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矿务集团有限公司旗山煤矿初设说明书_第1页
徐州矿务集团有限公司旗山煤矿初设说明书_第2页
徐州矿务集团有限公司旗山煤矿初设说明书_第3页
徐州矿务集团有限公司旗山煤矿初设说明书_第4页
徐州矿务集团有限公司旗山煤矿初设说明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目录

前言.................................................1

第一章井田概况及地质特征............................4

第一节井田概况...................................4

第二节地质特征...................................7

第二章井田开拓.....................................21

第一节井田境界及储量............................21

第二节设计生产能力及服务年限....................23

第三节深部区域开拓..............................24

第四节延深下山..................................34

第五节车场及嗣室................................37

第三章大巷运输及设备...............................39

第一节大巷运输方式..............................39

第二节矿车......................................40

第三节运输设备选型..............................40

第四章采区布置及装备...............................41

第一节采区布置..................................41

第二节采煤方法..................................44

第三节巷道掘进..................................45

第四节移交标准及建设工期........................47

第五章通风和安全...................................48

第一节概况......................................48

第二节矿井通风..................................48

第三节灾害预防..................................49

第六章提升、排水、压风设备.........................51

第一节提升设备..................................51

第三节排水设备..................................69

第三节压风设备..................................73

第七章电气.........................................76

第一节供电电源..................................76

第二节电力负荷..................................76

第三节送变电....................................77

第四节地面供配电................................79

第五节井下供配电................................80

第六节调度通信..................................85

第八章经济部分.....................................86

第一节工作量与投资..............................86

第二节技术经济分析..............................86

第三节延深区域主要技术经济指标..................87

-XX.

刖言

旗山煤矿原设计生产能力0.45Mt/a,改扩建后的设计生产能力1.50Mt/a,

采用立井多水平开拓方式,现生产水平一700m水平。主采下石盒子组1、

3煤,配采山西组9煤。根据矿井现有储量赋存状况和生产接续安排,为

了保证矿井一700m水平正常接替,受矿委托,我院编制了旗山矿深部区域

水平延深初步设计。

一、设计依据

1、旗山煤矿2002年修编的“旗山煤矿矿井地质报告”;

2、我院2003年4月编制的“旗山煤矿深部区域水平延深方案设计”;

3、徐矿司复[2003]51号“关于旗山煤矿深部区域水平延深方案设计的

批复”;

4、旗山煤矿提供的矿井开拓布置、开采情况等有关图纸及资料;

