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州市生物七年级下学期期中生物试题题_第1页
泰州市生物七年级下学期期中生物试题题_第2页
泰州市生物七年级下学期期中生物试题题_第3页
泰州市生物七年级下学期期中生物试题题_第4页
泰州市生物七年级下学期期中生物试题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泰州市生物七年级下学期期中生物试题题一、选择题1.下图表示人体消化吸收过程,①一⑤表示消化液(⑤为肠液)。纵向箭头表示消化液对相应物质的消化作用,abc分别表示淀粉、蛋白质和脂肪的最终消化产物。有关分析正确的是()A.④和⑤发挥作用的场所都是小肠 B.①为唾液,能将淀粉分解为葡萄糖C.②与③都只含一种酶,但酶种类不同 D.X表示大肠,是a、b、c被吸收的主要场所2.人的生长发育及受损细胞的修复和更新都离不开(

)A.糖类 B.蛋白质 C.脂肪 D.维生素3.心脏内以及心脏和动脉之间的瓣膜使血液的流动方向只能是:A.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 B.左心室→左心房→主动脉C.肺动脉→右心房→右心室 D.主动脉→左心房→左心室4.下列关于人体消化系统组成的部分示意图(如图)的叙述错误的是()A.蛋白质消化的起始部位在②处B.③分泌的消化液中含有消化糖类、蛋白质和脂肪的酶C.④的绒毛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与其消化功能相适应D.肝炎病人怕吃油腻的食物,原因是①分泌的消化液过少5.如图是某人在一次平静呼吸中肺内气压的变化曲线,试分析曲线BC段的变化中,胸廓的前后径和左右径的变化()A.前后径增大,左右径缩小 B.前后径缩小,左右径增大C.前后径和左右径均增大 D.前后径和左右径均缩小6.世界卫生组织号召普遍使用铁制的炊具,这是因为A.铁是骨骼和牙齿的重要组成部分 B.铁有利于蛋白质的形成C.铁是维生素C的重要组成部分 D.铁是血红蛋白的成分7.下列神经活动中,为人类所特有的是A.吃到酸梅分泌唾液 B.谈到酸梅分泌唾液C.闻到酸梅味道分泌唾液 D.看见酸梅分泌唾液8.皮肤具有调节体温的功能,这是由于真皮内含有()A.丰富的血管和汗腺 B.汗腺和皮脂腺C.弹性纤维和胶原纤维 D.丰富的感觉神经末梢9.人体的下列生理活动中,不属于排泄的是()A.肝脏分泌胆汁 B.汗液由皮肤排出C.二氧化碳由呼吸系统排出 D.尿素由泌尿系统排出10.下列器官或系统与排泄无关的是A.皮肤 B.泌尿系统 C.呼吸系统 D.消化系统11.人体生命活动所需要的主要能源是A.蛋白质 B.脂肪 C.无机盐 D.糖类12.小麦种子与菜豆种子贮存营养物质的部位分别是A.胚乳和子叶 B.胚芽和子叶 C.胚轴和胚乳 D.胚乳和胚芽13.食物所含的营养物质中既不能为人体提供能量,也不是构成人体细胞的主要原料的是A.维生素 B.脂肪 C.糖类 D.水14.下面是某人去医院做血常规检查时的一张化验单的部分内容,请分析后判断()医院检验科报告单(部分)化验项目测定值正常参考值RBC(红细胞)3.0×1012/L(4.0~5.5)×1012/LWBC(白细胞)13×109/L(4~10)×109/LHGB(血红蛋白)80g/L120~160g/LPLT(血小板)246×109/L(100~300)×109/LA.该人既有贫血又有炎症 B.该人只有贫血C.该人只有炎症 D.该人既无贫血又无炎症15.患急性肺炎的病人验血,往往会出现下列哪一现象?()A.血红蛋白增多B.红细胞增多C.血小板减少D.白细胞增多16.图模拟的是膈肌的运动情况与呼吸的关系,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结构C代表的是膈 B.结构D代表的是胸廓 C.结构E代表的是肺 D.图示为呼气过程17.为比较蔬菜中维生素C含量,某同学根据维生素C可使加碘的淀粉溶液褪色的原理,设计了如下实验:在四只同样的洁净试管中分别加入2毫升相同浓度的加碘淀粉溶液,然后用滴管分别向其中滴加黄瓜、青椒、芹菜、白菜的汁液,直至褪色为止。观察结果如表。