业化的发展,现代农业不仅具有生产性功能,还具有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人们提供观光、休闲、度假的生活性功能。随着收入、闲暇时间的增多,生活节奏的加快以及竞争的日益激烈,人们渴望多样化的旅游,尤其希望能在典型的农村环境中放松自己。于是,现代农业与旅游业边缘交叉的新型产业休闲观光农业便应运而生,从而拓展了农业发展的新空间,开辟了旅游业发展的新领域。现代社会,人人都渴望能在优美的环境中放松、休闲。于是,回归田野、自然的休闲观光农业就成为人们最好的选择,“吃农家饭、住农家屋、做农家活、看农家景”自然成了新的热点。据专家介绍,休闲观光农业,日本、美国等发达国家在20世纪70年代就已形成产业规模,进入90年代,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休闲观光农业也应运而生,畅开了国门,进入了普通百姓家。生态休闲观光农业产业园主要是以发展养殖、种植园为最主要经营项目,养殖和种植品种力求做到新、珍、奇、特、优。在养殖品种中,引入市场销售情况较好、人人爱吃的珍希动物及特色品种。种植项目也是引进速生、抗病丰产、好看、好吃,或外观奇特的产品。在生态休闲观光农业产业园内游客不但可以吃到各种山珍野味,品尝到珍奇水果、蔬菜,还能看到各种动物表演,同时还能野外烧烤、垂钓、攀岩、守猎、采果、制作栩栩如生的生物标本,把珍稀植物做“亲子”认养,参与农耕活动,学习农作物的种植技术,农产品加工技术以及农业经营管理等,体验农村生活,享受自己的劳动成果,使农产品在各种休闲、参与的项目中就地消费。利润和效益是普通种养业的5至10倍。生态休闲观光农业产业园不是人们通常所述的与生态农业、旅游农业、高效农业等同意义上的生态农业观光,它是在现代农业基础上,集合现代农业建设的实践经验,迎合社会经济发展和人们情趣变化的需要而提出的。生态休闲观光农业产业园是以市场为导向,以区域优势为基础,以高新科技示范园区为桥梁,以产业化经营为主线,融直接效益与观赏效益、长远效益与社会效益为一体的现代农业新体系。生态休闲观光农业产业园是现代农业发展的一个趋势,有着丰厚的社会基础。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收入水平的迅速提高,在温饱解决之后,人们在解决温饱和基本吃穿以外追求的生活方式和要求日益增多,日趋多样,这是观光农业发展的主要基础。与此同时,随着人本管理理念的改变,节假日在不断的增多,加之双休日的实行,为人们外出休闲、观光旅游提供了大量的时间。从人们旅游情趣多向性来看,追求田园式的生活情趣是个重要的发展趋向。而现实中,这样的景点场所又显得相对匮乏,这就为生态休闲观光农业产业园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发展市场。江西省也是旅游大省,无论从自然生态还是自然风光、历史文化,以及少数民族风情,都有独特的地方。赣州市是江西的重要旅游城,有着古老的历史与传统,“十一五”时期,赣州市先后有9家单位成功创建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2家被批准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瑞金被评为“江西省旅游强县”;启动了瑞金景区和通天岩景区创建国家5A级旅游区工作;一条黄金旅游线路,三条特色旅游线路正在打造。2010年,赣州市旅游接待总人数达1400万人次,“十一五”时期接待游客人数年均增长达到1817;2010年,全市旅游总收入达到9637亿元,“十一五”时期年均增长192。2011年1至6月,赣州市共接待旅游总人数62678万人次,同比增长216,旅游总收入达4284亿元,同比增长213一个个数据,见证了赣州红色旅游产业前进的步伐。因此,赣州绿源园林绿化工程有限公司抓住机遇决定在赣州市章贡区沙河镇华林村打造一个江西省最具代表性的集森林旅游,休闲农业,观光农业,体育锻炼,青年科普于一体的生态农业基地绿源休闲农业产业园,并依托独特的区位优势,逐渐将其融入到周边景区的主题观光园。产业园始终坚持以生态休闲观光农业开发为宗旨,按“生产带动旅游,旅游服务于生产”的发展理念,把绿源休闲农业产业园建成一个集科研、珍禽养殖与销售、有机果蔬的种植、观光休闲集于一体的绿色有机生态休闲观光农业产业园,园区总面积为3100亩。二、项目建设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及其意义(一)项目建设的重要性与必要性生态休闲观光农业与现代农业在概念和内涵上是相辅相成的。现代农业是农业发展的方向和新的历史阶段,在突出现代高新技术的先导性、农工科贸一体性、农业开发的多元性和综合性的基础上,强化资源节约、环境零损害的绿色环保性。生态休闲观光农业实质上是生态化的现代农业。生态休闲观光农业的发展既符合农业生态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又符合农业和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方向,也符合农村社会人文发展的方向。