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同”活动心得体会最终定稿_第1页
“三同”活动心得体会最终定稿_第2页
“三同”活动心得体会最终定稿_第3页
“三同”活动心得体会最终定稿_第4页
“三同”活动心得体会最终定稿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欢迎阅读本文档,希望本文档能对您有所帮助!欢迎阅读本文档,希望本文档能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本文档,希望本文档能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本文档,希望本文档能对您有所帮助欢迎阅读本文档,希望本文档能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本文档,希望本文档能对您有所帮助 “三同”活动心得体会[最终定稿]

“三同”体验培训心得体会

上个月,我有幸成为我区第三批“三同”班的学员赴贵州省毕业市威宁县盐仓镇二堡村体验生活。对于出生在70年代末、从小在城市里长大的我来说,十来天的“三同”生活,与其说是一种实践体验,倒不如说是一场生动的人生课堂来得更贴切。在这样的课堂里,没有儒雅博学的名师授课,也没内涵丰富的书籍课本,然而它却用冷峻的现实、朴素的情感、真挚的交流,以无形之力直击人的内心,带来前所未有的教育、启迪和震撼,让人受益终生,回味无穷。

一、一次国情民情的教育课堂,让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农村生活的现状与城乡生活的差异虽然出发之前,通过区里召开的动员会及前两批学员的反馈,让我提前对此次的“三同”生活做好了充分的心理准备。但是真正到达二堡村时,各种环境、各种状况还是让我感到了意料之外的震惊。至今仍难忘,刚进村里时那条坑洼泥泞的山路、路边那看似破败却仍旧炼烧着的锌矿、村里道路上随处可见的各种动物的粪便、被苍蝇蚊虫占领的公共厕所、农户家水窖里含有漂浮物的生活用水以及根本不可能洗澡的事实带给我的震撼。但是很快,村民们热情质朴的笑容、初次体验干农活的新鲜感、学员们互帮互助的友谊,让起初的这种不适应感迅速消除。

而作为一名母亲,最让我揪心疼惜的便是村里的小朋友了。当城里的小朋友还在家里大人们的呵护下娇生惯养,过着像“小皇帝”般的生活时,农村的孩子们早早已经开始帮家里干农活了。他们那稀疏发黄的头发、因营养不良而略显矮小的个头、因天气寒冷冻得像胡萝卜一样的小手、从不吃早餐的生活习惯、在操场排队等待打午饭的瑟瑟发抖的身影、一件又脏又破的玩具却视若珍宝、吃到一颗糖时那幸福满足的神情,这些是城里的小孩根本无法想像的。所幸的是,村里对教育还是较为重视,看到村里最漂亮的建筑就是小学以及学校里26岁的年轻校长,让我们对于这个村小学的未来充满了无限的希望与期待。但是校舍内除了破旧的桌椅板凳、黑板讲台,再无其他设施,教室里甚至连电灯都3-值秋收季节,当了解到村里哪户人家缺乏劳动力时,我们集体去帮忙收农作物。购买文具、生活及保健用品到村里的小学,镇上的养老院慰问,有外语特长的学员还到村小学给小朋友们上英语课,有的学员甚至每天早晨7点多便到学校带领小朋友们早读。对于村里的特困户,学员们自掏腰包集体上门去慰问,为数不多的慰问金却给农户们在寒冷的天气里送去一丝温暖。为了让村里早日脱贫致富,在村委会组织的座谈会上、在专门为农村教育问题而召开的征求意见会上,学员们各抒己见,踊跃发言,运用自己的知识和智慧,为村里的经济文化发展与社会建设献计献策。

为加强和改进干部作风,巩固“双为”教育活动成果,省委、省政府组织开展了”云岭先锋工程活动,动员成千上万的机关干部进村入户,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这种工作方法,较大地改善了党群、干群关系,改进了干部工作作风,被称为“新时期农村工作的钥匙”。7月16日,我按照市委的安排和要求,到倘塘镇松林村委会半坡村民小组孔令广农民朋友家,与他们同吃、同住、同劳动。在短短的三个月里,我与他们建立了深厚的感情,也深深感到农民的艰辛,村干部的艰苦和不易。这是我一生中最难忘的经历,感受有以下几点:

