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宜春市重点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化学试题(含答案)_第1页
江西省宜春市重点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化学试题(含答案)_第2页
江西省宜春市重点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化学试题(含答案)_第3页
江西省宜春市重点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化学试题(含答案)_第4页
江西省宜春市重点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化学试题(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第页江西省宜春市重点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化学试题(含答案)宜春市重点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

化学试题

时间:90分钟分值:100分

一.单选题(每小题3分,共42分)

1.化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长时间高温蒸煮可杀死“甲流”病毒

B.生吃新鲜蔬菜比熟吃蔬菜更有利于获取维生素C

C.碳酸钠是一种精细化学品,可用作食用碱或工业用碱

D.新能源汽车的推广与使用,有助于减少光化学烟雾的产生

2.下列有关化学用语正确的是

A.乙烷的球棍模型:B.乙酸乙酯的结构简式:

C.甲基的电子式:D.氯离子的结构示意图:

3.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电石()和储氢材料氢化钙()都存在非极性键

B.该电子排布图违背了泡利原理

C.核酸可以看作磷酸、戊糖和碱基通过一定方式结合而成的生物大分子

D.属于共价晶体,熔化时需破坏共价键和分子间作用力

4.用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6g中所含SiO键的数目为0.2

B.标准状况下,2.24LCHCl3的原子总数为0.1

C.26g的乙炔和苯混合物分别完全燃烧,均消耗2.5个氧气分子

D.1molCO中含π键的数目为

5.有机物的系统命名是

A.3-甲基-2-丁醇B.3-甲基丁二醇

C.2-甲基-3-羟基丁烷D.2-甲基-3-丁醇

6.下列有机反应中,有一种反应类型与其他反应类型不同的是

A.

B.

C.

D.

7.短周期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W的气态氢化物遇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色,X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Y在同周期主族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大,Z与Y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YZ。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W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是第二周期VA族

B.Z的同主族气态氢化物中Z的酸性最强

C.X与Y形成的两种常见的化合物中,阳离子和阴离子的个数比均为2∶1

D.用电子式表示YZ的形成过程为:

8.三聚的结构如图所示,下列关于三聚的推测合理的是

A.S原子的杂化方式与分子中原子的杂化方式相同

B.S原子与O原子间的键长均相同

C.自发转变为三聚的过程放热

D.在水中的溶解度较小

9.如图是NaCl晶体的一个晶胞结构模型。KO2的晶体结构与NaCl相似,可以看作是Na+的位置用K+代替,Cl-位置用O代替,则关于KO2晶体结构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与K+距离相等且最近的O共有6个

B.与K+距离相等且最近的O构成的多面体是正八面体

C.与K+距离相等且最近的K+有8个

D.一个KO2晶胞中摊得的K+和O微粒数均为4个

10.将软锰矿(主要成分)与黄铁矿(主要成分)按一定比例混合制备,工艺流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酸浸时,失去

B.操作X是将滤液蒸发结晶后再灼烧至恒重

C.Mn原子第三电离能与Fe原子的第四电离能相等

D.的中心原子价层电子对数为4

11.近日,科学家实现Rh催化苯乙烯的不对称氢硒化反应,如图所示。(注明:Ph为苯基,KH、KD代表速率常数)

已知:C、Se、H的电负性依次为2.5、2.4、2.1。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苯乙烯不对称硒化反应属于加成反应

B.相同条件下,氘、氕代速率不同的原因是它们质子数相等

C.产物中碳硒键中共用电子对偏离碳原子

D.上述转化中碳原子的杂化类型保持不变

12.可降解塑料PCL的合成路线如下: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可用饱和溴水鉴别X和Y

B.Z→W发生的是氧化反应

C.W发生缩聚反应得到PCL

D.W和PCL在氢氧化钠溶液中均可水解,且产物相同

13.根据下列实验操作和实验现象所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选项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A.将苯、液溴与铁粉充分混合,将生成的气体先后导入、溶液溶液中产生淡黄色沉淀苯与液溴发生了取代反应