因此,生态休闲观光农业是一种可操作、可实现的现代农业,是未来中国农业发展的方向。现代生态农业不仅具有生产性功能,而且还具有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人们提供观光、休闲、度假的生活性功能。人们对良好的乡村环境所形成的森林浴、野郊探险、露营、观光采摘等消遣休闲活动的渴望和追求,满足了自身回归自然的心理需求,缓解了繁忙的城市生活中所带来的紧张感和压迫感。人们渴望多样化的旅游,尤其希望能在典型的农村环境中放松自己。于是,农业、农村与旅游业边缘交叉的新型产业生态休闲观光农业应运而生。可以肯定,生态休闲观光农业是非常具有前景的现代农业,但需要不懈的努力,才能实现预期目的。(二)项目建设的意义作为推动消费结构、农业结构、就业结构和社会结构转变的最佳产业结合点,作为促进农村三次产业联动发展和经济、社会、生态协调发展的有效载体现代农业产业的休闲、旅游、渡假、娱乐、种(养)殖等多种功能对于加速城乡经济社会融合,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有重要的意义1、适应就业结构调整的需要近年来,伴随城市化、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农村的人地矛盾越来越突出,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困难。而农产品消费支出在居民消费支出中所占比重的持续下降,进一步弱化了农民在“农内”增收的潜力,致富农民必须到“农外”寻找出路。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一个国家只有适应产业结构的变化,同步调整就业结构,减少农业人口,才能使农民获得平均的社会报酬,因此,转移农村劳动力已经成为农民致富的必然选择。一般而言,农民转移就业有两种途径一是向“农外”的二、三产业转移;二是向“农内”的二、三产业转移。但是由于受到农民个体素质、知识差异、技能门槛和投入能力等因素的制约,使得二、三产业很难下沉到传统的农业领域,因而给传统农民向二、三产业转移增加了难度。就目前而言,在农村地区,生态休闲观光农业产业园应该是最大的第三产业,它具有关联度高的特点,对一、二、三产业均有巨大的带动作用。据世界旅游组织测算,旅游业每直接收入1元,相关行业就可增收43元旅游业每直接就业1人,社会就可新增5个就业机会。由此可见,生态休闲观光农业产业园效益显著,它能使农业经济结构再优化,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就业,推动农村经济和农业劳动力结构调整,开拓新的增收渠道,创造新的增收模式。2、适应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现代农业产业是依托农业发展起来的休闲旅游产业,它的发展拓展了农业的功能,为农业向二、三产业延伸开辟了通道,增强了农村第三产业的综合发展能力。项目的建设适应了我市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的根本要求,作为关联度很大的产业,它对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加快高效生态农业发展,丰富农业功能,调优农村产业结构都具有积极意义。3、适应消费结构调整的需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市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城乡居民收入不断攀升,生活水平持续提高,消费结构也随之不断升级,居民的食品消费支出占消费总支出的比重逐年下降,而用于居住、文化、教育、卫生、旅游等高层次消费的支出则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城市居民向往到农村品味清幽闲适、纯朴自然的田园生活,寻找一种与城市生活不同的新鲜感觉已成时尚。本项目充分利用了赣州市章贡区及周边村镇丰富的自然人文资源,把旅游产业延伸到农村区域,迎合了人们返璞归真、回归自然的消费心理和对生活品质的追求,拓展了旅游市场,丰富了旅游产品,创新了旅游内容,增加了旅游产业的供给层次,为游客提供了更多的消费选择。4、适应社会结构调整的需要当前城乡二元经济结构逐渐被打破,越来越多的农民走出农村区域、农业领域,流向城市和二、三产业,城乡间的要素流动、人员流动、信息流动日趋频繁,经济联系越来越紧密。在这样的背景下,城乡社会各阶层加速分化与融合,社会结构步入快速调整期,城乡一体化已是大势所趋。