一、“三同”要真正做到当农民真解难事实,交农民诚我到孔令广家后,以一名新成员的身份与他们一同上山劳动、下田种地,从烤烟封顶打杈、扎烟到苞谷中耕管理,从锄草、刨洋芋到帮农户挑水、扫地、做饭、洗碗,无论是农活还是家务活,我都亲自动手、亲身体验。经过一段时间下来村里的干部群众认可我们“三同”干部不是下来走过场的,而是能实实在在和他们同吃、同住、同劳动,劳动之余,我经常会跟老百姓聊天,与农民交朋友,向他们宣传党在农村的方针、政策,鼓励他们依靠科技勤劳致富,同时在与他们深入的交往中,掌握村情,松林村生态环境好,天然草场宽,森林覆盖率高,矿产资源储量少,开采价值低,经过三个月的调研,我我认为在松林地区发展畜牧业是一条符合当地实际,促进农民增收的好路子,并写了一篇关于在松林少数民族地区发展养殖业的调研文章。

通过在农村生活,深知农民的疾苦,在劳动之余,出了跟我所在住户做些家务活外,主动帮助村子里的老弱病残的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如农户孔令佩家小孩生病,因家里无钱,向村里人借50元钱给小孩看病都借不着,我听说后,到他家给他一百元钱叫他赶快带小孩去看病;村民孔祥发老人,因年迈又加之几个儿女都不在身边,我就主动跟他家挑水、扎烟、理烟,帮他到烟站卖烟;还利用到城里、镇里办事之机,积极协调动员松林在外的老板、能人前来松林捐资助学,搞公益事业,煤炭老板孔令宾已答应捐资10万元给半坡村小学建盖教室。

二、市委下派机关年轻干部到农村进行“三同”是很有必要的。曲靖市委提出下派机关年轻干部到农村“三同”,有些同志认为这是“走过场”或“没有必要”,担心下去的同志不可能住得下来。经过一段时间后,我认为下派机关年轻干部到基层锻炼是非常必要的,就我来说虽然在乡镇工作过,也曾有农村生活经历,但这毕竟是面上的、浅层次上的认识,没有像这次深入的了解农村、农民生活。现在农村形势已发生了深刻变化,仅凭印象、凭经历已经不能准确把握农村工作的特点。我国70%多一点的人口在农村,农村还有3000万左右贫困人口温饱问题没有完全解决但尚未达到小康,在经济发达地区和边远贫困地区之间,城乡之间收入和生活水平还存在比较大的差距。这些问题不是从理论上、表面上认识得到的,只有到农村,才能真正理解这些问题。

“三同”是增强与农民群众血肉联系的重要途径,近年来,我们干群关系不是那么融洽,有些干部下乡流于形式,作风漂浮,不真正为老百姓办好事、办实事,不体察百姓疾苦,影响了党和干部的形象在群众中的威信,其实,我们老百姓是纯朴、善良的,我们干部要把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放在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发扬密切联系群众的作风,把各项工作落在实处。

三、“三同”是一次学习、提高、锻炼的机会

近年来,大中专毕业生分配和向社会招考公务员充实到机关的年轻人较多,他们具备了较强的理论知识和机关工作业务水平,但长期在机关工作,对农村缺乏实践和工作经历。现在农村形势发生了深刻变化,作为机关干部,我们的大多工作职责都是为农村工作、全市经济发展服务的,如果没有农村工作经历,不具备农村政策水平和农村工作方法,就谈不上为农村、为老百姓服务。通过“三同”生活经历,使自己进一步学习了党在农村的方针政策,提高了政策水平,学习了做群众工作的方法,“三同”锻炼,是一次不断完善自己充实自我的一次好机会。使自己学会了一些劳动和生产技能,拓宽了知识领域。

四、通过“三同”锻炼,增强工作责任感。

驻村“三同”蹲点调研心得体会×××

根据市委组织部的要求,作为中青班一员,我到了××市××镇茶新村河麓组×××家,进行为期十天的“三同”蹲点调研活动。这次调研,与平时自己在工作中经常下村所作的检查工作式的调研有所不同,这次是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与村民实现了“亲密接触”,在这次蹲点调研中,通过走访村“两委”干部、村民代表、党员、退伍军人、困难户,进行拉家常倾谈,与帮扶户边喂猪边倾谈,11月15日还参加了茶新村召开的各届人士座谈会,宣传了党的方针、路线、政策,分析农村的发展形势,也对农村基础建设、产业发展、基层组织建设、维护稳定等方面情况进行了较为全面深入的了解。虽然我也在基层工作多年来,但这次“三同”蹲点调研,对我来说是一次情感的震撼,一次生动的教育,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我触动很大、感受很深、启示很多。