5、旗山煤矿深部区域水平延深设计委托书。

二、延深的迫切性

旗山煤矿一700m水平投产以来,长期由一700m水平西翼单翼生产,

现在一700m水平西翼各采区已相继进入收作阶段。作为主采区的一700m

水平西二下山采区,可采储量仅余约400万3预计回采时间3〜4年。而

东翼由于种种原因延深滞后,首采的一700m水平东二下山采区受客观条件

限制,难以承当矿井的主采区。为保持矿井的现有生产能力,必需尽快开

拓出深部区域新的接替主采区,水平延深显得尤为紧迫。

三、延深的内容及主要特点

1、深部区域以潘1断层为界,划分为北、东两个区域分别进行开拓延

深。

2、北部区域:在一850m水平布置东西翼联络大巷、一837m胶带运输

机大巷、北翼轨道和胶带机大巷,在一1000m水平布置轨道联络巷。

—850~—1070m水平分两段布置轨道、胶带机和回风三条下由,一850~

-470m水平布置回风上山,一850m东一采区布置轨道、胶带机和回风三

条下山,一1000m水平建立临时排水基地。

3、东部区域:在一850m、-1100m水平分别布置轨道、胶带机和回

风三条大巷。一850〜―1100m水平分两段布置轨道、胶带机和回风三条下

山,并在一1100m水平建立集中排水基地。

4、1、3煤采用联合布置,开拓巷道均布置在3煤底板岩石中。

5、深部区域设计生产能力1.50MVa,工作制度300d/a,每天三班作业,

日净提升时间14ho

6、通风方式:深部区域投产初期,矿井通风方式为中央并列式,由南

主井、南副井、北主井、北副井进风,中央风井回风。北部风井投入运转

后,矿井通风方式为中央边界式,由南主井、南副井、北主井、北副井进

风,中央风井和北部风井共同回风。

7、矿井降温以通风降温为主,产热量大的胴室则采用独立通风。局部

热害地区可采用机械降温,降温机械应作调研,择优选用。

8、建设工期:北部区域开拓准备工期需时40.6个月。东部区域开拓

延深,由矿根据矿井生产接续进行安排。

9、工程量和投资:本次延深井巷工程量25144m,井巷工程费11751.08

万元,设备购置费4500.4万元,安装工程费1908.15万元,工程总投资

18159.63万元。

四、存在主要问题

1、深部区域内的后期规划工程,如一1100m水平大巷、一1000〜

—1070m北翼延深下山等工程,提出了开拓布置初步意见,以后需要根据

矿井接续安排再进行具体设计。

2、F30断层以北、潘1断层以西范围,煤层埋藏深、赋存条件差、储

量少且为村庄压煤,暂不考虑开采,未作开拓布置。如以后需要开采,可

利用一1100m水平系统进行开拓延深。

3、根据地质资料,深部区域3煤厚度变化较大,要进行采煤工艺研究,

选择与煤层赋存条件相适应的配套设备,提高资源回收率。

4、深部区域采深较大,在大、中型断层及背、向斜轴部附近,有发生

冲击地压的可能性,应加强防冲研究工作。

5、随着开采深度的增加,矿井开采技术条件越来越复杂,瓦斯、地温、

地压等对生产的影响将•日趋明显,要加强观测研究工作,指导深部区域的

开采。

6、韩桥矿潘家庵井田收作后,须对相关井巷进行有效封闭,以保证深

部区域安全开采。

7、深部区域地面村庄相对密集,压煤量大,要提前进行村下开采的研

究论证工作。

8、根据矿井生产接续需要,现潘家庵副井将改造为北部风井,请集团

公司统一布署。

第一章井田概况及地质特征

第一节井田概况

一、交通位置

旗山煤矿位于徐州市东北贾汪区大吴镇境内,距徐州市约26km。矿井

西部有206国道,北部有307公路;矿井有矿区专用铁路,并在前亭车站

与京沪线接轨;矿井南部有京杭大运河,并有专用铁路与双楼煤港相通,

水陆交通十分便利。

二、地形地貌

旗山井田与徐州东部各井田同属贾汪〜潘家庵盆地,四周环山,东有大

洞山;南有峙山、庙山;西有小黄山、贾山;北有寨山、大山等。这些低

小的山丘平缓,最高山峰+360.9m,出露有寒武系和奥陶系厚层石灰岩,并

覆盖有微薄的风化粘土。井田范围地势较为平坦,为黄泛冲积平原区,地

势由西向东倾斜,地面标高+31〜+33m,平均+32m。

三、地表水系

本区地表水系不发育,主要有不牢河、屯头河,其次为塌陷区人工排

灌沟渠。区外南部有京杭大运河,西部有黄青引水河。

不牢河为一季节性河流,发源于微山湖,从本井田西南流向东北,在

虎庄附近与屯头河汇合,向东南方向流去。河宽150〜300m,水深0.7〜

5.0m,水位较低。汛期最大流量为427m3/s,最高洪水位+30.44m。

京杭大运河为一人工河流,位于井田南部煤层露头以外,流向东西。

河床宽度150m,最高洪水位+31.89m,最大泄洪量536m3/s。

四、气象与地震

矿区距黄海220km,处于大陆性气候和海洋气候的过渡带,夏季炎热

且雨量集中,冬季寒冷而雨雪较少。

年平均气温14.4℃,一月最冷平均0.8℃,七月最热平均27℃。历年

最低气温一22.627℃(1969年2月6日),最高气温43.127℃(1978年6

月11日)。

降雨量变化幅度大,雨量集中。历年平均降雨量842.3mm,最小降雨

量450mm(2001年),最大降雨量1387.1mm(1963年),年变幅度达70%。

全年降雨量集中在6〜8月,占年降雨量的58.9%,日最大降雨量达

225.5mm,雨量集中往往造成聚洪内涝的局面。

土壤冻结期一般从每年11月开始,至次年3月解冻。历年最大积雪深

度247mm(1962年2月)。

风向全年以偏东风最多,冬季多北风,夏季多东南风。年平均风速