据表可知这四种蔬菜中维生素C含量最少的是()滴加的蔬菜汁及数量黄瓜汁青椒汁芹菜汁白菜汁高锰酸钾溶液(2毫升)10滴6滴18滴11滴A.青椒 B.芹菜 C.白菜 D.黄瓜18.如图表示人体消化吸收过程,①~⑤表示消化液(⑤为肠液)。纵向箭头表示消化液对相应物质的消化作用,a、b、c分别表示淀粉、蛋白质和脂肪的最终消化产物。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A.①为唾液,能将淀粉分解为葡萄糖B.④和⑤发挥作用的场所都是小肠C.X表示大肠,是a、b、c被吸收的主要场所D.②与③都只含一种酶,但酶种类不同19.人在吸气时,膈肌所处的状态、胸廓容积和肺内气压的变化分别是()A.收缩、缩小、下降 B.舒张、扩大、下降C.舒张、扩大、升高 D.收缩、扩大、下降20.人类活动对生物圈有很大的影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解决生态环境的问题是政府和科学家的事,与中学生无关B.古人有“黄河之水天上来”的诗句,说明黄河水滔滔不绝,不需要保护C.自然界中的物质是十分丰富的,人类砍伐森林对生物圈不会产生影响D.森林和草原是重要生态系统,改善生态环境需要保护和建设这两种系统21.下表列出了甲、乙、丙、丁4种食物(各100克)中除水和无机盐以外的主要成分。据表分析,正确的是()食物糖(克)脂肪(克)蛋白质(克)维生素A(毫克)维生素C(毫克)维生素D(毫克)甲507134000乙453100545丙183632300丁90181016A.有利于坏血病患者食用的食物是甲B.有利于防治夜盲症的食物是乙C.有利于儿童预防佝偻病的食物是丙D.提供能量最多的食物是丁22.人类的起源与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程,可浓缩为下面的示意图。下列关于在人类进化过程中发生的变化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从四肢着地逐步进化成为直立行走B.从只会使用工具到能制造简单工具,再到能制造复杂工具C.大脑越来越发达D.上肢变短,功能逐渐退化23.下列关于肺泡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A.最细的支气管分支末端形成肺泡B.肺泡壁由一层扁平的上皮细胞构成C.在呼吸过程中,肺泡里总是氧气最多D.肺泡外的毛细血管的管壁是一层扁平的上皮细胞24.为了实现环境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应对垃圾进行分类回收。现有4只分别贴有以下不同标志的垃圾桶,废旧报纸应投入()A. B. C. D.25.以下关于肺泡的描述,错误的是()A.肺泡很小,仅由一个细胞构成 B.肺泡外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C.血液流经肺泡外毛细血管后氧气增多 D.肺泡由支气管最细的分支末端形成26.为比较人体呼吸过程中气体成分的变化,某同学设计了如图装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吸气时应用手捏紧B处,呼气时用手捏紧C处B.人呼出的气体中,含量最多的成分是二氧化碳C.实验结果是甲中石灰水明显变浑浊,乙无明显变化D.该实验能证明,人呼出气体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27.用鼻呼吸比用口呼吸好,这是因为()A.鼻腔前部的鼻毛可阻挡吸入的尘埃 B.鼻黏膜分泌的黏液可使吸入的空气清洁、湿润C.鼻黏膜内丰富的毛细血管能温暖吸入的空气 D.以上三项都对28.下列有关食物消化和吸收的说法中,叙述正确的是()A.淀粉、蛋白质、脂肪被初步消化的部位分别是胃、口腔、小肠B.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可预防佝偻病C.水、无机盐、维生素不经过消化就能被直接吸收D.消化道中既没有消化又没有吸收功能的器官只有食道29.