本项目作为一项沟通城市与农村、市民与农民、农业与休闲旅游业的复合型产业,它的发展充分体现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要求,既为城市居民提供了了解农业、贴近农民、认识农村的机会,也为增进农村居民对现代文明的了解和认知提供了平台,促进了城乡交流,将有力地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三、项目建设单位概况赣州绿源园林绿化工程有限公司,成立于2003年,注册资本1000万元,是江西省省级农业龙头企业、省林业龙头企业、团中央青年创业见习基地江西省绿宏实业有限公司旗下的一个子公司,它是一家集城市公园、广场、街道及小区庭院附属绿地、园林建筑、园林小品(喷泉、假山、雕塑)、风景区、森林公园、农业休闲公园等规划设计及施工于一体的园林工程公司。公司法人,何涛,本科学历,现任江西省青年商会副会长、赣州市政协委员。公司成立以来,始终秉承“艰苦创业,诚实守信,拼搏进取,超越自我”的企业精神,坚持“品牌引路,科技兴业”的战略方针。目前,公司拥有园林工程高级技术人员3人,工程师8人,助理工程师5人,技术人员16人。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员工占公司总人数的80,技术力量雄厚,管理严谨规范,获得“三级城市园林绿化企业”、“市政公用工程施工总承包三级”等资质。多年来,在省内外建造了多个大型园林工程,其中江西南康市旭山公园、赣县翰林大桥、赣州市迎宾大道市政绿化工程等,深受上级有关部门的好评与赞誉。四、项目建设区域及所在地概况(一)项目建设区域概况1、自然地理条件赣州市章贡区位于江西省南部,北纬254016255856、东经11446441150340间。东、南、北与赣县接壤,西与南康市、赣州开发区相邻,总面积37552平方千米。辖水东、水南、水西、沙石、沙河5个镇和赣江、解放、南外、东外4个街道办事处,共57个行政村,48个街道社区居民委员会和12个镇辖居民委员会。全区户籍总户数133683户,户籍总人口462428人,其中,非农业人口338176人。2、自然环境章贡区属低山丘陵区。地势由东南、西北向中部倾斜,略呈马鞍形。东南、西北高,为丘陵山地,中部平缓,为河谷平原。最高点为峰山,海拔10164米;最低点在水西镇白田村西部田塅,海拔93米。境内河流有章江、贡江,交汇合流为赣江而北去。美丽的赣州古城正处于低山、丘陵的环抱,章、贡、赣江的环绕之中,构成“山为翠浪涌,水作玉虹流”的靓丽风光,有“千里赣江第一城”誉称。境内山脉被章、贡、赣三江截为东、东南、西北三部分,分属武夷山脉、九连山脉、罗霄山脉余脉。全境有群山作屏障,中部有三江滋润土地,尽夺山川之灵气。章贡区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光照充足。年均气温194,无霜期286日,年均降水量14948毫米,年均日照18885小时;冬盛行偏北风,夏盛行偏南风,年均风速19米/秒,适宜各种生物繁衍生长。全区有土地面积37552公顷,其中林地面积220433公顷。森林资源主要有防护林6852公顷,特种用途林9866公顷,用材林8501公顷,竹林945公顷,经济林4335公顷,薪炭林2816公顷,活立木蓄积量9924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5516。3、旅游基础条件章贡区历史悠久,早在4000多年前已有先民在此生息。汉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置赣县,章贡区属之。历代为赣县县治和郡、州、路、府、道治所。东晋永和五年建城于章江、贡江间,成为赣南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北宋后相当长的历史时期为全国36大城市和44大经济中心之一。自古以来,赣州古城是沟通赣、湘、闽、粤的江南重镇。名人迭至,人才辈出。唐时,诗人孟浩然、綦毋潜等足履诗迹已及古城。北宋时,苏轼二至赣州,留下许多诗文佳话;周敦颐在赣州首开讲学之风,与弟子程颢、程颐在此奠定理学根基,影响深远。南宋时,文天祥任赣州知府,曾在此组织新军抗元;辛弃疾游赣州,写下千古绝唱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诗人黄庭坚、杨万里都曾驻足赣州,留下诗词墨迹。明时,王阳明在通天岩问难答辩,使赣州理学之风更盛,对古城文化影响颇大。深厚的文化哺育造就了大批出类拔萃的本籍人才,宋代有名士阳孝本、诗人曾几、状元池梦鲤,明、清代有刘丞直、谢诏、邓元昌,民国时期有阳立垣、陈协、陈锐等。章贡区文物名胜众多,其中宋代文物数量多、品位高,被当代专家学者誉为“宋城博物馆”。众多的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在章贡区浑然一体。境内拥有极具考古价值的“宋代四古”即古城墙、古石窟、古浮桥和古窑址。著名的国家4A级文物保护景点通天岩,保存有唐宋以来的摩崖造像359尊、摩崖题刻128品,是石窟艺术的珍品,堪称江南第一石窟。八境台、郁孤台名闻遐迩,宋代慈云塔、赣州文庙等84个旅游景点和230多处名胜古迹吸引着八方游客纷至沓来。