B.加热与浓的混合液至170℃,将生成的气体导入溴水中溴水褪色发生了消去反应

C.向电石中滴加饱和食盐水,将生成的气体导入酸性溶液中酸性溶液褪色被氧化

D.向固体中滴加乙酸溶液,将生成的气体导入苯酚钠溶液中苯酚钠溶液变浑浊酸性强弱:乙酸>碳酸>苯酚

A.AB.BC.CD.D

14.乙酸甲酯催化醇解反应方程式为:,已知,,其中、为速率常数,为物质的量分数。己醇和乙酸甲酯按物质的量之比1∶1投料,测得348K、338K两个温度下乙酸甲酯转化率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曲线①②中,曲线①对应的更大

B.升高温度,该醇解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C.a、b、c、d四点中,与差值最大的是b点

D.338K时,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为1

二、填空题(共58分)

15.铝及其化合物在生产和科研中有广泛的应用。回答下列问题:

(1)Al位于元素周期表的区;基态Al原子价层电子的轨道表示式为。

(2)是一种应用广泛的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其结构与晶体硅类似,由此推测的熔点比(填“高”或“低”),原因是。

(3)溶解在溶液中可形成(四羟基合铝酸钠)溶液,在溶液中存在的化学键有_____(填字母)。

A.离子键B.极性键C.非极性键D.配位键E.金属键

(4)近年来,人们发现可与多种小分子氢化物形成双氢键。双氢键是指带正电的H原子与带负电的H原子之间的一种弱电性相互作用,其结构可用如图表示。根据上述信息,与HF形成的双氢键可表示为。

X—H…H—Y(“—”表示共价键,“…”表示形成的双氢键)

(5)Al单质晶体中原子的堆积方式与干冰中分子的相同,其晶胞如图所示。

①在该晶体中,一个Al原子周围距离最近的Al原子有个。

②若晶胞参数为,表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值,Al单质的密度可表示为(用含d和代数式表示)。

16.实验室利用下图所示装置制备。已知:的沸点,易水解;在常压下沸点约(且在时会分解),易水解。

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装置B中的溶液是,装置C中溶液的作用是。

(3)仪器中的(填序号)为冷凝水的进水口;装置中碱石灰的主要作用是。

(4)在水中溶解度不大,而在水中溶解度较大,根据相似相溶的原理可以推测其原因是;制备时常含有杂质,可采用的方法分离出。

17.在梨、香蕉等水果中存在着乙酸正丁酯。实验室制备乙酸正丁酯的反应、装置示意图和有关数据如下:

谁中溶解性密度(gcm3)沸点/℃相对分子质量

乙酸溶于水1.049211860

正丁醇微溶于水0.8098117.774

乙酸正丁酯微溶于水0.8824126.5116

实验步骤:

Ⅰ.乙酸正丁酯的制备

在A中加入7.4g正丁醇、8.0g乙酸,再加入数滴浓硫酸,摇匀,放入1~2颗沸石。按图安装带分水器的回流反应装置,并在分水器中预先加入水,使水面略低于分水器的支管口,通入冷凝水,缓慢加热A,在反应过程中,通过分水器下部的旋塞分出生成的水,保持分水器中水层液面的高度不变,使油层尽量回到圆底烧瓶中。反应达到终点后,停止加热,记录分出水的体积。

Ⅱ.产品的精制

把分水器中的酯层和A中反应液倒入分液漏斗中,分别用少量水、饱和碳酸钠溶液和水洗涤,分出的产物加入少量无水硫酸镁固体,静置后过滤,将产物常压蒸馏,收集124~126℃的馏分,得到5.8g产品。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乙酸正丁酯的制备化学反应方程式