如图是小肠绒毛结构模式图,据图分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小肠绒毛是小肠内表面皱襞上的绒毛状突起,大大增加了小肠消化和吸收的面积B.图中6所示的结构是肠腺,它分泌的肠液中含有消化糖类、蛋白质和脂肪的酶C.小肠绒毛壁、毛细血管壁都很薄,它们都仅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D.营养物质中的麦芽糖、氨基酸等成分能通过小肠绒毛壁进入循环系统30.周末妈妈准备了丰盛的晚餐:米饭、大闸蟹、红烧甲鱼、炸猪排、鲫鱼汤。从膳食均衡角度思考,应适当增加的食物是A.牛肉 B.羊肉 C.青菜 D.面包【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一、选择题1.A解析:A【分析】(1)唾液中含有唾液淀粉酶,能对淀粉进行初步消化,将淀粉分解为麦芽糖;胃液中含有胃蛋白酶,对蛋白质有初步的消化作用;胰液和肠液中含有能够消化糖类、蛋白质和脂肪的酶;胆汁中不含消化酶,但对脂肪有乳化作用,能够促进脂肪的消化。(2)分析题干中的图示可知,①只能作用于淀粉,因此是唾液,②只能作用于蛋白质,故是胃液,③只能作用于脂肪,是胆汁,④、⑤对三大营养物质都有消化作用,因此是胰液和肠液,已知⑤是肠液,故④是胰液。a、b、c是淀粉、蛋白质、脂肪的消化终产物,分别是葡萄糖、氨基酸、甘油和脂肪酸。【详解】A.④胰液和⑤肠液都通过导管进入十二指肠后,对三大营养物质进行消化,因此它们发挥作用的场所是小肠,A正确。B.①是唾液,唾液中的唾液淀粉酶只能将淀粉分解为麦芽糖,B错误。C.②胃液中只含有胃蛋白酶,对蛋白质有初步的消化作用,③是胆汁,不含消化酶,但对脂肪有乳化作用,能促进脂肪的消化,C正确。D.X表示小肠,小肠是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D错误。故选A。【点睛】此题有一定的难度,解答时一定要读懂图示。2.B解析:B【分析】食物中含有六大类营养物质: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水和无机盐,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对于身体的生长发育以及细胞的修复和更新有主要作用;糖类是人体最重要的供能物质,脂肪是人体内备用的能源物质,维生素既不是构成组织的主要原料,也不是供应能量的物质,但它对人体的各项生命活动有重要的作用;无机盐是构成人体组织的重要原料.水是细胞的主要组成成分。【详解】由分析可知,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人体的生长、发育以及细胞的修复和更新都离不开蛋白质,蛋白质也能提供少量的能量。【点睛】掌握蛋白质的作用即可解答。3.A解析:A【分析】心脏和全部血管所组成的管道中进行的循环流动,叫作血液循环。根据血液循环的途径不同,可以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两部分。如下:据此解答。【详解】心脏有四个腔:左心房、左心室、右心室、右心房。其中左心房与肺静脉相连,左心室与主动脉相连,右心房与上、下腔静脉,右心室与肺动脉相连。在心房与心室之间有房室瓣,可防止血液倒流,使血液只能从心房流向心室,即心房→心室;心室与动脉之间有动脉瓣,可防止血液倒流,使血液只能从心室流向动脉,即心室→动脉;所以,血液在心脏和血管之间的流向为:静脉→心房→心室→动脉。A、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A正确,C错误。B、左心房→左心室→主动脉,BD错误。故选:A。【点睛】掌握动脉瓣和房室瓣的作用是解题的关键。4.C解析:C【分析】消化系统包括消化道和消化腺。消化道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消化腺包括大消化腺和小腺体,大消化腺位于消化道外,包括唾液腺、肝脏和胰腺;小腺体包括位于消化道内,包括胃腺和肠腺。