1994年被国务院命名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2)项目建设所在地概况1、地处要塞该园区位于沙河镇华林村,东靠峰山山脉,南与沙河工业园相连,西有绕城高速相隔,北与杨仙岭相邻。2、区位独特该园区位于323国道旁,有直达赣州的公交车,距赣州市南门口10公里,距赣县县城7公里,距赣州东高速出口3公里,距火车站5公里。是闽南9市、赣州市东河8县(市)下赣州、上京九、达105国道的咽喉要道,是大京九经济增长带和赣龙铁路经济增长带的十字交汇点,区域辐射能力强,综合配套设施完善。3、交通便捷(1)公路105、323国道和赣州粤高速、蓉厦高速、绕城高速公路纵横境内连接东南沿海开放城市。(2)铁路京九铁路纵贯境内5个乡(镇)48公里,集客运、货运、编组于一体的赣州东站设在城区的北侧,为京九线上四大编组站之一;韶(关)赣(州)龙(岩)铁路在赣州东站接轨。(3)民航园区距赣州黄金机场仅23公里,现在已开通北京、上海、南京、温州、重庆、厦门、广州、深圳、南昌、长沙等10个城市航线,即将开通香港国际航班等21条以上口岸路线。(4)水运赣州通达长江,可直通沿海各港口。目前在建500吨码头2个。4、地形绮丽地形的起伏和高低变化形成了丰富的空间层次,植物也随着地形变化而显得高低错落,从而大大丰富了人们的视觉空间。植被独特的地理环境决定了山地型观光休闲农业园的原生植被种类丰富、类型多样并呈现明显的垂直分布,在景观上表现出丰富的植物群落特色。再通过后期规划,在原自然植被景观的基底上种植规划树种四季果树,绿化苗木等,使人工植被镶嵌在自然之中,别具韵味,独显风彩。第三章市场分析一、生态休闲观光农业产业园旅游市场分析据有关部门总结,百姓生活十大变化,其中之一是假日旅游热起来。据统计,1989年,我国国内年旅游人数只有24亿人次,到2004年,近8亿人次出游。1990年,中国公民出境人数只有300万人次,到2004年,1213万人次周游列国。2005年更是中国入境旅游、国内旅游、出境旅游全面发展的一年。全年入境旅游人数达8901万人次,比上年增长67,旅游外汇收入达17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97,首次跃居世界第5位;国内旅游人数达784亿人次,比上年增长53。国内旅游收入达3522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增长109。旅游业总收入达到4995亿元,相当于当年国内生产总值的52,比上年提高了015个百分点。在“春节”、“五一”、“十一”三个黄金周中,全国共接待国内旅游者183亿人次,实现旅游收入736亿元。从江西省旅游局获悉,至此为止,2011年1至8月份,江西旅游已接待游客1116143万人次,同比增长3441,旅游总收入78471亿元,同比增长3894。接待游客数已超越了2010年江西旅游接待总人数。可见江西的旅游市场前景特好。旅游业的六大要素是“行、游、住、食、购、娱”,围绕任何一点,生态休闲观光农业都可以有所作为。生态休闲观光农业的现实意义主要体现在它为农业经济开辟了一个全新市场,竖起了一个新兴产业。它从另一种角度去挖掘我们现有的人力物力资源,开拓出一个完全属于农民自己的市场。在这里,农民表现得更主动、活跃、更有创造力,而不必听命于机械的需求。发展生态休闲观光农业产业园对于缓解目前农村经济难以突破的几大矛盾,都有不俗的表现一是解决农民增收难。生态休闲观光农业产业园产品,大多都在当地销售,农民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现金收入,而且可以最直接地得到消费者的需求信息,对产品进行开发或改进,实现增收。生态休闲观光农业园的产品是丰富多样的,就地取材,就地加工,大小批量都有市场,小规模的家庭联产承包的经营方式在生产作为加工业原料的农产品时无法显现优势,在这里却能大显身手,各显其能。二是提高农产品质量。现在,然多数农副产品都供大于求,追求品质成为主流。生态农业观光园以发展地方特色品种为主导,这些品种往往产量相对较低,不为人们重视,一些传统优良品种近乎消亡。生态休闲观光农业园能够发扬传统品种和传统栽培技术之长,生产“有滋有味”的农产品。由于生态保护的需要,生态农业观光园拒绝使用有害投入品,这样一来,农民无论在选择品种还是选择生产方式上,品质成为唯一目标,其产品大面积实现有机绿色无公害生产。三是吸纳安排农村富余劳动力,第三产业是最大的出路。而在农村地区,生态休闲观光农业产业园应该是最大的第三产业,旅游业具有关联度高的特点,对一、二、三产业均有巨大的带动作用。据世界旅游组织测算,旅游业每直接收入1元,相关行业就可增收43元旅游业每直接就业1人,社会就可新增5个就业机会。生态休闲观光农业产业园效益显著,它能使农业经济结构再调整,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再就业,推动农村经济和农业劳动力结构调整,开拓新的增收渠道,创造新的增收模式。