2.9m/s,全年八级以上的大风平均有17天,以3〜4月最多,最大风速

23.4m/s,瞬时极大达12级。

徐州市附近从公元前179年至公元1937年,历时2116年间有史可查

的地震有25次,其中记载较详且有破坏性的地震仅4次。分别为:462年

8月16日、1504年10月17日、1668年7月25日、1937年8月1日。

五、矿井现生产建设情况

旗山煤矿1957年12月建井,1959年12月简易投产,设计生产能力

0.45Mt/ao矿井投产以来先后进行了两次改扩建,第一次改扩建设计生产

能力0.60Mt/a,第二次改扩建设计生产能力1.50Mt/a,1997年矿井核定生

产能力L20M.t/a,近儿年矿井实际生产能力稳定在L50Mt/a以上。

矿井开拓方式为立井多水平开拓。第一水平(-220m),由南主井、

南副井两个井筒生产,1972年一220m水平回采结束。第二水平(-420m),

新建北主井、一220〜―420m水平暗立井,一420m水平1973年投产,现

已进入收作阶段。第三水平(一700m),新建北副井、中央风井、一420〜

—700m皮带暗斜井,1991年移交生产。目前,矿井正在一700m生产,主

采下石盒子组1、3煤,配采山西组9煤。一700m水平主要由北主井、北

副井、中央风井构成矿井各大系统。

北主井为主提升井,井筒深度467.7m,井筒直径5m,落底水平一420m,

采用箕斗提升,安装一对8.5t箕斗,提升机为KJ2X4X1.8D—20型。北主

井井底,建有容量1000t煤仓。

北副井为副提升井,井筒深度732.7m,井筒直径6.5m,落底水平

-700m,采用多绳摩擦提升,安装一对一吨双层双车罐笼,提升机为

JKM3.25/4(2)型。北副井井底一700m泵房,安装D280—100X8型水泵

5台,其中两台工作,两台备用,一'台检修。

中央风井为回风井,井筒直径5.5m,落底水平一590m,无提升设备,

安装K4—73—02NO28#型风机两台,一台工作,一台备用。

—700〜―420m主提升为胶带机运输,胶带运输机型号为DX3000型。

胶带机头与北主井井底煤仓连接,胶带机尾建有一700m水平东西翼联络煤

仓。

—700m水平主运输采用胶带机运输。-700m水平东、西两翼各建立

一条胶带运输机大巷,分别构成矿井一700m水平东、西翼主运输系统。

-700m水平辅助运输采用10t架线式电机车和It固定式矿车运输。

—700m水平东、西两翼各建立一条轨道大巷,分别构成矿井一700m水平

东、西翼辅助运输系统。

矿井从一700m水平向下分东、西两翼以下山方式已延深至一850m水

平,且建成了相应的生产系统。―850m水平东西翼联络大巷已贯通,

—837m胶带运输机大巷已开拓完,-850m水平北翼轨道、胶带运输机大

巷正在进行开拓。

第二节地质特征

一、地层

本区位于贾汪〜潘家庵含煤盆地的东南部,为全隐蔽煤田,覆盖于第

四系冲积层以下。地层自上而下的顺序为:第四系、第三系、二叠系、石

炭系、奥陶系等。具体见煤系地层特征表(表1—2—1)。

表1—2—1煤系地层特征表

系统组地层代号地层厚度(m)地层特征

第29以黄色沙土、灰黑色粘土和砂姜、砾石等

四Q

18〜40组成一套松散的沉积物。

第以砾石为主,与红〜棕红砂泥岩组成,松

R0〜220

5散、胶结性差,层厚变化较大。

石干上部以杂色砂、泥岩为主,底部为紫红色

2

p275〜570

峰粗砂岩,即上界砂岩。

上二叠467上段为紫色泥岩、灰色砂岩组成,中、下

上石

P21部含1〜2层薄煤,底部砂岩含砾石,即奎山

盒子380〜550

砂岩。

下石195灰色砂、泥岩组成,中部含煤层,底

p,23~5

r1

念r180〜210部粗砂岩,即分界砂岩。

下二叠130杂色、灰棕色砂、泥岩组成,上部含煤

山西Pl11〜2层,下部含煤3层,过度相沉积,底部

120〜140

为海相页岩。

150浅海相沉积,以灰色、深灰色13层灰岩、

石上石炭太原

140〜160砂岩、泥岩及薄煤,含薄煤12层。

40上部灰白色层状灰岩夹泥岩,中部为铝土

系卜石炭本溪

C2

20〜60质泥岩,下部为紫红色铁质泥岩,鸡窝状。

奥30710以灰〜粉紫色白云质灰岩组成,是本井田

陶中奥陶阁庄o

270石炭~二叠系地层的沉积基底。

二、含煤地层

本区主要含煤地层有二叠系下石盒子组、山西组及石炭系太原组。根

据井田内钻孔和实际开采资料,地层厚度稳定,标志层明显,易于对比,

含煤地层情况分述如下:

1、下石盒子组(P」)

本组地层厚180〜210m,平均195m,为本井田主要含煤地层。按其岩

性可分为上下两段,上段以杂色〜灰色泥岩、灰色砂泥岩、灰〜灰白色砂

岩组成,厚度约100m;下段以灰色、深灰色泥岩和砂质泥岩、灰〜灰白色

砂岩和煤组成,地层厚度约100m。下石盒子组地层上部与上石盒子组底部

奎山砂岩为界,奎山砂岩厚度25〜50m,分布稳定;下部为灰绿~灰白色

粗砂岩,即分界砂岩,与山西组地层分界,分界砂岩厚度7〜20m,标志明

显,极易辨认。本组地层中部含煤3〜5层,平均总厚度4.76m,含煤系数

2.44%。其中3煤全区可采,1煤局部可采。1煤中上部有1〜2cm的肉红

色高灰份暗煤,分布稳定,是1煤对比的重要标志之一。3煤之下1.5〜3.5m

范围内普遍赋存下石盒子组4煤,正常厚度0.4〜0.5m,也是本组地层对比

的标志之一。1、3煤平均间距8m,1煤距奎山砂岩平均145m,3煤距

分界砂岩平均35mo

2、山西组(Pi1)