【详解】蛋白质的消化是从②胃开始,当食物中的蛋白质进入胃以后,在胃液的作用下进行初步消化后进入小肠,小肠里的胰液和肠液含有消化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酶,在这些酶的作用下,蛋白质被彻底消化为氨基酸,故A正确;③胰腺分泌的消化液中含有消化糖类、蛋白质和脂肪的酶,故B正确;④的绒毛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与其吸收功能相适应,故C错误;肝炎病人怕吃油腻的食物,原因是①肝脏分泌的消化液过少,影响了脂肪的消化,故D正确。故选C。【点睛】掌握消化系统的组成和各器官的功能是解题的关键。5.D解析:D【分析】呼吸运动的过程是:吸气时,膈肌与肋间肌收缩,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及上下径均增大,肺随之扩大,造成肺内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内,形成主动的吸气运动;当膈肌和肋间外肌舒张时,肋骨与胸骨因本身重力及弹性而回位,结果胸廓缩小,肺也随之回缩,造成肺内气压大于外界气压,肺内气体排出肺,形成被动的呼气运动。【详解】图示中:纵坐标表示肺内气压与大气压的气压差,横坐标表示呼吸时间;AB段的肺内气压与大气压的气压差是负值,表示肺内气压低于外界大气压,是吸气过程;吸气时膈肌收缩,膈顶部下降,胸廓的上下径增大;肋间外肌收缩,胸骨肋骨上移、胸廓的前后径、左右径增大,胸廓容积增大。曲线BC段的肺内气压与大气压的气压差是正值,表示肺内气压高于外界大气压,是呼气过程;呼气时膈肌舒张,膈顶上升,胸廓的上下径缩小;肋间外肌舒张,胸骨肋骨下移、胸廓的前后径、左右径缩小,胸廓容积缩小。故D符合题意。【点睛】读懂图示中曲线的含义是做好该题的关键。6.D解析:D【分析】血液分为两部分:血浆和血细胞,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其中红细胞具有运输氧的作用,据此答题。【详解】红细胞里有一种红色含铁的蛋白质,叫血红蛋白。红细胞之所以呈红色,就是因为含有血红蛋白。血红蛋白的特性:在氧含量高的地方,与氧容易结合;在氧含量低的地方,又与氧容易分离。血红蛋白的这一特性,使红细胞具有运输氧的功能。铁制炊具能为人体提供含铁的无机盐,有利于体内合成血红蛋白。故选D。【点睛】掌握血细胞的种类和功能是解题的关键。7.B解析:B【分析】回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反射的类型和人类神经调节的特征。【详解】非条件是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参与下完成的;条件反射是出生后,在生活的过程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是由大脑皮层的参与下完成的;人类不但能够对具体信号发生反射,还能对具体信号抽象出来的语言文字的刺激也能建立条件反射,因为人类具有语言中枢,这是人类高级神经活动的最突出特征,动物则没有这种能力。A、B、C、D都是由大脑皮层的参与下完成的,都属于条件反射。而谈到酸梅二字,分泌唾液,是有语言中枢的参与,对具体信号抽象出来的语言文字的刺激建立的条件反射,是人类特有的条件反射,可见B符合题意。【点睛】人类神经活动的特征。8.A解析:A【分析】此题是一道基础知识题,考查的是皮肤的结构和主要功能。【详解】皮肤分为表皮、真皮和附属物。表皮分为角质层和生发层,角质层细胞排列紧密,能阻挡化学物质的侵入,生发层中有黑色素细胞能产生黑色素,阻挡紫外线对内部组织的损伤。真皮中有大量的弹性纤维、胶原纤维,使皮肤具有一定的弹性和韧性,真皮内有丰富的血管和感觉神经末梢,能够使皮肤得到营养,还能够接受冷、热、痛、触等刺激,皮肤附属物包括汗腺、皮脂腺、毛发和指(趾)甲,其中皮脂腺能够分泌皮脂来滋润皮肤和毛发,毛发和指甲起保护作用.汗腺和血管能够调节体温,当气温高时,汗腺分泌的汗液增多,流经体表的血液增多,就能散失体内的热量;当气温低时,汗腺分泌的汗液减少,流经体表的血液减少,就能减少体内热量的散失,保持体内的热量。总之,皮肤的功能有保护、分泌、排泄、调节体温、感受外界刺激等。