赣州市旅游资源的最大特点是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共生,农村经济与社会结构的自然形态明显,旅游物价平,亲和力较强。二、绿色食品市场分析有关专家认为,21世纪将成为“人类生命科学世纪”、“产品质量创新世纪”,当今世界各国都面临着“绿色世纪”和“绿色革命”的严峻挑战。随着高科技的发展,通过多层次加工的健身滋补食品、强力美容食品、野生植物食品、转基因食品等脱颖而出,将以其独特的品质和特性,抢占绿色食品市场。由此可见,新世纪绿色食品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赣州市作为农业大市,绿色食品资源丰富,开发潜力巨大,有机绿色食品市场销售前景看好。绿色产业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注重标本兼治为发展之根本。绿色食品如要超常规发展首先,要增加市民的环境保护意识,减少污染源,依靠科技增加有机肥和开发“绿色”农药,减少施用化学肥料,为开发有机绿色食品创造良好的绿色环境。其次,食品加工部门要注重人才、技术、设备、资金的投入,依靠科技开展创新,在提高食品质量上做文章,在研究开发绿色食品上下功夫,把争创绿色名牌作为立足点、着眼点,领取进入国内外市场的“绿色通行证”。只有让更多、更好、更优的绿色食品走向市场,走向家庭餐桌,才能给世人的生活多添一份“绿色”。综上所述,休闲观光农业是旅游这一朝阳行业中最有潜力的部分,在未来几年中将有巨大的市场机会。第四章项目总体方案设计一、项目建设的指导思想1、建设上尽量不破坏原有自然景观和乡村风味。生态休闲观光农业产业园的总体设计将充分体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念,使生态产业园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三者有机结合,因此生态园的建设上将尽量尊重本来的土地原生资源,使其与自然景观和周边乡村融为一体。同时为充分展现“客家风俗”特有的风貌,生态园的休闲度假接待区的规划、设计和建设上将充分考虑“客家风俗”元素。2、兼顾景观生态性与娱乐性。在对生态休闲观光农业产业园进行实地规划时将通过合理布局,采取养殖区与种植区和观光娱乐区分开、果树中间套种农作物、立体栽培等措施,既丰富了植物景观群落,又增加观光采摘的多样性和趣味性。3、开发“体验经济”。通过生态休闲农业观光产业园的建设,让观光者体验到“回归自然,健康为本”的感受,吸引城市观光者广泛参与到生态园的生产、生活中,增强农耕、民俗体验。4、服务设施规划具有现代性、科学性、前瞻性、环保无公害性。在办公区、服务接待区、展示区、停车场、厕所等服务设施的规划上将采用现代化的材质和设计方案,特别是观光者关心的卫生和洗手池的布置一定要打破传统的农家风格。二、项目规划原则绿源休闲农业观光产业园的建设规划,将秉承“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提倡自然循环和自然生态,保护好生态环境,把资源开发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有机地结合起来,把可持续发展农业与乡村发展有机结合起米,实现产业化发展和生态环境相互可促进的良性循环。绿源休闲生态园根据自身特点和现状,因地制宜,利用“山”的优势和“水”的优势,坚持以农为本,以农业带动相关产业的共同发展,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按照“统一规划,分期实施,开发一片,建成一片,受益一片,滚动发展”的原则,以现代高效生态农业和观光业为主要功能区进行开发建设,形成发展长效经济的“三个构想”发展绿色高效农业,积极发展观光业,适当发展加工与服务业。规划的原则(一)整体性与开放性的原则绿源休闲观光农业产业园的规划将从整体布局着手,特别注重观光区和服务区与周边环境的有机结合。从生态园内部讲,整个功能区尽管有各自的特点,但并不是一个个无机的、分散的结构,而是种开放式的有机结合体;同时生态园本身将与周边环境相互衔接、相互融合。(二)生态性原则生态园自身的发展建设将更为注重生态方面的要求,节制引用外来物种,保护和发展乡土物种,不会对农场本身和周边乡村产生不良影响。(三)经济性原则生态园将充分发挥高科技公司的优势,强调用最少的人工和资金投入来健全自然生态过程,强调有效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同时,生态园本身除了发展生态农业产品以外,还将开展采摘观光等,以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求得生态园自身良性循环,因此在生态园规划中将充分考虑经济生产的内容。(四)参与性原则亲身直接参与体验、自娱自乐成为当前的旅游时尚。我们在生态观光园项目的设置上将充分考虑体现“参与感”、“体验感”,结合生态园本身空间广阔、地貌丰富等特点,吸引城市观光者广泛参与到生态园的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多层面地体验农场生活的情趣,享受到原汁原味的乡村文化氛围。