本组上至下石盒子组底部分界砂岩,下至太原组顶部1灰。地层厚

120〜140m,平均130mo上部以杂色、灰~灰绿色泥岩、灰白〜灰绿色石

英砂岩及砂泥岩互层组成,局部含薄煤1〜2层(5、6煤),均不可采;中

下部以灰白色砂岩和砂泥岩互层组成,含煤3层(7、8、9煤),仅9煤局

部可采。煤层总厚度平均1.43m,含煤系数1.1%。9煤距分界砂岩平均98m,

至1灰平均32m,9煤顶底板多为砂泥岩互层,是本煤层对比的标志之一。

3、太原组(C3)

本组上至山西组地层底部,下至中石炭统顶部棕黄色铝土页岩。地层

厚140〜160m,平均150m。煤层总厚度平均4.62m,含煤系数3.08%。以

13层石灰岩和泥岩、砂质泥岩、砂岩以及12层薄煤等组成,其中17、20、

21煤在井田浅部有局部零星可采点。各层灰岩层位稳定,厚度变化不大,

可对各层灰岩的特征进行层位对比。

可采煤层及标志层间距见表1-2一2。

表1-2-2可采煤层及标志层间距表

间距(m)

煤层及标志层名称

最小〜最大平均

奎山砂岩〜1煤135~155145

1煤〜3煤0-17.368

3煤〜分界砂岩27-4335

分界砂岩〜7煤60-8070

7煤〜9煤24〜3228

9煤〜1灰27〜3732

1灰〜4灰25-3530

4灰〜17煤45-5550

17煤〜20煤8~1210

20煤〜21煤20-2623

21煤〜13灰27-3531

三、地质构造

潘家庵含煤盆地为一南北狭窄,中间宽阔的复式向斜,总体走向北

北东,含煤面积约170Km2,受四周大断裂的影响,形成中间底凹,四周抬

起的盆地,构成一个封闭的构造系统。

旗山井田位于贾汪〜潘家庵含煤盆地的中南部,北部和东部边界有大

角度的大断层,如Fio、F30、董1号等。井田南翼地层走向NE70°,倾向

NW,地层倾角浅部较陡,为30°〜80°,深部较缓,为3°~18°o井

田内发育有宽缓的褶皱,如北部向斜、不牢河向斜、大吴背斜等。北部向

斜横贯整个井田,总体轴向NWW,两翼煤岩层产状及厚度近似对称,控

制了井田地层产状的主体变化;不牢河向斜两翼不对称,控制了中、深部

井田的地层产状的变化。井田同时发育有一定数量的大中型断层,大中型

断层成为井田或采区边界,小型断层常组成阶梯状或地堑、地垒构造。井

田总体构造为断层〜褶皱型,形态由浅部至深部呈簸箕形。

1、褶曲

(1)北部向斜:位于旗山井田北部,总体轴向NWW,两翼煤岩层产

状及厚度基本对称,枢纽起伏不平,两翼地层平缓。下石盒子组3煤幅度

仅为30m,其跨度约为3100m,轴线延展在4000m以上,有7、8、9线控

制,并在一700m水平开采得以证实。

(2)不牢河向斜:位于旗山井田东南部,轴向NE,两翼不对称,南

翼急倾斜,北翼缓倾斜,跨度2500m,幅度100m。从新庄南翼露头延伸至

-800m,向NE倾伏,轴向延展6000m以上。

(3)大吴背斜:位于北部向斜和不牢河向斜之间,由浅而深扇形展开

并逐渐消失,两翼宽缓,跨度达2000m,而幅度仅100m,轴线延深在3000m

以上,除4、5、6线控制外,深部开采已经证实,轴部张裂隙发育,并有

与轴向大致平行的火成岩入侵体(岩墙)发育。

2、断层

旗山井田范围内已查明大中型断层38条,其中井田边界断层有4条,

这些大中型断层在露头部位发育多,8线以东较以西发育明显,多以大倾

角为特征,NE、NW向为主。受大中型构造的影响,小型断层也较发育,

根据实际开采揭露,小断层在等性性、方向性、分区性、成带性、差异性

等方面都有一定的规律。

延深区域断层较为发育,共有落差10m以上的断层20条。其中落差

40m以上的断层7条,落差20m以下的断层13条。在褶曲轴部及大中型

断层附近,由于受构造应力的影响,预计小断层将发育。

本区主要断层分述如下:

(1)Ho正断层:为井田北部边界断层,走向NE80°,倾向NE,倾

角78〜85°,落差180〜370m,有P207、P.孔揭露,Pii5>P105-1孔控制,

在井田延伸长度2500m。该断层东段与F5断层归并,并截断潘1号和F30

号断层,切割石盒子组、山西组地层,控制可靠。

(2)董1正断层:为井田东部边界断层,走向NE45°,转近SN,倾

向NW—W,倾角65〜80°,落差140〜400m。有P36、Pi36、P193、630等

钻孔控制。本井田内延伸长度2500m,切割下石盒组、山西组及太原组地

层,控制可靠。

(3)潘1正断层:该断层为枢纽断层,走向NNE,倾向NW,倾角

80~85°,落差12〜100m,延展长度4000m。该断层切割下石盒子组、山

西组地层,最终被F30断层所切割。有P133、P164、P187、?200>「206等钻孔揭

露和控制。三维地震勘探成果修正了该断层的平面位置及展布形态,由93

个A级断点和8个B级断点控制,属可靠断层。

(4)潘2正断层:发育于潘1断层上盘并与其交汇,走向NW—N,

倾向NE,倾角80〜85°,落差0〜40m,延展长度450m。三维地震勘探

由8个A级断点和12个B级断点控制,属可靠断层。

(5)F30逆断层:位于井田东北部,走向NW,倾向SW,倾角40~60°,落

差10〜70m,延展长度2100m,被潘1断层所切割。三维地震勘探由30

个A级断点和8个B级断点控制,属可靠断层。

(6)F30—1逆断层:位于井田东南部,走向SE,倾向NE,倾角70°,

落差。〜70m,延展长度1100m,向南被董1断层所切割。该断层由P^o、

650等钻孔控制,属可靠断层。

(7)W—6逆断层:走向NE—NW,倾向NE,倾角60〜65°,落差0〜

100m,延展长度1100m,由井下开采证实。三维地震勘探由42个A级断

点和14个B级断点控制,属可靠断层。

(8)新11正断层:走向NE,倾向NW,倾角70〜75°,落差0〜15m,

延展长度500m,为三维地震勘探后的修正断层,由19个A级断点和8个

B级断点控制,属可靠断层。

(9)新13正断层:走向N〜NWW,倾向NE,倾角70~80°,落差0〜

20m,延展长度800m,为三维地震勘探后的修正断层,由38个A级断点

和6个B级断点控制,属可靠断层。

(10)DF28逆断层:走向N〜NW,倾向W,倾角60〜65°,落差。〜

15m,延展长度290m,三维地震勘探由7个A级断点和5个B级断点控

制,属可靠断层。

(1DDF32正断层:走向NW〜NE,倾向E,倾角70°,落差0〜10m,

延展长度210m,三维地震勘探由5个A级断点和5个B级断点控制,属

可靠断层。

(12)DF4o正断层:走向NE〜NW,倾向NE,倾角65〜70°,落差。〜

10m,延展长度430m,三维地震勘探由12个A级断点和7个B级断点控

制,属可靠断层。

(13)DF44逆断层:走向NE,倾向NW,倾角60°,落差0〜10m,延

展长度280m,三维地震勘探由9个A级断点和5个B级断点控制,属可

靠断层。

(14)DF45逆断层:走向NNE,倾向W,倾角45°,落差0〜12m,延

展长度320m,三维地震勘探由14个A级断点和5个B级断点控制,属可

靠断层。

(15)DF49正断层:走向N,倾向W,倾角40°,落差0〜20m,延展

长度500m,三维地震勘探由23个A级断点和6个B级断点控制,属可靠

断层。

(16)DF5I正断层:走向NWW〜N,倾向SW,倾角60-70°,落差0〜

14m,延展长度310m,三维地震勘探由12个A级断点和7个B级断点控

制,属可靠断层。

(17)DF58正断层:走向NNE,倾向E,倾角65〜70°,落差0〜14m,

延展长度350m,三维地震勘探由13个A级断点和9个B级断点控制,属

可靠断层。

(18)DF59正断层:走向NW〜N,倾向NE,倾角50〜60°,落差0〜

10m,延展长度280m,由三维地震勘探控制,属可靠断层。

(19)DF65逆断层:走向NNW,倾向,倾角45°,落差0〜15m,延展

长度90m,三维地震勘探由5个A级断点和1个B级断点控制,属可靠断

/2X。

(20)DF67正断层:走向NE〜NW,倾向NE,倾角65〜70°,落差0〜

10m,延展长度大于280m,三维地震勘探由8个A级断点和3个B级断

点控制,属可靠断层。

本区断层参数见深部区域断层统计一览表(表1—2-3)。

、石浆石

根据矿井实际开采揭露,井田内有三条较大火成岩墙呈带状分布,三

条火成岩大致平行展布,走向NNE。最长的一条火成岩延展达2900m,岩

墙宽度0.4〜19m,墙体与煤层顶底板基本垂直,两侧1〜2m宽的煤变质为

天然焦。这三条火成岩墙均未进入本区,在本区域未发现火成岩。

4、陷落柱

井田内共揭露三个陷落柱,都集中在浅部水平不牢河向斜区域。三个

陷落柱均为椭圆形,最大长轴120m,最小短轴19mo陷落柱破坏范围内岩

石碎块杂乱无章,胶结甚差,出现淋水现象。特别是P28号钻孔处的一个陷

落柱,初揭露后造成3煤顶部砂岩裂隙突水,最大水量1.8m3/mi,但三个

陷落柱都未发现与底板灰岩的水力联系。在本区域未发现陷落柱。

井田地质构造类型为II类。

表1-2-3深部区域断层统计一览表

延深控制

断层性走向倾向倾角落差可靠

长度程度

名称质(°)(°)(°)(m)程度

(H1)