皮肤具有调节体温的功能,这是由于真皮内含有丰富的血管和汗腺。故选A。【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知道人体皮肤的结构和主要功能。9.A解析:A【分析】人体将代谢终产物如二氧化碳、尿素以及多余的水和无机盐排出体外的过程叫排泄,排泄有三种途径。【详解】排泄有三条途径:①二氧化碳和少量的水以气体的形式通过呼吸系统排出;②水、无机盐、尿素等废物以尿的形式通过泌尿系统排出;③水、无机盐和尿素以汗的形式通过皮肤排出;肝脏分泌胆汁不属于排泄。故选A。【点睛】理解掌握排泄的概念及途径是解题的关键。10.D解析:D【分析】此题考查排泄的概念和途径有关知识点,回答此题要明确排泄的三个途径以及排泄和排遗的不同。【详解】人体细胞代谢活动产生的废物,如二氧化碳、水、无机盐、尿素等,它们属于代谢终产物,它们排出体外过程称为排泄,其途径主要有三条:呼吸系统呼出气体、泌尿系统排出尿液、皮肤排出汗液。呼吸系统呼出的气体,主要排出二氧化碳和少量的水;皮肤产生汗液,排出一部分水、无机盐和尿素;大部分的水、无机盐和尿素通过泌尿系统以尿的形式排出体外,是排泄的主要途径。人体内食物残渣叫做粪便,其通过消化系统排出体外的过程叫排遗。故选D。【点睛】掌握排泄的途径和主要途径是本题解题关键。11.D解析:D【分析】食物中含有六大类营养物质: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水和无机盐,每一类营养物质都是人体所必需的。【详解】A.蛋白质主要是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也能提供能,人体的生长发育、组织的更新等都离不开蛋白质,A不符合题意。B.脂肪是人体内备用的能源物质,B不符合题意。C.无机盐不能够为人体提供能量,C不符合题意。D.糖类是人体进行生理活动的主要供能物质,人体的一切活动,包括学习、走路、消化和呼吸等所消耗的能量(约70%)主要来自糖类,D符合题意。故选D。【点睛】回答此题的关键是要明确各种营养物质的作用。12.A解析:A【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种子的结构及萌发的知识,菜豆种子的子叶和小麦种子的胚乳是储存养料的结构.解答:解:菜豆种子由种皮和胚两部分组成,胚由胚芽、胚轴、胚根和两片肥大的子叶组成,子叶中储存有丰富的营养物质,为胚提供营养;小麦种子由种皮、胚和胚乳三部分组成,胚乳是小麦种子储存养料的结构,在种子萌发过程中,胚根发育成植物的根,胚芽发育成植物的茎和叶,发育需要的营养物质分别来自菜豆种子的子叶和小麦种子的胚乳;故选A.点评:有关种子的结构及发育情况可结合图示对比记忆,掌握植物种子萌发的过程.13.A解析:A【分析】食物所含的六类营养物质中,能为人体提供能量的是糖类、脂肪和蛋白质,同时这三类物质也是组织细胞的组成成分,水、无机盐和维生素不能为人体提供能量。【详解】A.维生素属于有机物,但它既不能为人体提供能量,也不参与人体组织的构成,但它对人体的生命活动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A正确。B.脂肪也是重要的供能物质,但是人体内的大部分脂肪作为备用能源贮存在皮下等处,属于贮备能源物质,B错误。C.糖类是最主要的供能物质,人体进行各项生命活动所消耗的能星主要来自于糖类的氧化分解,约占人体能星供应量的70%,C错误。D.水和无机盐属于无机物,不能供能。其中水既是人体重要的构成成分,也是人体各项生命活动进行的载体,D错误。故选A。【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知道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物质以及功能。