(五)特色性原则特色是生园经济发展的生命之所在,愈有特色其竞争力和发展潜力就会愈强,因此,生态园会明确资源特色,选准突破口,使生态园具有更鲜明的市场特色。(六)多样性原则鉴于人们在当今的休闲娱乐中将充分展现个性,生态园在进行观光规划中安排观光线路、方式、时间和消费水平上,将综合考虑多种方案,组织多样的休闲项目和线路供观光者选择。(七)适宜性原则对生态园的土地利用所作出的决定,是其规划设计的重要内容。生态观光园区土地评价的基础是土地利用和地块之间的比较,也就是说,对生态园内各个不同土地类型地块的各种利用作出适宜性评价,以达到土地的最合理化利用,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八)近期和远期规划建设性原则生态园的规划建设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统筹规划,分期建设。为做到布局合理,就必须做到统筹规划,有计划地分期实施,逐步建设。为保证其健康发展,一要搞好规划,按规划组织实施,二要根据投入的资金合理分配,进行分期建设。(九)保护自然、尊重自然、保护与发展自然景观的原则。保护传统文化自然景观是人文景观的依托,人文景观又是自然景观的灵魂。所以在规划设计时,应充分挖掘当地的历史人文、农业文化、民族文化、生活习俗以及饮食文化等,提炼后融入到自然景观中,使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相结合,让游人在享受优美的自然风光的同时更能体验当地的风土人情和传统地域文化。三、项目建设总体方案L、2012年计划重点建设基础设施1按功能设计规划好各区,做好相关项目工程的建设。(2)修建好园区公路及10KM自行车环园健身道。(3)兴建小型现代化珍稀家禽与特种水产养殖中心,完成相关项目的建设与施工。(4)修建现代大容量多功能沼气池,满足生态园有机肥料来源、解决园区生活燃料、照明与动力等需要。(5)完成珍稀林木与果树种植和间种农作物;建设好有机无土果蔬栽培示范园,建设安装相配套的喷、滴灌系统。(6)建设饮水与灌溉工程,完成相配套的设施安装。(7)搞好通讯与输变电工程建设及设备安装。2、20132014年计划1兴建集餐饮、探险、垂钓、休闲、游乐、园林绿化和乡村情调于一体的多功能休闲度假园区。休闲度假区规划结构为休闲木屋区、田园观光区、观景品茗区、野战探险区、攀岩景区等,完成相关设施的建设。2建科技成果展览中心与商务办公区及相关配套设施的建设。3运用现代化市场营销手段,积极发展观光采摘业。四、项目建设主要内容休闲观光农业产业园立足以生态农业开发为基础,以创造优美的自然环境、生产优质的绿色、有机农产品为宗旨,走农业观光、农村休闲渡假之路。在种养殖项目选择和设计上充分考虑了农业与旅游的有机结合。在休闲活动安排上,休闲观光生态农业产业园追求与游客的互动性,游客参与性,在项目内容安排上主要有果蔬采摘、走迷宫、酿酒(果酒、蔬菜、野果、葡萄酒)、编织、健身探险、垂钓、亲种亲耕、“认养亲子”、植物组织培养、老式农耕活动、农家起居体验等,是久居城市的人回归自然,追究野趣,体味“住一天农家屋,干一天农家活,吃一天农家饭”乐趣的理想渡假园区,也是学校进行“寓教于游,寓教于乐”的科普教育理想之地。1现代农业设施园园区建有以国产连栋大棚和现代温室为主的无土栽培等现代化的生产设施,开展水培、气雾培、有机无土培、沙砾培等先进的无土栽培示范,设置立柱式栽植、墙式栽培、水槽式栽种、塔式喷雾栽种等不同形式的栽种方案,种植各种各样的瓜果蔬菜如小番茄、黑番茄、小黄瓜、草莓、西瓜、甜瓜、野菜等供旅客采摘和园区餐厅所用。另外农业园还有观光型玻璃温室(鸟巢温室)一座,温室里种植各种奇特瓜果,四季常绿,五彩缤纷,形态各异,极具观赏性,大大激发旅客的购销品偿欲望。2田园风光体验园以老石板铺设田埂,并架设老式水车灌溉系统让游客真正参与到农事活动中来。辅以其他项目包括在园区内放养土鸡、鸭、鹅等家禽家畜、茅草亭、长廊、栈道、木制长桥、乡村作坊等休闲项目供游客观赏、休憩。3农作物迷宫园区建有农作物迷宫,四季种植不同的农作物、花卉等,利用其不同的高度形成植物迷宫,或向日葵、或玉米、或小麦,或菊花等花卉,每年每季景观不同。加之以旧石板铺设了纵横交错的道路系统,并在各个结点布置了休闲的桌椅和老井让游客使用,叫人留恋难忘。4,垂钓区农业园建有一个专业垂钓池与六个特种鱼垂钓塘,这些垂钓池环境优美,设施齐备,专业垂钓池养殖有多种常规鱼、观赏鱼、特种鱼,垂钓塘每个塘养殖一种稀特鱼,如美国苘鱼、鲻鱼、南美白对虾等。5嘻水区为满足儿童喜欢玩水的需要,农业园建有嘻水河,嘻水河水深在0305米之间,河底密铺鹅卵石,河边种植荷花,是儿童夏天嘻水、抓鱼的好地方。6四季果、蔬采摘基地产业园区种植有桃、油桃、李、梨、草莓、美国蓝莓、猕猴桃、柚子、酸枣、葡萄、杨梅、枇杷、枣、杏、柑橘、石榴、日本甜柿等种类果树的优良品种,基本上四季有花、全年有果。