(2)冷却水应从冷凝管的(填“a”或“b”)口通入。

(3)产品的精制过程中,用饱和碳酸钠洗涤的目的是,洗涤完成后将有机层从分液漏斗的(填“上口”或“下口”)转移到锥形瓶中。

(4)本实验中提高产品产率的操作是。

(5)判断反应终点的依据是。

(6)该实验过程中,生成乙酸正丁酯的产率是。

18.化合物G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合成中间体,由烃A和烃B合成G的路线如下(部分产物及条件已略去):

已知:①烃A的核磁共振氢谱显示有两组峰,烃B的核磁共振氢谱显示为单峰

回答下列问题:

(1)烃A的名称为,C中含有的官能团名称为。

(2)B的结构简式为。

(3)试剂a的名称为,反应②的反应条件为。

(4)反应①的反应类型为,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为。

(5)F的同分异构体中,符合下列条件的有种。

①苯环上有三个取代基,其中两个取代基相同

②能与碳酸氢钠溶液反应

③能与FeCl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

(6)请以乙烯和环己烯()为原料制备,写出相应的合成路线。(无机试剂任选,合成路线参照本题,反应条件不能省略)

1.C

A.长时间高温蒸煮可使病毒中的蛋白质变性,从而杀死病毒,故A正确;

B.生吃新鲜蔬菜比熟吃蔬菜更有利于获取维生素C,加热时部分维生素结构会被破坏,故B正确;

C.碳酸钠不属于精细化学品,碳酸钠的溶液显碱性,能与酸反应,可用作食用碱或工业用碱,故C错误;

D.新能源汽车的推广与使用可以减少燃油汽车尾气排放,有助于减少光化学烟雾的产生,故D正确;

答案选C。

2.C

A.该模型为乙烷的空间填充模型,故A错误;

B.乙酸乙酯的结构简式:,故B错误;

C.甲基中C原子与3个H形成共用电子对,C有一个单电子,电子式为,故C正确;

D.氯离子核电荷数为17,图中是18,故D错误;

故选:C。

3.C

A.氢化钙只有离子键,没有非极性键,故A错误;

B.该电子排布图违反的是洪特规则,故B错误;

C.磷酸、戊糖和碱基会通过氢键等方式结合而成核酸生物大分子,故C正确;

D.SiO2属于共价晶体,熔化时只需破坏共价键,故D错误;

故本题选C.

4.C

A.二氧化硅中1个硅原子可以形成4个硅氧键,则6g(为0.1mol)中所含SiO键的数目为0.4,A错误;

B.已知标准状况下CHCl3为液态,故无法计算2.24LCHCl3中含有的原子总数,B错误;

C.已知乙炔和苯的最简式均为CH,26g的乙炔和苯混合物分别完全燃烧,均消耗氧气分子个数为:=,C正确;

D.1分子CO中含π键的数目为2,1molCO中含π键的数目为2,D错误;

故选C。

5.A

分子含羟基,属于醇,按命名规则,选择含羟基的最长碳链作为主链,从离羟基最近的一端开始编号,故其名称为3-甲基-2-丁醇;

选A。

6.A

A.该反应为取代反应;

B.该反应为加成反应;

C.该反应为二烯烃的加成反应;

D.该反应为加成反应:

反应类型不同于其他的为A,故选:A。

7.B

短周期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W的气态氢化物遇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色,说明该氢化物溶于水后显碱性,故该氢化物为氨气,则W为N元素;X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则X为O元素;Y在同周期主族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大,说明Y在第IA族,其原子序数大于O,则Y为Na元素;Z与Y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YZ,Y为Na元素,化合价为+1价,则Z为-1价,所以Z为Cl元素,根据以上分析可知,短周期元素W、X、Y、Z分别为N、O、Na、Cl四种元素,据此分析解答。

A.由分析可知W为N,原子序数为7,有两个电子层,最外层有5个电子,位于元素周期表第二周期第VA族,A正确;

B.由分析可知Z为Cl,位于第VIIA族,同主族气态氢化物中氢碘酸的酸性最强,B错误;