「207P210

1Fio正NE80SE78〜85180〜3702500可靠

115P105-1

NE45〜SNW〜P193P603

2董1正65〜80140〜4002500可靠

WWP36P136

P|33P164Pl87

3潘1正NNENW80〜8512〜1004000「200?206可靠

三维地震

4潘2正NE〜NNE80〜850-40450三维地震可靠

5F30逆NWSW40〜6010〜702100三维地震可靠

6F30-1逆SENE700-701100Puo605可靠

三维地震

7W-6逆NE〜NWNE60〜6507001100可靠

-850大巷

8新11正NENW70〜750-15500三维地震可靠

9新13正N〜NWWNE70〜800〜20800三维地震可靠

10DF28逆N〜NWW60〜650〜15290三维地震可靠

11DF32||<NE〜NEE70070210三维地震可靠

12DF40正NE~NWNE65〜700〜10430三维地震可靠

13DF44逆NENW60070280三维地震可靠

14DF45逆NNEW45072320三维地震可靠

15DF49正Nw400〜20500三维地震可靠

16DF51正NWW-NSW60〜700〜14310三维地震可靠

17DF58正NNEE65〜700〜14350三维地震可靠

18DF59正NW〜NNE50〜600〜10250三维地震可靠

可靠

19DF65逆NNWW450〜1590三维地震

逆三维地震可靠

20DF67NEEs500-10280

四、煤层及煤质

1、煤层

本区内有可采煤层2层,即下石盒子组1、3煤。山西组9煤在该区域

变薄或缺失不可采,太原组17、20、21煤钻孔大多没有穿过,在该区域没

有计算储量。下石盒子组1、3煤在本区域西南部边界处合层,深部少数钻

孔也有合层现象,其余均为分层,1、3煤层间距。〜17.34m,平均约8.0m。

1煤:本区有36点穿过,其中1点断缺,7点沉缺,28点见煤,5点

不可采,23点可采,见煤点两极厚度0.29〜2.95m,平均1.45m,煤层结构

简单,为局部可采的较稳定中厚煤层。

3煤:本区有37点穿过,其中2点断缺,35点见煤,2点不可采,33

点可采,见煤点两极厚度0.34〜5.5m,平均2.37m,煤层结构简单,为全

区可采的较稳定的中厚煤层。

2、煤质

1煤:煤岩类型为半暗淡型、油脂光泽、粉末状、块状,土状断口,

条痕黑灰色。

3煤:煤岩类型为半光亮型,油脂光泽、块状、性脆、参差断口,节

理发育,含黄铁矿及方解石脉。

1、3煤均属于低灰份、低硫、高挥发份、高发热量的气煤,可作动力

用煤和配焦用煤。煤质指标见原、精煤工业分析成果表(表1—2-4)。

表1-2一4原、精煤工业分析成果表

工业分析(%)发热量(J/g)