14.A解析:A【分析】​血液的组成包括血浆和血细胞,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详解】​血液的组成包括血浆和血细胞,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红细胞中有血红蛋白,血红蛋白在氧浓度高的地方容易与氧结合,在氧浓度低的地方容易与氧分离,红细胞具有运输氧的功能,红细胞数量过少或血红蛋白的含量过少就会使组织细胞缺氧,造成贫血;白细胞能够吞噬细菌,具有保护和防御作用,白细胞数目过多说明有炎症;血小板具有止血和加速凝血的作用,血小板过少会出现出血时血流不止。据某人的血常规检查化验单可知,该人红细胞数量和血红蛋白含量过少,说明患有贫血,需要补充含铁和蛋白质丰富的食物,白细胞数量高于正常值,说明体内有炎症,所以该人既有贫血又有炎症。故选A。【点睛】熟知血液中各组成成分的功能以及会分析血常规检查化验单是解答此题的关键。15.D解析:D【分析】三种血细胞的形态结构特点、功能如下表:【详解】白细胞的主要功能为吞噬病菌、防御和保护等。当病菌侵入人体后,白细胞能穿过毛细血管壁进入组织,聚集在发炎部位并将病菌吞噬,炎症消失后,白细胞数量恢复正常。因此患急性肺炎的病人验血,往往会出现白细胞增多的现象。故选D。【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血细胞特点和功能。16.B解析:B【分析】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而造成胸腔有规律的扩大与缩小,叫呼吸运动,包括吸气和呼气两个过程;呼吸运动实现了肺的通气,即肺内气体与外界气体进行交换;参加呼吸运动的肌肉主要有膈肌、肋间肌等呼吸肌。【详解】AC.结构C代表的是肺,结构E代表的是膈,AC错误。B.结构D代表的是胸廓,B正确。D.图示中,箭头表示用手向下拉橡皮模,代表膈肌收缩,膈的顶部下降,因此该模型此时模拟的状态是吸气过程,D错误。故选B。【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呼吸过程中呼吸肌、胸廓、肺的状态,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引起呼吸运动,进而实现了肺的通气。17.B解析:B【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维生素C溶液能使紫色的高锰酸钾溶液褪色这一特性,利用这一特性我们就可以测定出蔬菜或水果中维生素C的含量了。【详解】高锰酸钾溶液的颜色是紫色,维生素C可以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高锰酸钾溶液容积相等的情况下,滴加汁液滴数少的,说明该液体含维生素C较多;滴加汁液滴数多的,说明该液体含维生素C较少。据此判断:青椒汁用了6滴就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为最少的,所以青椒汁维生素C的含量最多;芹菜汁用了18滴高锰酸钾溶液褪色,说明芹菜汁维生素C的含量最少。故选B。【点睛】维生素C能够使紫色的锰酸钾溶液褪色这一重要特性是解答此题的关键点。18.B解析:B【分析】唾液中含有唾液淀粉酶,能对淀粉进行初步消化,将淀粉分解为麦芽糖;胃液中含有胃蛋白酶,对蛋白质有初步的消化作用;胰液和肠液中含有能够消化糖类、蛋白质和脂肪的酶;胆汁中不含消化酶,但对脂肪有乳化作用,能够促进脂肪的消化;分析题干中的图示可知,①只能作用于淀粉,因此是唾液,②只能作用于蛋白质,故是胃液,③只能作用于脂肪,是胆汁,④、⑤对三大营养物质都有消化作用,因此是胰液和肠液,已知⑤是肠液,故④是胰液。a、b、c是淀粉、蛋白质、脂肪的消化终产物,分别是葡萄糖、氨基酸、甘油和脂肪酸。【详解】A.①是唾液,唾液中的唾液淀粉酶只能将淀粉分解为麦芽糖,A错误。B.④胰液和⑤肠液都通过导管进入十二指肠后,对三大营养物质进行消化,因此它们发挥作用的场所是小肠,B正确。C.X表示小肠,小肠是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C错误。D.②胃液中只含有胃蛋白酶,对蛋白质有初步的消化作用,③是胆汁,不含消化酶,但对脂肪有乳化作用,能促进脂肪的消化,D错误。故选B。【点睛】读懂图示是解题的关键。19.D解析:D【分析】呼吸运动包括吸气和呼气两个过程,呼吸运动是呼吸肌收缩和舒张的结果。