一、总的感受

群众路线,是做好工作的基础。基层领导干部要敢于与群众“零距离”接触,勇于与群众“面对面”交流,善于与群众“心连心”解困。这十天时间中,我所到之处,都感受到村民的热情和渴望,他们都很乐意与我交谈,从家庭事到村里事,从生活到生产,从现在到将来,无所不谈,这说明群众是渴望领导干部能与他们“零距离”接触,倾听他们的心声,了解他们的状况,帮助他们解决生活生产中的问题和困难。深入一线是“发现问题、寻求对策”的最佳途径。作为领导干部,特别乡镇的干部,要做好民生工作,只有走群众路线,直面群众,真正沉下去,做到“零距离”、“面对面”、“心连心”,避免走马观花、蜻蜓点水,才能听到群众真实的心声,才会真实的了解民情、民意、民忧、民困,也才能使我们能真实地掌握基层的第一手材料,帮助我们理清工作思想,制订切实有效的工作措施。这次驻村使我深刻认识到,思路源于基层,活力来于一线,也使我们领导干部赢得了民心、接住了“地气”。为民服务,是群众拥护支持的根本。当前群众在生活生产还有很多问题和困难有待我们帮助他们去克服、去解决。帮助群众脱贫致富,重在理念上的引导,重在发展路子、发展方向的选择。也就是要把党委、政府的主导作用和农民的主体作用结合起来。基层干部要做好宏观的指导和微观的服务,既要进行政策上的引导和鼓励,又要按照市场经济规律给予指导,为群众理清思路,指明方向,更要在技术、资金上给予帮助和扶持。只有多为群众办实事好事,让群众得到实惠,我们的工作才能得到群众的更多支持。从茶新村要搞村办公楼建设得到群众和各届人士的支持,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发挥基层组织作用,是做好农村工作的关键。农村要稳定、要发展,除了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指导、关心、支持、帮助外,关键还得靠最基层的组织村党支部和村委会。党员看支部,群众看干部。要充分发挥村“两委”的作用,关键又是靠领头雁。一位德才兼备的村支书,就会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凝聚各方面的力量,形成强有力的战斗力,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带领全村干部群众维护稳定,加快发展。茶新村的社会能够这样和谐稳定,对换届后的村发展思路那么明确,将建设人饮工程、硬化道路,归根结底是该村有李福志这样乐意服务群众、甘于服务村民的能人当村支书,有坚强有力的村支部、村委会。一个好支书、强支书能带出一支好队伍,一支有战斗力的队伍,就可以带出全村新面貌。

二、几点思考

思考一。根据实际促进农民增收。

增加农民收入,是最大的民生,也是新农村建设最重要的工作。近年来,××市紧紧抓住农民增收这个“牛鼻子”,大力发展效益农业,推进农民培训工程,强化农民转岗就业服务,农民整体收入水平有了很大提高,2021年的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了5302元。但茶新村的农民人均纯收入是4504元,为全市平均水平的85%,远低于全市水平。农民收入包括纯农业收入和非农收入。因此,增加农民收入就要从两方面着手,一方面,要充分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推进农业产业化水平,大力发展现代高效生态农业,培育壮大农业龙头企业,引导组建农业专业合作组织,不断提高农业效益和附加值让农业真正成为“富民产业”。另一方面,要不断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抓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工作,努力为农民增加就业打工收入。再有,就是做好农村贫困户的帮扶,对生活确有困难,入不敷出严重,要采取相应的帮困政策,促使他们加快脱贫。增加农民收入,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也不可缺少。强大的村级集体经济是新农村建设的雄厚物质基础。茶新村的村集体经济收入微小,如道路硬化、修建水利等公益事业,都是通过向群众集资、募捐和争取上级支持来筹集资金,无形中增加了农民收入。思考二:民生问题要始终放在工作首位。无论是在走访、还是在座谈中,群众讲的最多的还是民生问题。诸如看病问题,文化生活等问题。农民就是怕生大病,一旦生了大病,高额医疗费会把一个小康之家迅即拖入贫困,造成“因病返贫”。茶新村的最困难的几户家庭都是因病致贫的。

关注民生,就要从老百姓的所思所盼着手,从群众最急需解决的问题着手。当前及今后一段时间,重点是要让农村实现“四个好”:一要让农民身体素质好,切实抓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完善农村卫生服务体系,搞好村级卫生室规范化建设,让农民有病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做到“小病不出村,大病看得起”。二要让农村环境卫生好,深入实施城乡清洁工程,改善农村居民的生活环境。搞好农村人饮工程,解决农民吃水问题。三要让农村社会治安好,加大对农村治安治理力度,维护农村的和谐稳定,使群众真正安居乐业。四要让农村出行交通好,“吃穿住行”是生活必须,吃的穿的住的,是群众自己就能解决的事情,可出行是大家的事,一个有是解决不了的,修建好道路是公益事业。因此,要大力推进农村道路建设特别是实施道路硬化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