所有果园严格按照江西省无公害农产品(水果部分)生产标准进行管理,采用大量施用有机肥、果园种草覆草、果实套袋、果园养鸡等生态措施来管理果园,尤其是果园养鸡,通过果园种草养鸡鸡吃果园害虫鸡粪还田增强果园土壤肥力。让果园水土得到良好保持,同时减少劳动用工,减少农药(除草剂和杀虫荆)用量,提高了果品质量,还为农业园餐厅提供了大量优质的传统本土鸡和土鸡蛋。7生态餐厅产业园建有较大规模的生态餐饮区,餐厅以鸟巢式温室为主体工程,采用现代化的温室控制技术,让人置身于绿色的环境中,同时配以特色土木结构的厢房,颇具乡村建筑风格,拥有各种规格的大、小包厢,让人置身于大自然中,餐厅内设施齐全。可同时供500人就餐。餐厅菜肴大部分使用本农业产业园种、养的优质生态农产品,游客可现采现做,也可自行动手加工,享受具有独特风味的农家菜。8管理服务区朴实的砖房,弯曲延伸的石板路位于职工宿舍与服务建筑之间,在建筑风格、景观设计上与整体协调。9休闲木屋区建形态各异、别具特色、外观新颖、内部设施完备的小屋,迎合层次不同的客户所需。10农家四合院建一个优雅、设施完备的农家四合院,接待小团体或家庭游客。我国农业回顾展,就布置在其中。农业回顾展以详实的文字说明、图片、实物、模型等形式展示出我国古代农业、传统农业和现代农业发展的历史。展览重点介绍好我国农业的种植技术、园艺作物技术的发展,以及农业生产工具和生产设施,突出了知识性、趣味性、观赏性,对市民、青少年、学生具有较强的教育意义。农家小院中,还可以摇辘轳打水、推碾子磨面、野炊烧烤等活动,体验乡情农趣。11自行车健身观光馆准备100部自行车,出租进行园地观光、健身漫游。12儿童乐园园中新建儿童乐园,在环境优美的树林中的儿童乐园设有小朋友们喜爱的小猴抬轿子、火车快快跑、弹跳蹦蹦床、开心小木马等多项游乐设施,安装了滑梯、漫步机、摇篮、秋千、组合训练器、单(双)杠等20余种娱乐健身器材,还有摸鱼池、吊床、露营帐篷等,伴着悠扬的童乐,骑着心爱的小木马,为小朋友们提供了尽情玩要的场所。13附属建设1大型多功能沼气池,一为园区提供最好的有机肥;二利用沼气做生活燃烧;三进行沼气发电,满足生态园照明、小型动力等需要。2园区农业节水喷、滴灌系统,用于园区果蔬用水与施肥。3小型现代化养殖园,用于现代化养殖技术的展示和推广。4停车场。5服务接待区、园区照明路灯、宣传牌、门楼等。上述项目的具体规划布局与安排详见。第五章项目技术方案一、技术方案原则本项目的技术方案依照项目区的经济、社会条件,遵循自然、社会和经济系统协调发展的原则,以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和人文资源,建立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生态农业系统为目的,运用生态学的物质循环转化原理、生态复位原理、边缘效应原理进行设计。二、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技术重点推广使用现代化种养殖术和“畜(禽)沼果(菜)”、“种养沼能”生态利用模式。对坡耕地和裸露坡地采用生物与农艺措施相结合进行改造,控制土壤侵蚀、降低地表泾流、提高生物生产量,形成土涵水、水养土、生物生长旺盛的高效利用模式。在农业生产上,推广应用新型高效生态利用模式,把养殖所产生的粪便,人类的生活垃圾及污水通过沼气池发酵,沼气作为能源再利用,沼液浇灌果(菜)园、沼渣作为有机肥料施入农田、菜地,从而实现资源高效利用的同时,也优化了生态环境。三、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利用项目区土壤、空气、水无污染的优势,引进、推广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的生产技术。在改造农田、园地的基础上实施沃土工程,引进、推广平衡施肥技术,秸秆快速生物菌催腐、发酵、返田技术,提高土壤肥力。全生产过程中,实施生物综合防治病虫害工程,采用现代有机无土栽培技术,引进防病虫害能力强的农作物品种,推广使用物理、生物技术防治病虫害,推广使用高效生物农药,降低病虫害的危害,同时要引进有毒残留快速检测设备,严格检测与控制农产品的有害残留,提高农产品质量,确保园区内食品安全。四、庭院生态模式建设技术根据项目的自然、经济条件,结合家庭场馆建设,选择庭院生态模式。重点引进立体农业种植技术发展“经济林果蔬菜家禽”生态模式引进推广花卉、水果高效种植技术,发展“经济林果花卉养殖业”;引进、推广生态养殖技术,发展“养殖业经济林果”生态模式。让产业园的景观更具现代农村风韵,让更多的旅客留恋忘返。五、绿化工程技术设计要求L、林道设计、主道面宽5M,路面平整,呈龟背形,两边开沟,沟宽50CM,深30CM,沟外两边植树,株距35M。、副道面宽3M,蹄而呈龟背形,两边开沟,沟的宽、深度与主道相同,沟两边植树,株距3M。、自行车健身道10KM面宽3M,两边开沟,沟宽30CM,深20CM。沟外两侧种植长绿灌木或四季花卉。2、环园公路面宽25M,两边开沟,沟面宽80CM,沟底35CM,深30CM,沟外两边选择耐水湿较强的树种,株距35M。