【详解】呼吸运动是由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引起的,包括吸气和呼气两个过程:吸气时,膈肌与肋间肌收缩,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及上下径均增大,胸廓容积扩大,肺随之扩大,造成肺内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内,形成主动的吸气运动;呼气时,膈肌和肋间外肌舒张时,肋骨与胸骨因本身重力及弹性而回位,结果胸廓缩小,胸廓容积缩小,肺也随之回缩,造成肺内气压大于外界气压,肺内气体排出肺,形成被动的呼气运动。因此在吸气时,膈肌收缩、胸廓容积扩大、肺内气压下降。故选D。【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呼吸的过程中呼吸肌、胸廓容积肺内气压的变化。20.D解析:D【分析】此题考查人对生物圈的影响,据此答题。【详解】A.我们每个人都应该积极地加入环境保护的行列。如不随手扔垃圾、垃圾分类,少用塑料袋、节约用水、少用含磷洗化用品、骑自行车等,错误。B.古人有“黄河之水天上来”的诗句,说明黄河水滔滔不绝,生态平衡被破坏的直接原因是工业生产带来的环境污染,因此要好好保护,错误。C.自然界中的物质是十分丰富的,人类砍伐森林会产生影响生态系统,错误。D.森林生态系统分布在湿润或较湿润的地区,其主要特点是动物种类繁多,群落的结构复杂,草原生态系统分布在干旱地区,这里年降雨量很少。森林和草原是重要的生态系统,改善生态环境需要保护和建设森林生态系统和草原生态系统,正确。故选D。【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知道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21.D解析:D【分析】食物中含有六大类营养物质: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水和无机盐,每一类营养物质都是人体所必需的。【详解】A.食物丙中含有的维生素C最丰富,有利于防治坏血病,A错误。B.食物甲中含有的维生素A最丰富,有利于防治夜盲症,B错误。C.食物乙中含有的维生素D最丰富,有利于防治佝偻病,C错误。D.食物丁中糖的含量最多,因此能提供的能量最多,D正确。故选D。【点睛】熟记六大类营养物质对人体各项生命活动的重要作用,缺一不可。22.D解析:D【分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促使森林古猿进化到人的行为,解答时可以从人类的起源、进化过程、人类发展和进化中的重大事件方面来切入。【详解】在距今1200多万年前,森林古猿广泛分布于非、亚、欧地区,尤其是非洲的热带丛林,后来由于环境的变化,森林古猿朝两个方面进化,一部分森林古猿仍然以树栖生活为主,慢慢进化成了现代类人猿,如黑猩猩、猩猩、大猩猩、长臂猿等。另一支却由于森林的大量消失等环境的改变被迫下到地面上来生活。由爬行慢慢变为直立行走,直立行走是进化发展的基础,直立行走是人类脱离森里束缚,开拓新家园的标志,是使用工具制造工具的基础。恩格斯曾指出,直立行走是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步”。古猿的直立行走造成了前后肢的分工,直立行走使古人类能够将前肢解放出来,使用工具。前肢所从事的活动越来越多,上肢更加灵巧。直立行走不仅使视野扩大、前后肢有了明确的分工,而且为脑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了条件,从而使人类不断进化。早期人类在使用天然工具的过程中,学会的制造工具,随着制造I具越来越复杂,它们的大脑也会越来越发达,并在群体生活中产生了语言,逐渐发展成现代的人类社会,可见在人类进化的历史长河中,人类出现原始文化和意识的物质基础是头部和脑的进化。故选D。【点睛】结合人类进化的历程了解在人类进化的各个阶段的特点。23.C解析:C【分析】本题考查肺的结构和功能。肺适于气体交换的特点,肺的基本单位是肺泡,据此解答。