项II煤层

MadAdVdafSt,dQnet,vadQgr,ad

11.8316.1636.730.3825.633.12

原煤

32.0917.8836.740.4626.833.36

12.417.837.17

精煤

33.2513.5136.0<0.5

1、3煤容重均为1.40t/m3o

五、煤层顶底板

1煤:直接顶多为泥岩或砂泥岩,局部为砂岩或互层,厚度0.74-

13.87m,平均约6.0m,属中等冒落顶板。老顶为灰〜灰白色中细粒砂岩,

以石英长石为主,厚度5〜15m,平均约10mo直接底为灰〜深灰色泥岩

或砂泥岩。

3煤:顶板由于1、3煤层间距变化,其岩性和厚度差异较大,1、3煤

间距小于0.6m时-,1、3煤为合层,其顶板同于1煤顶板。1、3煤间距大

于0.6m时,3煤直接顶为灰色泥岩,随着两层煤之间间距增大,中间出现

砂岩层,厚度0.8〜6m不等。3煤直接底为灰色泥岩,局部为砂岩或砂质

泥岩,厚度2m左右,以下为4煤。

六、瓦斯、煤尘及煤的自然性

1、瓦斯

3

2002年鉴定:矿井沼气绝对涌出量QCH4=6.29m/min,相对涌出量

3

qCH4=1.73m/d.t,属低沼气矿井。矿井二氧化碳绝对涌出量Qco2=6.70

m3/min,相对涌出量qc02=1.84n?/d.t,属低碳酸矿井。深部区域随着采深

的增加,预计瓦斯涌出量将有所增高。

2、煤尘

1997年,经重庆煤研所鉴定,1、3层煤的煤尘爆炸指数为36.68%,

具有爆炸危险。

3、煤的自燃性

1997年,经重庆煤研所鉴定,1、3层煤发火期小于3个月,矿井自

然发火等级为一级发火矿井。

七、地温和地压

1、地温

恒温带深度约25〜30m,温度为16.6℃。由井田中深部钻孔测温资料

统计,地温梯度1.55~2.60℃/100m,平均2.26°C/100m;地温率38.5〜64.5

m/℃,平均44.9m/°C。

各钻孔地温曲线均为增温型,钻孔深度300m,地温20.8〜24.9°C,平

均21.97℃钻孔深度500m,地温23.9〜27.8。C,平均25.69°C;钻孔

深度800m,地温28.6〜34.9°C,平均32.18℃;钻孔深度1000m,地温34.6〜

41.0℃,平均38.47℃°

根据各钻孔实测资料,结合井下实测数据、地质构造、地温梯度推测,

矿井深部开采进入热害区。其中,在北部向斜及其与不牢河向斜交汇区域

为一类热害区,深部其它区域为二类热害区。

2、地压

井田内1、3煤为典型的“三软”煤层,巷道压力显现明显,特别在背、

向斜轴部及断层地段压力显现更为明显。随着开采深度的增加,地压有增

加现象,矿井进入一700m水平开采后,冲击地压也有发生。在一700m水

平,曾先后发生过两次冲击地压。一次是1995年,2122掘进工作面发生

了冲击地压;另一次是1997年,13104综放工作面发生了冲击地压。深部

区域采深较大,在大、中型断层及背、向斜轴部附近,有发生冲击地压的

可能性。

八、水文地质

井田内含水层主要有第四系冲积层、二叠系石盒子组及山西组砂岩、

石炭系太原组及奥陶系灰岩等,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属于中等。深部区域下

石盒子组1、3煤开采的主要充水因素为第四系冲积层孔隙水和石盒子组砂

岩裂隙水。

第四系冲积层:地层厚18〜40m,平均29m。其组成一般分为3〜4

层,上部为黄土质粉砂层,厚5〜8m,孔隙度高,渗透性好,富含孔隙水,

常与地表水发生联系;中部为灰黑色砂质粘土层,厚2〜6m,透水性差;