C.X与Y分别是O、Na,形成的化合物为和,二者都是离子化合物,阳离子都是钠离子,阴离子分别是氧离子和过氧根离子,则和中阳离子和阴离子的个数比均为2∶1,C正确;

D.YZ为NaCl,属于离子化合物,阴阳离子之间以离子键构成化合物,用电子式表示形成过程为:,D正确;

故选B。

8.C

A.分子中原子的杂化方式为sp2,三聚三氧化硫的S原子杂化方式为sp3,A错误;

B.S原子与O原子间存在双键和单键,单键和双键键长不相同,B错误;

C.自发转变为三聚的过程是成键的过程,为放热,C正确;

D.由三聚的结构可知,其为极性分子,根据相似相容原理,在水中的溶解度较大,D错误;

故选C。

9.C

A.K+位于晶胞棱心,与K+距离相等且最近的位于顶点和面心,共有6个,故A正确;

B.与K+距离相等且最近的共有6个,构成正八面体,K+位于正八面体中心,故B正确;

C.K+位于晶胞棱心,则被横平面、竖平面和正平面共有,且每一个平面有4个K+距离最近,共4×3=12个,故C错误;

D.K+位于晶胞棱心和体心,数目为12×+1=4,位于顶点和面心,数目为8×+6×=4,即一个KO2晶胞中摊得的K+和粒子数均为4个,故D正确;

故选:C。

10.D

A.生成,是得到而非“失去”,选项A错误;

B.因为要得到,灼烧至恒重会使晶体失去结晶水,选项B错误;

C.虽然、的价层电子排布均为,但两者的电荷、半径、质子数均不同,所以Mn元素的第三电离能和铁元素的第四电离能不相等,C错误;

D.的键数为4,孤电子对数为0,所以S原子的价层电子对数为4,选项D正确;

答案选D。

11.A

A.苯乙烯不对称硒化反应中碳碳双键变成了单键、产物只有一种,故属于加成反应,A正确;

B.H、D质子数相同,质量数不同,相同条件下,氘、氕代速率不同的原因是D的质量数大于H的质量数,质量数大反应速率较慢,B错误;

C.已知:C、Se的电负性依次为2.5、2.4,则产物中碳硒键中共用电子对偏向碳原子、偏离硒原子,C错误;

D.上述转化中碳原子的杂化类型由sp2转化为sp3,D错误;

答案选A。

12.C

A.X是苯酚,Y是环己醇,苯酚与溴水可以反应,生成三溴苯酚白色沉淀,环己醇与溴水不反应,A正确;

B.由题干可知Z→W的反应为过氧乙酸氧化Z生成W,发生氧化反应,B正确;

C.缩聚反应有小分子生成,而W到PCL过程没有小分子生成,C错误;

D.W含有酯基,PCL是W聚合反应得到的,均含有酯基,均可在氢氧化钠溶液中水解,得到相同的水解产物,D正确;

故选C。

13.A

A.将苯、液溴与铁粉充分混合,将生成的气体先导入中除去溴蒸气、因此溶液产生淡黄色沉淀,说明苯与液溴发生了取代反应生成HBr,A正确;

B.导入溴水中气体除了乙烯还有二氧化硫,二氧化硫也能使溴水褪色,因此不能证明发生了消去反应,B错误;

C.向电石中滴加饱和食盐水,将生成的气体除了乙炔还有H2S、PH3等杂质,H2S、PH3都能使酸性溶液褪色,因此不能证明被氧化,C错误;

D.乙酸具有挥发性,通入苯酚钠溶液中的气体除了还有乙酸,因此不能证明酸性强弱:乙酸>碳酸>苯酚,D错误;

故选A。

14.C

A.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值越大,根据分析以及图像可知,曲线①对应的更大,故A说法正确;

B.由图可知,温度越高,乙酸甲酯转化率越高,反应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