【详解】肺泡是由最细的支气管分支未端膨大形成的,肺泡壁很薄,只有一层扁平上皮细胞构成,有利于气体交换,肺泡数目极多,增大了肺进行气体交换的面积,肺泡外包绕着毛细血管,有利于气体在肺泡和毛细血管内的血液之间进行气体交换,在吸气时,外界空气进入肺泡,空气中氮(N2)约占78%,氧(O2)约占21%,稀有气体约占0.94%,二氧化碳(C02)约占0.03%,还有其他气体和杂质约占0.03%,因此,在呼吸过程中,肺泡中的气体总是氧气最多的说法是错误的。故选C。【点睛】只要熟练掌握了肺泡的特点,即可轻松解答。24.D解析:D【分析】垃圾可分为:可回收垃圾、不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详解】垃圾可分为:可回收垃圾、不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可回收垃圾就是可以再生循环的垃圾,本身或材质可再利用的纸类、硬纸板、玻璃、塑料、金属、人造合成材料包装。不可回收垃圾指除可回收垃圾之外的垃圾,常见的有在自然条件下易分解的垃圾,如果皮、菜叶、剩菜剩饭、花草树枝树叶等,还包括烟头、煤渣、建筑垃圾、油漆颜料、食品残留物等废弃后没有多大利用价值的物品。分析可知废旧报纸应投入可回收物。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垃圾分类,解题关键是熟记垃圾的分类标志和我国处理垃圾的方法。25.A解析:A【分析】在左、右支气管进入左右两肺形成的树枝状分支的末端,形成了许多肺泡,肺泡外面包绕着毛细血管,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这些特点,适于肺泡与血液之间进行气体交换。【详解】在左、右支气管进入左右两肺形成的树枝状分支的末端,形成了许多肺泡。肺泡是进行气体交换的主要部位,肺泡虽小,肺泡数目很多,增加了气体交换的效率;肺泡外面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和弹性纤维;肺泡的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血液流经肺泡周围的毛细血管后,血液中氧气的含量增多,二氧化碳的含量减少,血液由静脉血变成动脉血,这些特点都有利于肺泡与血液内的气体交换。而肺泡不是一个细胞,故选项A说法错误。【点睛】掌握肺泡与气体交换相适应的特点是解题的关键。26.D解析:D【分析】(1)呼吸运动是呼吸肌收缩和舒张的结果,人体的呼吸肌主要是膈肌和肋间肌。呼吸运动包括吸气和呼气两个过程,吸气时:肋间外肌、膈肌收缩→肋骨向上向外移动(膈肌顶部下降)→胸廓扩大、胸腔容积增大→肺扩张→外界大气压力大于肺内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呼气时:肋间外肌、膈肌舒张→肋骨下降,膈肌顶部回升→胸腔容积缩小→肺借弹性回缩→导致肺内气压增大→肺内气体排出肺。(2)图示的装置是验证人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实验过程中利用了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原理。【详解】ACD、吸气时,打开开关B,关闭开关C;呼气时,打开开关C,关闭开关B。结果发现乙瓶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该实验能证明:人呼出的气体成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AC错误,D正确B、人体呼出的气体中,氮气的含量是78%,氧气的含量是16%,二氧化碳的含量是4%。因此,人体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不是最高,最高的是氮气,B错误。故选D。【点睛】熟知气体交换的过程以及正确识图是解答此题的关键。27.D解析:D【分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