下部为土黄色〜砖红色粘土砂磁层,厚10〜20m,含孔隙承压水,富水性

略差;底部为褐红色粘土层,厚2〜4m,粘性较强,隔水性能较好。局部

地段,冲积层底部有第三系褐红色砾石层,最厚在10m以上,含水性和透

水性都比较好,钻孔揭露时均有漏水现象,甚至全漏。

据冲积层抽水资料,单位涌水量q=0.07〜2.291/s.m,渗透系数K=0.33〜

32.4m/d,富水性小至中等。

下石盒子组砂岩含水层:本组地层厚度180〜210m,平均195m。该地

层砂岩层数多,厚度大,裂隙比较发育,岩性由杂色深灰色泥岩、砂质泥

岩与灰白色~灰绿色砂岩伴生组成,赋存砂岩4~9层,一般5层,多为长

石石英砂岩,以细〜中粒为主,坚硬致密,胶结物多为泥质、钙质,次为

硅质,具有节理裂隙。

对回采产生影响的含水层主要为煤层顶板I、II、HI层砂岩。I层砂

岩距1煤顶板0〜12m,厚度3.5~36m,平均10m,为灰白色中~细粒石

英砂岩,泥质胶结,裂隙不甚发育,采掘揭露时有少量淋水。II层砂岩距

煤层顶板平均28m,厚度8〜22m,平均15m,多呈中粒,泥质结构,裂隙

发育,富水性好。III层砂岩距煤层顶板平均55m,一般厚度约7m,为中〜

粗粒石英砂岩,泥质胶结为主,次为硅质、钙质胶结,裂隙比较发育。回

采初放时,波及到II层砂岩往往引起突水,为主要的涌水水源,III层砂岩

作为补给水源,补给H层砂岩后再涌入工作面。一700m水平工作面正常涌

水量0.1〜0.7m3/min,深部涌水量有递减趋势。

另外,上石盒子组底部的奎山砂岩,距1煤顶板135~155m,平均145m,

厚度34m左右。该层砂岩裂隙比较发育,富水性好,钻孔揭露时多有漏水

现象。该含水层一般对下石盒子组煤层的回采不构成影响,但由于综采放

顶煤工作面采高大,导水裂隙带高,如存在隐伏构造导通奎山砂岩与导水

裂隙带,将会带来大量涌水现象。98年,权台煤矿34235综放面因奎砂水

的导入,曾发生突水,出水量高达4.17n?/min,且出水时间较长。

下石盒子组底部分界砂岩,距3煤底板27〜43m,平均35m,裂隙比

较发育,含水性好。浅部巷道揭露时涌水量曾高达L3m3/min,但疏干快。

向深部分界砂岩水量明显减少,揭露时以淋水和少量涌水为主。

据钻孔抽(放)水试验资料,下石盒子组砂岩含水层单位涌水量

q=0.11~0.4731/s.m,渗水系数K=0.039〜2.00m/d,富水性中等。

本区地下水的补给来源主要为大气降水,其次为地表水,地表及冲积

层水只有小部分下渗补给各含水层,深部水平含水层受其影响较小。井田

整体为一单翼构造,仅在南翼的各含水层赋存进水口,各砂岩、灰岩含水

层在浅部露头接受动力水水源补给后,沿着含水层的溶洞、溶隙、裂隙向

中深部进行迳流、储存和排泄运动,由于各含水层的溶隙、裂隙发育程度

不同,含水层的水均衡运动差异性很大,深部水平地下水的循环(排泄)

不畅,水力交替变得缓慢。

本区地下水的交替运动主要受到整个煤盆地的控制,次一级的褶曲构

造同样会影响局部地段地下水的交替运动,一般在背向斜的轴部,裂隙岩

溶发育,有利于地下水的活动,可以加速地下水循环而形成富水带。井田

勘探和井下揭露的断层均未发现漏水现象,受不导水断层的切割,使本井

田分隔成多个封闭的块段,阻断了地下水的联通,使地下水交替循环条件

变差,深部区域受F5、Bo及董1、董2号等断层的阻隔,形成一较为封闭

的汇水盆地。

根据矿井涌水规律分折,经比拟法预计:深部区域一850^-1000m正

常涌水量1.5rn'min,最大2.0m'/min;—1100m水平正常涌水量1.2m3/min,

3

最大1.56m/min0

九、地质勘探程度及存在问题

1、F30号断层以西区域,经过“高分辩三维地震勘探”,地质构造及

煤层赋存状况已基本得到控制,F30号断层以东区域需作进一步的补勘。

2、落差20m以下断层均为物探断层,对工作面布置及回采影响较大,

需在采掘过程中进一步查清。

3、1煤有大面积变薄不可采范围,需要在采掘过程中进一步加以控制。

4、深部区域瓦斯、地温、地压等资料有待在生产过程中进一步积累。

5、要进行深部开采的岩移观测研究,为建筑物下采煤方法的选择提供

依据。

第二章井田开拓

第一节井田境界及储量

一、井田境界

旗山井田位于贾汪〜潘家庵含煤盆地的东南部,南至太原组煤层露头,

西以“徐煤地(1982)第886号”文、“地采证煤字(1989)060号”文和

“徐煤局地(1996)第16号”文与权台煤矿分界,北以“苏煤司基(1984)

第187号”文、“徐局复(1994)第65号”文、“徐矿司生(1998)18号”

文和Bo号断层与韩桥煤矿分界,东至董庄断层与原董庄煤矿分界。井田东

西长约7.5km,南北宽约4.5km,面积约37.316kn,。

二、深部区域范围

南至一700m水平东二下山采区下部边界及“苏煤司基(93)168号”

文与原灌云湖里煤矿为界,西以“徐煤局复(94)65号”文与韩桥煤矿为

界及W-6、DF49号断层与一700m水平西二下山采区为界,东以董庄断层

与原董庄煤矿为界,北以Fio号断层及“徐煤局复(94)65号”文与韩桥

煤矿为界。区域东西长约3500m,南北宽约3200m,面积约llZkn?。开采

上限一650m,开采下限一1200m。

三、储量

参加计算的煤层最低可采厚度为0.6m,灰分不大于40%,发热量不低

于14.54MJ/kgo

深部区域1、3煤工业储量5182万t。其中1煤工业储量1573.8万3

3煤工业储量3608.2万31、3煤高级储量(A+B)为4884.7万3占94.3%。

1、3层煤可采储量3761.7万3其中1煤可采储量1159.6万33煤可采储

量2602.1万t。

附:深部区域工业储量汇总表(表2—1—1)、深部区域可采储量汇总

表(表2—1—2)、深部区域采区储量简表(表2—1-3)。

表2—1—1深部区域工业储量汇总表单位:万t

储量级别

A+B

ABA+BCA+B+CA+B+C

(%)

合计630.64254.14884.7297.3518294.3

181573.892.7

3煤630.62795.13425.7182.53608.294.9

表2—1-2深部区域可采储量汇总表单位:万t

煤层工业储量各类煤柱可采储量

合计5182479.93761.7

1煤1573.8124.31159.6

3煤3608.2355.62602.1

表2—1—3深部区域采区储量简表单位:万t

层1煤3煤合计

采量

工业可采工业可采工业可采

-850北一下山采区270.7212841.86541112.5866

一850东一下山采区91.573.3365.3290.5456.8363.8

一850东二下山采区71.848.3157.2114.6229162.9

一1100北一上山采区195.4146.7850658.61045.4805.3

一1100东一上山采区151.198.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