3、园址周围绿篱挖壕沟深1M,宽1M,将土堆放内侧筑埂,埂高不少于90CM,面宽不少于80CM,上层栽植三行景观刺叶树种。株行距2025CM,采用三角形密植。既可防范人为损坏林果苗木又可美化绿化环境。4、生态园植树技术要求起苗针叶苗要采用挖神仙土的方法,其它阔叶苗,要保证根系完整,少伤主根,不伤侧根,多留宿土,尽可能做到当天起苗当天栽植,栽不完的苗木,一定要及时假植。选苗健壮、无病虫害,无机械损伤无双顶芽,梢部充分木质化。撩壕宽80CRN,深6070CM,要求从下而上,坚持表土入底,心土换表土。挖穴规格要求,大穴100CM见方,中穴80CM见方,小穴40CM见方,要求正方形,切忌锅底形。施足底肥以有机肥、磷肥为主,每兜半斤,施入穴底,并与穴底细土拌合均匀,上面再加一层细土后栽苗,以根系不直接接触肥料为原则。栽苗杆直、根舒、踩紧,深浅适度,浇足定根水。长绿阔叶苗,栽后要适当进行修剪,剪除部分叶片。栽后培土,要做到内紧外松。六、绿色食品使用农药的准则绿色食品生产应优先采用农业措施,通过选用高抗病虫品种,非化学药剂种子处理,培育壮苗,加强栽培管理,中耕除草,秋季深翻晒土、清洁田园,轮作倒茬、间作套种等一系列措施起到防治病虫草害的作用。还尽量利用灯光、高压电网、色板、性诱杀剂等物理方法捕杀害虫,机械捕捉害虫,机械和人工除草等措施,防治病虫、草害。特殊情况下,必须使用农药时,应遵守以下准则,绿色食品农药使用准则(NY/T3932000)(一)生产AA级绿色食品允许使用规定农药的准则1、允许使用AA级绿色食品生产资料农药类产品。2、在AA级绿色食品生产资料农药类不能满足植保工作需要的情况下,允许使用以下农药的办法1中等毒性以下植物源杀虫剂、杀菌剂、拒避剂和增效剂。如除虫菊素、鱼藤根、娴草水、大蒜素、苦楝、川楝、印楝、芝麻素等。2释放寄生性、捕食性天敌动物,昆虫、捕食螨、蜘蛛及昆虫原线虫等。3在害虫捕捉器中使用昆虫信息素及植物源引诱剂。4使用矿物油和植物油制剂。5使用矿物源农药中的硫制剂、铜制剂。6经专门机构批准,允许有限度地使用活体微生物农药,如真菌制剂、细菌制剂、病毒制剂、放线菌、拮抗苗剂、昆虫病原线虫等。7经专门机构批准,允许有限度地使用农用抗生素,如春雷霉素、多抗雷素、井冈霉素、农抗120、中牛菌素、浏阳霉素等。3、禁止使用有机合成的化学杀虫剂、杀螨剂、杀菌剂、刹线虫剂、除草剂和植物生长调节剂。4、禁止使用生物源、矿物源农药中混配有机合成农药的各种制剂。5、严禁使用基因工程品种(产品)及制剂。(二)、生产A级、AA级绿色食品的使用农药准则1、允许使用A级和AA级绿色食品生产资料农药类产品。2、在AA级和A级绿色食品生产资料农药类产品不能满足植保工作需要的情况下,允许使用以下农药及方法1中等毒性以下植物源杀虫剂、动物源农药和微生物农药。2在矿物源农药中允许使用硫制剂、铜制剂。3有限度地使用部分有机合成农药,但要求按国家有关技术要求执行,并需严格执行以下规定A应选用国家有关标准中列出的低毒农药和中等毒性农药。B严禁使用剧毒、高毒、高残留或具有三致毒性(至癌、致畸、致突变)的农药。C每种有机合成农药在一种作物的生长期内只允许使用一次。4严格按照国家有关标准的要求控制施药量与安全间隔期。5有机合成农药在农产品中的最终残留应符合国家有关标准的最高残留限量要求。3、严禁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防治贮减期病虫害。4、严禁使用基因工程品种(产品)及制剂。七、无公害畜禽肉质量标准(一)无公害畜禽肉产品在符合无公害畜禽肉产地环境评价要求的条件下生产,其有毒有害物质含量在国家法律、法规及相关强制标准规定的安全允许范围内,并符合绿色食品饲料和饲料添加剂使用准则(NY/T4712001)、绿色食品兽药使用准则(NY/T4722001)、绿色食品动物卫生准则(NY/T4732001)、绿色食品渔药使用准则(NY/T7552003)的要求。(二)有毒有害物质限量畜禽肉产品中重金属、亚硝酸盐农药畜药(包括其代谢产物)允许存在的最高量。(三)无公害畜禽肉产品卫生检疫要求无公害畜禽肉产品应检验检疫合格。第六章投资估算一、投资估算依据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和资金管理暂行办法财发字【1999L号;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和资金管理暂行办法若干条文的解释;财发【200057号关于印发农业综合开发财务管理办法的通知;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关于印发的通知(国农办【2002175号文)建安工程参照江西省市政工程预算定额及单位估价表、江西省市政工程及园林工程费用定额并结合当地实际情况进行估算;设备采购根据现行市场价格和设备生产厂家报价二、项目建设投资估算(一)项目固定资产投资本项目固定资产投资估算为6700万元,其中建筑工程费1596万元,设备购置费1180万元,其他工程费用2752万元,工程预备费38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